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因为白菜价内存 长江存储在美国狂扁美国人
前几天世超在网上冲浪的时候,突然看着一个电子厂的惊天大瓜。咱家的长江存储,在美国本土把行业巨头美光(Micron)给告了! 好好好,一个是中国的存储芯片尖兵,一个是美帝的老牌大厂,这俩居然干上了,着实动静挺大。 而且这回不是小打小闹,直接甩出了一堆证据,指控美光恶意诽谤、散布谣言。 要知道,在过去几年里,美光可没少给长江存储使绊子,他俩这梁子早就结下了,互撕了好几年。今天这出大戏,可以说是积怨已久的总爆发。 但谁能想到,今天长江存储这波操作,居然把美光卡在了最难受的位置。 没错,中国企业居然一步步从被动挨打,到今天能反过来把美国巨头的脖子给卡住反杀了。这剧情发展的,要我说,反转高低得跟逆转裁判那游戏有一拼了。 而这故事,还得从咱们人人都离不开的那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说起。 很多差友应该都知道啊,你手机里存了好几年的初恋合照,微信里舍不得删的聊天记录,甚至从 Steam 上下的各种 3A 大作,能安稳保存到今天,基本全靠一种叫 NAND 闪存的芯片。 这玩意儿就是固态硬盘和手机存储的心脏,咱们对它的要求也很简单,容量越大越好,价格越便宜越好。 为了满足咱们这朴素的愿望,过去二十多年,芯片厂商们主要在两条路上死磕。 一条路是在一个平面上玩命塞东西,也就是咱们常听到的 SLC、MLC、TLC、QLC。就好比一个房间,SLC 只住 1 个人,体验最好但贵得离谱;QLC 塞进去 4 个人,成本下来了,但寿命和速度也跟着打折。 可这路子很快就走到头了,再往下塞,芯片的稳定性和寿命都要崩。 就在平房快盖不下去的时候,另一条技术路线成了芯片厂的弥赛亚:3D NAND。 这技术说白了,就是不盖平房了,改盖摩天大楼。平面空间有限,咱就往上叠,楼层盖得越高,能住的人(数据)就越多。 像三星、美光这些老牌巨头,过去十年就把这盖楼技术玩得炉火纯青,动不动就搞出几十几百层。 但问题来了,楼盖得越高,对地基的压力就越大。这个地基,就是芯片底层的控制电路。 楼层一多,信号延迟、发热这些问题就全来了,搞不好楼没盖完,地基自己先塌了,芯片出厂就报废。 就在所有人都为地基问题头疼的时候,国内的长江存储却另辟蹊径,憋出了一个王炸, “Xtacking”。 和别人非要把楼和地基盖在一块地上不同,长江存储玩的是“拼乐高”。 简单说,就是我在A晶圆上专门盖楼(存储单元),在B晶圆上专门打地基(控制电路),最后再把这俩完美地拼在一起,严丝合缝,中间连胶水都不要。 这么做的好处也非常明显,数据传输距离短了,散热效率高了,而且盖楼和打地基可以各用各的最佳工艺,互不干扰。 按照长江存储自己的说法,这技术能把产品开发时间缩短至少3个月,生产周期缩短20%,恐怖如斯。 更绝的是,长江存储早在2018年,就把 Xtacking 这套独门绝技注册成了一系列的专利,给自己围起了一道又高又厚的“护城河”。 这意味着,当美光这些巨头也想盖400层以上的超级高楼时,一抬头发现,最好的几条路,全被长江存储埋上了专利地雷。 眼看着长江存储的技术越来越牛,产品越来越能打(232层产品都打入了苹果供应链),直接威胁到了自己的市场份额,美光急了。 正面战场上打不过,那就上盘外招。 2022年,美光被指在背后疯狂游说,成功推动美国政府将长江存储列入了“实体清单”。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导致长江存储买不到先进的美国设备,128层以上的高端产品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 本以为这一招能直接把对手摁死在摇篮里,但美光万万没想到,这只是战争的开始。 2023年底,缓过劲来的长江存储直接在美国加州法院,把美光给告了。诉讼理由简单粗暴:你卖的96层、128层、176层、232层产品,都侵犯了我家的8项核心专利! 这一下,专利战正式开打。 美光当然不认,立刻反诉长江存储侵权,同时向专利局申请,要求将长江存储的12项专利判为无效。这套“否认-反咬-釜底抽薪”的组合拳,是巨头们对付后起之秀的常规操作。 但长江存储这回显然是有备而来,直接跟美光在法庭上展开了极限拉锯。 到了2024年,战况再度升级,长江存储甩出了一记堪称“绝杀”的法律操作:要求法院强制美光交出其核心技术机密。 具体来说,就是一份长达73页的、包含“栅极堆叠层厚度参数”、“蚀刻气体配比公式”、“存储单元编程电压曲线”甚至最新芯片源代码的技术文件。 到底抄没抄专利,你把技术文件给我看看不就行了?要没抄我还能冤枉你吗? 实话说,这一下等于直接把刀架在了美光的脖子上。交,还是不交? 交了,就等于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核心商业机密全部摊开给对手看,以后还怎么混? 不交,那就在法庭上理亏,等于默认自己心里有鬼,侵权指控很可能被坐实。 这记“将军”,直接把美光逼到了墙角。 果不其然,美光彻底慌了,立刻搬出了最后的挡箭牌——国家安全。 他们向法院激烈抗议,说长江存储在“实体清单”上,和中国政府关系密切,把这些涉及美国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文件给它,将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 然而,德州东区法院和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压根不吃这套,先后驳回了美光的请求。 理由是:你没法证明这跟国防有直接关系,而且咱法院又不是冠希哥开的,有严格的保密措施,只许对方律师看,不让复印拍照,所以不会泄露的,你的担心多余了。 被逼上绝路的美光,在2025年5月23号,把这事捅到了美国最高法院,请求发布紧急令状,阻止技术文件被披露。