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售价4157万,全球限量40台的神车!布加迪Divo国内首秀
快科技10月17日消息,如果超跑有段位,那么布加迪无疑就是其中的“夯”,而在布加迪品牌阵营里,又以限量版最为夺目。 近日,布加迪Divo正式迎来国内首秀,该车全球限量仅40台,中国区限量5台(已卖光),起售价达到5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157万元),妥妥属于“神车”。 Divo是布加迪于2018年推出的限量版高性能车型,以20世纪20年代法国赛车手阿尔伯特・迪沃(Albert Divo)命名。 拥有标志性的马蹄形格栅与分层式导风翼,前灯组高度压缩至35毫米以降低风阻,车尾中置四出钛合金排气管搭配贯穿式尾灯,光影效果与菱形图案呼应,形成强烈的视觉辨识度。 全车最特别之处是车身多达1600个菱形的肌理图案(俗称 “瓢虫涂装”),每个菱形的尺寸、角度和间距均由计算机精确生成,手工贴膜工艺耗时一年半完成,误差控制在±0.5毫米内。 驾驶舱以驾驶员为中心,中控台略向左侧倾斜,全液晶仪表与机械指针时速表并存。 平底式方向盘集成换挡拨片和驾驶模式控制,碳纤维座椅采用高密度泡棉填充,兼顾支撑性与舒适性,内饰大量使用碳纤维和 Alcantara 材质,蓝色与灰色主色调呼应外观设计,营造出赛道化的奢华氛围。 整车采用碳纤维单体壳结构、轻量化轮毂、Alcantara材质内饰及移除储物箱等设计,整车重量比Chiron减轻35公斤至1995公斤。 制动系统配备420毫米碳陶瓷刹车盘(前轮),配合米其林专为Divo调校的Pilot Sport Cup 2轮胎,拥有卓越的赛道级制动力和抓地力。 通过固定式1.83米宽尾翼、NACA 车顶风道、多级扩散器等设计,Divo在高速下可产生456公斤总下压力,比Chiron多 90 公斤。 该车搭载与Chiron同款8.0升四涡轮增压W16发动机,最大可输出1500马力,峰值扭矩1600牛·米,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和全轮驱动系统。 尽管极速被电子限制在380km/h(低于Chiron的420km/h),但其 0-100km/h加速仅需2.4秒,在意大利纳尔多赛道的圈速比Chiron快8秒,横向加速度可达1.6G,拥有更强的弯道爆发力和稳定性。
日产中国40岁生日献礼:日产首款插电混动N6及日产Z NISMO亮相
快科技10月17日消息,日前,日产汽车公司北京办事处正式成立四十周年,日产汽车以“四十载,伴NI行”为主题举办日产中国40周年品牌之夜庆典。 日产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伊凡·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现身庆典现场,揭晓日产汽车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N6及全球首个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天籁·鸿蒙座舱,并透露正积极筹备于明年将Z NISMO车型引入中国产品矩阵。 埃斯皮诺萨还在庆典上清晰标定了中国市场对于日产汽车全球战略的关键意义,他表示: “我们的商业计划‘Re:Nissan’,旨在重新定义当下与未来我们需要实现的价值。这意味着要强化核心优势,重燃日产品牌激情,打造令人心动且值得信赖的产品。” “这代表着更精准聚焦的产品策略、更强大的品牌实力,以及对客户焕然一新的承诺。这场转型的关键在中国。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技术引领地位与用户洞察,正为全球汽车行业树立标杆。” 而在此次庆典上的重磅明星产品,当属日产N6、日产Z NISMO和天籁·鸿蒙座舱。 