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建行董事长田国立:今后房价再怎么降也很难真正解决工薪阶层住房问题,未来要靠租赁住房解决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蕾  3月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回应了经济日报关于房地产市场、监管政策、以及风险和未来趋势的问题。 他表示,“要住房,找建行”,这是建设银行30多年前提出来的。当时国家都是公租房,基本没有买房的,走房改之路的时候,那时候大家拿5万、10万买房就囊中羞涩了,承担不起,也有很大压力。中国要想高速发展,必须解决住房市场化的问题,所以建行那时候率先提出了“要买房,找建行”,那时候沿着这个思路我们设计了一些金融产品,包括现在大家都耳熟能详都体验过的按揭贷款等。 田国立说,随着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入,住房自有率的提高,现在基本上都以市场化为主了。其中一个深层次问题,就是租购要平衡,现在来看还不是很平衡,租售比基本是1:700。从金融的角度,就要设计新的产品去平衡这个问题,“大家都记得‘要买房,到建行’,希望大家更应该记住‘要租房,到建行’。1:700这样的比例,在全世界来讲都是合算的。” 田国立认为,今后房价再怎么降也很难真正解决工薪阶层住房问题,特别是满足普通老百姓、没有积蓄的、进城务工、新市民这些阶层的住房需求,未来是需要靠租赁住房来解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住房市场必须要理性地控制,必须要有一种新的模式。现在租房的比例能到百分之十几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们的目标是能够把租的比例推高到百分之三十几,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应该会有一个根本的变化。归根到底还是落实这么一句话,“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田国立表示,建设银行是大型国有银行,一方面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有很强的专业设计能力。建设银行在四年多前搞了一个住房租赁平台,目前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建设银行一边努力和房东方建立联系,一边和市场对接、和客户对接,希望努力让这个长期困扰社会的问题趋于平衡。 田国立说,众所周知,房地产这个问题实际是世界性难题,日本在90年代初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后,对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的次贷危机其实也是源于房地产过剩,好在我国有一些政策性的、制度性的优势。但是怎么能够用金融的市场化手段,逐步把这个优势变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动能,他表示如果金融机构围绕这个持续设计金融产品,大家也会看到一个新的景象,那就是未来很多居民会逐步习惯于租赁。“大家可能注意到,建设银行有些口号,第一是‘要租房,找建行’,第二是‘房子是用来住的,租挺好’。其实从理财的角度来讲,租房也可以,因为现在大家不会总想着买了房以后能升值,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即便升值,套现起来也都非常难。相反,欧洲在这方面有一些很好的模式,要理财的话有很多金融产品,股市也好、债市也好,包括稀有金属,大家可以做这些,这样变现也快,流动性、安全性、风险性都是比较好的。其实房地产不是一个特别理想的资产买卖,中国随着市场成熟化,依靠租赁这个时代肯定很快就会到来。”他如是分析。 围绕这个思路,田国立表示,建设银行还提出了“要存房,到建行”。准确地讲,中国的住房还有些结构问题,有些空置率比较高,租赁市场有两方面不平衡,一个是房东方的角度,法律怎么保护他们的收益,税收逐步有一些优惠,但还不是很清晰,建设银行也在和相关部门共同探讨这些问题。另一个是租赁方,大家也会觉得,租房有时候不是特别方便,有的期限特别短,房东过一阵子可能就变主意了,大家没有真正安稳的感觉。 田国立介绍,建设银行提出了一个理念,即“长租即长住,长住即安家”。从新市民角度,租房固定期限在三年、五年、十年,基本就足够了。现在建设银行平台上已有3800多万人注册,进行这方面交易。同时,建设银行存了近13万套房,尽可能固定长周期,把租金、期限锁定。打造住房租赁产业联盟,把设计、装修、建材等联合在一起,对破旧的房子,打造“CCB建融家园”。 田国立最后强调,建设银行介入租房市场不是为了替代房屋中介,而是希望用金融机构的责任和诚信,包括金融的支持能力,帮助更多的房屋中介参与到这样一个市场的转型期间来,共同去打造这样一个新的市场供给。他认为,一旦租购比例能够达到四六开,那就会非常稳定,市场可能就不会忧虑房地产的问题了。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建设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6.1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幅4.72%。公开资料显示,建设银行将住房租赁视为该行“三大战略”之一,表示要激活住房要素市场,完善住房租赁生态建设。截至2021年6 月末,该行对公住房租赁业务贷款余额1055.5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1.46亿元,增幅26.55%。其中,公司住房租赁贷款余额 576.9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8.92亿元,支持住房租赁企业超过300户;公共租赁房贷款余额478.6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2.54亿元。 截至2021年9月末,建设银行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覆盖全国96%的地级及以上行政区,为1.5万家企业、3800万个人房东和租客提供交易平台,该行对公住房租赁业务贷款余额1162.76亿元。
银行家看大势:财富管理首次成为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重点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银行家预计节能环保产业是未来三年重点支持对象。随着客户理财观念不断转变,财富管理首次成为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重点。” 2022年3月2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普华永道连续第十三年共同发布了《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尽管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银行家普遍预期未来经济增长将维持稳定态势。中国银行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稳步提升,关键领域改革持续深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明显成效。银行家对未来五年银行业整体营业收入与利润增速保持乐观预期。 据了解,本调查项目由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主持。调查过程历经八个月,共回收有效问卷1794份,覆盖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不包括港澳台)的各类银行业机构。 近七成银行家主张提高养老领域金融服务能力 普华永道中国北方区金融业主管合伙人朱宇表示,“过去的一年,虽然面临重重压力,但我们欣喜的发现,中国银行业主动作为,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在疫情下不断提升服务小微企业能力,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区域发展。银行业公司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公司治理体系的成效已逐步显现。” 纵观宏观环境,银行家对未来经济平稳运行的预期增强。“十四五”规划提出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举措受到银行家广泛关注。此外,近七成银行家认为应当提高养老领域的金融服务能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带来更多机遇,也为中国银行业主动、灵活、稳健地参与全球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银行业对外开放步伐正在逐步加快。