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埃隆·马斯克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名副其实还是名不副实?
特斯拉创始人、创办火箭公司 SpaceX 、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 、亿万富翁、渴望探索太空的企业家…… 这些都是埃隆·马斯克众多身份中的一部分。 不久前,在美国国家工程院(NAE)公布 2021 年度国家工程院增补院士名单后,列于 111 名新成员和 22 名国际成员名单中的马斯克又多了一重身份——院士。 在美国国家工程院的公示信息中,马斯克那栏显示的是: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首席工程师,SpaceX 。在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和可持续运输和能源系统的设计、工程、制造和运营方面取得突破。 由此可见,作为 SpaceX 的 CEO 和首席工程师,马斯克被美国国家工程院评选为院士的重要原因正是他在 SpaceX 的成就。 院士名单公布后,马斯克通过个人社交媒体转发了美国国家工程院的推文,配文:「Much appreciated!」(非常感谢)。 看到马斯克当选院士后,涌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社交媒体上有网友表示祝贺,也有网友发出质疑:「你不是一个工程师,那么你是花了多少钱成为院士的?」 网友认为马斯克的院士身份「名不副实」的质疑不难理解,院士在不少人看来是「科学家」的代名词,而作为企业家的马斯克与这个身份似乎有些「不兼容」。其实,美国的院士与许多人的认知中的名词可能有所不同。 美国国家工程院(NAE)成立于 1964 年,是美国的一个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隶属于美国国家科学院(NAS),负责开展国家需要的工程项目,以教育和研究为导向,认可并肯定工程师们的价值和成就。目前有 2388 名美国会员和 310 名国际会员。 新的 NAE 成员选举为期一年,表彰的对象为那些对「工程研究、实践或教育,包括在适当情况下对工程文献做出重大贡献」、「开拓新兴和发展中的技术领域,在传统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做出杰出贡献」和「开发/实施工程教育的创新方法」的人。 在不同的国家,「院士」的含义各不相同。比如中国的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和选举程序。当选后,除了最高学术称号外,政府还会为院士发放专门的津贴。 与之不同的是,美国的院士更像是「会员」,它代表的是一种学术荣誉,不具有经济和行政意义,也不是最高学术称号,在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上的并不会带来明显的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网站「Tech Times」对马斯克当选院士进行的报道中进行了这样的评价:「马斯克是一名工程师和商人,参与过许多公司和项目,这些成就了现在的他。由于他曾经是工程师,了解这些过程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因此)能够成功地创办这些公司并帮助它们发展。」 报道还提到:「美国国家工程院对这位 CEO 的任命正适合他在 SpaceX 中的角色。」从评价和 NAE 的选举标准来看,马斯克成为院士也算不无道理。
三星新旗舰手机S22系列发布 今年还能保持对苹果的优势吗?
三星电子推出年度旗舰机型Galaxy S22 系列。 2月9日晚,三星电子正式推出年度旗舰Galaxy S22 系列,为了覆盖更多用户,Galaxy S22共有三款机型,分别是S22 Ultra、 S22+和S22。值得一提的是,已经停产的三星Galaxy Note系列手写笔等经典功能被承袭放在S22 Ultra身上,S22 Ultra可以看做是S系列和Note系列的”混血“。 三星 S22 Ultra 三星S系列三款机,Note系列被融入 三星Galaxy S系列是三星最重要的旗舰手机,尤其在Note系列停产后,Galaxy S系列更是承担了更多业绩压力。这次三星Galaxy S22系列准备了三款机器,以覆盖更多用户需求,提升销量。 三款手机的核心芯片相同,基础性能大体一致,但屏幕尺寸,摄像头配置等做出了区别。从外观上看,S22和S22+是一个设计语言,屏幕尺寸有些区别,两款屏幕和后背玻璃都采用了平面设计,但中框仍旧有点弧度;S22 Ultra则是另一个设计风格,轮廓方正,采用弧面屏幕。 三星 S22+从产品定位上,S22依然是主打轻薄,屏幕尺寸为6.1英寸,重量为167克,其对标应该苹果iPhone 13。