据了解,日产N6是日产汽车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也是基于日产全新新能源技术架构下的首款插混轿车。 另一款天籁·鸿蒙座舱是全球首个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定位超舒适中高级智能燃油旗舰,它联合华为,以第一梯队智能化水平的鸿蒙座舱、媲美豪华车的舒适体验,目标打造燃油智能第一车。这两款车型均将于未来几周内正式推出。 此外,日产汽车还宣布正积极筹备将传奇性能车型Z NISMO引入中国市场。这款承载纯粹赛道基因的座驾,完美践行了NISMO“将赛道技术应用于公路驾驶”的承诺。 车辆搭载的3.0升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经过Nismo深度调校,最大功率提升20马力至420马力,峰值扭矩达521牛·米,动力输出更线性且响应速度提升15%。 匹配经过Nismo优化的9速自动变速箱,采用更紧凑的离合器组和强化阀体,换挡速度提升20%,并新增Sport + 模式,可实现50%更快的降挡响应,同时优化赛道场景下的挡位保持逻辑。 日产Z Nismo在国内上市后,将会成为平价性能跑车市场中的一位重量级选手。 回顾整场庆典,日产汽车指出,将延续“舒适、安全、可靠”的差异化优势,精准洞察中国家庭与户外爱好者需求,打造场景化用车方案,并鼓励用户参与产品开发、服务改进等环节,共同创造价值。
苹果大转变、颠覆乔布斯理念:将推首款触摸屏版MacBook
MacBook Pro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7日,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公司终于准备推出触摸屏版Mac电脑了,此举将颠覆自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时代以来延续至今的产品理念。 据知情人士透露,重新设计的触摸屏版MacBook Pro预计将在2026年底或2027年初推出,代号为K114和K116,分为14英寸和16英寸。新机型将采用更轻薄的机身设计,并搭载M6系列芯片。苹果此举是在追随整个计算机行业的步伐,该行业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推出触摸屏版笔记本。苹果花费多年时间来制定进入这一市场的策略,目标是打造出优于现有设计的产品。 知情人士称,新笔记本将配备OLED显示屏,与iPhone和iPad Pro所采用的屏幕标准相同。 这将是Mac首次采用这种更高端、更轻薄的显示技术。这款触摸屏版MacBook Pro仍将保留全尺寸触控板和键盘,与戴尔、宏碁、联想和微软等PC制造商的做法类似。这意味着,用户如果不想使用触摸屏,也不必依赖它进行操作。 新款MacBook Pro将取消屏幕顶部的“刘海”设计,这个凹槽区域原本用于放置摄像头。取而代之的是采用类似iPhone“灵动岛”概念的打孔屏设计,在传感器周围保留显示区域。 由于采用了更昂贵的组件,新款14英寸和16英寸MacBook Pro价格可能比现有版本高出几百美元。目前,配备高端芯片的非触控版机型起售价为14英寸1999美元,16英寸2499美元。 截至发稿,苹果不予置评。(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新加坡国资告了蔚来 是不是没活硬整啊
最近,咱李斌哥的日子还是挺爽的,旗下三个品牌销量都还过得去,之前许下四季度盈利的目标,看起来不说从从容容,游刃有余,也至少是有个盼头了。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今儿个蔚来的股票却三线大跌。。。 其中,港股一度暴跌13%,新加坡市场股价下跌10.2%,美股夜盘也大跌超10%,截止咱们发稿子,蔚来官方还没对此事进行任何回应。 咱们也去看了下发生了啥。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闹麻了。 