报告显示,64.6%的银行家认为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持续扩大与深化有助于改善金融供给质量,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63.2%的银行家认为会有利于提升国内银行服务和管理水平;53.3%的银行家则认为“竞合”关系会带来银行业活力的提升。综合来看,银行家对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持有肯定态度,银行业对外开放可以有效提高竞争力,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超六成银行家认为银行业对外开放有助于改善金融供给质量,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近六成银行家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战略重点 报告显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转型升级,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相应进行动态优化。 为更好地适应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银行业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向推动高质量发展迈进。 调查结果显示,56.3%的银行家选择“推进数字化转型”作为战略重点,比上年度高出1.2个百分点,继续位列首位。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商业银行的数字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保障了业务的有序开展、满足了客户的金融要求。 此外,超四成银行家将“推进特色化经营”(41.9%)作为重要战略选择。在客户需求升级和银行新常态的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和盈利模式受到挑战,银行业金融机构谋求在差异化、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下,基于自身市场定位,形成专业化的盈利模式,打响专业金融服务品牌。 国家战略重点区域中,长三角区域和粤港澳大湾区最受银行家关注。银行家认为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小微企业客户是银行最为关注的客户类型。超六成银行家认为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是中国银行业境外发展的首要动因。 房地产仍是信贷重点限制行业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银行信贷投放结构持续优化,业务重点稳中有变。制造业获得的信贷支持力度上升明显,医药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位列银行信贷投向重点支持行业前两位;房地产业依然是重点限制行业,但仍会保障居民合理住房的资金需求。银行家认为小微企业贷款仍是公司金融业务的重点,已连续十年位居首位;银行家预计节能环保产业是未来三年重点支持对象。随着客户理财观念不断转变,财富管理首次成为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重点。 信用风险仍然是银行家最为关注的风险,超七成银行家认为应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超半数银行家认为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建设的重点在于加强内控文化建设。银行家选择信息科技类人才作为未来员工增长的重点。银行家认为资产端的贷款类资产占比和负债端的普通存款占比会进一步上升,增资扩股、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被认为是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方式。 报告显示,超过九成的银行家表示积极接受和使用金融科技。银行家最为关注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和云计算技术。银行家看好数字人民币在降低日常经营成本、防范反洗钱风险等领域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表示强化安全和风险管理机制是数字人民币应用推广面临的首要挑战。银行家认为提升数据治理能力的重点是完善数据治理架构,应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应对信息安全风险。
两会时间|全国政协委员谢卫: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破解“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发展困境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邹永勤 作为公募基金行业唯一的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总裁谢卫在过去的15年里已经提交了35份提案。而在即将到来的两会,他又带来了两份提案。 一份是“关于增强公募基金服务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能力建设的建议”,另一份是“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公募基金在养老投资方面的问题与建议 谢卫表示,随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于去年12月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步伐加快。公募基金行业自2018年起开始推动发行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在管理规模、服务人数和投资业绩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如何高质量满足个人养老投资需求、助力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现有产品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增加了投资者选择的难度与风险。为此,谢卫建议要立足于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守公募基金发展定位,选择治理结构完善、大类资产配置及投资能力突出、内控制度健全、养老目标基金管理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基金公司先行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坚持稳字当头,助力个人养老金制度稳步推进。 第二个问题是,产品设计与市场需求契合度出现偏差。针对这一问题,谢卫认为,应该鼓励基金公司持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金融产品,充分发挥公募基金权益管理能力,明晰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提高养老金融产品辨识度。 第三个问题是,基金投顾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行业个人养老服务体系。对此,谢卫建议,由于个人养老业务发展尚在起步期,行业应该合力深入开展投资者教育,打造行业的个人养老金服务体系、同时也是打造让老百姓“看得明白、搞得懂、好操作”的行业的个人养老财富管理服务体系。 最后,作为一个新兴领域,行业在养老类产品设计、养老投资人才培养等方面缺少专门政策支持。因此,谢卫表示,应该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一方面对于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初期的新产品、新模式给予更多政策支持,鼓励基金公司研究探索更多真正满足老百姓养老投资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在养老投资人员的长期考核和激励方面出台相应政策,帮助基金公司吸引、培养、留住更多的养老投资人才,推动行业形成养老金长期投资机制,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从而更高质量地发展真正满足老百姓养老投资需求的个人养老财富管理业务。 进一步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公募基金市场保持快速发展,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在践行普惠金融,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上承担了重要职责”,谢卫表示,为进一步推进公募基金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所以提出四条相关建议。 