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余承东站台的智界S7只卖25.8万?看来他们是玩真的了
万万没想到,余承东居然亲自出马,来开智界 S7 的发布会了。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余总亲自站台的第一辆轿车,而且还是纯电的。 记得之前这车刚刚放出谍照的时候,大家看了都猜它要卖 28 、 29 万呢。结果呢,价格出来大家全都傻了,预售价最低只要 25.8 万,而且还送这么多东西。 那智界究竟是怎么敢把价格压这么低的? 答案是解绑双电机四驱。( 蔚来好好学! ) 这次除了最顶配的 Max RS 版本,其他所有版本都是单电机后驱。 这其实是个十分大胆,但又很明智的决定。 因为在电动汽车发展伊始,大多数厂家都在试图用加速能力来证明电大于油。三五年前,愿意买电车的,有一些是网约车司机,但更多图的是新鲜感和刺激感。所以那个时候大家都在做双电机。 然而,在新能源趋势已经确立的当下,电车逐步融入了大家的日常生活。相信在这批车主中,多数人的主要用车情景会是市内通勤。但看看现在大城市早晚高峰的拥堵程度,体验过的都懂。想跑起来速度?舒马赫来了都没门。 在这种现状下,那些零百动辄 2 秒、 3 秒的双电机怪兽很少有用武之地,偶尔蹦一脚还很可能迎来路人鄙夷的眼神攻击。 所以老实说,双电机已经越来越成为了买车时的 “ 伪需求 ” ,不要也罢。 况且这次智界的后电机也给足了诚意:215 kW 的功率,换算成油车时代的标准就是 292 匹马力,动力比市面上大多数 2.0T 高功的发动机还强。像是业界性能标杆宝马 3 系,高功率的 330i 也就只有 258 匹。 所以抛开主观的颜值不谈,感觉 S7 比起 Model 3 等其他一众竞品,唯一稍弱的可能就是低配 Pro 版的续航了。 要让脖子哥来说,Pro 版 60.48 度的电池容量,确实偏小了。但看它 550 公里的 CLTC 续航,好像又觉得也还行,这应该是 S7 超低风阻系数的功劳。 不仅如此,这车标配 800 V 的高压平台架构,补能会比市面上 400 V 的车辆快一大截。这点在之前同为 800 V 的小鹏 G6 、智己 LS6 上都有印证。 当然,我相信更多人还是会选续航更长、还带智驾的 Max 和 Max + 版本。 华为智驾,懂的都懂。虽然我还没亲身体验过 S7 的辅助驾驶,但上周,脖子哥已经全方位体验过了问界 M7 的 NCA 。评价就四个字:遥遥领先。 细节之后会有文章单独说,这儿就是给犹豫要不要上智驾的吃颗定心丸。 其实在两周之前,脖子哥已经去北京摸过 S7 的实车了,只不过当时签了一大堆保密协议,没敢跟大家分享。 那现在解密了,那脖子哥就和大家唠唠。 第一眼看上去,这车给我的感觉就是车头太短了,侧面不是那么好看。但其实,它并不是真的这么短,而是 A 柱整体往前挪了。 对比其他车型,咱们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楚。智界 S7 车门开合的位置并不是沿着 A 柱直接下来的,而是往后平移了一段距离,真实的车头其实是有这么长的。。。 相当于是,座舱向车头借了点空间,发布会上余承东说车子有 88% 空间可用率,估计来源就是这里。 所以当脖子哥坐进驾驶位之后,会觉得前排视野异常的宽阔,尤其是 IP 这里( 前排的仪表板 ),直接做了两层,空旷到可以放各种东西,也完全不会阻挡视线。 特别是仪表屏的这个位置,其实是卡在两层 IP 之间的,比一般车要远好多,咱们在平视前方的时候,只要稍微瞄一眼就能看到,感觉就像一个实体 HUD ,所以真正的 HUD 就没做了。。。 另外就是副驾,因为 IP 很宽,这里就干脆又设计了一个手套箱,上下就都能放东西。 至于这里能放什么,脖子哥首先想到的当然是 Switch 。 不过这个位置,一般都是女王专属吧。。。所以也可能是各种化妆品。 但肯定有人要问了, IP 做成手套箱,那安全气囊要塞哪儿呢? 其实是放在了这个位置,也在两层 IP 之间,并不是蔚来它们做的头顶气囊。 然后就是整车的 “ 含华量 ” ,嗯,遥遥领先!反正能写的地方都写上 “ HUAWEI ” 了。 而且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细节,就是这个后备箱,脖子哥找了半天没找到按钮,问了才知道,原来是从 LUXEED 的 D 这个位置按进去的。 难道是 DDDD ? 不过智界 S7 作为轿跑车型,开起来才是重点,很可惜脖子哥还没体验到,相信华为电机 + 华为智驾的这套系统应该不会让人失望。 那么这车上市以后,受到冲击的会有谁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特斯拉 Model 3 。 智界 S7 25.8 万的售价,不偏不倚地就比 Model 3 焕新版便宜 1900 块。 但瞧瞧智界这空间、这配置,接近 5 米的车长往 Model 3 旁边一摆,很难让人相信这会是同价格区间段内的车。 当然,想切 “ 20 - 30 万、纯电、轿车 ” 这块大蛋糕的也不止是华为和特斯拉两家。 比亚迪刚刚加码了海豹冠军版的终端优惠,价格下调至 18.28 - 27.28 万元。 吉利那边也有即将发布的银河 E8 、极氪 007 。现在看下来也都是配置卷王:E8 有 0.199 Cd 的超低风阻、悬浮音响、超长带鱼屏; 007 则有一体式智慧灯幕、蚌壳式尾门,就看之后各自会落在什么样的价格了。 可以说,短短一年时间,这个市场就从特斯拉、比亚迪两家井水不犯河水,变成了各家车企的激烈拼杀的新战场。 但也多亏了这些竞争,智界 S7 才会价格下探如此明显。 不管怎样,借着之前问界的余威,这次智界 S7 也是彻底卖爆了。 别的不说,反正咱们内容部的主编大大看完发布会就掏出手机光速下单,一秒钟都不带犹豫的( 就说抢不抢得到吧 )。 顶级的软件赋能加上令人惊喜的价格,他们的这套组合拳真的屡试不爽。 看来,华为的汽车时代真的来哩。 撰文:邋的司机、TC 编辑:脖子右拧、面线 封面:焕妍
早报|iPhone 15 Pro 支持录制空间视频/ChatGPT 版微型手机来了/腾讯将在中国独家代理 Meta VR 头显|未来周报
iPhone 15 Pro 将支持录制空间视频 以安全问题为由,微软短暂限制员工访问 ChatGPT iPhone SE 4 将基于 iPhone 14 打造 前苹果设计师推出可穿戴设备 AI Pin 腾讯将在中国独家代理 Meta VR 头显 中国电信:卫星电话功能计划明年覆盖更多手机品牌 PICO 裁撤游戏工作室团队,日活前三 VR 音游全员被裁 激辩 AEB 之后,何小鹏发文称感谢余承东的建议和大度 美国演员工会结束罢工 OpenAI 首届开发者大会召开,推出自定义版 ChatGPT 苹果 M3 款 MacBook Pro 和 iMac 正式发售 马斯克征召志愿者:需同意切除一块头骨,让芯片植入大脑 One Fun Thing | 哈工大有自己的登机口 周末看什么 | 剧版《鸡皮疙瘩》 游戏推荐 |《金色的光芒》 本周大新闻一览iOS 17.2 beta 2 引入新功能:iPhone 15 Pro 将支持录制空间视频 昨日,苹果向开发者发布了即将推出的 iOS 17.2 和 iPadOS 17.2 Beta 2 更新。 iOS 17.2 Beta 2 增加了一项新功能,允许 iPhone 15 Pro 或 iPhone 15 Pro Max 设备录制空间视频,并可在苹果即将推出的 Vision Pro 头显中查看。 用户可以在「设置」–「相机」–「格式」中,打开「Apple Vision Pro 空间视频」开关启动该功能。 苹果表示,为了在录制空间视频时获得最佳效果,在拍摄视频时,应将 iPhone 保持横向稳定。 视频将以 1080p、每秒 30 帧的速度录制,一分钟视频占用 130MB 的储存空间。 以安全问题为由,微软短暂限制员工访问 ChatGPT 据 CNBC 报道,在周四的一段时间里,微软的员工不被允许使用 OpenAI 的产品 ChatGPT。 微软在内部网站的更新中表示:「出于安全和数据方面的考虑,许多人工智能软件不再供员工使用」。一张屏幕截图显示,ChatGPT 无法在其企业设备上访问。 微软表示,虽然微软确实投资了 OpenAI ,而且 ChatGPT 也有内置的保护措施来防止不当使用,但该网站仍然是第三方外部服务。 不过,该公司最初表示将禁止 ChatGPT 和设计软件 Canva,但后来删除了公告中包含这些产品的一行内容,而后恢复了对 ChatGPT 的访问。 微软称,对 ChatGPT 的暂时封锁是对大型语言模型系统进行测试时出现的错误。 iPhone SE 4 将基于 iPhone 14 打造 近日,MacRumors 披露了 iPhone SE 4 的更多细节。据悉,iPhone SE 4 将具有更现代的外观及更大的屏幕尺寸,与基础版 iPhone 14 非常相似。 最新规格表明,iPhone SE 4 将使用 iPhone 14 机身设计改良版,采用与之相同的全面屏设计,以及 6013 T6 铝金属材料和玻璃背板,并支持面容 ID。 iPhone SE 4 重量预计为 165 克,比 iPhone 14 轻约 6 克。这主要是由于 iPhone SE 4 将配备 4800 万像素的单后置摄像头。 此外,报道称,iPhone SE 4 还将配备操作按钮和 USB-C 端口。根据目前的开发进展,iPhone SE 4 发布日期可能为 2025 年。 前苹果设计师推出可穿戴设备 AI Pin 美国东部时间 11 月 9 日周四,由前苹果设计师 Imran Chaudhri 和 Bethany Bongiorno 成立的 AI 初创公司 Humane,发布了其首款产品「AI Pin」。 AI Pin 是一款售价 699 美元的可穿戴设备,由机身和外置电池组成,两者通过磁吸方式固定在用户衣服上。 34g 重的机身上搭载了骁龙处理器(未说明具体型号)、可拍摄 1300 万像素的摄像头、镭射投影器、麦克风和扬声器。电池本身重量约为 20g。 AI Pin 内置 OpenAI 的 GPT 系列大模型,用户只需轻轻一点,即可开启对话。它还可通过激光投影系统,在用户手上显示文本和单色图像。 在过去几年里,Humane 已经筹集了 2.3 亿美元的资金,投资者包括 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微软、Salesforce CEO Marc Benioff、LG、沃尔沃和高通的风险投资部门。 Humane 表示将于 11 月 16 日开始接受 AI Pin 订单。 腾讯将在中国独家代理 Meta VR 头显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Meta 已与腾讯达成初步协议,在中国销售一款新型低价版虚拟现实(VR)头显。 知情人士表示,该协议将使腾讯成为 Meta 头显在中国大陆的独家销售商,并将于 2024 年底开始销售该设备。 Meta 将对设备销售收入占有更高比例,腾讯将在内容和服务收入中占据更多份额,如软件订阅和游戏销售。 据报道,这款头显设备,将使用比 Quest 3 更便宜的镜头,而其图像处理装置则比三年前推出的 Quest 2 更先进。 中国电信:卫星电话功能计划明年覆盖更多手机品牌 据上证报,中国电信在 2023 数字科技生态大会的卫星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论坛上表示,卫星通话功能计划在 2024 年在更多品牌的旗舰手机上推出。 中国电信将与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中兴和魅族等手机厂商开展合作,力争将卫星通话功能打造成为旗舰标配。 针对手机直连卫星,支持国内主流手机终端厂商推出直连卫星旗舰机型,2024 年底上市终端款型不少于 5 款。 中国电信将支持直连卫星旗舰机型优先集采合作,集采量超过 500 万台,并全面纳入自有渠道百分百主推。 昨日,OPPO 官宣,下一代 Find 旗舰产品将支持卫星通信功能。 PICO 裁撤游戏工作室团队,日活前三 VR 音游全员被裁 据新浪科技,字节跳动旗下 PICO 宣布裁员信息后,一系列的裁员后遗症,正在快速显化。 据悉,PICO 第一方游戏工作室完全自研的 VR 音律游戏《闪韵灵境》,全体团队已被裁撤。 相关社区负责人已在玩家运营群公告称「是最后一天服务大家」,并集体向玩家告别。 据知情人士透露,《闪韵灵境》是目前 PICO 社区内日活排名第三的热门产品,此前内部数据显示,日活排名高于该款产品的应用是 PICO OS 系统和 PICO 视频。 激辩 AEB 之后,何小鹏发文称感谢余承东的建议和大度 11 月 9 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发微博称,「今天早上和老余一起讨论了一下技术路线,相信这种技术的争鸣最后定能让用户受益」。 何小鹏表示,也会通过 OTA 拓展 AEB 功能,感谢老余的建议和大度,有时候误会后更容易成为好朋友。之后,会一起努力引领智驾科技创新,共赢智能电动汽车新时代」。 据此前报道,11 月 1 日,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 AEB 功能,「友商讲了 AEB,我认为 99% 是假的,它就是造假。