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场大戏的高潮就是最高法院的裁决时,长江存储再度出手,直接开辟了“第二战场”。 几乎就在美光向最高法院哭诉自己是“受害者”的同时,长江存储在华盛顿联邦法院提起了另一场全新的诉讼,这次的罪名是:商业诽谤和不正当竞争! 长江存储在诉状里指控,美光和一家叫DCI的公关公司合谋,资助了一个叫“中国科技威胁”的网站,长期散布谣言,恶意污蔑长江存储的芯片里装了“间谍软件”,严重损害了长江存储的声誉,导致其损失了数百万美元的订单。 这波操作,可以说是把商战玩明白了。 你不是在最高法院跟我打“国家安全”牌,把自己塑造成维护美国利益的白莲花吗? 我反手就告诉全世界,你才是那个在背后搞小动作、用下三滥手段抹黑对手的直娘贼。 至此,这场恩怨已经从单纯的技术竞争,演变成了政治博弈和专利诉讼,最后彻底爆发为一场关乎核心机密和商业声誉的全面战争。 说了这么多,这神仙打架跟咱们到底有啥关系? 关系可太大了。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托了长江存储的福,直接把高端SSD的价格才被打了下来。 以前想都不敢想的2T固态,现在几百块就能拿下,这到手的便宜总不能让美国人摘了桃子。 其次,这场官司的走向,可能会彻底改变全球存储芯片的格局。 假如长江存储赢了,那不仅意味着美光可能要面临天价赔偿和部分产品禁售,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中国企业也能依靠自身强大的专利技术,在国际舞台上和顶级巨头正面硬刚,并且掰赢手腕。 这对整个中国半导体行业来说,都是一剂强心针。 而对于美光来说,如果最终被迫公开部分技术秘密,或者支付高额的专利授权费,那么它在未来技术竞争中的优势将被大大削弱。 当然,考虑到背后的地缘政治因素,这案子最终也可能以某种形式的和解告终。但无论如何,长江存储已经用行动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光靠“盘外招”,是打不倒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对手的。 该说不说,长江存储从最开始的艰难起步,到被巨头围追堵截,再到今天手握专利利剑绝地反击,真就应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而这场围绕着技术、法律和市场的世纪大战,好戏,可能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若风
马斯克宣布建新党“硬刚” 特朗普真会将他遣返南非吗?
  当地时间7月5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宣布成立“美国党”。他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从5月底起官宣“分手”、短暂和好,现又因“大而美”法案再度“开撕”。有美国媒体人评价两人“都喜欢在网上发帖、不睡觉、自负······”今天好得如胶似漆,明天撕得天翻地覆。特朗普传记作家评价两人:他们完全可以和好,再次成为兄弟,直到再次成为敌人。    不满“大而美”法案 马斯克屡屡开喷   这一边,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最终以微弱优势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并在7月4日独立日这天由特朗普签署后正式生效。   那一边,围绕这个法案,马斯克连发几十帖狂喷。他还对支持该法案的议员喊话,说等2026年中期选举时,他会尽力让这些人在党内初选中落选。   而特朗普则在“真相社交”上回怼称马斯克“是靠联邦补贴起家的吸血鬼”,甚至暗示不排除将其“遣返回南非”。   “大而美”法案为何令马斯克破防?   这剧情是不是有点眼熟?5月22日,“大而美”法案在第一次在美国众议院涉险过关时,就打过一轮嘴仗了。   然而,马斯克突然服软,在X上发帖称“我对上周关于特朗普总统的部分帖文感到后悔,这些言论确实过头了。”特朗普的回应也很大度:“我认为他这样做非常好。”就这样,俩人光速和好。然而,随着“大而美”法案提交参议院投票,马斯克又开炮了。   那么,这个“大而美”法案为啥让马斯克屡屡破防暴怒?   有美媒指出,这项法案的内容之一是削减税收抵免,而此前该抵免政策一直用于鼓励美国人购买电动汽车,包括特斯拉汽车。   美媒说,特斯拉销售业绩今年本就已经大幅下滑,而美国摩根大通此前估算,没有了税收抵免政策,特斯拉将年损12亿美元。这无疑直接重创特斯拉的核心利益。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提交给国会的预算提案初稿显示,可能要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学预算对半砍——从现在的大约73亿美元直接砍到39亿美元,精准打击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赖以生存的政府合同。   “马特决裂”另有隐情?   然而美国Vox新闻网指出,特朗普和马斯克决裂不光是因为“大而美”法案,而是一连串信任破裂、权力矛盾与金钱承诺落空的结果。   英国《卫报》直言,两人代表共和党内的两股力量:特朗普侧重民粹与安全、马斯克则倡导自由市场与科技未来,核心利益不一致,闹掰是迟早的事。   不过,《纽约时报》称,两人闹掰后,马斯克与特朗普都面临不小的麻烦。马斯克在2024年大选期间曾向特朗普提供2.75亿美元支持,后来又承诺在2026年中期选举前向特朗普团队支持1亿美元,可钱至今还没到账。   说到底,马斯克的企业此前从政府合同中赚得盆满钵满,钱袋子被拿捏,骂战如何收场,还真不好说。
深观察丨物资分发点成“死亡陷阱” 美国能否真正管住以色列?
