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消息称iQOO 12系列手机提前到11月上旬发布,vivo X100 系列随后
IT之家 10 月 16 日消息,随着骁龙 8 Gen 3 处理器发布时间的提前,各家安卓旗舰也进行了跟进。 据博主 @数码闲聊站 近日爆料,iQOO12 系列(发布时间)提前到 11 月上旬,vivo X100 系列提前到 11 月中旬,四款新机已全部入网。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该博主提到的四款新机预计为 iQOO 12、iQOO 12 Pro、vivo X100、vivo X100 Pro。 配置方面,该博主此前爆料称 iQOO 12 搭载骁龙 8 Gen 3 处理器,提供 16GB 内存以及 512GB / 1TB 存储空间。iQOO 12 还将配备 5000 万像素大底主摄、百瓦快充大电池,正面配备 2K 高频调光直屏。此外,这款新机全系标配 50Mp OV50H OIS 主摄 + 50Mp JN1 超广角镜头 + 64Mp OV64B OIS 3X± 长焦镜头。 vivo X100 系列手机则选择搭载联发科天玑 9300 处理器,配有超级大底主摄、大光圈、全新光学镀膜、暗光潜望镜、超长焦微距等等。另外,据博主 @WHYLAB 透露,vivo X100 系列手机还搭载了紫光展锐 V8821 卫星通信 SoC 芯片,支持双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开发中)卫星消息,目前尚不清楚标准版和 Pro 版会不会标配。 如果爆料属实,距离 iQOO 12 系列、vivo X100 系列手机仅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预计官方预热活动将于近期开启,届时IT之家也会持续关注。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消息称小米汽车与北汽、华晨洽谈合作内容为寻求SUV车型代工
IT之家 10 月 16 日消息,据界面新闻上周五报道,接近小米的知情人士表示,小米汽车计划实现轿跑车、SUV 车型的“双线推进”战略:通过一期自建工厂生产轿跑车型,通过与其他汽车制造商合作代工生产 SUV 车型。 据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称今年 8 月底小米就已接洽江淮汽车,商讨代工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事宜,但双方未能达成最终合作。 今年 10 月起,小米汽车开始接洽北汽蓝谷(IT之家注:旗下拥有极狐、北京汽车两大品牌)和华晨汽车,就生产等事项进行合作谈判。据称,小米汽车与北汽之间的合作推进得更深,双方均有意向进入更深一步的洽谈,但合作形式未知。 此前IT之家援引彭博社报道中表示,有“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小米已经与一些车企就潜在的生产合作关系进行会谈,其中的几家汽车制造商包括华晨汽车、奇瑞汽车,去年彭博社的报道中则提到小米汽车与北汽集团商谈合作生产电动汽车的相关事宜。 至于这次商讨合作,是为了 SUV 车型而做准备。知情人士透露,“未来小米汽车能不能成为爆品,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小米正在考量要不要自己生产 SUV 车型。”因此,合作成为了小米汽车快速上量且省钱的“最优解”。 小米汽车在北京亦庄分两期规划建设整车工厂,一期工厂已基本建成并投用,产能每年 15 万辆,雷军 2024 年的目标是销售 10 万辆汽车。
李想阳谋,捧杀问界
图源:网络 李想与马斯克不相伯仲。 如果从全球汽车行业选出嘴炮王者Top2,海外首选特斯拉CEO马斯克,国内必定是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他们都擅长借助社交媒体造势,在短时间内输出信息密度极高的动态:骂粉丝、怼友商、谈论公司治理、点评行业现状以及各种放空炮,以极具个人风格的方式持续占据舆论焦点。 这样的操作不难学,放眼汽车行业,战力较为出众的还有吉利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和华为“遥遥领先”的余承东,但真正运用到化境的也只有马斯克和李想。 唐辰曾指出,李想的微博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理想汽车生存状况的晴雨表:理想整体经营情况良好时,李想在微博公开活动更活跃。当理想遇到麻烦时,李想选择失声和隐身。 社交媒体是影响舆论场的工具,李想充分利用其能量,将“捧杀”的威能发挥到最大。 捧杀是个简单的词语,却有典故,内涵丰富。原文出自东汉古籍《风俗通》,后被蔡元培在辞职信中引用,“吾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以表达杀你马的人就是那些在路旁给你马鼓掌的人,夸之者就是害之者,也就是“捧杀”的意思。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中有《骂杀与捧杀》一文,原文为:“现在有些不满于文学批评的,总说近几年的所谓批评,不外乎捧与骂。” 放在商业竞争的语境,“捧杀”是赤裸裸的阳谋,实际上也是两个策略:捧和杀。捧是手段,杀才是目的。 这是十分老套的伎俩,李想也运用得十分娴熟。对待绝大多数友商,他表现的就是“杀”,或迂回暗讽,或强力回击。比如李想在微博评价友商: (魏牌)蓝山什么的随便搞,我们根本不在意。 那仨瓜俩枣的销量,有啥可干的?被迫害妄想症呀? 二线豪华品牌如果能稍微认真学习一下 BBA 的基础能力,而不是天天搞什么生活方式,销量至少提升 30% 以上。 图源:李想微博 仨瓜俩枣,没有冠冕堂皇的措辞,也丝毫不考虑遣词造句,越口语化的表达,越能体现出李想的不屑。就像在某些时刻,个人内心的不忿积压到极点时,任何的言语,都不如一句简单的国骂来得通畅淋漓。 虎嗅也直接点名,这最后一句话,李想只用寥寥数语,就迎面给了蔚来三记重拳: 第一,李斌不务“卖车”正业,心思都放到“NIO Life”副业上去了; 第二,蔚来算豪华品牌吧,但只是“二线”; 第三,蔚来如果早用他的方法论,销量绝不会这么惨。 有网友统计过,截止今年上半年,李想总共发布了40余条原创微博。在整个6月的第二周,他发了9条原创,算上转发,其在8天内发的微博动态达到了27条。 难怪虎嗅“感叹”:这“阴阳怪气”的能力,没有二十年互联网怼人经验,根本磨炼不出来。 