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问界M9车主开智驾致碰擦要求逾百万赔偿 网友吐槽这是勒索:官方售后回应
快科技7月5日消息,据国内媒体报道称,近日长沙问界M9车主张先生发帖称,开启智驾系统驾驶华为问界M9行驶时,遇到地铁施工护栏后,车辆调转方向幅度过大,致M9右前方撞上一辆从其右后方驶来的一辆商务车,致两车受损。 长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显示,因张先生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之规定,负全部责任,商务车驾驶员无责任。 周先生称,客户要求全额退车款且对交通事故不担任何责任;或更换全新M9一台,并享受相关权益及损失150万元的赔偿(其中换一赔一50万元,精神损失费50万元,个人身体癌变风险50万元);或现有车辆原厂维修恢复出厂配置后,保障二次买卖权益及250万元赔偿(其中修一赔三150万元,精神损失费50万元,个人身体癌变风险50万元)。因上述诉求金额较大且涉及多重赔偿维度,协调工作仍未能取得进展。 对此,张先生解释称,他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关“退一赔三”的条款提出上述索赔金额的。 由于对方认为赔偿金额过高,他已将诉求调整为,按车价及因购车产生的一系列费用,退(或换或修)一赔三。另外,他也愿意与厂家沟通协商达成一致,而目前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已介入调查。 这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不少人直言这明显就是司机的问题,如此索赔就是狮子大开口。 一位网友直言:“不知道这有什么好说的,L2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责任人还是驾驶员,自己对自己安全不负责任希望厂商兜底,被谁忽悠了可以不接管可以让他完全自己开那就找谁麻烦,跟车厂甚至智能辅助驾驶提供方没有关系,人车共驾都没做好,这些驾驶员还是太把安全当儿戏了,剩下那些赔偿跟逗乐一样,建议反诉敲诈勒索。” 对此,你怎么看?
保时捷纯电卡宴内饰曝光:4块大屏加持,仅有少量实体按键
IT之家 7 月 5 日消息,外媒 Carscoops 昨天曝光了保时捷首款纯电卡宴的内饰布局,新车在仪表台与中控台内嵌了四块屏幕,设计语言延续保时捷经典元素之余也融入新意。 仪表板上共有三块屏幕:一块非触控的弯曲显示屏用于仪表信息展示,另有两块触控屏分别位于中控区域与副驾驶前方,且整合在一整块玻璃面板下,营造出横贯座舱的大尺寸显示效果。 与 Macan 不同的是,卡宴 EV 的下方中控台还增设了一块平板大小的第四块触控屏,预计将用于控制空调和座椅功能。车内几乎看不到物理按键,只保留了几个拨动式温控开关和一个音量旋钮。 仪表台上保留了经典的 Sport Chrono 计时器,这一元素自 2004 年推出 997 代 911 起便成为保时捷的标志之一。 这辆原型车伪装极少,前脸仅用贴纸遮挡大灯、日行灯和格栅细节。卡宴 EV 并非基于燃油版卡宴打造,而是采用大众集团 PPE 平台的加长版本,该平台也用于 Macan EV、奥迪 A6 e-tron 和 Q6 e-tron。 动力系统方面,卡宴有望共享 Macan 的部分电机,但可能不会采用后驱版的 335 马力电机,而是从 Macan 4 的 402 马力起步。顶级 Turbo 版的输出将轻松超越 Macan Turbo 的 630 马力。 这款零排放卡宴将于今年稍晚亮相,预计 2026 年上市,起售价约 9 万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64.5 万元人民币),而高配 Turbo 版则可能突破 13 万美元(现汇率约合 93.2 万元人民币)大关。
一年后才能提YU7,雷军比粉丝更着急
在YU7一小时大定近30万单火爆登场后, 小米正面临着一场空前艰苦的产能冲刺。 截至目前,小米汽车APP的YU7交付时间已经拉长至9个月,甚至一年以上。其中,YU7标准版为58~61周,Pro版为51~54周,Max版为39~42周。 小米汽车门店的销售人员向字母榜(ID: wujicaijing)确认了这一点,并建议订购起售价高达32.99万元的Max版,尽量缩短交车周期。 对于漫长的等待,小米粉丝并不特别介意。字母榜在探店时发现,动辄一年的等待期,并没有让忠实拥趸热情稍减。这里面有品牌忠诚度的因素,也有大多数购车者均为增购、家里另有车开的原因。 但手握数十万张锁定订单的小米,并不敢就此躺平一整年。如何尽快拉升产能,已成为小米汽车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头等要务。 目前,小米所有车辆均产自北京亦庄的一期工厂,原本设计年产能15万辆,去年6月开始两班倒,并通过加装机器人等挖掘潜能。