第一条建议是构建以持有人利益为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谢卫强调,公募基金行业必须持续构建和完善以持有人利益为核心良好的治理结构,要正确处理好持有人利益、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员工利益之间的关系;“既要正确处理好业绩和规模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人才与激励的关系,同时亦要建立企业责任文化”。 他认为,“净值化时代的到来给公募基金深度介入财富管理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需要我们提供更多具备辨识度、性价比高的产品,‘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发展困境,获得财富管理市场应有的地位和口碑”。 因此,第二条建议是要“提升产品辨识度,助力财富管理市场健康发展”,具体要求上,一是产品设计端应该更加精准,二是产品风格稳定不漂移,三是更加关注理财型客户的财富增值需求。 第三条建议是要大力推动公募基金投顾业务高质量发展,更好的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谢卫认为,要做到这点,需要从三方面上下功夫:一是投资上要坚定大类资产配置。二是持续关注并了解客户。三是在专业的基础上加强投教。 最后一条建议,谢卫强调要充分发挥公募基金投资管理能力优势,把握个人养老金发展机遇。 “首先,要优选机构参与个人养老金市场;其次,是优选产品,提升行业个人养老金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谢卫认为。
无声世界里的冰雪梦
新华社成都3月1日电(记者张海磊、王曦、尹恒)孩子们依次从滑雪场顶端滑下,平稳经过障碍后转弯,降速,再回到起点……训练中,如果不是教练曹建一直在白板上写字、不停地做动作示范,几乎看不出他们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这是由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组成的滑雪队,也是四川省首支听障滑雪队。 (视频记者:尹恒) 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教练曹建(前)为队员们示范技术动作(2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让“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走向现实。听障滑雪队的孩子们也在这场冰雪奇缘里变得更加乐观、自信和开朗。 “像飞起来了” “风很大,在我脸上、耳朵上轻轻地拂过,滑下去的那一刻,像飞起来了。” 一提起滑雪,15岁的胡海涛非常兴奋地用手语描述着那种感觉。 队员们在训练(2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几年前,在中国即将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背景下,依托位于新都区的尖峰旱雪四季滑雪场,新都区残联萌生了组建一支残疾人滑雪队的想法。 在南方地区,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相对薄弱,在克服了残疾运动员选拔难、活动项目少等问题后,新都区残联先后3次对全区近百名有意愿参加的残疾人进行摸排、筛选,最终确定与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合作。2018年11月份,四川省第一支听障滑雪队正式成立。 尖峰旱雪四季滑雪场的初级道长约80米,坡度约10度。 教练曹建说,第一次来时,孩子们都戴着助听器,穿好装备后,没一个敢往下滑。 站到滑雪道顶端时,胡海涛双腿开始发抖,由于没控制好重心,还没滑几米就摔倒了。“一开始动作不标准,脚两侧的皮都磨破了。”他指了指脚。 “学习的过程中,最难的是掌握重心,需要压着腿,向前倾。”现在的胡海涛已经能在滑雪道上自由驰骋。 胡海涛在训练(2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他很有天赋,反应快、爆发力强。胆子大,加速滑落时一点也不害怕。”这是曹建对胡海涛的印象。 11岁的杨昌榕是滑雪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2月14日的一次测试记录上,迷你滑雪项目她用了28.56秒,最快的同学用时16.62秒。 在滑雪场上,杨昌榕一次次爬起来,还不时通过手语向同伴询问动作。个子小小的她滑起来像一只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无声世界里的训练 在无声的世界里,学滑雪难,教滑雪也很难。 “把身体放松些,入弯和出弯轻灵点……”曹建把要领写在随身携带的小白板上,依次递给孩子们看,直到他们都点头。这个小白板是他上课的“秘密武器”。 教练曹建(左一)在白板上画出滑降训练的路线(2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虽然此前教了将近20年滑雪,但第一次面对这群孩子时,曹建还是犯了难。 “最难的是沟通,没法用语言描述动作,很多滑雪专业词汇难以用手语表示出来,只能画出来、写出来,或者我自己一遍遍示范。”曹建说。 比如,仅一个基本站姿就学了大半天。曹建把要领写在白板上,然后自己在其中一个孩子面前做示范,并让其用手感受发力点在哪。“先把一个学生彻底教会,再让学会的学生通过手语和其他学生交流。”曹建逐渐找到上课的小窍门。 为了让孩子们有充足的训练,曹建按照专业化运动队的标准,把日常训练和集中训练结合。孩子们在上课和训练间转换,每周周一、周三、周五下午课后是日常训练时间,集中训练一般安排在节假日或寒暑假。 把动作分解后,曹建制定了训练计划,每个动作他都留出充足的时间,最难的动作需要五天才能熟练掌握。 “学生们一旦滑出去就听不到任何反馈,如果动作做错了,已经没机会纠正了,只能等他们回来后再从头讲解。”曹建说,这群孩子要比一般人花更多的时间学习。 为了融入孩子们的世界,他还特意下载两个手语App,已经熟练掌握了“你好”“上课”“下课”“喝水”“上厕所”等词汇。 在成都市新都区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教练曹建用白板告诉小队员苏翊鸣、谷爱凌等奥运冠军曾在这座滑雪场训练(2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北京冬奥会期间,尖峰旱雪滑雪场因谷爱凌、苏翊鸣曾在这里训练而出名。曹建也会在白板上画出大跳台,并写下“奥运冠军训练的地方”,孩子们顺着他的手望向旁边,眼神里写满自豪和期盼。 眼里开始有了光 最初教听障孩子们滑雪时,曹建怎么都没想到,训练三个月后,这支听障滑雪队竟在全国残运会拿了奖牌。 2019年1月,滑雪队选出女生和男生各两名参加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奥会。 在迷你滑雪比赛上,有三人进入决赛,胡海涛更是在100米项目中斩获一枚铜牌。 因为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缺乏经验,在500米项目决赛时,胡海涛错把距离终点线20米的位置当成终点,他准备减速停下来时,突然发现教练、队友们还在招手加油,他又打起精神一鼓作气到终点,最终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第一次参赛的遗憾很快得到弥补。2021年在西安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胡海涛参加的迷你滑雪项目又拿了两块银牌。“有一项比赛,他只比第一名慢了0.9秒!”曹建非常满意。 赛场上,孩子们在努力争取好成绩;赛场外,改变也悄然发生。 “孩子们更自信了,眼里开始有了光。”成都市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赵晓玲说。 第一次获奖后,胡海涛带了一大包零食到学校,大方地跟老师、同学们分享。他开始主动网上搜索、学习关于滑雪的知识,以后还想尝试单板滑雪。 2021年,杨昌榕参加了成都市青少年滑雪锦标赛,在10岁组的比赛中取得第二名。“我喜欢滑雪,想像奥运冠军一样去比赛。”一次课堂上,她勇敢地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梦想。 队员们在训练中互动(2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滑雪队里还有一名叫向会芸的学生,胆子非常小,曾经见到老师绕着走。现在的她非常开朗,有次看到旁边学校的篮球架后,她给校长发微信:“我也想玩篮球,希望我们学校也有篮球场。” 如今,曹建面临更大考验。去年年底,新都区残联又选取了6名培智学生加入原来的9人听障滑雪队。“培智组的孩子们能听到,但是听不懂,理解不了,学动作对他们来说会更难。”曹建说。 除了这些孩子,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正在享受冰雪运动的乐趣,滑雪、旱地冰壶等项目在残疾人群体中备受追捧。 责编:秦雅楠
你今天退税了吗?个税汇算正式开始,按年算账,多退少补