李想还有另外一副面孔:唯独对待华为,对待华为问界,李想表现出少有的柔和,“捧”着。 比如复盘理想ONE与定位同级的问界M7对垒中惨败,他在微博发文,“2022年三季度,问界M7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ONE打残了,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毫无还手之力”。这点上,李想没有嘴炮。旧款问界M7交付的第二个月,理想ONE销量就大幅度下降,2022年8月仅交付4571辆,同比近乎“腰斩”。 此外,李想还对华为推崇备至。他在微博长文中表示,理想在“2022年9月底达成重要共识,全面学习HW(华为),学习最先进的企业”,并称赞华为早在十几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就解决了理想在产品研发、销售服务、供应制造、组织财经等方面遇到的痛不欲生的问题。 不仅如此,理想汽车最新召开的秋季战略会,达成一个重要共识:将华为汽车确定为第一竞争对手,过去排在第一位的是比亚迪,其次是特斯拉。同时,在市场策略上做出暂避新款M7的锋芒的调整,并强调要继续强化家庭市场的产品长板,加快补上智能驾驶研发短板等。 有知情人士表示,理想原本在销售端的应对话术现在都取消了,不主动提起问界M7,“如果有车主问起,就说理想明年出的L6,跟问界M7是一个价位产品。” 这被媒体解读为“问界凶猛,理想避战”。“华为恐惧症”正在汽车、手机圈蔓延。尽管华为从指导方针上就自限“不亲自下场造车”,但余承东主导的智选车模式,在华为手机业务复苏的强势推动下,问界汽车承接住华为品牌价值外溢的“泼天富贵”,加上华为在智驾技术上不计成本的投入进入收获阶段,正高歌猛进。 10月8日,余承东亲自公布数据,截止10月7日10点,问界新M7累计大定55506台,单日新增4197台。这距其正式上市才25天。最新消息传出,自9月12日上市以来,新M7累计大定超过6万辆,远超市场预期。M9也跟着受益,也累计产生10450辆盲订订单,留存8040单。 图源:网络 李想看华为,喜忧参半:忧的是问界汽车几乎直接对标理想,砸出去的拳头,打的最疼的无疑就是理想汽车。喜的是理想像在华为身上照镜子。 华为问界有着理想解决未来5年甚至10年发展问题的答案,比如华为“遥遥领先”的高阶智驾、智能座舱技术以及未来趋势的车机一体系统等等;比如李想在战略会上反思:智驾的全力投入晚了半年等;比如李想正在复刻的营销、渠道能力等。 这些答案是理想汽车短期内无法达成,但却是决定理想汽车在下一轮竞争中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对此,李想可能口服心不服,但以己之短,攻人之长,确是大忌。在华为气势如虹的当下,以退为进的“捧”一下,是最明智的做法。这一点,熟悉传播套路的李想自然拿捏。 同时,“捧”的背后还藏不住李想的“杀”意:问界M7新款尚未交付,顺着主流的舆论在社交媒体上再推高一把,待新车正式上路,如果驾乘体验远低于预期,那对问界来说,又将是一场“向死而生”的劫难。问界已经经历过一次,小鹏G9也经历过一次。受益的是友商,理想也是。 这也在给李想提醒,当小米汽车传出加入增程模式,更多友商也在增程模式下找到增量,理想还在单腿走路——智驾技术和纯电车型开发的落后——或可能再次遭遇一次理想ONE式的打击。 实际上,捧杀不是什么新鲜的商业伎俩,李想自己也亲身体验过。曾经的国产油车之王长城,进入2023年后也改变玩法,开始重视社交媒体的渠道作用。在今年6月的股东大会上,长城总裁穆峰称:“在社交平台营销方面,我们看到了‘微博之王’理想……” 李想,微博之王的名头不胫而走。唐辰在《李想,在微博“造车”》一文中写到,理想整体体量还是无法与长城相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想是懂的。本着商务礼仪回应长城,但顾左而言他,称想收购微博,“可惜了,无法收购微博……这么大一个金矿,只有36亿美元的市值,比汽车之家都便宜。”顺带还@ 微博CEO“来去之间”。曾经都是干媒体的,来总不知作何感想,内心估计像吞了一只死苍蝇。 旧王捧新王,都是阳谋,杀人诛心。
一匹快递黑马的700页成长秘密:规模化驱动盈利改善,海外优势领先
作者:林心林 快递业黑马极兔速递,蓄势待发地站在了资本市场的大门口。 图片来源:极兔速递 2015年,极兔从印度尼西亚起网,短短几年在东南亚杀出重围,成长为东南亚规模最大的快递公司。2020年,极兔小跑进入中国市场,用迅猛的成长速度、轰动的合并收购,让中国快递市场记住了这位后起之秀。 如今,在东南亚与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极兔,向资本市场发起了冲击。 6月16日,极兔速递环球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10月2日,极兔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正式获得了上市的“通关文牒”。 最新于10月16日,极兔速递(01519.HK)正式启动全球招股。此次IPO,极兔拟全球发售3.266亿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3265.52万股(可予调整),占10%;国际发售2.94亿股(可予调整),占90%;另有15%超额配股权。 据悉,极兔每股发售价为12.00港元,经扣除承销费、佣金及就全球发售应付的预计开支后,预计极兔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35.28亿港元。 紧随招股上市完成后,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并按发售价12.00港元计算,预计极兔市值将为1057.5亿港元(约135亿美元)。极兔于招股公告中披露,预期B类股份于2023年10月27日上市。 这也意味着,在这一批启动上市的快递物流企业中,极兔将率先实现敲钟。 物流独角兽极兔如何撑起千亿估值?答案就藏在七百余页的招股书中。 盈利能力修复,规模化效应显现 极兔仍保持着一贯的高增长曲线。 凭借所服务的电商平台商户数量增长,市场对快递服务的需求增加以及网络的持续扩张,今年上半年极兔的总收入同比增长至40.3亿美元,同比增长18.5%;同时全球包裹量达79.67亿件,同比增长16.7%。 规模持续上扬的同时,在最新一版招股书中,极兔还释放了盈利能力、经营质量增强的重要信号。 