目前,这座工厂每76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日产量约1000辆。 小米拉高产能的关键,是将于6月中旬竣工的二期工厂。它的规划产能同样是每年15万辆,预计7~8月即可投产。另据招聘信息,二期工厂将实行两班倒,日工作时长达11小时。 就在YU7发售前不久,小米还花费6个多亿,在二期工厂旁边拿下一块不到50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外界普遍认为,这块地将用于建设小米三期工厂。 此外,去年底至今,小米频频被曝出在武汉、上海招募汽车制造相关人才,有可能是在两座城市分别建厂的先声。 但时至今日,除了箭在弦上的二期工厂,小米汽车其他产能仍停留在传言阶段,远水难解近渴。已经锁单的YU7车主们,恐怕不能对提前交车过于乐观。 另一边,小米的新老竞争对手正使出浑身解数“截单”,试图抓住小米产能瓶颈期,打一场阻击战。 YU7所在的纯电中大型SUV赛道,竞争烈度远超SU7所在的纯电中型轿车赛道。除了占据鳌头的特斯拉Model Y,蔚小理、鸿蒙智行、极氪、智己、传统车企等也都对这块蛋糕虎视眈眈。YU7刚刚发布,不少车企就打出了补贴5000元锁单费用的旗号,吸引小米准车主转投门庭。 图注:小米YU7标准版预计提车时间超过一年 而在行业政策层面,时间并不站在小米这一边:2024、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明年很可能大幅退坡,届时每辆车的减税额将从3万元收缩至1.5万元。届时,小米YU7车主可能需要多交1万多元的税款。 小米此前雄心勃勃地将年度交付目标上调至35万辆,并预计今年第三四季度盈利。在YU7取得开门红后,能否迅速补齐产能缺口,挡住对手凶猛攻势,尽可能避免订单流失,直接关系着小米汽车今年能否完成KPI,也将对其竞争生态位产生重大影响。 在YU7正式开售前,小米汽车产能已经油门到底,但依然无法满足需求。 占地72万平方米的小米一期工厂规格很高,装备了大量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程度处于业内一流水平。它还安装了一台9100吨一体化压铸机,可以通过一次性压铸大型部件,将车身生产时间缩短近一半,号称国内唯二拥有此类巨型压铸机的工厂。 过去一年多,这座工厂的产能持续爬坡,从原先规划的每年15万辆,提升至每天1000辆,折合每年36.5万辆,提升幅度高达140%。 小米汽车的交付量也水涨船高。去年6月,SU7月交付量超1万辆;同年10月产量和交付量均突破2万辆;今年3月,已超2.9万辆,与每月3万辆左右的产能相差无几。 然而,卖了一年多的SU7,至今交车时间仍在8个月以上。这从侧面表明,日产千辆的小米一期工厂,哪怕只生产一款车型,其产能缺口也颇为巨大。 更何况,小米一期工厂的产能,还面临着YU7的挤占。 根据官方数据,今年6月小米汽车交付量超2.5万辆,与三个月前的2.9万辆略有回落。考虑到SU7依旧漫长的交车周期,交付量的下降恐怕并非销售乏力所导致,而是小米主动将一部分产能拨给了YU7,以确保上市后有车可交。 雷军和小米管理层早已认识到产能问题的严重性,并试图安抚消费者。 今年以来,雷军多次发微博称,小米汽车一直在全力提升产能,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YU7上市后,雷军又转发《小米汽车答网友问》,承诺“一定会全力以赴抓紧生产,争取早日将爱车交付到客户手上”。 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则表示,小米汽车中APP显示的交付时间为预估参考,随着产线磨合提效、产能挖潜爬坡,实际交付时间也可能会有动态变化,会动态更新交车时间。 规模与一期相当的二期工厂,是小米汽车扩产的关键布局。外界普遍认为,二期工厂7、8月投产后,将主要生产YU7。 不过,汽车工厂必须经历产能爬坡。小米一期工厂花了3个月,才做到月产1万辆,半年后才提升到2万辆。以此作为参照,二期工厂有可能要到今年底才能火力全开。 字母榜了解到,目前能够较快提车的YU7买家,大都是靠拼手速和网速。 在北京东三环的某小米汽车门店,一位用户透露,YU7发布会当晚10点开放大定后,他第一时间下单了“准现车”,预计1~5周即可提车。“准现车”是小米提前生产的车型,只有Max版本,内饰和车漆颜色预先搭配,且加装了不少配置,用户几乎没有调整空间。 另有用户表示,他在大定开始后26秒下单,提车时间已经延长至13周。 狂热的粉丝叠加漫长的等待,催生了YU7订单转让的灰产。在闲鱼上,一些转手订单要价万元以上。 一位准车主表示,现在下单的都是小米粉丝,“大家等得起”。但如果不能尽快交车,那些并非铁粉的潜在买家,完全有可能被动辄一年的提车周期劝退,即便大定、锁单,也有可能转投其他品牌怀抱。 面对9个月甚至一年的等待期,小米粉丝或许有耐心,但小米不能不急。要想实现全年35万辆的交付目标,小米工厂还需要再加把劲。 产能瓶颈造成的漫长等待,是雷军和小米汽车几乎唯一的肉眼可见的软肋,也是其他车企阻击小米最重要的突破口。