S22+则是6.6寸屏幕,重量为195克,对标iPhone 13 Pro。 S22 Ultra有些特殊,三围尺寸为163.3x77.9x8.9毫米,重量为227克的,加上6.8寸屏幕,以及S-Pen手写笔,三星可能希望这款产品能拉来更多原本Note系列的用户。 三星表示,S22 Ultra这支笔支持了更多种文字,延迟从9毫秒降到2.8毫秒,并且会通过AI来预测落笔方位和路径,来帮助书写识别,应该使用起来更流畅顺滑。 所有的旗舰手机影像是必须强调的重点。三星强调称,Galaxy S22全系列产品引入了全新升级的夜间模式,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可录制高清视频。而S22 Uitra则搭了三星有史以来最大传感器,摄像头能够抓取更多光线,以此优化视频的采光和细节。此外,视频自动构图功能让摄像头始终准确追踪对焦,从一人到最多十人,拍摄主体可始终处于画面中心位置。 除了推出Galaxy S22系列之外,三星还推出了平板电脑Galaxy Tab S8系列。 三星S22系列新品将于2月25日起在全球范围内陆续上市。至于价格,普通的入门级Galaxy S22手机起价为799美元,而S22+的售价999美元起,S22 Ultra手机的售价为1199美元起。 三星守住第一,但苹果是赢家 三星连续多年稳坐全球手机销量冠军。过去的2021年,三星手机销量依然是全球第一,但其全年表现中规中矩,尤其是第四季度被苹果反超,导致其全球出货量与苹果差距缩小。 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手机销量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厂商分别为:三星、苹果、小米、OPPO、vivo。其中,三星以2.72亿台出货量、20.1%市场份额继续保持第一;苹果以2.357亿台出货量、17.4%市场份额排名第二。 尽管从销量上讲,三星依然是第一,但从产品结构上看,三星的产品线较为丰富,既包括三星自己生产的S系列和note系列和折叠屏手机外,还包括委外生产的A系列产品,三星高端机数量远不及苹果。 也有韩国媒体报道称,2021年三星的旗舰机S系列表现并不佳,2021年三星旗舰机S系列表现较为低迷(约2000万部),仅为往年的一半。 此外,从利润上看,三星远无法与苹果媲美,因为苹果手机的普遍均价高于5000元。 不过,三星依然是安卓阵营的领军公司,尤其在华为退出市场后,安卓的高端市场从两强变成了三星一家,加上三星自身的产业链垂直整合优势,三星的实力依然领先。
全球自动驾驶刷分榜公布 中美公司屠榜
2021年美国加州的“自动驾驶成绩单”出炉了! 当地时间2月9日,美国加州车管局(DMV)公布了28家自动驾驶公司在2021年度的自动驾驶路测数据,对外展示了每家公司每台获得测试许可的自动驾驶车辆在过去1年里的行驶情况,包括每个月的行驶里程、脱离自动驾驶状态(disengagement)的次数,以及脱离原因。 眼下全球民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浪潮由谷歌(Waymo)所带起,而谷歌的无人车又是从加州开始上路的。再加上加州是全球信息产业的核心地带,聚集了大量自动驾驶公司,加州因而也成了全球自动驾驶产业的中心。 当下全球最知名的自动驾驶公司和团队,包括谷歌Waymo、苹果、Aurora,中国的百度Apollo、滴滴、小马智行、AutoX、文远知行等公司也都在加州进行技术研发和路测。所以这份成绩单,几乎就代表了全球自动驾驶产业的真正实力。 为了配合产业发展,加州在政策上也给了自动驾驶产业以充分的支持,各种配套的法规非常完善,给产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其中一条重要规定就是要求各个自动驾驶公司按时上报行驶、脱离和事故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公之于众,方便外界了解自动驾驶技术的实际发展现状。 这些数据分布在6张表格文件之中,因为是按照每台车进行统计的(仅Waymo就有600多台车),因此一个表格最多拥有上千行。 车东西团队经过数小时的整理,统计出了所有提交信息的28家公司的数据,包括车队规模、总测试里程、车均测试里程、总脱离次数,以及MPD(每次脱离平均行驶里程数)五大关键数据,得以向各位呈现出2021年加州自动驾驶测试结果的全貌。 另外需要说明一下,MPD数据仅仅是一个统计上的结果,相关数字是各企业自己上报的,行驶的环境也完全不同。因此MPD数据不同,并不能真实反映两家公司之间技术能力的差异。 但在业内还没有特别好的指标用来衡量技术能力之时,车东西认为MPD数据仍然在粗略地反映一家企业的技术能力。毕竟对同一家企业来说,行驶环境是相对固定,MPD反映了在该企业的测试环境中,技术的稳定性。 一、Waymo车队规模遥遥领先 苹果仍佛系测试 Waymo作为美国乃至全球头部的自动驾驶公司,延续了其领导地位,以232.58万英里(374.3万公里)的测试里程占据首位,通用旗下Cruise则以87.6万英里(约为141万公里)排在第二。 