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xAI推出智能代码生成模型Grok Code Fast 1:快速又便宜,限时免费开放
IT之家 8 月 29 日消息,埃隆・马斯克旗下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xAI 于周四发布了一款全新“快速且经济”的智能代码生成模型,标志着该公司正式切入 AI 企业的核心聚焦领域。 智能代码生成工具是一种依托 AI 技术的软件应用,可自主完成各类编码相关任务。 xAI 此次推出的模型名为 Grok Code Fast 1,将在包括 Cursor、GitHub Copilot、Cline、opencode、Windsurf、Roo Code 和 Kilo Code 在内的主流智能编程平台上限时免费开放。 据介绍,该模型采用了全新的架构,从头开始构建,其预训练语料包含丰富的编程内容,并在反映真实世界编码任务的数据集上进行了训练后优化。 Grok Code Fast 1 尤其擅长 TypeScript、Python、Java、Rust、C++ 和 Go 语言,能够在最少的监督下处理各种编程任务,从构建新项目到修复漏洞均可胜任。 该模型的定价为每百万输入 token 0.20 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1.4 元人民币),每百万输出 token 1.50 美元(现汇率约合 10.7 元人民币)1.50,每百万缓存输入 token 0.02 美元(现汇率约合 0.14 元人民币),对开发者而言是一个经济实惠的选择。 xAI 方面表示,该模型的“核心优势在于以经济实惠的精简架构实现强劲性能,使其成为快速、低成本处理常见编码任务的灵活之选”。 目前,OpenAI、微软等 AI 企业均在重点推进 AI 代码助手的用户普及工作。 今年 5 月,微软在年度 Build 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代码生成工具 GitHub Copilot 功能。该公司 CEO 萨提亚・纳德拉曾在 4 月透露,微软目前 20% 至 30% 的代码由 AI 编写生成。 而 ChatGPT 开发商 OpenAI 旗下的代码生成工具 Codex,则已于 6 月向 ChatGPT Plus 订阅用户开放使用。 此外,xAI 于本周一已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联邦法院对苹果公司及 OpenAI 提起诉讼,指控两家公司非法合谋,意图遏制 AI 领域的市场竞争。
微软推出其首款自研AI模型:MAI-Voice-1 秒级生成音频
微软推出其首款自研AI模型:MAI-Voice-1 秒级生成音频,MAI-1-preview剑指Copilot文本场景 IT之家 8 月 29 日消息,周四,微软人工智能部门正式推出其首批两款自研 AI 模型 ——MAI-Voice-1 语音模型与 MAI-1-preview 通用模型。据微软介绍,全新的 MAI-Voice-1 语音模型仅需单块 GPU,就能在 1 秒内生成时长 1 分钟的音频;而 MAI-1-preview 模型则“让用户提前窥见 Copilot 未来功能的发展方向”。 目前,微软已将 MAI-Voice-1 应用于多项功能中:例如在“Copilot Daily”功能里,AI 主持人会通过该模型播报当日热点新闻;同时,它还能生成播客风格的对话内容,帮助用户理解各类话题。 普通用户可在 Copilot Labs 平台亲自体验 MAI-Voice-1:不仅能输入希望 AI 表达的内容,还可自定义语音音色与说话风格。除这款语音模型外,微软此次同步推出的 MAI-1-preview 模型,训练过程动用了约 1.5 万块英伟达 H100 GPU。该模型专为特定需求用户设计,具备遵循指令的能力,可“为日常咨询提供实用回应”。 微软 AI 负责人穆斯塔法・苏莱曼去年在《Decoder》播客某期节目中表示,公司内部研发的 AI 模型并未将企业级应用场景作为核心方向,他解释道:“我的思路是,我们必须打造一款对消费者而言体验极佳的产品,并针对自身应用场景进行深度优化。在广告业务、消费者行为数据等领域,我们拥有海量高预测性、高实用性的数据,因此我的工作重点是构建真正适配‘消费者伙伴’定位的模型。” 据悉,微软 AI 计划将 MAI-1-preview 模型应用于 Copilot 助手的特定文本使用场景(目前 Copilot 主要依赖 OpenAI 的大型语言模型)。同时,该模型已开始在 AI 基准测试平台 LMArena 上进行公开测试。 IT之家注意到,微软 AI 团队在博客文章中写道:“我们对未来发展有着宏大规划。接下来,我们不仅会持续推进技术突破,更相信通过整合一系列针对不同用户需求与应用场景的专业模型,将释放出巨大价值。”
乐道汽车官解BaaS租电方案
乐道汽车官解 BaaS 租电方案:用户无需一次性支付电池费用,后期作为单独商品以租赁形式按月支付租金 IT之家 8 月 28 日消息,乐道汽车官方昨日发布“乐道 L90 问必答第十一期”,针对 BaaS 租电方案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并建议用户短期持有选 BaaS 租电方案,长期用车建议买断。 IT之家附乐道汽车此次答网友问重点内容如下: 什么是 BaaS 租电方案? Battery as a Service,电池租用服务,用户无需一次性支付电池费用,只需支付除电池外的车价费用,即可提车。 后期将电池作为单独的商品以租赁形式,按月支付租金即可。 例如 85kWh 电池包选择电池租用服务(BaaS),车价立减 8.6 万元,每月仅需支付 899 元,相当于一天一杯咖啡钱。大大降低购车门槛更好平衡购车成本与用车成本,也不用承担电池折旧,甚至是电池衰减等问题,相当于给电池一份“终身医保”全面保障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安全。 BaaS 租电和买断电池享受到的换电权益是一样吗? 无论是「买断电池」,还是选择「电池租用服务(BaaS)」,换电的权益是完全相同的,区别仅仅是电池的所有权。 而换电的体验同样没有任何差异,从下单到换电再到支付,所有用户都能享受同样高效、快捷、安心的换电体验。 选择 BaaS 租电方案,拥车几年最划算? 选择 BaaS 租电还是选择买断电池,取决于你的拥车时间而定。选择前者,在购买车辆时,不仅可以降低购车时的一次性支出,卖车时,和买断电池一样,不用担心电池衰减带来的车辆残值影响。因此,短期用车(6 年内)选择电池租用服务(BaaS)购买更为合适。 已经完成锁单,并选择了 BaaS 租电方案,后期买断电池的价格和购车时买断的价格是否一样?另外如果锁单后想更换为买断电池是否可以修改? 选择电池租用服务(BaaS)购买的用户,因车购税政策,购车发票日期满 1 年后,支持转买断。可以用之前支付的租金进行费用的抵扣,上限为 5 年,且仅限首任车主可享,免单账单不享受租金抵扣。 从第 13 至 60 个月,60kWh 电池包 (标准续航) 每期可抵 360 元,85kWh 电池包 (长续航) 每期可抵 560 元; 如果你是选择 85kWh 电池包的 BaaS 租电方案,5 年后想买断电池,那么需支付电池费用即 59,120 元。 * 公式:86,000-(60-12)*560=59,120 * 电池立减价格-(实际已缴期数-第一年期数)* 每期可抵费用 = 购买电池支付费用 我的乐道 L90 选择了 85kWh 电池包的 BaaS 租电方案,后期是否可以选择电池降级? 