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极兔经调整净利润亏损收缩至2.6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7%;经调整EBITDA则录得3.9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亏损1.39亿美元实现扭亏为盈。此外,截至2023年上半年,极兔扭转毛损局面,录得毛利1.94亿美元、毛利率4.8%。 对于过往亏损原因,极兔在招股书中回应称,一是在中国业务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其次是跨境业务及2022年扩展至新市场导致成本增加;第三则是收购百世快递导致成本增加。 透过上述若干重要盈利指标的改善,可以窥见极兔正在从成长阵痛中走出来。 以百世快递收购案为例,2021年12月,在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二年,极兔以68亿元收购百世集团的国内快递业务,该交易也成为当年国内快递业金额最高的并购案之一。 随后极兔与百世快递开展业务与网络整合,并在2022年最终完成。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一场大型的并购整合从来不是易事,在双网融合过程中,除了服务质量与市场份额不可避免地出现短暂波动,若干物流资产的冗余及减值、百世历史经营中有关终止客户的应计拨备等等都产生了大量整合成本。 极兔在招股书中指出,2021-2022年的经营业绩受到收购百世快递中国有关的整合成本影响。但随着2022年完成整合后,已不再产生相关整合成本。而通过借力百世快递,极兔不仅实现设备、技术、业务量等方面的提升,还获得阿里系淘宝电商接口,跃入国内快递行业第一梯队。 今年5月,极兔还以11.83亿元收购顺丰控股旗下经济型快递业务丰网速运,再次实现强强融合。从国内包裹数量看,2020-2022年,极兔国内包裹年复合增长率达140.2%,市占率从2.5%提升至10.9%;而于2023年上半年,极兔在国内处理包裹64.46亿件,同比增长15.1%,最新于2023年7月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12.6%。 随着并购协同及业务量提升,极兔规模经济效益显现。 如今规模经济已成为快递业盈利的关键。随着包裹量的规模和密度进一步扩大,自有车队的运力及转运中心的运营效率提升,极兔的平均单票成本正处于稳步下降的趋势,成本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最新招股书显示,极兔国内单票成本已从2020年的0.51美元降至今年上半年的0.34美元,累计下降33%。 同时,由于议价能力、服务质量提高等原因,极兔在国内的单票收入也在近几年呈现上升趋势,由2020年的0.23美元增长至如今的0.34美元。 未来,极兔的盈利空间将更具想象力。从招股书可以看到,中国业务虽然仍处于亏损,但已持续收窄亏损,上半年经调整EBITDA较去年同期下降79.7%至4497万美元。 极兔亦在招股书中表明,其计划通过提高包裹量及市场份额,保持灵活的定价策略、控制成本、优化网络合作伙伴的管理等方式继续实现收入的潜在增长及盈利能力。 东南亚基本盘稳固,全球化脚步领先 极兔千亿估值背后,聚集着一支明星投资人团队。 成立以来,极兔进行了多轮融资,吸引了腾讯、博裕资本、ATM Capital、D1 Capital、红杉中国、高瓴、GLP、海纳亚洲投资基金等机构。招股书中亦披露,在今年5月,极兔还吸纳了新一轮的D轮融资,额度达2亿美元,该投资者正是国内快递龙头之一的顺丰控股。 在外部战略投资者中,腾讯持股比例最高,达6.32%,此外博裕资本和ATM Capital分别持有6.10%和5.49%的股份,高瓴持股2%。 投资者们愿意拿出真金白银,除了极兔逐步向好的业绩,还有其基本盘及潜力空间所带来的底气。 除了在群狼环伺的中国市场强势分食,极兔还囊括了东南亚在内的海外市场,其脚步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区域,快递网络覆盖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柬埔寨、新加坡、中国、阿联酋、沙特、巴西、墨西哥、埃及等13个国家。 目前,国内快递市场面临着增速放缓、竞争加剧的局面。而中国跨境电商加速发展、海外市场机遇广阔,也在倒逼着快递巨头们纷纷出海。今年以来,不止极兔,包括顺丰控股、菜鸟速递在内的快递企业纷纷谋求在港上市,触达国际化的资本市场,也正映射了快递企业们的海外野心。 相比于国内快递公司来势汹汹的出海行动,诞生并崛起于海外市场的极兔,在基建网络规模、经营合作资源、本地化水平等方面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图片来源:极兔速递 从招股书可以窥出极兔目前的全球基建水平。截至2023年6月30日,极兔运营265个转运中心,超过8400辆干线运输车辆,其中包括4400多辆自有干线运输车辆及约3900条干线路线,以及全球超过18600个揽件及派件网点。 由于起步早,在目前国内快递巨头纷纷“押宝”的东南亚市场,极兔已遥遥领先。按2022年包裹量计,极兔为东南亚排名第一的快递运营商,市场份额为22.5%,处理25.13亿件境内包裹;而2023年上半年,极兔处理了14.38亿件境内包裹,同比增长18.4%,领先同业竞争对手。 如此强势的市场份额,也为极兔持续产生着利润,并保持稳健的利润率。 随着近几年在国内的业务规模大幅增长,极兔来自东南亚地区的收入比例有所下降,但仍贡献着超30%的收入以及稳定的利润增长,为极兔扩张其他新市场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极兔在10月16日招股公告中亦称,此次上市的募集资金中约30%将用于拓宽物流网络,升级基础设施及强化该公司在东南亚和其他现有市场的分拣、仓储能力及容量。 另一个增长空间则是极兔于去年进入的新市场。2022年,极兔将版图扩展至全球其他大型及高增长市场,前瞻性地开拓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墨西哥、巴西及埃及市场。据悉,此类新市场拥有繁荣的电商产业且渗透率仍较低,随着消费者从传统零售转向网上购物,当地电商市场将经历关键性的转变。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2023年5月,极兔在巴西高峰期单日处理了超过630000件包裹,成为巴西当地主要同行中最快达到此等包裹量的公司。 恰如其名,极兔速递正如一只兔子般急速奔跑。成长至今八年的极兔,脚迈全球化发展步伐,站在IPO资本市场的门口,将讲出一个怎样的新故事?
