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省联社改革第四单:山西农商联合银行获批开业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艳明  省联社改革再落地一单。 2023年11月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发布批复,同意山西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开业,核准注册资本金为50亿元。 自2022年4月,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改制成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拉开了全国省联社改革的大幕。至今已有浙江、辽宁、河南、山西四家省联社改革完成后开业。 从已完成改革的四地农商行模式来看,浙江、河南和山西三地均采用了联合银行模式,不过具体方案也有差异;辽宁省则采取了组建统一法人农商行的模式。 “上参下”模式 早在今年1月,山西省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已提出,“将做好金融改革化险。将深入推进农信社改革化险,推动新机构顺利挂牌。” 2023年10月24日,山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永胜公开表示,2022年10月国家批复同意山西省农信社改革方案,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按照组建良好银行的标准,以原省联社为基础,通过财政出资为主、市场募集补充为辅的方式发起设立,组建山西农商联合银行,进一步完善治理机制,接受高效严密的外部监督,按照职能正负面清单履职,实行有限牌照经营,不面向公众开办存贷款业务。2022年12月,省联社召开社员大会审议通过山西农商联合银行筹建方案。2023年2月,发布公告正式启动组建工作,6月国家监管部门批复同意筹建,9月召开创立大会暨股东大会第一次会议,10月23日国家监管部门下达开业批复,近期将挂牌开业登上金融历史舞台。这是山西省农信社改革的标志性成果。 2023年9月8日,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创立大会暨股东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山西农商联合银行筹建工作小组组长吴伟在会议上表示,本次会议标志着作为全国首批采取“上参下”(自上而下控股)模式改革的山西农商联合银行,正式进入开业筹建阶段,也标志着山西省成为继浙江之后,全国第二个创立农商联合银行的省份,开启了山西地方金融改革发展新的里程碑。 张永胜表示,新组建的山西农商联合银行要结合全省农信改革化险计划,对基层法人机构按照“机构自愿、分步参股”进行投资,形成规范化、市场化、法治化、企业化、一体化的风险防御联合体。 数据显示,山西省108家县级农信社已有101家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截至2023年9月末,全省农信系统资产总额17617.75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3013.4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068.67亿元,分别较 2020年 6月提高26.59%、44.37%和39.55%;不良贷款率较2020年6月下降3.6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较2020年6月提高61.08个百分点。 在本次批复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还核准了王亚、任晓峰、张科职、李颖耀、冀建宏、郑书俊山西农商联合银行董事的任职资格;核准王亚山西农商联合银行董事长的任职资格;核准任晓峰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副董事长、行长的任职资格;核准聂宏伟、李颖耀、王晓武、李向萍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副行长的任职资格。 山西农商联合银行的领导班子主要来自山西省联社的高管团队,公开资料显示,董事长王亚为山西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行长任晓峰为山西省联社副理事长;副行长聂宏伟、李颖耀、王晓武也均为山西省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 四地省联社改革落地 2020年5月,原银保监会制定出台《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实施意见》,将新一轮农信社改革提上日程,核心目的是改变原有机制,逐步将农村信用社建设成为产权明晰、治理健全、资本充足、支农支小特色鲜明的现代农村银行。 2022年4月,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改制成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成为全国省联社改革“第一单”。 2023年是省联社改革“加速”的一年。8月4日、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先后发布三则批复,同意筹建辽宁农村商业银行、河南农村商业联合银行(以下简称“河南农商联合银行”)、山西农商联合银行,批复落款日期均为2023年6月26日。 根据监管要求,3家银行应在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筹建,筹建工作完成后,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当地监管局提出开业申请。 从河南省联社改革的时间表来看:2022年10月,河南省农信社改革方案获原银保监会批复;2023年8月4日,河南农商联合银行获批筹建;10月9日,河南农商联合银行创立大会暨股东大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 河南农商联合银行在河南省农信联社的基础上,由河南省属国有企业出资发起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级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农信社共有市县行社135家,营业网点4510个,是河南省资产规模最大、网点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即使均采用了联合银行模式,浙江、河南和山西三地的具体方案也有差异。浙江农商联合银行“下参上”(自下而上控股)模式,山西农商联合银行和河南农商联合银行采取了“上参下”(自上而下控股)模式。 辽宁省则采取了组建统一法人农商行的模式。2022年11月26日,辽宁省农村商业银行筹建工作小组发布公告称,沈阳农商行将与30家农信联社组建辽宁农村商业银行。今年9月27日,辽宁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大会在沈阳举行,这也是我国首家以全省统一法人形式组建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 各地改革方案逐渐明确 因为各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农信体系的发展也存在较大差异,行业共识是省联社的改革不宜采用“一刀切”政策。此前,行业讨论最多的是省联社改革可以借鉴的“四大模式”——联合银行、统一法人、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服务公司。 对于改革模式的选择,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改革模式和方案并无优劣之分,地方政府应从实际情况和地方财力出发,选择适合本省(自治区)的改革模式。在改革中,不同地方改革的重点和次序应有所不同。比如,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应将化解农信社风险放在首位,而不是急于进行省联社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应不干涉农信社日常经营管理,推荐提名农信社董事及高管人选时应把从业经历、专业素质放在第一位,避免让缺乏金融从业经验的政府官员进入农信社管理层。同时,应全面开展农信社高管市场化选聘。 2023年以来,各地的改革方案正在逐渐明确。从今年各省公布的信息来看,今年年初,有甘肃、四川两地发布了组建省级农商行、农商联合银行的信息。 从已公布信息来看,甘肃选择了“联合银行”模式,甘肃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有序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稳妥推进农信社改革,组建甘肃农商联合银行。 而四川则是“统一法人”模式,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的信息提到,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以转变省农信联社职能为重点,积极申请组建省级农商银行,稳妥推进符合条件的地区组建市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 除此之外,青海、山东、吉林等地也在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将深入推进省农信社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化险。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表示“积极推进省农信社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并将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控制在5%以下。”吉林2023年将“全力争取国家政策和资源支持,稳妥有序推进农信系统改革化险,扎实抓好地方法人机构金融风险及时处置化解工作”。 广西或将选择“联合银行”模式。2月18日,广西自治区联社网站发布的公告显示,自治区联社召开第二届社员大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自治区联社改制组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暂定名)的有关提案并形成决议,决定在自治区联社的基础上改制组建广西农商联合银行,自治区联社原有债权债务由新组建的广西农商联合银行承接。 5月24日,新三板挂牌银行“琼中农信”披露公告称,琼中农信及海南省联社、海口农商行等合计20家机构拟采取新设合并方式组建海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暂定名称),并启动海南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海南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后,注销20家机构的法人资格,20家机构的全部资产、业务、债权债务、人员等均由海南农村商业银行直接承接。 不管选择何种模式,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此前对本报表示,第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理顺农信体系的公司治理架构、管理关系,进一步释放农金机构的活力,为它的发展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市场空间。第二,作为农金机构,在改革过程当中也不能偏离本源,必须要扎根本地、服务农村,聚焦主责主业。  
畸形营销“困住”北芯生命IPO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黄一帆 实习生 黄子珩 反腐风暴席卷整个医药圈,医药企业IPO也受到波及。自7月医药反腐风暴开始迄今,已有6家医疗企业选择撤回材料,终止IPO。而在监管审核问询中,“销售费用”相关问题已成为医药类企业IPO的必答之问。 今年9月底,上交所官网显示,北芯生命披露首轮问询函。在首轮问询中,监管要求北芯生命回复包括核心产品、商业化安排、销售费用、持续亏损等23个问题。 其中,销售费用备受监管瞩目。根据招股书显示,北芯生命2022年1-9月销售费用为5284.47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86.75%。而在此之前,北芯生命的销售费用甚至超过了公司营业收入。对此,上交所围绕销售费用等相关问题连发7问,要求公司详解销售费用支出合理性、会议费支付对象等问题。 与此同时,从财务上来看,正是由于销售费用高占比问题,北芯生命在报告期内始终未能盈利。“北芯生命未能盈利这一情况加剧了其选择科创板IPO过程的不确定性。”一位西南地区投行人士对此评价称,目前随着IPO收紧,对于亏损企业上市审核更为严格,“交易所严把审核关,需要确保公司既有科技属性,又确实具备较强的持续经营能力,方能认定为符合科创板条件的好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11月10日,北芯生命IPO尚未因补充材料而中止。除披露问询回复外,北芯生命亦未披露新的动作或文件。 对于销售费用、推广商以及目前IPO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记者向北芯生命发去提问,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拥有“好产品”却持续亏损 北芯生命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该公司布局了冠状动脉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及房颤等领域。 根据披露,北芯生命已获批及在研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产品共有 17个。其中,血管内超声(IVUS)诊断系统与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系统被认为是北芯生命的核心产品,目前两款产品已获批上市。 招股书显示,2020年3月,北芯生命首款产品FFR(血流储备分数)系统取得欧盟CE注册证,当年9月取得国内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2022年后,北芯生命的腔微导管、双腔微导管、IVUS(血管内超声)系统、延长导管陆续获批上市。 “由于前期已上市产品数量较少且上市时间较短,导致公司报告期各期收入规模较小。”北芯生命在招股书中表示。但另一方面,北芯生命在招股书中又不忘强调自身核心产品极获市场好评。 在招股书中,北芯生命称,“核心产品FFR系统自2020年上市以来已覆盖国内30个省市的医院并于2021年占据了30.6%的国内市场份额,并在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等海外十余个国家和全球超过640家医院实现了临床应用。” 然而在“2021年占据了30.6%的国内市场份额”的FFR系统,根据招股书披露,2021年北芯生命FFR主机营收仅为269.66万元,FFR压力微导管也只卖出4892.58万元。 