对于未锁单的用户,可在锁单后即刻联系你销售顾问进行改配,修改为 60kWh 电池包提车。若需要变更有两种方式: 电池共享服务:面向电池租用服务(BaaS)购买和电池买断用户开放。用户通过乐道 App 将 85kWh 电池包共享至换电站,共享期间可获得积分奖励。具体的共享服务与激励方案,根据不同地区和时段会有差异,请以换电站具体的活动为准; 电池永久降级:仅面向 8 月 11 日前锁单的电池租用服务(BaaS)购买的用户推出,即电池包降级为 60kWh 电池包,电池租用月租金将调整为 599 元。提车后 3 个月内降级,仅需支付 1 元服务费,差额部分由乐道为用户承担;提车 3 个月以后的降级,服务费以当期收费标准为准。8 月 11 日之后锁单的用户,降级需支付 3,000 元服务费。 如果选择了 60 度电池包的 BaaS 租电方案,后期想要升级为 85 度电池包是否可以? 可以。L90 标配 85kWh 电池包,锁单前如需变更为 60kWh 电池包的用户,可在锁单后联系乐道用户顾问协助修改配置。我们会尽可能按照锁单顺序来响应大家的需求。60kWh 电池包仅面向电池租用服务(BaaS)购买的用户推出,电池租用月租金为 599 元。 用户在提车后,依然可以根据实际用车场景,按需升级至 85kWh 电池包: 灵活升级:电池租用月租金维持 599 元,灵活升级期间按需付费 * 按日升级:45 元 / 日 按月升级:800 元 / 月 按年升级:8,800 元 / 年 永久升级:电池租用月租金调整为 899 元。提车后 1 年内升级,仅需支付 1 元服务费,差额部分由乐道为您承担;提车 1 年以后的升级,服务费以当期收费标准为准。 以上为灵活升级业务基准定价,NIO Power 会根据实际供需关系进行市场化调整,具体以当期价格为准。
2025Q2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华为首超苹果成第一,同比增长52%
Counterpoint报告:2025Q2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华为首超苹果成第一,同比增长52% IT之家 8 月 29 日消息,市场调查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昨日(8 月 28 日)发布博文,报告称 2025 年第 2 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 8%,标志着市场在连续五个季度下降后出现反弹。 该机构指出推动全球智能手表业务复苏的两大原因,其一是全球消费者对智能手表的需求稳步增长,其二是以华为、小米和小天才等品牌为首的中国市场助推。 该机构指出,消费群体不断增强健康意识、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加速融合,消费者对多功能生态系统设备的偏好等因素共同推动下,中国智能手表市场蓬勃发展。 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将智能手表视为集健身、通信、支付和导航功能于一体的生活方式中心,与智能手机的无缝配对和不断扩大的应用程序生态系统正在增强跨人群的实用性。 细分到品牌方面,IT之家援引该机构高级研究分析师 Anshika Jain 的评论如下: 华为在全球智能手表市场中遥遥领先,出货量同比增长 52%,在全球十大品牌中名列前茅。 凭借其多样化的产品组合、强劲的国内势头以及中高端产品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华为首次超越苹果,成为全球出货量的头把交椅。 华为超过四分之三的出货量集中在中国,其大部分产品组合在 100 至 400 美元之间,因此华为继续提供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智能手表,在消费领域引起共鸣。 除此之外,华为一直在缓慢扩大其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和亚太地区等其他地区的业务,以扩大其全球用户群。其在中国不断扩大的智能手机用户群,加上其综合生态系统战略,在推动这一增长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苹果方面,苹果 Apple Watch 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连续第七个季度下降,该品牌让出了全球头把交椅。然而,在 iOS 生态系统的实力和持续的用户忠诚度的支持下,它继续引领先进智能手表领域。 此外,小米和小天才在 2025 年第 2 季度出货量大幅增长。小米在其以价值为导向的产品和广泛的地理覆盖范围的推动下,出货量同比增长 38%;而小天才利用其专业功能以及在年轻人群和家长中的强大品牌认知度,继续主导儿童智能手表领域,同比增长 21%。 全球市场的另一家主要参与者三星的出货量同比下降 3%。
OpenAI推出gpt-realtime语音对话模型:支持情感感知、多语言无缝切换
IT之家 8 月 29 日消息,OpenAI 已将其“Realtime API”正式投入生产环境,将其移出测试阶段(Beta)。 据IT之家了解,这款 API 主要面向企业与开发者群体,旨在助力他们开发适用于实际场景的语音助手,覆盖客户支持、教育、个人效率提升等领域。其核心组件“gpt-realtime”模型采用端到端 Speech-to-Speech 架构,可直接生成并处理语音,省去了常规的文本转换步骤。据 OpenAI 介绍,相比前代版本,该模型响应速度更快、语音更自然,对复杂指令的处理能力也更强。 OpenAI 表示,目前 gpt-realtime 模型能够捕捉笑声等非语言信号,支持对话过程中中途切换语言,还可调整语音语气 —— 例如实现“带法国口音的友好语调”或“语速较快的专业语调”。此外,该模型新增了“Cedar”和“Marin”两种语音,并对现有的 8 种语音效果进行了优化。 在性能基准测试中,gpt-realtime 模型表现显著提升:在 Big Bench Audio 基准测试中准确率从 65.6% 升至 82.8%,在 MultiChallenge 基准测试中从 20.6% 升至 30.5%,在 ComplexFuncBench 基准测试中则从 49.7% 提升至 66.5%。 此次 API 升级优化了工具集成流程。OpenAI 称,该模型能更精准地选择适用工具、在恰当时机触发工具,并正确配置工具参数,大幅提升了函数调用的可靠性。开发者可通过会话初始协议(SIP)与远程媒体控制协议(MCP)服务器,连接外部工具与服务。同时,可复用的提示词功能支持保存不同使用场景下的配置与工具设置,进一步提升开发效率。 该 API 现已支持图像输入功能。用户在对话过程中可发送截图或照片,模型能参考图像内容进行交互 —— 例如读取图像中的文字,或回答与图像内容相关的问题。开发者可自主控制模型能够获取的图像范围。 此外,API 新增了两项实用功能:开发者可设置 token 使用上限,并对多轮对话内容进行精简处理。这两项功能有助于在较长会话中更好地控制成本。价格方面,gpt-realtime 模型的使用成本降低 20%,当前定价为:音频输入 token 每百万个 32 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229 元人民币),音频输出 token 每百万个 64 美元(现汇率约合 457.9 元人民币),缓存输入 token 每百万个 0.40 美元(现汇率约合 2.9 元人民币)。 OpenAI 表示,该 API 具备检测问题内容的能力,若对话违反平台政策,可自动终止会话。不过,从语言模型的安全发展历程来看,这不应是唯一的安全保障手段,开发者仍需自行添加专属安全要求。 针对欧盟用户,该 API 提供了数据本地化存储选项,并为企业用户制定了特殊隐私规则,以符合欧盟地区的数据保护法规。