AirPods可以“读脑”了?还是能同时监测汗液乳酸浓度的那种
AirPods可以监测大脑信号了?! 还是能预测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的那种? 最近,一款耳内传感器登上了Nature。 把它“贴”在AirPods等耳机上,不仅能监测佩戴者的脑电波,还能监测汗液中的乳酸浓度。 如此一来,得到的数据就可用于癫痫、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关键它还很小巧插入耳朵中几乎看不见,且由柔性材料制作佩戴起来也很舒适。 研究人员将这款传感器的检测数据与市售脑电图设备和含有乳酸的血液样本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证实,使用这种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与现有方法检测出的结果基本一致。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苹果就为AirPods申请了一项设计专利,瞄准的就是能够监测脑电图、肌电图、心电图等生物信号这个方向。 但没想到苹果这边还没啥动静,就有相关研究抢先做出来了。 所以这款传感器到底长啥样? 佩戴舒适且能贴合不同耳型 此前临床数据已证实,监测和控制代谢物(如乳酸)水平对提高大脑功能、增强神经可塑性和血管生成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但目前将脑电信号和代谢物水平监测集成到单一可穿戴传感器设备的研究很少,尤其还是像耳机这样小巧型的。 主要是因为不同传感模式的传感器之间存在串扰,继而会影响测量信号的准确性。 而且在身体上找一个最佳的“共传感”位置也很重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团队研究了耳内功能结构,并使用特殊的布局设计、材料以及制造工艺,制成了这款集成的耳内传感器。 耳内自然是“共传感”的绝佳位置之一,主要是因为其不仅邻近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脉管系统和听觉皮层,还有多个外分泌汗腺,并且具有锚固结构、机械稳定。 但是耳内空间极其有限、不同人的解剖结构变化很大,所以开发一种通用的耳内传感器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下面来看研究人员具体是如何设计的。 首先为了获得最佳集成效果,研究人员根据耳道内的功能设置了传感器的布局。 他们找来了参与者进行耳汗分布测试,确定耳道内汗腺分泌较多的区域。 然后将电化学电极(监测汗液中乳酸浓度)朝向这些区域。而电生理电极(监测脑电波)则朝向颞叶区域,也就是更接近脑电信号源。 △白色虚线轮廓表示电化学(左)和电生理(右)电极的位置 在结构上,用于监测脑电波的部分采用了3D立体设计和“发条”支撑结构,不仅保证了与不同耳型的贴合性,也进一步增大了与耳道皮肤的接触面积,从而获得更强更稳定的脑电信号。 而监测乳酸浓度的部分表面覆盖了PVA凝胶层,该凝胶层具有亲水性和多孔结构,能够有效吸收和聚集汗液,提高了乳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此外,传感器的制成材料大多具有耐化学性和拉伸性,蛇形线路设计也进一步提高了延展性,横向拉伸20%也能保持正常工作。 为了能与大多数耳机硅胶耳套整合在一起,传感器还带有一个粘合层的平底,整体结构如下: △中间还包含SEBS材料制成的绝缘层 制造过程则是采用了快速且低成本的打印-粘合-组装工艺: △传感器打印以及与电子设备黏贴组装 配备传感器的耳机制成了,下面来看性能测试结果。 脑电、乳酸双模精准监测 先来看脑电波的传感性能。 研究人员进行了阻抗测试,发现传感器与耳道界面阻抗良好;直流偏置测试结果,也显示传感器的偏置电压分布正常。 眼电图测试证明传感器可用于眼电图信号的检测;听觉稳态响应测试也表明传感器可用于听觉脑电信号的检测。 针对乳酸传感性能,研究人员测试了传感器的线性范围、选择性、稳定性等指标,结果也都优异。 此外,串联测试表明两种传感模式可以同时工作,可以消除短暂串扰。 随后研究人员又进行了人体实验,让5名参与者进行有氧运动,监测脑电波和乳酸变化。 结果结果显示运动前后脑电波各频段和乳酸浓度发生一致性升高和降低,也就是实现了两种模式的连续、同步感测。 总的来说,相较于现有技术,该传感器形式因子小、佩戴舒适度高、可以用于日常健康监测。 但研究人员也指出该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 比如,实验仅测试了单次20分钟的急性运动,未进行长时间的持续监测,无法观察长期效应;研究仅针对健康人群,没有在特定病患群体中验证传感器的监测效果;虽然研究表明两种传感模式可以同时使用,但未完全排除串扰的影响。 此外,研究人员还指出之后可以与低功耗集成电路结合,进一步提高便携性。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3-01095-1
“战时”CEO、带着武器进产房,以色列创业圈的战争实况
带着武器进产房的弗里德曼与妻子(右)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16日,自从以色列-哈马斯冲突爆发以来,已有超过30万以色列人被征召入伍,其中包括许多科技工作者,一些科技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成为了真正的战时CEO。 46岁的坎德尔(Kandel)是以色列创业公司Munch的联合创始人兼CEO,他的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在视频中寻找和编辑最引人注目的片段。 据坎德尔回忆,今年10月7日凌晨,他被不祥的警报声惊醒。由于他住在加沙以北约25英里的小镇格德拉(加沙经常有冲突发生),所以时不时地就会听到警报声。按照标准的安全程序,他转移到了避难所。 “接着,我们听到了一阵又一阵的警报声。我们意识到这很不寻常,”他回忆说,“然后,惨剧开始上演,许多不人道的行为接连发生,超出想象。” 到10月8日星期日时,坎德尔已经准备好自愿加入以色列军队,支持以色列国防军。他说,成千上万的以色列人也在这样做,包括其他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和CEO。 科技工作者成预备役主力 在以色列,所有年满18岁的公民都必须服兵役。男子必须在以色列国防军服役32个月,女子必须服役24个月。之后,大多数以色列人会被列入预备役,直到年满40岁。但是在紧急情况下,他们可以被征召入伍,比如目前与哈马斯的战争。 以色列士兵 由于以色列的科技工作者高度集中,在36万多名奔赴前线的预备役军人中,许多人的日常生活通常都是在成立和投资科技公司。