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富士康被查,会影响到120万打工人吗?
今天打开手机,突然看到了富士康被查的消息登上了热搜。这个消息多少还是有点震撼的,毕竟富士康在大陆有超过40家工厂,员工数量超过了120万,这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一旦被查,多少都会引发一些乱七八糟的猜测。 那么问题来了,富士康为什么被查?具体查哪些公司的哪些方面呢? 据《环球时报》透露,有关部门对于任何涉嫌存在违法违规的企业进行税务稽查和用地调查都是在按照正常程序走,情理法面面俱到。其中,税务部门主要查广东、江苏富士康的税务问题,自然资源部门则是对河南、湖北等工厂的用地情况进行调查。 由此可以看出,相关部门对于富士康的调查是分工明确的,并不是对富士康的所有工厂进行税务和用地情况的双调查,而是部分重点地区的某一方面调查(税务或者用地情况)。 为什么广东、江苏等地富士康重点稽查税务呢? 因为这两个地区的富士康建立的比较早。最早的一家富士康就在深圳,建于1988年,距今已有35年的历史。之后又在深圳建立了龙华园区,占地面积超过2.3平方公里,建楼超过了100栋,可以供30万员工工作和生活。 这仅仅是富士康在广东的主要工厂,广州、佛山、中山、东莞、惠州等地全都有富士康的工厂,这些工厂的建立时间都相对较早。 同理,富士康在江苏建厂也比较早,主要设立在了昆山,最早的成立时间是在1993年,距今也有30年历史了。 由于这两个地区的富士康工厂建立较早,公司现金流数据巨大,很难保证富士康的税务没有任何问题。 再来看河南和湖北等地的富士康情况,他们的主要特点就是占地面积大。 我们以郑州富士康为例,有媒体指出郑州富士康有三个园区,总占地面积达到了10平方公里,相当于深圳龙华园区面积的4倍以上。想要在龙华园区转上一圈,骑自行车也要30分钟。由此可知郑州富士康到底有多大了,这也难怪郑州富士康被称为亚洲最大的工厂。 值得注意的是,郑州富士康的员工数在25万左右,跟深圳龙华园区的员工数差不多。在员工数差不多的情况下,郑州富士康面积却大出了4倍,是不是存在违规用地呢? 再来看湖北武汉的富士康,占地超过了5000亩,约等于3.3平方公里,这要比深圳龙华园区还要大,不过员工数量只有3万左右。面积与员工数形成了巨大的不匹配,这也很难说武汉富士康完美利用了工业用地。 可能很多人并不关心富士康被查,只关心它是否会影响到富士康员工的工作,毕竟我们的亲戚就可能在富士康工作。 从目前给出的信息来看,我们没有太大担心的必要,因为一家公司被查税和查用地情况并不能证明一定会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特别是富士康这样的企业,很多部门都在盯着,而且富士康又是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大概率是经得起查的。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并不代表上市公司就不会财务造假。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造假的先例。 假设一家公司真的财务造假了,惩罚是什么呢? 曾经的上市公司康美药业就出现了财务造假的情况,虚增收入291.28亿元,虚增利润近40亿元。事后,公司实控人马兴田被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120万元罚金。因此,财务造假是一项相对来说可轻可重的罪项,尤其是跟上市公司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那么罪罚可能会比较重,很有可能涉嫌操纵市场等罪名。 假设工业富联(富士康上市主体)真的存在财务造假,创始人郭台铭有可能像马兴田一样被抓起来吗? 大概率不会的,毕竟郭台铭一是台商身份,二是他根本就不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双重buff叠加,郭台铭也不太可能被抓。当然,讨论的前提是富士康存在财务造假的情况。 万一富士康一直以来遵纪守法,并没有明显的财务造假证据,那么富士康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员工也可以继续安心工作。 除非,富士康在这么多年的大陆市场上“胡作非为”,存在严重的财务造假,并且大规模违规用地,那么富士康可能会面临重罚,这会影响到公司的经济效益,最终会引发裁员的发生。 富士康具体会面临怎样的命运,我们还需要再观察,主要结果以相关部门公布为准。
从培育到食用,一颗香菇有哪些保险?
