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微软总部广场被占领:抗议者要求其终止与以色列军方合作
IT之家 8 月 20 日消息,周二,一群微软现任和前任员工以及社区成员占领了位于华盛顿州雷德蒙德的微软总部的一个广场,这是“反对微软将 Azure 用于种族隔离”抗议活动的一部分。 抗议者表示已将该广场名称从东校区广场改为“殉难巴勒斯坦儿童广场”,以表达他们对微软与以色列军方合作的强烈不满。此次抗议活动是“反对 Azure 用于种族隔离”运动的一部分,该运动由“反对技术用于种族隔离”组织的微软分支发起。 据组织方发布的新闻稿称,活动开始时约有 50 人参与。抗议者在现场搭建了帐篷,并设置了艺术装置,以悼念加沙地区的遇难者,包括裹尸布和一块写有“停止饿死加沙”的大牌子。他们还设置了一张谈判桌,并在上面放置了一个标志,邀请微软高管“来到谈判桌前”,结束公司与以色列军方的合作关系。 该组织表示,他们计划一直占据该广场,直到被强行驱逐为止。目前,微软尚未对相关评论请求作出回应。 IT之家注意到,此次抗议活动是近期针对微软及其高管的一系列高调抗议活动的延续。今年 4 月,在微软成立 50 周年庆典上,一名来自公司人工智能部门的软件工程师打断了微软人工智能首席执行官穆斯塔法・苏莱曼的演讲,呼吁停止以色列军方使用微软的人工智能产品。同一天,在另一场微软活动中,另一名软件工程师也打断了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的演讲,表达了类似的抗议。随后,微软迅速解雇了这两名员工。一个月后,微软员工透露,公司开始屏蔽包含“巴勒斯坦”“加沙”“种族灭绝”“种族隔离”和“以色列占领部队(IOF)退出 Azure”等字眼的微软 Outlook 电子邮件。 “反对 Azure 用于种族隔离”组织在新闻稿中称,此次行动是迄今为止针对微软的“最大规模升级行动”。该组织还提到了本月早些时候《卫报》与 + 972 杂志和 Local Call 合作进行的一项调查,该调查揭露了以色列政府试图存储巴勒斯坦人每小时多达“一百万通电话”的录音和数据,而这些通话内容直接影响了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军事行动。 此外,抗议者还散发了一份名为“我们不会成为以色列种族灭绝机器的齿轮:呼吁工人起义”的文件。该文件由“微软员工、前员工和有良知的社区成员”撰写,呼吁微软切断与以色列的所有联系。文件还呼吁“结束种族灭绝和强制饥饿”,要求对巴勒斯坦人进行赔偿,并结束微软对“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穆斯林和亲巴勒斯坦员工的歧视”,同时“保护参与支持巴勒斯坦活动的所有员工免受伤害和工作场所的骚扰”。 文件还呼吁微软员工“发声、罢工、抗议、示威”,并鼓励任何公司的员工要求其工作场所“切断并撤资于所有种族灭绝性质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公司与以色列或微软的任何关系”。对于微软高管,文件提供了一个电子邮件地址,用于联系谈判,并在广场的谈判桌上为他们预留了位置。
政府入股软银投资,英特尔单月上涨28%估值重回互联网泡沫时期
英特尔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20日,据彭博社报道,经历数月动荡后,看好英特尔公司的投资者终于因其耐心等待获得了回报。然而,英特尔股价的突然反弹带来了一个令人担忧的副作用:该公司估值高企,最近一次达到类似水平还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的互联网泡沫时期。 在特朗普政府可能入股,软银投资20亿美元的利好消息推动下,陷入困境的英特尔股价本月累计上涨了28%,市值增加大约240亿美元。根据彭博汇总的数据,这一涨幅使得英特尔股价对应未来12个月收益的市盈率达到53倍,创下自2002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只股票现在看起来非常昂贵。这样的市盈率相当于在押注政府会极力推动英特尔争取客户,从而让它成为赢家。”菲尼克斯金融服务公司首席市场分析师韦恩·考夫曼(Wayne Kaufman)表示。 英特尔估值回到了互联网泡沫时期水平 在英特尔这轮股价飙升前,该公司在7月24日发布了一份令人失望的财报,其CEO陈立武(Lip-Bu Tan)还遭到特朗普的批评。特朗普以严重利益冲突为由施压陈立武辞职。但是在8月11日与陈立武会面后,特朗普改变了态度,称陈立武的“成功和崛起是一个精彩故事”。 彭博社报道称,美国政府考虑获得10%的英特尔股权。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周二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此次谈判的目标是将美国根据《芯片与科学法案》已向英特尔提供的拨款,转换为 无表决权股权。 