我们的人也去问了,它的 AEB 根本不能开,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 上述言论迅速引发了余承东的回击,他在朋友圈发文称「连 AEB 是什么,居然有车企的一把手还根本没有搞懂;对行业技术进展与未来发展,缺乏基本认知」。 何小鹏回应上述言论称,「我最近评价了一个行业乱象,结果行业没急,非行业的倒急了,不知道他急什么」。随后,他在朋友圈发了一篇长文,解释了 AEB 测试的意义和标准。 美国演员工会结束罢工 美国演员工会与制片方达成协议,宣布结束长达 118 天的罢工。 美国演员工会和广播电视艺人联合工会 (SAG-AFTRA) 表示,双方已就一份新的三年合同达成初步协议。 SAG-AFTRA 透露,工会谈成的三年新合约价值超过 10 亿美元,在针对 AI 威胁等方面出台了前所未有的条款,能帮助演员成员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 此外,附 11、12 月内地影市好莱坞片分布: 11.10《惊奇队长 2》(同步) 11.17《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同步) 11.24《星愿》(晚北美两天) 12.08《旺卡》(早北美一周) 12.08《飞鸭向前冲》(早北美两周) 12.20《海王 2》(早北美两天) OpenAI 首届开发者大会召开,推出自定义版 ChatGPT OpenAI 于当地时间周一举行了首届开发者大会,正式公布自定义版 GPT,还将上线「GPT 商店」,与创作者分享收入。 据介绍,无需编码,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创建自己专有版本的 GPT,该功能将可供 ChatGPT Plus 和企业版订阅用户使用。 GPTs 功能已于昨日正式上线,用户只需点击页面左上角「Explore」探索功能选项,然后「Create a GPT」创建 GPT,就能创建你的专属 GPTs。 OpenAI 还计划在本月晚些时候推出 GPT 商店,用户可以在那里找到其他用户定制的 GPT,并通过自己的 GPT 赚取收益。 在首届开发者大会上,OpenAI 还表示,将推出最新的 GPT-4 Turbo 预览版,这是支撑该公司技术的大语言模型的更强大、更快速的版本。 据报道,GPT-4 Turbo 与 GPT-4 相比可以处理更多的文本,知识库已更新到 2023 年 4 月。 苹果 M3 款 MacBook Pro 和 iMac 正式发售 新款 M3 MacBook Pro 和 iMac 机型 11 月 7 日正式发售。 搭载 M3 芯片的 14 英寸 MacBook Pro 起售价为 12999 元,搭载 M3 Pro 和 M3 Max 芯片的 14 和 16 英寸机型提供全新深空黑色外观。 新款 24 英寸 iMac,起售价 10999 元,提供绿色、黄色、橙色、粉色、紫色、蓝色、银色 7 种炫彩外观,厚度仅 11.5 毫米。 最大的亮点是搭载了 M3 芯片,而 iMac 自 2021 年以来就没有更新过,当时配备了 M1 芯片。 M3 芯片内部集成 8 核中央处理器和最多达 10 核的图形处理器,相比搭载 M1 芯片的前代产品,速度提升最高达 2 倍。 马斯克征召志愿者:需同意切除一块头骨,让芯片植入大脑 据彭博社报道,马斯克的 Neuralink 公司正在为其首次临床试验寻找志愿者,这引起了数千名潜在患者的浓厚兴趣。 据报道,受试者需同意让外科医生切除一块头骨,以便机器人可以将一系列电极和超细电线插入他们的大脑。 当机器人完成工作后,缺失头骨的部分将被一个四分之一美元硬币大小的计算机芯片覆盖,该芯片预计将留在那里多年。 它的工作是读取和分析受试者的大脑活动,然后将该信息无线传输至附近的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 就试验而言,理想的候选人为年龄在 40 岁以下、四肢瘫痪的成年人。这样的患者可能会将 Neuralink 的植入物插入其前运动皮层的手旋钮区域,该区域控制手、手腕和前臂。 目标在于展示该设备可以安全地从患者大脑的那部分收集有用的数据,这是 Neuralink 努力将人的思想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一系列命令的关键一步。 此外,马斯克周二在 X 上发文表示,Neuralink 正在研发一款「视觉芯片」,将在几年内准备就绪。 「在帮助那些失去了身体与大脑连接的人实现手机/电脑心灵感应之后,这是我们的下一个研究领域。我们正在等待监管部门批准我们的第一位人类实验对象」。 是周末啊!One Fun Thing | 哈工大有自己的登机口 近日,哈尔滨普降暴雪。室外冰天雪地,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暖廊」里却温暖如春。 在暴雪天气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生穿着短袖,吃着雪糕,从容地在暖廊中穿行,5 分钟内可直达教室、图书馆、食堂、公寓、公寓体育馆。 不少网友称,「哈工大学生去上课像登机」。 周末看什么 | 剧版《鸡皮疙瘩》 童年噩梦回归,著名小说系列《鸡皮疙瘩》的 Disney+ 新真人剧集已于 10 月上线。 五个高中生在一间原本以为是废弃的房屋开派对之后,各自发生一些超自然的遭遇,踏上一段阴暗扭曲的旅程。 他们为了要搞清楚状况并且让自己活命,于是开始调查三十年前一位青少年的死因,而这件事也被这几个青少年的父母得知,父母过去的黑暗秘密逐渐显现…… 游戏推荐 |《金色的光芒》 本周 Epic 限免游戏《金色的光芒》一款具有地牢元素和独特氛围的多变的黑色幽默恐怖游戏。 「欢迎来到肉的世界。在道具猎杀你的地方猎杀道具」。
900亿,最快造车IPO来了
争抢最后门票。 作者 I 刘博 报道 I 投资界-天天IPO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今日(11月10日),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极氪”)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开提交了IPO招股书。招股书显示,极氪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ZK”。 这个超级IPO背后的掌舵者正是 “汽车狂人”——李书福。1963年出生于浙江台州农村的李书福,放过牛、开过照相馆、生产过冰箱、卖过装潢材料、造过摩托车,直到1996年杀入汽车行业,一路带领吉利成长为一家汽车巨头,并在2021年于宁波创立了极氪品牌,进军高端电动车。 两年长成一个IPO,极氪堪称中国新能源大爆发的缩影。不止于此,哪吒汽车、高合汽车等第二批造车新势力也正在开足马力奔赴IPO,还有小米雷军、石头科技昌敬也在埋头造车。没人愿意错过智能汽车时代的最后一张门票。 两年估值900亿 吉利“亲儿子”要去IPO了 极氪迅猛崛起背后,离不开一个人——李书福。 1963年,李书福出生在浙江台州一个小山村,从小就展现出经商头脑。而吉利的故事,要从1992年说起,起初李书福成立了吉利建筑装饰材料,后来转战生产吉利摩托车。到了1996年,吉利摩托车产销量已达20万辆。 几乎同一时间,李书福杀入了汽车行业。彼时,他在临海征地850亩,宣布投资5个亿,筹建吉利“豪情汽车工业园区”。但在当时,汽车行业还没有向民营企业开放,然而李书福却曾不服输地表示,“轿车是什么?不就是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一个发动机、一个车壳,里面两个沙发吗?” 最终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际,吉利成为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此后,吉利一路高歌猛进,也在2005年成功在香港上市,最新市值超过930亿港元。 但李书福的野心并不止于此。2010年,李书福斥资18亿美元,收购有86年历史的欧洲老牌车企沃尔沃,成功缔造了“蛇吞象”案例。随后,吉利开始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并在2017年与沃尔沃合资成立领克汽车,聚焦混动高端市场。同一年,吉利控股又成功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英国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以及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 与此同时,定位高端纯电汽车的极氪也应运而生。2021年3月,极氪由吉利汽车、吉利控股集团在宁波共同投资成立,宣告吉利杀入高端电动汽车赛道。在品牌成立之时,极氪CEO安聪慧曾表示,“大象转身确实比较难,历史包袱也很沉重。我们的转型有劣势也有优势,我们能利用吉利汽车的资源,也有传统制造的经验,可以走出第三赛道。” 基于重资打造的SEA浩瀚架构,极氪也不负众望。2021年10月,极氪交付首款产品“极氪 001”,价格为 29.9 至 38.6 万元;随后,极氪又推出一款MPV车型“极氪 009” ,售价为 49.9 万元至58.8 万元;今年4月紧凑型SUV极氪X正式上市,售价18.98万元起。而在招股书公开的同一天,极氪也发布了第四款车型极氪007的首批官图,定位为中型纯电豪华轿车,预售价或在21-26万元之间。 去年12月,吉利汽车在港交所公告称,极氪已于12月7日按保密基准向美国证交会递交可能进行IPO的注册声明草拟本。报道称极氪还考虑将香港作为其上市地点,但选择纽约是希望获得更高的估值。 而在A轮融资完成后,极氪的投后估值已达到1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8亿元),超过“蔚小理”三家造车新势力在美国IPO前的估值。如无意外,极氪有望创下造车新势力最快IPO时间记录,李书福也将斩获又一个超级IPO。 卖出17万辆车 宁德时代、B站都投了 极氪凭何成为最快造车IPO? 正所谓“早期看产品,长期看量产”,一家车企的量产交付成绩,是其竞争力最有力的证明。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2年10月,极氪向市场交付了10119辆极氪001,成为中国纯电汽车品牌打造的首款单月交付量超过10000辆的纯电高端车型。而截至2023年10月31日,极氪已累计交付170053辆,这也是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中国高端纯电动汽车市场交付最快的车辆之一。 根据极氪的统计口径,极氪001稳居30万以上纯电车型销量冠军,新近发布的001 FR更是成为最快量产电动车;极氪009成为50万以上MPV销量冠军;极氪X则是20万以上紧凑型车市场销量前十中唯一的中国品牌。 频出爆款的极氪,营收也随之水涨船高。招股书显示,2020年到2022年,极氪分别实现营收31.85亿元、65.28亿元和318.99亿元,而今年上半年的总营收为212.70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36.02%。其中,极氪在今年上半年的整车销售收入为131.75亿元,同比增长148.75%。同时,今年上半年,极氪整车毛利率为12.3%,同比增长7.6个百分点。 当然,亏损也是极氪不容忽视的问题。招股书透露,2020年至2022年,极氪净利润分别为1.04亿元、-45.14亿元和-76.55亿元。而今年上半年的净亏损为38.71亿元,去年同期则为30.85亿元。相对应的,极氪也在持续重注研发。2023年上半年极氪研发投入31.89亿元,同比增长56.09%,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117.95亿元。 至于外界关注的极氪是否会推出混动产品,安聪慧表示,极氪目前没有计划做混动车,专注于纯电车,2025年计划实现65万辆销量。今年开始,每年最少两款全新车型投放市场,将满足于各个细分市场,到2025年将有8款车型上市。 作为一匹新造车黑马,极氪自然也引来了一众投资方的青睐。 时间回到2021年8月,刚成立的极氪宣布完成了5亿美元Pre-A轮融资,参投方包括英特尔资本、宁德时代、哔哩哔哩、鸿商集团和博裕资本等五家生态伙伴。彼时,极氪的投后估值约为90亿美元。 今年2月,极氪又宣布完成7.5亿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阵容豪华——由Mobileye创始人Amnon Shashua教授、宁德时代、越秀产业基金、通商基金、衢州信安智造基金共同投资。 具体来看,Amnon Shashua教授掌舵的芯片巨头Mobileye,堪称是自动驾驶江湖中的老牌豪门。去年10月,Mobileye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一举成为自动驾驶最大IPO。迄今为止,该公司芯片产品已累计卖出1亿颗。而极氪与Mobileye也是深度捆绑,旗下车型极氪001和极氪009搭载的智能驾驶芯片正是来自于Mobileye。 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更无需赘述。