以色列风投公司OurCrowd CEO乔恩·梅德韦德(Jon Medved)说,由于以色列的科技工作者往往更年轻,所以他们是更有可能被征召入伍的预备役军人。 “以色列的现实情况是,每家公司至少有一个人被征召。”大卫(David)说。他是以色列的一名风险投资家。为了家人的安全,他要求不透露自己的姓氏。 他说,在10月7日哈马斯的袭击发生后,自己当天早上就响应了单位指挥官的召唤,在下午1点前到达基地,担任医护人员。 就在同一天,32岁的诺伊·莱布(Noy Leyb)正在纽约忙着和他的联合创始人、长期商业伙伴丹妮尔·艾森伯格(Danielle Eisenberg)一起创建自己的早期创业公司BachPlace,该公司是一个策划单身女子派对的平台。但是到了当天下午,莱布就坐上了返回以色列参加战斗的飞机。 战时CEO 对于其他创业公司来说,即使一些员工奔赴前线,公司的业务仍在继续开展。“平均来说,每家公司中有10%到25%的员工被征召了。”urCrowd CEO梅德韦德表示。 这些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和员工在部队中运用了他们每天都要使用的技能,比如解决问题、多任务处理以及在作战中担任领导角色。一些人甚至在执勤期间抽空参加Zoom会议。 “其中一些人简直就是超人,他们不仅要去战斗,休息时还要为公司工作,写代码或谈客户。” 梅德维德表示。 即使没有被征召,一些以色列人也在想办法提供帮助。坎德尔年轻时曾在以色列军队服役,他决定自愿入伍。“我打电话给我认识的每个人,要求他们入伍。待在家里,你无法集中精力工作,所以你需要挺身而出,”坎德尔表示,“当我到达战区时,有很多人都出于同样的想法而来。这就是以色列人。我们在为我们的家园而战。” 坎德尔 坎德尔和其他志愿者,包括另一家创业公司的CEO和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的合伙人,已经启动并运行了五个不同项目,以支持以色列在战场上的军事行动。他拒绝透露具体项目,因为他不想泄露敏感的军事信息。不过他表示,这项工作涉及复杂数据处理和网络防御等技术。 在坎德尔自愿支持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军事回应期间,他依靠其他公司联合创始人来领导旗下总部位于特拉维夫的公司Munch。该公司有15名员工,全部在以色列。“我很幸运能成为联合创始人之一,而不是唯一的创始人,所以我依靠我的联合创始人运营公司。他们在经营公司,这让我有时间投身于战争。”坎德尔表示。 坎德尔称,本周,在他每天入睡前,他都会收到更新了解Munch每天完成的工作。他会给出反馈,并做出任何必须做出的决定。 对于医疗科技创业公司Remepy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奥尔·肖瓦尔(Or Shoval)来说,做出响应号召投身战斗的决定很容易。 “我们被称为创业的国度,其中一个事实就是我们扮演着双重角色:我们既是普通人,但也是以色列的保卫者,我们有这个责任。”肖瓦尔表示。 当肖瓦尔前往以色列南部的前线时,他在特拉维夫的同时正在“夜以继日”地工作,以确保公司继续顺利运营。 OncoHost是一家位于宾亚米纳(Binyamina)的生物技术创业公司,据其CEO奥弗·沙伦(Ofer Sharon)介绍,该公司已有多名员工参军,其中包括研发团队负责人本·耶林(Ben Yellin)。 “我们在美国有一支团队,这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但是在以色列,我们决定继续履行我们的使命,不顾警报声和火箭弹,不管我们每天看到和听到的暴行有多么残忍。” 带着武器进产房 就在以色列人哀悼失去家人,并搜索失踪的亲人时,他们的生活也还在继续。 41岁的伊塔马尔·弗里德曼(Itamar Friedman)是CodiumAI的联合创始人,当他听说妻子要生第三个孩子时,他已经响应了参军的号召。 弗里德曼说,他的儿子在周四凌晨出生,他得到了特别许可,可以离开部队去探望。“自10月7日以来,我们迎来了第一个微笑,一个男婴今天早上出生了。我记得医生说过,我是第一个带着武器、枪进入产房的人。”弗里德曼说。 没有人能预测这场战争将持续多久,也没有人能预测这场冲突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以色列的科技行业。(作者/箫雨)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凤凰网科技”。
美国又放风:美将“填补漏洞”,防止美企绕过限制对华出口AI芯片
【环球网报道 见习记者 赵博元】据路透社15日报道,一名美国官员表示,美国将采取更多措施,防止美国芯片制造商绕过政府限制向中国出售半导体产品,以“填补(政策)漏洞”。报道称,这是拜登政府即将采取的阻止更多人工智能(AI)芯片出口行动的一部分。 路透社称,新的限制措施将成为美国去年10月公布的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全面限制的一部分。报道说,消息人士表示,新措施预计将在本周更新,不过类似事情的时间表往往会出现延后。 报道提到,这位美国官员表示,新规则将阻止一些刚好符合当前技术参数的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同时将要求企业报告其他芯片的出口量。路透社称,美国商务部负责监督出口管制的发言人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报道提到,美国近期在对出口中国的科技产品进行限制的同时,也在努力缓和与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近几个月来,拜登政府多名高级官员访问了中国,此次最新一轮的限制措施出台可能会令其外交努力复杂化。 关于美欲进一步收紧对华芯片出口相关限制措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0月13日表示,全球芯片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出于政治目的人为设限或强行脱钩,违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破坏国际经贸秩序,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最终将损害整个世界的利益。中方将密切关注有关动向,坚决维护自身权益。
问界,打疼了理想