  加沙卫生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自5月27日美国和以色列支持的“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在加沙设立援助物资分发点以来,已有700多名巴勒斯坦人在试图领取物资时遭以军射杀,受伤的更是多达数千人。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截图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近东救济工程处)5日表示,目前针对加沙多地流离失所者帐篷、学校及排队领取物资人群的袭击仍在持续,并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该机构强调此类状况“不能再继续”,并再次呼吁有关各方尽快达成停火协议。 △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社交媒体截图   “美以主导的援助项目只给加沙民众带来饥饿和枪弹”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发言人拉维娜·沙姆达萨尼日前指出,自“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5月27日开始运转以来,其援助物资分发点附近已发生数百起杀戮事件。“很明显,以色列军队对试图到达分发点的巴勒斯坦人进行了炮击和枪击”。   沙姆达萨尼还说,由于联合国人员难以进入事发区域,可能永远也无法全面掌握具体情况。 △美国公共电视网报道截图   由于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令加沙深陷人道主义灾难,在国际舆论压力下,以当局5月下旬起允许少量救援物资进入加沙,但要求通过美以支持的“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分发物资。   然而,这一“援助”机制非但没有缓解危机,反而造成了新的人员死伤。很多加沙民众对此发出灵魂拷问:为什么获得生存所需的食物,需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   本月1日,超过165个国际慈善和人道主义组织发表联合声明,要求“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立即停止运转并解散。   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也拒绝与该私营机构合作,认为它服务于以色列的军事目标,有悖人道主义原则。 △《以色列时报》报道截图   近东救济工程处主任专员拉扎里尼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批评说,美以主导的援助项目给加沙民众带来的只有饥饿和枪弹。他呼吁恢复由联合国主导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分发行动。 △拉扎里尼社交媒体截图   联合国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人权状况特别报告员阿尔巴内塞在3日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交的最新报告中指控,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构成了“种族灭绝”。   “巴勒斯坦被占领土正经历末日般的灾难。随着巴勒斯坦民众付出的代价与日俱增,以色列竟然解散了联合国在加沙的人道主义援助体系,而其支持的所谓‘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的物资分发点实则是精心设计的死亡陷阱。” △联合国官网截图   “核心问题不解决,加沙很难实现全面停火”   在加沙民众持续挣扎于水深火热之际,停滞许久的加沙停火谈判终于有了一些新动静。   美国总统特朗普本月初称,美国和以色列就加沙局势进行了长时间会谈,以方同意与哈马斯达成60天停火协议的必要条件,卡塔尔和埃及将提交协议的最终文本。他希望哈马斯也接受这项协议。 △路透社报道截图   4日,特朗普又乐观地表示,加沙停火协议可能于近日达成。   哈马斯4日晚发表声明称,已就加沙停火提议向谈判斡旋方做出“积极”回应。据巴勒斯坦方面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哈马斯基本同意最新停火协议的内容,仅提出了一些较小修改意见:   恢复由联合国主导加沙人道主义物资的分发;   要求在加沙的以军撤回至上一轮停火期间、即今年3月2日之前的位置;   寻求就长期停火安排获得更明确的保障机制。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但以色列总理办公室5日深夜通过社交媒体发表声明称,以方无法接受哈马斯的修改意见。不过,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评估局势之后接受了相关方有关展开密切谈判的邀请,已指示以方谈判代表团前往卡塔尔,在以方此前同意的停火提议的基础上参与新一轮间接谈判。   内塔尼亚胡还计划再次访美,并于7日与特朗普会面。 △英国《卫报》报道截图   有美媒报道称,特朗普希望在内塔尼亚胡访美前后促成加沙停火,以作为其外交政绩。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昕分析认为,美国能否真正向以色列施压决定着停火协议能否达成。不过,即便能够达成,也不会是一个长期停火方案。   特朗普出于自身的外交利益考量,的确希望达成停火协议,以彰显其本人在中东的影响力。考虑到此前美国已帮助以色列打击了伊朗,内塔尼亚胡目前在国内也没有迫在眉睫的政治风险,达成停火的外部条件的确更加成熟。   但是类似的情况在过去的20多个月里(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也曾出现多次,每次以色列都会口头佯称支持美国参与斡旋的加沙停火方案,但在最后关头却找各种理由拖延停火。不能排除内塔尼亚胡这次重施故伎的可能性。   此外,无论停火协议能否达成,也无论协议中如何规定,此次停火都不会是长期停火。以色列国内的极右翼阵营不可能同意全面撤出加沙、放弃对哈马斯的军事清剿。只要核心敏感问题得不到解决,加沙实现全面停火就会非常困难。
半数清华,8位华人AI天团集体投奔Meta!奥特曼:砸钱抢人不如培养死忠
编辑:犀牛 YHluck 硅谷挖角戏码升级!相比Meta3亿美元「血本挖角」,OpenAI来了波反向操作——选择培养人才,奥特曼悄然推进一个名为「驻留计划」(Residency Program)的项目。这个项目有何神秘之处?奥特曼的底气到底从何而来?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 最近几个月,Meta在硅谷发起的、动辄上亿美元签字费的挖角戏码,成了史上最疯狂的人才争夺战。 不得不说,扎克伯格的「氪金」策略相当成功。 一大批来自OpenAI、谷歌、Anthropic甚至是SSI的核心研究员纷纷投入Meta旗下。 OpenAI的首席研究官Mark Chen难掩失落地说:「这感觉就像有人闯进了我们家,偷走了我们的东西。」 面对这种近乎釜底抽薪似的挖角行为,奥特曼的反应则略显轻蔑:「Meta的行事方式,让人感觉有些不体面」。 那么,奥特曼的底气来自哪里? 当扎克伯格在牌桌上疯狂加码时,奥特曼在牌桌之下,进行着一场完全不同维度的布局。 不挖天才,我们培养天才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Meta的天价支票上时,OpenAI正在悄然推进一个名为「驻留计划」(Residency Program)的项目。 这个项目,可以说是OpenAI应对人才战争的核心战略,也是理解其企业文化的一把钥匙。 