值得提问的是,2021年 FFR系统的国内市场究竟有多大规模呢?FFR系统业务未来到底又有多少市场空间呢? 此外,从整体来看,根据招股书结合一轮问询回复,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北芯生命营业收入分别为167.46万元、5176.21万元、9245.19万元、9287.94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991.01%、78.61%、100.92%。 值得一提的是,北芯生命尚未实现盈利。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北芯生命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84.53万元、-4.45亿元、-2.90亿元、-6234.62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426.46万元、-1.61亿元、-1.79亿元、-7566.99万元。 北芯生命在问询回复函中表示,公司尚处于商业化推广初期,营业收入尚难覆盖快速增长的费用。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合并层面累计的未弥补亏损为-6.15亿元。 正因如此,有几款产品获批上市、未盈利的北芯生命在选择IPO时,科创板上市的第五套标准成为其最理想的选择。 按照科创板上市第五套标准规则,公司须符合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以及至少有一项产品获批二期临床实验的硬性规定。但对于公司是否盈利,尚未有明文规定。 不过,北芯生命IPO在3月30日被上交所受理后,套用第五套标准上市的难度急剧提升。 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此前采用标准五上市的智翔金泰-U引起较大市场争议。目前在对待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企业IPO,尤其是0收入、有较大亏损企业时,各方都会慎重对待。在目前IPO审核收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目前套用科创板“标准五”的必贝特IPO过程成为业内解读IPO的风向标之一。今年1月必贝特IPO上会获得通过后,截至目前,尚未获得证监会批文。 该人士补充称,IPO每每收紧之时,各方对于上市标的的净利润要求都会提升。仅有技术,没有经历产业周期及商业验证的企业,IPO也会受到较大挑战。 会议费、推广费去哪儿了 除去“标准五”上市难度为北芯生命IPO带来不确定性外,医药反腐风暴之下,企业高企的销售费用也将成为“拦路虎”。 根据招股书披露,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9月,北芯生命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658.01万元、5404.49万元、5284.47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990.11%、104.41%、86.75%,同行业可比公司销售费用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5.99%、27.98%、23.48%,北芯生命的销售费用率远高于同行均值。 上交所七连问要求说明销售费用支出合理性,各类宣传推广、学术会议等召开频次、费用支出与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情况等等。 在回复交易所关于境内外制定具体销售策略的问题时,北芯生命强调医生的重要性。北芯生命表示,“发行人通过学术推广及专业临床支持开展营销工作,通过积极与医生沟通解决问题、出席学术会议及参与临床研究合作等方式,实现与全球及中国的行业意见领袖、著名医生及领先医院建立稳固的关系,以实现终端医院覆盖和服务。” 同时,在提及目前 FFR和 IVUS渗透率较低,提升产品认知程度、实现规模化销售的具体措施时,北芯生命表示,要“强化学术推广,实施‘KOL’策略”,同时“深耕核心医院,落地‘标杆区域’策略”。 在北芯生命看来,与核心医院的长期绑定,也能同步反哺企业自身产品与技术革新,形成真正具备临床价值的产品研发创新。聚焦资源深耕核心医院的同时,让医院的核心优势在其所在区域形成有效传播和转化。北芯生命表示,结合公司其他商业化策略要在未来 3年打造 10个业务“标杆区域”。 在拆解营销费用后,记者发现会议费成为职工薪酬之后的第二大支出。根据问询函回复内容显示,2020年-2022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会议费分别为277.15万元、834.26万元、925.86万元和882.92万元。此外,宣传推广费分别为211.89万元、567.17万元、687.73万元和248.35万元。 北芯生命表示,“销售费用中职工薪酬占比最高,对应的差旅费占比也相对较高,此外会议费、宣传推广费等支出因为业务需要均有一定投入,具有合理性。”然而,会议费在上述报告期内均超过了差旅费。 值得注意的是,在监管围绕销售费用询问北芯生命的七问中,交易所要求说明各类宣传推广、学术会议等召开频次、费用支出与行业平均水平的比较情况。 不过,在问询回复中,北芯生命只公布了广告宣传费、市场调研咨询费、展会费的费用支出和频次,却并未公布会议费的频次情况。北芯生命在回答该问时,在说完举办学术会议的重要性后答道,“会议场次随着公司产品、销售规模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各年度场均费用保持相对稳定。因同行业可比公司年度报告等公开资料未披露报告期内对应的市场推广活动频次、具体细分项目等信息,因此无法对频次、场均费用等进行比较。” 因此,从披露信息来看,市场尚无法得知北芯生命销售费用第二大支出会议费支出内详细数据。 不过,在监管回复中,北芯生命披露了会议费、宣传推广费主要支付对象。根据披露,在北芯生命营收急速提升的2021年,众智(北京)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智会展”)成为北芯生命会议费及宣传推广费的第一大支付对象。 而根据披露,2021—2022年及今年上半年,众智会展均为北芯生命的第一大支付对象。在前两个完整年度中,北芯生命向众智会展支付的交易金额约占后者当年收入的60%,2023年上半年则为30%。 根据工商资料显示,众智会展成立时间为2017年10月,2022年的参保人数为2人。众智会展却与另外一家名为艺美唯创品牌设计 (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艺美唯创”)暗含关联。 艺美唯创成立于2021年6月,在成立当年,该公司就挤进了北芯生命会议费及宣传推广费名单,为北芯生命第五大支付对象,交易额为70.15万元,当年艺美唯创约70%服务收入来自于北芯生命。2022年,艺美唯创为北芯生命上述业务的第三大支付对象。 天眼查显示,艺美唯创存在参保人数较少的情况。该公司参保人数3人。艺美唯创与众智会展的联系邮箱与联系电话相同。 同时,尽管两公司注册地址不同,但两者在2022年年度报告披露的企业通信地址均为北京市丰台区宋家庄路苇子坑 149号的麒麟金阁商务楼8256。记者拨打工商信息所留电话,但截至发稿,电话未获接听。 而在披露中,北芯生命未提示艺美唯创与众智会展的关系。就会议费及宣传推广供应商的真实性,记者也在采访提纲中向北芯生命提问,但公司截至发稿也未回复该问。
美国东北大学教授:期待美中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更多对话与合作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吕倩媛 黄蓉):11月9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论坛上正式发布了《发展负责任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报告及共识文件》(以下简称《报告》)。与会嘉宾美国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科学家、美国东北大学教授肯尼斯·沃德·丘奇(Kenneth Ward Church)在接受国际在线记者专访时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突飞猛进,人们更要对其负起责任,《报告》总结提炼了发展负责任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十条共识,是一次积极的努力。   美国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科学家、美国东北大学教授肯尼斯·沃德·丘奇(Kenneth Ward Church)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摄影 吕倩媛)   丘奇认为,智能并非万能,人工智能技术也具有局限性,比如人工智能系统在训练数据中存在潜在的偏见,在广泛应用的人脸识别技术中,系统可能会因为肤色等因素而出现识别差错。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素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丘奇看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是一个需要被认真严肃对待的议题。他指出,一方面要促进公众理解,营造健康的人工智能技术普及环境,另一方面要为人工智能制定监管规则,推动其向善发展。   丘奇还强调了发展负责任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共识形成后落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需要继续推进这样严肃的交流讨论,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可操作的治理办法。”   首次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丘奇高度赞赏大会充分展现了中国积极搭建平台加强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并表示期待美中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更多对话与合作。
银行牵线搭桥 民企工厂“上楼”
经济观察报 记者 万敏  10月底,在还需要吹空调降温的广州,记者见到了广东老板严林博。 初次见到严林博时,很难不注意到他在同龄男士中少见的精致发型——低调中带着时尚感的深棕色头发,丝丝分明,整洁清爽。严林博用带有浓厚口音的普通话告诉记者,“我们的行业是一个美丽的行业,为人们带来美丽和自信。” 严林博是广州市申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强实业”)的董事长,这家民营企业成立于1999年,企业员工100余人,是一家专业经营化妆品制造及批发、零售全领域的公司。 怀着这样的职业自豪感,在创业的第十个年头,严林博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厂房。 对于中小微型企业,有了恒产会更有长期稳定的经营规划,但购买厂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介入,在信息、资源、资金方面服务小微企业,达成了双赢合作。 “上楼”之路 自1999年成立以来,申强实业一直致力于研发染发新材料和品牌运营。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租赁厂房已无法满足公司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自2018年起,严林博就动心思要购买厂房。“在当时的情况下,广州这片土地上实际上有一千多家持有许可证的化妆品公司。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公司都是租赁厂房,并不是拥有自己的厂房,因为广州的工业用地比较稀缺。”严林博说,他和同行交流时获知,许多同行拿着资金去整个广州寻找,包括白云区、花都以及周边的佛山、肇庆、清远等地。很多人像他一样,可能需要找一两年甚至两三年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 对严林博这样的民企老板来说,工厂的选址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决定的。一旦确定下来,他们就希望能够长期经营。“有时候我们会开玩笑说,如果我们现在40岁,有自己的厂房,那就可以干到90岁。因为厂房的产权是50年。” 民生银行服务申强实业多年,小微客户经理也与严林博熟识,在知悉他购买厂房的意愿后,推荐了位于英德的产业园。这个产业园主要定位就是化妆品及其配套产业的集群,产权清晰,地理位置便利。严林博实地考察后,认为符合公司的需求和期望,决定买下厂房。 与过去租用厂房相比,买下自己的厂房后严林博可以完全按照企业的需要去“装修”。对于化妆品行业而言,环保是必不可少的,申强实业与产业园区进行了沟通后,产业园为了解决污水问题,投入了数千万的资金自行建设了一个污水处理厂,以处理园区的污水问题。申强实业的污水只需交给园区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减少了单个企业的投入和人员成本。产业园区还会为入驻企业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如引进包材等配套产业,提供物流服务,协助解决当地用工、环保问题。严林博说,由于园区内有200家企业,相对而言很多事情都更容易解决和处理。因此,与产业园区合作可以让公司本身更专注于生产和营销。 此外,园区还可以为厂房的环保和建筑结构做定制。严林博对厂房每层的高度、面积大小以及荷载能力等需求向开发商提出定制需求,比如一层高度为4米或5米,单层面积为1000平方米或2000平方米或3000平方米,或者要求荷载能力更大以满足重型设备的承重需求等,开发商基本上能够按照他的需求来设计和建造厂房。 申强实业的“上楼”也是工业用地走向集约化进程的一个缩影。今年8月,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 《广州市关于优化空间载体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等政策意见的公告”,新措施主要包括:工业用地高效利用、工业厂房体系保障、工业园区提质升档、产业园区运营企业培优培强等四大方向。广州将严格实行工业产业区块管理。新增工业用地,原则上位于工业产业区块内。加大厂房供给,推动“工业上楼”。推广高标准厂房、打造专用型厂房、建设产业保障房。 严林博说,在过去,当企业发展到业绩提升或税收增加到一定规模的阶段时,通常会有建设厂房的想法。然而,(按照工业用地相关政策)一个企业拿个几十亩一百亩地,实际上建筑物才一两万平方。在以前的一些厂房可以看到,大部分地都空着种树种草,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因此,集约用地模式被引入,比如建设五层楼高的厂房,每层都有独立的院子,但空地面积较小。这种方式使得土地利用更加集约,以往一块土地只能建一个厂,现在可以建造五个厂了。在过去,政府可能只批出一块土地给一个厂,如果效益好则有税收效益,不好则没有。而现在,由于土地被多家企业共同使用,税收效益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以化妆品行业为例,同一地区有200家化妆品生产企业聚集在一起,这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化妆品生产制造企业都是非常罕见的。