蔚来喜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无定语第一,也就是国内首个被国家主权基金告上法院的车企。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在美国法院指控蔚来虚增收入和利润,这故事看着是不是有点眼熟?差评君又仔细一看,发现这都是8月的事,结果今天被海内外各大媒体给捅出来了。 真就是有人想要让李斌哥匆匆忙忙,连滚带爬吗? 这次起诉的GIC,其实就是新加坡用自己的“闲钱”建立的,由政府控制和管理的专业投资公司。体育界这几年常见的各种大财团什么沙特主权基金、卡塔尔财团都是类似。 而不同于石油大佬们对体育的热爱,GIC常常投资科技互联网企业。这次的新闻主角蔚来就被他们投过,此外像小米、阿里、京东们都是他们的投资对象。 那作为蔚来金主爸爸,它这次咋就跟蔚来耗上了? 其实吧,GIC这次起诉还是因为陈年旧事。 他们主要纠结的点,和2022年 “ 灰熊 ” ( Grizzly Research )做空蔚来的故事没啥差。 咱也借这个机会,跟不知道前因后果的差友们唠唠。 说到底,当年灰熊和今年GIC都在纠结的一个点,那就是蔚能这个公司。 大家都知道,蔚来汽车自打诞生起,金字招牌就是换电。 而依托换电的结构,蔚来还推出了个BaaS( 电池租用、换电服务 )。这个BaaS其实就是用户可以只从蔚来那买车,但不买电池,每个月交点月租租电池用,而且这月租还能在买断电池的时候拿来抵扣。 就靠这么一招,蔚来的车价一下子就降下来了,而且车主们也不用担心电池折旧等等损耗。 所以据去年蔚来财报估算,蔚来车主选择BaaS的比例已经达到了6成,可以说用户还是很乐意BaaS买车的,光是编辑部的几个蔚来车主,就都是BaaS方案的拥趸。 但偏偏是这个BaaS方案,给蔚来招来了外界最猛烈的质疑,因为包括灰熊机构和GIC,都觉得BaaS给蔚来财务数据注了不少水。 根据灰熊2022年发布的做空报告显示,2021年前9个月蔚来营收的10%,以及净利润的95%,都是靠BaaS刷出来的。 换句话说就是,蔚来卖车根本不赚钱,全是靠卖电池在撑场面! 细心的你可能发现了,蔚来BaaS的收入会被质疑,是因为车主向蔚来租电池的环节中,多加了一个中间商武汉蔚能。 2020年8月,就在蔚来BaaS方案正式上线的前2天,宁德时代、蔚来汽车、国泰君安、湖北科投等几个金主爸爸共同出资,正式成立了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主要的业务也很简单,就是专门负责购买蔚来家的电池,然后租给蔚来BaaS车主。 那为啥要整个新公司来倒腾电池呢? 蔚来这边的说法是有个资产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合作更顺利,未来还能发展成电池银行,吸引很多的车企加入换电大阵营。 但在灰熊和GIC看来,这压根就是蔚来左手倒右手的小把戏。 没有上市的蔚能大量采购蔚来的电池,默默承受“未能”的压力,然后把美好的“未来”留给上市公司蔚来。。。 因为按照一块电池正常7年左右的租期,蔚来拿到的钱是一年或者是一季度一结算,可经过蔚能的一倒手,蔚来可以提前7年把电池收入直接写进财务数据。 换句话说,蔚来约等于就是从蔚能那,提前预支了 7 年的收入。 GIC在起诉书中声泪俱下地写道,就是因为这种骚操作,蔚来在2020年4季度的财报收入直接从28.5亿元暴涨到66.4亿元,股价也在2021年初冲上历史最高点62美元。 可在起诉书上没写的是,要不是这种“有鬼”的确认方式,GIC可能也不会在2020年8月到2022年7月,高位接盘买入了大量蔚来的股票。 要知道,后面蔚来的股票大跌,GIC可以说是给赔了个底朝天。。。 为了佐证自己的猜想,GIC还找了一大堆理由。 比如蔚能瞎吹的电池银行有谱吗?它现在有且唯有蔚来这么一个客户,这能干净吗? 而且两家的电池都混着一起用,压根就没区分,甚至蔚来还在蔚能企业高层安插满了自家员工,目的就是把蔚能当成了蔚来的充电宝。 不仅如此,他们还觉得蔚来早就意识到蔚能的故事容易有马脚,所以找了很多空子钻,但好像又没藏太住。 