在小米完成产能爬坡前,千方百计撬走更多订单,已成为许多车企毫不遮掩的竞争手段。 YU7启动大定后不久,蔚来、智界、智己、极氪、阿维塔等车企就发动了阻击:小米准车主锁单后“叛逃”,即可获得5000元的定金补偿。 以蔚来为例,小米准车主购买蔚来、乐道车型,可“报销”5000元锁单定金;购买价格便宜的萤火虫车型,也能获得2000元。 2024年,蔚来每销售一辆车,亏损超过10万元。对于正在过紧日子的蔚来而言,单车补贴5000元并不是小数,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蔚来的“截单”决心。 除了试图以补贴撬走小米准车主,YU7的交付时间也是竞争对手的主要狙击点。 在各大车企的门店,不少销售人员在推介自家车型时,都会强调能够快速提车。东风日产某负责人甚至宣称,小米YU7交车需要等待一年以上,“任何国家都没有这种愚忠的品牌粉丝”,引发轩然大波,最终不得不道歉删帖。 7月2日的返场直播中,雷军提到其他车企的“拦截应对话术”,认为“大可不必”。略显凡尔赛的是,雷军还向着急用户的消费者推荐了几款竞品,既有YU7的主要对手Model Y,也有即将上市的小鹏G7和理想i8。 此外,一些车企火线调价,试图以便宜招揽客户。 YU7发布前两天,智界宣布启动限时促销,旗下SUV车型R7降价两万,纯电版起售价从25.98万元降至22.98万元。R7定位与YU7接近,原本贵了6000多元,降价后有了2万多元的价格优势。 被小米在发布会上反复提及的特斯拉,同样有点儿坐不住了。 7月初,特斯拉宣称因电池配方改变、续航提升,以及标配“加速提升包”,Model 3长续航版涨价1万元。但电池同样得到升级的Model Y长续航版,起售价依然维持在31.35万元。原本就贵了好几万的Model Y,似乎并不希望在YU7风头正劲时贸然涨价。 除了老对手,YU7的新对手正在批量入场。 小鹏7月3日推出新款SUV G7,定位与YU7接近。何小鹏此前在恭喜YU7时,表示G7争取带来“惊喜和不同的选择”。 理想下半年即将推出i8和i6,都是YU7的潜在对手。李想一边预祝YU7大卖,一边强调小米YU7的运动取向,称i8是一款家庭取向的SUV,更多照顾全家人的出行体验。 蔚来李斌表示,YU7在运动方面追求极致,将于7月上旬预售的乐道L90追求空间极致和能耗极致。乐道总裁沈斐则在YU7发售后说,现在可以放心选乐道L60了。 在纯电中大型SUV赛道,特斯拉、蔚小理之外,鸿蒙智行、极氪、智己、岚图乃至传统车企,也都有一战之力。新老对手不仅提车快得多,其品牌力、软硬件也都各擅胜场。尤其是智能辅助驾驶,鸿蒙智行、小鹏和理想被视为第一梯队,领先其他车企一个身位。 提车时间9个月起步的YU7,给了对手一个巨大的机会窗口。这款来势凶猛却卡产能的爆款车型,在雷军和小米的强势营销下,拿到了天胡开局,也拿到了出生就被围攻的高难剧本。 在YU7发布会上,雷军花费了不小的篇幅,谈论这款车与特斯拉主力车型、去年在中国卖出48万辆的Model Y的差别。 小米试图传递这样一种信息:YU7不仅更便宜,产品力也全方位优于Model Y。但至少在产能方面,特斯拉仍然是小米汽车的追赶目标。 特斯拉2019年底开始在上海超级工厂生产汽车,2020年交付14.9万辆,2021年就飙升至近50万辆。2022年后,这座工厂每月可交付7万辆以上的新车。 2024年,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年产能达到95万辆,交付91.6万辆。这些新车除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还向海外多个国家出口。 另一边,小米一期工厂用了一年时间,将产能从规划中的每年15万辆,大幅拔高至接近37万辆。但SU7、YU7漫长的提车周期,反映出小米依然面临产能瓶颈。 特斯拉之所以能够迅速提高产能,关键原因之一是,Model 3和Model Y的零部件具有很高的通用性。 早在Model Y刚刚亮相时,海外汽车人士就对这款车进行了拆解,发现它与Model 3共享约75%的零部件。这意味着,特斯拉无需大幅调整产线,就能在Model 3沉淀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迅速拉高Model Y产能。 此外,大面积通用零部件,意味着特斯拉无需为Model Y重新搭建供应链。现有供应商只需按照新的规格进行生产,就能快速交付Model Y所需的零部件。这为Model Y大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比之下,小米似乎并不打算让YU7重走Model 3/Y已经探明的道路。 YU7上市前夕,雷军回复“YU7是不是拉高版SU7”时,明确予以否认。他表示,两款车均基于Modena平台开发的,但YU7项目有90%零部件都重新开发了。 这一说法,或许是YU7交付时间漫长的解释之一。倘若小米难以大批复用SU7零部件,甚至需要为YU7重新整个生产链路,那么其后续产能爬坡的难度恐怕不小。 