受访者供图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姜鑫  “从育种到销售,这颗小香菇都有保险保障。” 2023年10月初,在陕西汉中市留坝县一家食用菌培育、菌棒生产销售企业,留坝县农业农村局产业科科长张富佳一边介绍基地一边介绍香菇的生长周期。 位于秦巴腹地的留坝县,环境优美,空气湿润,林草资源极其丰富。而香菇是一种好气性菌类,只要有足够的新鲜空气,它就能正常生长发育,留坝的生态环境很适合香菇的种植。也正因此,香菇是留坝的“明星产品”,更是其农副产品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据了解,留坝县的香菇种植已经有很长时间,但由于缺少技术,种植规模小,产能并不突出。近年来,留坝县立足资源禀赋,调整香菇产业结构加强菌种选育,逐渐实现规模化经营。据张富佳介绍称,留坝县已累计建成食用菌产业基地80余个,并以生产、销售和管理端的统一标准有效解决了菌筒质量参差不齐、产品销售无序等情况。目前全县年产袋料栽培食用菌3000多万筒,带动农户2000多个,年产2.6万吨鲜菇,实现农业产值4.3亿元。 但香菇种植并不简单,香菇最合适的生长温度在16-23度,空气湿度在60%-80%,遮光率须达到90%,作为好气性菌类,如果吸收氧气,排放二氧化碳不及时,就会导致畸形菇多、产量低。由此可见,香菇的生长条件十分苛刻,一旦气候温度变化无常就会导致农户的生产受损,并影响收入。而在香菇采摘后的市场销售环节,也面临着市场需求变化、价格波动等诸多不确定性。 作为留坝县的定点帮扶机构,中国人保围绕着香菇“做了不少文章”:在辅助建立香菇培育过程中的数字化平台外,还从生产到销售环节为食用菌全生产链提供保险服务。 通过食用菌全生产周期收入保险,中国人保不仅可为食用菌生产期间的自然和意外风险提供保障,食用菌在上市期间由于市场价格原因造成实际销售收入低于保险金额时,也会给予赔偿。 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到,在香菇培育过程中,因火灾、暴雨、洪水和内涝等自然灾害,病虫鼠害,野生动物毁损以及持续高温天气造成的食用菌种植损失,损失率在达到20%后即可按保险合同约定赔付。 “我们还提供食品安全责任险,在保险期间或保单载明的追溯期内,发生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或因食物中掺有异物,掺假掺杂造成消费者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时,也可按约定进行经济赔偿。”人保财险留坝支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 而为了提升香菇养殖基地的管理手段和技术,使得食用菌大棚温度等生产要素可实时监控,中国人保还在2021年投入200万元开展数字化建设,该项目在46个食用菌基地307个大棚内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170个,五合一传感器347台,并自主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留坝县食用菌产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安装智能化数字设备之后,基地实现了棚内环境自动化收集、自动化报警、远程联动棚内风机、喷淋、湿帘等控制设备,建成了留坝县第一座22度恒温养菌大棚,养菌时间控制在100天以内,成功率提高到95%以上。 一位食用菌基地负责人表示,“出菇棚以前全靠人员经验,有了这些物联网设备降低了容错率,并且平台上‘一键花菇’功能可调控昼夜温差,提高了花菇的产出率和品质,价格较一般香菇可提高20%,基地整体的生产效率与效益提高了,生产过程也标准化了。”
第15个双11,电商的尽头是“低价”