比如,蔚能除了蔚来以外剩下的三个投资者,宁德时代是蔚来的电池供应商、湖北科投是蔚来上市前的投资人、国泰君安则是蔚来IPO时的投资人。 而且蔚来在手握蔚能55%的经济利益时,还把自己在蔚能的股权占比卡死在了20%以下。 因为根据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持有超过20%的股权通常被推定为拥有重大影响力,往往需要合并报表,那样一来,就没法在财务上只报喜不报忧了。 最夸张的是,GIC甚至翻遍了李斌过去的发言和关系网,像是蔚能压根没钱买这么多电池,李斌和蔚来动用自己关系网疯狂给蔚能拉融资等等。 但其实吧,咱翻来翻去,也没发现GIC这次有什么新东西,说的基本都是2022年灰熊聊过了的。 而早在3年前,蔚来就针对这些问题作出了回应,甚至还专门成立了独立委员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独立内部审查,结果就是这些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 比如蔚来就一直公开表示自己BaaS方案的租赁收入方式,完全符合GAAP的要求,而且2022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早已询问蔚来相关问题,后续也没有进一步动作(当然这并不代表蔚来没有问题,大概率还是想等法院对相关案件的宣判结果落地)。 也曾有外部会计师事务所在独立调查中对财报进行检查,甚至不少吃瓜的会计师们都在网络上表示,光从蔚来财报看,并没有什么大毛病,反而是当年灰熊的做空有点为做而做的意思。 说白了,在蔚来角度看,灰熊压根就是没理解BaaS商业模式的创新性,误解成了数据造假。 至于谁对谁错,其实早在2022年灰熊的做空报告出来后,美国部分投资者就已经发起了集体诉讼,但目前法院并未宣判。 而且,美国法院在最新的10月3号提交的文件显示,因为这次GIC的起诉与2022年针对蔚来的诉讼类似,目前法官已经暂停审理此案,得先排队等上一波关于蔚来财务造假集体诉讼案定案。 当然了,像是蔚能具体的财务数据、蔚来是否刷单,到底是不是有意避开审查实质性控制蔚能等等质疑,咱们也还是希望蔚来能真正拿出些硬货,来个漂漂亮亮的还击。 要是真的违规犯错,那除了用户的口诛笔伐,斌哥恐怕还得吃到巨额罚单。 反过来,如果GIC只是因为亏惨了在这找场子,我只能说,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苹果M3 Ultra加双英伟达DGX Spark并联,AI性能提升2.8倍
IT之家 10 月 17 日消息,EXO Labs 昨日展示了其“分布式推理”新成果,解决了被部分网友戏称为“世纪难题”的选择问题 —— 买 AI 小主机究竟是买苹果 Mac Studio 还是买英伟达 DGX Spark? 如图所示,EXO Labs 同时使用了两台 NVIDIA DGX Spark 与一台搭载 M3 Ultra 芯片的 Mac Studio,在 AI 大语言模型推理测试中取得 2.8 倍性能提升。 该成果基于 EXO Labs 的开源项目 EXO,该框架旨在让大语言模型(LLM)能够高效运行于不同硬件的混合环境中。 与传统仅依赖单一 GPU 或加速器的推理方式不同,EXO 可将工作负载自动分配到多种设备上,使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甚至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组成类似 WiFi Mesh 网络的“AI Mesh”。 DGX Spark 与 M3 Ultra 的互补组合 正如 EXO 所述,3999 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28505 元人民币)的 DGX Spark 侧重计算性能,而 5599 美元(现汇率约合 39910 元人民币) Mac Studio 则在数据带宽上更具优势。