在小米汽车门店,有车主坦言,能够在周一工作日的下午请假进店看车的,都是小米粉丝。他们对于YU7交车缓慢已有心理预期,并有更高的容忍度。 小米的交付难题,尚未波及C端消费者的信心。但它仍需要解答:在核心拥趸之外,如何让更多潜在车主支付定金、尽快锁单,不被对手撬走,直至一年后提车。 雷军的个人IP,小米品牌的号召力,YU7相对出色的产品力,乃至不“背刺”老车主的车型迭代速度,都是小米留住用户的有利条件。蔚小理、鸿蒙智行们的反击,目前来看也并未让YU7放缓脚步。 但YU7终会慢慢消散热度,进入硬碰硬的日常竞争阶段。它远远谈不上碾压所有对手,在智驾、空间等方面也稍显薄弱;创始人和品牌的光环也并非无往不利。在明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退坡、同价位新车密集上市等新挑战面前,小米需要赢得这场与市场、政策和对手的冲刺跑。
热搜已被“锁定”,二师兄道歉拉开序幕 雷军出场幽默互动
快科技7月5日消息,今日午间,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转发了二师兄的一篇关于小米YU7车漆颜色的博文,引发了米粉们的热烈讨论,相关话题也引来了媒体转发。 该博文以一种轻松诙谐的口吻写道:小米还是有点意思,在YU7的拍摄阶段,只露出了几个免费车漆,付费选装车漆是一个都没露面,第一天就直接斩获超24万锁单。 然后,几个付费车漆才逐渐开始在店面出现,颜色都调得非常有特色,大家来看看实车: 珍珠白、流金粉、深海蓝、影青色、丹霞紫, 你喜欢哪个? 评论区里,网友“我是伍伍同学呀”发表了颇具个性的意见:“一个大男人喜欢流金粉。”没想到,这一评论得到了雷军的亲自转发与幽默回应:“斩男粉?” 雷军的号召力非同一般,他转发后引起了米粉热议,米粉们纷纷留言互动,话题热度持续飙升。 值得注意的是,二师兄与小米汽车之间还有一段备受瞩目的“过往”。 6月26日,汽车博主@-_-二师兄在B站提前泄露了小米YU7的试驾视频一事引发关注。 7月4日,二师兄发布了一封诚挚的道歉信。信中他言辞恳切:“请允许我们向小米汽车致以非常诚挚的道歉。由于我方的疏忽,导致‘小米 YU7 动态试驾’内容在B站平台‘-_-二师兄官方’账号的发布时间提前于保密协议的约定时间。” 他还明确表示:“我方对此次泄密事件负有主要责任,本着契约精神,我们愿意按《保密承诺函》约定承担违约责任,接受现金处罚的约定。” 这封道歉信发布后,事件迅速发酵,引发了#二师兄泄露#、#博主二师兄向小米道歉#等多个热搜话题。 然而,对于二师兄的这一行为,网络上也有不同的声音。部分网友质疑这是否是借“失误”来炒作流量,毕竟提前泄露视频可能会面临高额的违约处罚,代价着实不小。 但今日雷军主动与二师兄互动,这一举动无疑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二师兄已经取得了小米汽车的谅解。可以预见,雷军的这一转发评论,势必会再次引来各方关注,让小米YU7的话题热度持续居高不下。
小米汽车:Clips数量如达1000万量级,“端到端大模型”控车越自然流畅
IT之家 7 月 5 日消息,小米汽车官方昨日发文宣布:随着小米 YU7 即将开启交付,「坐着舒服,用着安心,开着流畅」的新版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HAD 也将同步上线。 据介绍,Clips 指的是记录了驾驶行为的视频片段,其中包含由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同步记录的多模态数据,长度一般为 30 秒至 1 分钟(「1000 万 Clips」指的是有 1000 万段视频片段)。在 Clips 的数量形成规模后,如达到 1000 万这个量级,「端到端大模型」控车越自然流畅,乘坐感受越像老司机在开车。 小米是行业首批量产 1000 万 Clips 版端到端辅助驾驶的品牌,对比此前发布的 300 万 Clips 版本,1000 万 Clips 版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的细节体验全面升级,其中: 纵向舒适度提升 57%,加减速控制更线性,拥堵跟车频繁启停时也不易晕车; 绕行成功率提升 67%,绕行决策果断、路线规划精准,窄路场景下碰到占道临停或会车绕行也游刃有余; 路口通过率提升 23%,更理解中国路口的「游戏规则」,人车混杂的城中村、老街区也顺利穿行。 小米汽车表示,将坚持长期深度投入辅助驾驶领域,第一期总投资 57.9 亿、专属团队规模超 1800 人、持续投入测试车辆超过 400 台。同时,依托小米 AI 实验室的深度赋能,Xiaomi MiMo 基座大模型的能力也正加持小米辅助驾驶的研发。此外,小米也专注于深耕底层技术,近期我们联合香港大学、清华大学等顶尖院校,已开启前瞻科研的协同创新。 IT之家从小米汽车官方获悉,根据规划,小米 YU7 出厂即搭载 1000 万 Clips 版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SU7 系列搭载 HAD 的车型(SU7 Pro / Max / Ultra)将在 7 月下旬迎来 OTA 升级。