编丨王一粟、刘雨琦 第15个双十一,全网争夺起了“最低价”。 10月18日,快手预售开始,打响了双十一的第一枪;10月20日,拼多多、抖音迅速跟上;10月23日的京东、10月24日的天猫预售......促销细节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同时喊出“最低价”的口号。 回望首届双十一,2009年11月11日,凭借20余个品牌、5000万成交额,通过五折清仓的手段,“双十一”开始了它的造富神话。 随后,2010年,交易额达到了第一年的17倍;2017年,11秒破亿,9小时破千亿元......当数字庞大到失去感知,人们逐渐用时、分、秒代替天、年,去计算双十一的交易额增速。 截止去年,仅天猫双十一就已经有了超过 29 万个品牌,商家也早已不再只卖清仓,而是把这个大促当作跟用户推介全部商品的最好时机。 然而,随着品牌数量逐渐庞大,让每个赛道都迅速“卷”了起来。 过去的双十一,消费者需要“抢购”商品,而如今,变成了平台与商家“抢夺”用户。话语权从商家、平台到了消费者手上,于是,“最低价”就成了那把最有效的杀手锏。 据商业数据派观察各个平台的具体规则时发现,今年的低价,主要有绝对值、相对值两个纬度,一是在全年时间段内的“最低价时刻”,二是相较其他平台、店铺的最低价。 但与早期的价格战不同,今年的低价不等于恶性竞争,平台、品牌不想被困在低价里,除了降低成本,更需要“挤掉供应链的水分”,“在产品上做足创新”。 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就在双十一发布会上提到,随着消费更加理性,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 京东零售CEO辛利军 与此同时,消费分层、线上渗透和品牌价值,都成为品牌营销策略改变的驱动力。 “中国的10亿消费者群体已经形成了明显分层”,正如淘天集团CEO戴珊所说,除了高消费人群的需求升级、低消费群体的性价比需求,更多的中腰部消费者正在快速变化,“依然对品牌具有强烈的需求,但是对品牌背后的产品力、品牌深度的内涵有更多地辨别。” 淘天集团CEO戴珊 在这样的消费背景下,这届双十一,电商平台们的手段空前的一致:用更直接的“低价”激发用户下单,靠内容四两拨千斤。 01争夺“最低价”,供应链挤水分,营销提效率 激烈的竞争下,电商平台们都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在整个流程上都在降本提效。 首先,从消费者最直观的优惠策略来看,活动规则都在简化。 此前让用户保持着狂欢、兴奋的“传统节目”正在退居二线,双十一,也正在“告别”过去的自己: 天猫和抖音都不约而同地选择用“官方立减”,取代“跨店满减”的C位角色,不需要凑单,直接单件立减15%左右。 京东实行10月24日活动一开始,就有8亿全品类现货售卖,“要做就做现货人”。 这些改变,缩短了消费者的决策时间成本、决策难度,都在力求以更“省心”的方式,抢先拿下订单。 抖音、拼多多的官方立减、单件立减 以“官方立减”的出现为例,商家刘明(化名)告诉商业数据派,今年以来,平台一直测试官方立减,“立减的转化率确实高,建议小商品们都报立减。” 以往的凑单满减,本质是为了激发购买欲望,但也逐渐引起消费者的吐槽。“在我们平台的大促上,有多少消费者根本无法把一个购物篮里放到300以上。”淘天集团阿里妈妈及市场总裁家洛说道。 如今改为官方立减,一方面,让低价以更直观的形式体现出来,在搜索页面更具有竞争力,吸引更多流量;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更多凑不齐、不愿凑满减的消费者愿意下单。 从“跨店满减”到“官方立减”,折射出,平台不再盲目追求GMV增速,而是争取用户的转变。 