这种模式是中国创新创造的,为全球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严林博说。 针对性金融服务覆盖“难点” 严林博从合作过的银行中选择了民生银行来做厂房的按揭贷款。当时,厂房每平方米价格约2000元左右,总共买入1万多一点平方米的面积,因此总价约2000万元。申强实业首付600万元,从民生银行申请了10年共1400万元的按揭贷款。 严林博说,现在每期的按揭还款金额与之前的租金差不多,甚至略低于白云区的厂房租金。“但是租用厂房10年后不是我们的,按揭还款10年后这个厂房就属于我们自己的资产了。此外,对于企业本身来说,也能算一笔厂房升值的收益账。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如果这个厂房能够一边使用一边增值,那么这笔投入就是正确的选择。” 据严林博回忆,以往小型民企申请银行贷款比较困难,通常只能通过抵押贷款的方式,用法人或股东的房产进行抵押。近几年随着金融行业服务的完善,出现了信用贷和税贷等模式。在过去,凭信用贷款几乎是无法实现的,难度非常大,基本上只有通过抵押的方式才能获得贷款,而对于租赁的厂房,无论其面积多大,由于是租赁性质,因此无法进行抵押贷款。只有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股东自己的物业才能作为抵押物。“比如在五年前,想要拥有一座具有自己产权的厂房,意味着需要投入资金至少几千万甚至过亿的资金。对于资金相对较为紧张的中小微企业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严林博说。 目前,申强实业已经做到实现年营收额1亿元。严林博表示,目前,申强实业现在七成销售在国内发廊的专业产品线,三成销售在出口。致力于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的同时,也在积极建设自己的染发膏品牌,严林博未来的目标是成为国内染发膏行业内的首家上市公司。“申强实业是本行存量的企业客户慢慢做大之后,银行帮助企业牵线搭桥购买厂房,与一些地产公司合作,设计出了有针对性的金融方案和杠杆机制,以帮助中小微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助力企业发展。比如,对于需要投入2000万的中小微企业,只需支付600万甚至400万的首付,即可拥有自己的厂房。这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中小微企业的认同。”民生银行广州分行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民生银行广州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以来广州分行立足广东省制造业大省的区域特色,围绕制造业产业集群,积极适配应用场景,从园区建设出发,推出了支持小微企业厂房购买的一手厂房按揭贷、抵押贷业务。 此外,结合园区的运营,民生银行广州分行推出了“智慧产业园”综合解决方案,通过“系统+智慧硬件”的联动方式,提升园区整体运营效率与服务品质,助力产业园建设的智能化、信息化,为园区内中小微企业提供综合化服务支持。 华城新产业是一家新兴科技创新企业,公司以“服务中国制造业转型”为使命,主要聚焦产业园区开发,在全国开发了超过60个园区。在广东地区,企业与民生银行广州分行形成了“互为生态”的合作模式,创造了企业、园区、银行多方共赢的局面。 华城新产业广佛区域总经理王腾表示,“民生银行对工业园区的金融开发非常了解,为我们提供了帮助园区运营的园区管理系统,比如给园区装智能水电表、收租软件以及园区一卡通等,提升了园区智能化水平。同时,也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厂房按揭贷款支持及其他综合化服务,如免费提供会计软件、纳税软件及代发工资系统等。” 截至目前,民生银行广州分行已与超过170家产业园区达成合作关系,服务园区企业近1000家。  
数量向上、规模向下 公募FOF遇成长难题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姗  以风险小、收益稳为“卖点”的公募FOF,近期陷入了一些争议之中。 11月份,国内公募FOF发展已满六周年,同时,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也迎来一周年。此时,公募FOF市场的发展也进入了重要观察时点。经过多维度扫描,其成长中的难题逐渐显露出来。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市场公募FOF产品数量超过460只,总规模为1662.14亿元。自去年二季度末以来,FOF产品数量增长52.94%,FOF基金净值总规模却出现了25.22%幅度的下滑。与此同时,市场中还呈现另一“割裂”现象:一边是部分FOF产品规模较小,生存难以为继,年内清盘数量已达10只;另一边,基金公司纷纷布局FOF,发新热度不减。11月10日,共有15只公募FOF处于发行阶段。 数量向上,规模向下。当下,公募FOF市场发展面临不小的挑战。 一些割裂现象 公募FOF市场正在上演冷热交织的一幕:一边是发行热度不减,产品数量不断攀升;一边是市场规模持续萎缩。 记者发现,近日,头部公募在FOF产品布局上仍在积极扩张,中小基金公司也在加速进入。 11月10日,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市场共有109只新基金处于发行阶段,其中有15只是混合型FOF基金。这些新发FOF产品涵盖了3个月、6个月、一年、三年以及五年期持有产品。基金管理人既有易方达、富国、汇添富等头部公司,也有东方基金、鹏扬基金、渤海汇金这样的中小公募机构。 具体来看,易方达旗下现有易方达汇悦平衡养老目标三年持有、易方达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和易方达如意安诚六个月持有3只FOF产品正在发行,该公司运作中的FOF产品已有24只,规模合计约136亿元,在行业中排名第三。而东方基金正在发行的东方养老目标2050五年持有混合发起(FOF),是该公司旗下首只公募FOF。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共有81家公募机构布局了472只FOF产品,兴证全球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4家管理规模超过百亿。FOF产品布局上已出现明显分化,兴证全球基金以196.56亿元的规模位列第一;新疆前海联合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西部利得基金等44家公司FOF产品总规模小于5亿元。 今年,有4家公募机构加入FOF赛道,发行FOF产品。不少基金公司也正在加紧布局。上海一家券商系公募人士告诉记者,“公司正在搭建公募FOF团队,相关产品也在申报当中。” 公募FOF发行热度不减,与公募FOF市场发展遇冷形成反差。 自2022年二季度以来,公募FOF规模出现连续五个季度下滑。Wind资讯数据显示,公募FOF规模由2022年二季度末的2222.76亿元降至今年三季度末的 1662.14亿元,降幅达25.22%。其间,FOF产品数量却由306增加到468只,增幅达52.9%。 兴证全球基金表示,FOF能够在不降低预期收益率的情况下,降低整个组合的波动率,且可以构建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的组合,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特定需求,同时FOF收益来源相对多样化,能够把握多种资产的机会,这些优势决定了它作为金融产品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该公司介绍,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也将FOF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个人养老金融是国家养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养老目标基金存续时间长,缴费稳定持续,资金具有长期投资的属性,对市场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所以这也是需要积极布局FOF产品的原因。 多位公募人士称,随着2022年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业务正式落地,公募基金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面对国民理财与养老需求同时激增,公募机构都在加速进军公募养老FOF领域。 FOF起源于美国市场,我国首批公募FOF诞生于2017年。2018年,为满足养老资金理财需求,FOF发展出目标日期和目标风险两大类养老FOF产品,至此,各大基金公司陆续发行各类普通FOF产品及养老FOF产品。养老FOF在2022年底成为个人养老金投资的主流形式,基金公司在存量养老FOF当中增加个人养老金专属的Y份额。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汪璐告诉记者,随着养老第三支柱的不断推进,市场需要投资养老FOF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尽管短期内投资者对FOF基金的接受度尚不高、募集形势不乐观,但基金公司仍有强大的意愿发行该类产品,争取在个人养老金的蓝海中抢占先机。 规模萎缩背后 公募FOF规模持续萎缩,出现了部分产品因规模过小而遭遇清盘的情况。 10月28日,长城基金公告称,旗下长城恒泰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中基金(FOF)于当日基金合同终止,并进入清算程序。该基金因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清盘,即“《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年后的对应日,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两亿元的,基金合同自动终止,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决定”。 10月17日,鹏华基金旗下鹏华聚合多资产3个月持有期混合(FOF)因基金资产净值连续5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于当日进入清算程序。时间再往前,还有博时金福安一年持有A、中加安瑞平衡养老目标三年、大成兴享养老三年持有等多只FOF产品均因规模缩水而触发合同终止条款。 据记者梳理,截至11月10日,今年以来已有10只FOF清盘,其中有5只为养老FOF产品,清盘的原因多为触发合同终止条款。此外,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市场上至少还有259只FOF规模低于2亿元,占比超过一半。 规模萎缩,产品清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投资者对公募FOF的接受度不高。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背后原因可能与近两年公募FOF业绩表现不佳以及投资者认知不足有关。 上海某中大型基金公司的FOF基金经理表示,“公募基金行业FOF被大家关注主要是在2021年,之后股票市场整体环境有一定波动,主动权益基金创造超额且正收益的难度很高,相应的占主流的偏权益型FOF产品的管理难度也很高,很难获得独立于股票市场整体走势的持有体验。这种背景下,FOF产品的长期投资体验优势会被市场的短期困难所影响,规模也有所下降。” Wind资讯数据显示,有数据显示的451只FOF产品中,今年以来收益为负的有386只,平均收益率为-3.83%;近两年持续运作的192只产品,仅8只收益为正,即超九成产品近两年亏损,平均收益率为-13.11%。 汪璐认为,公募FOF规模下滑可能与四方面因素有关。其一,权益市场赚钱效应不佳,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不足,对含权公募FOF基金参与度较弱;其二,市场仍需时间来理解、接受FOF基金长期配置的价值,即通过长期配置为投资者带来风险收益的优化;其三,FOF基金时运不济,由于市场整体赚钱效应较差,近三年成立的FOF基金中大多数都未能替投资者赚到钱,这导致短期内FOF很难在市场中获得大规模的资金流入;其四,为了满足资产配置的需要,FOF一般会设有持有期,这与目前投资者广泛追逐高流动性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需求无法完全匹配。 值得一提的是,偏债混合型FOF基金的规模由去年二季度末的1217.52亿元降至今年三季度末的751.13亿元,降幅达38%,投资者赎回量较大。 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FOF基金经理认为,偏债型FOF产品此前一直定位为固收+,理财净值化转型之后承担了部分理财客户的配置需求,但其实部分持有人对含权益类资产的潜在风险预期并不充分,在极端市场环境下对损失容忍度较低,因此有一些赎回。 汪璐表示,由于FOF产品特性的复杂性导致投资者对FOF价值的接受度尚未达到理想水平。第一,投资者在主观认识上扩大了资产配置对风险分散和风险约束的作用,资产配置仅能一定程度地分散风险、提高风险收益比,无法完全分散或约束风险;第二,由于FOF基金在投资时纳入了资产配置的理念,投资者在理解FOF基金上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导致在与客户传递FOF产品特征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接下来,公募FOF如何破局?汪璐认为,微观上讲,一方面应积极做好渠道建设、品牌建设和投资者交流,以有效传递FOF的收益风险特征及投资价值,让更多投资者知晓、认识、认可FOF;另一方面,FOF团队应加强研究实力,例如团队投研能力应足以支撑对所投范围的有效覆盖,基金经理应具备正确的资产配置理念、成熟的组合投资管理技能和基金评价研究经验。宏观上看,这些都需要长期资本市场的稳定、持续良好的赚钱效应来加深投资者对FOF价值的认可。 关于FOF产品后续布局和发展,兴证全球基金表示,一是拓宽研究的广度。持续完善FOF产品线进一步拓宽研究广度,加强对各类型产品的探索。在此基础上,增加和完善创新型产品布局,以满足不同客户FOF投资需求;二是坚持多资产策略,获取更具性价比的投资收益,以业绩比较基准为锚,一方面持续通过多资产、多策略的方式降低组合波动,另一方面,结合定量定性分析,通过对基金的深度挖掘和客观全面的市场分析获取超额收益,力争获取更具性价比的投资收益。 上述FOF基金经理表示,“一方面,公司会坚持FOF产品应该有清晰的投资目标、有效的投资策略和稳定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在FOF管理的时候,会坚持纪律性投资,具体体现在对长期投资策略和投资行为的坚持;此外,在FOF团队中设立了专门的投资顾问人员,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进而更好地匹配投资者的收益风险偏好,加强理解,建立互信,更好地发挥FOF产品的长期优势和作用。”  
签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北美职业冰球联盟、美国网球协会宣告合作