没有电池,就没有AGI
特朗普的《大漂亮法案》,让马斯克最不爽的,可能还不是对电动车下手,而是向储能下手。而对储能下手,就是对AI下手。 电池储能本来就不便宜。此前,参众两院两个版本的法案,都计划对包括电池在内的新能源动手。据律所McGuireWoods对比,最后一刻达成的法案,可谓是网开一面,不再额外对新能源加税,只要满足开工时间和关键材料占比等条件,补贴退坡也可以适当延后。马斯克应该稍微可以缓一口气。 AI数据中心需要一个新型的电力系统。它要变得更为绿色,需要解决新能源发电与并网的时空不平衡性——加州一天之内的峰谷波动就达到了30%——也就需要储能的帮忙。但这还不是唯一的关键。传统电网所面临的更大更直接的挑战在于,AI数据中心负载的瞬间波动幅度,超过了目前电网承载能力。 用马斯克的话说,电池储能对于消除这种功率波动至关重要,足以决定AI训练的成败。事实上,从电网侧的视角出发,它们更担心AI数据中心负载突然“消失”,输入电压骤降,将导致名为低电压穿越(LVRT)的故障,电网就会“临时跳闸”,多来几次,就会“永久跳闸”。这个时候,数据中心反倒可以启动配套的备用发电系统,但电网却失去了数百兆瓦或数千兆瓦的电力负荷,整个电网的电压、电频将超过“安全区”,进而引发整张电网的大停电。类似今年西班牙所发生的一切。 无论是xAI,还是谷歌与Meta,都很清楚AI数据中心与云数据中心,根本不是同一个物种。谷歌证实两者的负载波动差异,可以高达十倍。在谷歌旗下数据中心执行现实任务的时候,传统的云数据中心,它的负载波动大致在1.5兆瓦(MW)左右,而AI数据中心达到了15兆瓦。 AI数据中心负载的瞬间的高度的波动性,在预训练阶段体现的尤为明显。去年,Meta训练完Llama 3.1,披露过自己所遇到的基础设施难题,其中一条,就是随着算力集群的增大,大量GPU在相近时点等待通信等行为,将使得算力集群功耗瞬间波动数十兆瓦。马斯克在与Lex Fridman对话的时候,也提到xAI在预训练的时候,负载波动在10兆瓦到20兆瓦之间,“就像指挥管弦乐队一样,忽高忽低的。” 如果美国继续在预训练阶段“上规模”,那么,AI数据中心将变得越来越大,甚至最快明年就能达到吉瓦(GW)级别,负载波动幅度也会随之继续增大。而且,随着强化学习等后训练阶段的扩展,推理阶段也将遭遇相似问题。许多问题可以通过软件修改和工作负载与集群管理优化来部分解决,但电网等基础设施层面的解决方案仍然无法绕开。 今年,面对白宫征询AI行动计划(AI Action Plan)意见,谷歌第一条建议就是基础设施,主要是电力系统。谷歌已经看到,创新需要迫切地从芯片(Chip)转向电网(Grid)了。 马斯克宣称xAI已经搞定了25兆瓦级别的负载波动。靠的是Megapack储能系统,也就是特斯拉目前增速最快的一块业务。五年前,马斯克曾豪言,长远来看,特斯拉的能源业务与汽车业务将旗鼓相当,甚至更高一点。如果美国继续崇尚AI训练的“暴力美学”,而且储能产业政策不调整,马斯克吹下的牛,将会更快实现。 由Megapack构建的电池储能系统(BESS),可以在瞬间充电和放电数百兆瓦,使这些电池能够以适当的反应速度和功率输出,应对AI数据中心的负载波动。没有Megapack时(橙色线段),发电、电网频率和机械系统的稳定性都很差,波动很大。而且,一旦出现“临时跳闸”的情况,BESS系统将开始自动从电网充电,“模拟”数据中心的负载,避免“永久跳闸”的发生。 在特斯拉的构想中,与UPS系统(5分钟电池)、柴油发电机(离网发电)、电容器(E-Statcom)相比,电池储能系统还能额外实现需求响应的功能。不过,AI分析机构semianalysis很怀疑数据中心的电池储能系统究竟能在需求响应起到多大作用。因为,需求响应与备用电源,优先考虑实现其中一个任务,就会同等程度地降低另一个的优先级。而且,特斯拉的Megapack仍然不便宜。未来的吉瓦级别的AI数据中心,电池储能系统的造价高达10亿美元。 马斯克似乎越来越看不上单纯的电动车业务。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驾驶、机器人,才是支撑他商业帝国市值最大的希望。而电池又是这一切的保障。
越来越热不是错觉!大数据揭秘我国高温四大趋势