在这里,EXO 直接将两台 DGX Spark 与一台 Mac Studio 组合成统一的 AI 系统。 大型语言模型的推理过程通常分为两个阶段: 预填充(prefill)阶段:模型读取和处理输入提示,这一阶段主要受计算性能限制; 解码(decode)阶段:模型逐个生成新词元(token),此过程更依赖内存带宽。 EXO 的方案是将两阶段分配给不同设备执行: DGX Spark 负责计算密集的预填充任务,而 M3 Ultra 负责带宽敏感的解码任务。系统通过逐层传输模型的内部数据(称为 KV 缓存),实现两台设备的同时工作,而非依次等待。 在使用 Meta Llama-3.1 8B 模型进行的基准测试中,该混合架构相较单独使用 Mac Studio,推理性能提升 2.8 倍。测试中 DGX Spark 的预填充速度比 Mac Studio 快 3.8 倍,而 Mac Studio 的生成速度又比 DGX Spark 快 3.4 倍,实现了性能互补。 “分布式推理”助力低成本扩展 AI 算力 EXO 的实验展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单机加速的 AI 扩展思路。未来 AI 性能的提升,或不再依赖单一大型加速器,而是通过更智能的硬件协同实现整体算力的提升。 类似的理念也出现在 NVIDIA 自家的新一代 Rubin CPX 平台设计中:计算密集型的上下文构建由 Rubin CPX 处理器完成,而具有高带宽 HBM3e 内存的标准 Rubin 芯片负责解码阶段,与 EXO 在现成硬件上实现的原理一致。 EXO 1.0 仍处早期阶段 EXO 当前的早期访问版本 1.0 仍属实验性质,尚未全面公开。现有的开源版本 0.0.15-alpha 发布于 2025 年 3 月,后续版本计划引入自动调度、KV 流式传输和异构硬件优化功能。 目前 EXO 仍是研究级工具,尚不适合普通消费者直接使用,但其演示结果表明:通过智能调度不同硬件资源,分布式推理架构能在无需大型数据中心的前提下显著提升 AI 性能。
23岁“老将”最后一舞,大众途锐推出Final Edition特别版套件
IT之家 10 月 16 日消息,大众确认途锐将于明年正式停产,并于今日推出了“途锐 Final Edition”特别版套件。 具体而言,所有选配该套件的途锐车型后窗饰板上都将用激光刻上“Final Edition”字样,迎宾踏板、仪表台饰板等细节也带有同款标识,还将覆盖到高配车型的真皮换挡杆。 基础版途锐配有可加热的 18 向电动调节座椅、Curved Display 信息娱乐系统、18 英寸轮圈以及完善的驾驶辅助系统。 Elegance 版本升级为 IQ.Light 矩阵式 LED 大灯、3D 尾灯、多色氛围灯,并加入拉丝铝或实木饰板与镀铬排气口;R-Line 版本主打更动感的外观与座椅造型。顶配的途锐 R 插电混动版则集所有配置于一身,搭载蓝色制动卡钳的 22 英寸轮圈和全系最强动力系统。 Final Edition 将开放预订至 2026 年 3 月底。新车德国售价为 75025 欧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62.2 万元人民币)起,顶配途锐 R 插混版价格达 103005 欧元(现汇率约合 85.4 万元人民币),动力系统综合输出 456 马力(340kW / 462PS),最大扭矩 700Nm。 据外媒 Carscoops 报道,途锐与辉腾(曾为大众的旗舰轿车)都是大众汽车前董事长费迪南德・皮耶希的“梦想之车”。自 2002 年诞生以来,途锐全球累计销量超过 120 万辆:第一代售出 471000 辆,第二代 483000 辆,第三代预计将达到 265000 辆。 现款途锐与奥迪 Q7、Q8、保时捷卡宴、宾利添越及兰博基尼 Urus 同平台打造,但市场热度始终略逊一筹,也成为大众决定停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 20 多年的历程中,途锐曾留下不少传奇。