而为了进一步激励商家参与“官方立减”,淘客推广“官方立减”货盘可返还技术服务费;此外,据商家称,抖音更直接地将“官方立减”作为参加双十一其他活动的必要条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针对品牌,平台们也都推出了有“比价”机制的特色活动,以低价吸引爆发式、集中式的流量,换取订单增长,实现薄利多销。 以京东为例,推出半年后,京东百亿补贴的商家数量就达到了2倍,在双十一期间再度加大力度,给予低价产品更多曝光。 不过本质而言,“天天低价”“百亿补贴”“聚划算”......这些低价频道始终是一种吸引流量、促销手段。 在不久前的双十一启动会上,辛利军提到,“京东所追求的低价不是无底线的低价,而是极致的性价比。” 真正想要让商家愿意加入,一方面要靠平台的供应链开发能力,例如时至今日,京东的百亿补贴仍然以电子产品等为主,而淘宝的百亿补贴则是以义乌小商品为主。 另一方面,就在于能通过更智能化的营销工具,优化活动参与、价格设置、流量投放、人群选择等,真正提升获客效率。 如今,各大平台都在补齐一键智能投放的能力和效果,减少中小商家的准入门槛。其中,抖音最新推出了一键投放,而阿里妈妈也面向商家推出了10款免费的AI工具,实现数字化经营。 电商行业的供需匹配,未来必然越来越依赖于数据驱动。 02不能光靠大主播,用内容撬动流量 低价是促进消费者转化的手段,而在此之前,平台们要先吸引消费者关注。 围绕着低价,平台们靠内容,在站内、外疯狂地抢夺流量。 尽管大主播的红利期过了,但直播电商的势头还在继续。据商务部电子商务司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直播电商销售额达1.98万亿元,增长60.6%。 以品牌酒仙为例,从2011年第一次参加双十一,一天就达到了以往两个月的销量,抓住了电商红利后,近期又开始和淘宝联合来打造酒类的直播达人。 “在标杆的打造上,我们开发了跟遥望的李宣卓等5个核心的破亿、破千万的酒类垂播达人。在背后,平台做了整个供应链的重构,结合旗舰店、天猫超市等店铺。”淘天集团超市业务发展中心总裁一曼说道。 随着直播内容常态化,平台们不再依靠单一主播,而是整合站内外各种直播、内容,汇聚流量。 在今年5月,戴珊曾提到,淘宝将以远超之前的投入推进全面内容化。不仅在大幅提升淘宝APP首页推荐信息流中直播和短视频的所占流量比例、持续引入内容达人和网红主播,号店一体、主播大赛..... 今年双十一,淘天集团更是拉满了内容策划活动。 首先,时隔一年,天猫晚会在今年回归。尽管具体节目安排还未流传出来,粉丝们已经开始翘首盼望自家偶像的“炸场”。 在巅峰时刻,天猫晚会是招商大会,也是流量大会。 猫晚重启,意味着平台和品牌们都已经准备好为用户“砸钱”。 此外,平台们在直播间当然也要继续整活。 前不久才翻车的李佳琦,近期推出的砍价节目《所有女生的Offer3》已经成为消费者们的电子榨菜;而在直播间里,从10月18日起,连续5天的“李佳琦小课堂”,让人直接梦回高三。 淘宝也推出了连续多日的直播节目《全民offer大作战》,邀请了吴昕、张大大、胡兵等明星与品牌现场砍价。不同于李佳琦直播间的卖新品,这一节目,主要针对以天猫为主阵地经营的老品牌,例如海信、人头马、OPPO等等。 除了做好内容,平台也在用真金白银,吸引用户进入直播间。 10月12日-23日,淘宝直播将联合18位主播和100多家超级大牌,在直播间发红包,可用于支付双11期间的预售定金,额度高达10亿元。 而京东也没落下,推动品牌与明星合作直播。今年,京东11.11期间安排10大头部主播开启20天低价不断档直播,以及百大总裁送千万红包雨福利。 今年的一大特色是,平台们除了在站内下功夫,在站外也在“破圈”、“拆墙”。 淘天相继与微信、B站等平台合作,品牌商家在微信朋友圈、小程序等场域投放广告可直接跳转至淘宝App,阿里妈妈与B站、知乎、微博等平台推出双11联合激励,商家在这些平台做营销推广时,将获得10%-20%不等的官方流量加码。 而京东则从数据分析上,降低商家参与小红书、B站等站外CPS营销的门槛,简化合作链路,同时上线“种草”效果数据分析功能。 加强内容化已经成为各个平台、商家的共识,借助双十一的超大流量,电商平台也在锻炼内功。 