OpenAI Residency是一个为期六个月的全职带薪项目,但它的招生对象,却出人意料。 Residency项目经理Jackie Hehir明确表示,他们寻找的,不是那些正在攻读机器学习或AI博士学位的天之骄子,也不是来自其他AI实验室的资深员工。 恰恰相反,他们将橄榄枝伸向了那些「邻近领域」的顶尖大脑——比如物理学家、神经科学家、数学家。 虽然没有严格的学历或工作经验要求,但设有一个极高的技术门槛,尤其是在数学和编程方面,其标准与全职员工等同。 你不需要拥有高等数学学位,但必须对高等数学概念非常自如。 「他们对这个领域(AI)充满了真正的热情,」Hehir说。 这背后是一套极其精明的逻辑。 这场从零培养的战略,至少带来了三个层面的深远优势。 首先就是成本上的「降维打击」。 驻留研究员的年薪是21万美元,意味着在这六个月里,OpenAI的支出大约是10.5万美元。 这个数字,足以让参与者跻身美国收入前5%的行列。 但在动辄千万、上亿美元签字费的AI顶级人才市场,这简直就是白菜价。 用极小的代价,获得了一批拥有顶级科研素养和巨大潜力的「璞玉」。 其次,是对企业文化基因的深度植入。 面对小扎的疯狂抢人,奥特曼就曾评论道:「在我看来,Meta的所作所为将导致非常深刻的文化问题」。 而在OpenAI,一位前员工向Business Insider透露,他们公司的内部文化是「对创造AGI的使命感到痴迷」。 通过驻留计划,OpenAI可以在一张白纸上,从一开始就将这种使命感深深烙印在这些未来核心员工的脑海里。 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攻关,建立的不仅是工作关系,更是对共同事业的「信仰共同体」。 这与简单地用金钱挖来的雇佣兵有着本质区别。 Meta用金钱这种最直接的外部激励,虽然见效快,但可能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风险,并且容易塑造一种唯利是图的文化。 相比之下,OpenAI的策略则更侧重于构建内在动机: 通过赋予一个宏大的、改变世界的使命(创造AGI),它满足了员工对归属感的渴望; 通过从零培养,让跨界人才在新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它满足了「胜任感」的成长需求; 通过相对宽松和专注的科研环境,满足了对自主性的追求。 「传教士将打败雇佣兵」,奥特曼在内部备忘录中,写下了这句提振士气的话。 最后,是极高的忠诚度与转化率。 数据显示,几乎每一个在驻留计划中表现出色的成员,都会收到OpenAI全职offer。 迄今为止,所有收到offer的人都选择了接受。 每年,这个项目会迎来大约30名新成员,他们就像新鲜的血液,持续不断地为OpenAI提供能量。 OpenAI Residency的「播种」策略,更像是一场耐心的耕耘。 它可能没法像Meta那样立即招到顶尖专家,但却可以培养出一片忠于自己使命、文化高度统一、且具备持续造血能力的「人才森林」。 这场发生在硅谷的人才战争,早已超越了商业竞争的范畴。 它是一场关于组织灵魂、动机和未来信念的宏大实验。 而实验的结果,不仅将决定这两家公司的命运,更将深刻地影响我们正在迈入的AGI时代。 最后,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Meta这两个月的骚操作。 史上最疯狂人才争夺战 据估计全球有能力推动大语言模型和前沿AI研究的顶尖人才,只有区区2000人左右。 这场人才争夺战的激烈程度,未来只会不断升级。 Meta为了AI顶尖人才可谓是下了「血本」。 被业内人士调侃为,「竞赛之夏的错失恐惧症(summer of comp FOMO)」。 据统计,Meta在四年间,为AI顶尖人才准备了高达3亿美元薪酬方案,创下了行业记录。 那Meta这「3亿美元薪酬」到底招了哪些顶尖人才呢? 2025年6月 核心人物:Alexandr Wang(28岁) 背景:2016年,19岁的Alexandr Wang MIT辍学与Lucy Guo共同创立「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并于同年获得著名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启动资金支持。顶级AI科技巨头:微软、Meta、OpenAI等提供模型训练数据。 押注金:143亿美元 原职位:Scale AI创始人 Meta新职位:Meta首席AI智能官(Chief AI Officer),负责新设立的「超级智能」部门 重要性: 1、拥有AI核心「数据战火库」:Alexandr Wang手握Meta核心竞争对手微软、OpenAI、谷歌等模型训练数据; 2、天生的商业嗅觉者:在还没有LLM时,已洞察到「数据」在AI领域的重要性,便在2016年创办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 核心人物:Shengjia Zhao 背景:清华大学本科,斯坦福大学博士,核心聚焦大语言模型和不确定性量化。领导OpenAI 合成数据项目,是ChatGPT、GPT-4 模型及各种小型模型等标志性产品的重要贡献者。 原职位:前OpenAI研究科学家 Meta新职位:Meta超级智能部门,具体职位未透露 核心人物:Jiahui Yu 背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毕业生,曾分别任职于在微软、旷视、Adobe、Snap、百度、英伟达和谷歌等。2023 年 10 月领导OpenAI感知团队,主导了o3、o4-mini和GPT-4.1研发;在谷歌DeepMind联合领导Gemini Multimodal。研究核心聚焦深度学习和高性能算力。 原职位:前OpenAI项目研究负责人 Meta新职位:Meta超级智能部门,具体职位未透露 核心人物:Shuchao Bi 背景: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随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专注于强化学习、训练后优化和AI代理。2013年入职谷歌,通过深度学习模型优化谷歌广告。2024年5月入职OpenAI,担任多模态后训练主管,为 GPT-4o的语音模式和o4-mini模型做出了贡献。 原职位:前OpenAI多模态后训练主管 Meta新职位:Meta超级智能部门,具体职位未透露 核心人物:Hongyu Ren 背景:201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23 年在斯坦福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在校期间,他曾在微软、英伟达、谷歌和苹果实习。毕业后他加入 OpenAI,曾参与o1-mini和 o3-mini研发,并领导一个专注于后期训练的团队,o1项目的核心贡献者。 原职位:前OpenAI后期训练项目负责人 Meta新职位:Meta超级智能部门,具体职位未透露 核心人物:hang Huiwen 背景:毕业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姚班(这个精英计算机科学项目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创立)。随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图像处理。 曾在Adobe 和Facebook 实习,后于 2016 年获得微软奖学金。2019 年谷歌工作一段时间后,于 2023 年 6 月转至 OpenAI,参与开发了 GPT-4o 的高级图像生成功能。 原职位:前OpenAI研究员 Meta新职位:Meta超级智能部门,具体职位未透露 核心人物:Lin Ji 背景:清华大学本科,2023年在MIT获得博士学位。曾在谷歌、Adobe 和英伟达实习,并于2023年 1月加入 OpenAI,专攻多模态推理和合成数据。 