占据着全球动力电池头把交椅,宁德时代的投资触角更是覆盖整条电池产业链,被业内称作产业资本“四大金刚”之一。资料显示,宁德时代与极氪在2022年8月签署了五年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宁德时代全球首发的量产版麒麟电池也已经在极氪009和极氪001车型上量产装车。 此外,越秀产业基金、通商基金、衢州信安智造基金均为国资背景投资机构,分别来自广州、宁波和衢州。极氪表示,上述三家将协助极氪整合其丰富的产业资源,助力极氪在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拓展。 毫无疑问,有着一众产业巨头和国资机构的加持,极氪的IPO底气更足了。 排队宣布融资 中国新造车江湖夜未眠 放眼望去,造车江湖依旧火爆。 同样来势汹汹的是哪吒汽车。今年8月底,哪吒汽车宣布已完成总额为70亿元人民币的Crossover轮融资。须知道,Crossover交叉轮融资是一种典型的上市前融资,能让企业更快实现IPO上市。 今年6月,就有消息称哪吒汽车提交10亿美元港股IPO申请,不过很快遭到官方辟谣。即便如此,哪吒汽车IPO的脚步正在越来越近了。 经常传出IPO消息的还有电动汽车制造商华人运通,也即高合汽车。公司创始人为丁磊,曾担任上海通用汽车总经理、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以及乐视汽车联合创始人,于2017年成立高合汽车,旗下有高端SUV高合HiPhi,售价动辄50万元起。说起来,高合汽车也算是后来居上,在豪华电动车细分市场中脱颖而出。 备受关注的则有阿维塔科技,不久前正式宣布完成30亿元B轮融资——新进投资方为重庆产业母基金、交银投资、广开控股等;追加投资方为长安汽车、南方资产、两江产业基金等,投后估值近200亿元。 与此同时,石头科技创始人昌敬也带着极石汽车来了。今年9月底,洛轲智能宣布获得魏桥创业集团的10亿美元战略投资,约合人民币70亿元。而洛轲的掌门人,正是昌敬。今年以来,洛轲智能又获得了IDG资本、腾讯投资、魏桥创业集团投资。梳理公开信息,洛轲智能已经筹集了超15亿美元。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新玩家正在争夺最后的入场券。 不久前,雷军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一张团队合影,IP归属地为新疆,而合影中众人手持的横幅上面写着“为小米汽车而战”几个大字。外界猜测小米汽车极有可能在新疆夏季进行路试,且雷军亲自带队。 更热闹的一幕,则是新能源儿子们集体登场了——东风汽车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岚图汽车;上汽集团旗下智己汽车;广汽集团旗下的埃安.....此外,吉利、上汽、长城等传统车企陆续开始练小号,推出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为何新能源造车竞争残酷如斯——剩下了蔚来、小鹏、理想,大家还依然络绎不绝要造车? 投资圈有一个普遍的观点:智能电动汽车将会是未来非常重要的终端,如同手机一样。所以,我们才看到了当年国产手机残酷厮杀的一幕,即将在新能源汽车上重演。 造车不止于车,这是一场攸关未来的竞赛。回望人类历史中,从柴火到煤炭,从煤炭再到油气,人类社会每次巨大的进步,都是伴随着能源革命而来。如果要告别石油时代,削弱石油霸权,势必要发展新能源,而新能源汽车无疑最大的应用场景。 说到底,新能源汽车背后是一场时代之战,可能远远超出了汽车本身。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2023,车企没有双十一
文 | 智行驾道 双十一已是国内最大的促销季,无论买家还是卖家,都会在这短短一个月内关注价格的起伏跳动。 但汽车——大部分普通人一生中购买的最大也最贵的消费品,过去却极少出现在和双十一相关的标签里。毕竟,作为起售价上万元的“大件”,购买一辆汽车通常有着漫长的决策和消费流程,主打线上促销的双十一显然有些“太快了”。 直到前几年,在线上消费习惯和直播电商的快速普及下,车企们才开始注重更加多样的营销、促销,甚至是直播卖车。 到了今年,情况又发生变化了—— 车企还是没有双十一,因为每天都是双十一。 在经历了3月和8月(持续至今)的两轮价格战后,无论是奔驰、宝马、丰田、大众等传统车企,还是蔚来、问界、零跑等新势力,乃至新能源“销冠”比亚迪,无一逃脱“降价”“优惠”的侵扰。 每天都是双十一的日子,车企可能还得过一段时间。 01 车企双十一,套路与真诚 从几年前开始,“双十一”不再仅仅指“11月11日”,而是一个横跨10月到11月的超长促销季。对车企来说,这段时间不仅是“金九银十”的好时节,更是每年的销量高峰期。 中国人喜欢在春节前买车,因此年前三个月通常是汽车销量最好的时期。而今年国内车市在两轮马不停蹄的价格战的催化下,更加让这个双十一无法平静。 首先发难的是新能源“老大哥”比亚迪。11月1日比亚迪表示,11月1日-30日开展限时订金抵购车款活动,护卫舰07享2000元订金抵2万元;海豚、海豹冠军版享2000元抵9000元;宋PLUS冠军版和驱逐舰05冠军版享2000元抵7000元。此外还有全系享2年0息、最高8000元置换补贴等优惠。 护卫舰07算是比亚迪旗下的“滞销”车型,今年10月销量仅4247辆,因此有降价优惠并不奇怪,但其他几款车型都是不愁卖的爆款。 海鸥10月销售43350辆 ,今年累计185089辆;海豚销售35189辆,今年累计295659辆; 宋PLUS销售41194辆 ,今年累计334969辆。这三款车都是同价位的“销冠”,几乎不愁卖。但比亚迪还是给出了至少5000元的优惠,足以看出中国车市竞争之激烈。 当然,除了应对竞争,可能也有比亚迪自身的考量。年初,比亚迪将今年的销量目标定为300万辆,1-10月,累计销量已达237万辆。如果要完成目标,剩下两个月比亚迪需要每月卖出31.5万辆。今年10月比亚迪销量为30.1万辆,按此增长和优惠力度,完成300万辆目标应该不难。 其他车企方面,零跑汽车11月2日宣布全系车型降价,至高金融贴息10000元/台;领克08推出6000元补贴优惠;长城欧拉闪电猫限时优惠3万元。 传统燃油车企显然也无法独善其身,并且优惠方式甚至相比新能源车企更加花哨。神龙汽车造车工厂直播带货,宣布11月1日-12日,神龙汽车全系车型将以“工厂直销”的形式,提供最多12种优惠,如购买东风雪铁龙凡尔赛C5 X经典款、东风标致新408即享包牌包税包保险,免购置税、商业险及交强险。 奇瑞汽车也表示,全系车型不限车龄、不限公里数,旧车置换至高抵30000元。 广汽丰田则组织了“11.11全国团购会”,预交99元定金购车可抵5888元购车款,多款车型补贴1万元,其中汉兰达补贴1.5万元。 除了以上车企,长安启源、深蓝、江淮、哪吒、奇瑞、智己等多家车企和品牌也都给出了一定的优惠。 就连刚刚上市的新车也难逃“促销”“优惠”魔咒,例如11月9日正式上市的方程豹豹5售价28.98万-35.28万元,比最初比亚迪给方程豹定位的“40万元-60万元”低了一大截,而它还有个定位更低的兄弟车型方程豹豹3。 在方程豹豹5上市的同一天,华为智选车智界S7也公布了预售价,25.8万元起。华为终端BG CEO余承东表示,智界S7标准版、长航版、超航版以及四驱旗舰版都是亏钱的,“希望未来随着起量,成本可以平衡下来”。 已经上市的车型绞尽脑汁降价促销,还没上市的车型战战兢兢反复确认自己的价格定位,除了消费者,谁都不好过。 02 经销商冷热各不同 降价、促销,传导到消费者大多还是得靠一线经销商,以及销售们把车卖出去。 广汽丰田4S店销售小王告诉智行驾道,店里现在优惠力度“史无前例”。他以广汽丰田的当家车型凯美瑞为例,去年这款车很少有官方优惠,只有在店里谈才能优惠几千元。但到了今年4月,凯美瑞直接优惠2万,现在则变成了3.1万,如果是双擎版,则可以优惠3.3万。 今年1-10月,凯美瑞累计销量188148辆,月均销量1.8万辆。而去年全年凯美瑞共卖出了25.08万辆,如果今年要达到去年的水平,剩下两个月需要每个月至少卖出3万辆,相当于今年月均销量的1.7倍,压力不小。 事实上,今年前三季度,广汽丰田销量68.58万辆,同比下滑10.33%。稍早前,广汽丰田7月宣布将裁减1000名生产工人。 丰田在国内的另一个合资品牌日子也不好过,本月初,一汽丰田宣布,为缓解经销商库存压力和资金压力,一汽丰田决定减产至明年2月。而明年2月正好是春节,这也意味着一汽丰田将错过国内汽车销售的黄金期。 小王说,现在进店的人流与去年相比并没有明显增加,领导不让白天打电话,所以只能晚上给客户打电话,“以前卖车虽然也是各凭本事,但至少气氛不像现在这样紧张”。 新能源车企虽然客流上显著高于传统车企,但一线销售面临的压力也不小。 广州比亚迪海洋网销售小李告诉智行驾道,宋Plus DMI除了官方优惠5000元和政府补贴最高6000元,4S店还有另有优惠,但需要车主面谈。 小李所在的4S店10月订单目标是150台,交车目标是145台,单台车提成在400-800元,最高的是海豹EV,单车提成800元。但海豹EV也是海洋王最难卖的纯电车型,今年以来只有两个月份月销量破万。 小鹏G6上市不到半年,其凭借同价位少有的高阶智驾能力,成为一时的爆款车型,由于定价本就相当具有性价比,因此价格一直很坚挺,许多下订车主已经等待超过一个月。不过,随着下半年同价位的智己LS6、问界新M7、领克08等车型陆续上市,小鹏G6也出现了一定松动。 一位小鹏销售告诉智行驾道,目前小鹏G6没有官方降价,但展车可以优惠5000元,如果选择新车,可以提供额外5000元的选装基金。 03 “等等党”越来越多,车企即将上演淘汰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预计,11月份汽车零售量环比增长将达到10%左右,约210万辆。他认为,这一系列的优惠活动和价格战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乘联会也预计,今年11月车市同比会暴增20%以上。当然,去年疫情导致的低基数也是原因之一。 价格战愈演愈烈,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换代、升级,也让不少人变成了“等等党”。 小清原本打算年底买车,目标是插混SUV,但一位了解车市的朋友反复劝他,“如果不是必须要用车的话,建议再等等”。朋友给他列出的理由有两条:一是今年车企价格战打了一年,一些爆款车型都难免降价,现在买容易遭到“被刺”;二是车型更新换代快,明年大概率会有更好的配置。 当然,“等”的前提是“不着急用车”。 对消费者来说,他们等得起,但对车企和经销商来说,每天都是双十一的日子实在有些煎熬。 前不久蔚来宣布裁员,李斌在全员信中写道,“未来两年会是汽车行业变革期竞争最激烈的阶段,外部环境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 。 在比亚迪2023年半年度业绩会议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则表达得更为直接,他说,未来3-5年,车市整体或不同细分市场会持续开打价格战,“当下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车企在未来3-5年如果没冲上去,就没机会了。” 每天都是双十一的中国车市,将加速决出其中的胜者。
理想的“铁王座”与“求生欲”