历史性协议:美国政府89亿美元入股英特尔,占股9.9%
IT之家 8 月 23 日消息,英特尔宣布与美国政府达成历史性协议,美国政府将以 20.47 美元 / 股购入 4.333 亿股普通股,投资总额 89 亿美元,占股 9.9%,另享 5 年期认股权证。 英特尔公司昨日(8 月 22 日)发布公告,宣布和美国政府达成战略合作,美国政府将投资 89 亿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638.98 亿元人民币)直接持有英特尔约 9.9% 普通股,购入价格为每股 20.47 美元(现汇率约合 147 元人民币)。 此次交易包含一份五年期、价格为每股 20 美元的认股权证,若英特尔在代工业务中的持股比例低于 51% 方可行使。政府将作为被动投资者,不参与董事会及经营决策,并承诺在股东表决时与董事会一致投票(有限例外)。 投资资金来自《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剩余的 57 亿美元未支付拨款,以及“安全飞地”(Secure Enclave)项目的 32 亿美元拨款,加上此前英特尔已领取的 22 亿美元芯片法案拨款,美国政府累计对英特尔投资总额达到 111 亿美元。 英特尔承诺继续履行“安全飞地”项目义务,向美国国防部供应可信赖且安全的半导体产品。包括亚利桑那州的新晶圆厂,英特尔公司目前在美国本土投资超过 1000 亿美元扩建生产,并将在今年内开始大规模生产,采用美国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工艺。英特尔过去五年在资本和研发上的投入分别为 1080 亿美元和 790 亿美元,大部分用于提升美国制造能力与工艺技术。 微软、戴尔、惠普与 AWS 等科技巨头均公开支持该协议,认为这将加强美国半导体供应链韧性,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等关键领域发展。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称,此举展现了美国创新精神;戴尔 CEO 迈克尔・戴尔强调英特尔在实现行业自给自足中的核心地位;AWS CEO 马特・加尔曼则将其视为确保国家科技与经济安全的战略投资。
美国政府89亿美元入股英特尔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
智通财经APP获悉,周五,英特尔(INTC.US)宣布,美国政府将以89亿美元的投资入股公司,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 根据公告,美国政府将以每股20.47美元的价格购入英特尔股份,持股比例达到9.9%。这笔投资资金来源于此前尚未支付的57亿美元《芯片与科学法案》拨款,以及来自其他美国国家安全项目的32亿美元奖补。 英特尔同时强调,美国政府的投资为“被动投资”,不会进入公司董事会,也不享有信息披露权。此外,美国政府还将获得一份行权价为20美元、为期五年的认股权证,可在未来特定条件下再增持5%的股份,该条件是英特尔在未来某一时间点持有其晶圆代工业务股份低于51%。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社交媒体上称:“这一历史性的协议巩固了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导地位,不仅将促进经济增长,也将确保美国的科技优势。” 在此之前,根据FactSet数据,先锋集团(Vanguard)是英特尔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8.4%。此次交易后,美国政府超越先锋集团,成为英特尔最大单一投资者。 当天早些时候,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表示,英特尔同意向政府让渡10%的股权,他称这“对英特尔来说是一笔极好的交易”。 受消息刺激,英特尔股价周五收涨5.53%,报24.8美元。但在盘后交易中,股价一度小幅回落1%。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早些时候,英特尔还宣布获得日本软银集团20亿美元投资。该笔投资的公布,紧随媒体报道英特尔与特朗普政府讨论政府入股一事之后。
鸿蒙智行享界S9T首批展车进店,52城83个商圈开启巡展
IT之家 8 月 22 日消息,鸿蒙智行智界汽车官方今日宣布,享界 S9T 首批展车已陆续进店,今日起至 8 月 30 日将在 52 城 83 个商圈开启巡展。 IT之家附城市及商圈列表如下: 安徽 地点 时间 商圈 合肥 2025 年 8 月 24 日 合肥银泰 in77 2025 年 8 月 24 日 合肥长春街融创茂 芜湖 2025 年 8 月 24 日 芜湖八佰伴 北京 地点 时间 商圈 北京 2025 年 8 月 30 日 五棵松华熙 LIVE 2025 年 8 月 30 日 北京朝阳合生汇 2025 年 8 月 22 日 国瑞城购物中心 2025 年 8 月 30 日 北京顺义华联 2025 年 8 月 30 日 华为旗舰店・北京王府井 重庆 地点 时间 商圈 重庆 2025 年 8 月 24 日 重庆高新天街 2025 年 8 月 24 日 重庆光环购物公园 2025 年 8 月 24 日 重庆龙湖公园天街 2025 年 8 月 30 日 华润万象城 福建 地点 时间 商圈 福州 2025 年 8 月 30 日 福州东二环泰禾广场 厦门 2025 年 8 月 30 日 厦门建发湾悦城 2025 年 8 月 30 日 厦门宝龙一城 泉州 2025 年 8 月 30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晋江万达广场 甘肃 地点 时间 商圈 兰州 2025 年 8 月 26 日 兰州万象城 广东 地点 时间 商圈 广州 2025 年 8 月 24 日 广州云门 NewPark 2025 年 8 月 24 日 海珠万达广场 2025 年 8 月 24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广州美林天地 深圳 2025 年 8 月 24 日 K11 ECOAST 2025 年 8 月 30 日 宝安海雅缤纷城 2025 年 8 月 24 日 龙华壹方城 2025 年 8 月 30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深圳福田星河 COCO park 2025 年 9 月 1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深圳龙岗布吉万象汇 2025 年 8 月 24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深圳罗湖益田假日广场 2025 年 8 月 24 日 华为旗舰店・深圳华为坂田 G 区 2025 年 8 月 24 日 华为旗舰店・深圳万象天地 佛山 2025 年 8 月 25 日 千灯湖环宇城 2025 年 8 月 25 日 万民金海城 2025 