3月1日,2021年度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正式开始,#个人所得税退税#登上微博热搜,话题阅读超2.2亿。有已经办理退税的网友直言“美好的三月是从退税开始”。从网友晒图来看,有人通过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得到退税,金额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也有人需要补交税款。 不同于往年的扎堆办理,税务部门今年推出了预约办税服务,在2月16日至3月15日期间,每天早6点至晚10点,纳税人可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提前预约3月1日至15日期间的任意一天办理。而没有预约的纳税人,可在3月16日至6月30日期间随时登录个税App办理汇算。 此次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的办理时间为2022年3月1日至6月30日,时间跨度4个月,办税时间充裕。不过,纳税人如果确实有紧急情况,又没有在规定时间内预约到合适的日期,也可以选择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直接办理。 另外,往年为保证年度汇算平稳有序,税务部门会分批分期通过单位通知纳税人在确定的时间段内办理,建议相关纳税人尽量在通知的时间段内办理。也就是说,用人单位也可能会通知纳税人在4月上旬或其他固定时间段办理汇算。但纳说人有需求在3月1日至3月15日申报,单位通知也并不影响纳税人提前通过个人所得税App预约办理。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安排,税务部门今年延续实施部分个税优惠政策,年终奖单独计税或合并计税可以“二选一”,一直延续至2023年底,这对于工薪阶层影响较大。 举例来说,2021年初,单位向纳税人发放一笔3万多元的年终奖,那么在申报时如果选择年终奖“单独计税”,则会根据其全年收入,获得3200多元的退税,若选择“年终奖合并计税”,就要倒补税1611元,来回相差近5000元。 税务部门提醒,一般情况下,工资加年终奖超过9.6万元建议“单独计税”,否则建议“合并计税”。不过,每个人的收入结构不同,差距也会比较大,纳税人可以选择不同的选项,根据个税App评估出来的税额,选择具体的申报方式。 除此之外,纳税人在汇算时还需警惕各类“秘笈”“攻略”。 每年个税汇算期间,各类“退税秘笈”“退税攻略”便会在网络上流行,有不知情者按照“假攻略”进行操作,税务部门在后台接到相关申报再逐一审核处理,浪费了大量人力和时间。 个税App也提示,不要相信网络“退税秘笈”,避免错误或虚假申报影响纳税信用。 年度汇算,简单来说就是在平时已预缴税款的基础上,“按年算账,多退少补”,纳税人如果你需要补税,最晚要在6月30日前补税。 那么对于需要补税的情形,纳税人关掉个税App就完事了吗? 据了解,对于年度汇算需补税的纳税人,如在年度汇算期结束后未申报并补缴税款,税务部门将依法加收滞纳金,并在其《个人所得税纳税记录》中予以标注。 对于涉税金额较大的,税务部门将进行提示提醒,对提醒后未改正或者改正不到位的进行督促整改,对仍不改正或者改正不到位的进行约谈警示,约谈警示后仍不配合整改的依法立案稽查,对立案案件选择部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进行公开曝光。 还有一种情形时,纳税人本次汇算需要退税,但此前存在未办理的补税,那么,该纳税人要先完成补税才能申请退税。
小鹏腰斩、蔚来垫底 2月难倒新势力
深途(shentucar)原创 作者 | 黎明 编辑 | 魏佳 “蔚小理”的2月销量,比往常来的更晚一些,也要更少一些。 3月1日,直到下午港股收盘,蔚来、理想、小鹏才集中在这个时候,发布了2月的成绩单——蔚来6131台,小鹏6225台,理想8414台。 这个成绩,同比去年2月是增长的,但环比上个月下跌幅度很大。尤其是小鹏,环比1月下滑52%,而在去年12月,小鹏刚创下16000台的月度交付纪录。蔚来更是延续过去4个月以来的跌势,继续垫底。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这三家公司的经营出现了什么大的问题。一季度本来就是汽车销售的淡季,2月还有一个春节假期,而且2022年新能源车补贴退坡的影响,真正开始发挥作用也是在2月。再加上各种缺芯缺电池,产能跟不上,2月交付量下滑就可以理解了。 值得研究的是蔚小理的交付量排位变化。为什么是理想拿下第一?蔚来还能重回老大位置吗?小鹏的势能还能持续多久? 蔚来急需新车型“救场” 过去半年以来,单看月度交付量,蔚来一直在“被赶超”。先是2021年7月,首次被小鹏反超,然后是8月,又被理想反超。从11月开始的连续4个月,小鹏、理想的成绩都要比蔚来好。 这当然有车型定价的原因,也有小鹏和理想发力较猛的原因,但更多还是蔚来自身的原因。 蔚来已经交付的车型有三款——ES8、ES6、EC6,ES8从2018年一直卖到现在,最“年轻”的EC6,也在2021年之前就开卖了。过去近两年时间,蔚来一直没有交付新车型。 这三款车型的硬件配置不算差,能满足OTA的需求,也实现了NOP领航辅助功能,但肯定不是最先进的。 以自动驾驶功能为例,ES8、ES6、EC6都是基于蔚来NT1.0,搭载的是Mobileye EyeQ4芯片,在上下高速匝道、自动变道、自动泊车等场景下的表现略有不足。Mobileye EyeQ4芯片的算力是2.5 TOPS,而小鹏P7搭载的英伟达Xavier芯片,算力为30 TOPS,2021款理想ONE搭载的“地平线征程3”芯片,算力也有5TOPS。 而且更关键的是,现在大部分车型都已经或正在从Mobileye平台切换到英伟达,基于Mobileye架构的蔚来“老三样”,难以保持长久竞争力。 蔚来急需新车型来“救场”。 很多车主在等——基于蔚来NT2.0技术平台打造,硬件配置拉满,功能更强大的旗舰轿车ET7,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发布了,如今终于要在3月28日开始交付。对于蔚来而言,2月算是新旧车型的一个过渡。ET7的交付,或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蔚来的不利局面。 还有同样基于蔚来NT2.0平台,但售价更便宜的新车型ET5,已经开启预售,将在下半年开始交付。这款车对于很多看重性价比的车主而言,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蔚来还有一款全新的SUV车型正在路上,定位在蔚来ES8和蔚来ES6之间,对标宝马X5L的ES7,也将在下半年开始交付。 这三款车相比老三款,在软硬件上都有很大的升级,它们的交付将为蔚来带来一波新的增量,决定蔚来接下来的成绩单。不过在那之前,蔚来还得再撑一会。 产能开始成为小鹏的烦恼 爱搞事情的小鹏,从来不缺新闻,另外似乎也不缺订单。 就在最近,不少车主发起了集体维权。他们去年就预定了小鹏P5,等了好几个月,小鹏一拖再拖,交不了车。 P5是小鹏去年开始交付的新车型,最大的亮点是搭载了激光雷达,号称是全球第一个量产。这波缺产能,主要缺的是搭载了磷酸铁锂电池的便宜车型。电池供应紧张,价格一直在涨,限制了小鹏P5的交付。2月,P5仅交付了2059台,而1月是4029台。 另外,工厂改造也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小鹏的新车交付。在1月底至2月春节假期期间,小鹏对肇庆基地进行了技术改造,2月中才全面恢复生产。随着改造完的工厂投入使用,小鹏的交付量有望在3月回到正常水平。 小鹏是去年的新势力年度销冠,销量爆发集中在去年下半年。自从去年9月首次交付过万后,连续5个月交付量都在一万以上,其中4个月都领先于蔚来和理想,只是到了今年2月才又掉下来。 来源 / 小鹏汽车官网 在去年下半年那几波严重的缺芯潮中,小鹏没有像理想和蔚来那样受影响严重,但最终在今年2月还是受到了供应链的影响。 小鹏的这波势能,是由P7和P5这两款新车带起来的。这两款车搭载了英伟达Xavier芯片,在自动辅助驾驶功能方面实现了暂时领先。小鹏的自动泊车功能目前在新势力中体验最好,而且已经实现了高速领航辅助功能,今年有望率先正式落地高速NGP。 这些带有强烈智能化标签的要素,给小鹏的销量添了一把火,也拉高了用户预期。虽然2月交付量不敌理想,但小鹏的增长势头还在继续。只不过,接下来小鹏或许需要更加关注供应链和产能。在从月交付量1万到2万的过程中,小鹏要做的功课还很多。 理想需要补齐智能化短板 理想拿下了“蔚小理”2月交付冠军,跟蔚来和小鹏拉开了2000多台的差距。这是理想第三次排第一,前两次分别是去年7月和8月。 跟蔚来和小鹏不同的是,理想只有一款车——理想ONE。若论单车销量,理想在过去大部分时间里,都排在蔚来和小鹏之前。 理想的销量爆发开始于去年6月,当时有一个节点——理想ONE在5月进行了中期改款,发布了2021款理想ONE。除了自动驾驶芯片升级,理想还增加了4个毫米波雷达,然后涨价1万元。 这次改款促进了销量,但也导致在去年9月受到了产能限制——毫米波雷达短缺。后来理想通过减配、延迟交付等方式熬过来了,交付量重回正轨。从2月数据来看,理想的供应链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来源 / 理想汽车官微 理想ONE似乎也不缺订单。去年底理想创始人李想说,当时消费者提车需要等8周的时间,理想不需要再进行促销。深途根据理想发布的2021年财报数据推算,2021年底的时候,理想的未交付订单是2052台。 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沈亚楠说,年前理想的工厂每个月可以生产14000台汽车,年后的月产量将超过15000台。这样来看的话,短期内理想的月交付应该是有保障的,所以在2月,理想的交付量是蔚小理中下滑最少的。 现在理想正在发力智能化,试图将过去的技术短板补齐。去年12月,理想向车主推送了OTA3.0,2021款理想ONE实现了导航辅助驾驶(NOA)和视觉融合自动紧急制动(AEB)。虽然比蔚来和小鹏晚了一拍,但总算没有缺席。 将于二季度发布、三季度交付的理想X01,是理想的下一代车型。这款车在智能化程度上将比理想ONE更高一个层次,也将是拉动理想销量的新引擎。 不过在接下来几个月,理想还是得凭借理想ONE这一款车,去跟蔚来、小鹏对打。短期内决定交付量的,还是订单和产能。 *题图来源于unsplash。