作者 | 吴坤谚,编辑 | 吴先之 北京时间11月9日,理想汽车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营收、利润以及交付数据皆创下新高。 理想汽车第三季度营收为346.8亿元,同比增长271.2%,同期经营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23.4亿元和28.1亿元,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盈利。 作为备受关注的新能源赛道玩家,理想汽车以及一众新势力的季度甚至年度表现实际上早在每月销量、交付等数据披露中便可管中窥豹。可以确定的是,2023年第三季度仍是理想的强势上升期。 更值一提的是,理想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并非新能源赛道价格战下的竭泽而渔。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理想车辆毛利环比小幅增长0.2%,毛利率高达22.0%,高于特斯拉和比亚迪。 但不可忽视的是,理想即将发布的纯电车型与既往产品存在供应链和赛道之别,而在日渐成为新能源入场券的双智方面,理想的规划也相对竞对稍慢。或许增程式的胜利仅是理想刚刚走出的序章。 增程式是产品经理的胜利 理想的胜利是增程式的胜利,也是中大型SUV的胜利。而这两者在理想起势前,并不为外界所看好。 究其原因在于,增程式技术自被理想汽车采用起,便一直因“落后”而处于舆论风眼,即使在一众车企跟进布局增程式车型的今天,增程式缺乏壁垒的声音仍不绝于耳;此外,2021年前的中大型SUV市场为大众、丰田等一众德系、日系车企把持,彼时新势力的突围难度不小。 而理想凭增程式完成攻守易型,只用了两年。 早在上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李想便表示有信心在明年挑战BBA在中国区的销量,并成为国内销量第一的豪华品牌。近日,李想亦在社交平台发文称部分自主品牌将在未来一两年都转换成增程式路线。 有实打实的交付量与利润撑腰,本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理想方面预计凭L系列强劲的增长势头,以及明年即将推出的W车型的交付,将使其能够在2024年加速传统ICE汽车的大规模转型。 这离不开李想本人对汽车细分市场入微的观察。 李想曾在2023理想汽车春季媒体沟通会上表示,早先做《汽车之家》的经历使其观察到用户微妙的消费心理。正如理想L7发布会上的表现一样——理想对车辆性能、参数等指标较少提及,更多宣传的是大空间、按摩座椅、车内影院等,显然是将L7定义为一个“空间产品”,并直接指向具备长途出行与家庭娱乐需求的用户群。 “家庭用户”的精准客群定位与产品设计让理想得以自被视为红海的细分市场突围。但在此情况下,理想在财报电话会上给出的销量指引却显得有些保守。 在10月交付量破四万的刺激下,理想汽车CEO李想近日发文称,接下来挑战L系列三款车型单月交付量将达到5万,为主力车型L7立下了2万的月销售目标。因此,合理的预期是理想销量将在四季度围绕4.5万爬坡,但在电话会上,理想方面预期四季度销量却是在12.5~12.8万之间。 如果忽略其他经营收入,按四季度的销量与收入指引来看,理想预计四季度单车收入将是30.77万左右,相较第三季度31.98万的单车收入低了1.21万。 这其中不免存在理想销售过程中限时优惠的影响,也昭示着理想方面可能认为四季度的新能源销售竞争将更为激烈。也就是说,四季度21.3%的毛利指引的达成很可能受到单车收入降低的影响。 对于这点并不难归因,正如财报电话会上,理想方面多次被提问到的一样,理想目前的产品线面临问界以及其他对手的强势挑战。 理想紧急补“智” 如果不将埃安考虑在内,理想汽车目前在新势力阵营中每月销量处于“遥遥领先”的态势。但如果我们将视野聚焦于智能驾驶技术领域,理想则要落后华为和小鹏至少半个身位。 近日,何小鹏与余承东两位车圈顶流关于AEB(自动紧急刹停系统)的口角把人们的关注度带到了智驾,这对于理想来说不是好消息。 作为“老式技术”增程式的代表,理想一直以来给外界的印象并非追求双智技术突破的极客,其研发成本的占比亦可佐证这一点——即使研发成本持续走高,但理想一直保持着克制的投入节奏,第三季度的研发费率更是近两年来最低的8.12%。 反观问界不仅携华为鸿蒙智能座舱与HUAWEI ADS 2.0跃至新能源市场第一梯队,更是在10月交出了12700辆交付、8万大定的成绩单,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推出的问界M9预订也已超3万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问界销量的提升,其具备挤压理想L系列空间的可能。 华为在其中的作用显然至关重要。自今年塞力斯与华为AITO问界销服联合工作组成立起,直到前段时间华为Mate 60“一机难求”时,华为推出购买M7获得Mate 60系列优先购,都表明华为智选已经完全深入塞力斯销售业务,两者在消费者看来是绑定关系。 此外,华为推出的HUAWEI ADS 2.0也是问界异军突起的关键一手,不仅相较前代新增了具有高速、城区、泊车等场景智能辅助驾驶能力的激光雷达,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更是宣布华为的城区智驾领航辅助(城区NCA)功能将在今年12月覆盖全国城区和高速。 华为高端智驾系统的量产交付极大加剧了新能源赛道的竞争。10月24日,小鹏汽车也公布了小鹏XMGP开通CNGP的最新计划:11月开通25城,2024年内持续扩大至200+城市。 面对日渐白热化的华为与小鹏“智驾双雄”的战局,理想需要加快智驾追赶的脚步。 李想也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回应了外界关于理想与问界“龙虎相争”的提问。李想表示,面对与华为产品的竞争,理想内部秉持“80% 是学习,20% 是尊敬,然后是百分之零的抱怨”的心态。 据36氪报道,理想汽车于近期召开内部战略会,将头号“假想敌”从比亚迪换成华为的同时,还复盘了公司存在的三大问题:战略严重不聚焦、对汽车组织的复杂度认知不够、车型数量判断错误。 “智驾的全力投入晚了半年,落下的课,只能通过加强投入来解”、“当时认为只需要30万辆就能在在牌桌上站稳,现在认识到需要160万辆” 李想在内外部透露的风声昭示理想下一阶段的发力重点——新增纯电车型扩充产品线,加大对智驾的投入。 在目前智驾尚未成为消费者购车首要决策点的情况下,理想追赶的脚步一旦加快,如果研发投入的力度快速提升一个量级,其在理论上仍有追赶上华为的可能,但实际执行起来却难度很大。 纯电首战不容有失 除了智驾,下一个需要理想“撒币”的是其纯电相关布局。 纯电布局的加速,理想不得不为。终端销量数据显示,理想汽车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座一线城市的新车销量占比,已由一季度的 17.7% 下降至三季度的 12.7% ,在全国 15 座新一线城市的新车销量占比基本维持在 39.1%,在二线城市的新车销量占比则从一季度的 27.0% 提升至 31.7%。 一线城市混动牌照问题明显限制了理想在该市场的增量,虽说二三线城市的增长势头渐起,但理想绝不会将一线市场的份额拱手让人。 正因如此,李想在财报电话会上念完开场发言稿后,余下前半场的主角便是MEGA。理想汽车总裁马东辉、CFO李铁等高管分别透露了理想的高速充电桩规划、MEGA参数等信息。 纯电产品的推出显然不能“有车无桩”。据悉,李想早在2022年末理想内部组织架构变革时起便亲手负责充电网络布局,为今年末与2024年多款纯电车型的推出做好准备。只是其目前的布局看起来有些温吞。 截至三季度末,理想已在全国高速沿线建成130座超级充电站,预计年底将达到300座。其中年度预期目标与二季度时无差,但170座的缺口需要在短短一季度内完成。即使300座充电站建成,总数方面也与“打桩狂魔”蔚来相距甚远,蔚来早在今年10月便宣布建成600座高速换电站。 “被迫打桩子”以外,理想面对的还有推出纯电车型后的供应链切换与协调问题。 一直以来,理想推出的新车型都保持着不错的交付节奏,L系列三款车型在推出后的完整交付首月,便能掏出万台左右的交付量。也就是说,即使李想曾公开表示产能不足的可能,但理想的增程式产品自推出至交付,都没有明显的产能爬坡期。 这一优势能否顺畅延伸至纯电领域,是MEGA问世后的第一仗。本次财报电话会上,理想并未透露其纯电生产基地理想北京工厂的更多细节,公开资料显示该工厂是理想以租赁方式接手的原北京现代第一工厂,理想已对此投入60亿做改扩建之用。 大的战略布局之下,理想还需跟上的是更为贴近消费者的配套设施与服务能力。 近日,一名演员发布微博炮轰理想售后服务,该演员称其理想“全北京一个备胎都没有”,自联系客服到拖车,在车主位于北京市区的情况下仍花费了2小时。这样的“个例”在理想售后服务中并不少见。 截至二季度末,理想在全国127城中有331家零售门店,223城中有323家维修中心。这两个指标在三季度末分别为133城中有372家零售门店,210城中有315家维修中心。可以看到,相比零售门店的增加,维修中心不增反减。 对比下来,理想在售后服务方面依旧与二季度接近,保持着每城1.5家售后中心的步调,但随着交付与保有量的增多,目前的售后体系将越来越“难堪重负”。或许这是理想在成本侧的控制策略,只是这“销售在先,维护在后”的步调或将影响理想的口碑。 正如李想提出的“对汽车组织的复杂度认知不够”,销量高歌猛进的理想在智驾、纯电与服务三方面的布局均面临着挑战。理想对组织能力的补强依旧是“药不能停”,切忌此时“半场开香槟”。
苹果发布iOS/iPadOS 17.2和macOS Sonoma 14.2第二个公测版
IT之家 11 月 11 日消息,苹果公司昨日发布 iOS / iPadOS 17.2 Beta 2(内部版本号 21C5040g)以及 macOS Sonoma 14.2 Beta 2 开发者测试版之后,于今天放出了第二个公测版本。 公测人员可以打开“设置”应用程序,再打开“软件更新”,点击“Beta 更新”选项,切换进入到 iOS / iPadOS 17 公测版本。 本次公测版内容,和苹果昨天面向开发者发布的 iOS 17.2 Beta 2 更新内容相关,邀请更多用户体验“手记”应用程序。 支持录制空间视频 iPhone 15 Pro 和 iPhone 15 Pro Max 两款手机在升级之后,可以录制空间视频,以便于在即将推出的 Vision Pro 头显中查看。 用户可以打开系统的设置应用,然后在相机-> 格式应用中启用,之后再打开相机应用,就可以看到录制空间视频的新按钮。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目前拍摄的空间视频最高支持 1080P@30fps 录制,苹果推荐搭配三脚架等辅助工具,在稳定状态下拍摄,以便于在 Vision Pro 头显中获得最佳效果。 在 iPhone 上播放拍摄的视频,只是常规的 2D 视频,没有额外的深度效果。 扩展“敏感内容警告” 苹果进一步扩展“敏感内容警告”功能,扩展到联系人和电话应用中的联系人海报上,以及 Message 应用中的贴纸中。 默认情况下,“敏感内容警告”处于关闭状态。IT之家注:打开“敏感内容警告”后,你可以选择将哪些 App 和服务与这项功能搭配使用。 “敏感内容警告”使用设备端机器学习技术来分析照片和视频。由于分析是在你的设备上进行的,Apple 不会收到有关检测出裸体内容的指示,因而也不会获得这些照片或视频的访问权限。 增强 App Store 用户升级 iOS 17.2 Beta 2 更新之后,访问 App Store,在应用页面,可以看到顶部新增了导航栏,列有娱乐、教育、照片和视频、音乐、导航等类别。 在游戏页面,顶部分类导航栏新增了益智、休闲、赛车、独立、模拟和冒险等类别。 苹果以前为 Apple Arcade 提供了这种顶部栏导航选项,现在进一步扩展到 App Store 其它部分中。
张一鸣花90亿为马化腾试错
在张一鸣下达PICO裁员指令后,马化腾的VR梦也有了新进展。 据外媒近日爆料,腾讯与Meta已达成初步协议,腾讯将成为Meta VR头显在中国的独家销售商,正式开售时间定于2024年底。对此消息,截至发稿,腾讯暂未回应。 2021年竞价PICO不敌字节后,腾讯曾一度希望通过收购黑鲨走上VR自研道路。但在元宇宙风口衰退后,腾讯率先放弃自研思路,开始走上轻资产的代理路线。 相比马化腾,背负着PICO这项重资产的张一鸣,正在经受更大的阵痛。 “花了张一鸣90亿的PICO要'死'了吗?”近一周,这是入职字节PICO业务的大宇听到最多的提问。从2021年字节大手笔收购后,每当PICO出现在公众视野,往往都带着“国内头部VR企业”“字节元宇宙布局”的光环,而如今,随着字节宣布大规模裁员,光环早已消逝,PICO换了一种“姿势”挂在热搜上,连同大宇的情绪。 11月8日,在PICO裁员的风暴中心,北京海淀区盈都大厦门口,大宇告诉字母榜,“这栋大楼曾经全是PICO的,今年年初裁了一波后,开始有别的业务线搬进来,现在就更空了。”全员大会过后,负责内容的大宇进入了裁员名单,“虽然提供了一个月的内部活水期,但是到了年底,其他部门也没多少坑位了。”提到几乎是必然的离开,大宇不无落寞。 可留下的人,也并不轻松。在北京11月的寒风里,暂时“安全”的产品经理阿越,也和大宇一样选择离开温暖的室内,“出来透透气,这两天脑子太乱了。”提及接下来PICO的业务方向和安排,阿越表示,“裁员都是HR直接通知,我的leader对部门的裁员名单都一无所知,现在整个业务部都是混乱的。” 图/裁员后,分外冷清的PICO北京办公大楼 来源/字母榜拍摄于北京盈都大厦 裁员风暴之下,多家线下的PICO VR体验店,仍是一派“祥和宁静”。 正值双十一,在线下体验店,“PICO4打到骨折,8+256到手价2499,Pro的裸机只需3499”,某店员表示,“销售量还行,来体验的人也很多。”当问到PICO裁员是否可能影响售后,该店员则直言,“不会的,这边后续的配件已经开始准备了。”而谈到姗姗来迟的PICO5,店员则表示,“现在一点消息都没有,估计要等到明年年底了。” 曾经,赶上元宇宙热潮的VR,是包括字节、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争相布局的跑马场,国内市场排名第一的PICO更是国内VR产业的“精神图腾”。砸了90亿做VR的张一鸣希望效仿Meta,做一款“下一代的iPhone 4”,但战略定位则从“游戏机”到“下一代生产工具”频频调整,最关键的销量,也变成了“不能说的秘密”。 字节之外,腾讯的XR业务部、爱奇艺奇遇事业部一早便传出大规模裁员解散的消息,阿里达摩院XR实验室以及快手VR全景视频业务也先后低调解散。 在被新的时代浪头拍上沙滩后,对PICO大刀阔斧裁撤的张一鸣们,逐渐对VR冷静下来。 每个进入PICO的人,都曾以为VR是风口,但显然,风起也急,退亦快。 刚刚搬进盈都大厦时,负责内容的大宇曾经兴奋地和门口的logo合影,彼时市价30亿元的PICO被字节收购,卖出了90亿元的“好价钱”,原先几百人规模的PICO迅速扩展到了近2000人的大团队,“占了满满一栋楼,在茶水间,同事们嘴里谈的都是元宇宙,业绩目标对标苹果,大家都相信,这是一块充满潜力的新业务”。 