年 8 月 25 日 佛山王府井紫薇港 2025 年 8 月 25 日 中海环宇城 汕头 2025 年 8 月 25 日 F16 购物中心 东莞 2025 年 8 月 24 日 汇一城 2025 年 8 月 24 日 东莞松山湖万象汇 中山 2025 年 8 月 26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中山富逸城 惠州 2025 年 8 月 26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惠州华贸天地 广西 地点 时间 商圈 南宁 2025 年 8 月 30 日 南宁万象城 贵州 地点 时间 商圈 贵阳 2025 年 8 月 30 日 贵阳万象汇 河北 地点 时间 商圈 石家庄 2025 年 8 月 24 日 裕华万达广场 2025 年 8 月 29 日 北国商城 河南 地点 时间 商圈 郑州 2025 年 8 月 22 日 郑州绿地新田 360 2025 年 8 月 22 日 郑州熙地港 2025 年 8 月 22 日 郑州二七万达 2025 年 8 月 28 日 郑州正弘城 洛阳 2025 年 8 月 24 日 洛阳丹尼斯大卫天地 黑龙江 地点 时间 商圈 哈尔滨 2025 年 8 月 26 日 哈尔滨西城红场 2025 年 8 月 26 日 华润万象汇 湖北 地点 时间 商圈 武汉 2025 年 8 月 29 日 旗舰店・武汉梦时代 2025 年 8 月 22 日 楚河汉街 2025 年 8 月 22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光谷步行街 2025 年 8 月 22 日 武昌万象城 湖南 地点 时间 商圈 长沙 2025 年 8 月 30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长沙春天百货 2025 年 8 月 23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长沙德思勤广场 2025 年 8 月 23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长沙溪悦荟 2025 年 8 月 23 日 万象城商圈 江苏 地点 时间 商圈 南京 2025 年 8 月 29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南京江南虹悦城 2025 年 8 月 29 日 鸿蒙智行授权用户中心・南京卡子门大街 苏州 2025 年 8 月 24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苏州狮山龙湖 2025 年 8 月 24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苏州昆山天虹 2025 年 8 月 24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苏州大悦城 南通 2025 年 8 月 24 日 华润万象城 徐州 2025 年 8 月 30 日 徐州印象城 宿迁 2025 年 8 月 22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宿城吾悦 无锡 2025 年 8 月 24 日 无锡海岸城 2025 年 8 月 24 日 华为授权体验店・江阴万达 常州 2025 年 8 月 24 日 常州武进吾悦 江西 地点 时间 商圈 南昌 2025 年 8 月 24 日 南昌大悦城 辽宁 地点 时间 商圈 沈阳 2025 年 8 月 24 日 沈阳三台子万象汇 大连 2025 年 8 月 30 日 大连高新万达广场 内蒙古 地点 时间 商圈 呼和浩特 2025 年 8 月 22 日 呼和浩特万象城 鄂尔多斯 2025 年 8 月 22 日 鄂尔多斯万达广场 赤峰 2025 年 8 月 27 日 赤峰红山万达广场 宁夏 地点 时间 商圈 银川 2025 年 8 月 26 日 银川金凤万达广场 青海 地点 时间 商圈 西宁 2025 年 8 月 30 日 王府井大象城 山东 地点 时间 商圈 济南 2025 年 8 月 22 日 济南印象城 2025 年 8 月 22 日 济南融创茂 2025 年 8 月 22 日 济南世茂广场 青岛 2025 年 8 月 28 日 青岛融创茂 山西 地点 时间 商圈 太原 2025 年 8 月 24 日 太原吾悦广场 2025 年 8 月 24 日 太原万象城 2025 年 8 月 28 日 太原华宇百花谷 2025 年 8 月 28 日 公园时代城 陕西 地点 时间 商圈 西安 2025 年 8 月 26 日 益田假日世界 2025 年 8 月 29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未央国际 2025 年 8 月 26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西安宜家荟聚 上海 地点 时间 商圈 上海 2025 年 8 月 30 日 中庚漫游城 2025 年 8 月 24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上海松江万达广场 2025 年 8 月 24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上海中环广场 2025 年 8 月 30 日 中山公园龙之梦 2025 年 8 月 24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上海仲盛世界商城 2025 年 8 月 30 日 华为旗舰店・上海南京东路 四川 地点 时间 商圈 成都 2025 年 8 月 23 日 成都滨江天街 2025 年 8 月 23 日 成都天悦城 2025 年 8 月 23 日 鸿蒙智行超级体验中心・成都深业车城 2025 年 8 月 23 日 成都双流万达广场 2025 年 8 月 23 日 成都环球中心 2025 年 8 月 23 日 成都金牛万达 2025 年 8 月 23 日 合景魔方 天津 地点 时间 商圈 天津 2025 年 8 月 27 日 天津乐堤港 2025 年 8 月 22 日 龙湖天街 云南 地点 时间 商圈 昆明 2025 年 8 月 26 日 鸿蒙智行超级体验中心・昆明万象城 浙江 地点 时间 商圈 杭州 2025 年 8 月 24 日 萧山银泰 2025 年 8 月 24 日 西溪天虹商场 2025 年 8 月 29 日 萧山万象汇 2025 年 8 月 29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滨江天街 宁波 2025 年 8 月 24 日 北仑银泰 2025 年 8 月 29 日 东部银泰 2025 年 8 月 29 日 华为授权体验店・奉化万达 温州 2025 年 8 月 25 日 温州万达广场 2025 年 8 月 25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温州滨江万象城 台州 2025 年 8 月 25 日 华为授权体验店・万达广场 金华 2025 年 8 月 25 日 华为授权体验店・永康万达 2025 年 8 月 30 日 华为智能生活馆・义乌绿地 IT之家汇总鸿蒙智行享界 S9T 新车已公布亮点信息如下: 外观方面,享界 S9T 沿用家族化设计语言,采用封闭式前脸设计,大灯造型与在售的享界 S9 基本保持一致。