只顾吃肉的造车新势力,活不到下一集
作者 | 张博文 每月 1 日,是各家造车新势力晒交付数量的时间。 蔚来汽车交付新车 6131 辆,同比增长9.9%。 理想汽车交付新车 8414 辆,同比增长265.8%。 小鹏汽车交付新车 6225 辆,同比增长 180%。 哪吒汽车交付新车 7117 辆,同比增长 255%。 零跑汽车交付新车 3435 辆,同比增长447%。 受到二月春节假期工厂停工的影响,各家车企交付新车的绝对数量都不算高。但有个明显趋势,各家都已经意识到,对比销量排行,争夺榜单第一已经没有什么意义,每家新势力都有一套自己存活的逻辑和独特的未来发展路径,互相争抢没什么意思,现在的市场环境,只要不做出伤天害理的迷惑操作,每家新势力都能吃到肉。 当然,作为上市公司以及新势力舆论的领导则,蔚来小鹏家还是对外发布了关于二月份交付量的“解释”。 小鹏方面表示,二月交付量的下滑主要是在2022年1月底至2月初春节停产期间,对小鹏肇庆基地开展技术改造。“二月初,我们对外表达了基于持续攀升的在手订单及全年增长预期,现已按计划于2月中全面恢复生产,将进一步助力大量在手订单的加速交付。” 蔚来则是把 2 月销量降低归结为春节假期和自己最近的动作。对外表示自家 2 月份生产了ET7的样车、展车和试驾车。公关总监马麟说“大家可以期待ET7的表现了。” 理想在 2 月 26 日刚刚发布过财报,在财报电话会上,李想突然打开了话匣子,又是分享造车方法论,又是畅聊对研发方向的判断。在谈及“未来如何扩展生态圈”的时候,李想提到了上面那句话,并强调:“理想汽车战略特点是专注”。 理想汽车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车辆交付量为30,000至32,000辆,较2021年第一季度增长138.5%至154.4%。 刨掉已经公布的一二月份销量,也就是说,理想汽车 3 月份预计交付量在 9000 辆至 1.1 万辆之间。 各有各的战略,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昨天,中汽协发布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趋势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预计达到2750万辆,同比增长5%左右。其中,乘用车为2300万辆,同比增长7%;商用车为450万辆,同比下降6%;新能源汽车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2%,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18%。 500 万的销量预期,养活新势力各家,甚至是传统车企,绰绰有余。以至于这个领域逐渐还有新的入局者加入。小牛创始人李一男创办的造车公司刚刚展示了自己的新车,准备今年年底交付。去年公布造车计划的小米也在紧锣密鼓推进项目。之前主要业务做扫地机器人的石头科技CEO昌敬,也搞了个新造车公司,在2021年末完成1亿美元融资,领投方是腾讯集团,本轮融资中投资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另外,知名投资机构红杉也参与了投资。 对于各位创始人,实现造车梦想的愿景是类似的,路径是各有不同,但大家秉承着几乎同一套方法论:从 2 万到 100 万的汽车消费市场,可以切割出 N 个细分领域,尽量躲开特斯拉,就问题不大,平稳起飞。 当然,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对于新势力,2022 年依然存在一些需要整个行业共同面对的问题。 整个新能源行业跑得太快了,跑得比挖矿,提炼锂的速度还快。生产电池的核心材料都在疯狂涨价。一家叫做类星频道的媒体计算过:1 kWh 需要 0.6 - 0.8 kg 的碳酸锂。如果从 2021 年 1 月碳酸锂 5 万元/吨的价格跟今天 45 万元/吨的价格对比,一块 60 度电池包,电池成本就要上涨 14400 元左右,这还仅仅只是碳酸锂一种原材料的价格上涨。 还有一个更让人感到悲观的事情是,锂电池原材料的供应在短期内无法迅速提升,原料成本降不下来,在未来两年,电动车或许一直会面临加价的情况。 原料端涨价潮躲不开,造高性价比车型的路径越来越难走,考验的是造车新势力对供应链的话语权,也考验各家品牌的未来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与印象。 于是一些车企,开始选择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2月24日晚间,欣旺达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简称“欣旺达汽车电池”)获得新一轮投资。本轮投资方阵容堪称豪华——和谐海河、车和家、Sky Top、蔚瑞投资、巡星投资、睿海裕能、嘉兴颀辰、恒隽瑞、上汽金石、华友控股、奥闻投资、广祺欣电、合盛投资、鑫旺绿色、信之风投资、交银辕憬、佛山诚煜、红土岳川、深创投等共计19家投资方参与。 能让蔚来,理想,小鹏如此和睦站在一起,共同拿钱投资一家电池供应商,是对电池供应商的焦虑。 宁德时代确实技术能力很强,交付很稳,电池安全性能也很高,但不可回避的行业共识是,宁德时代贵,没有巨额真金白银的投入,宁德不会跟着任何一家车企的思路去搞研发,布局新技术。 宁德时代有自己的技术路径,甚至发布了换电模式,想要突破供应商的身份,成为换电服务方。 毫无疑问,这会让车企很被动。 电池对于电动车, 就像发动机对于燃油车一样重要,如果车企都用同一家电池供应商,很快,电动车在续航里程和补能速度层面的趋同化就会格外严重,当高级别辅助驾驶乃至自动驾驶还不能完全普及,电动车整体产品的趋同化也会愈发明显。 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对于新势力,最多也只是说解决了生存的问题,能保证企业不会出现最初几家新势力在前两年几近倒闭的窘况。但在这个消费者逐渐对电动车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市场需求的变动也会越来越快。 我们都说现在的汽车行业越来越像智能手机行业。汽车行业的节奏比数码行业更慢,意味着这里的很多变化都不那么显而易见,这里的很多趋势都是变化莫测捉摸不透。你也不知道现在海面上这些小水花,到底哪个最后会长成滔天巨浪,等你发现某个浪头开始让你眼红,却已经避免不了被它拍在沙滩上。汽车的使用周期和产品周期比数码产品更长,意味着一旦你一步走错,可能要等几年后才有第二次机会。 如果说当年的手机行业,考验的是决策层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迅速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那么今天的汽车行业,考验的则是决策者在不甚明显又变幻莫测的趋势中,断定其中正确方向并坚定向前的能力。 只顾短期销量的新势力,踩中了大浪,但很有可能,会摔死在浪中。
三年累计亏损超70亿,“人造钻石大王”走到退市边缘
董事长被采取强制措施后,濒临退市的个股股价却逆势涨停,这样的情形正在ST金刚上演。 近日,ST金刚发布公告称,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郭留希因涉嫌违规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相关事项尚待进一步调查。 2月21日,在披露上述公告后,ST金刚股价却强势拉升了“20厘米”涨停,并在此后两天,股价持续走高,引发了监管关注。2月25日晚间,ST金刚表示,管理层变动并未使公司基本面发生变化,股价涨停较公司基本面偏离较大。 异常波动的股价也令ST金刚备受关注。上市十余年来,ST金刚的命运却出现翻转,由人造金刚石行业的领导者滑落到退市边缘,面临巨大的终止上市风险。而与此对应的,却是日益蓬勃的人造金刚石行业与后来居上的同业者。 董事长被抓,股价却连续走高 此前,在2月18日晚召开的紧急会议中,ST金刚已宣布免去郭留希的董事长职位,并不再代行董事会秘书职责;由董事刘淼担任董事长、代行董事会秘书职责。在这之前,郭留希已被证监会处罚,终身市场禁入,同时也不得在公司内部担任职务。 这一消息直接带动了ST金刚的股价上扬。2月18日,ST金刚股价报收1.49元。此后几天,公司股价从一路上涨,一度摸高至2.19元。在2月25日晚间,ST金刚股价报收2.03元,当日下跌4.25%。而这一轮股价涨势也引起了监管的注意,2月22日,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其说明股价变动是否存在公司管理运作、生产经营、主营业务等基本面的重大变化;相关风险是否消除,仍未聘请2021年度审计机构的原因、具体进展和后续安排以及是否存在违反信息披露公平性原则或误导投资者情形。深交所要求,ST金刚于2月25日前报送有关说明材料及对外披露。 