作者 | 廖阳勇 编辑 | 唐飞 10月15日,问界AITO官宣,其下全新M7上市首月累计大定已经突破6万台。 据官方信息,问界新M7系列官方指导价为M7 Plus五座后驱版24.98万元、M7 Plus五座四驱版28.48万元、M7 Max五座智驾版30.98万元;M7 Plus六座后驱版26.98万元,M7 Max六座智驾版32.98万元。 我们从多家AITO问界线下体验中心了解到,目前问界新M7交付需要排队,预计周期为4-6周。 问界“卖爆”后,迫使其他新能源车企不得不正视这位重量级对手。 据媒体报道,理想汽车近日召开了秋季战略会,讨论了理想汽车未来5-10年的战略方向和落地节奏等。其中针对风头正劲的问界汽车,理想不仅将其视为第一竞争对手,同时还做出了暂避新款M7的锋芒,继续强化家庭市场的产品长板,加快补上智能驾驶研发短板等战略修正。 01 让理想害怕的M7 要分析M7首战告捷的原因,还是需要从购车需求着手。 以典型的家庭购车者画像为例,家里目前有一辆油车,一个小孩,由奶奶带娃,主要用车场景是自己通勤,周末带家人一起出去玩,想换一辆更大的车,预算30万左右,这位奶爸今年9月前在市面上有哪些选择? 首先买MPV不在考虑范围,轿车也大概率会出局,传统SUV中这个价位买不到空间大的BBA等一众豪华车,可以选汉兰达、途昂、HS7、探险者和锐界。但因为主要是通勤用车,考虑后期的用车、养车成本,会更倾向于新能源车。 纯电可以买小鹏G9、腾势N7或Model Y,智已LS7和ES 6加上选配已超预算,又因为是家庭唯一一台车,首选插混或增程。在预算内的主流车型就只有理想L7、领克09EM-P、蓝山和问界M7。 这四款车,如果是多人家庭,首先会排除第三排最不实用的老M7。领克09六座插混比轻混版贵6万,也会认为性价比略低。如果对四驱有需求,同样31万上下,从目前市场销量来看,全家人应该会更青睐L7而不是蓝山,毕竟对乘客特别是后排乘客舒适性的照顾上,理想略胜一筹,但具体就看品牌偏好和个人需求了。 但新M7出来后,情况就不同了。 按照官方介绍,问界新M7主打家庭出行场景,重金投入5个亿做了全方位升级。 全新大五座主打超大空间,更宽敞更舒适,同时配有行李空间,能放下4个20寸的行李箱。搭载的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预计年底将率先实现全国都能开,带来更好的智能驾驶体验。在续航里程和动力性能方面,问界新M7在满油满电CLTC工况下,综合续航达到1300km,纯电续航240km,馈电工况下油耗低至5.6L/100km。 在业内看来,问界新M7在空间、动力、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方面可以说都是追着理想L7打,同时两车也都是增程式SUV,无疑给理想带了较大压力。 02 家庭消费,新能源车下半场? 目前,国内新能源车行业呈现出供需两旺的火热局面。 乘联会此前预计,9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可达198万辆,环比增长3.1%,同比增长3.0%。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约75万辆,环比增长4.7%,同比增长22.3%,维持稳定增长态势。 从消费需求端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有三大的特征趋势。 一是空间大仍是主要需求。新能源汽车市场中SUV近几年占比越来越高,从2018年的29.2%逐年上升到2022年的42.3%。2022年11月最高占比接近50%,而风云车2023年2月的消费调研显示,下一辆车的选择,无论是汽车整体还是新能源车,都有超过一半的消费者倾向于SUV。这就反映空间仍是消费者买车的核心需求之一,也就是能否用更低的价格买到越级的空间。 二是中年男性仍是车市基本盘。虽然新能源车的消费人群呈现逐步年轻化的趋势,但据汽车之家的数据,2022年30-40岁购车者仍占比40%,加上40-50岁的21%,中年人仍是购买主力。而女性购车占比同样也逐年在提高,但2022年男性仍占比66%。近几年出现越来越多外观内饰时尚或可爱的新能源车型,显然也是为了争取更多女性消费者的青睐。 三是主销区间在往高价上行。据汽车工业协会2023年数据,油车的主销价格区间在10-15万,而新能源车主销是15-20万区间,而且20万以上的购买意向占比越来越大。这一方面是由于电池等成本下降、车企内卷,原来要豪华品牌C级车上才能看到的高级选装配置如十多个品牌音响、后排座椅靠背调节、后排通风加热等,现在20万级别的新能源车可以全部标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新能源车的消费人群已从尝鲜人群扩展到大众消费人群。 中国新能源车发展阶段。图源:仲量联行 结合上述特征和趋势,中大型SUV的主流家庭消费者画像就是:一孩或多孩家庭、用车场景为个人通勤+全家出游,购买需求是空间大、舒适性配置高、用车成本低。 而当新能源车成为家庭唯一一辆车或主力车型的时候,可油可电的插混/增程式SUV就成为了普遍的选择。 对比纯电车,插混/增程式没有里程焦虑,也不用假期出行时到处找空桩排队等充电,有电充电,没有充电条件时加油就走;对比油车,工作日用车成本低,周末陪家人逛商场时顺便充一次电即可。选择插混/增程车,对于家里没买固定车位的车主来说,是更理性的决策。 因此进入2023年,各大新能源车企纷纷推出插电和增程车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热销自主品牌上市的插混/增程SUV车系有9款,加上改款车型,共有14款插混/增程车上市。其中,除理想外,主销车型价格大多分布于15-20万和20-30万两大区间。 03 背刺理想,问界靠的是智驾还是价格? 如果是老款M7 30万以上的定价区间,无疑其主要竞品就是理想L7。但从豪华感的营造上和乘客的舒适性配置上,M7不如理想,相较而言性价比不占优。 但新M7用大五座进行了错位竞争,在其25-30万定价区间,形成直接竞争关系的就是前面提及的蓝山、L7入门款和岚图Free。 回到我们最初设定的三大一小的出行场景,放弃利用率低的第三排,选择大五座就是更优解,所以新M7目前订单中五座版占了八成。如果对智驾没有需求,问界M7的同类竞品岚图Free和领克08的四驱版本都更便宜,各有千秋;但如果考虑智驾,那M7就几乎是同类的唯一选择了,毕竟近两年华为背书的智驾有口皆碑,阿维塔的智驾体验优于蔚来和理想,和小鹏同处第一梯队。 有媒体对首批订购新M7的购车者做了采访,十名受访者全部表示智驾是选择新M7的首要因素,而非价格、配置、品牌等因素。57%的客户选了32万的最高配智驾版,被戏称为“买智驾送车”,但这毕竟只是首批下订客户,属于对新事物接受较高的人群,未来如果M7要保持市场火热,主要还是得靠大众家庭消费者。 不过,预订量不代表实际销量,此前问界M7在2022年上市时也号称三天订单突破6万,这一场景是如此似曾相识,老M7后续销量却并不如意,新M7能否带问界起死回生,还有待观察。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2023年新能源车内卷程度与去年相比,已不在一个层面。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手机被折叠后,又要“卷”起来了?