此外,享界新车标“寰宇之星”首次上车。从侧面看,新车拥有纯正旅行车的优雅身型,搭配隐藏式门把手和密辐豪华轮圈,尺寸为 5160×2005×1492mm、轴距 3050mm。四款内饰配色命名为赤茶橘、白沙杏、松露棕、琥珀棕。 驾驶配置方面,享界 S9T 首批搭载 HUAWEI ADS 4 系统,配备华为 192 线激光雷达、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以及 4D 毫米波雷达。新车全系满配空气悬架 + 连续可变阻尼减震器 CDC + 双叉臂前悬 + 多连杆后悬 + 华为途灵平台 3.0。 科技配置方面,新车配备全新智慧电动门,拥有副驾屏、智能电子后视镜、B 柱出风口、电动门按钮、电动遮阳帘、全新车标方向盘、双 50W 无线超级快充、压缩机冷暖箱(最低-6℃)、副驾零重力座椅、大五座布局。 动力系统方面,享界 S9T 提供增程和纯电两种选择。增程版车型配备 37kWh 及 53.4kWh 电池包,CLTC 纯电续航里程最长可达 354km,CLTC 综合续航里程最长可达 1305km。纯电版车型则配备 100kWh 电池包,CLTC 综合续航里程最长可达 801km。
翻100倍:原装初代iPod拍卖拍出40264美元创历史新高,苹果2001年首发价399美元
IT之家 8 月 23 日消息,RR Auction 拍卖行宣布以 40,264 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28.9 万元人民币)拍出一台未拆封的初代 iPod(含 25% 买方佣金),超越 2023 年 29,000 美元,创拍卖价格新高。 初代 iPod 由史蒂夫・乔布斯于 2001 年 10 月发布,上市时的售价仅为 399 美元(现汇率约合 2865 元人民币)。 同场拍卖中,还有一台未拆封的 4GB 存储版本初代 iPhone(较常见 8GB 版更稀有)以 81,989 美元(现汇率约合 58.9 万元人民币)成交。该型号 2007 年首发价为 499 美元。 初代 iPod 核心参数: 5GB 硬盘,可容纳超 1000 首 CD 音质歌曲 锂聚合物电池,支持 10 小时连续播放时长 机身尺寸:102×78×19.9 毫米(高 × 宽 × 厚),重 184 克 支持 MP3 / WAV / AIFF 格式,具备 20 分钟防震技术 含背光 LCD 屏、滚轮操控、FireWire 数据线及充电器 当时,苹果刚经历过 90 年代末的财务危机,而 iPod 的推出成功帮助该公司走出困境。 乔布斯在发布会上著名地将其形容为“口袋里装下 1000 首歌曲”,并亲手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设备展示。他当时表示:“iPod 开创全新数字音乐播放器类别,它能让你把所有音乐收藏放进口袋,随时随地聆听。iPod 将永远改变人们听音乐的方式。”
Siri升级遇阻:苹果正探索与OpenAI、Anthropic及谷歌合作,评估Gemini等第三方模型
IT之家 8 月 23 日消息,彭博社马克・古尔曼刚刚报道称,苹果近期接触谷歌母公司 Alphabet,拟在 Gemini 基础上合作开发定制化 AI 模型,将其作为明年全新 Siri 的基础 AI 引擎。 消息人士称,谷歌 Gemini 已启动苹果服务器的适配工作,或者说谷歌正在训练一款可运行在苹果服务器上的 AI 模型。 除此之外,苹果也曾与 Anthropic 和 OpenAI 就潜在合作进行接洽,评估 Claude 和 ChatGPT 是否能够作为 Siri 的“新大脑”。 消息传出后,谷歌和苹果股价不断走高,周五盘中多次触及高点,目前谷歌上涨 4% 至 207.80 美元,苹果上涨 1.4% 至 227.95 美元。 众所周知,苹果原计划在今年春季推出全新 Siri 升级,但由于工程进度未达预期,该计划被推迟到明年。 古尔曼表示,这一延误导致苹果团队大幅调整:AI 主管 John Giannandrea 被边缘化,项目转由软件负责人 Craig Federighi 与 Vision Pro 负责人 Mike Rockwell 负责。 另外,苹果自研 AI 模型团队近期频繁出现人事波动。今年 7 月,该团队首席架构师庞若鸣跳槽至 Meta,并获得约 2 亿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14.36 亿元人民币)的薪酬方案与高级职位。后续,苹果 AI 团队更多成员相继离开,部分仍在职员工也在考虑跳槽机会。 据称,苹果正在内部同时开发两个版本的新 Siri。目前苹果尚未决定到底是继续使用自研模型,还是与外部伙伴合作: Linwood —— 基于苹果自研模型; Glenwood —— 基于外部技术。 苹果与谷歌虽然在部分领域存在竞争,但双方已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例如谷歌曾每年支付数十亿美元以保持其作为苹果设备默认搜索引擎的地位。此次在 AI 领域的合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未进入正式商业谈判。
东风集团股份深夜公告:拟私有化为岚图赴港IPO做准备
作者:武凯 8月22日晚间,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岚图汽车将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东风集团股份将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此前自8月11日起,东风汽车股份停牌至今。 图片来源:时代周报记者摄于武汉 根据公告,本次交易采用“股权分派+吸收合并”的组合模式,两大核心环节互为前提、同步推进。在第一环节,东风集团股份将其持有的岚图汽车79.67%股权按持股比例向全体股东分派,随后岚图汽车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香港联交所。 在第二环节,东风汽车在境内全资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武汉)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吸并主体,向东风集团股份的控股股东东风汽车支付股权对价,向其他小股东支付现金对价,实现对东风集团股份的100%控制。 本次交易总体收购价格为10.85港元/股,其中现金对价6.68港元/股,岚图股权对价4.17港元/股。截至2025年7月31日,东风集团股份总市值为391.2亿港元,收盘价为4.74港元/股。进入8月,公司股价大幅上涨,目前报5.97港元/股,市值492.8亿港元。 此次一退一上堪称“腾笼换鸟”。对此东风集团股份表示:“相比于价值长期被低估的本公司,新上市平台岚图汽车将拥有体现其业绩和潜力的清晰的独立估值,将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目标。” 公司还表示,受到行业转型阵痛等因素影响,东风集团股份近年来估值表现偏低,股票市值长期远低于净资产。截至2025年7月31日,东风集团股份PB仅为0.25倍。受制于估值情况,东风集团股份上市以来未开展过股本再融资,已基本失去H股上市平台的融资功能。 与东风集团股份的估值偏低表现相比,岚图汽车作为东风自主打造的高端新能源品牌,近年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是东风汽车旗下最具价值和成长性的优质资产之一。 