2月25日晚间,ST金刚回复问询函,表示公司管理层变动对公司管理运作、生产经营、主营业务等未产生影响,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针对近期股价涨幅较大的情况,ST金刚称严重偏离公司基本面,并提醒投资者理性投资。 但股民对管理层的变化表示看好。有投资者在互动交易平台上表示,“恭喜董事长刘淼履新,并希望公司抓紧时间出方案,消除前任董事长的影响”。对此,ST金刚答复称:“公司将持续做好主业,努力协调各方,竭力应对不利因素,争取早日妥善解决问题。” 公开信息显示,刘淼生于1970年,历任河南山水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郑州市联创融久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现任河南农投金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农投金控”)副总经理、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值得注意的是,农投金控也是豫金刚石的股东之一,持股比例为7.42%。这也被外界视为ST金刚将被国资接管的重要信号。 ST金刚的全称是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在ST之前,也被称为豫金刚石,以人造金刚石为主营业务。2019年,其宣布巨亏51.96亿元,财务危机向外界曝出。根据其2021年业绩预告计算,2019年至2021年,ST金刚累计亏损金额约在74亿元至79亿元之间。 债务危机之外,ST金刚也面临较大的退市风险。它在公告中表示,若经审计的2021年期末净资产为负,或追溯重述后净资产为负,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此外,ST金刚亦指出,其尚未聘任2021年度审计机构,若其无法在今年4月30日前披露过半数董事保证的真实、准确、完整的年度报告,公司股票也将被终止上市。 中国版“施华洛世奇”陨落 公开信息显示,豫金刚石成立于2004年12月。是一家超硬材料技术企业,拥有众多发明专利。官网显示,截至2021年底,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60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2021年末,在深陷债务泥潭和舆论危机的情况下,豫金刚石还获得了“2021年郑州市引领型龙头企业"称号。 2010年3月,豫金刚石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根据当年的招股书,豫金刚石的人造金刚石销量冲入国内前三甲,曾与黄河旋风、中南钻石包揽了人造金刚石行业80%以上的产能和市场份额。2015年,豫金刚石的股价曾高达22.11元/股(前复权),总市值超过100亿元。 这家公司也曾被誉为是中国版的“施华洛世奇”。2019年,豫金刚石董事会秘书张凯曾向媒体表示,“目前公司大单晶收入占到50%-60%,消费钻石规模已是行业最大,同时工业端产能近年来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上市当年,原董事长及实控人郭留希也凭借15亿元的身价进入2010年胡润富豪榜。 然而,随着其财务巨亏消息的曝出,豫金刚石也从行业领导者的位置,滑落到退市边缘。 “2016年定增募集资金45.88亿元,是一切的源头。”2021年,郭留希在采访中回溯过往时表示,“我自己参与定增10亿元,还有其他各方定增的钱,都是借来的,其他各方都要求我、我的家人或者上市公司给予担保。不担保,他们不会参与定增。” 郭留希说,由于多笔担保存在重复和交叉,也引发了一系列债务。这类案件自2016年定增开始出现,2017年至2019年逐渐增多。 上述提及的定增举动与公司的“年产700万克拉宝石级钻石”项目有关。2015年,豫金刚石拟募资不超过47.88亿元,用以突破人造大单晶金刚石的产能限制。在募集资金的分配上,43亿元将用在这个项目上,5亿元则用作补充流动资金。根据规划,项目建设期为4年,预计年均税后净利润为8亿元。 但项目并未按照预期计划进行。2019年,豫金刚石表示,因产业链各环节及配套服务支撑不足,成本管理面临较大挑战,同时加上外部环境及控股股东流动性风险等因素,“年产700万克拉宝石级项目”终止,剩余的募集资金9.99亿元将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随着项目流产,公司定增担保及经营中的财务问题全面爆发。证监会在之前的通报中指出,该公司“2016年至2019年,财务信息披露严重不实。一是连续三年累计虚增利润数亿元,二是未依法披露对外担保、关联交易合计40亿余元。调查发现,在上述期间,实际控制人累计占用上市公司资金23亿余元”。 具体来看,2017年至2019年,豫金刚石通过与旗下子公司虚构饰品类、非饰品类的销售交易及股权转让交易,虚构采购交易等方式,虚增存货、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与此同时,豫金刚石通过虚构采购业务、支付采购款、账外借款及开具商业汇票等形式向实控人及其关联方提供资金,涉嫌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占用资金关联交易,导致2016年至2019年年报中存在重大遗漏。 而这些资金款项多流入了郭留希及其关联方的手中。例如,监管部门披露,自2017年起,豫金刚石与河南林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林川建筑”)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施工标的为豫金刚石年产700万克拉宝石级金刚石项目及其他工程。2017年至2019年,豫金刚石累计向林川建筑支付款项2.11亿元。其中,豫金刚石于2018年支付的8362.27万元通过林川建筑转移至郭留希控制的银行账户。 总体来说,2016年至2019年,豫金刚石的实控人及关联方分别对上市公司形成非经营性占用资金1.37亿元、6.01亿元、21.62亿元、2.68亿元,占当年披露的净资产比例为2.07%、8.79%、31.01%、14.92%。 2021年12月,ST金刚披露称,林川建筑以债权人的身份向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处理ST金刚的破产重整。ST金刚表示,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法院对债权人申请公司破产重整事项的受理裁定书,该申请能否被法院正式受理、公司是否进入重整程序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新势力崛起 ST金刚前途未卜,但从整体来看,人工钻石市场还方兴未艾。 作为超硬材料的重要部分,人造金刚石是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其终端发展可分为工业领域和时尚消费领域两大方向。在工业领域,人造金刚石也应用在材料加工、电子电器、装备制造、国防军工等高科技领域;在消费领域,可作为天然钻石的替代,在佩戴饰品、工艺装饰和艺术收藏中广泛应用。 当前,天然钻石的供应量正在收缩。AWDC和贝恩咨询发布的《2019年全球钻石行业报告》显示,全球天然钻石供应量将从2021年开始以每年约8%的降幅持续性大幅下滑,并且近几年天然钻石供应量下滑趋势将因Argyle、Diavik和Ekati等供应萎缩而进一步加剧。而随着社会经济和消费者水平不断提高,全球培育钻石产量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 15%-20%,2030年培育钻石产量规模将达到1000万克拉至1700万克拉。 东吴证券发布研报称,工业金刚石和培育钻石同为人造金刚石的主要产品,在培育钻石渗透率快速提升、上游设备商压机供应有限导致上游整体产能有限的情况下,培育钻石扩产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工业金刚石产品,工业金刚石或同样面临涨价。财通证券测算指出,预计2025年全球培育钻石饰品市场空间可达到100亿美元。 2000年以来,中国成为全球金刚石生产和消费大国,贡献了世界总产量的90%。河南地区成为人造金刚石的“黄埔军校”,培育了诸如力量钻石、中兵红箭、黄河旋风等行业头部公司。 从目前的业绩披露情况看,头部企业的业绩仍呈现普涨走势。根据公告,2021年,黄河旋风扭亏为盈,净利润约为4100万元;力量钻石盈利7299.68万元,同比增长217.14%~234.95%;中兵红箭盈利则为2.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3.90%~78.47%。 对于业绩预增的大幅增长,力量钻石解释称,培育钻石产品销售占比增长较大,以及募投项目陆续投产,培育钻石和金刚石单晶产能稳步增长。同时,市场供应紧张,销售价格明显上升。 相比于行业前辈在二级市场中的沉浮,去年9月登陆深交所的力量钻石则颇受资本青睐。其以20.62元的发行价上市,上市首日,股价迅速暴涨11倍,成为人造金刚石领域中最“值钱”的一支股票。目前,力量钻石每股已超284元。 股价遥遥领先背后,力量钻石也享受了较多的政策扶持。根据公告,2021年12月末,力量钻石已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2021年至2023年,将继续享受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其招股书,2018年至2020年,力量钻石获得的政府补助、赔偿款、税收优惠等合计约为3410.3万元、1145.21万元、1891.06万元,占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47.29%、18.14%和25.91%。 连年亏损、走到退市边缘的ST金刚公司内部也仍未放弃。公司近日在深交所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将继续推进债务重组和根据法院裁定推进重整工作,争取尽早化解风险。新股东走到台前后,公司是否还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仍是个未知数。