   目前一场大范围高温正在影响我国,京津冀干热炙烤,部分地区地表温度高达70℃,华南一带闷热似蒸笼,多地体感温度冲上40℃。不少人感慨,这些年似乎热得早、热得长,还热得越来越极端。中国天气网统计气象大数据发现,这不是错觉,我国多地高温季确实开启得越来越早,而且热得越来越持久。   中国天气网对比1961至1990年,1991至2020年数据发现,后三十年,我国中东部大部首个高温日出现时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前,尤其是广西中南部、广东南部和东部、福建东部等地。图中颜色最深的区域,首个高温日出现时间提前了15天以上。   中国天气网统计了近60年气温数据还发现,不少城市高温日数总体呈增多的趋势。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兰州、太原、北京等地高温增多趋势明显,基本在2011年至2020年达到顶峰。   从1961年到2020年十五个城市的夜间气温图可以看出,从左到右是年份,从蓝色到黄色到红色,表示夜间高温天数越来越多,说明大多数城市夜间明显变热。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夜间最低气温高于28℃的天数明显变多,从早年的蓝色变成了黄色,而上海、南昌、重庆都变成了红色。   今年6月以来,我国高温天气不断,特别是四川盆地一带,高温日数之多、强度之强,历史同期罕见,高温纪录接连被打破。我国大部地区高温极值呈现出明显增多的趋势,尤其是近三十年格外明显。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为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对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提出一系列成长指引,勉励我国广大青年同亿万人民一道,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作为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青联和学联组织团结广大青年和青年学生,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关爱、谆谆教诲转化为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信念,与党同心、跟党奋斗,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又是一年毕业季,各高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励即将奔赴山海的广大毕业生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南开大学的张译丹毕业后的第一选择是去西部支教。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他多次给青年回信,赴高校考察调研,与青年亲切交流,谈理想、谈人生、谈奋斗,寄语新时代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他亲自指导制定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亲自部署共青团、青联、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在总书记指引下,一项项举措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新时代青年的梦想种子破土生长。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全国青联和全国学联持续开展“青联大讲堂”“青春年少好读书”等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为青年指引成长之路。服务青年成长和发展,全国青联和全国学联创新实施“青年科学家百城行”“ 港澳青年看祖国”“我为同学做实事”等活动,鼓励青年们刻苦学习、创新创业、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正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在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一个个青年创业团队正围绕国产大模型核心技术与应用场景进行攻关。在河北邯郸,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科技小院的青年学子正围绕夏播开展抗逆性等技术攻关,以提升秋粮产量。在广西平陆运河全线,54支青年突击队近2000名青年坚守建设一线,在各个领域全力攻坚。   面向未来,共青团、青联、学联将继承和发扬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荣传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好团结、引领、服务青年不断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用拼搏奋斗和热血担当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的最强音!