加州DMV 2021年自动驾驶测试数据(有安全员,按总测试里程排名) Waymo的测试里程之长要归功于其庞大的车队,从数据上看Waymo在2021年共有693辆汽车进行自动驾驶测试,车队规模比榜单上其他公司的总和还要多出200多辆。 从数据上看,Waymo目前的MPD数据并不领先,为3356英里(约为5400公里),排在该榜单的第10位。 在2021年自动驾驶公司的MPD排行榜中,前两名为Almotive和赢彻科技。这两家公司的行驶里程较短,排名第二的嬴彻科技,2021年全年总测试里程仅为39英里(约为62公里)。这两家公司没有出现任何脱离情况,所以并列第一。 此外,排名第三的另一家中国公司AutoX测试里程和车辆数量都较为充足,而且仅仅出现了一次脱离的情况,其MPD排名也高于通用Cruise。虽然这一榜单并不能真正衡量一家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排名,但通过其中的一些数据,我们也能够看出这些公司的技术水平和测试规模。 加州DMV 2021年自动驾驶测试数据(有安全员,按MPD排名)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目前Waymo在加州同时持有有安全员的测试牌照和无安全员的测试牌照。但在2021年,其并没有提交无安全员测试的数据,所有数据都是有安全员的。 而早就开始自动驾驶测试的苹果公司好像还延续着往年的佛系心态,其仅有37台汽车,测试总里程在1.32万英里(约为2.1万公里)左右。其测试车辆的MPD值也比较低,平均每开20英里(约为32公里)安全员就需要干预一次。 二、中国军团六家进前十 表现非常积极 依据加州DMV发布的文件,有九家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含中国人在美创办的自动驾驶公司)提交了报告。依据MPD值排列,在28家提交报告的公司中,其中有三家中国公司进入前五名,这三家分别为嬴彻科技、AutoX和滴滴。 值得注意的是,嬴彻科技的自动驾驶车辆接管次数为零,排在榜单第一。而百度Apollo虽然只出现了一次自动驾驶脱离的情况,但由于总测试里程不算太长,因此其MPD值仅为1467英里(约为2360公里),排在总榜单(有安全员)的第13位。 车东西通过DMV发布的数据,将来自中国的自动驾驶公司提交的数据按照测试里程和MPD做了两个排名。 中国公司2021年自动驾驶数据(按总测试里程排名) 从自动驾驶测试里程来看,小马智行的路测总里程约为31.47万英里(约合50.64万公里),比其他公司都明显要多。凭借这一数据,小马智行也稳稳地登上中国自动驾驶公司测试里程榜的第一。 在小马智行这30多万英里(约为480多万公里)的测试里程中,有安全员测试里程占比最大,约为30.56万英里(约合49.18万公里),全无人驾驶的测试里程为9042英里(约合1.46万公里)。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8家公司获得了加州DMV的全无人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分别是Waymo、Nuro、Cruise、Zoox、AutoX、以及百度Apollo、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而加州的全无人的自动驾驶测试中,只有四家公司提交了数据,分别是百度Apollo、小马智行、通用Cruise和Nuro。 加州DMV 2021年全无人自动驾驶测试数据(按总测试里程排名) 如果从MPD值来看,百度Apollo的全无人驾驶汽车在接近1万英里(约为1.6万公里)的测试里程中,没有出现脱离情况。 而小马智行的全无人自动驾驶里程在不到1万英里(约为1.6万公里)的测试中,出现了1次脱离的情况。小马智行向DMV提交的信息显示,此次脱离的原因为自动驾驶规划检测失败,系统进入故障安全模式。 中国公司2021年自动驾驶数据(按MPD数据排名) 三、除通用外 大部分车企存在感弱 根据DMV的报告显示,在28家提交了数据的公司中大部分都是科技公司和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只有5家属于整车厂,分别是:通用(Cruise)、奔驰、丰田、尼桑和小康汽车。 车企、供应商2021年自动驾驶数据(按测试里程排序) 在这5家车企中,只有通用Cruise表现比较亮眼。不论是其测试里程和MPD都能排在前五名。据悉,Cruise目前已经在加州旧金山的部分地区提供收费的自动驾驶服务。明年Cruise将进一步扩充自动驾驶车队规模,相信明年其自动驾驶测试数据将再上一个台阶。 Cruise的Robotaxi车辆 除了Cruise外,其他车企的路测积极性就没有那么高了,在测试里程前十名中,只有奔驰在内,其测试里程为5.86万英里(约为9.43万公里),大概为Waymo的1/40。而丰田、尼桑和小康汽车也排名靠后,小康汽车的MPD值也比较低,汽车每行驶14英里(约为22公里)就要接管一次。 除此之外,供应商们的积极性也稍显不足,只有高通、法雷奥和英伟达提交了数据。虽然英伟达的MPD是三家企业中排名最高的,但MPD值也比较低,仅为341英里(约为548公里),其他两家法雷奥和高通的MPD值更低。 结语:自动驾驶正飞速前进 不论是路测里程还是车队规模,2021年的自动驾驶汽车都和前一年相比又迈进了一步,总测试里程达到400万英里(约为644万公里)。 同时,中国公司也开始在自动驾驶领域充当着领头羊的角色。未来随着政策的逐步开放,自动驾驶汽车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自动驾驶时代也会加速来临。