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的计划尚未最终敲定,仍可能发生变化。英特尔拒绝就卢特尼克的言论置评。 穆菲与西尔维斯特财富管理公司的市场策略师兼高级财富经理保罗·诺尔特(Paul Nolte)认为,政府的潜在介入短期内可能对英特尔有利,但从长期来看可能存在风险。 “这对英特尔来说看似是一条容易进入的道路,但要退出却很困难。归根结底,这带来的问题远多于它解决的问题。”诺尔特表示。 与此同时,英特尔目前的高估值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近年来盈利能力的大幅下滑。根据彭博汇总的数据,英特尔预计在未来四个季度将实现超过10亿美元的调整后利润,而前四个季度则亏损约13亿美元。相比之下,2018年到2021年,该公司年均利润超过200亿美元。 另外,市场中仍有人看好陈立武能扭转局面。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削减成本上,这改善了英特尔重新盈利的前景,但也引发了人们对英特尔可能在技术领导地位竞争中落后的担忧。此外,他还持续推进由前任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启动的晶圆代工业务扩张计划,这项战略布局耗资不菲。(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享界S9T首批展车今晚装车发运,标配空悬可调节悬架高度
IT之家 8 月 19 日消息,华为智选车产品总监(享界系列)彭磊刚刚发文分享,鸿蒙智行首款旅行车享界 S9T 的第一批展车今晚开始装车发运,用户大约在周末便可以看到新车。 有用户询问智选车老车主有没有增购权益,彭磊表示:“可以期待一波”;另有用户对新车的离地间隙提出疑问,彭磊回复称“这是低姿态悬架高度,标配空悬可以调节”。 据IT之家今日早些时候报道,享界 S9T 预订 24 小时小订已突破 2 万台。新车已公布亮点信息如下: 外观方面,享界 S9T 沿用家族化设计语言,采用封闭式前脸设计,大灯造型与在售的享界 S9 基本保持一致。此外,享界新车标“寰宇之星”首次上车。从侧面看,新车拥有纯正旅行车的优雅身型,搭配隐藏式门把手和密辐豪华轮圈,尺寸为 5160×2005×1492mm、轴距 3050mm。四款内饰配色命名为赤茶橘、白沙杏、松露棕、琥珀棕。 驾驶配置方面,享界 S9T 首批搭载 HUAWEI ADS 4 系统,配备华为 192 线激光雷达、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以及 4D 毫米波雷达。新车全系满配空气悬架 + 连续可变阻尼减震器 CDC + 双叉臂前悬 + 多连杆后悬 + 华为途灵平台 3.0。 科技配置方面,新车配备全新智慧电动门,拥有副驾屏、智能电子后视镜、B 柱出风口、电动门按钮、电动遮阳帘、全新车标方向盘、双 50W 无线超级快充、压缩机冷暖箱(最低-6℃)、副驾零重力座椅、后排大五座。 动力系统方面,享界 S9T 提供增程和纯电两种选择。增程版车型配备 37kWh 及 53.4kWh 电池包,CLTC 纯电续航里程最长可达 354km,CLTC 综合续航里程最长可达 1305km。纯电版车型则配备 100kWh 电池包,CLTC 综合续航里程最长可达 801km。
太蓝新能源全固态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成功签约 落地武汉
快科技8月20日消息,8月18日,太蓝新能源全固态电池湖北生产基地项目在武汉成功签约。 据了解,太蓝新能源在全固态电池研发与产业化领域持续提速,产品在安全性能方面实现新突破,综合性能也攀升至新高度。 公司目前已与多家无人机和具身智能领域企业深化合作,推动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本次项目落地湖北,也是继太蓝在北京、重庆、安徽等地的研发生产基地之外的关键布局,标志着太蓝固态电池覆盖全国新能源核心区域的多点制造网络已显雏形。 太蓝新能源拥有全球领先的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湖北生产基地项目将实现从技术到全固态电池量产、应用的新阶段,这将极大加速太蓝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今年5月,太蓝新能源自主研发的固态电池原位亚微米工业制膜技术(ISFD),成功斩获“2025年度中欧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创新奖”。 该技术彻底摒弃传统液态电池中的隔膜结构。原来,传统液态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包括四大主材构成,而太蓝半固态电池产品率先取消有机隔膜和部分电解液;然后进阶到全固态电池阶段,隔膜和电解液将被完全摒弃。 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无隔膜无负极全固态电池”,仅保留正极材料,彻底打破传统电池的固有模式。 目前,ISFD技术已形成覆盖材料体系、工艺设备及电芯设计的完整生态布局,极大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被业界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里程碑式突破”。