  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赴美国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之际,11月10日,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北美职业冰球联盟、美国网球协会分别签署合作备忘录,就新周期版权合作、技术创新研发、体育领域交流等方面达成一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分别与北美职业冰球联盟总裁加里·贝特曼、美国网球协会首席执行官洛·谢尔签约,共同宣告启动全面合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与北美职业冰球联盟总裁加里·贝特曼签署合作备忘录   慎海雄在与贝特曼会谈时表示,北半球逐渐进入冬季,冰雪运动也开始热起来了。冬天虽然阴冷单调,丰富多彩的冰雪运动却让人们感受了热烈、温暖和团结。北美职业冰球联盟所运营的北美职业冰球联赛是高度成熟的顶级联赛,具有极高的竞技水平和赛事观赏性,也让人惊叹于北美民众对冰球运动的狂热。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助力“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了现实,中国青少年对冰雪运动的关注和热爱程度超乎想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北美职业冰球联盟合作前景广阔,乐见双方深挖合作潜力、拓宽合作领域,通过前沿转播技术创新和融媒体传播,使冰球运动成为中美体育文化交流新亮点,为扩大中美民间交往注入新动力。   贝特曼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冰球运动可以把人团结在一起,温暖热烈、独具魅力。总台对北美职业冰球联赛的转播大大提升了该项赛事在中国的知名度。冰球运动如今在中国家喻户晓,冰雪项目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双方穿越半个地球达成合作共识,希望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延续和拓展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扩大转播平台、共同举办冰球活动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北美职业冰球联盟在中国的影响力,推动更多中国人享受冰球的乐趣。   北美职业冰球联盟(NHL)成立于1917年,目前旗下有32支俱乐部,是北美四大职业体育联盟之一。NHL北美职业冰球联赛是世界顶级职业冰球比赛。根据合作备忘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北美职业冰球联盟将积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探索新周期版权合作,充分利用总台体育频道(CCTV-5)、体育赛事频道(CCTV-5+)、奥林匹克频道(CCTV-16)以及新媒体平台加大对冰球赛事的转播力度,共同打造冰球活动品牌,拓展4K/8K前沿体育赛事转播技术应用,联合举办青少年冰球公益活动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与美国网球协会首席执行官洛·谢尔签署合作备忘录   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美国网球协会的合作备忘录,双方就加强美网新周期版权合作、联合组织网球赛事、推动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发展等方面达成一致。双方均表示,中美两国有着庞大的网球爱好者群体,开展双方的全面合作深得民意。美国网球协会(USTA)成立于1881年,致力于促进和发展美国网球运动。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协会在全美举办大量各级别的网球赛事,其中,美国网球公开赛是世界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之一。   北美职业冰球联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体育青少节目中心、国际交流局、北美总站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摄影:孙楠)
江森自控中国区总经理杨光:携手各行业生态伙伴 共同助力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沈建缘/文 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进博会期间,全球智慧、健康、可持续建筑解决方案提供商江森自控携带多款全球首发新品亮相。这是江森自控连续第六次参展,其展示了数字化、定制化、创新型的智慧城市和零碳未来行业解决方案。江森自控亚太区总裁朗智文(Anu Rathninde)表示:“自进博会开始举办以来,我们连续每年参展。随着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不断前行,我们也持续为中国市场带来本土化和定制化的智慧科技,以满足不断更新的需求。” 江森自控有着近140年的发展历程。作为全球智慧、健康和可持续建筑的领导企业,江森自控正积极参与到中国各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以先进的数字化手段赋能各行各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本届进博会期间,首次亮相的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家族新成员——约克YMS 磁悬浮变频双级离心式冷水机组,以及约克YDXM-C直接蒸发式全变频空气处理机组均为100%在中国研发和生产。 上述产品均源于江森自控在暖通空调行业历经多年研发设计与测试验证的约克品牌。本次参展的重磅产品——江森自控约克YZ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也是江森自控在中国本土化成果的代表,其单机头最高制冷量达到1500冷吨,集磁悬浮、变频、新冷媒三大核心科技于一身,相较同品牌传统磁悬浮变频离心机,满负荷效率提升高达5%,可在超低冷却水温下高效稳定运行;其高速直驱设计,减少近80%的运动部件,无需润滑、无油运行;通过云端服务平台使平均维修时间可减少65%。 此外,首次参展进博的另一款100%在中国研发和生产的全新一代产品,江森自控约克YDXM-C直接蒸发式空气处理机组,以及全新版本楼宇自控系统Metasys 13.0、 C·Cure IQ安防客户端都在进博会期间实现了全球首发。 江森自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杨光表示:“江森自控在中国的合作伙伴生态圈日益扩大,通过进博会的平台,我们希望让各界进一步看到江森自控在中国持续创新、打破边界并引领智慧城市发展的决心。江森自控将持续通过针对中国智慧城市各应用场景的定制化行业解决方案,助力中国构建智慧、健康、可持续的未来。” 江森自控进入中国近30年,目前在中国有10座制造工厂,3个研发中心。江森自控在中国已实现暖通空调和冷冻产品100%本土化生产,且拥有96%以上的本土工程研发能力,本土工厂生产的产品70%在国内销售,并已开始辐射全球供应链。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江森自控正进一步加快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通过构建本土产业生态圈,携手行业伙伴共同开发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 以超高层建筑解决方案为例,江森自控为中国海拔最高的10大高楼中的9座提供全矩阵品牌以及量身定制的楼宇解决方案,包括上海中心大厦、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台北101大楼等等。在今年的进博会期间,除了建筑的“智慧大脑”OpenBlue数字化解决方案外,全新的C·Cure IQ安防客户端也在进博会上首次亮相,为智慧和安全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在前两届的进博会上,江森自控的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技术曾在展台亮相。楼宇自控系统Metasys12.0版本也曾在第五届进博会进行全球首发。这些产品通过进博平台迅速打开了中国市场,同时也加快了江森自控在中国的本土化研发和创新投入。今年全新的楼宇自控系统Metasys13.0数字化解决方案就是依托于江森自控在本土市场的实践与洞察,由中国本土研发团队在全球平台上研发、升级的新品,也彰显了江森自控对于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长期以来,江森自控持续向用户、行业和整个生态系统分享最佳实践和观察洞见。今年7月,江森自控与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 WELL 建筑研究院、世邦魏理仕联合编写发布《双碳时代的未来智慧城: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白皮书》,为智慧城市产业提供重要的参考指南和行业思考的载体。 “中国绿色发展的未来战略使得绿色低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中国长远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这一长期发展战略与江森自控打造未来智慧、健康、可持续建筑和城市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杨光表示,“随着中国对‘双碳’目标的重视而释放的大量建筑减碳需求,江森自控的业务增长获得了更多机遇。” 目前,中国正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倡导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江森自控围绕新能源(锂电池、光伏应用等)、半导体和电子、生物制药、食品饮料等多领域,打造整合了供热和制冷系统、空气处理系统、高效数据中心、安防和消防系统、中央工厂运营系统等前沿科技的行业解决方案,赋能本土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杨光表示,“未来,借助进博会不断增大的‘溢出效应’以及中国持续的扩大对外开放,江森自控将继续把建筑科技领域的智能化、数字化的绿色创新产品和建筑、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带入中国市场,并结合本土需求开发出赋能先进制造、助力智慧城市各个场景绿色发展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在智慧城市领域,江森自控正与客户及产业生态伙伴共同探索智慧城市发展的未来路径,运用全面的数字化解决方案OpenBlue数字化平台及建筑科技领域完整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组合,为医疗、教育、数据中心、机场、体育场和生产制造等众多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11月6日,在进博会展台上,江森自控与上海电气及华东理工大学共同发布《2023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调研报告》,重点梳理了中国智慧城市产业的发展重点、行业痛点和核心业务场景,共同推动中国智慧城市在双碳时代迈向更绿色、智能、可持续的未来。并与上海电气合作并签署“碳&数”联合实验室战略合作协议。 此前,江森自控已与上海电气、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合作参与制定《零碳产业园区实施路径规划与评价导则》标准编制。通过联合实验室,双方将推动重点领域协同创新、探索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并整合各自在智慧能源、智慧建筑、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产业领域的优势与资源,共同推动中国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目前,中国不仅是江森自控的市场、制造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绿色创新及可持续发展策源地,中国已成为江森自控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杨光表示,“随着中国不断开放和欢迎外资,新的发展格局也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江森自控将进一步参与到中国对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中,与各相关方展开紧密合作,以先进的数字化手段赋能多行业生态伙伴成长共同助力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江森自控与上海电气合作并签署“碳&数”联合实验室战略合作协议
【金融头条】数据流转“出境”比“入境”难 跨境信用互认探路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老盈盈  申请香港授信至今已经有两个多月了,陈先生为了一份难以跨境流转的信用报告,一筹莫展。 陈先生在佛山经营药材保健品生意,今年想开拓香港市场,以此作为通往其他国家贸易的跳板和中转站。香港与内地通关之后,他很快在香港的银行开立了账户。在陈先生看来,香港的金融市场比较国际化,用香港的银行账户作为以后与外国贸易往来的收付通道较为便捷。 陈先生身边一些做生意的朋友也有类似的做法。朋友还告诉他,香港的资金很便宜,开户后可以申请香港授信。而当他尝试申请后,才发现内地中小微企业想获得香港银行方面的授信,难度是很大的。 首先,香港的银行一般的授信原则是向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倾斜,即便香港的中小微企业也不容易获得银行的授信额度,即便能获得,额度也偏低。其次,获得香港银行授信要看企业的资金流水,但是香港风控部门比较难看懂内地企业的资金流水和财务信息;更为重要的是,香港征信系统里没有内地的信用报告,而且目前跨境数据流转不太便利,香港金融机构无法获取内地的征信报告,因此,很难对企业以及企业主的风险进行辨识,所以没办法做授信审批。 记者采访了解到,类似的情况也存在北向需求中。 此外,香港或者内地的征信报告下载后,单独拿给香港的或者内地的金融机构,两地金融机构也不予承认,因为难以确认报告的真实性。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很多区域和机构在探索打通跨境信用的“堵点”。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在双向信用互认机制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 信息“出境”比“入境”难 据记者了解,像陈先生这样申请香港授信的内地生意人,为数不少。“南向(内地的个人与中小微企业到香港)的需求比北向(香港企业或者个人到内地投资置业)要大很多。”香港诺华诚信有限公司(下称“诺华诚信”)CEO何佳意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今年年初,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后,内地赴港开户的人数激增。