撰文 | 文 林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日前,有媒体称,传音和vivo正在积极筹备卷轴屏手机,并计划在明年年底之前投产商用。如今折叠屏混战正酣,就在大家以为各家手机厂商要持续加码折叠屏时,他们却悄悄开始了新的布局。 一、伸缩屏幕,比折叠屏更具未来感 所谓“卷轴屏”手机,从外观来看,正常形态就是普通的直板手机,但按下打开按钮后,屏幕缓慢展开,可变身为一部“大屏平板”。尽管听过卷轴屏手机的人不多,但其实早在3年前就已经有品牌推出概念机。 2020年,OPPO率先发布了全球首款卷轴屏概念手机OPPO X 2021。从当时的展示视频来看,普通状态下OPPO X 2021就是一台 6.4 英寸的直板手机,当轻滑或者双击侧边开机键后,屏幕就能向右滑动,变成 7.4 英寸的大屏。 紧接着,在CES 2021大会上,TCL推出了竖向伸展的卷轴屏手机。按下按钮后,原本是 6.7 英寸的屏幕延伸至 7.8 英寸。 图源:CES大会TCL宣传视频 此外,TCL 还展示过一个“折叠+卷轴”的方案:除了能像折叠机那样展开,屏幕还能继续往左延伸一小段,整个扩展开来能有10英寸。当然,这款手机的设计难度显然要比单一的卷轴屏或单一的折叠屏高出不知多少倍,真要量产可以说是遥遥无期,是妥妥的炫技之作。 图源:三星官方展示图 而在K-Display 2022 上,三星展出了一系列卷轴屏技术。据三星电子MIX事业部战略产品开发组组长、三星副社长崔元俊透露,三星正在积极研发卷轴屏新概念手机,并将在“有十分把握的时候”推出产品。 同时,也有业内消息称,三星可能会在2025年生产卷轴屏手机。按照此前三星提交的商标申请,三星卷轴屏手机名称大概率为“Galaxy Z Slide”和“Galaxy Z Roll”。 相隔不久,传音Tecno也发布了其首款卷轴屏概念手机——Phantom Ultimate。据介绍,传音Phantom Ultimate手机支持横向扩展,按下顶部的按钮,6.55 英寸的屏幕可以在 1.2-1.3 秒内扩展到 7.11 英寸。而在伸展过程中,手机系统界面、图标等显示内容也会随着屏幕尺寸的变化发生改变。 图源:传音宣传图 在今年2月,摩托罗拉也带来了一款纵向卷轴屏手机——摩托罗拉rizr,默认状态(卷起时)是 15:9 的 5 英寸 ,完全展开后是 22:9 的 6.5英寸。 图源:摩托罗拉宣传图 除了上述相继推出概念机的厂商,华为、小米、苹果等厂商尽管还未有大动作,但也都研发了类似的卷轴屏专利,其设计概念都大同小异。 早在2020年10月,华为就已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了“柔性屏支撑机构及可卷曲的电子设备”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公布日为2022年5月6日。该申请提供一种柔性屏支撑机构,包括具有支撑组件和转动组件的支撑机构,外形酷似中国古代的竹简结构。 图源: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 2022年3月,天眼查有显示小米获得一项名为“一种用于卷轴屏的散热结构及电子设备”的专利。今年,小米又一项“手机”外观专利获得授权。该专利展示了一种柱状手机的设计,屏幕结构被卷入柱状结构中,需要时可从中抽出。 图源:天眼查 当下,为满足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习惯变化,手机厂商开始考虑如何在保证“大屏手机”的基础下,尽可能缩小屏幕,尤其是在近几年乏善可陈的创新背景下,挤牙膏式的升级已难以勾起消费者的换机热情。毕竟,在拍照、5G、快充之后,性能过剩的手机市场也需新形态的迭代换新。 而卷轴屏手机以其独特的伸缩性以及更有辨识度、科技感的形态,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未来手机”的想象,也是手机厂商冲击高端的重要发力点之一。 二、冲击高端,国产厂商试图弯道超车 长久以来,大部分国产手机品牌习惯了以价格抢市场,凭借中低端市场需求扩大销量。尽管前期依靠人口和智能机普及的红利优势,手机品牌确实相对容易取得成功,但从长远来看,长期依赖中低端策略,品牌价值难以提升,也难以获得更高利润。 据IDC最新数据显示,尽管中国智能手机整体市场持续呈现低迷状态,但售价在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受到的影响较小。今年二季度,中国售价在600美元以上高端手机市场份额达到23.1%,相比2022年同期逆势增长3.1个百分点。 可见,红利不可能一直延续,中低端市场谁都能插只脚进来,只有中高端市场站稳了才是真的稳。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几来国产手机品牌都纷纷押码折叠屏,不断向高端市场进军。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2022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折叠屏手机的总出货量为1420万台,远高于2021年的800万台。其中,三星的折叠屏产品出货量将近1200万台,市场份额超过80%,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所有其他折叠手机品牌占有的市场份额还不到三星的四分之一。 