苹果发布watchOS 26第四个公开测试版,美国市场部分Apple Watch重获血氧监测功能
IT之家 8 月 20 日消息,苹果公司于今日发布了 watchOS 26 的第四个公开测试版,距离该测试版向开发者开放仅隔一天。此次更新最重要的变化是为美国地区的 Apple Watch Series 9、Apple Watch Series 10 以及 Apple Watch Ultra 2 重新启用了重新设计的血氧监测功能。 用户可以在苹果官网的测试版页面注册后,通过 iPhone 上的 Apple Watch 应用下载 watchOS 26 第四个公开测试版。 据IT之家了解,自 2024 年 1 月起,由于法律问题,苹果在美国地区停用了其最新 Apple Watch 机型的血氧监测功能。然而,苹果通过调整该功能的运作方式,成功将其重新引入。Apple Watch 现在可以再次进行血氧监测,但所有的计算和结果都需在 iPhone 上查看。 2024 年 1 月之前在美国地区销售的 Apple Watch 以及美国地区之外销售的 Apple Watch 一直具备功能性血氧监测功能和原始的血氧应用。现在,Apple Watch Series 9、Series 10 和 Ultra 2 用户需要打开健康应用并进入呼吸系统部分来查看他们的血氧监测结果。 watchOS 26 更新还带来了其他功能,例如 Workout Buddy,这是一项旨在激励用户锻炼的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锻炼应用界面经过重新设计,智能堆叠提供了更多可操作的建议,信息应用增加了实时翻译和更智能的回复功能,电话应用则提供了诸如来电筛选和保持辅助等功能。此外,苹果还将便签应用引入了 Apple Watch,用户可以方便地在手腕上创建和查看笔记。 watchOS 26 预计将于今年秋季正式向公众发布。
宇树机器人“撞人逃逸”火到国外,王兴兴回应:下次不遥控了
好家伙,宇树机器人“肇事逃逸”这瓜,在国外都好火啊! 油管、Reddit、X上这个片段都在疯传ing,还有不同角度版本,全世界全方位围观。 大家都很担心,又有人类被机器人伤害到了。 它甚至都没有停下来确认人类是否OK,太典了。 这已经违反阿西莫夫的机器人原则了:第一条,不得造成伤害,否则将立刻被“摧毁”。 但是昨天宇树机器人撞人后还拿了个1500米第一,摘得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首金。 这……真的是可以的吗? 一片议论中,这场“事故”被反复分析,发现好像锅——也不完全是机器人的。 其实是人类出了问题 昨天,宇树机器人以6分34秒(人类世界纪录为3分26秒)的成绩取得1500米田径第一名,系本次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首金,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而且参赛过程中马上要套圈对手了,它突然减速开始在场子里乱转圈,主打一个凡尔赛。 当然要论名场面,那还得是全网热议的“撞人逃逸”事件。 不过随着列文虎克的上岗,这次事件的“元凶”也开始浮出水面——导致宇树机器人撞人的,极有可能是人类。 在撞击发生的前一刻,刚好是两名人类控制员交接遥控器的时间,两人交接过程当中没有注意到前面的人,未能及时发出避让指令。 有网友调侃说,这一定是一种击败对手的手段。 毕竟高端的商战,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方式。 不过有一说一,机器人比赛跑步,为啥需要遥控呢? 至于具体原因,一方面关于机器人自身的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动态平衡问题。跑步是一种高度不稳定的运动方式,机器人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身体姿态的调整。 但是,现有的传感器、算法和执行器的反应速度与精度还不足以在各种复杂地形上稳定应对,人工遥控能在机器人即将失衡时提供及时干预。 比如宇树的另一款机器人G1,今年4月就被第三方用来参加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了摔倒的状况。 另一方面则是对环境感知不足。虽然传感器可以提供环境信息,但在快速奔跑时,这些感知数据常常存在延迟或精度不足,机器人难以像人类一样快速判断。人工遥控能弥补机器人自主感知的不足。 