何佳意解释称,通常内地个人到香港开户都是为了满足特定的需求。例如有部分在香港居住的内地人,需要买房和买车,又未必想全部付现金,因此就需要银行授信。但是,如果香港征信系统里没有申请人的信用记录,那香港的银行也未必会批出授信。在办理信用卡方面,香港的银行一般会要求申请人在香港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才会批出信用额度。存入指定存款额再给予一定授信额度的老式做法已经不多见了,目前主要还是看信用报告才会作授信审批。 何佳意表示,很多内地人到香港开户,有时会把资金用作投资,例如投资股票。如果使用杠杆投资,银行也有机会看申请人的信用记录,才决定给多大的信用额度和倍数。 一位拥有澳门征信牌照的金融机构的港澳分公司副总经理表示,就目前来看,跨境数据流转的主要难点是“出境”,“入境”要比“出境”相对容易。信用的基础是数据,推进跨境信用建设离不开数据的跨境流转,这方面由网络安全相关部门进行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跨境数据流转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在操作层面上仍有不少的问题亟待细化。“需要在具体细分的领域和场景有更加明确和细致的操作指南。现在一些具体的场景已经有了,但这些都还不够细,毕竟这是个新的领域。”上述副总经理称。 何佳意表示,香港银行对查询内地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的需求很大。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香港银行界期望跨境数据可以流转。“中小微企业向香港银行申请信贷的时候,银行非常看重小微企业主的个人信用报告,例如是否为老赖、是否曾经有破产行为等,有时甚至比企业的信用报告还重要。我们希望两地的信用报告实现互通,让两地的银行获取信任度高、不会被篡改和伪造的信用报告,再用于企业授信。”他进一步表示。 有港企获得内地授信 深圳信用促进会秘书长鲜涛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跨境信用是一个崭新而重大的领域,涉及不同的法律制度、文化习惯和行业监管等,关系着跨境金融、跨境贸易和商业服务等各重要领域。在以国内大循环为基础,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跨境信用的价值更加凸显。 他举例称,比如信贷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在内地的银行申请贷款,由于他们在内地征信系统里没有或者有很少的征信记录,银行对其进行信用风险识别也比较困难,不敢轻易授信;即便授信,很多时候额度也比较低;同样,内地人到境外开企业或者借贷,境外的金融机构也不掌握内地的相关信用信息,也很难做判断;又比如营商方面,内地企业与境外的机构要合作,需要了解境外机构的资信情况,与内地查企业注册信息不同,要查询香港公司的注册信息并不方便,一是需要时间,另外也需要支付费用。这让境内外交流与合作存在“堵点”。 因此,不仅是陈先生因为没法提供信用报告而难以获得授信,香港企业主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不过近期,已经有港企成功获内地融资的案例。 张先生是一家港资科技企业的老板,因为被深圳的科技实力吸引,想把研发部门设立在前海,并计划向银行申请一笔授信以备拓展业务之需。但是,他既拿不到香港银行的授信,也拿不到内地银行的授信。 让张先生陷入两难的是,香港传统银行对于新的研发技术和商业模式可能会偏向保守,未必愿意授信给中小微企业;对于内地银行而言,虽然企业在内地有收入和税务记录,但内地的银行一看母公司是香港企业,就疑惑他为什么不向香港的银行申请授信,而且获取香港企业的信息不便利,对于他们的风险识别很困难。因此,两地的授信资格,张先生都无法获得。 最后,一家内地的银行通过先行先试计划,与诺华诚信合作,协助张先生把香港企业信用报告提供给了内地的征信公司,成功为他的企业开户并完成了授信。何佳意对记者表示,这是为数不多的跨境信用流转和授信成功的案例。 大湾区的探索 在推进跨境信用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 2021年,深圳率先发布了《基于跨境活动的企业信用报告格式规范》,该规范在总结梳理参与机构所在国家、地区通行企业信用报告范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信用报告的基础规则和对应关系,为不同国家、地区企业信用报告提供转化支撑和互认依据,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同时,基于深港两地信用机构之间的合作,推动港企融资试点。《深圳市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加强信用服务跨境合作,2025年建成跨境信用综合服务平台(下称“综合服务平台”),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将率先开展跨境征信合作试点,支持深港澳台征信机构开展合作,便利境外企业融资。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对于跨境信用综合服务平台的探索,一方面通过诺华诚信这样的境外信用机构,与境内的信用机构达成合作,境外信用机构把信用报告以合规的方式传递给境内的信用机构,后者再给到境内的银行机构。这一方式,去年在深圳进行了试点,已经帮助部分港资企业在内地获得了融资。另一方面,让港澳居民在内地办理个人信用卡,增加信用额度,这些服务也在做相应的试点和推广。 在粤港澳大湾区里,除了深圳外,广州在南沙建设“大湾区跨境数据互信互认平台”,其中提供身份核验服务,包括为香港银行机构核验内地授信客户的身份和电话信息,从而实现跨境数据信息传输,同时推进两地跨境业务发展。此外,广州南沙正在推动建立统一的跨境信用标识,引导境外和境内的信用机构,共同建立系列标准,实现基于标准的互认。 在香港,跨境信用的推进也实现了零的突破。诺华诚信就香港银行界的需求与北京相关部门促谈,率先打通了合规通道,为香港金融机构提供首个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跨境个人征信报告核验(下称“报告核验”)。 6月25日,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首批备案情况。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北京CBD跨国企业数据流通服务中心的支持下,诺华诚信的“跨境征信报告核验”成为全国首个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获批案例。该项目首次实现了北京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间征信数据的合规出境。据记者了解,虽然是北京地区与香港签署的协议,但此次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适用于整个内地地区,全国任何一个省份的居民都可以申请此项服务。 何佳意表示,目前诺华诚信已经跟多家银行在洽谈把报告核验服务引入香港银行的事宜,银行反应都挺好,当然他们也需要走一些内部的流程。他相信,随着银行界都做好个人征信跨境数据流转的准备工作,会为香港银行和内地银行带来更多新机遇。  
长安信托增资至53亿 民企股东提出异议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  2023年11月10日,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安信托”)公告称,根据公司股东大会决议,并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下称“陕西监管局”)核准,公司董事长变更为杜岩岫。同时,公司获西安财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西安财金”)入股,注册资本由33.3亿元增加至53.24亿元。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为西安财金。 就在11月9日,长安信托股东方上海淳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淳大”)官方微博发布内容称,6月14日,陕西监管局下发《监管强制措施决定书》,限制民营股东参与长安信托经营管理的相关权利,包括股东大会召开请求权、表决权、提名权、提案权、处分权、增资权。仅隔一天后,西投控股单方面召集临时股东大会,非法废除了长安信托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单方面引进西安财金增资20亿元的方案,强行剥夺了民营股东增资的权利。 公开资料显示,在增资前,西投控股为长安信托第一大股东,持股40.4391%;上海淳大持股21.8034%;上海证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证大”)持股15.5972%;上海随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随道”)持股14.6915%;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1081%;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投资服务中心持股0.9724%;西安广播电视台持股0.3883%。三家民营企业股东合计持股52.09%;包括西投控股在内的国有股东持股47.91%。 11月6日,据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长安信托原法定代表人、董事长高成程卸任,由杜岩岫接任。同时,长安信托注册资本由33.3亿元增至约53.24亿元。公司企业类型从“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更新为“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国有控股)”。 风起“资金池” 长安信托增资缘由与监管部门清理整顿“资金池”问题相关。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后,信托机构的“资金池”问题成为监管重点清理整顿的对象。 一位接近上海淳大的人士称,在多年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长安信托积累了一些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在政策持续收紧、市场逐步下行、自身经营问题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多年来积压的风险逐步暴露出来。近两年来,长安信托面临风险集中爆发、业务增长乏力、员工观望躺平等一系列问题,形势复杂严峻,运营状况持续下降。 在此背景下,长安信托增资计划于2022年12月份提出。 上海淳大官方微博透露,2022年12月2日,陕西监管局发来《金融监管提示书》,责令长安信托以自有资金完成非标资金池和非标资产清理工作,并立即致函各股东单位启动恢复计划,增资不少于20亿元。12月11日,上海证大、上海淳大、上海随道公司《关于变更注册资本事宜的回函》明确表示愿意承担增资义务,望合法合规推进增资事宜。2023年1月13日,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关于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议案》,由西投控股、淳大、证大、随道和西安高新5家公司增资,增资完成后总体比例保持不变。 上海淳大称,2023年6月14日,陕西监管局下发《监管强制措施决定书》,限制民营股东参与长安信托经营管理的相关权利,包括股东大会召开请求权、表决权、提名权、提案权、处分权、增资权。相隔一天后,西投控股单方面召集临时股东大会,非法废除了长安信托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单方面引进西安财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增资20亿元的方案,强行剥夺了民营股东增资的权利。 上述接近上海淳大的人士称,2023年10月22日,长安信托公司召开第七次临时股东大会,议案包括《关于长安信托与西安财金签署《关于〈增资协议〉的补充协议》的议案》。 该人士表示,“我们自始至终都表态,将按照持股比例进行增资,但是由于被限制增资,国有企业股东单方面增资后,最终导致民营企业股东股权被稀释了。” 监管责令整改 在监管下发《监管强制措施决定书》之前,长安信托三家民营股东收到了一张《责令整改通知书》。 上述接近上海淳大的人士表示,2023年5月31日,长安信托股东方上海淳大等三家股东收到陕西监管局下发的《责令整改通知书》,陕西监管局表示,三家公司(上海证大、上海淳大、上海随道)未如实报告一致行动及关联关系,规避监管审批、审查,并限期要求如实全面披露。 《责令整改通知书》指出,经查,2017年2月至2022年7月期间,上海淳大和上海证大的实际控制人吴昊通过周国华(后为上海随道法人)、杨玉兰等自然人账户向拉萨市禹巽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和西藏嘉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账户转入大量资金,用以收购上海随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两家股东的股权,从而间接控制上海随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018年11月,上海淳大、上海淳大、上海随道股权被共同质押给安信信托办理特定资产收益权转让回购业务时,吴昊为3笔业务提供个人无限连带责任保证。安信信托3笔业务涉及资金多次划转后流入两家商贸公司,该两家商贸公司办公电话及财务人员一致,且与上述长安信托三家股东公司出资人的联系电话及财务人员存在交互关系。2020年12月,上述长安信托三家股东公司股权被共同质押给辽宁营口银行办理贷款业务时,吴昊为3笔贷款提供个人无限连带责任保证。 陕西监管局表示,三家公司未如实报告一致行动及关联关系,规避监管审批、审查。在此基础上,三家公司合计持有长安信托52.09%股权,实际控股该公司。因三家公司存在上述关联关系,其提名的4名董事超过了《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人员比例。 陕西监管局要求,“5个自然日内向我局全面如实披露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最终受益人等情况,并就一致行动关系及选派董事超比例问题进行整改。同时,在长安信托目前已经启动的增资程序中放弃增资”。 行政复议被驳回 2023年6月6日,陕西监管局下发《监管强制措施事先告知书》。陕西监管局表示,因为相关方未按期整改,限制对于三家股东在已启动的增资程序中增资。 针对监管关注的长安信托三家股东公司未如实报告一致行动及关联关系,2023年6月3日,上海淳大、上海证大关于《责令整改通知》向陕西监管局做出回复。 上述接近上海淳大的人士提供的《责令整改通知》回复函中指出,关于陕西监管局在《责令整改通知书》中认为,“上海淳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证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吴昊””“三家公司合计持有长安信托52.09%股权,实际控股该公司”“其提名的4名董事超过了《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人员比例”。上海淳大表示,经研究核实认为,以上事项认定不准确。 上海淳大、上海证大回复监管表示,“第一,实控人认定错误。上海淳大、上海证大股权结构向上穿透后实际控制人为吴俊峰,并非吴昊。长安信托另一家民营股东上海随道股权向上穿透后和上海淳大、上海证大没有关系。上海淳大、上海证大没有通过协议或其他安排与上海随道形成一致行动关系。第二,上海淳大、上海证大是2007年成为长安信托股东,目前持股比例分别为21.8%和15.6%。我们并非长安信托控股股东。实际上,长安信托实际控股股东为目前长安信托的单一最大股东西投控股,其持股比例为40.44%。” 另外,针对提名董事超比例问题,上海淳大、上海证大表示,上海淳大和上海证大合计提名董事3名,未超过董事会成员总数(11名)的1/3。事实上,长安信托的单一最大股东西投控股提名了4名董事,超过董事会成员总数的 1/3。 6月16日,对于上述监管措施,上海淳大、上海证大、上海随道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起行政复议,请求撤销《监管强制措施决定书》或停止执行。 8月15日,国家金融监督总局出具行政复议决定书,维持了陕西监管局作出的《监管强制措施决定书》。 9月9日,长安信托公司召开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选举杜岩岫为公司董事、董事长,选举刘建利为副董事长。 据西投控股官网介绍,杜岩岫目前担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据官网信息介绍,西安财金是由西安市财政局全额出资设立的国有大型金融资本综合运营管理公司,西投控股是经西安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由西安市财政局出资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 11月9日,记者就上述情况致电长安信托高管之一,该高管表示,“肯定是依法依规做的事情”。当日,记者多次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致电,截至发稿,尚未获得接通。  