你想拥有一个厨师 NFT 吗?能开虚拟餐厅的那种
在人们对元宇宙的畅想里,其中一项就是拥有现实世界里能见到的东西。目前元宇宙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各类艺术品 NFT。但现在,你还可以看到虚拟的餐厅和变成 NFT 的厨师。 虚拟餐厅开发公司 Cordia 不久前宣布,将会进行加密餐厅的开发,推出 「 Crypto Food Hall 」NFT 系列,该系列包含 500 名男性和 500 名女性合计共 1000 名厨师,包括 Chef Tasty、Chef Yummy、Chef Nasty、Chef Delivered 和 Chef BTC。目前在NFT 交易平台 OpenSea 上可以查看。 这些厨师代表了不同的菜系、烹饪风格和个性,想要拥有厨师 NFT,成本大约为 0.08 ETH,约合200美元。经过 Cordia 公司验证的股东可以进入「白名单」,能够以 0.04 ETH的价格在预售中最多购买五名厨师 NFT。 每个厨师都将在 Crypto Food Hall 里拥有自己的餐厅,有些厨师还会在应用程序上拥有真正的虚拟餐厅。在烹饪专家和名厨的带领下,拥有厨师 NFT 的人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虚拟餐厅。 除了虚拟餐厅,厨师 NFT 系列的拥有者,还将被邀请参加虚拟和面对面的烹饪活动,得到下一系列 Crypto Food Hall NFT 的空投以及虚拟餐厅的折扣代码 在 Cordia 公司的计划里,在厨师 NFT 之后,还会在三月推出菜单项 NFT ,四月开售美食大厅的位置。另外,NFT 销售的 20% 版税将用于从拥有 NFT 的当地餐馆购买数字礼品卡,然后随机分发给已注册的社区成员。 Cordia 是一家总部位于内华达州里诺的公司,主要经营「虚拟餐厅」和「幽灵厨房」。本质上是在线交付和餐饮订单的配送中心,通过 UberEats、DoorDash 等配送服务进行运营,这种经营方式的优点是不需要在好的地段进行昂贵的扩建。 之所以推出这个 NFT 项目,Cordia 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Peter Klamka 表示:「目前餐厅运营面临的环境与以往一样具有挑战性。大多数独立餐厅都是在勉强坚持下去,一些新客户实际上可以在永久关闭和生存之间进行选择。我们的厨师系列是餐厅接触 NFT 和不断增长的加密货币领域的绝佳且廉价的第一步。」 Klamka 还提到,Crypto Food Hall 的使命是让独立餐厅参与 NFT 革命。对于没有大量资金来投资探索加密货币领域的运营者来说,这是一种可以深入了解方式,并且它的成本低于广告牌。那些尝试过但没有发现回报或价值的人也可以在 OpenSea 上出售他们的 NFT。 通过加入 Cordia 公司的这个项目,用户不需要承担太多的开发成本,也不需要自己拥有相关的技术专长就可以进入 NFT 领域。如果之后能顺利进行,这大概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作为新事物的元宇宙相关产业,给生活带来的更多的可能性。
ROG 幻 X 二合一电脑体验:平板体积塞下 i9 核心,这是 PC 中的保时捷
ROG 不是二合一电脑的开创者,但它很可能会颠覆这个细分品类。 在体验过 ROG 幻 X 二合一电脑后,我不禁如此感叹。 如果说平板是介于笔记本电脑与手机中间的产品,那么二合一电脑则在平板与笔记本间之间进一步细分的品类,定位为「像平板一样便携、像笔记本一样生产」的轻办公产品。 为了便携,厂商常常会在二合一电脑的性能上做出妥协,久而久之人们就对这类产品产生「性能平平」的固有印象。 难道一台二合一电脑真的不能同时满足性能、便携和颜值三种需求吗? 搭载了英特尔最新一代酷睿 i9-12900H 标压处理器、英伟达 RTX 3050Ti 显卡、单机仅重 1.2Kg 的 ROG 幻 X 也许会给你答案。 为硬核玩家量身设计 放下,撑开支架,翻开盖在屏幕上的键盘,这个动作是不是似曾相识? 从造型上看,ROG 幻 X 和老前辈 Surface 如出一辙。 平板支架、触控屏幕、磁吸外接键盘,Surface 为二合一电脑定下的「规矩」在 ROG 幻 X 身上几乎都能找到。 但换个角度从背面看,你应该就不会将 ROG 幻 X 与讲究四平八稳的 Surface 联系在一起。 机甲造型的哑光金属外壳、瞩目的镂空处理,以及标志性的 RGB 灯效,ROG 幻 X 的设计取向非常明确——它就是为了取悦硬核用户而生的。 先来看外壳,ROG 幻 X 采用了手感细腻的高密度铝合金材质,并且做了抗指纹处理,长时间使用不易在金属表面留下污渍。 在外壳开孔上 ROG 也花了心思,左侧密集的条形开孔组成了瞩目的「OG」字样,作为机身的进风口,不过「R」去哪了呢? 初上手的我也思考了好一会,直到一次合上本子时才发现,原来「R」在键盘底部,与背后的「OG」形成一个文字环绕的效果,是个挺新颖的设计巧思。 类似的有趣小设计还有不少,例如机身上面勾勒了许多机甲线条,从视觉上给你一些「不好惹」的高性能暗示。 在支架的右下角加了一个稍稍突出的小标签,让你在撑开支架更轻松地扣开紧实的铰链。 如果非要在外观上「挑刺」的话,我只能抱怨标志性的「败家之眼」太小了点,要是能够铺满整个支架,整机设计看起来应该会更加张扬。 机身背部的镂空部分,是 ROG 幻 X 的点睛之笔。 你可以透过玻璃看到机身内部的主板零件,就像是一台性能强劲的超跑通过透明的引擎盖展现自己的肌肉,再加上一组 RGB 灯效,可以说这大概是目前最会「耍帅」的平板了。 同样夺目的还有看似平平无奇的键盘。 黑色的键盘背面采用了柔软的绒面材质,贴合手掌的正面则是类皮革材质,摸起来挺有质感。 和 Surface 类似,ROG 幻 X 也是通过磁吸接口连接键盘。 支持二段调节高度,磁吸处也很牢固可靠。 不同之处在于,ROG 幻 X 的键盘居然支持 RGB 灯效背光的,这在二合一电脑中并不多见。 键盘背光共有 3 级可调,和背板的 RGB 灯组一样,所有光效都支持 ROG 的神光同步调节,如果你有鼠标其他 ROG 外设的可以进行光效联动,在 Aura Creator 应用中便可自定义设置喜欢的灯效。 不过相比起炫酷的观感,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副键盘的敲字手感。 虽然它是一副外接键盘,但按键键程也达 1.7mm,比很多轻薄本的键程还要长,能给到手指清晰的回弹反馈,长时间打字或者游戏手指都不易感觉疲劳。 点亮屏幕,这块 13.4 英寸、分辨率为 1920*1200(16:10) 、120Hz 刷新率的触摸屏也很难让我挑出毛病。 ROG 幻 X 的屏幕表面覆盖了康宁大猩猩玻璃保证耐用性,500 尼特的屏幕亮度即使在大太阳的户外场景能保持清晰的观感。 单手握持还是挺重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手持平板的情况下我注意到屏幕会默认调低刷新率,以提高续航能力。 后面在调试系统时发现在系统自带性能调试软件 ARMOURY CREATE 中可以关闭自动调节,可根据个人习惯调整,这里我为了更好的观感将其关闭。 游玩地平线 5 如果看完外观,你对 ROG 幻 X 的印象还停留在「一台杀马特的 Surface」上,那么接下来它的性能表现会让你对二合一电脑有全新的看法。 体积迷你,但性能不迷你 性能测试开始之前让我再啰嗦一下,为 ROG 幻 X 的硬件配置报个菜名: 英特尔最新第 12 代酷睿 i9-12900H 处理器(6 颗性能核、8 颗能效核,共 14 核心 20 线程) 英伟达 GeForce RTX 3050Ti 16GB DDR5 内存(板载 8GB*2) 1TB SSD 硬盘 第一次拿到 ROG 幻 X 时,我对它的性能表现并没有太大的期待。 因为很多尺寸、体积比它更大的轻薄本都只是采用性能较低的低压处理器,这么小个平板机身能压住旗舰的 i9 标压处理器吗?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先来看一组数据,和上一代旗舰级移动处理器 i9-11980HK(测试机型为 Alienware X17)相比,单核性能提升了 13.6%,多核性能提升达 29.8%,提升幅度非常可观。 而在不外接供电,仅靠电池的脱机工况下,ROG 幻 X 的 i9-12900H 还能保持不错的性能发挥,看来英特尔这次在 12 代处理器上确实狠狠挤了一大管「牙膏」。 ROG 幻 X 平板电脑的体积能压住性能突飞猛进的 CPU 吗? 在室温为 20 摄氏度的 CPU 满载测试(约 50W)中,测得 CPU 最高温度为 80 摄氏度,但机身温度仅仅微微发烫。 当机身内部的风扇保持全速运转时,噪音也只是相当于小型手持风扇在中档风量的工作声量,与大型游戏本「直升机起飞」般的风噪声还有不小距离。 散热风扇布局在 ROG 幻 X 机身的顶部两侧,在大多数情况下我都很难察觉到风扇运作的声音,只有在运行 3A 游戏等高功耗场景下才能听到轻微的风噪声,因此我对其散热表现还是挺满意的。 作为一款为游戏玩家打造的二合一电脑,ROG 幻 X 具体的游戏表现如何呢? 