03低价不能靠降价,品牌和平台怎么办? 品牌们仍然在度过消费复苏的难关。 无论是低价,还是内容,都只是手段。品牌们越来越需要的是在激烈地竞争之下,获得属于自己的用户。以前的商家与平台,是一起做大蛋糕。但进入存量时代,商家更需要想办法在平台的份额里分到更多蛋糕。 平台们自然也发现了这一点。去年,各大电商平台隐去GMV,就开始强调长期主义、做好全生命周期管理,而今年双十一,更多的行动和举措出现了。 最为核心的趋势是,各大平台都在推动商家做消费者分级、会员管理,将平台用户沉淀为品牌自身资产。 今日,抖音电商借双11节点推出平台会员“抖音商城金卡”,该金卡类似淘宝88vip、京东plus会员,瞄准具有高复购意愿、消费频次较高的消费者。至此,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都上线了自己的会员制度。 通过会员管理,品牌们可以针对具有更高品牌价值的会员用户,展开促活、促复购等玩法策略与营销IP活动。“从种草到培育到第一笔交易,到变成老客户、钻石客户、黄金客户、皇冠客户......做好精细的分层的运营。”戴珊说道。 双十一诞生之初,更多是依靠打折来清库存。而近年来,大促也逐渐成为新品打爆的关键节点。 据了解,今年天猫上会有超过150个品牌在双11期间做首发,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品牌联名款、收藏款、明星代言款上线。 对商家而言,新品的利润空间更大,对消费者而言,好的新品更具差异化,特别是服饰、电子产品等类目。 但是,打折款和新品的比例如何配置?“具体要看店铺的货盘设置,例如部分清仓产品吸引用户进店,再配合新产品的优惠,让用户既买到实惠、又买到新鲜。”刘明告诉商业数据派。 双十一是一个营销实战场,也更是一个消费风向标。进入漫长的存量竞争时期,电商平台和商家都在进一步思考差异化的策略,提升精细化运营的能力。 消费复苏、经济复苏的路还在走,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品牌商家,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的经营压力之大。 戴珊在今年的双十一发布会上,再次提到了马云的“黎明方法论”: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但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会死在明天晚上。”
今年双十一,淘天打算怎么搞
编辑 | 郑玄 架构调整后的首个「双十一」,淘天有了大动作。 首先是过去几年一直避谈的「低价」被放到了台面。「全网最低价」是今年天猫双 11 的核心 KPI,这也是双 11 首次强调全网最低价。「这次单纯比价,应该要比多多抖音低。这也是我们的目标。」一位淘天人士表示。 15 年前,还不是太有名气的淘宝商城想通过策划一场促销活动来刺激销售,「光棍节」成为被选中的噱头。当时的折扣简单直接,就是全场五折。最终,一万元的广告预算、27 家参与的品牌,无意间拉开了双十一这场全民购物狂欢的序幕。 今年,淘天集团重新喊出「低价」口号,重提 15 年前的价格直降(而非跨店满减)、重启天猫双十一晚会等策略,似乎双十一正在重回最初的身份——购物狂欢节。「双 11 是一年之内提供给消费者最好权益的时刻,我们要把过去这么多年的优势再次提炼出来,让消费者感知到。」上述人士称。 在 10 月 20 日举办的双十一启动会上,淘天集团 CEO 戴珊提到,尽管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但她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9 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5.5%,比上月加快 0.9 个百分点,增速连续 2 个月加快。 