上市公司三季报透视:盈利数据向好 金融、地产增速下滑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  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正式收官。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公布,截至10月31日,除公告延迟披露和退市公司外,我国境内股票市场共5293家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三季度报告。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表示,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持续恢复向好,边际改善明显,企稳回升趋势逐步显现,创新动能不断积蓄。 从经营业绩来看,第三季度,上市公司整体实现营收18.16万亿元,净利润1.5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1.68%。从前三季度数据看,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53.6万亿元、净利润4.76万亿元,两大核心指标增速差加速收敛。其中,2991家公司营收正增长,占比56.5%,703家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0%以上;4238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80.07%,2372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占比44.8%,1338家公司净利同比增长30%以上。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的公司数量和占比均较上半年有所提高。受价格因素影响,前三季度上市公司营收继续保持较低速增长,净利润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57个百分点。 公用事业、汽车等业绩亮眼 在经济下行期,A股市场上仍然可以维持较高净利润的行业成为关注的焦点。 根据华福证券研报数据,从上市公司整体来看,全部A股(样本截至2019年一季度)2023年三季度净利润是2019年以来的历年三季度中最高的,显示出上市公司盈利数据不断向好。 分行业来看,以2019年一季度末的全部上市公司作为固定样本,2023年三季度有7个一级行业的单季净利润为2019年以来的历年三季度新高,按净利润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银行、交通运输、公用事业、食品饮料、汽车、国防军工、美容护理。特别是其中的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汽车行业,这些行业2023年三季度利润大幅增长,处在2019年以来19个季度中的最高水平。 另外有7个一级行业的单季净利润为2019年以来的历年三季度中的次高水平,按净利润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石油石化、电力设备、建筑装饰、有色金属、通信、纺织服装、社会服务。 几家欢喜几家愁。华福证券研报指出,非银金融、家用电器、建筑材料等行业2023年三季度净利润处于2019年以来的历年三季度中的最低水平。 从细分行业的绝对增速看,三季度131个细分行业中有66个行业单季净利润增速为正,65个行业单季净利润增速为负。其中有31个行业单季净利润增速超过30%,23个行业单季净利润增速低于-30%。增速居前的主要为软件开发、影视院线、酒店餐饮、农产品加工、旅游及景区等行业。从细分行业所属板块来看,服务性消费和部分科技细分行业表现最佳,农业、地产、中游制造板块多数行业表现不佳。 往后看,华福证券表示,一方面由于去年四季度基数更低,今年四季度利润增速有较大概率出现更显著的表观改善,另一方面,随着政策加力提效及经济内生动力修复,上市公司盈利也有望迎来实质性的明显好转。展望后市,盈利底部逐渐明朗,基本面改善将成为A股行情的强力支撑。 金融、地产业绩增速下滑 另外,三季报数据显示,金融、地产行业的业绩增速均有所下降。 银河证券研报数据显示,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来看,2023三季度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分别为-0.81%、1.80%、-0.01%的增速,较2023H1营收增速分别下降1.30、3.77、3.84个百分点;从归母净利润累计同比增速来看,2023三季度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分别为2.59%、-7.15%、-33.64%的增速,较2023H1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下降0.86、8.77、22.58个百分点。 对于银行业而言,今年以来,商业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例如,2023年9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将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BP至1.55%,将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25BP至2.25%。存贷款利率均下降的同时,商业银行净息差也呈下降趋势。 银河证券表示,一方面,我国经济步入中低增速阶段,资金需求增速总体下降;另一方面,为刺激经济,货币利率下降是长期趋势,自然利率、贷款利率、存款利率均有下降的压力。对于银行业来来说,净息差下降,投资收益率下降,业绩增速也将放缓。当然,货币政策量化宽松会引起短期资金需求上涨,对冲利率下降对银行业收益的影响。对于非银金融行业来说,投资收益率下降,资产荒加剧,业绩压力也较大。 对于地产行业而言,由于房地产需求端景气度仍然较低,9月份,全国商品房住宅的平均销售价格为10484元/平方米,创下年内新低。从新房价格走势来看,一线城市相对坚挺,其次是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价格长期下行,9月份70大中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同比降幅较上月扩大,环比继续下跌。 银河证券表示,从二手住宅价格来看,一线城市自2023年6月以来,价格同比增速开始为负,二三线城市降幅继续扩大。但当前正处于房地产政策优化调整的进程中,前期发布的放松政策效果具有时滞性,需要等待更多数据的验证;同时,在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总体背景下,未来更多城市有望放松限购政策,从而助力房地产企业业绩回暖。 业绩有望逐季改善 此前,在业绩披露期,市场避险情绪较为严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10月份以来市场的加速下跌。 招商证券认为,随着三季报的落地,这一压制因素已经缓解。 招商证券表示,首先,三季报盈利拐点确认,全A/非金融/非金融石油石化单季度净利润增速均同比由负转正。后续来看,在价格回暖、补库需求临近的背景下,A股业绩有望逐季改善。而业绩披露期结束之后,市场往往迎来反弹,验证了这一判断后,对业绩不及预期的恐慌消退,抄底的资金有望增多,有望驱动A股上行。其次,A股毛利率、净利率均边际改善。由于此前几个季度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利润从上游向中下游转移。工业企业中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延续年初以来的改善趋势。后续毛利率的提升也将为A股盈利上行提供更大动力。 展望后续,渤海证券表示,目前基本面拐点已获得确认,且中期还面临万亿国债落地的进一步支撑;与此同时,较低的估值水平也意味着市场向下风险相对可控,压制市场的负面因素主要源自资金面,即外资的持续流出以及偏股型基金高仓运行下加仓空间的相对受限。整体而言,市场处于高性价比阶段。 渤海证券称,首先,短期压制A股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资金面,已出现改善迹象。美联储10月议息会议基本确认加息周期的结束,会后美债收益率应声回落,北上资金也随之重回流入态势,未来资金面有望迎来北上资金回补仓位带来的边际改善。其次,三季报披露完毕后,市场将进入到5-6个月的业绩真空期;叠加资金面的边际改善,市场的反弹行情有望延续。  
这届11.11拼低价的背后,商家要靠技术赢
今年京东11.11,成交额、订单量、用户数都创下新高,京东采销直播火爆出圈。据透露,京东采销直播累计观看人数突破3.2亿,京东11.11累计有约300个品牌销售额破亿元,新商家成交量环比上月增长5倍,且大量品牌、商家保持销售高增长。 今年11.11是消费者回归理性、追求实惠的一年。京东用实打实的真低价,为消费者带来“真便宜、闭眼买”的极致体验。在消费者获得低价的背后,是商家在优化生产成本、提升运营效率,才有便宜好物,和产业发展的正循环。 京东采销直播和智能服务,就成为商家降本增效的两大利器。采销直播越过大主播,以知悉行业底价的专业采销直面消费者。智能服务则得益于产业大模型爆发,大幅降低了商家直播带货、客服咨询的成本,提升了触达顾客的效率。 除此以外,京东云还将“全网比价”战线扩大,并为智能时代升级了基础设施。金融领域的AI增长营销平台,则率先最先将产业大模型落地在实际应用中,成为产业侧提升效率的最佳实践。 在今年京东11.11,京东云每秒用户访问同比提升170%;京东云智能客服处理咨询超过14亿次,自动为客户推荐“一键价保”等超过337万次;京小智服务商家数突破36万,商品推荐准确率提升27%;言犀虚拟主播帮助中小商家降低直播成本90%。京东云作为京东11.11的技术基石,为真低价保“价”护航。 云产品“全网比价”, 让企业用户也享受真便宜 低价战略不仅是消费的驱动力量,也是云计算的“必杀技”。亚马逊AWS诞生起就以低价为优势,微软Azure和谷歌云也屡次发动价格战。今年5月,国内的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和京东云,也开启了“云比价”战争。 云以低价为武器,首先得益于摩尔定律带来硬件成本下降,其实则是“以价换量”带来利润上升。云的降价,能大幅降低企业IT开支,是降本增效的关键来源。 在京东11.11,京东云就将“全网比价”烧到了“全线产品”。京东云在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最低成交价的基础上,承诺再打折10%,并且全网比价常态化、承诺买贵就陪。这种不加定语的比价,将“真便宜”带到B端。 中小企业是云比价的主要受益者。在过去的“云比价”中,云服务口径不一,价格并不透明;其次客户有采购周期,与C端消费大促不重合。而京东云的全网比价,将比价透明、常态化,让基础IT产品的价格大幅降低。 一家为高校科研做技术支持的企业就表示,他们采购计算、存储等常见硬件和PaaS产品,主流云都能满足需求。价格就是影响决定的主要因素。 “我们搭建每套分析测试系统,通常需要2到3台服务器。采用2核4G或4核8G配置,年成本通常在1万多元。多家比价后,我们发现京东云比别家低10%-20%,每套系统成本能节省数千元。”他说。 京东云推出全网低价的底气,来自以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对性价比的极致提升。 京东云自主研发的统一存储平台云海,可以做到千万级IOPS,延迟低至百微秒,通过存算分离技术架构,节省成本超30%;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云舰,可完成超千万核资源秒级调度和高效复用,3年将处理器运算效力提升超100%,每年节省成本达数亿元;软硬一体虚拟化引擎京刚,将算力虚拟化损耗降至零,作为数据中心级DPU引擎,其存储IOPS、网络转发性能均提升50%;基于液冷技术,京东云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已实现全年运行PUE低于1.1,基础设施能耗节省30%。 服务AI应用,京东云已经抢跑 未来云增长的另一大来源,是对大模型的算力支持。大模型适合跑在公有云上,已经成为共识。硅谷投资机构a16z认为,云计算公司最终会获得生成式人工智能行业10%-20%的收入。 对于大模型需求,京东云已经未雨绸缪。今年推出的“数智算力矩阵”,就对AI部署做了全面适配: 言犀AI开发计算平台,作为开发大模型的“全链工具包”,以低代码和API降低了开发门槛,并提供100多种训练和推理优化工具,能将大模型推理成本优化90%。 云舰异构资源池化解决方案,在支持混合多云CPU+GPU异构算力池化的基础上,同样支持大模型的训练+微调+推理的混合部署,将算力利用率提高70%。京东云的国产芯片“真替真用”,正切中近期爆发的国产化、异构算力需求。 京东云高性能计算集群HPC,在算力层面可支持最大十万级GPU节点规模;在网络层面自研RDMA拥塞算法,化解高网络吞吐量;在存储层面以云海,满足大模型的海量数据存储需求,并提供极致的数据传输性能。 最易被忽视的是数据中心冷却方案。技术进步必然伴随能源革命。GPT-3每训练一次,就耗能1287兆瓦时,让数据中心机柜如同炼丹的“火炉”。而京东云 “阿尔法”智能算力模块解决方案,包含风冷、液冷两个系列,其中液冷系列可兼容GPU、CPU服务器,将PUE压低在1.1以内,满足20-100kW/柜的数据中心部署需求。这些基础设施的升级,都为大模型起飞铺好了跑道。 产业AI渗透11.11,帮商家全面降本增效 今年人工智能的大幅进步,让商家降本增效上了新台阶。