160亿年仅误差1秒,我国光晶格钟主要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IT之家 7 月 3 日消息,原子钟是一种利用原子量子特性产生高度稳定且准确频率信号的仪器,也是目前测量时间最精确的工具。 据“中科院之声”今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以下简称授时中心)在 87Sr 光晶格原子钟系统领域取得了突破进展,使我国在光晶格钟主要性能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第二个实现光晶格钟频率不确定度和频率不稳定度均优于 2×10-18(相当于连续运行 160 亿年误差一秒)的国家。 目前,“秒”的定义为:位于海平面上的133Cs 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在零磁场中跃迁辐射 9192631770 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 当前用于复现“秒”定义的装置为133Cs 喷泉原子钟,其最小频率不确定度为 1×10-16,相当于连续运行 3.2 亿年误差一秒。在此基础上要想进一步减小系统不确定度,提高“秒”的精度,面临难以突破的挑战。 2022 年举办的第二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通过“关于秒的未来重新定义”决议 —— 将利用光钟实现时间单位“秒”的重新定义,并计划在 2030 年第 29 届 CGPM 大会做出最终决定。而实现这一目标则要求世界上至少有三台位于不同研究机构的光学原子钟(基于相同的钟跃迁)的系统不确定度小于 2×10-18。 此前,国际上仅有美国实验天体物理联合研究所(JILA)研制的87Sr 光晶格原子钟和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研制的171Yb 光晶格原子钟满足这一要求。 授时中心最新研制的 87Sr 光晶格原子钟,也能完全满足这一要求,使 2030 年重新定义“秒”成为可能。 为了研制这台光晶格原子钟,研究团队进行了多项技术融合。在频率不确定度方面,研究人员创新性地深度融合了移动光晶格技术、法拉第笼技术、主动控温热屏腔技术以及浅光晶格等多项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原子钟测量精度无法突破的难题,最终将总的频率不确定度降低至 1.96×10-18。 ▲ 锶光钟物理装置 在频率不稳定度方面,研究团队采用国产光纤激光器,为87Sr 光晶格钟的原子冷却、量子态制备和钟跃迁频率测量提供光源。光纤激光器大的输出功率、低的频率噪声和优秀的长期运行能力,将冷原子的制备时间减低至 300ms 以内,且让整个系统具备长时间连续运行的能力。结合秒级不稳定度为 4×10-16 的窄线宽钟激光系统,通过分时自比对测量技术,测量得到系统频率不稳定度达到 1.2×10-18,优于 CGPM 在“秒”定义变更的决议中对光学原子钟的要求。 该高性能光晶格原子钟的成功研制,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时间频率领域的话语权,推进了国际“秒”定义变更的进程,保证了我国始终具备国家标准时间的自主校准能力,为相关基础物理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提供必要的测量条件。 ▲ 锶光钟频率不稳定度测量
热浪来袭 欧洲多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
  近期,热浪席卷欧洲多国,多国发布高温预警,持续高温还给一些地区带来干旱等极端天气。    意大利:20个城市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近期,高温席卷意大利全境,意大利卫生部门4日对全国20个城市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意大利国家电视台称,本周末佛罗伦萨的气温将高达38摄氏度,罗马、博洛尼亚和佩鲁贾的气温将高达37摄氏度。   东南欧国家多条河流水位大幅下降   在亚得里亚海的另一侧,高温天气同样困扰着东南欧。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高达38摄氏度的气温令街上行人寥寥,近两个月的降水缺乏也令横穿萨拉热窝的米利亚茨卡河水位大幅下降。   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当地同样出现了35摄氏度的气温。匈牙利国家气象局表示,今年6月的降雨量仅为往年平均降雨量的17%,是自1901年以来最干旱的6月。受高温干旱影响,多瑙河水位大幅下降。当地航运协会负责人表示,由于水位下降,货船只能以30%至40%的运力运行,运力的萎缩也令航运费用大幅上涨。   法国:巴黎多次因高温停电 电网紧急升级改造   在法国首都巴黎,由于高温导致的用电需求飙升,电网负荷的骤增使得巴黎电力公司在最近15天内展开了超过85起紧急停电检修改造。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用电负荷激增,许多埋藏于巴黎地下的电缆使用寿命超过50年,老化的电缆本身也在面临着极端高温的考验,这些老旧设备也急需进行替换。   俄罗斯:夏季风暴侵袭圣彼得堡 防洪系统启动   在欧洲多地高温持续的同时,4日,一场罕见的强风暴袭击了俄罗斯圣彼得堡。据当地气象学家称,这可能是160年以来最严重的7月风暴。据报道,风暴至少造成5人受伤,8辆汽车受损。受此影响,圣彼得堡市公园、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关闭。风暴带来的降雨导致涅瓦河水位飙升,并导致该市防洪系统启动。