在侧重 CPU 性能的 CS:GO,画面设置为全高特效、1920*1200 分辨率的条件下,ROG 幻 X 的 FPS Benchmark 测试的平均帧率为 340FPS,在游戏中也能维持平均 300FPS 的画面,完全能够发挥出这块 120Hz 屏幕的高刷新率优势。 而如果觉得小屏幕玩得不够尽兴,需要拓展 2K 大屏爽快对枪,在画面设置为全高特效、2560*1440 分辨率的条件下运行同样的测试,ROG 幻 X 平均帧率也能达到 170 FPS。 除了主流网游,热门的 3A 大作能玩吗? 我选择了充满异域风情的地平线 5 进行测试,在分辨率为 1920*1200、全高特效、中等光线追踪的画面设置下,经过地平线 5 自身的性能测试测得平均帧率为 71FPS,足以在广袤的墨西哥地图里流畅飞车。 1TB M.2 2230 SSD 的读写速度表现中规中矩,如果想要更大或速度更快的硬盘,可以通过支架下的快拆口自行升级。 ROG 幻 X 发售共有三种显卡配置版本,分别是集显、英伟达 RTX 3050 和此次上手的 RTX 3050Ti。 《巫师 3》实机画面 从显卡跑分测试来看 RTX 3050Ti 的图形性能与桌面版 GTX 1650 相当,前者新增了对光线追踪功能的支持,在 1080P 的分辨率条件下适当调低特效,可以保证大多数 3 游戏的流畅运行。 要知道在此之前,在纤薄的平板电脑上玩 3A 游戏几乎是件不可想象的场景,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 ROG 幻 X 会颠覆人们对二合一电脑性能羸弱的固有印象。 不过要注意的是,ROG 幻 X 相比搭载 RTX 3060 以上显卡的专业游戏 PC 只是刚好迈过了「能玩」的门槛。 《死亡循环》实机画面 除受限于图形性能,不能以 4K 的高分辨率流畅游玩以外,由于 ROG 幻 X 的显存只有 4GB,在运行一些大型 3A 游戏时可能因为显存不足遇到「爆显存」的情况。 例如我在测试 FPS 大作《死亡循环》时,就曾遇到因为显存不足导致游戏闪退的问题。 如果你是个不愿为游戏画面妥协的硬核玩家,ROG 还「贴心」为你准备一个能够显著提高性能的选择——XG 外置显卡坞。 在 ROG 幻 X 的机身左侧有一个 ROG 专用的 XG 显卡拓展口,通过无损的图形传输,用更强劲的显卡提升图形性能,在去年的幻 13 上我们已经看过类似的「钞能力」方案。 ROG 提供了性能不打折的 RTX 3080 外置显卡坞可供选择,图形性能可以提升近 5 倍,足以满足绝大多数 3A 游戏在 4K 分辨率、开启光线追踪效果的条件下流畅运行。 而在内容创作方面,根据 PugetBench For Adobe Premiere Pro 的基准测试的数据显示,外接 RTX 3080 显卡坞也能带来效率的成倍增长。 因此,与其说 ROG 幻 X 是一台二合一电脑或游戏平板,不如说它是个「一站式解决方案」:所有的工作、娱乐资料都存储在其中,上班、出差时带上单机,在办公室高效工作;回到家接上显卡坞,进入《艾尔登法环》的魔幻世界痛快冒险。 ROG 幻 X 就是这样「一次性满足所有愿望」的机器,当然这一切有个大前提——添置这个专用显卡坞,你需要另外花费一万元。 笔记本电脑中的「保时捷」 ROG 幻 X 右侧接口 接口方面,ROG 幻 X 有两个 USB Type-C、1 个 USB 2.0 Type-A、1 个 XG 专用显卡拓展坞接口、1 个 3.5mm 耳机接口以及一个藏在支架内部的 MicroSD 卡槽。 ROG 幻 X 左侧接口 其中两个 USB Type-C 接口的位置和协议都不太相同,位于左侧中间的 Type-C 接口支持雷电 4 协议。 而另一个 Type-C 接口则和 XG 接口藏在左侧下方的防尘口里,支持 USB 3.2 Gen2、DP 1.4 协议,以及 100W PD 充电。 在日常使用中,如果要同时连接屏幕、鼠标多个外设,额外添置一个 USB Type-C 拓展坞还是在所难免。 从硬件参数来看,「能文能武」的 ROG 幻 X 几乎没有缺点,但当我实际体验一段时间后发现,解决了性能、散热问题的它依然有被「卡喉咙」的地方——续航。 在开启省电模式、屏幕亮度为 40%(1080P)的条件下,我仅用作 Chrome 网页浏览,实际测试 ROG 幻 X 仅能续航 3 小时 20 分钟,电量便消耗殆尽。如果要在脱机情况下玩游戏,那么续航时间将打一个更大的折扣。 显然,和 Evo、MacBook 等强调能耗表现的笔记本相比,ROG 幻 X 并不是一台理想的随身办公电脑。 ROG 幻 X 配备了一个 100W PD 充电器,能够在 40 分钟内快速充入 50% 的电量,用快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续航的短板。 但这个充电器的体积并不小,要是每次都要随机携带,这与二合一电脑强调的便携性相悖。 因此我更建议你为其配备一个体积轻便许多的 65W PD 充电器,在办公室、图书馆轻度办公时用小瓦数充电器续命,回到家再用原装充电器,发挥 100% 的性能。 综合来看,ROG 幻 X 就像是一台保时捷——性能强劲,几乎能够一应满足包括生产、游戏娱乐在内的各种需求;设计在线,在一众商务风的轻薄本或二合一电脑中有着独特的辨识度。 在此基础之上,你还能「选配」一个性能强劲的外置显卡,获得移动平台顶级的游戏视觉体验;「选配」一支 4096 级压感的触控笔,随时随地发挥你的创意。 ROG 幻 X 既是性能与设计的集合体,又是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基石,从这方面来看,ROG 幻 X 甚至比 Surface 更接近微软对「最通用的电脑」的设想——能做任何事,并且百举百全。
高通将“AI”塞入基带,骁龙X70发布,还有全球首个Wi-Fi 7芯片
智东西3月1日消息,就在昨晚,高通在巴塞罗那MWC上发布了四款重磅新品及相关技术,包括骁龙X70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Wi-Fi和蓝牙连接系统FastConnect 7800以及高通S5音频平台(QCC517x)和高通S3音频平台(QCC307x)。 骁龙X70 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是全球首个5G AI处理器,而FastConnect 7800是全球首个Wi-Fi 7解决方案。两款音频平台支持CD品质的无损音频、耳塞立体声录制功能,游戏时延降低25%。 一、AI融入提升网络稳定性、灵活性,4nm工艺辅助功耗优化 得益于高通5G AI套件的加入,骁龙X70增加了众多新特性,包括AI辅助信道状态反馈和动态优化、全球首个AI辅助毫米波波束管理、AI辅助网络选择以及AI辅助自适应天线调谐。 骁龙X70支持10Gbps 5G峰值下载速度,搭载了高通5G AI套件、高通5G超低时延套件和四载波聚合。骁龙X70中的高通5G超低时延套件支持终端厂商和运营商最大限度地减低时延。 同时,骁龙X70引入第3代高通5G PowerSave技术,结合4纳米基带工艺、高通QET7100宽带包络追踪技术和AI辅助自适应天线调谐等技术,能够在各种用户场景和信号条件中动态优化发射和接收路径,从而降低功耗并延长电池续航。 高通宣布,骁龙X70预计于2022年下半年开始向客户出样,商用移动终端预计在2022年晚些时候面市。 二、Wi-Fi 7能带来怎样的可能?多连接并发成关键 高频多连接并发技术是FastConnect 7800移动连接系统中的标志性Wi-Fi 7特性,其可同时利用两个Wi-Fi射频,在5GHz和/或6GHz频段实现四路数据流的高频连接。 基于高频多连接并发技术,FastConnect 7800支持所有多连接模式,用户可通过使用日益普及的6GHz频段中的320MHz信道,或全球范围可用的5GHz频段中的240MHz信道,体验最低的时延和干扰。 在高通看来,将4路双频并发(DBS)特性拓展至高频段可在当今网络中实现直接的益处。高频多连接并发技术以业界知名的高通4路双频并发(2×2+2×2)特性为基础,通过5GHz和/或6GHzWi-Fi连接,可支持在接入点和客户端之间协同使用或单独用于多客户端场景,以实现极低的时延性能表现。 此外,通过新一代的智能双蓝牙技术,即拥有优化连接的两个射频,FastConnect 7800为Snapdragon Sound骁龙畅听技术、蓝牙LE Audio(蓝牙低功耗音频)和蓝牙5.3带来良好支持,使蓝牙配件的信号连接范围增加近1倍、配对时间缩短一半。 通过FastConnect 7800,蓝牙终端设备可利用Snapdragon Sound骁龙畅听技术串流高带宽的沉浸式音乐,同时为游戏手柄和/或其他输入设备提供稳健、快速响应的连接。 三、音频平台支持无损音质,各场景重点优化时延及稳定性 此次高通发布的两款超低功耗无线音频平台——高通S5音频平台(QCC517x)和高通S3音频平台(QCC307x),均支持Snapdragon Sound骁龙畅听技术。两款平台经过优化并支持双蓝牙模式,将传统蓝牙无线音频和全新LE Audio技术标准相结合。 两款新平台为音频OEM厂商提供了更好的灵活性,支持其面向多个层级进行产品定制,采用上述两款新平台的音频设备可支持更多特性,包括Snapdragon Sound骁龙畅听技术、16-bit 44.1kHz的CD级无损蓝牙音质、32kHz超宽带语音支持超清晰通话等等。 此外,两款平台可以为创作者带来立体声录音功能,使录制的内容具有立体声效果,同时两款平台即使在复杂的射频环境中也能获得稳健连接,在游戏模式中音频时延低至68ms并支持语音同步回传。 目前,高通S5音频平台(QCC517x)和高通S3音频平台(QCC307x)正在向客户出样,商用产品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面市。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