特斯拉要做App 越来越有苹果味儿了
要说2022年汽车行业最让人期待的事,非特斯拉软硬兼施的商业生态莫属。 这意味着,人类又向实现无人驾驶迈进了一步,智能汽车的价值将远超智能手机。 去年12月,特斯拉的车载系统升级至最新的V11版本后,触屏界面底部出现的可自定义图标栏引发猜测,如无意外,特斯拉要有大动作。 图源:网络 果不其然,近日外媒报道,特斯拉正在开发应用商店,让其用户能够通过自家的应用商店下载和使用程序,也难怪此前马斯克拒绝让iOS和安卓进入特斯拉。 应用商店每年给苹果、谷歌带去数百亿美元的收入,确实让人看了眼红,能在卖车的同时每个月还有软件服务的收费,是特斯拉当下最想要拓展的业务之一。 2021年赚疯了 2021年注定是特斯拉的一个里程碑,它当之无愧成为全球最会赚钱的电动车企。 前不久,特斯拉正式公布了2021年财报,全年共计交付汽车93.62万台,同比增长87%,当国内“蔚小理”还在为突破十万台绞尽脑汁时,特斯拉已经在朝着百万大关发起冲击。 财务方面,公司全年实现营收达538.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01.93亿元),同比增长71%,而净利润更是达到55.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8.83亿元),同比暴增665%,这一亮眼的表现让人惊掉下巴,几乎超出所有分析师的预期。 特斯拉大部分收入来自汽车销售,即使经过多翻降价,其单车毛利率依旧稳定在30%,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倍左右,而传统车企中,高毛利率的丰田汽车也不过仅为19%。 其中,Model 3/Y仍是特斯拉的销售主力军,全年累计交付91.12万台,根据美国选车重要指标之一的《J.D。 Power》电动车研究显示,Model 3已经连续两年在高端电动车领域夺魁,成为消费者最满意的电动车。 从存货周转率也不难看出特斯拉的受欢迎程度,财报显示,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已从2015年的130天降至2021年的45天。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2021年生产汽车93.04万台,几乎可以说,它能产多少,就能卖多少。 然而,产能和供给仍是摆在特斯拉面前的一道坎,在电动皮卡Cybertruck、电动卡车Semi和超跑Roadster三个新款的交付上一拖再拖,受供应链的限制,呼声很高的Cybertruck尽管已经拿到120万台订单,却直到现在还迟迟没有交付。 特斯拉工厂内部,图源:网络 目前,特斯拉在全球共有四座工厂,包括美国加州、中国上海、美国德州和德国柏林,加州工厂的年产能约为60万台,上海工厂也有超过45万台的年产能,另外德州和柏林的两大超级工厂将进入投产,柏林工厂处于待批中,德州工厂预计在本季度末开始交付。此外,特斯拉也在马不停蹄地为下一个超级工厂选址,多工厂的合力作用下,其2022年产销量或将更上一个台阶。 不过自身产线达成后,产能能否进一步爬坡还要取决于全球芯片和电池的供应。  软件才是杀手锏 虽说生产制造是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不过在外界看来,特斯来早已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科技公司,马斯克就曾透露,2022年将是特斯拉的软件之年。 智能时代下,硬件只是一次性消费,软件的增值服务才是源源不断的收入补充,叠加马斯克在FSD(Full Self-Driving,完全无人驾驶系统)的野心,特斯拉选择两条腿走路成了必然。 图源:网络 在进一步挖掘特斯拉的应用商店前,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隔壁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商业价值。 苹果于2008年推出App Store,累计拥有7.85亿付费订阅用户。2021年,App Store的收入预计达851亿美元,同比增长17.7%,将再次超过Google Play,而Google Play 2021年的收入也有显著的增长,从2020年的388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479亿美元,这些收入包括了应用商店内的付费应用和订阅服务。 