问界又一爆款SUV将至,全新M7谍照曝光:果然换了设计
快科技7月5日消息,问界M9和M8分别包揽了50万和40万级的销管,但还没完,全新M7已经在路上了,且有望成为30万价位的销冠! 全新M7将彻底改头换面,同时基于全新平台打造,补足现款的短板,从网络上曝光的谍照看,该车将采用类似问界M8的设计语言,拥有半隐藏式门把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曝光的谍照并未配备车顶激光雷达,代表着M7将提供以视觉为主的ADS SE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同时也代表着它的价格或许有惊喜。 日前有博主绘制了全新M7的效果图,可以看到新M7延续了家族化的设计语言,车头大面积为封闭状,下方保留有进气格栅,头灯轮廓类似M9的船桨,但机盖开口轮廓比M9小很多,下半部分是主照明灯,上半部分是辅助功能灯区。 车顶依旧布置有一颗华为192线激光雷达,这是乾崑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的核心部件之一,同时在翼子板两侧布局有摄像头,预计该车也将配备固态激光雷达,方案应该和M8类似,被放在了尾部。 侧面基本延续了M8的设计风格,提供半隐藏式门把手,当然其尺寸定然没有M8那么大,预计长度在5.1米左右,轴距达到3米级,相较于现款的2.8米提升明显。 车尾部分会依旧配备贯穿式灯组,同时还布置有左右贯穿的镀铬装饰件,M8和M9上使用的像素灯组大概率会取消,变得更为简约。 预计车内也将提供压缩机冰箱甚至是投影幕布,当然,六座版的零重力座椅势必会得到保留,同时还将提供大五座车型。 动力方面,其大概率也将搭载由1.5T四缸增程器与华为电机所组成的增程式混动系统,或将全系切换到磷酸铁锂电池,CLTC纯电续航最远可超300公里。 至于价格,现款M7的售价区间在24.98-32.98万元,而M8的售价区间为35.98-44.98万,二者之间存在着3万元的断层,那么有理由猜测新M7的售价会对应提升一些,当然了,考虑到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入门版维持原价的可能性也存在。
全新极氪001 FR马力超2000匹:白车身也换了
快科技7月5日消息,作为极氪打造的超强性能车,拥有四电机的001 FR在2023年曾大放异彩,以至于官方喊出了“友商们5年内也造不出来”的口号。 不过后续的展开确实出人意料,小米凭借三电机、1500多马力的SU7 Ultra大杀特杀,无论是原型车还是量产版,都在纽北赛道大放异彩,直接盖住了极氪001 FR的光芒。 当然了,依托吉利集团,极氪自然不可能认输,近日,多名汽车博主爆料称,全新极氪001 FR的动力输出超过2000马力! 拥有2000马力的车屈指可数,且均为超级跑车,比如路特斯Evija、兰博基尼Lanzador(即将推出)、来自美国的Trion Nemesis和Drako Dragon以及氢能源动力跑车Hyperion XP-1,其中后面均为初创公司产品,非常小众。 而新款极氪001 FR马力一旦突破2000匹,这意味着它是中国首款达到如此高度的车型,放到世界范围内也属于凤毛麟角。 值得一提的是,增加动力可不是简单提升马力那么简单,它需要对整个车身架构、刹车、轮胎等进行重新标定和匹配。 在爆料微博的评论,还有博主称,全新极氪001 FR会使用全新的白车身,最重要的就是减重,“担心001太重跑不快的朋友们也可以安心一下了。” 一旦这款车推出,那么它势必也将去纽北赛道去刷刷圈,期待能有好成绩,最好能够刷新由国产车创下的记录,这样才够热闹!
珠峰每年向东北长春移动4.2厘米
快科技7月3日消息,地理知识告诉我们,地球板块一直都在移动,重塑地形,比如珠穆朗玛峰和整个青藏高原,就是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的,而且依然是板块运动最活跃的地方,珠峰其实一直在移动。 根据测算,珠峰每年都会移动4.2厘米,朝着我国东北方向,正对着吉林长春。 这个方向,是科研工作者通过长期实地观察,根据珠峰下地质剪切面的关系,最终精确确定的。 图中箭头方向代表板块运动方向,箭头长度代表相对运动速度 这么说来,我国的国土面积是不是会变小? 答案是肯定的,当然会。 更进一步,在板块移动之下,中国还是全球国土面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根据板块学说,地球曾经多次形成统一的超级大陆,不断分开又重聚,如此反复。 比如七八亿年前,地球就是一个超级大陆,经历1亿年左右分散开来,在二叠纪形成了大家应该比较熟悉的盘古大陆。 大约1.5亿年前,盘古大陆再次开始解体,形成现今的分布。 可以说,现在的全球陆地分布,是最为分散的状态,已开始重新聚集。 2.5亿年后,全球陆地将再次汇聚成一个超级大陆,叫做阿美西亚大陆。 到时候,大西洋和地中海消失,印度洋变成缩水的内海,整个印度洋板块北上,青藏高原严重挤压中国内陆,同时整个南亚、澳大利亚都会北上,导致我国南方不断隆起,我国国土面积大大缩小。 其实,面积影响最大的是中东、南亚地区,前者会形成超级山脉和高原,而后者会被澳大利亚挤成小小的内陆。 缩短时间周期,10万年后,珠峰会向长春前进4.2公里,相当于从建国门到复兴门的长安街的长度。 移动速度最快的澳大利亚,则向北方前进7公里——“铁矿”你再跑快点啊!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