“企业最期待赋能的领域,首先是营销场景,其次是客户服务。”某主流营销平台负责人说。 在今年11.11,智能服务确实战绩彪炳,成为商家降本增效的“大杀器”。言犀虚拟主播,入驻了伊利、联想、国台酒业等4000多个品牌直播间,带动GMV增长超过10亿元。京东的商家专属服务机器人京小智,则服务36万商家,在11.11启动前10分钟,就处理咨询服务超过188万次。 言犀智能主播,让低成本的直播成为可能。商家皆知直播的效果强于图文,却对大主播成本望而却步。大模型赋能下,愈趋智能的数字人主播,则全面接管了直播间:从理解商品、撰写脚本、一键开播、弹幕互动,无一不能。 联想集团作为试水数字人较早的企业,如今数字人直播的每日成交金额,已经达到纯真人直播的2.3倍,每小时成交金额达到真人45%,但成本不到真人的1/10。今年国潮品牌崛起,青蛙王子、六神、同仁堂、百雀羚、西凤酒等上百家国货直播间,都接入了言犀虚拟主播,转化率最高突破40%,战绩亮眼。 言犀虚拟主播能快速铺开,首先是解决了大模型的“知识幻觉”难题。京东云凭借K-PLUG知识注入模型,确保大模型给出“靠谱”的回答。其次,言犀虚拟主播接入了京东的库存、物流、售后等系统,利用大模型的通用对话能力,能达到媲美真人的智能水平。 “今年大品牌都在冲店播,但培训主播实在成本不菲。我们的爆款投影仪,光是把产品手册培训给主播,就花了小两个礼拜。培训完,真人主播只能播几个小时,还可能随时跳槽。”某大品牌的直播负责人说,以数字人承担大部分直播时长、用真人主播在黄金时段冲爆款,才是直播带货的正确解法。 为了让数字人驾驭直播间,言犀团队费尽了心思。过去给智能客服合成的AI语音,追求声音柔美和态度温和。但直播带货却讲究激情澎湃、抑扬顿挫。言犀团队建立“声音供应链”,采集真人主播的声音韵律和节奏;并建立3D骨架+2D形象渲染,兼顾带宽成本的同时,让数字主播能做出戏剧性的大幅动作。 正是这些走出技术围墙、结合产业Know-How的工作,让数字人主播能够抓住观众的心,成为今年商家低成本直播带货的利器。 金融营销落地开花,产业知识成功臣 金融行业是最有预算、也最肯在科技上花钱的行业之一。据统计,在今年A股上市公司中,至少有11家银行已经在探索大模型应用。 在金融领域,营销则是大模型落地的突破点。这是因为金融行业已经从产品创新驱动增长、过渡到数字营销驱动增长的阶段。此外,大模型还不容易进入金融核心系统,但已经能够胜任创意营销工作。 在京东内部,产业大模型驱动的金融领域的AI增长营销平台,将过去涉及产品/研发/算法/设计/分析师等5类以上职能才能完成的流程,压缩至1人。同时,一个入口的全新交互模式,让人机交互次数从2000次降低至少于50次,实现方案生产效率上百倍提高。 京东的解法,是用大模型去指挥业务子系统。过去,京东金融已经积累了十二个数字营销子系统,有的制定计划、有的生成素材、有的负责投放。这造成营销系统烟囱林立,人员不能着眼全局来优化。 而大模型如同营销“总指挥”,会将目标如拉新10万,拆解成阶段性任务,以API形式调动用子系统的能力,并推动流程前进、实现目标。有京东金融的技术专家说,这相当于将营销专家的能力和经验,固化在大模型里。 在子系统里,也融合了京东的产业经验。以设计营销banner图为例,京东白条的IP是一只大白鹅,要手拿金条从礼物盒中蹦出来。这既包含设计知识,例如主体、物体和纹理怎么组合,也需要符合物理常识。 要设计出这样的系统,需要将过往需求、设计出的图片和活动效果,喂给大模型。这些数据,既是金融公司宝贵的资产,也很难积累到庞大量级。而京东将用自己的产业数据训练出模型,相当于将产业知识分享给客户。 目前,京东金融AI增长营销平台,已经落地京东内部8个场景,覆盖超过50%运营工作。在今年京东618,它已经承担了超过30%金融营销头图的设计工作。面对外部客户,它则以插件轻耦合到客户系统里,因此能够快速落地。 结语 今年大模型刷榜不断,产业落地却很稀少。这是因为技术公司,很容易陷入“拿着锤子找钉子”的陷阱。而京东的技术则以产业落地为导向,因此在今年11.11,爆发出巨大的商家降本增效成果,成为“真便宜”的重要助力。 京东相信科技的力量,选择以技术驱动产业降本增效、消费提质升级的道路。在今年京东11.11,零售、物流、科技、企业和工业等板块共同发力,优化商家供应链,达到了商家和消费者的双赢。这条道路,未来还将延伸得更远。
低价硝烟下惨烈厮杀!天猫京东公布双11成绩:京东说要实在
已经延续15年的双11再次落下大幕,天猫、京东和去年一样都没有公布GMV交易额,只是给出了一些用户量方面的数据。 淘天集团称,本届双11用户规模和商家规模显著增长,规模优势进一步扩大,带动订单量和成交总额全面增长。 全周期累计访问用户数超8亿,创下历史峰值。88VIP用户规模突破3200万,再创历史新高,88VIP成交同比双位数增长。 截至11月11日零时,402个品牌成交破亿,其中有243个是国货品牌,另外3.8万个品牌成交同比增长超过100%。 京东称,截至11月11日晚23时59分,成交额、订单量、用户数齐创新高,其中京东采销直播的总观看人数突破3.8亿。 超过60个品牌销售破10亿元,近2000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倍,新商家成交单量环比增长超5倍。 特殊的形势下,“低价”成了平台、商家、消费者集体关注的核心。 淘天集团就声称,预计在双11全周期内可以为消费者省下超过950亿元。 淘天集团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总裁汪海(花名七公)认为:“价格肯定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怎样做一个最有‘价格力’的平台,肯定是我们继续要去做的。双11期间效果确实也非常好,双11的商品招商时,我们会校验多少天之内的券后最低价,才能报我们的活动,所以我们对整个平台价格的掌控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则强调,京东也在强调低价,而且京东的低价与其他电商平台的区别在于用户体验,低价是建立在价格、服务、产品之上,是可用可信任的低价,不是不可用的低价。 他说:“我们是用户用得起的,实在可靠可信任的低价,真正能够让整个供应链得到实惠的,有合理售后服务的低价。我们确保京东能够做好这样的低价。” 辛利军直言:双十一期间,京东的低价得到了大量用户的信任。
女性反“粉红税”,还得靠老头
又是一年双十一,又是一年吐槽盛会,规则复杂、优惠不够网友都已经说麻了。 正当此时,一批女孩发现了真正的省钱秘笈。这秘笈不受时间限制,不受平台限制,唯一的限制是女孩们自己(的性别)——只要不执着于女性专用,每天都是双十一。 不管是瑜伽垫、袜子、健身包还是毛巾、收纳包……只要在搜索的时候加上“男”这个关键词,就瞬间徜徉在物美价廉的海洋中。 特定群体则更佳。加上“老头”关键词,搜出来的商品往往不仅物美价廉,还舒适。 50元左右的“老头衫”,已经成了“女高”穿搭必备。保不齐,迎面走来的JK服女孩身上的灰色针织外套,你爷爷也有一件。 明明只有“两杯奶茶钱”,却走线细致,柔软垂滑。女孩揉着老头衫,惊喜过后是愤怒:我以前几百块买回来还到处是线头的快消女装,到底算怎么回事? 不被理解、总是被造梗的“钓鱼佬”,如今也成了女孩们的跟买对象。毕竟,吃得苦中苦的“钓鱼佬”,其装备总是给人价格和实用性的双重惊喜。 首饰收纳盒,不管是亚克力的、塑料的,还是布制的,动辄就是好几十元甚至上百元。 渔具收纳盒,仅需10元,空间大小自由调节,双锁扣设计防止意外打开,还防水防潮,用过的姐妹都说好,没首饰的姐妹都心动。 除此之外,钓鱼佬的宝藏还包括但不限于:捂得严严实实而且大风吹不走的防晒帽、防潮轻便且舒适的折叠躺椅。还真就是嘲笑钓鱼佬,羡慕钓鱼佬,向钓鱼佬学习。 产品的功能相似甚至相同,针对女性消费者的价格却更高,女性消费者的这种额外支出就被称作“粉红税”。这并非一个严谨的经济学或社会学名词,却在近年来从西方到中国,成为女性消费者心头的一根刺。 如果说五年前,大促节点逆风而行的是“反消费主义者”,那今年逆风而行的,便是“反粉红税”的女孩们。 但凡看过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打喷嚏画面,就再也无法直视那些打喷嚏不捂嘴的人,你仿佛能看到唾液四散天涯,而你无处可逃。 被“粉红税”的概念开过天眼,就是这种体验。 不知道这个概念的时候,购物开开心心。知道了之后,“我的眼睛便是尺”,世上的商品只有两种:收了“粉红税”的,和没收的。不幸的是,“粉红税”好像随处可见。 去年,有网友发现知名品牌的键盘粉色比白色贵100元。也许是看到了网友的“反馈”,如今再查同款键盘,不同颜色之间已经没有价格差异。 但我们很轻易地就搜到另一个知名品牌的某款键盘,黑色、蓝色、粉色三种配色价格递进,粉色是最贵的,比蓝色贵50元,比黑色贵60元。 询问客服时,得到的回复是“不同的颜色就是价格不一样的哈”,显得询问的人是个小丑。 “粉色”的商品更贵,其实还并不是“粉红税”的最好体现,毕竟不同颜色有不同的定价,在商业上无可厚非,颜色和性别之间的捆绑也并非牢不可催。认为“粉红税”是个伪命题的人们会说:是你自己乐意买,为自己喜欢的款式和颜色付费,天经地义啊。 但一模一样的东西定价有区别,就很难“挽尊”了。 某服装品牌的4条装内裤,同链接内女款比男款贵近50元;某国产运动品牌的迪士尼联名拖鞋,女款比男款贵近80元(同样的,如今再去搜这双鞋,男女款的价格已经一样了)。 如果说“粉色”的东西更贵,还给女性消费者留有主动选择的余地,那这种完全相同的产品却针对性别定价有别,就是一种“被动交粉红税”。 还有另一种“粉红税”,则介于主被动之间。一些女孩以为自己只能使用某个“女性专用”产品,蓦然回首,却发现男性也有类似的商品,完全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一个很典型的商品是剃毛刀,一些女性出于剃腿毛、腋毛等的需求,会购买“女性专用剃毛刀”。这种剃毛刀普遍会在刀头配备皂头,配色比较多样(当然会有粉色),在淘宝搜索出来的头个商品售价59元,一刀柄俩刀头。 “反粉红税”的女孩则将手伸向了男人的剃须刀,发现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皂头,但这其实根本不能称之为问题,毕竟剃毛多发生在沐浴时,沐浴时手边根本不缺可以打出泡沫的产品。 至于价格,比较经典的吉列剃须刀,1个刀柄配4个刀头,价格不过69元。吉列自己也推出了女士刮毛刀,1个刀柄3个刀头的,价格113元,几乎是男款的一倍。 当然,你可以说女士的刮毛刀贵有贵的道理,比如“敏感肌适用”、“高端亲肤”,商家的宣传页面也的确突出显示了这一点。对于选择男士剃须刀的女孩来说,“可以,但没必要”。 在一个贴子里,网友忐忑地买来男士剃须刀尝试,却发现没有任何不适,评论区几乎不敢相信:“真的不会过敏吗?不会痛吗?”背后隐含的是更难以消化的问号:“女士专用”,其实并无必要?花哨都是多余? 甚至是在药品中,也能找到“粉红税”的踪迹。在同一家店里,普通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售价24粒21元,而同品牌推出的女士友好(强调缓解经痛,包装盒上也是女性形象)的布洛芬咀嚼片,仅10片就卖27元。如果忽略每粒剂量粗略估算,目标群体为女性的这款布洛芬价格是普通款的3倍。 “女士专用”的“特殊优待”,这届女性消费者不想要了。在购物的时候,她们开始扮演各种角色。 可以是美术生,买来的笔架用来装化妆刷;可以是老头子,用老头衫完成自己的JK穿搭,用老头太极服来赶一赶“新中式”的潮流;可以使钓鱼佬,便宜耐用的防晒帽一戴,谁也不爱;可以是男的,直接买男装,可以是小孩,直接买童装…… 可以是任何角色,只要不是女性就好。 更小的量,更贵的价格,看着4块钱1粒的布洛芬文案里的“呵护痛经女性”“酸酸甜甜”,女孩们也许会琢磨一件事:作为“女性”的我本没有那么特别,“女性专用”产品多了,也就特别了。 究竟是价格歧视让女性多花钱,还是女性乐意多花钱造成了价格歧视? 现在国内社交媒体上,针对粉红税有几个常见的数据,如女性产品比男性产品平均贵7%,以及女性一生要多花68万元在“粉红税”上。 这两个数据确有其出处。其中7%的数据,就来自于纽约消费者事务局(NYC Department of Consumer Affairs,DCA)在2015年的一份报告。虽然在美国“粉红税”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流行起来,但这份报告还是掀起了“粉红税(Pink Tax)”在美国的讨论。 这篇报告指出,专门针对女性的产品比男性产品更贵,而且没有合理的理由。这种差异适用于服装、玩具、保健产品等,而且贯穿女性一生。 在玩具领域,女孩的玩具平均比男孩的贵7%,这还不是芭比娃娃和变形金刚的比较,而是同款滑板车粉红色更贵。此外,儿童服装方面,女孩的衣服要比男孩贵4%。成人女装要比男装贵8%,差距最大的是个人护理/卫生用品,女性用品的价格比男性高出13%。 而“女性一生要多花68万元”的数字,则出自Bankrate的估算。另外根据加利福尼亚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和参议院妇女、工作和家庭特别委员会在2020年的估算,一名女性一生要交大概18万美元的粉红税,高于Bankrate的估算。而这些估算参考的正是DCA的报告。 但是针对DCA的报告,也有批评的声音。2021年的一份调查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DCA在2015年的研究有方法论上的缺陷,比如产品并非随机挑选,而且只占了6%的类别。《福布斯》杂志的一篇评论性报道则指出,女性购买更昂贵的粉红色剃须刀,是因为她们看到了额外的美学价值。批评者认为,虽然产品看似功能相似或相同,但提供的情感体验和价值是不同的。 如今看来,在中国“反粉红税”的女孩们,反的正是这份“情感体验和价值”,而继续购买“女性专用”产品的女孩,也未必不知道这是一个非必要的选择。当“粉红税”的概念被提及、被传播,就已经是一种变化,它让被动支付“粉红税”的消费者们,有了再做一次主动选择的机会。 话说回来,那种一模一样却为不同性别定了不同价格的产品,在“粉红税”光谱的最极一端,值得全人类群起而攻之。
双十一之后,京东还能继续低价吗?