作为阿里「1+6+N」史上最大组织变革、淘天集团独立后的第一个双十一,无论是面对整体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还是面对拼多多、抖音、快手不断蚕食电商份额,淘天集团迫切需要一场确定性的增长来重拾士气,「让用户都回到淘宝上来。」 双十一回到起点:最低价、漫天广告和天猫晚会 此次双十一的持续时间并无变化:10 月 24 日晚 8 点起预售,10 月 31 日晚 8 点至 11 月 3 日进行第一轮开卖,11 月 10 日至 11 日进行第二轮开卖。 核心还是全网最低价。此次,天猫推出了「全网低价」的闪电标识,届时有超过 8000 万商品降至全年最低价。天猫承诺这些商品将进行全网实时动态比价,同时段天猫平台价格最低。同时,「百亿补贴」商品「买贵必赔」。 过去,双十一由于规则繁复饱受诟病。消费者面对各种优惠券、满减券、红包等不知所措,甚至要用计算器才能算出最终优惠金额。此次,天猫首次推出官方立减(85 折起),参与活动的商品达 400 万。 面对「直降是否让双十一回到了最初的双十一」的提问,淘天集团阿里妈妈及市场总裁刘博(花名:家洛)认为,这更是消费分层的考虑。很多消费者无法够到满减的购买门槛,为了让双十一能更大范围地触及人群,因此需要让优惠更直接、简单。 一般来说,双十一等大促的低价均来自商家让利。但这可能会极大压缩商家利润、伤及商家自身发展,不利于健康的商业生态。此次双十一追求最低价的成本,并非完全由商家承担。淘天集团表示,会拿出 20 亿的真金白银,返利给商家。 「这是平台最大的节日,也是品牌最大的节日。我们肯定是混合出资的方式做好优惠,绝对不是只让品牌出或者平台出。」淘天集团品牌业务发展中心总裁刘鹏(花名:奥文)表示。 2023 年天猫双十一规则。图源|淘天集团 在「双 11」最盛行的那些年,大手笔的投放随处可见。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天猫不会放过每一处宣传广告牌。据每日人物报道,2016 年北京数千名油漆工发现自己工钱突然涨了三成,因为全城 3000 多辆快递车都要赶着刷成「天猫双 11 红」。 今年的双十一似乎又回到了大规模宣传的时候。「不知道最近大家有没有在大街小巷看到天猫,虽然我们双 11 早已过了奔走相告打广告的时期,但我们依旧想把这份热情传递给更多的人。」淘天集团市场部总经理暮珊说。 此次双十一,天猫会在 20 多个城市的 120 个商圈、1000 所高校和大学生、70 多家媒体、各大社交平台做宣传,预计整体的曝光量级达到 1000 亿。 与此同时,天猫还和最大的竞争对手腾讯合作——双 11 前夕,品牌商家在微信朋友圈、小程序、视频号等场域投放广告,可直接跳转至淘宝 App。「我们两个大的生态在此其中也能够得到各自的收益,这是一个好的事情。」刘博说。 更重要扩大影响力的方式是重启双十一晚会。天猫于 2015 年发起双十一晚会,当年邀请了冯小刚担任总导演,通过明星演出获得社会更大的关注。「阿里最早意识到,随着供给开始丰盛甚至过剩,仅靠苏宁时代的促销(注:2013 年苏宁举办首届 O2O 购物节阻击天猫「双十一」)已经无法聚集公众的注意力。因此,阿里推出双 11 购物节、天猫晚会,用娱乐化的方式聚焦社会关注度,从而推动大促。」电商从业者倪叔曾告诉极客公园。 但在 2022 年,已经持续了 7 年的双十一晚会却不再举办。今年,天猫再次重启双十一晚会,并重新与湖南卫视和芒果 TV 合作。「今年双十一就是回归双十一的初心,让消费者快乐。希望在这个双 11 这个狂欢节,既有(低价)消费的快乐,也有娱乐的快乐。」戴珊说。 变化的双十一:AI 和商家结合,购物节也拥有了更大的使命 谈及今年双十一最大的变化,刘博认为在于用 AI 能力、让商家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比如,商家宣称全年最低价,AI 能识别出商家是否真的这么做了。