这次机器人只是短暂脱离遥控就发生撞人事件,也刚好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需要明确的是,机器人并非完全不能脱离遥控自主运动,比如这次1500米比赛的亚军——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Ultra机器人——在赛跑时就没用遥控。 △ 天工Ultra 包括这次“肇事”的宇树H1(今年春晚上表演扭秧歌的同款),其实也具备一定的无遥控自主运动能力。 H1是宇树的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诞生于2023年8月。 它身高一米八,体重47公斤,M107电机扭矩360牛·米,单腿和单臂分别拥有5个和4个自由度,感知层面则配备了3D激光雷达和深度相机。 H1的移动速度3.3米每秒,潜在性能大于5米每秒(18公里每小时),本次比赛中的平均速度则是3.8米每秒。 另外,回到机器人运动这个问题,是否需要进行遥控,也和具体的运动项目存在关联。 一些项目现阶段更想体现机器人的运动能力,比如自由搏击项目,也是人类操纵机器人出拳出腿。 这个项目更加考验机器人的重心是否合理,是否能在承受对手重击后不倒地。背后涉及机器人腿部电机、关节等硬件部件的设计。 以及人类控制也能让进攻防守更灵活迅速,这样同样可以测试机器人在激烈对抗下的硬件性能。 但是足球比赛项目就是完全机器人自主完成,这个项目可能更想测试机器人的策略判断和协作能力。 可以看到机器人踢球的动作幅度、灵活性都比较受限,摔倒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但是何时该出脚、何时该挡人防守、判断谁是队友谁是对手、怎么和队友使用战术,这些就都是机器人自主判断了。 而且在比赛中,机器人也能像人类一样找回状态,算法还是那一套,但是下半场表现就能比上半场更好。 感觉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项目,更多还是考验它们的单项能力,可能是“大脑”、可能是“四肢”。 不过也别沮丧,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速度远超咱们想象,这不宇树创始人、CEO王兴兴昨天在采访中已经表示,下次比赛时要让机器人选手自主奔跑。 王兴兴:机器人犯错时讨论总是更多 昨天在运动会现场,王兴兴围观了自家机器人比赛。 对于拿金牌这事,他表示完全在意料之中,这次也不是宇树H1取得的最好成绩,没有达到5米/秒的最高速度。 这次好成绩也让他松了一口气:前几个月我们在网上被“黑”得实在受不了。 同时还透露今年下半年、明年,宇树机器人有更多突破。 对于使用遥控这件事,王兴兴回应,宇树的H1其实也具备了不用遥控器的能力,但因为策略不同,为追求速度,宇树最后在赛场中仍然采用了遥控策略。 这么做当然也有缺点,“比较废同事”,操作员跟跑会体力严重透支,所以我们也看到现场操作员们需要接力陪伴机器人完成比赛。 下次比赛我们肯定是全自主的,这并没有难度。 明年一定会参加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 在更早之前,王兴兴在采访中也聊到了大众格外关注机器人“闯祸”的问题。 现在,机器人正常走路、跑步,关注比较少。但是如果机器人因为操作或者某种原因出点问题,讨论就会爆多。 我觉得每个人对新技术、新产品都还是要抱有更开放的心态,对于每个行业而言,多多少少都有起伏,我觉得包括我在内,大家应该更开放接受这些起伏,对它的未来抱有更大的信心和支持。
清华系制霸MetaAI天团
Meta突然在7月发起一场AI人才抢夺战,最明显的两个特点莫过于:第一,OpenAI损失惨重。第二,华人异常突出。 而我们通过梳理发现,Meta的“华人天团”中,又以清华校友最为突出,占比可能已经将近五分之一。 就在几个小时前,the Information爆出消息,称Meta计划在六个月内第四次重组AI业务。 在这之前的最新重组是,Meta成立了新部门超级智能实验室。知情人士透露,接下来Meta将这个实验室划分为四个小组:一个新的“TBD实验室”(待定实验室);一个包括元人工智能助手在内的产品团队;一个基础设施团队;以及一个专注于长期研究的基础人工智能研究(FAIR)实验室。 看起来,Meta的超级智能实验室已经基本成型。从媒体捕捉到的消息来看,抢人的节奏确实也已经有所减缓。 8月截至目前的重磅消息发生在昨天——北大校友孙之清(Zhiqing Sun)从OpenAI跳槽到了Meta,加入超级智能实验室。 实际上,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的华人多,有中国内地高校背景的华人也多,而这其中,又以清华校友最多。 这就不得不提到,风投公司Menlo Ventures的投资者Deedy Das曾在X平台上晒出的一张名单,他表示这份名单来自匿名的Meta内部人士。 该爆料的时间是7月19日,名单包含Meta超能实验室的44名成员,其中有26名华人。