2005 年,途锐 Stanley 原型车赢得内华达州无人驾驶挑战赛;次年,一辆搭载 V10 TDI 发动机的途锐曾成功拖动一架波音 747。2011 年,V6 TDI 版本在不到 12 天内完成从阿根廷到阿拉斯加、长达 22750km 的旅程。2009 年至 2011 年间,赛车版更是三度征服达喀尔拉力赛。 大众在官方的新闻稿中明确提到“途锐燃油版车型”,暗示这一车系将以纯电形态回归。 据IT之家此前报道,代号“ID. Touareg”的车型有望在 2029 年前后登场,成为大众电动 SUV 阵容的旗舰,并率先采用全新 SSP 架构。大众将以电动化的形式“复活”旗下多款知名燃油车,此前已确认将在代号为 ID. 2 的纯电掀背车上重新启用 Polo 之名,并透露 ID. 高尔夫、ID. 途观和 ID. Roc 也在研发中。
零跑VLM/VLA大模型有望明年上车,官方回应为何不继续自研芯片
IT之家 7 月 14 日消息,零跑汽车今日晚间举行零跑 B01 智能辅助驾驶媒体交流会,零跑科技高级副总裁曹力和技术负责人到场,透露了目前该公司的相关进展,并进行答疑。 零跑官方透露,零跑智能驾驶团队在去年只有 200 多人,今年已经发展到 500 多人,平均年龄只有 29 岁,团队 90% 以上来自 985/211 硕博。 早在 2021 年,零跑的自研智驾芯片凌芯 01 就已经上车,然而没有了后续。关于零跑为什么不继续自研芯片,官方总结一句话就是算不明白账(亏损),并表示芯片更新迭代速度太快,投入产出换算下来收益有限。 零跑还透露之前也考虑过使用英伟达的 Thor 计算芯片,但出于成本考虑最终选择了高通。2026 年零跑汽车将采用高通 8797 + 8797 芯片方案,两颗的稀疏算力可达 1280TOPS。 此外,零跑的无图城区领航会在今年年底上车,端到端模型将在 2026 年上车,VLM / VLA 大模型也有望在明年上车。 关于后续车型信息,零跑 B01 车型将于 7 月 24 日上市,该车的预售价为 10.58 万元起。 此外,今年的九月份,零跑汽车也会带着旗下最新的、内部代号 B05 的跨界车型登陆 2025 慕尼黑车展。IT之家注意到,该车的谍照已经曝光,预计为一款两厢跨界车。
保时捷:新款纯电卡宴“将塑造电动驾驶的未来”
IT之家 7 月 14 日消息,据外媒 motor1 今日报道,保时捷希望即将推出的卡宴电动版能复制 Macan 的成功。该公司更是自信喊话:新车将在今年慕尼黑车展上正式亮相,随之而来的还有一项技术创新,将塑造电动驾驶的未来,并使车辆更加舒适。 一辆接近量产状态的卡宴电动版原型车已在古德伍德速度节上亮相,并在此前刷新了 Shelsley Walsh 爬山赛的纪录。两次活动中均由 TAG Heuer 保时捷 Formula E 车队的模拟器及测试驾驶员 Gabriela Jílková 驾驶。 保时捷透露,该车可在 1.94 秒内跑满 60 英尺(IT之家注:约 18.3 米)。前《Top Gear》与《The Grand Tour》主持人理查德・哈蒙德(Richard Hammond)也透露了一些关键信息:新车将是有史以来动力最强劲的卡宴,甚至超过现款 729 马力的 Turbo E-Hybrid;还具备高达 3500 kg 的拖曳能力,车身尺寸也将略大于当前燃油版。 此次展出的原型车搭载了 Porsche Active Ride 主动悬挂系统,可确保车身始终处于水平状态。这套系统此前已在 Taycan 和 Panamera 上应用,通过 ZF 提供的每秒调整 13 次的自适应减震器,带来极其平顺的驾乘体验。 无伪装的电动版卡宴还要等到今年慕尼黑车展才得以揭开面纱。届时展出的仍将是原型车,而量产版本将在美国西海岸举行的一场专属活动上首发,时间预计在 2025 年底。 电动版卡宴上市后,保时捷也不会立即停产燃油版。汽油和混动版本将继续生产至 2030 年代,Panamera 和 911 同样如此。
比亚迪加大沙特市场扩张力度,目标明年下半年再开7店