2024年岚图汽车实现交付85697辆,同比增长约70%;2025年以来,岚图汽车更是实现了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7月交付量更是突破12000辆。 岚图汽车本次香港上市后,在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品牌形象、拓展国际事业的基础上,有望进一步激发公司价值创造能力,充分释放价值增长潜力。 岚图具体上市日期尚不确定。不过东风集团股份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个周期一般在3-6个月内。“现在是宣布启动(上市)。” 在发布私有化及岚图拟登陆港交所公告的当天,东风集团股份也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财报。 上半年东风集团股份营收545.3亿元,去年同期为511.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权益持有人的利润为0.55亿元,去年同期为6.8亿元。集团上半年销售汽车约82.39万辆,同比下降14.7%。 东风集团股份为东风汽车集团旗下上市乘用车公司。在8月1日,东风汽车集团举行东风奕派科技公司成立发布会。自此,东风汽车集团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车分为聚焦高端市场的岚图,主流市场的奕派科技,以及越野市场的东风猛士。 在三大自主品牌中,岚图将率先登陆公开资本市场。
苹果用行动支持德州仪器600亿美元晶圆厂项目,实现iPhone关键芯片美国造
IT之家 8 月 23 日消息,据 CNBC 报道,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位于得州谢尔曼(Sherman)价值 600 亿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4307.75 亿元人民币)的 300mm 晶圆厂正式启用。苹果公司确认将成为该工厂首批客户,生产用于 iPhone 等设备的“关键基础半导体”。 当然,此类芯片并非大家常说的苹果 A / M 系列处理器,而是单价约 0.4 美元的模拟与嵌入式芯片,负责电源管理、传感器信号处理等基础功能。这批 45-130nm 制程芯片虽非尖端产品,但也是 3C 电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件,一台 iPhone 若缺少这些芯片便无法出货。 该工厂系 TI 谢尔曼市四座新建晶圆厂的首期项目,同时也是得州及犹他州共七个新扩建项目的一部分,采用 100% 可再生能源运营,每分钟可循环利用约 1700 加仑工业用水(循环率达 50%)。 2025 年 8 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海外生产的芯片征收 100% 关税。同日,苹果 CEO 蒂姆・库克将公司未来四年在美投资承诺从 2 月份提出的 5000 亿美元提升至 6000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4.31 万亿元人民币)。 库克表示,其中一部分资金将直接投入德州仪器位于谢尔曼、理查森(Richardson)及犹他州利哈伊(Lehi)的工厂。通过助力美国本土制造业,苹果既可避免高额关税,也能确保供应链更加稳定。
B站学会闷声赚钱了
作者|商业消费主笔 黄青春 题图|视觉中国 缓了三个月,B 站总算企稳了经营节奏。 8 月 21 日,B 站向市场递上 2025Q2 财报,盈利成季度最大亮点,再次实现预期反转——原本,B 站 2025Q1 因为再度掉入亏损泥潭(净亏损 1070 万元)而遭受市场质疑;但 2025Q2 营收同比增长 20% 达 73.4 亿元,盈利一改颓势、跑出陡峭的上扬曲线——净利润与调整后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分别为 2.2 亿元、5.6 亿元。 与此同时,B 站的社区粘性也更具包容性——经历 2025Q1 季度 MAU 环比净增 2800 万的爬升高峰后,2025Q2 季度 MAU 同比提升 8% 达 3.63 亿,仅环比流失 500 万,证明 B 站运营效率与粘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说白了,学会闷声赚钱的 B 站在保持游戏、广告持续高增速前提下,难能可贵平衡好了商业变现与用户口碑的撕扯,迈入了“健康盈利”的轨道。 年轻红利开始兑现 缓缓铺开 B 站 2025Q2 财报,增值服务、广告、游戏和 IP 衍生品及其他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39%、33%、22%、6%——相较上一季度,游戏占比略微下降 3%,但广告占比小幅拉升 4%。 毋庸置疑,增值服务依然是 B 站泵血的核心支柱,2025Q2 收入同比增长 11% 达 28.4 亿元;其中,直播与大会员订阅基本与上季度持平,环比增加 20 万达 2370 万,超 80% 为年度订阅或自动续费用户。 虎嗅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年轻一代消费理念与偏好重塑了消费模式——00 后、05 后自出生就生活在会员经济时代,他们早已习惯通过会员去追综艺、看动画,为内容付费意愿强烈,甚至将付费服务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一个有趣的切面是,2025 年上半年,B 站用户平均年龄提升至 26 岁,但新增用户平均年龄仅为 22 岁;截至 6 月 30 日,B 站通过入站考试的“正式会员”同比增长 11% 增至 2.7 亿。 对此,B 站董事长兼 CEO 陈睿的判断是,“今年 B 站用户平均年龄达到 26 岁,这意味着:第一可支配收入变高;第二消费场景除了精神文化,也会有更多生活消费场景。” 这一判断,从季度表现硬气的广告业务得到了验证——2025Q2 同比增长 20% 达 24.5 亿元;其中,效果广告实现近 30% 的同比增长。 若聚焦到垂类预算消耗,B 站 2025Q2 前五大广告行业出现了一些细微变化,排序更新为游戏、数码家电、电商、网服、汽车;游戏作为 B 站内容基本盘,主要是小游戏、游戏直播等场景带来了较多新的增量。 值得一提的是,2025Q2 站内家用电器品类的播放时长同比增长 14%,在国补和 618 的推动下,小家电数码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超 70%——说明这波国补红利释放“雨露均沾”,连 B 站都吃到了“肉”。 虎嗅了解到,今年 618 期间 B 站整体 GMV 增长 33%,客户数量增长 60%,带货 GMV 超过 1000 万的 UP 主数量增长超过 60%。 2025 年下半年,B 站广告会在两方面发力:一方面,产品技术上继续深入多端多场景贯通,包括但不限于 PC 端、OTT 端,包括日常直播搜索场景、热门搜索等;二季度,AI 生成的封面占比已接近30%;另一方面,AI 智能投放,尝试推出自动化的广告投放产品,降低客户成本并提升跑量能力。 与之对应,B 站会持续迭代推荐算法,通过分析用户兴趣进行广告的精准推荐;在 AIGC 的广告工具上,帮助广告主批量化生成更B站的广告封面、标题,甚至部分内容。 对此,B 站 COO 李旎进一步解释称,广告的基建产品跟技术提效提升了用户价值和流量价值。