原职位:前OpenAI研究员 Meta新职位:Meta超级智能部门,具体职位未透露 核心人物:Sun Pei 背景:清华大学本科,卡内基梅隆大学硕士,2011年就职谷歌。他短暂加入中国数据基础设施公司 Alluxio 后,于 2017 年转至谷歌的Waymo部门。后成为谷歌 DeepMind 的首席研究员,在开发 Gemini 人工智能模型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后训练和推理等领域。 原职位:前谷歌 DeepMind 的首席研究员 Meta新职位:Meta超级智能部门,具体职位未透露 核心人物:Lucas Beyer 背景:自称“自学成才黑客」,前谷歌 DeepMind(原 Brain)苏黎世分部的高级研究科学家,联合领导模态研究工作和代码库项目。与Xiaohua Zhai和Alexander Kolesnikov创立了苏黎世 OpenAI 办公室。 原职位:前谷歌 DeepMind(原 Brain)苏黎世分部的高级研究科学家,苏黎世 OpenAI 办公室创始人。 Meta新职位:Meta超级智能部门研究员,具体职位未透露 核心人物:Alexander Kolesnikov 背景:曾任谷歌「Google Brain」高级研究工程师,「Deepmind」研究科学家。OpenAI研究员。 原职位:前OpenAI苏黎世办公室研究员 Meta新职位:Meta超级智能部门研究员,具体职位未透露 2025年7月 核心人物:Daniel Gross(左一) 背景:「安全超级智能」SSI三位联创之一(其余两位:Ilya Sutskever、Daniel Levy)。曾试图以320亿美元收购 Safe Superintelligence,被拒后反手挖走其联合创始人之一Daniel Gross。 7月3日,「消失已久」Ilya罕见现身发文,确认了Daniel Gross「出局」消息,Daniel Gross也转发了该条推文。 原职位:「安全超级智能」SSI联合创始人,OpenAI 前首席科学家 Meta新职位:领导Meta 超级智能产品部门 重要性:与Nat Friedman共同创立一家名叫「NFDG」的风险投资公司,该公司已投资了Coinbase、Figma、CoreWeave、Perplexity和Character.ai。 核心人物:Nat Friedman 背景:MIT毕业,Github前CEO(2018-2021), 曾任GNOME基金会的主席,目前还是Arc研究所的董事会成员,并担任Midjourney的顾问。 原职位:前Github CEO Meta新职位:「与Alex合作领导」超级智能团队 重要性:辅佐「军师」协助小孩哥Alexandr Wang共同领导超级智能团队。 参考资料: https://fortune.com/2025/07/05/openai-is-betting-millions-on-building-ai-talent-from-the-ground-up-amid-rival-metas-poaching-pitch/
南加州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听力损失、孤独和寿命之间的惊人联系
南加州大学的一项全面审查表明,使用现代设备恢复声音可以重新点燃社交信心并消除孤独感,暗示着认知的好处。 听力损失不仅影响人们聆听世界的方式,还会改变他们与世界的联系方式。 来自南加州大学Caruso耳鼻喉科 - 头颈外科的新研究,是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的一部分,今天在《美国医学会耳鼻喉科 - 头颈外科》上发表,首次将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手术植入的设备,帮助深度听力损失的人感知声音)与改善听力损失的成年人的社交生活联系起来。 “我们发现,与不使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人相比,使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成年人更能参与社交活动,感觉不那么孤立,”Keck Medicine 的耳鼻喉科医生、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 Janet Choi 说。“这表明助听器可能有助于防止未经治疗的听力损失可能导致的社交脱节和更广泛的健康后果。” 据估计,有 4000 万美国成年人患有听力损失,但许多人没有得到治疗。Choi 表示,如果不加以解决,听力损失会使沟通变得困难,导致人们退出对话和社交活动。 先前的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交退缩会减少精神刺激,增加孤独、焦虑、抑郁、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的风险。它还将慢性社会孤立与生物和神经系统变化联系起来,包括脑部炎症增加和大脑结构的改变。 “了解听力损失、听力设备使用和社会孤立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Choi 说。“在这项研究之前,尚不清楚助听器是否有助于逆转孤立。” Choi 和她的同事对之前发表的 65 项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和荟萃分析,涉及 5000 多名参与者,关于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如何影响三个关键指标:社会生活质量、感知社交障碍(指的是听力损失在社交场合可能造成的限制和挫败感)和孤独感。 研究人员发现,使用助听器的成年人感觉更有社交联系,在社交场合受到的限制更少。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小组对话,并在嘈杂或具有挑战性的聆听环境中感到更自在。参与者还报告说,他们的听力损失对社交障碍的影响有所减轻,互动过程中的障碍和挫折更少,并且保持参与而不会感到被排斥的能力有所提高。这种增强的信心可以帮助用户更轻松地与家人、朋友和同事建立联系,从而增强归属感并减少社交焦虑。Choi 表示,该研究还表明,助听器可能会减少孤独感,尽管该领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那些植入人工耳蜗的人报告说他们的社会生活质量改善最大。这可能是因为人工耳蜗比助听器提供更强的听力恢复能力,尤其是对于听力损失更严重的个体。因此,一旦他们的听力恢复,他们的社交参与可能会有更明显的改善。 虽然衡量更好的社交生活与改善认知结果的关系超出了研究的范围,但Choi认为可能存在联系,因为以前的研究发现,管理听力损失可能是降低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风险的关键。“虽然我们的研究没有直接测量认知结果,但我们在沟通和社交参与方面看到的改善表明,通过恢复更清晰的沟通,助听器可能通过保持大脑更活跃和人们更紧密地联系来帮助保持认知健康,”Choi 说。 这项研究是在 Choi 2024 年 1 月的一项研究之后进行的,该研究显示,使用助听器的成年听力损失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近 25%,这表明治疗听力损失可以延长寿命以及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这些新发现增加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听力健康与整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Choi 说。“我们希望这能鼓励更多人寻求治疗,并帮助临床医生开始与患者讨论助听器如何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马斯克宣布成立“美国党” 决裂还是施压?