有中国内地高校背景的华人高达19人,而清华校友人数高达8人。 这是什么概念? 首先,除了清华校友之外,人数最多的是北大、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也只是分别有两人而已。 其他的分别有华中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校友各一人。 其次,这意味着至少在这份名单的范围内,清华校友的占比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8%,逼近五分之一。而如果聚焦在名单中有中国内地高校背景的AI人才,那么清华校友的占比为42%,接近半数。 清华校友多,已经不能用巧合来解释了。在这里说三个点: 第一,清华校友的突出表现,不仅体现在这份名单中。7月初,Meta宣布超级智能实验室成立,曾公布11位核心人员,包括7位华人,其中4位都是清华校友。 而赵晟佳(Shengjia Zhao)更是在其后被任命为超级智能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他2022年加入OpenAI,深度参与GPT‑4训练架构优化。GPT-4o和OpenAI o1、o3 mini的研究工作也都有他的贡献。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常慧文(Huiwen Chang)毕业于大名鼎鼎的清华大学“姚班”。姚班,即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2005年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创办,在二十年间已经成为中国计算机界的“黄埔军校”。 2019年,清华又创办了“智班”,也就是清华学堂人工智能班,同样由姚期智院士担纲首席教授,致力于培养人工智能领域领跑国际的拔尖科研创新人才 。 2022年,清华把三个学堂班姚班、智班、量信班合并为一,统称为姚班。 今年36氪在《清华姚班的天才们,为何成为AI时代的配角》里提到,79岁的姚期智至今仍为姚班学生授课。 第二,在Meta之外,随便拿出一些华人有突出站位的名单,清华校友总是最显眼的存在。 例如xAI在2023年成立时,公布了包含11人的“创始团队”,华人有4人,其中就有一位Zihang Dai是清华校友。 再比如OpenAI前不久发布的GPT-5,通过公开信息至少可以发现6位华人,其中也有两位清华校友。 在这些名单当中,其他国内院校的校友人数最多和清华齐平,但未见超过。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信息是黄仁勋与华人顶尖人才的牵手。今年6月29日,黄仁勋亲自挖了中国两个顶尖AI人才进入英伟达,他们都是清华校友。 一位是朱邦华(Banghua Zhu),95后,清华毕业后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他曾在谷歌和微软实习,后来成为华盛顿大学助理教授。另一位是焦剑涛(Jiantao Jiao),清华校友,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华人教授。此二人还曾一起创业,联合创办AI公司Nexusflow。 其中朱邦华在英伟达出任的是“首席研究科学家”。两个人都在X上晒出了和黄仁勋的合照,可见老黄的重视。 在这次的AI浪潮中,华人人才在全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每当有一个热门事件出现时,外界也总忍不住挖掘人才背后的成长轨迹。有意无意之间,几乎形成了高校之间的一场无言的对决,一次人才培养的“答卷”批改。 就像DeepSeek大火时,梁文锋的浙大背景被津津乐道,彼时“为什么不是北大”“为什么不是清华”的讨论也不绝于耳。像前文提到的《清华姚班的天才们,为何成为AI时代的配角》一文就提出,梁文锋摘得AI桂冠,让一直被外界寄予厚望,也享有顶级教育资源的姚班“多少显得有些落寞”。 但是当我们退后一步,将视野落到更大的范围上——正如这次Meta抢人大战提供的可贵机会——就不难发现,华人的AI人才崛起,可以是清北和其他院校的共赢。 从Meta的人才名单中,既能看到清华校友人数突出,也能看到其他多元的本科背景。举个不恰当的例子,Meta的“华人天团”中,除了清北、浙大、同济、中科大校友外,也有南科大校友。南科大建校不过13年,虽然实力雄厚,属于“双一流”大学,但是在985/211的叙事里是“双非”院校,依然走出了AI顶尖人才。 清华依然“能打”,其他院校也不断给人惊喜,华人AI人才,还有很多故事正在展开。
国家安全部发布防范指南:警惕涉密论文泄密风险