IT之家 7 月 14 日消息,据彭博社今日报道,比亚迪计划加快在沙特阿拉伯市场的扩张步伐,借助特斯拉进入当地所带来的热度,并把握沙特打造电动汽车新中心的战略机遇。 比亚迪于 2023 年进入沙特市场,目前已开设三家门店。公司沙特地区总经理杰罗姆・塞戈特透露,计划到 2026 年下半年前再增设 7 家门店。 比亚迪预计今年在沙特交付新车将超过 5000 辆。报道称,在一个传统燃油车主导、电动车接受度尚低的市场中,这样的成绩已属可观。 塞戈特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指出,“沙特是个复杂市场,你要么快一点,要么大手笔投入。我们可不是为了年销几万辆而来。” IT之家从报道中获悉,沙特正通过主权财富基金 —— 公共投资基金(PIF)加大对电动车产业的投资,以此减少碳排放、降低汽车进口依赖,并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然而,普华永道数据显示,目前电动车仅占沙特汽车总销量的 1% 左右。高企的价格、有限的充电桩布局以及极端气候条件仍是阻碍电动车普及的主要障碍。 特斯拉已于 4 月在利雅得开设首家门店,与比亚迪、吉利等品牌一同争夺市场份额。塞戈特认为特斯拉的到来是利好因素,因为它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认知。 塞戈特表示:“特斯拉在营销上投入越大,就越能帮我们打开市场。”他此前曾就职于日产和长城汽车,今年 4 月正式加入比亚迪。 最近几个月,比亚迪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的表现逐渐逼近特斯拉。今年 4 月,比亚迪在欧洲的纯电动车销量首次超越特斯拉。有分析人士预计,比亚迪有望在今年实现全球销量反超特斯拉的历史性突破。
现代汽车称Ioniq 6 N不为赚钱,只为提升品牌形象以及展示技术实力
IT之家 7 月 14 日消息,在全球汽车市场愈发强调销量与盈利的时代,现代汽车的 N 性能部门却反其道而行,毅然决然地推出了高性能电动轿车 Ioniq 6 N。这款车型不仅无视了普通版 Ioniq 6 销量平平的市场现实,更突破了传统商业逻辑的束缚,展现了现代汽车对性能与品牌形象的坚持。 现代汽车性能开发技术部门负责人、前保时捷工程师曼弗雷德・哈雷尔(Manfred Harrer)在接受《Drive.com.au》采访时表示,尽管现代对 Ioniq 6 在市场上的平淡表现心知肚明,但 Ioniq 6 N 的开发初衷并非追求销量,而是塑造品牌的“光环车型”(halo car),用技术与性能证明品牌实力。 “这些(N 系列)车型本就不是走量的产品,而且我们也触及了我们客户群体和粉丝在价格承受能力方面的极限,”哈雷尔坦言,“但我们仍然决定做。正常情况下,汽车行业首先会评估商业模型、投资与成本,决定是否开发。但在这里,只要有提升性能、提高速度、增强操控性的好点子,公司就说‘去做吧’。”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现代在美国市场仅售出约 6300 辆普通版 Ioniq 6 电动汽车,而同平台的跨界车型 Ioniq 5 销量则达到了 1.9 万辆,接近三倍差距。然而,现代并未因此收手,反而延续了早年宝马 M 部门与奔驰 AMG 的传统 —— 不惜代价打造真正的驾驶者之车。 哈雷尔也直言,这种开发方式的确与商业逻辑背道而驰。“因为产量小,改动又多,成本自然会上升,通常是不划算的。但这种投入的意义在于,它能提升品牌形象,展示我们的技术实力,这才是背后的真正目的。” 性能方面,Ioniq 6 N 搭载与 Ioniq 5 N 相同的 641 马力双电机系统,但凭借更优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整体加速与速度表现更胜一筹。新车 0-100 公里 / 小时加速仅需 3.2 秒,极速可达 160 英里 / 小时(约 257 公里 / 小时)。此外,该车支持仅用后电机实现漂移,并提供模拟 8 速双离合变速箱的虚拟换挡体验,进一步增强驾驶乐趣。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