在大宇的感知里,团队人员的“充气式”扩充,和硬核“砸钱”推业务的举动几乎是并线而行。 “字节挖人一向在条件上是很慷慨的,”某猎头透露,“很多人其实他们也没想好放到哪里,但是不论如何,提前把人才锁住,一向都是字节的风格。从前几年做教育到做游戏、做VR,先把人招起来,都是第一步。” 如今,距离天价收购刚刚过去2年零2个月,大宇们面对PICO的剧烈震荡,身边的朋友甚至亲戚都看到了新闻,问他,“你们公司怎么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略带苦涩,当大宇得知自己上了裁员名单时,“一半是解脱,一半是迷茫”。“11.7通知后,到12.6正式离职,给了我们一个月的内部活水时间,即使要走,除了正常工资、裁员补偿外,还有m的年终奖(内容及运营拿3个月工资,技术和产品拿6个月工资),也足够我躺一段时间了。” 虽然礼包丰厚,但是大宇更担忧的是,自己下一步能去哪里?“到了年底,字节其他部门坑位早满了,HR放话还招的都偏技术岗,如果去外面,同类VR中小厂都在裁业务,其他大厂如爱奇艺、阿里裁得更早。”他决定先在字节内部碰碰运气,“实在留不下,就gap一段时间。” 除了“PICO怎么了”的问题之外,阿越被问的最多的,还是,“PICO会死吗?” 在PICO的这两年,作为产品经理,阿越像部门其他同事一样,“业绩目标对标苹果、Meta,梳理OKR,完成自己所属的绩效指标”,如今,面对混乱,阿越还难以抽出精力“复盘PICO的失败”。 根据36氪报道,PICO当下总人数在1600人左右,其中转岗的OS部门约400人;市场、游戏、视频部门近千人,其中裁撤近400人;剩余的硬件部门仅200多人。裁撤和转岗的变动比例近半。阿越所在的部门,“最先被裁的是海外的业务团队,在国内,内容与运营的部分员工已经被HR通知,更多的人员还未收到消息,所有人都在猜,最终谁会留下?” 即便如今暂未收到裁员消息,阿越也不知道自己还能留多久。对于PICO的未来,阿越唯一明确的,就是PICO5 仍遥遥无期,如今留下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 攀上字节这颗大树,PICO曾有不少高光时刻。 2021年8月底,字节击败腾讯等竞争对手,以90亿元的价格收购PICO,随后,前西瓜视频总经理任利锋,前小米VR负责人马杰思等人纷纷加入PICO。根据36氪报道,据测算,在2022年,字节在PICO的业务投入高达100亿元。而上一次让字节年投入百亿的,还是教育业务。 高打高投之下,2022年9月,PICO创始人兼CEO周宏伟在PICO4的发布会上高调宣布,“今天我们将通过PICO4正式开启国内VR的大众化之旅,将全新的产品和内容带给大家,它将是很多用户的第一台VR设备。” 时隔一年,2023年,从年初到年末,PICO已经两次传出裁员消息,一裁再裁的背后,PICO的命运似乎早有预示。 “春江水暖鸭先知”,最先感受到变化的,是末端的VR游戏测评博主们。 一向信奉“大力出奇迹”的字节,花大价钱补贴PICO VR一体机,可用户活跃度却并不理想。 资深VR从业者kreac表示,想在中国复制Meta的字节,曾试图通过砸钱收购VR游戏内容、低价补贴VR设备,让VR一体机成为“下一个世代的游戏方案”。“每卖一台PICO,字节就要补贴1000元-2000元,相对应,每卖一台Oculus,Meta也要补贴1000美元-2000美元。” 在B站专门做PICO相关的游戏测评的博主@VR胖大海,则明显感受到,频道粉丝过万的他,曾经粉丝活跃度能维持在6000-7000人次,到了2023年,粉丝活跃度已经降到了2000-3000人次。 据统计,尽管PICO每周几乎保持2-4款的海外游戏上线速度,PICO上的游戏数量很快翻倍到与Meta持平的水平,但在用户“买入PICO即吃灰”的背后,字节的努力似乎用错了地方。 “字节真的没把PICO的内容生态做起来。”在游戏主播的上一环,是VR游戏的制作方,资深VR从业者kreac直言,“我认识的独立游戏制作人,都已经从PICO VR游戏退出了,我还没见过,在首款VR游戏上线PICO后,还愿意继续在PICO开发第二款VR游戏的制作方。” “做一款VR游戏,制作方往往需投入更多的精力,但VR市场的用户体量又太小,如今VR市场上最火的仍然是《节奏光剑》和《半条命:Alex》,对于VR游戏制作方来说,VR业务一直烧钱,很难产生收益。”kreac表示。 在PICO已经上线3款独立游戏的一家VR厂商亦表示,在PICO上线的VR游戏并非为了PICO专门研发,“一开始研发是为了参加行业比赛拿奖金,上线PICO更多是为了好玩,反正为了参赛已经做了游戏,不上架就浪费了。”不仅是他,另一位VR游戏创业者也表示,他早已结束与PICO的合作,如今已全心投入海外赛道。 VR胖大海亦直言,“自研的轻世界,只有玩家做的一些地图,用户只能在里面聊天和走动,同时社交性太差,比如最简单的VR联机斗地主,限制和朋友玩的时候,不能开房间拉好友,也不能开语音,你无法判断和你玩的是真人,还是机器。” 至于引进的其他国外游戏,“同款游戏Meta Quest的版本已经更新到第五代,PICO版本还在第一代或二代,而且单款游戏收费在70元-100元之间,那我为什么不直接买Quest或者在Steam上玩呢?毕竟Quest可以通过下载破解版游戏免费玩。” 用PICO看直播 从内容端到产品端,即便身为字节战略坚定的执行者,PICO产品经理阿越也迷惑于字节在PICO战略定位上的左右摇摆。“一开始PICO对标Meta,主推游戏内容,后来又定位下一代生产工具,试图让VR一体机代替手机或平板,此前居家办公时期还推过健身内容,但最终,还不如就做游戏机。” 他不得不思索,一直以来字节在VR赛道的努力,或许在一开始就是选错了方向。 早在PICO确认大幅裁员前,曾经花了70元在PICO买了款社交游戏,登陆进入后,他发现,“以前上PICO,大厅里能有几百人在线,但是打卡返现的那半年一过,现在大厅里也就几个人了,”在意识到根本没有人联机匹配的那一刻,伫立在明暗交织的VR世界里,本想消解寂寞的他,听到了自己轻轻的叹息声。 相比仍在萌芽期的VR行业,及时收缩业务和团队,对字节而言未必是一件坏事。“尽管有字节烧钱,但是现有的硬件技术,并不足以让VR产业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它太过于早期和幼小了。”kreac表示,“VR仍然是一个小众赛道,新闻稿里那种全面铺开的盛况,不会在现在或者未来十年内出现。” “即便是我自己,也觉得PICO的定位并不实际。”阿越表示,现在年轻用户大多租房,活动空间有限,但是VR体验往往对使用空间有需求,使用PICO一次,“先要把空间腾开,再取下擦灰、充电,不管是看视频、看直播还是玩游戏,现在的PICO都无法取代手机或平板的便捷性,至于之前PICO想推的居家健身,不仅要克服人的惰性,而且带着笨重的头显,汗流浃背地运动,也很难让用户长久坚持。” 作为产品经理,阿越每天都尝试提升用户体验,却最终无奈发现,“现阶段,VR技术很难提供给用户一个体验完美的产品,来说服他们放下手机或平板。对于上厕所都习惯带手机的用户来说,穿脱都更复杂的VR一体机,根本无法代替能同时操作多个页面的手机,而从最直观的体验而言,不管是看电影还是刷直播,仍然是手机更为流畅。” 至于字节烧钱却做不起来的内容生态,某VR游戏企业亦直言,“现在根本没有大厂做VR游戏,就是因为VR用户量小,赚不到钱,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用户没有体验感好的游戏,最终,VR用户体量一直难以扩大。”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我国VR 头显出货量大幅下降,在2021-2022年的连续增长之后,2023年第2季度,中国在全球VR出货量中的占比仅为10%,其中拥有50%市占率的PICO,上半年经历了超过50%的同比下滑。 选错方向的字节,显然并没有“越努力越幸运”。 但PICO的收缩并不代表大厂XR战事的终结(XR,Extended Reality,即包括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和混合现实(MR)等不同的技术和应用的产业)。 2023年6月,苹果发布MR混合现实头戴眼镜Vision Pro,并宣布将在2024年初正式发售,这款定价349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5万元)的苹果头显,宣称能让用户摆脱手柄,用眼睛、手势和声音去操作,“苹果头显一旦发售,预计又会引发一波AR\VR热,带动相关产品的销量,可以说,VR企业如PICO、大朋,都在等待苹果头显救市。”某资深VR开发者表示。 根据公开报道,PICO也依旧保留MR(混合现实)的团队,继续探索如何更接近苹果Vision Pro。 同时,在苹果头显即将引发的新变局之外,“更轻”的AR眼镜成为行业新宠。“AR的体量将在3-5年内超越VR,5年后AR眼镜设备的规模将破亿”,XREAL创始人徐驰自信表示。 XR永远不缺新故事。但留给PICO探索新出路的挑战,变得更大了。 (文中阿越、大宇为化名)
中东面面观丨首届沙特-非洲峰会在利雅得召开 地区国家迈出团结自强新步伐
  当地时间11月10日,来自50多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别代表齐聚沙特首都利雅得,出席首届沙特-非洲峰会。这次为期一天的会议旨在加强沙特与非洲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安全威胁,并通过促进贸易、经济和投资机会,扩大共同利益、实现稳定发展。   沙特-非洲峰会召开 投资大单先行   本次沙特-非洲峰会召开前一天,东道主沙特阿拉伯先安排了一场专门的经济会议预热,并在会上与非洲国家签署了一系列价值超过20亿沙特里亚尔(5.33亿美元)的协议,并承诺在非洲大陆开展更多投资。当地媒体认为,沙特这一举动显著促进了该国与非洲大陆的伙伴关系。 沙特-阿拉伯-非洲经济会议会标   沙特财政大臣穆罕默德·贾丹当天在开幕式上表示,沙特与非洲国家一直保持牢固的伙伴关系,未来,在能源、教育和农业等领域,沙特将非洲视为强大的投资目的地和合作伙伴。   沙特投资大臣哈利德·法利赫则在活动中表示,沙特在非洲经营已久,考虑到对非贸易的巨大潜力,目前沙特在非投资的750亿美元“只是冰山一角”。他透露,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正以极大的兴趣关注非洲,尤其是非洲的关键矿产。   除了沙特阿拉伯牵头的交易外,由该地区多家发展基金、伊斯兰开发银行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组成的阿拉伯协调小组也承诺将为非洲的发展提供500亿美元的援助。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则表示,非洲的新能源发展有巨大的机遇。 沙特阿拉伯和卢旺达签署合作备忘录,右一为沙特能源大臣   努力团结非洲国家 沙特希望在区域内发挥更大作用   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2016年为沙特制定了“2030愿景”社会和经济改革计划,而经济多元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加强对外投资。不少分析人士表示,沙特看重在非洲大陆的投资机遇,认为可以为其争得巨大的回报空间,而投资回报率也是该国以公共投资基金为代表的主权投资基金从传统产业转向创新型、多样化产业组合的一个重要指标。   总部位于尼日利亚的风险投资基金Adaverse公司表示,沙特在一些重要行业和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专业知识和长期发展计划,并能够将这一经验应用在非洲的经济和基础建设之中,从而为双方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沙特也可以借此在未来几年中不断增强其在全球体系中的经济影响力和政治影响力。 沙特-非洲峰会会议现场   沙漠王国的雄心壮志自然不止于此。按照2030愿景的规划,沙特将在2030年成为全球第15大经济体,而作为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和金砖组织成员,沙特也在非洲国家多个领域进行扩张,并为非洲大陆上的400多个发展项目提供支持。沙特财政大臣穆罕默德·贾丹还表示,沙特将帮助非洲国家解决困扰已久的债务问题。   峰会凸显地区国家团结自强新趋势   首届沙特-非洲峰会主题为“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在外界看来,沙非双方在这一主题下开启新一轮合作,也凸显了地区内国家寻求团结自强的新趋势。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在开幕式发言中表示,沙特和非洲国家均希望加强合作,他呼吁尽快结束巴以新一轮冲突,当下各国需要在和平与稳定的环境中共同推动并实现地区繁荣。 各国元首在利雅得举行的沙特-非洲峰会上合影留念   随着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新的变化,以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正在努力寻求外交关系的多元化发展,而鉴于非洲对阿拉伯国家的重要性,沙特也在不断调整沙非关系发展战略以符合自身利益。与此同时,非洲国家也希望通过这次峰会为自身发展谋求更多机遇,二者可谓一拍即合。   东道主沙特与多个非洲国家领导人峰会上的发言均提到,加强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只能通过各国间持续的平等对话和推动实现对发展的承诺来实现,在当前巴以持续冲突的大背景下,需要该区域内的国家团结一心、形成共识,努力建立安全稳定的多极化合作模式,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沙特王储在沙特-非洲峰会开幕式上发言   总台记者在峰会现场采访的多位嘉宾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乌干达记者卡利萨·卡里姆表示,沙特一直在为乌干达农村的电力的建设提供资助,这次峰会给当地人民带来很多期望,希望它能够给非洲带来改变,让非洲团结起来,并肩前行。突尼斯政治作家朱马伊·卡希米则指出,这场峰会能够使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与非洲国家之间加深共识、增进了解。在地区和国际政治秩序剧烈变化的大背景下,区域内的多极化发展显现出了优越性,而本次峰会也让发展中国家显得愈发重要。   阿盟分管政治事务的助理秘书长哈立德·曼扎拉维的表态似乎更有助于外界理解沙特举办首届沙非峰会的战略目的。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沙特希望通过这次峰会表明阿拉伯世界促进合作的决心,协商解决与冲突和反恐相关的问题,并共同应对贫困、教育、健康、粮食安全、发展问题、债务危机等挑战以及气候变化和人道主义援助等全球挑战。