具体有三点: 一是,强化种草转化的整合、投放能力,二季度超 50% 的 UP 主通过花火投放带来显著转化; 二是,加强整合数据的基建能力,通过多模态大模型的能力,大幅提高广告分发效率; 三是,重视深度转化能力,季度内深转比例较去年同期提升一倍,带动本季度广告 eCPM 明显提升。 当然,直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喜欢拿贴片广告说事儿——11 年前,陈睿在微博公开表态:“B 站永不加视频贴片广告”,这句话后来被反复引用,外界将其视作 B 站与用户之间的重要“契约”。 从近几年 B 站的发展来看,当初陈睿面向社区的承诺已然成为产品心智的一部分,即便贴片可以短暂提振商业收入,但其对社区与内容生态会造成长期而不可逆的破坏——所以,贴片广告之于 B 站,已然成为一种得不偿失的“冒险”。 《三谋》正值壮年 坦白说,自 B 站 2018 年上市至今,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花了老鼻子劲去弱化游戏“依赖”,但 B 站的“壳”是年轻社区,“内核”至今仍是游戏:2025Q2 游戏业务同比增长 60% 达 16.1 亿元,连续四个季度保持高双位数的同比增速。 虎嗅认为,游戏业务的亮眼表现主要归结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FGO》《碧蓝航线》等长青游戏贡献收入稳中有增,主要得益于 5 月《碧蓝航线》八周年庆及《命运-冠位指定》九周年预热跻身畅销榜 TOP5 带来的人气返场; 另一方面,《三国:谋定天下》(简称《三谋》)季度内有大版本更新,并开启了新赛季。具体来看,《三谋》一周年庆期间游戏 DAU 创年内新高,团队还在 S8 赛季验证了皮肤+抽卡的运营模式。 考虑到《三谋》年底上线中国港澳台地区,明年上线日韩市场所带动的市场声量,B 站游戏业务接下来几个季度的表现都不会太难看。 毫不夸张地说,正值壮年的《三谋》扛起 B 站游戏业务连续四个季度跑出陡峭增速(分别同比增长 84%、79%、76%、60%)后,还能兜住市场对 B 站游戏业务未来 2-3 年的预期。 受益于此,2025Q2 季度 B 站毛利润同比增长 46%,毛利率连续 12 个季度环比提升,由去年同期的 29.9% 提升至本季度的 36.5%。 当然,陈睿在财报电话会上的表态更为乐观,其对《三谋》长线运营的最低要求是 5 年。“我跟项目团队每次开会对齐最多的是用户活跃和留存,对《三谋》要求至少五年的稳健生命周期,原话是‘要做一款能让用户玩到老的游戏’。” 此外,陈睿还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除了独代端游《逃离鸭科夫》、二次元手游《诡计 RE:VIVE》以及年底将上线的一款休闲卡牌手游外,B 站还有 4-5 款游戏在等版号,手上有充足的产品线储备。 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内最大的游戏视频社区,B 站已然成为游戏厂商的“必争之地”。 2025Q2 季度 B 站游戏内容的播放时长同比提升 21%;其中,6 月任天堂官方选择 B 站作为独家视频平台,并邀请 100 多位 UP 主首发体验 NS2;7 月上旬,小岛秀夫首次中国行与 B 站独家合作,将 BW 作为首秀现场;除此以外,《归唐》《战地6》《归环》《穿越火线:虹》等产品均选择 B 站作为 PV 首发现场。 “小破站”时代终结 2025Q2 难能可贵的点还在于,B 站商业化效率提升一并带动社区规模与活力的提升。 2025Q2 季度 DAU(日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 7% 达 1.09 亿,创历史新高;MAU(月均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 8% 达 3.63 亿,环比流失 500 万;DAU/MAU 环比提升至 30%,依旧保持着较高的社区粘性。 或许有读者会诧异,为何 B 站单季度 MAU 环比流失 500 万仍被视作乐观的信号? 因为要在 2025Q1 环比净增 2800 万的基础上稳住新增用户并非易事。以 Sensor Tower 数据为例,除了小红书、抖音超高增长外,B 站是为数不多仍能保持正增长的社交平台。 至于内容消费,2025Q2 特色内容品类保持增长;其中,动漫二次元内容播放时长同比增长 25%,两个切面颇具说服力:一是,《灵笼》第二季回归后,播放量超 3.3 亿,系列追番人数超过 1100 万;二是,Bilibili World 吸引了来自 20 多个国家及地区,线下参展人数达到创纪录的 40 万人次,无论规模还是影响力都是中国最大的 ACG 聚会。 于是,在内容消费带动下,2025Q2 季度 B 站日均使用时长达 105 分钟,同比增长 6 分钟,环比减少 3 分钟——讲道理,B 站能将 Q1 春晚效应消退带来的用户时长“摇摆”控制在 3 分钟属实难得,抖音、快手、小红书谁敢拍着胸脯做到这份上? 对此,陈睿在财报电话会上坦言,“今年平台 DAU、MAU 保持增长得益于两点,做好优质内容和做好社区氛围——过去 16 年,我们一直在努力把它们做到极致,因为当前互联网信息已经过载了,用户不缺内容供给,反而优质内容与好的社区氛围更稀缺。” 顺着这个逻辑,优质内容与好的社区氛围完全可以相互成全:优质内容会吸引更懂内容和更热爱内容的用户互动,从而衍生出更高质量的 UGC——无论评论、弹幕还是二创都能正向激励创作者,从而给创作者更多创作灵感。 事实上,作为一个横跨 UGC、PGC、PUGC 三种内容生产方式的平台,眼下 B 站不再囿于昔日“小破站”的社区禁锢,反而长成了一个泛生活、科技、二次元的内容平台——无论在动漫、游戏、知识,还是生活、娱乐、兴趣上面,高质量 PUGC 内容已经形成用户心智,这个心智会推动用户在社区消费更多高质量内容,从而一路向着精神消费延展。 与之对应,2025Q2 季度 B 站成本同比增长 9% 达 46.6 亿元;其中,收入分成成本(营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比增长 19% 达 29.7 亿元,与 B 站的营业收入增速一致。 值得玩味的是,8 月初,小红书高调包下一座“痛岛”为二次元造势, 虽然小红书与 B 站短期并不存在直接竞争,但小红书却提前卡位了二次元泛化的生活入口——这原本是 B 站中长期希望通过破圈渗透的方向。 不过,陈睿对 B 站有足够的信心,尤其 AI 浪潮正从三个方面潜移默化影响着整个社区: 一是,AI 会放大 B 站的优质内容优势。B 站每天长评论超过 100 万条,相当于每天有 100 万人去标注优质的内容数据——这种 AI 理解视频内容、语料积累是中文网络独一份,B 站已经搭建团队去挖掘这些长评论与优质内容间互动的关系,其所产生的价值很快会加入平台对优质内容的判断。 二是,AI 辅助 UP 主创作中长视频。当下,文生视频大模型只能去做素材,即便做出长视频也有 AI 味;但 B 站聚集了一批优秀的 PUGC 作者,按照他们的作品去训练 AI 不会有 AI 味,这种 AI 辅助创作技术能极大提升 UP 主的创作效率。 三是,AI 向动漫及虚拟 UP 主领域渗透。可以让 AI 来实现动漫的辅助创作,以及虚拟 UP 主的情感陪伴,这一块 B 站内部正在做小规模内测,效果很好。
扎克伯格,也顶不住了