IT之家 8 月 16 日消息,“国家安全部”官方公众号今天(8 月 16 日)发布博文,称随着科研创新与学术交流愈发频繁,涉密学术研究已成为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论文核心技术、战略成果如被窃取,可能严重危及国家利益。 在当前科研活动与学术交流日益密集的背景下,涉密学术研究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学术论文中蕴含的核心技术与战略性研究成果,一旦被非法获取,不仅损害科研人员的心血,更可能对国家利益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涉密学术写作、交流和合作的泄密风险不容忽视。 首先,信息设备的管理存在隐患。学术写作离不开电脑、网络和手机等设备,但在涉密信息与普通信息转换、传输过程中,若使用未经防护的设备或操作不当,极易被境外间谍情报机构利用,尤其是将涉密信息存储或拷贝到未加密、连接互联网的设备,极大增加了泄密风险。 其次,违规发布也是常见的泄密途径。部分研究人员因保密意识淡薄,为提高论文录用率,违规引用未公开的内部数据甚至涉密资料,而相关单位未严格执行保密审查,导致涉密论文被公开收录至学术期刊数据库。 再者,虚假合作陷阱不容忽视。学术合作本是促进研究进步的重要方式,但涉密项目合作需格外谨慎。部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常伪装成科研机构或高新企业,主动抛出合作项目,诱使参与方提供涉密数据和技术方案。轻信此类合作,不仅导致成果泄密,更可能让整个项目陷入被动,危及国家安全。 针对上述风险,国家安全机关提出多项防范措施。科研人员在涉密学术写作时,必须使用经过认证的专用电脑和存储设备,定期杀毒、更新系统,严禁将涉密文件存放在云盘或公共文件夹,拷贝文件应使用加密 U 盘,从源头杜绝泄密。 高校师生和研究人员应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参加保密教育,严格履行保密审查,确保文章内容不涉国家秘密或敏感信息。IT之家附上官方公众号截图如下: 图源:国家安全部
全球首款“微波大脑”问世:未来手机芯片AI通信一体化,既当大脑又当天线
IT之家 8 月 16 日消息,科技媒体 Tom's Hardware 昨日(8 月 15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康奈尔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全球首款“微波大脑”(microwave brain)芯片,突破传统数字电路,以微波能量模拟类脑处理,实现人工智能推理和无线通信双重能力。 IT之家注:微波大脑是指一种利用可调控微波能量流作为物理神经元(芯片内以微波信号的幅度、相位、频率等物理属性模拟生物神经元,实现类脑数据处理),实现类脑人工智能处理和无线通信功能的芯片架构。 与以往依赖数字时钟驱动和二进制逻辑门的芯片不同,这款芯片采用受控微波能量流作为“物理神经元”,通过调节微波信号的幅度、相位和频率,达到实时捕捉和识别数据特征。 芯片的核心在于直接硬件化 AI 框架,利用微波天然的物理特性,直接特征提取(AI 算法中用于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用特征的过程,本芯片通过物理方式实现)和变换输入数据,省去了传统数字 AI 反复运算和庞大存储的步骤。 更值得一提的是,芯片内的电子调谐器和信号移相器能够实时切换数据通道,让其在无需重新训练的情况下,灵活适应不同 AI 任务。 在实验测试中,“微波大脑”芯片在分类无线信号上,准确率可以超过 88%,媲美甚至超过体积更大、功耗更高的传统数字 AI 模型。该芯片无需依赖额外的数字纠错电路,无论处理简单任务还是复杂信号,其性能均能稳定输出。 除 AI 推理外,该芯片还可用于无线通信领域。例如,它能实时监测无线流量中的异常、追踪雷达目标或解析拥挤的无线电频道。 团队预计,随着工艺优化,这种芯片可被集成进日常消费电子产品,实现本地 AI 运算,有望极大提升用户隐私和响应速度。 目前,“微波大脑”仍处于原型阶段,但已获得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金支持,研究团队正致力于将其进一步扩展与现有微波及数字系统集成。
英特尔推出功能:支持分配87%内存作显存
IT之家 8 月 15 日消息,英特尔本月初发布了 Arc 显卡驱动 32.0.101.6987,为部分酷睿 Ultra 处理器集成的 Arc 核显带来了一项功能 ——Shared GPU Memory Override(共享 GPU 显存覆盖)。 英特尔在发行说明指出:“英特尔图形软件现支持在 Windows 10/11 系统上,为特定英特尔酷睿 Ultra 处理器(1/2 系列)内置 Arc GPU 提供 GPU 共享显存覆盖控制。” 然而,根据英特尔知识库页面,该功能需要至少 10GB 系统内存及酷睿 Ultra 2 系列处理器(并未提到酷睿 Ultra 1 系列)。 与独立显卡使用专用显存不同,CPU 核显只能以系统内存存储图形与视频数据,但传统核显最大显存分配量通常限于系统内存的 50%,英特尔这一新功能允许用户突破此限制。 