  当地时间5日,美国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宣布成立新政党“美国党”。   支持和反对比例为2:1,表明你们想要一个新政党,你们也会有个新政党。今天,‘美国党’的成立还给你们自由。”   而在被网友问及新政党是否会参加明年的中期选举或是2028年的总统选举时,马斯克回复称:明年。 △马斯克社交媒体截图   近期,马斯克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产生分歧。   6月30日,马斯克猛批特朗普力推的所谓“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并表示,如果法案通过,第二天就会成立“美国党”。   当地时间7月4日,美国“独立日”当天,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使其生效。   法案签署成法的几个小时前,马斯克再次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有关建立新党派的投票,问网民是否应该成立“美国党”,以把美国民众从民主党、共和党轮流上台的两党体制中“解放出来”。在收到的约124.9万网民投票中,支持者占65.4%,反对者为34.6%。 △马斯克社交媒体截图   根据美国法律,一个有资格参与选举的政党成立,其资质确认需要经过复杂的认证程序,首先必须召开党团会议或代表大会,选举临时官员并指定政党名称。目前尚不清楚马斯克的“美国党”是否已启动相关程序。   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马斯克几近狂热地支持现任总统特朗普和共和党。特朗普入主白宫后,还特意新成立了一个政府效率部,让马斯克出任负责人。但马斯克“大刀阔斧的改革”令其与多个政府部分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他选择离职。   此后,马斯克与特朗普的政见也出现严重分歧,多次声称将建立新政党,挑战美国驴象两党轮流坐庄的政治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刘卫东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采访时分析指出,马斯克成立新党并非突发奇想。   ·首先,马斯克现在对共和党和民主党都非常不满,他的政治诉求只能通过建立别的政党来实现。   ·其次,马斯克自认为掌握了其他候选人不具备的优势,例如他是自媒体老板,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一定的舆论话语权;同时他的资产能保证选举资金不会匮乏。   ·另外,在白宫的经历让马斯克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他也迫切希望拥有权力,而掌握权力就必须首先建立政党。   刘卫东进一步指出,马斯克组建“美国党”,从美国现行的选举法律和政治体系来看将面临诸多阻碍。不过马斯克的主要意图更多是想给特朗普政府施压。   ·马斯克如果想在总统大选中挑战民主党和共和党,至少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要在州内获得建党的资格。美国各州对于新党的注册要求差异很大,远不是在自媒体上发一个号召这么简单。成立了新党,还要获得一定的选票比例,否则在一些州会被取消注册资格。   ·第二步要把党的名字写到选票上,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在50个州分别去征集当地的签名,达到一定份数后,这个政党的名字才能在选票上被列出来。   ·第三步要获得联邦准入资格。成立的新党要想在联邦范围内参选,就必须向联邦选举委员会申请全国性的政党认证,这要求至少在12个州满足选票的准入条件,同时还要提交详细的政策纲领、组织结构图和财务审计报告。   ·上述这些非常的苛刻条件很难在短时间内准备好,而这些还不是最大的障碍。美国“赢者通吃”的选举制度才是最大的阻碍,单一选区制对第三方政党是极其不友好的。   ·我认为,马斯克很清楚自己参政的前景非常不乐观,他可能更多是希望通过建立新党的方式向特朗普施压,即就算马斯克最终不可能挑战共和党的主流,但是如果他能把一部分共和党选民吸引过来,共和党对于民主党的优势就会下降。届时,特朗普就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重视马斯克的一些想法。
10.3 米 / 秒全球最快:国产黑豹2.2四足机器人首秀,完成全球首次“人机百米对决”
IT之家 7 月 7 日消息,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简称科创中心)首期开园五周年之际,科创中心人形机器人创新研究院金永斌研究员带着黑豹 2.2 四足机器人于 7 月 6 日赴央视“首秀”,参加《智绘光谷・CMG 世界机器人技能大赛》首场机器狗任务表演赛。 金永斌介绍道,黑豹 2.2 这款机器人是“黑豹”家族的最新升级版,并现场演示了黑豹从 6 米 / 秒到 10 米 / 秒的竞速进化历程,揭秘了研发过程中最棘手的“折腿魔咒”—— 早期版本在高速奔跑时,腿部结构因冲击力过大而断裂。 央视社教报道称,“新一代黑豹 2.0”凭借卓越性能与前沿技术,以 10.3 米 / 秒的速度打破由波士顿动力 WildCat 创造的 8.89 米 / 秒的机器狗纪录,成功改写了沉寂十年之久的世界纪录。 团队最终从跳鼠和猎豹的运动方式中汲取灵感,采用仿生碳纤维小腿(刚度提升 135%,重量仅增 16%)和猎爪式足垫(抓地力提升 200%),成功突破极限。相较于其前身黑豹 2.0,黑豹 2.2 通过独立的结构让腿部三根分离的碳纤维小腿融合到一起,可以带来更高的强度提升,能够在户外实现更高速的奔跑。 本次大赛进行了全球首次“人机百米对决”。起初,“人类选手”凭借爆发力短暂领先,但黑豹 2.2 很快以稳定的高速步频实现反超,最终以压倒性优势胜出。 