作者|芯芯 编辑|靖宇 在今年的 AI 竞赛中,Meta 可以说是那个突然把油门踩到底,疯狂想赶超对手的玩家:招人猛、给钱狠、组织结构三番五次推倒重来。 直到今年 8 月中旬,Meta 这家巨头又突然刹车,AI 部门「冻结招聘」。不仅暂停对外扩编,连内部 AI 人员也被明令不得随意在团队间流动,除非得到批准。 Meta 官方口径叫「基础性的组织规划」,语气轻描淡写:预算季结束,先把「超级智能实验室」新的组织架构定型,再谈下一步。 究其原因,在资本市场,华尔街分析师已经就科技巨头的 AI 支出发起警告。 过去数月,Meta 为抢人开出的薪酬与股权包一路飙升,投资者开始追问:这些天价换来的,是可验证的技术进展,还是无止尽的摊薄与成本扩张? 与此同时,业内不少人也在质疑,Meta 高薪挖来各种顶尖 AI 人才,是否会加剧内斗,比如一些老员工对新来的「明星科学家」并不买账,此前 Meta 不同 AI 团队间曾因计算资源分配、技术路线理念不和频起摩擦,部分员工被边缘化导致士气低落,有的员工甚至选择离职创业等等。 当下,Meta 的 AI 人才争夺战,已经打到了临界点,无论是华尔街还是硅谷,都在盯着 Meta,是否真能靠这些人拿出成果。 01 Meta AI 大换血 2025 年上半年,Meta 在 AI 人才战里的打法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快、狠、贵。 无论是 OpenAI,还是谷歌 DeepMind、Anthropic、苹果的 AI 人才,被 Meta 接触时有时不是「猎头-HR-面试」的传统流程,而是扎克伯格本人直接通过邮件或 WhatsApp 发消息,直接走 CEO 的绿色通道,快速签约。 在 Meta 这儿,天价薪酬「大包」也是见怪不怪,签约金以亿美元计,一些 AI 研究人员获得四年 3 亿美元的超级薪酬包,个别顶级人选的天花板级报价据传高达 15 亿美元,均堪比职业球星。而且,这些被挖角的人里,有不少都是华人面孔。 扎克伯克与 Alexandr Wang、Shengjia Zhao|图片来源:Meta 除了传统招聘,Meta 还采用「反向收购式挖人(reverse acquihire)」方法:与传统 acquihire 的整合式收购不同,不是直接收购整个初创公司,而是直接挖走核心关键人才,初创公司继续存在但可能萎缩。 Meta 为引入 Scale AI 联合创始人 Alexandr Wang 担任首席 AI 官,付出了约 140 亿美元的少数股权投资。除此之外,Meta 还通过向由 Nat Friedman 与 Daniel Gross 主理的基金注资,把这两人纳入麾下,前者曾任 GitHub CEO,后者曾于 2024 年与 OpenAI 联合创始人 Ilya Sutskever 创办 Safe Superintelligence。 就这样,到 2025 年中,Meta 已经打包吸纳了至少 50 名来自竞争对手的 AI 人才,其中四成来自 OpenAI,两成来自谷歌。 业内看得目瞪口呆,OpenAI 的管理层公开吐槽 Meta「疯狂」,形容被 Meta 挖人就像「有人闯入我们家偷了东西一样」。 Alexandr Wang 公布的 Meta 超级智能实验室人才|图片来源:X 然而,一次性疯狂吸纳「新血」也有问题。硅谷不少工程师有一个看法,Meta 疯狂招人相当于一次性把几十位 A 级球员装进同一个更衣室,「位置」与「打法」的冲突可能很难避免。 经过半年内的数次重组变化,据华尔街日报消息,Meta 最近决定将不同 AI 业务一并纳入「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分为四个部门: 面向 AGI 的研究团队(内部暂名 TBD Lab),新员工主要在这个团队工作; AI 产品团队; 构建训练与推理底座的基础设施团队; 继续承担长期探索任务的 FAIR。 Meta 发言人对外则将冻结招聘解释为「基本的组织规划:在招募人员并进行年度预算和规划工作后,为我们新的超级智能工作创建一个坚实的结构。」 还有消息称,由于 Meta 人工智能部门近年来人员增长至数千人,该巨头正在考虑整体缩减规模。 Meta 过去负责 Llama 系列的大模型团队「AGI Foundations」被解散,有成员打算离职。因为今年春季发布的 Llama 表现不及预期,不仅在内部受到了尖锐批评,在更广泛的社区口碑也趋于平淡。另一款代号 Behemoth 的前沿模型在测试中成绩不理想,被直接砍线。 与此同时,Meta AI 之前的研究负责人 Joelle Pineau 今年早些时候离职加入 Cohere,Llama 项目研究员 Angela Fan 选择转投 OpenAI,Meta 生成式 AI 副总裁 Loredana Crisan 则跳槽到 Figma 出任首席设计官。再加上 8 月部分期权归属窗口期,Meta 可以说迎来了「旧部出走,新人入列」的换血期。 在这个时间点看起来,疯狂招人又突然冻结招聘,对 Meta 来说并不矛盾,在继续加人之前,先得避免内外部越来越大的「噪声」。 02 华尔街的警告 对 Meta 来说,内部「噪声」是团队稳定性,外部「噪声」则是资本市场的压力。 扎克伯格狂撒钱挖人一时爽,最终还是要面对报表。当 Meta 的 AI 投资成本快速上涨,华尔街开始担忧,这些钱,何时、以何种形式回流? 最新一轮的市场反馈并不轻松。今年 8 月,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研究报告里称,包括 Meta 在内的科技巨头,向 AI 人才发放的股权规模正在膨胀,如果最终成果无法在合理时点转化为可计量的现金流,这种做法将侵蚀回购能力、压缩股东回报。 在他们看来,在挖 AI 人才方面投入巨资「有可能推动 AI 突破,创造巨大的价值,也有可能稀释股东价值,且不会带来任何明显的创新收益」。 扎克伯格在 Meta Connect 大会上|图片来源:Meta 与此同时,硅谷科技巨头的股价正经历一波「AI 开支焦虑」的集体回调,不是说唱衰 AI,而是对「投入产出比」的担忧,就像投资了几千亿美元,如果最终收入只有几百亿美元,冰冷的市场就不会买账。 2025 年 8 月 20 日前后,一些科技股遭抛售,包括 Meta 在内的公司股价连跌几天。虽说因素不是单一的,但市场关注到几个可能的「罪魁祸首」,包括 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最近的评论,他认为 AI 热潮具有一些类似泡沫的特征。 Meta 自身的数字也说明问题:该巨头把 2025 年资本开支指引上调至最高 720 亿美元,这些花费的核心去向是「AI 基建」以及「人才」。数据中心在建,GPU 在路上,团队在扩编,利润端自然被压。 面对投资者冷冰冰的质疑,Meta 暂时「冻结 AI 人才招聘」的动作,除了真的是为了巩固内部 AI 组织架构,另一方面,也成了向市场发出「控制成本」的信号。 但因冻结 AI 招聘一事引来的各种声音,如今身为 Meta 首席 AI 官的 Alexandr Wang 坚称,「我们确实在加大对 Meta 超级智能实验室的投入。任何与此相反的报道显然是错误的。」 Alexandr Wang 称 Meta 仍在加大超级智能实验室的投入|图片来源:X 扎克伯格豪掷重金挖来这些 AI 人才,赌的是超级智能的未来。至于这个赌注是否能带来实质性成果,是决定 Meta 命运的关键。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眼下的「刹车」将被历史视为战略性的换挡,华尔街的焦虑也将随之平息;反之,若这一年的投入最终换来的是平庸的成绩单,那么冻结招聘可能只会被看作一次无序冲刺后的力竭,暴露出 Meta 组织在方向与节奏上的失控。 接下来的每一个月,都将成为答案的一部分。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