图源:Canalys 而三星之所以能在折叠手机市场居于领导地位,源于它的两大优势:一是柔性OLED屏幕生产能力,当前的折叠手机都是OLED面板技术,而在手机OLED面板市场,三星占有七成的市场份额;二是超薄玻璃盖板(UTG),至今仅有三星能开发出超薄玻璃盖板(UTG),其他手机企业如果不采用三星的技术就只能继续用塑料盖板。 可见,在折叠屏手机市场,国内手机厂商赶超三星的难度很大,因此都将目光瞄准新的设备形态——卷轴屏手机,并试图将其作为能够弯道超车三星、比折叠屏更为重要的高端市场突破口。 要知道,卷轴屏最大的优势在于屏幕尺寸的变化更为灵活,可以上下左右实现无级调节尺寸,这将为手机带来更丰富的使用场景。 并且,相比于需要屏幕翻折的折叠屏手机,卷轴屏手机采用柔性OLED屏幕,将屏幕卷入机身内可以最大可能避免OLED屏幕在折叠屏手机上出现的折痕问题,理论寿命也比折叠屏手机更长,机身也更容易做到轻薄。而这些,无疑都是能够吸引消费者去购买体验的重要因素。 三、前车之辙,新形态面临的旧问题 此前,传音发布的卷轴屏概念手机Phantom Ultimate,其卷轴屏幕来自华星光电 (CSOT) ,采用低温多晶氧化物(LTPO)制作而成,7.11 英寸屏幕分辨率为 2296×1596,像素密度为 388PPI(每英寸像素)。 据韩媒报道,传音卷轴屏手机面板将依旧由华星光电提供,vivo的面板可能来自华星光电 (CSOT) 或三星显示 (Samsung Display)。而与三星显示相比,华星光电被认为受创新外形产品的产量影响较小,因此可能更深入地配合和参与 vivo 卷轴手机面板的研发和供应。 表面上看,作为卷轴屏手机的关键材料,柔性OLED面板在供给层面已经不是问题。但实际上,相比于折叠屏,卷轴屏要面临的问题只多不少。 首先是对柔性屏工艺更为艰深的考验。 卷轴屏的主要难点在于屏幕处于卷曲和展开两种状态时,屏幕各膜层的形变量要远大于折叠屏,内外膜层要耐受更大的拉应力和压应力,因此对材料要求更高,屏幕制造难度也更高。 同时,拉伸后的柔性屏由于硬度不够,仅用来浏览和观看内容是足够了,但对于手指触控输入文字、快节奏游戏操控,可能不是非常方便。 其次是要如何解决复杂的内部机构。 不同于折叠屏手机的铰链,卷轴屏手机主要依赖电机控制屏幕的伸缩,而后者的设计显然更加精密。而越多复杂的机械结构,就越加大了手机出问题的可能性,但凡有灰尘、颗粒等都可能会出现卡壳的情况。 并且,卷轴屏手机在增加伸缩机构后,整体的结构强度、防水性能、软件适配等方面几乎都要面临新的挑战。例如在较为纤薄的机身中加入了伸缩电机结构,便难以放置更多的摄像头或电池组,对于拍照和续航效果来说很难有好的提升。 此外,卷轴屏的入局门槛也较高。 众所周知,面板产业是一个“烧钱机器”。即便是行业巨头京东方,也是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巨额亏损,以及合肥市政府为其“注血”才有了后来的成果。眼下想要入局还不成熟的卷轴屏,无论是供应商还是手机品牌商,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 此前,雷军在“2023雷军年度演讲”中表示,未来五年时间里,小米将投入1000亿元进行技术研发,预计2023年的研发投入会超过200亿元;传音为推出高端产品,也开始不惜牺牲利润来加大研发投入。 只不过,产品的成熟度非一两家品牌可以决定,需要整个产业链共同努力。再加上卷轴屏手机的售价与成本之间还需要权衡,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市场才迟迟没有量产卷轴屏手机。 纵观以往,全面屏手机的普及大概用了5年的时间,折叠屏手机发展5年,全球出货量也仅突破1000万台。可以预见,卷轴屏手机注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只会是一款拥有闪耀黑科技的小众手机。只是实用性存疑,但仍值得期待。
来自猎户座的浪漫!蔚来EC7新配色官图发布:定名M42星云红
快科技10月16日消息,不得不说,论设计,造车新势力里蔚来确实很有一手,近日,其公布了中大型SUV蔚来EC7全新配色车型官图。 据称,该配色定名为M42星云红,是其设计师从猎户座星云弥漫的红色调中捕捉到的灵感,其格外非常与众不同,有种酒红但更为典雅的感觉,非常适合女性消费者。 资料显示,猎户座大星云(M42,NGC 1976)是一个位于猎户座的弥漫星云,距地球1344±20光年,为最接近我们的一个恒星形成区,它的亮度相当高,在全天仅次于船底座星云,在无光害的地区用肉眼就可观察。 回到蔚来EC7之上,该车共有3款在售车型,售价区间为45.80-54.8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加上本次发布的新配色,蔚来EC7将提供多达9种车身配色,满足不同用户的审美需求。 EC7定位于纯电轿跑SUV,其长宽高分别为4968/1974/1714mm,轴距达到2960mm,拥有十分流畅的车身线条,运动性显著,此外,新车集成了最新的智能多光束大灯,并配备激光雷达。 作为蔚来第二代纯电平台打造的电车,EC7配备双电机智能四驱系统,前永磁电机峰值功率180千瓦;后感应电机峰值功率300千瓦,0到100km/h加速时间仅需3.8s,是蔚来加速最快的SUV。 配备Brembo六活塞卡钳及380毫米大尺寸打孔通风制动盘,抗热衰性能全面提升,百公里刹车距离仅33.9米,非常优秀,续航里程方面,蔚来EC7搭载75kWh、100kWh以及150kWh电池组,对应续航里程490公里、635公里以及940公里,同样支持换电。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