科创中心介绍称,接下来,黑豹系列的高速性能不仅限于竞技场,其技术可延伸至灾害救援、军事侦查、物流配送等领域。例如,在地震废墟中快速穿梭,或在复杂战场环境执行任务。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度优化,未来机器人或将在更多场景挑战生物运动的极限。 据IT之家此前报道,科创中心人形机器人创新研究院联合镜识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凯达尔焊接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四足机器人“黑豹 2.0”于 1 月 13 日发布。 “黑豹 2.0”的整体重量为 38kg、站立高度 0.63m,身披“战甲”。据介绍,这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四足机器人”,速度可达到 10 米 / 秒。
消息称微软Xbox部门面临不切实际财务目标,或带来更多负面影响
IT之家 7月7日消息,微软Xbox部门的困境似乎仍在持续。据Windows Central记者Jez Corden披露,微软首席财务官Amy Hood给Xbox部门设定了一个“完全不切实际”的财务目标,这一目标可能会在未来继续对该部门造成负面影响。此前,Xbox部门已经经历了多轮裁员,而此次财务目标的设定似乎表明,该部门的麻烦远未结束。 《The Verge》的Tom Warren也参与了讨论,他认为这些财务要求是Xbox业务在收购动视暴雪之后的现实情况。他指出,如果没有这笔收购,Xbox的收入将会下降,而微软寄予厚望的游戏订阅服务Game Pass也尚未取得预期的成功。 IT之家注意到,上周的裁员浪潮对微软旗下众多游戏开发工作室产生了巨大冲击。例如,《极限竞速》系列开发商Turn 10工作室失去了超过70名员工,并且据传已被转变为《极限竞速:地平线》的支持工作室。Rare工作室的《Everwild》项目被取消,而The Initiative工作室则在《完美黑暗》(Perfect Dark)系列重启项目被取消后彻底关闭。此外,开发《上古卷轴 Online》的ZeniMax Online也受到冲击,其备受期待的下一款 MMORPG 游戏被取消。据报道,该游戏此前曾受到Xbox部门负责人菲尔・斯宾塞的喜爱,他在今年 3 月试玩后对其赞不绝口。其他合作工作室也受到了裁员风波的严重影响。例如,由《毁灭战士》系列联合创始人约翰・罗梅罗及其妻子布兰达・罗梅罗创立的Romero Games工作室,在其下一款FPS游戏被取消后也不得不关闭。
格局拉满 绿联充电宝以旧换新来了 无3C标识可半价换购
快科技7月7日消息,中国民航局近日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认证标志、3C认证标志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为保障用户顺畅出行,日前,绿联官方宣布推出充电宝以旧换新计划,该活动持续至2025年8月5日。 根据要求,持2023年8月1日后线上购买无3C标识的绿联充电宝用户,凭有效购买凭证参与活动可享仅充电宝实付订单金额50%优惠(至高补贴500元),参加活动可换购PB509、PB561、PB721其中一款型号产品。 换新产品通过国家3C强制认证及民航高铁最新携带标准,确保出行无忧。 参与方式:绿联官网、公众号菜单栏自助服务-以旧换新入口。 此次发放的以旧换新活动优惠券有效期使用截止时间为2025年8月31日,审核通过后,优惠券将以用户表单提供的联系方式发放专属兑换码, 绿联还强调,此活动旨在确保用户携带的充电宝符合最新出行要求,让旅行安心无忧,用户之前所购买的绿联充电宝均符合当时的法规与安全标准。 对此,有网友表示:“你小子还是有点担当,没让我失望”“某几个品牌好好学习!这就是企业文化和格局,不是把所有的损失让消费者承担”。 据了解,3C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是我国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国家安全及环境,依法实施的强制性市场准入制度。 2024年8月起,市面上销售的充电宝都要有3C标识。
科技春晚来了 苹果十几款新品已在路上 不止iPhone17
快科技7月7日消息,苹果通常会在秋季举行新品发布会,这场发布会被誉为“科技界春晚”,受到广泛关注。 据媒体报道,苹果今年下半年除了发布iPhone 17系列之外,还将同步推出智能手表、iPad等十几款新品,具体如下。 iPhone 17系列 iPhone 17:设计与iPhone 16相同,搭载A18芯片,但配备更大的6.3英寸显示屏,前置摄像头升级至2400万像素,并支持120Hz刷新率。 iPhone 17 Air:全新机型,采用超薄轻量化设计,配备6.6英寸显示屏、A19芯片、12GB运行内存、单颗4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24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 iPhone 17 Pro:搭载三颗4800万像素摄像头,相机DECO采用横向矩阵设计,配备铝金属中框,内置A19 Pro芯片、12GB运行内存,并可能加入蒸汽室散热系统以提升散热性能。 iPhone 17 Pro Max:具备iPhone 17 Pro的所有功能,设计略厚,电池容量在5000mAh左右,续航更持久。 苹果手表 Apple Watch Ultra 3:支持5G网络以及卫星连接,可在无Wi-Fi和蜂窝网络覆盖的区域收发短信,其他可能的升级包括S系列芯片、更快充电以及OLED显示屏。 Apple Watch Series 11:搭载S11芯片,工业设计改动较小。 Apple Watch SE 3:Apple Watch SE自2022年以来未更新,今年应该会加入多项新功能。 M5系列设备 以下设备将搭载苹果M5芯片,但工业设计均没有重大改动。 iPad Pro:M5芯片 Vision Pro:M5芯片 iMac:M5芯片 Mac mini:M5和M5 Pro芯片 MacBook Pro:M5、M5 Pro和M5 Max芯片 智能家居与配件 Apple TV 4K第四代:搭载苹果自研Wi-Fi和蓝牙芯片,支持Wi-Fi 6E或Wi-Fi 7,芯片可能比现款A15仿生芯片更快。 HomePod mini第二代:搭载苹果自研Wi-Fi和蓝牙芯片,支持Wi-Fi 6E或Wi-Fi 7,音质可能提升。 AirTag第二代:物品追踪范围较现款提升至3倍。 其他设备 AirPods Pro 3:设计更新,主动降噪功能提升。 Studio Display 2:可能于2025年底或2026年初推出,配备Mini-LED屏。 Apple Home Hub:苹果计划推出的全新智能家居中枢,支持用户控制智能家居设备、进行FaceTime视频通话。