软件收费服务是苹果当下营收增速最快的业务之一,该板块强劲的盈利能力远远超出了市场预期,苹果也在今年美股的第一个交易日成为全球第一家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的科技公司。 图源:网络 特斯拉在软实力方面自然也不甘落后,不过目前,公司的软件收费服务并不多,只有自动驾驶软件FSD、EAP和一些加速包(用于提升汽车加速能力),其中随着其自动驾驶系统的不断升级,FSD软件的价格也还在不断上涨当中。 图源:网络 马斯克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财报会议中提到,FSD将创造特斯拉历史上最大的价值增幅,首席财务官也表示,软件部分的利润才是公司真正需要关注的,可见特斯拉未来在软件上的投入将不遗余力。 实现全场景的FSD是所有智能车企的终极目标,特斯拉是这条道路的领军人物,那么设想未来无人驾驶顺利落地,乘客总要在车上找点事情打发时间,于是特斯拉布局车载应用商店,打造一个特有的车内生态系统并让客户享受各式各样的软件服务也成了意料之中的事,预计在Cybertruck交付之前正式推出。 赶在特斯拉之前,苹果和安卓都已推出车载应用商店,苹果有CarPlay,只要拥有的汽车具备CarPlay功能,即可连接iPhone,车主可以通过车内的显示屏或手机的Siri互动,安卓有Android Auto,可以将手机上的app和内容投到汽车,二者均能实现听音乐、打电话、收发邮件等功能。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一旦特斯拉推出应用商店,苹果和安卓在智能车企软件市场上的地位将被撼动。 虽然不少车企已经启用CarPlay和Android Auto,但系统的适配度和流畅度却一直遭人诟病,特斯拉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车企,比起手机厂商,更懂车主的需求和感受,一经推出将占据优势。 不过特斯拉应用商店能否发挥价值,还要看公司FSD的商业化进程,当务之急仍是在数据和算法上不断升级,目前FSD测试版的人工干预持续减少,按照这个趋势,公司2022年FSD发生事故的概率将明显低于人类平均水平,而特斯拉本身就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其粘性也相对较高,倘若真能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发力应用商店这项业务有望成为公司利润的又一增长极。 结语 特斯拉的创新能力一直让人们为之兴奋,硬件软件两手抓的商业模式无疑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智能车企的霸主地位,更重要的是,很有可能在未来重构人们的出行方式,其商业价值将大大超过智能手机。 车载应用商店的出现意味着汽车智能化加快步伐,智能汽车产业或将迎来变革机会,吸引更多资本参与其中,接下来的时间,特斯拉还是要尽快解决产能问题和优化自动驾驶落地效果,才能在用户基数的维度上有所突破,并在新的商业模式上实现价值最大化。
长安解聘全体高职级人员 重新竞聘上岗!业内人士解读
原标题:长安解聘全体高职级人员 重新竞聘上岗!业内人士:或为精简员工 2月10日消息,据报道,长安汽车于2月8日召开了干部会,启动总经理级及以下高管、党群、管理类高职级人员任期制聘用工作,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解聘全体高职级人员重新竞聘上岗。 对此,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一汽集团也曾进行过类似操作,同时精简了部分员工。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长安汽车重新竞聘上岗,或许是意在精简员工。 长安汽车 据悉,此次长安汽车高职级人员任期制聘用,将在全公司范围内拉通盘点及审视人力资源配置,首先对公司所有二级单位总经理级人员进行全体解聘、重新聘用。 本次聘用制度调整,除了考量工作岗位能力,还将从干部年轻化、知识结构、性格特征等维度综合审视,给“勇于创新、主动担当、敢于拼搏、善于学习、认同和践行长安领先文化的优秀干部提供成长机会”。 长安汽车 数据显示,2021年,长安汽车销量2,300,530辆,同比增长14.82%;自主品牌销量1,754,707辆,同比增长16.70%;自主乘用车销量1,204,203辆,同比增长23.08%。 长安汽车 不过在资本市场,长安汽车自去年底至今,表现持续疲软,长安汽车股价,去年12月13日收盘价17.78元,随后便一路阴跌,截至到今日收盘,已下跌至13.19元,总市值1007亿元。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