时政微纪录丨习近平总书记京冀行
  初冬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赴北京门头沟和河北保定,开启今年第12次国内考察,实地了解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10日上午,习近平首先来到永定河三家店引水枢纽,听取北京市水系、永定河修复治理、拦河闸运行等情况汇报,了解灾后恢复重建进展。随后,习近平乘车来到妙峰山民族学校,走进教室,同师生们亲切交流。在学校操场上,习近平亲切慰问了因公牺牲烈士家属和参与防汛抗洪救灾的人员代表。临近中午,习近平来到妙峰山镇水峪嘴村考察,他听取该村情况介绍,步行察看村容村貌,了解基础设施恢复建设提升等情况。在村民李盟家,习近平详细询问房屋受损、修缮支出、取暖等情况。   10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双塔街道永济秀园小区,先后走进药店、超市和小区热力站,了解相关情况,并来到居民董彩英家看望慰问。随后,习近平来到刁窝镇万全庄村,仔细察看村道、房屋等恢复重建情况。走进村民杨佩然家里,了解他们的家庭收入、修缮花销、生产恢复等情况。习近平还走进村边农田,察看冬小麦和大白菜长势。   在白沟河治理工程(涿州段),习近平察看工程进展,听取河北省灾后重建重大水利工程情况汇报。亲切看望慰问水利工程建设人员和曾经参加涿州抗洪救援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消防救援队伍等方面的代表。   监制丨申勇   制片人丨许达   编辑丨许永松 王萌萌 朱超   摄像丨李铮 钟锋 张晓鹏 石伟明 章猛 李辉 段德文 杨立峰 钟锐 耿小龙 张宇 郭鸿 程铖 石丞 范一鸣 王策   航拍丨范凯 程铖 刘岳 冯彦杰   录音丨程爱华 孙洋
SpaceX:Starship 星舰11月17日第二次发射,等待最终监管部门批准
IT之家 11 月 11 日消息,SpaceX 发文宣布,星际飞船 / 星舰(Starship)将于 11 月 17 日启动第二次飞行测试,正在等待最终监管部门批准。飞行测试的现场直播将在升空前约 30 分钟开始。 官方称,星舰的首次飞行测试提供了大量经验,直接促成了对车辆和地面基础设施的多次升级,以提高未来飞行成功的可能性。 第二次飞行测试将首次推出用于超重型猛禽发动机的热级分离系统和新型电子推力矢量控制(TVC)系统,此外还有底座基础的加固和水冷钢火焰偏转器以及许多其他增强功能。 时间表: IT之家注意到,星舰于 4 月 20 日开始首次飞行,但在执行任务约四分钟后发生意外,地面控制人员被迫发出自毁命令。星舰没有立即响应命令,在墨西哥湾上空出现危险的延误。 这次大爆炸导致了几个严重问题,包括发射架严重损坏、引发多起野火、对当地野生动物造成影响以及碎片在数百英亩范围内散落。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于 9 月结束了对星舰发射失败的调查,并向 SpaceX 提交了一份包含 63 项纠正措施的清单,以确保其下一次星舰发射许可证。 自星舰首次发射以来,SpaceX 对发射台进行了一些改动,包括发射架下方的钢筋加固以及新的水淋系统,以抑制星舰 33 个猛禽发动机的功率。
不依赖光合作用就获得盘中餐?美研究人员探讨“无种植食品”
据美国《科学日报》网站11月6日报道,农业是最难实现碳减排的人类活动之一。民以食为天,但与种植农作物相关的土地使用行为产生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排放量的四分之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评估了一项解决该问题的新方案,这种方案完全淘汰了农场。 美国克利本的一个室内垂直农场。(美联社) 在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中,该科研团队评估了通过化学和生物方法大规模合成膳食脂肪的可能性。这种方法使用的原材料和植物所需原料相同,即水中的氢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论文主作者、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球系统科学教授史蒂文·戴维斯说:“不使用农业原料,通过化学和生物方法大规模合成可食用分子确实有可能实现。这种‘无种植食品’可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护土地的生物多样性,使其免遭农业种植活动破坏。” 戴维斯及其合著者还在论文中强调了无种植食品的其他环境和社会益处,包括减少用水量和水域污染,控制区域食品生产量,降低与天气相关的食品短缺风险,减少对低收入、高强度农业劳工的需求。戴维斯表示,另外一个好处是可能将现有农业用地恢复到自然状态,从而增加生物多样性,建立天然碳汇。 戴维斯说:“我喜欢这种不依赖光合作用就获得盘中餐的理念。在各个层面,合成食品都将减轻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之间的竞争,从而规避农业活动带来的环境成本。” 戴维斯着重提到了将热带雨林开垦为棕榈种植园的行为。曲奇、饼干和脆片等许多常见产品的制作都要用到棕榈油。他问道,如果人们吃的饼干是用食品提炼厂的油烘焙而成,而非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种植园,真的会引起注意吗? 论文作者表示,他们重点关注脂肪是因为这是“最容易通过热化学方法合成的营养物”,他们还提到了成熟的大规模制皂技术和高分子化学技术。 研究人员估计,来自农业活动的脂肪每千卡对应1到3克的二氧化碳排放,而用电力从天然原料气体中合成脂肪,每千卡带来的排放不到1克,如果用碳捕捉技术和无排放电力,则几乎可以实现零排放。 戴维斯说:“脂肪的美妙之处在于其合成可以不涉及生物过程,而完全通过化学作用。正因如此,可以在高压高温条件下进行,效率较高。所以我们可以建造大型反应装置,实现大规模生产。” 剩下的一大问题是,人们会接受以这种方式制作的食物吗? 戴维斯说:“食品问题比电力问题更棘手;很少人关心墙上插座里的电来自哪里,但很多人会在意食品的来源。因此,合成脂肪很可能被用于加工食品领域。人们可能不那么关心商店售卖的饼干或馅饼皮里用的是什么脂肪,因为他们现在就不知道里面用了什么脂肪。”
132亿光年!科学家发现迄今最遥远黑洞
黑洞无疑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物体之一,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对黑洞进行着各种研究。近日,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迄今为止最遥远的黑洞,距离地球约132亿光年。这一科研成果本周在国际期刊《自然-天文学》在线发表。 结合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的数据,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后,仅4.7亿年的黑洞的迹象,这是利用X射线发现的最遥远的黑洞。 该黑洞位于一个名为UHZ1的星系中,距地球约132亿光年,由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科学家阿科什·波格丹领导的团队发现。黑洞形成时宇宙年龄只有现在的3%。 利用钱德拉探测器经过两周多的观测,研究人员发现这个星系中存在强烈的、过热的、发射X射线的气体,这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超大质量黑洞的标志。 根据黑洞在吞噬周围物质过程中发出的X射线等特征,研究人员估计这个黑洞的质量在一千万至一亿倍太阳质量之间。研究人员说,证据表明,该黑洞一诞生就巨大无比,质量接近其所处星系所有恒星质量的总和。但在其附近的宇宙区域,星系中黑洞的质量往往比其中恒星的总质量小得多。 位于UHZ1星系前,距地球35亿光年的一个星系起到引力透镜作用,将UHZ1星系中的光线和X射线放大了大约4倍,使得韦布空间望远镜和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得以捕捉到它们。 研究人员认为,这个黑洞的特征支持了一些天文学家之前提出的相关理论,即在宇宙初期会因为巨大的星云坍缩而形成大型黑洞。研究人员计划进一步分析相关数据,以更深入地探索宇宙形成初期的奥秘。
数据零增长 英国经济停滞不前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受通货膨胀加剧和英国央行持续加息的影响,英国三季度GDP停滞不前。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11月10日公布的数据,英国三季度GDP环比初值为0%,好于预期的-0.1%,同比增长0.6%。 英国《晨星报》网站报道截图   分析师和经济学家们认为,最新的经济数据已经证实了英国经济的疲软。   英国经济“必然处于低迷状态”带来哪些影响?   虽然经济学家暂时降低了2023年英国经济衰退的风险,但英国经济正面临着一个长期的停滞期。 路透社:英国经济停滞不前,刚好躲过陷入衰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英国研究室主任杨芳分析认为,多重原因导致英国经济陷入停滞。 英国经济增长乏力是一个长期问题,自金融危机以来始终得不到解决。 英国自身的经济增长没有韧性,动力不足。”脱欧”以后,英欧贸易下滑,使对外市场出现不稳定性。同时,英国在新市场方面开拓不足,缺乏新动能。 内外双重压力,对英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为抑制高通胀,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自2021年12月以来持续加息。   今年9月,英国央行在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维持利率不变,结束了连续14次的加息。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本月初表示,将长期保持高利率,以确保通胀率降至2%的目标,但目前考虑降息为时过早。   贝利同时强调,英国当前高达6.9%的高利率正在持续影响英国经济,预计未来英国经济增长“将必然处于低迷状态”。 英国《独立报》报道截图   英国财政大臣杰里米·亨特则表示,高通胀仍然是英国“经济增长的最大障碍”。   由于通胀高企、民众实际生活水平不断下滑,英国各行业罢工此起彼伏。   今年以来,英国铁路工人已经连续多次举行罢工。   英国火车司机工会表示,自2019年以来,大多数火车司机实际收入停滞不前,而不断攀升的物价让他们的收入缩水。   英国火车司机工会秘书长米克·蕙兰直言,政府的不作为,是造成英国高通胀的主要原因。   米克·蕙兰:“英国有1400万贫困人口、150万赤贫人口,我们的学龄儿童在非上课时间正在挨饿,而这一切就发生在世界第六大经济体——英国。” 