三星电子2025上半年绩效奖金公布 :晶圆代工部门获零奖金
IT之家 7 月 6 日消息,据 BusinessKorea 报道,行业消息人士透露,三星电子于 7 月 4 日通过内部网络公布了其上半年目标达成激励(TAI)的支付比例。TAI 每半年发放一次,最高可达员工月薪的 100%,具体金额取决于各业务部门的业绩表现。 据报道,负责半导体业务的三星设备电子解决方案(DS)部门,其上半年的绩效奖金最高仅为基本工资的 25%。这一比例的下降主要归因于其高带宽存储器(HBM)产品相较于竞争对手的表现不佳,以及 NAND 闪存市场环境恶化导致的业绩下滑。 具体来看,DS 部门中,存储器业务单元将获得 25% 的奖金,系统 LSI 业务单元为 12.5%,半导体研发中心为 12.5%,而代工(合同制造)业务单元则为 0%。此次 TAI 的支付日期定于 7 月 8 日。此外,三星电子 DS 部门的高管们决定退还他们的 TAI 奖金,以表达改善管理绩效的决心。 据IT之家了解,自 2015 年至 2022 年上半年,DS 部门每次都能获得相当于月基本工资 100% 的 TAI 奖金,但自 2022 年下半年起,由于业绩增长放缓,奖金比例开始下降。2023 年下半年,该部门获得了有史以来最低的 TAI 奖金,其中存储器业务为 12.5%,代工和系统 LSI 业务均为 0%。不过,随着市场条件的改善,2024 年上半年其奖金比例逐渐回升至 37.5%-75%。然而,2024 年下半年,尽管获得了 200% 的绩效奖金,超过了最高标准,但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基数效应。当时系统 LSI 和代工业务单元获得了 25% 的奖金。然而,今年上半年,由于 NAND 闪存业务盈利能力下降以及代工和系统 LSI 业务出现万亿韩元亏损,奖金水平大幅下降。 在设备体验(DX)部门,视觉显示(VD)和数字家电业务单元将分别获得 37.5% 和 50% 的奖金,而移动体验(MX)业务单元由于今年第一季度推出的 Galaxy S25 系列的强劲销售,将获得最高的 75% 奖金。医疗设备业务单元也将获得 75% 的奖金,网络业务单元为 50%。 三星电机将向组件业务单元支付 100% 的奖金,向封装解决方案业务支付 75% 的奖金。组件业务单元的奖金比例最高,是其因汽车用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等主要产品供应增加而实现了所有部门中的最高销售额。 三星显示将向负责 IT 面板的小型和中型业务单元支付 100% 的奖金,向生产电视面板的大型业务单元和总部支付 75% 的奖金。 此外,三星 SDI 的电子材料业务单元将获得 25% 的奖金,而中大型和小型业务单元则为 0%。
加沙停火间接谈判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重启
△卡塔尔首都多哈(资料图)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7月6日晚获悉,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已开始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就推动加沙停火进行间接谈判。   以方谈判小组不含最高级别官员   以色列陆军电台当地时间6日报道称,前往多哈参加加沙停火谈判的以色列谈判小组成员级别较高,但不包括此前曾参与谈判的以方最高级别官员。   据报道,谈判小组成员包括以色列政府负责失踪和被绑架公民问题的官员加尔·赫希、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外交顾问奥菲尔·福尔克以及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的一名副局长和以色列情报和特勤局(摩萨德)的一名高级官员。   报道称,曾参与此前加沙停火谈判的以色列战略事务部长罗恩·德尔默、摩萨德局长大卫·巴尼亚以及辛贝特负责人都将不参与本次谈判。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当地时间5日发表声明称,已收到哈马斯对最新停火方案提出的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对以方而言不可接受,但仍同意进行停火谈判,将派遣代表团前往调解国卡塔尔参与磋商。   谈判聚焦达成停火协议的条件   一名熟悉加沙地带停火谈判、接近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巴方官员说,谈判的焦点是达成停火协议的条件。这名巴方官员说,哈马斯谈判团队由首席谈判代表哈利勒·哈亚率领,目前已经抵达多哈。   哈马斯方面4日曾表示,愿意“立即、严肃地”参与谈判,并已提交对最新停火方案的“积极”回应。   两名熟悉谈判进展的巴方人士的话报道,美国支持的最新停火方案内容包括以色列与哈马斯停火60天;其间哈马斯将释放10名以方遭扣押人员并交还数具遗体,换取以方释放多名遭拘押的巴方人员。   报道说,哈马斯还寻求增加运入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援助、确保结束冲突。(总台记者 梁慧)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