默认分配比例为 57%,用户也可通过 Intel Graphics Software 手动进行调整(重启后生效)。 可分配的最大比例取决于系统内存总量,英特尔官方示例图中达到了 87%。 竞争对手方面,AMD 早已支持类似的功能,例如锐龙 AI Max+ 395 SoC 最高可将其 128GB 统一内存池中的 112GB 分配给 GPU。 英特尔提醒,集成显卡采用统一内存架构,大量占用系统内存可能导致 CPU 在多任务或内存密集型工作负载中内存不足,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导致 CPU 延迟,并因 DRAM 长时间高负载而笔记本功耗增加。因此,该功能更适合针对特定、可预估的需求进行调整。 除这一功能之外,该驱动还带来了性能与稳定性优化,并针对酷睿 Ultra 200H 系列(代号 Arrow Lake-H)设备进行电源管理优化,以在低功耗模式下提高性能和帧同步性能。 在 Arc B 系列独显上,启用路径追踪的 1080p 分辨率下,《战地 6》Beta 测试版、《四海兄弟:故乡》和《毁灭战士:黑暗时代》性能提升可达 6%;修复了 Battlemage 显卡在启用 Intel XeSS 时《永劫无间》可能出现的卡死问题,详情可见IT之家此前报道。
网易二季度环比少赚17亿,丁磊财富一年缩水61.9亿
雷达财经出品 文|彭程 编|孟帅 8月14日,身为互联网巨头之一的网易,披露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 报告显示,网易Q2净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9.4%,低于市场预估的284亿元,归母净利润环比则下滑16.5%至86亿元。 对于网易交出的这份答卷,市场似乎并不是十分买账。截至美东时间8月14日收盘,网易美股股价下跌3.88%。截至北京时间8月15日收盘,网易港股股价下跌3.66%。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久前公布的《2025新财富杂志500创富榜》中,身为网易掌门人的丁磊,其1853.1亿元的身家较去年缩水61.9亿元,较2022年巅峰时期的1937.2亿元更是缩水84.1亿元。在业绩增长面临挑战之际,网易正加码AI方面的投入。 财报不及预期,资本市场反应“冷淡” 对于这份最新的成绩单,身为网易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的丁磊表示,“得益于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品类开创性的游戏产品,我们作为游戏行业创新者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我们始终坚持以创新的产品设计、系统化的执行方法以及深入的社群互动为核心,推动业务前进”。 第二季度,网易坚持精品化、全球化战略,持续壮大高品质、多品类产品矩阵。但网易这份财报发布后,资本市场的反应并不热情,这或与其多项指标不及市场预期相关。 据了解,网易第二季度录得营收279亿元,不及市场预估的284亿元;第二季度的经调整每股ADS持续经营净收益为14.81元,不及市场预估的15.03元;第二季度的毛利为180.5亿元,不及市场预估的180.7亿元。 而与上一季度相比,网易本季度的毛利环比下滑2%以上,归母净利润环比更是大幅下滑16.5%至86亿元。 第二季度,网易的营业费用合计90亿元,环比增长12.5%,主要是由于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市场推广支出的增加。 从营收结构来看,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作为网易的核心业务,本季度录得净收入228亿元,收入占比高达81.7%,同比增长13.7%,但环比下滑5%。 网易在财报中提到,公司旗下《逆水寒》《七日世界》《第五人格》等多款热门游戏持续点燃玩家热情。不过,这些游戏能否持续保持热度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网易旗下多款游戏接连爆发运营问题,包括女性向游戏《世界之外》因新卡池价格上涨且未提前公告,引发大规模投诉;《阴阳师》《第五人格》《光遇》《一梦江湖》等多款游戏突发登录异常;另外两款武侠题材游戏《燕云十六声》和《逆水寒》,近期则因AI玩法相似导致“内讧”。 在游戏板块,网易还将拓展海外市场作为其战略重点之一。近期,网易在海外市场推出了多款新品,如《界外狂潮》《全明星街球派对》和《漫威秘法狂潮》等。 前述这些游戏取得了亮眼的表现:《界外狂潮》登上PlayStation5月免费游戏下载榜北美第二,《全明星街球派对》和《漫威秘法狂潮》分别登顶多个地区iOS下载榜,但下载量尚未充分转化为收入贡献。 有分析指出,当前网易的游戏业务增长有所放缓。