英国《独立报》报道截图   面对如今经济停滞、通胀高企的局面,以及“脱欧”等因素造成的劳动力严重短缺问题,当前,很多英国民众寄希望于重新加入欧盟。   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曾表示,从长远来看,“脱欧”将使英国生产力下降4%。   上月底,数千名英国当地民众高举欧盟旗帜或标语,穿过伦敦市中心到达议会广场,呼吁英国重新加入欧盟。   参加游行示威的人群中,有老人,也有七年前没有资格参与“脱欧”公投的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英国政府和当前英国的经济形势感到不满。 英国《卫报》报道截图   最新民调显示,迄今为止,有约60%的英国民众支持重新加入欧盟。   英国经济失去动力?   在英国央行看来,迄今为止,加息政策只发挥了一半作用。   市场利率和模型预测,2024年英国第三季度的通胀率为3.1%,2025年第三季度才能回归到2%的目标水平。 英国央行数据截图   而随着高利率影响的加剧,英国经济将进一步失去动力。   需要警惕的是,在通胀尚未受控之际,英国经济已经濒临衰退。   英国央行预计,2024年,英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为50%。 英国《卫报》报道截图   而根据彭博社本周发布的一份报告,利率飙升、失业率上升,让英国家庭的支出更为谨慎,“英国很可能已陷入衰退”。   此外,英国央行预计,目前4.3%的失业率到2026年将升至5.1%。 彭博社报道截图   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的英国,其经济如果陷入长期低迷,将给全球经济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英国研究室主任杨芳分析认为,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等原因叠加,导致目前看不到英国经济好转的迹象。 虽然英国政府会在秋季预算中出台一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政策,但在推动经济增长以及控制通胀的货币政策方面,并没有看到明显效果。 英国经济政策也面临两难情况:通胀导致物价飙升,对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带来极大冲击,同时增加了工资增长的压力;但工资增长会进一步加剧通胀,这也增加了英国未来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
OpenAI开出七千多万元天价年薪,挖走谷歌顶尖工程师?北大AI博士未毕业拿百万offer
原标题:OpenAI开出1000万美元天价年薪,挖走谷歌顶尖工程师?北大AI博士未毕业拿百万offer 编辑:Aeneas 好困 OpenAI和谷歌抢人抢疯了,一边给出500万到100万美元的天价年薪,另一边许诺自己的offer薪水更高。而国内的AI博士也是遭到疯抢,还没毕业就要被几百万年薪挖走了。 抢疯了,抢疯了!OpenAI和谷歌的抢人大战,已经进入白热化。 OpenAI给谷歌员工抛出了终极诱惑——500万到1000万美元的年薪!以及来自微软的用不完的算力! 这不,谷歌复仇神器Gemini模型的关键研究人才,就被挖去了OpenAI。 而谷歌也展开了复仇,许诺会给OpenAI员工比上一年薪水更高的年薪,顺利把开发出Code Interpreter的前OpenAI员工收入囊中。 而在国内,AI人才也遭到了疯狂哄抢。就在最近,第一财经报道称,现在国内AI方面的应届博士的年薪已经涨到了上百万,甚至有些没出校门就被挖走了。 一位北大教授表示,自己的学生还没毕业,就已经有大公司拿着几百万挖人了。 OpenAI的诱惑:股价大涨,还不缺芯 根据外媒The Information的消息,现在,OpenAI和谷歌之间的招聘大战,已经愈演愈烈。 OpenAI开始出售员工股票,直接将自己的估值提高了近两倍,达到了800多亿美元。 趁着这股东风,OpenAI的招聘者开始在谷歌挖人了——谷歌的顶级人工智能员工,被抛出了数百万美元的橄榄枝。 OpenAI表示,现在加入我们,就能以270亿美元锁定一个股票份额,而且将来还会大涨,获利无数。 另外,OpenAI抛出的诱惑,当然不止是股票。招聘者声称,只要来OpenAI,就不用再担心算力资源了,开发模型的芯片保准管够。 不过,两边的员工其实都默认,真正在芯片领域有优势的,是谷歌。毕竟它在数据中心和专用的AI芯片上投资了大头,已经成为公司的重点发展方向。 而OpenAI要获得芯片,还得靠和微软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合作。 对此,Sam Altman当然也是心知肚明。 据内部人士透露,他曾跟某些同事说过,预计在明年某个时候谷歌就会取得计算资源的优势,而那时,OpenAI需要微软提供更多的芯片。 谷歌已经实现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分布式大语言模型训练工作,涉及50000+个TPU v5e芯片 尽管如此,OpenAI当然还是要对外宣称,能让研究者快速用上英伟达的芯片,是自己的一大优势。 总包1000万刀,就问来不来 OpenAI的招聘者是这么跟谷歌资深AI研究者谈条件的:如果卖出股票,他们的年薪大概是500万美元到1000万美元。 这个天价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人解释,这是假定新招募的员工在股权出售结束前就加入OpenAI,并且也取决于他们在OpenAI内部的级别。 他特意强调,谷歌可没有这种水平的报价。 还有知情者透露说,OpenAI最近在给一些初级员工加薪,因为整个市场的薪酬都上涨了。 而且,OpenAI的股票补偿有些不同寻常。 它的股票是以利润单位的形式分配的,这就意味着,股东可以在不收购公司或不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的情况下获得回报,只要OpenAI的经营状况良好。 虽然根据OpenAI今年早些时候从微软融资100亿美元时的股权结构,这些单位的回报可能会有上限。 但OpenAI已经告诉员工,公司将定期允许他们向其他投资者出售股份,SpaceX之类的私营公司也是这么做的。 OpenAI目前的股票出售将是今年的第二次。要约收购完成后,OpenAI可能会更难从谷歌手中招揽人才了,因为股票的上涨空间可能有限。 当然,谷歌的股价也不差:由于广告业务逐渐复苏,云服务器的租赁业务也已经实现盈利,谷歌股价今年已经上涨了近50%。 据The Information上个的月报道,Thrive Capital将牵头以至少800亿美元的估值收购员工持股。 而OpenAI的新估值,将是其年化收入的60多倍!这也让OpenAI一举成为风险投资支持下估值最高的私营企业之一。 谷歌高级人才,都是香饽饽 OpenAI和谷歌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没有平息的迹象。 自从ChatGPT掀起AI竞赛以来,包括Anthorpic、Meta等公司,都在竞相抢夺顶尖的研究人员。 但是,谷歌因为深厚的人才储备和前沿研究成果的发表,成为OpenAI的首要觊觎对象。 据说谷歌正在开发的Gemini系列模型,让全公司上下期待已久,毕竟Gemini是要和GPT-4一战的。 OpenAI,当然要趁势狙一把。 去年年底,OpenAI就成功招募了十多名研究者,最近又从谷歌挖走了不少关键位置的研究人员。 比如,领头Gemini项目的Jiahui Yu,就很擅长开发同时包含文本和图像的模型。 根据LinkedIn资料,他已经在10月加入了OpenAI。 其实,ChatGPT能顺利推出,就少不了前谷歌研究人员的重要作用,其中一些还是Sam Altman亲自招募的。 现在,ChatGPT已经成为一项收入数十亿美元的业务。 OpenAI全新推出的GPT Builder,可以让任何人都使用自然语言0代码创建GPT,这将创造数十亿美元的收入 是可忍孰不可忍,谷歌当然也没闲着。 知情人士爆料,谷歌今年已经开始了反击,从OpenAI也招聘了一些知名度很高的研究者,愿意为他们提供比前东家更高的薪水。 比如,根据LinkedIn资料,开发了ChatGPT代码解释器(Code Interpreter)的前员工Matt Wiethoff,在10月就离开了OpenAI,加入谷歌DeepMind。 国内AI人才需求大涨,博士还没出门就被挖走 就在最近,第一财经报道称,现在国内AI方面的应届博士的年薪已经涨到了上百万,甚至有些没出校门就被挖走了。 文中提到,有北大软件工程相关实验室的教授表示,他们的团队已经出现学生还没毕业,就有大公司几百万去挖他的人了。 对此,猎聘集团CEO戴科彬表示,「现在AI人才水涨船高。一个博士生如果是在这个领域对口,刚毕业出来,起薪200万还是能看得见的,这还不算股票。」 而这也印证了猎聘大数据研究院此前的统计——2023届博士应届生的需求,增长最多的便是AI大模型,达到了430%;人工智能位居第六,为112.50%。 此外,根据猎聘的分析,2023年1-8月,国内AIGC新发职位同比增长139.76%,招聘平均年薪达到41.09万元。 新发职位数量位居前五的职能分别是,算法工程师(15.47%)、产品经理(9.44%)、自然语言处理(4.91%)、图像算法(4.86%),以及深度学习(2.37%)。 而且,这些职能的招聘薪资也都超过了43万。其中深度学习、图像算法、自然语言处理位居前三,分别为55.78万、55.10万、53.31万。算法工程师、产品经理位居第四、第五,为49.47万、43.65万。 猎聘表示, 国内的AIGC产业可大致分为基础设施层、模型层及应用层。 基础层:基础支撑平台的搭建,包含传感器、AI芯片、数据服务和计算平台; 模型层:核心技术的研发,主要包括算法模型、基础框架、通用技术; 应用层:产业应用发展,主要包含行业解决方案服务、硬件产品和软件。 - 模型层学历要求最高,硕博占比超30% 由于基础层和模型层更加侧重技术,因而职位对学历的要求也更高。 就硕博学历来说,基础层的需求占到了总和的27.56%;模型层为30.89%;应用层为18.07%。 其中,模型层对博士的需求占比最高,为3.28%,而基础层和应用层对博士的需求不超过1.5%。 - 模型层高薪段职位更多 与此同时,更高的学历需求也带来了更高的薪酬。 据统计,模型层60万以上的职位占比甚至达到了20.95%,远远高于基础层的1.88%和应用层的9.52%。 相比之下,低薪段的占比更小——25万以下的职位只占了4.76%,明显少于其他基础层的13.21%和应用层的11.11%。 - 平均年薪均超33万,模型层高达近47万 具体来说,基础层、模型层、应用层职位平均招聘年薪均超33万。 其中模型层最高,为46.63万;其次是应用层,为43.35万;基础层位居第三,为33.92万。 谷歌开卷:一天工作竟要超过「8小时」 外部人才争夺如此激烈,内部显然也不会太过轻松。 根据一份内部的备忘录,谷歌员工的平均工作时间,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正常」的朝九晚五…… 当一名谷歌员工询问公司是否可以安排他的工作日程,让他在更多的日子里工作更少的时间时,一名人力资源代表回复说: 「大多数领薪的谷歌员工在工作日的工作时间已经超过了8小时,在谷歌工作,没有人是120%的全职员工,所以压缩100%的工作时间安排并不现实。」 据报道,今年夏天,多家刊物采访了一位收入六位数的谷歌软件工程师,他说自己每天早上只工作一小时编码,其余时间都在为自己的初创公司工作。 这些每天工作一小时的报道在网上疯传,包括谷歌员工的朋友和家人。 对此,谷歌发言人Courtenay Mencini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谷歌员工可以要求更灵活的时间安排,并会根据他们的角色和团队对要求进行审查。 「与任何公司一样,有时我们的员工一周的工作时间会超过40个小时,以满足最后期限的要求或向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此外,公司会根据员工的情况和经理的批准,考虑批准60%和80%的全职工作时间安排,以及其他形式的兼职工作。 不过,谷歌表示,压缩工作周不像公司提供的其他选择那样灵活,也无法与整个团队的日程安排相匹配。 在过去二十年里,谷歌员工一直都享受着极高的福利待遇,而这些策略也被其他大型科技公司拿去借鉴,用于招揽人才。 然而在2023年,受到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有不少公司都决定缩减一些福利。