双11京东打了一场漂亮仗,成功建立了低价心智。问题是,是否会只在双11昙花一现,京东有没有能力将低价常态化?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把时间线拉回到去年年底。 2022年底,将“低价”设定为京东最高优先度目标,成为京东新一轮剧变的原点。 去年年末宣告低价战略的那场大会上,刘强东宣称低价是“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也是以后“唯一的基础性武器”。刘强东警告,倘若不能保持低价优势,京东早晚会变成“第二个苏宁”,并把低价列为京东零售未来三年最重要的战略。 据《晚点LatePost》报道,上述低价战略被拆解为四大执行方向:改善平台规则、流量分发机制、优惠机制和采销机制,分别指向更极致地比价、自营与第三方商家流量平权、更简单地优惠玩法,以及品牌采购转为品类采购。 刘强东挥动指挥棒,京东一系列指向低价的新动作快速落地。 今年3月,京东将百亿补贴频道设为APP常态化入口,并为入选商家提供免收坑位费、更低的平台扣点和官方补贴等优惠,通过降低商家经营成本,为价格下探创造更大空间。 与此同时,京东启动春晓计划,加快引入不同垂类的POP(第三方)商家;此外,平台运营策略不刻意区分自营和POP商品,价格更低的商品更容易获得平台导流。 到了5月中旬,京东CFO许冉接替徐雷,担任京东集团CEO兼执行董事。在不久后的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许冉称“低价将是京东交付给用户的最终结果和体验”。 到了刚刚过去的京东11.11,这套低价组合拳开始显现成效,不止是京东采销靠“业余主播 专业带货”出圈,背后聚拢在京东低价大旗之下的品牌、商品、商家和用户均大幅增长,低价心智建立取得突破。 根据京东披露的数据,今年参加京东11.11的商家数量比去年增长逾1.5倍,创历史新高。其中,参与京东百亿补贴的商品较618大促增长2倍,9.9包邮、秒杀频道的低价商品数量也大幅扩容。 在需求侧,原本被其他平台侵蚀的订单和用户也在向京东回流。10月31日前一周,京东近30个品牌销售超10亿元,近9000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倍,近1.5万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倍。截至11月11日0点,京东约300个品牌销售额破亿,百亿补贴用户规模增长近5倍。 这张京东11.11成绩单,验证了京东一系列变革举动的有效性。同时,京东从上到下迸发出近年罕见的战斗力,整个公司的“精气神”得到提振。 但在围绕低价的长跑中,京东仍然有诸多问题待解。它需要继续向外界证明,自己有能力在11.11等大促节点之外,依靠可持续的经营手法,继续保持整个平台的长期低价;同时,也需要避免卷入恶性竞争,在电商价格大战中找到一条更适合自身的生长路径。 京东的低价战略,首先在自营电商板块落地。这块业务是京东的立身之本,也是最主要的营收和利润来源;如果做不到低价,整个集团的低价战略也就难以推行。 这也意味着,负责筛选和对接品牌、采购商品的京东采销,需要主动改弦更张,更加积极地与品牌“砍价”。 此前,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京东采销在不少情况下并不会把低价作为最核心的目标。原因之一是,不同渠道的用户画像和消费能力迥异,促使品牌采取差异化的价格策略,从而实现整体收益的最大化。京东即便希望降价,也不能单方面做决定;由此而生的零供关系博弈,不仅是京东采销的日常工作,也是整个消费行业的常态。 但在新的环境中,京东正在以更大力度推动价格下行,采销团队也需要带着品牌一起跳出舒适区。 今年以来,京东采销在机制上的最大变化是从品牌采购转向品类采购。 此前,京东采销人员面对单个品牌谈合作,如今要从整个品类的众多品牌里挑选货品;除了品牌商家,更多白牌商家也被纳入视野。在选择增多之后,京东采销进行价格谈判的余地大了许多,更容易在博弈中占据优势,拿到高性价比的供给。 另一方面,在公司内部上,京东也为低价策略匹配了新的考核机制,GMV(商品交易总额)取代收入,成为更重要的绩效指标。这也让京东采销轻装上阵,更主动地争取低价。 接近京东的人士透露,今年京东11.11采销团队的重大突破之一是自己拿出更大的补贴,或者与更多品牌沟通去做低价;而在不少时候,这一牵涉双方的变革“不会是和和睦睦的”。大促期间,厨电品牌海氏与京东采销的公开争执,正是低价变革带来的不适应表现。 不过,在经过一番博弈后,越来越多的品牌接纳了京东的低价战略。站在品牌视角上,京东是零售领域最大的采购方之一;以较低的价格换取更大的采购规模,显然更符合商业逻辑。一些商家还通过与京东采销深度合作,获得比以往更多的回报。 以骑行品类为例,自行车制造商喜德盛此前主营山地车。近年来,国内骑行圈开始流行公路车,热门车型一车难求,需要加价数千乃至上万元。喜德盛也切入这一市场,并计划推出一款定价3500元以上的产品。 但京东采销人员根据此前调研,认为公路车的核心卖点除了“高性能”外,还要有“高性价比”。经过一番沟通,喜德盛将公路车定价下调至2799元。这款平价产品推出之后销量强劲,让喜德盛一跃成为线上渠道公路自行车销量第一名。 又比如,联想是全球最大的品牌台式电脑生产商。在京东,联想PC的主力价格区间约为四五千元,销量十分可观。 但在办公室工作场景下,许多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并不需要高性能PC,花费5000元购置办公电脑并不划算。为此,京东采销与联想合作,推出多款使用移动版CPU的入门级台式机,在满足正常办公需求的同时,把价格拉低至两千多元,同样成为爆款。 这种从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出发,与厂商合作研发高性价比新品的打法,已成为京东采销“砍价”的重要手段之一。 京东采销多维度的“砍价”能力,让京东自营业务在11.11期间积累了低价口碑。这套能力释放到日常运营中,再加上规模效应的加持,单一商品的低价就能够逐渐沉淀为整个平台的低价心智。 除了自营业务,聚集在平台内的第三方商家,是京东实现低价的另一个倚靠。 与自营相比,京东POP商家能够覆盖更广阔的商品垂类,价格区间也更富有弹性。过去几年间,在流量分配等维度上,京东自营相比POP商家占据明显优势;但今年以来,两者的平台待遇逐渐趋于一致。 刘强东十分看重自营与POP之间的“平权”。他曾在公司内部表示,京东不应该想尽办法让用户买自营或POP商品,而是要真实展现所有信息,把选择权交给用户。“用户选择权一旦被干涉就很危险,因为用户体验会变差。” 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POP商家获得了更多与自营同台竞技的机会,并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战果。 以百亿补贴为例,作为今年京东最重要的营销IP,它对于自营采销团队和第三方商家一视同仁,只以价格论英雄。京东方面透露,今年7月,平台百亿补贴的第三方GMV贡献率超过50%。 另一方面,京东正在加速引入第三方卖家,今年初推出“春晓计划”,具体措施包括取消平台使用费、降低商家扣点、简化入驻流程、提供新店大礼包、0元试运营取消90天限制、新商家双倍流量激励等。 同时,京东APP首页百亿补贴、9.9包邮、京东秒杀等频道,以及微信域、搜索推荐页面等全面向商家倾斜流量;京喜APP首页9.9频道、5元3件、京喜集市、特价团频道则重点扶持个人及个体户商家,帮助京喜商家提升流量和销量。 随着平台吸引力的增强,京东POP生态的繁荣度显著提升。今年第二季度,京东新增商家数量同比增长417%,第三方商家总量比去年增长超一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不过,电商平台在引入第三方卖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遇到“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特别是在电商行业价格大战的形势下,难免一些商家为了尽可能压低价格以次充好,甚至兜售假冒伪劣商品。 怎样在生态繁荣度与商品服务品质之间取得平衡,是京东POP气象初成之后的挑战。 在京东11.11启动会上,京东表示,低价不是以次充好、缺斤少两,而是靠持续在供应链里挤水分,通过提升效率节约成本,让利给用户和合作伙伴,实现“真低价”。这其实也是京东为POP商家制定的经营法则。 京东已经在采取多项措施,帮助商家降本增效。京东11.11期间,京东向POP商家提供流量扶持时,除了看重低价商品,也把品质和服务作为两个考量因素之一,以推动商家远离低级的价格战,并以高性价比商品和服务作为长期经营根基。 万千POP商家的低价商品,除了丰富京东11.11期间的供给外,也是京东低价战略的另一块拼图。这些商品的整体价格区间低于自营商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在帮助京东获得更多价格敏感型用户的同时,也在更广泛的用户群中,培育和稳固京东低价心智。 从刘强东发出“第二个苏宁”的警告算起,京东这场低价战役已经持续一年。它带来了公司战略、组织架构、业务逻辑、增长方式等方方面面的变化,也让京东又找回了当年那股敢打硬仗的战斗精神。 京东早年间素以擅长打硬仗著称。它以凌厉的低价攻势,在家电领域打败了苏宁和国美,在图书领域击退了当当。昔日手下败将,如今已经入驻京东,成为众多第三方商家的一员。 但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京东也遭遇了“大公司病”:决策流程越来越长,管理层级越来越复杂,开疆辟土、变革行业的锐气渐渐消失。直到去年底,刘强东回归,痛批管理层、重新擦亮价格力,京东才逐渐回到正轨。 在此过程中,刘强东对于长期风险的警醒,以及杀伐果决的执行力,自上而下传递至公司每一个人。京东11.11期间,京东产销跨界直播带货,堪称京东战斗精神回归的标志之一。 大促期间,京东采销颇为意外地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在卷入与厨电品牌海氏、头部主播李佳琦的争端后,京东采销冲上热搜;从天而降的巨大流量,让他们动了直播带货的念头。 不过,采销团队的日常工作是在全国各地拜访品牌、选购商品,主要接洽B端合作伙伴,通常不直接面对消费者。直播带货所需要的一切,都是临时征调:从未带过货的团队成员下午3点接到通知,7点就走进了直播间;而直播间由办公室、会议室改造而来,准备工作的仓促和粗糙一目了然。 从登上热搜到开播,采销团队只用了不到8个小时。京东迅速把“采销直播”放在了APP直播频道的首页;3C、家电家居、超市、大时尚、健康、汽车等业务部门也纷纷开播,以分流和承接汹涌而来的流量。 随着京东采销直播间的火爆,许多品牌闻风而动,拿出更大幅度的优惠,将自家产品送进直播间。京东11.11期间,京东采销直播推荐的3C数码、家电家居、日用快消、服饰美妆、汽车、健康等众多品类商品均以5折价格上架销售,全部“秒空”。截至目前,京东采销直播累计观看人数已突破3.2亿。 京东采销直播间的异军突起,得益于相关团队的敏锐嗅觉和战斗精神。在泼天流量骤然而至后,他们以最快速度“改造”自身、协调内外资源,抓住了机遇。 但京东采销的“素人”主播能够一炮而红,吸引数亿观看量,也和采销们常年深耕行业,对于品牌和商品的卖点烂熟于心密不可分。以3C数码品类为例,该品类的采销人员在开播首日首次走进直播间,依靠对于全行业产品的深度理解,筛选和讲解了六七款产品。这种“行业产品专家”属性,让京东采销在直播带货时游刃有余。 在11月11日的媒体活动上,京东零售相关负责人表示,京东的低价,始终是在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低价商品的同时,以品质和服务作为支撑。京东采销直播不收坑位费、不收达人佣金,让品牌厂商、让产业链上下游都能够赚到钱,也让消费者最大程度享受实惠。 保持敏锐度、打破业务边界、抓住机遇后乘势而起,这种做事方式堪称“狼性”。京东内部人士表示,以前不少同事干得憋屈,需要照顾方方面面的利益;但今年双11,“大家甩开膀子干”,展现出不同以往的信心和战斗力。 对于刚刚完成战略觉醒的京东而言,“狼性”也是京东继续推进低价的精神元素。 在刘强东归来后,京东用了一年时间,梳理和化解了战略、组织、业务和模式等方面的不合理之处,并祭出常态化百亿补贴、春晓计划等一系列“重武器”。 京东11.11的战果,证明京东前几个月的枪炮轰鸣打在了实处,采销自营和第三方商品的价格区间显著下探,最难攻克的用户心智也有了突破。 在经营层面上,采销团队推动品牌商家拥抱低价,POP商家则以低价商品丰富供给,其功效不仅限于京东11.11,也可以在大促之外的日常经营时段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矩阵,并巩固京东11.11打下的低价心智根基。 但电商低价是一场马拉松。11.11之后,京东除了要继续在业务上推进深层变革外,也需要保持更加锐利的进取精神。一家数十万人的公司,从理念提出到最终见效,当中的执行力至关重要。京东仍需要更多京东采销直播这样的破局之术,才能在复杂而漫长的价格竞争中跑得更远。
五月天上海开唱滴滴“有大动作” 与歌迷有关
凤凰网科技讯 11月12日,五月天今日起在上海体育场举办演唱会,作为公共交通运力的补充,在主管部门和警方的指导下,滴滴组建了演唱会保障车队,同时推出5折专属打车优惠、司机接单奖励等活动,为演唱会提供服务和运力保障。这是继周杰伦上海演唱会后,滴滴继续在上海为大型赛事、活动组建保障车队提供免费疏散服务。 五月天上海演唱会陆续在11月12日至14日、16日至18日、20日至21日开演,滴滴每晚都调度演唱会保障大巴在指定上车点等候,散场后免费疏散歌迷至附近徐家汇地铁站,帮助缓解演唱会散场时的交通压力,现场观众可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免费乘坐,有序排队,从而更快出发。 为更好地保障用户在演唱会期间出行顺畅,滴滴上线了演唱会专属乘车优惠券包。用户下载滴滴App进入“周末玩乐5折起,每周567更便宜”活动主会场,可领取专属5折乘车优惠券,乘坐乘坐快车、特惠快车、滴滴特快前往上海体育场,即可享受5折最高抵扣40元优惠。 此外,为号召司机师傅们在演唱会期间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滴滴给司机师傅们准备了专属奖励活动,司机师傅在上海体育场及周边完成2单即能获额外奖励50元。在保障演唱会周边运力的同时,也帮助司机师傅们增加接单量,提升收入。
又“爆”了!华为、美团官宣
导读:多个华为鸿蒙概念股涨停。 作者 | 第一财经 陆涵之 11月13日,华为官宣将与美团以HarmonyOS为基础进行产业创新、技术应用、商业发展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全力支持美团启动开发鸿蒙原生应用工作。 华为表示,自9月25日华为宣布全新HarmonyOS NEXT蓄势待发、鸿蒙原生应用全面启动以来,已有金融、旅行、社交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和开发者陆续宣布加入鸿蒙生态。 此前美团就已基于鸿蒙系统特点和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率先开发和适配了多项功能,包括上线华为手机桌面“万能卡片”元服务、Push Kit实况窗功能等。 11月13日,多个华为鸿蒙概念股涨停。截至11月13日收盘,九联科技股价上涨20.04%至11.74元,达华智能股价上涨10.04%至5.48元,传智教育股价上涨10.03%至15.25元。 近期,多个应用宣布启动鸿蒙应用开发。11月6日同程旅行宣布启动鸿蒙原生版App开发,计划于2023年年底完成核心版本开发。首期上线的同程旅行鸿蒙原生版App将覆盖机票、火车票、酒店、度假、汽车票预订等全产品线预订功能,商旅等功能将在后续版本中进行更新和完善。 此外,有关儿童启蒙的应用宝宝巴士也在近期宣布与华为一起推进鸿蒙原生应用核心功能版本的开发。第一财经了解到,还有不少公司已经在开发鸿蒙App,不过目前还没有官宣。 近期,包括美团在内的多个互联网公司发布了多个和鸿蒙系统有关的岗位。11月8日,美团发布了鸿蒙高级工程师、鸿蒙基建工程师等多个鸿蒙开发相关岗位。根据脉脉平台,美团鸿蒙基建工程师岗位给出的月薪在4万元到6万元之间。 11月10日,网易更新了高级/资深Android开发工程师岗位,职位要求参与云音乐多端多os的产品(Android、鸿蒙等)研发迭代。此外,钉钉也发布了鸿蒙开发工程师岗位,月薪在1.5万元到3万元之间。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份,鸿蒙生态设备数量超过7亿台,已有220万开发者投入到鸿蒙生态的开发。截至10月30日,HarmonyOS 4的升级设备数量突破1亿。
美团与华为达成合作:启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
凤凰网科技讯 11月13日,华为宣布与美团以HarmonyOS为基础进行产业创新、技术应用、商业发展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全力支持美团启动开发鸿蒙原生应用工作。 自9月25日华为宣布全新HarmonyOS NEXT蓄势待发、鸿蒙原生应用全面启动以来,已有金融、旅行、社交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和开发者陆续宣布加入鸿蒙生态。 由左至右:华为终端云服务全球生态发展与销售部副总裁张思建、华为终端云服务总裁朱勇刚 在北京举行的“鸿蒙原生应用开发启动仪式”上,华为终端云服务总裁朱勇刚表示:“很高兴美团成为鸿蒙生态重要的合作伙伴,鸿蒙正在致力于打造一个‘一切皆服务,万物可分享’的新生态。” 美团高级副总裁李树斌表示:“我们希望与华为共同努力,在鸿蒙系统生态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作为鸿蒙生态社交领域的重要伙伴,美团与华为早有深厚的鸿蒙生态合作基础,此前美团就已基于鸿蒙系统特点和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率先开发和适配了多项功能,包括上线华为手机桌面“万能卡片”元服务、Push Kit实况窗功能等。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份,鸿蒙生态设备数量超过7亿台,已有220万开发者投入到鸿蒙生态的开发,华为始终与伙伴共享鸿蒙生态新机遇,共创万物互联新未来。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