未来,网易即将推出的《遗忘之海》《归唐》等新游戏产品,以及《逆水寒》手游和《燕云十六声》的全球化布局,将是检验网易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试金石。 至于网易云音乐,第二季度为公司贡献净收入20亿元,同比下降3.5%。在线音乐服务收入的增长被社交娱乐服务收入的减少所抵消,这反映出其用户付费习惯的结构性转变。面对日益激烈的音乐市场竞争,版权问题是其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第二季度,网易旗下的有道表现相对稳健,净收入达14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在线营销服务和学习服务净收入环比和同比均增加,但智能硬件的净收入环比和同比减少。 此外,受网易严选、广告服务等业务收入下滑的影响,网易的创新及其他业务本季度斩获收入17亿元,同比大跌17.8%。 昔日中国首富丁磊,财富一年缩水61.9亿 身为公司的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实际控制人,丁磊的财富状况与网易的命运紧密相连。 公开资料显示,丁磊1971年出生于浙江宁波,他自幼便展现出对技术的浓厚兴趣。 高中时期,他曾亲手组装收音机。随后,他顺利考入电子科技大学,专攻通讯专业,并对计算机编程产生了深深的痴迷。 1993年,22岁的丁磊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老家宁波的电信局工作,借此捧上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 然而,体制内的安逸生活,却与丁磊的志向相差甚远。1995年,丁磊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去电信局的“铁饭碗”,南下广州闯荡。 1997年6月,丁磊在广州租下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办公室,用攒下的积蓄创办了网易公司。 那个年代,电子邮件是少数人使用的“高端工具”,目光敏锐的丁磊意识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个人邮箱的需求会爆发式增长。于是,他带领团队开发出国内第一个免费邮箱系统“163.net”,前者后续成为了网易的第一个爆款产品。 1998年,网易推出门户网站服务,涵盖新闻、邮箱、社区、游戏等板块。到1999年,网易的日访问量突破50万,成为国内三大门户网站之一,丁磊也因此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新贵”。 天眼查显示,2000年6月,网易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二批赴美上市的互联网公司。 伴随着网易登陆资本市场的步伐,2003年,丁磊以75亿元身家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榜首,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首富。 在不久前公布的《2025新财富杂志500创富榜》中,丁磊凭借1853.1亿元的身家,高居榜单第9名的位子。 不过,相较2024年的1915亿元,丁磊今年的身家缩水61.9亿元,其在该榜单上的排名也下滑3个位次,而这一变化或主要受到网易股价波动以及公司业绩表现的影响。 单季研发投入超44亿,网易加码AI布局 在业绩增长放缓的挑战下,身为公司掌舵者的丁磊当下正带领网易加码AI技术领域投入。财报显示,第二季度,网易在研发方面投入超44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15.6%。 近日,网易伏羲旗下网易灵动发布工程机械具身智能模型“灵掘”。据悉,该模型在矿山环境中单机装车效率达人工水平的80%,能够适配极寒、高粉尘工况及多型号矿卡。 此外,网易灵动宣布开源“灵掘”数据集,计划联合行业在2027年实现超30座矿山无人化运营。 AI技术的强劲研发与高额投入,在有道业务领域亦显著体现。第二季度,有道借助AI技术有效推动业务指标显著提升。 例如,AI作文批改、高考志愿填报等创新功能,使得有道领世用户的留存率跃升至75%以上;同时,AI订阅服务的销售额逼近8000万元,同比增长约30%。 丁磊在网易Q2业绩会上表示,网易积极地投入大量资源适应和利用好AI工具。目前,AI在公司的产品开发和产品运营上所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丁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出现专门利用AI的自适应系统做出来的更加生动有趣的游戏。 在AI的加成下,网易能否助力丁磊再创财富新高?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