保险“魔方业务”再戴紧箍咒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汪青 “首月X元,可享百万医疗保障” “保障最高可至X万” “您有一份免费保障待领取” …… 你的手机上是否经常收到类似消息通知?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再也不想薅羊毛了。当时刷短视频,突然就刷到免费赠险的活动,后续也比较草率地点了手机上的网站链接,谁知道完全是一个圈套。”消费者周小姐在11月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点击网站链接页面后,会进入投保页面,要求填写个人信息。然而在显示“领取成功”后,又会立马弹出消息提示“需要升级完善保障”。 在一步步的“诱导”下,周小姐最终完成升级。她原以为只是一项普通的广告福利,没想到第二个月账户上就突然被扣了一百多块钱。 在保险业内,这类业务也被称为“魔方业务”,即保险公司通过免费赠险或以低保费、低保额、高免赔的保险来吸引客源,进而引导其“升级”投保常规医疗险或重疾险。一般而言,这类业务主要是保险公司与经纪公司及与其有关联关系的技术服务公司开展合作,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广告推广方式销售。 近日,监管部门再次对险企短期健康保险业务予以规范。 馅饼还是陷阱 实际上,在小程序、短视频等互联网新兴销售渠道不断增多的当下,和周小姐这般被“免费赠险”等营销广告套路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记者在投诉平台上看到,关于“免费赠险”引发的投诉量居高不下。 “家中老人在使用支付宝App的时候,收到免费保险的广告,老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点进去领取了免费投保。从今年5月份开始,每个月被自动扣费120块钱,差不多扣了720元。近期发现这一情况进行退保时,连所交保费的10%都拿不到。”一位消费者在投诉平台上发帖说。 “扫码借充电宝却被保险”也成为投诉重灾区。多位消费者表示,在充电宝扣费时会弹出“一元领保障”的广告,稍不留神点进去后就变成默认购买某款保险产品,同时还莫名其妙开通了自动扣款功能。一般在第二个月,就会突然收到一笔百元扣款提醒,查询后显示是保费。 此外,还有部分消费者表示,近期接到苏宁易购客户电话表示针对老客户做赠送话费和保险的活动,在明确拒绝后,仍收到对方短信通知已为其办理名为“太平人寿爱相伴航空意外、爱相伴私家车意外、爱相伴水路交通意外”三个月免费保险。 尽管在沟通协调后,消费者最终成功退保。不过,这也让消费者质疑互联网平台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商业模式下,是否会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造成威胁。 记者注意到,这类产品对低保费条件下的免赔额、赔付比例等信息,仅以较小字体说明,甚至完全没有进行任何披露,同时,也没有清楚告知投保人“升级”后保险责任自“升级”次月后生效。 而消费者看似每月只花几块钱就能获得的百万医疗险,实际上免赔额很高,较难触发;此外,这类产品可能还会通过层层嵌套,最终将保费变成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周小姐对记者表示,在“免费领取”后,会被提示目前选择的方案保障有限,可以通过增加保费将免配额从5万元降至1万元,赔偿比例从30%提升至90%。而具体付费情况却并没有明确提示,所以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那么,保险机构为何热衷于开展“魔方业务”呢? 沪上一位保险代理人马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免费赠险其本质就是“钩子产品”,通过赠送短期健康险和客户建立联系,而这些客户一般都是对保险产品不抗拒甚至是有需求的人群,后续可开发的潜能非常大。 “从获客到签约,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因此,大多数保险公司都会将赠险作为营销获客的重要手段。正规保险公司一般赠送的保险都是短期意外险,像医疗险和重疾险这种保额高、理赔风险高的保险产品基本上不太会免费。”马伟表示,少数保险公司确实也会免费赠送这类保险产品,但是本质都是为了诱导客户进行保障升级,在体验期结束后付费续保或者购买其他的保险。 马伟表示,这类保险产品由于保障期限短、赔付门槛高,保险公司能较好的管控风险,获得更高的利润。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107家保险公司(包括69家人身险公司、38家财产险公司)个人短期健康险业务的综合赔付率整体偏低,赔付率的中位数为38%,近乎八成险企赔付率不足65%。 监管重拳整治乱像 近日,短期健康险业务再迎监管规范。 记者从业内人士了解到,11月6日,监管部门向各保险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对于《通知》出台背景,监管部门表示,近期在日常监管中发现,部分保险公司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存在产品设计不审慎、销售管理薄弱、客户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短期健康险业务经营,要求各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销售队伍建设、信息披露、第三方面销售渠道管理、业务回溯管理等方面,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具体来看,《通知》提出,各保险公司应立足于消费者真实的健康保障需求,科学开发设计产品,合理确定产品责任,产品定价应当科学合理,严格按照定价的数据基础确定各期保险费率,不得通过随意调整精算假设等方式改变产品的费率结构,严禁出现“0”费率等各类明显不符合精算原理的情况。 其次,对于销售人员队伍建设、行为管理和信息披露,《通知》提出,在销售产品时,保险公司应当将保险责任、退保约定、保费交纳方式等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告知消费者,宣传用语应当易于理解。短期健康保险产品的保障责任、免赔责任、免赔额、赔付比例等内容是产品的重要保险责任,不得违规通过批单、批注等方式进行随意更改,其他保险合同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向消费者做好提示工作,严禁销售误导。 此外,《通知》中还新增了对互联网销售平台的相关要求。要求各保险公司应当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第三方销售渠道管理。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的,应当实现理赔、投诉等服务入口全面在线化,要以显著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在线保全、退保等服务入口,并向消费者提供在线咨询、问答等服务功能,确保消费者可在线查询相关业务的办理进度。 11月6日,监管部门还发布了《关于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有关风险的提示》(以下简称《提示》)。 《提示》提出,在销售短期健康保险时应对产品的免赔额、免赔责任、赔付比例、退保约定、保费缴纳方式等重要内容,向消费者进行清晰告知和提示。不应使用“保费低至(最低)X元”“每月X元起”“保障高至(最高)X万”等词汇进行不当宣传。 《提示》还要求,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承保的业务,投保人完成单个产品投保流程后,应明确告知其投保流程已完成。不应使用“保障完善”“产品升级”“保障提升”等词汇,不当引导投保人进行新的投保或保全动作。不得隐藏或以电话回访、客服跟进等方式变相隐藏退保、保全等入口,确保退保等服务过程流畅、无障碍。 对此,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认为,目前绝大部分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均能经营短期健康险。短期健康险业务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通过和互联网平台或第三方平台合作销售的模式可以迅速扩大保费收入,尤其是,近年来惠民保“遍地开花”。但“繁荣”背后,也带来了产品开发管理不合规、营销宣传不规范、业务经营管理粗放、费用厘定不合理等问题,并且引发了较多的客户投诉。因此,监管发文规范短期健康险。 实际上,在2021年监管部门就曾点名并叫停“魔方业务”。 2021年8月,原北京银保监局发布《北京银保监局办公室关于专项整治北京地区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全面停止在北京地区发布存在过度营销、诱导消费问题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广告,包括但不限于“首月1元”“1元升级”“免费赠险”“实物抽奖”“限时停售”等诱导、误导性的内容,以及存在广告标识不清晰、关闭按钮不显著、整屏诱导点击等问题的广告。 在今年7月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下发《关于个别短期健康险业务中存在问题及相关风险的通报》,要求辖内财险公司不得开展任何上述或类似模式短期健康险业务,已开展的公司要进一步自查整改。 对于监管不断加码整顿行业乱象,周瑾认为,保险公司要经营好短期健康险,关键还是要精准定位客户群体,在做好产品精算定价和风控措施的基础上,通过针对性的服务来实现差异化经营。并且,要通过提升客户满意度的方式来提高客户黏性,降低获客成本,并实现客户价值的深度挖掘。  
三养方圆集团:预计2023年中国市场同比增长30%
沈建缘/文 刚刚闭幕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韩国三养方圆集团携旗下众多创新产品亮相。三养集团创立于1961年,今年9月该公司调整了CI标识为三养方圆集团,其中“方圆”一词起源于中国的古典《孟子》 “没有规格,不成方圆”的古训,也关联到该企业“以养天地人为规矩,自然成方圆”的责任担当。三养方圆集团全球CEO金廷修今年第一次出席进博会,她表示,“‘三养方圆’名称的意义在于向无限的可能性飞跃,希望我们作为食品企业,能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饮食文化也做出一定的贡献。” “作为出口到制造技术力高、规模大的制造强国的中国的企业,参加进博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金廷修说,“我认为进博会是能够衡量中国市场的重要活动,也是促进共享中国与全球(机遇)的非常好的平台。我们持续参展宣传好自己的品牌,也希望跟其他的跨国企业交流。” 三养食品自2016年开始出口到中国,目前中国已成为三养方圆集团重要的海外市场,2022年占三养方圆全球总出口额的25%。其火鸡面因超辣口感在中国成为网红泡面之一,每年卖出超过1.5亿份。尼尔森的数据显示,在韩国炸酱面品类,三养方圆集团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占比为88%。 2021年,三养方圆集团在上海设立中国总部三养食品(上海)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员工规模已经发展到上百人。2023年,针对中国市场,三养方圆集团推出了专门的“韩式甜辣炸鸡火鸡面” 该产品基于中国消费者喜爱的韩式风味的调研结果,专门为中国市场研发的产品,线上试销一抢而空。三养方圆集团预计,2023年,中国线上线下总销售额将达到1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0%。2024年有望突破20亿元。 2023年是三养方圆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元年”。据了解,为扩大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业务,三养方圆集团旗下物流企业正计划设立在中国的子公司。 本届进博会期间,除了最为中国消费者熟知的火鸡面系列,韩国三养方圆集团此次展出的产品还包括汤面系列、炸酱面系列、非油炸健康系列、酱料系列、膨化食品系列等,其中首次亮相中国市场的创新产品包括:定位于健康膳食的“tangle”(弹格尔)奶油韩式烤肉味及奶油韩式泡菜味非油炸方便面,复刻意式餐厅风味的“COOTIQ”非油炸方便面,以及植物蛋白萃取果汁饮料等等。其中“tangle”(弹格尔)系列脂肪较油炸方便面降低46%,一碗100克拉面的热量低于350卡,更适合注重健康的消费人群。 金廷修表示,“中国市场对三养食品来讲是成长的动力,是非常重要的市场,也是我们集团最大销售额的(海外)市场。通过与消费者持续的沟通和不断改善,我们希望成为被中国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在中国市场被认可的话,相信我们能够在全世界也得到认可。”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