有的商家可能会在双十一开始前对商品涨价,导致双十一期间的「优惠」并不真实。淘天的做法是引入 AI 技术进行监测,「今年我们会更多地告诉消费者,哪一些品牌(真正)提供了一年中最好的优惠。这才是关键。」刘博说。 AI 也能自动将双十一消费者分层,让平台和商家能用不同的优惠方式、不同的货品去满足他们。比如 AI 如果判断消费者难以达到满减标准,就会给他们推荐单价低、参与直降活动的商品。如果判断消费者具有更高购买力,就会给他们推荐更多的品牌、参与满减的商品。 「我们让 C 端变得简单,但是什么复杂了?商家的运营复杂了、平台的算法变得复杂了。这是今年双十一最大的变化。」刘博说。 本届双十一对商家的重视也在提高。淘天集团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总裁汪海(花名:七公)介绍,今年将是有史以来新品牌、新商家、中小商家参与规模最大的一届双 11。无论是引入新商家数量、还是给商家优惠政策等。 这些变化符合淘天集团成立后,戴珊确定的三大战略,即「用户为先、生态繁荣、科技驱动」。 淘天集团 CEO 戴珊,图源|淘天集团 戴珊说,这段时间她在一些世界 500 强企业的发展历史,后者经历过战争、经济危机却依然坚挺,这给了她更多的信心。如今,世界也正处于政治、军事、经济的大变局中,阿里面临的内外部局面严峻,但她觉得乐观者更容易成功。 正是在这样的期待中,她治下的天猫双十一正在重回购物狂欢节。戴珊认为,淘天集团对社会最大的价值是引领消费、创造消费、定义产业、定义消费。她表示,衡量天猫双十一的成功,不应只看 GMV 交易额,更应看哪些新品类、新品牌、新消费行为正通过这场狂欢生长出来。 这是所有人都期待的结果。
马斯克xAI首个研究成果发布!创始成员杨格&姚班校友共同一作
马斯克的xAI,首项公开研究成果来了! 共同一作之一,正是xAI创始成员、丘成桐弟子杨格(Greg Yang)。 此前,杨格就曾公开表示,自己在xAI的研究方向是“Math for AI”和“AI for Math”。 其中一项重点就是延续他此前的研究: 描述神经网络架构的统一编程语言Tensor Programs——相关成果,在GPT-4中已有应用。 这次的新论文,就归属该系列,重点探讨了“如何训练无限深度网络”。 为此,杨格本人还专门在𝕏上进行了一场直播分享。 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精彩内容值得mark~ 训练无限深度神经网络 简单来说,这篇文章研究的是残差网络(ResNet)在深度方向的扩展。 我们知道,残差网络解决了深度增加时,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性能退化的问题。但当网络继续加深,训练一个好的深度残差网络仍非易事: 当网络加深时,特征的规模会不断增大,导致网络不稳定;加深网络后,需要重新调整超参数,工作量不小…… 杨格和他的小伙伴们的想法是,找到一种深度参数化方法,既可以学习特征,又可以实现超参数迁移。 他们首先想到了无限宽神经网络存在的两种极限情况:要么是核机(kernel machines),要么是特征学习器(feature learners)。对于后者而言,最佳超参数是不会随宽度变化而变化的。 在这里,他们使用Tensor Programs框架分析了无限宽网络的极限情况。 正如前文提到的,Tensor Programs是杨格的一项长期研究目标:用数学语言,建立能够描述和分析神经网络架构的底层编程语言。 具体而言,Tensor Programs由矩阵乘法和激活函数组成。杨格发现,如果神经网络函数能够使用这种语言表达,就可以自动且完备地进行初始化分析。 数学推导的部分,这里不做具体展开,我们可以浅浅感受一下画风…… 在这些推导分析的基础之上,作者提出了Depth-μP方法,可以实现深度方向上的超参数迁移,大大简化了不同深度下的超参数调节。 Depth-μP包含以下要点: 每个残差分支和深度L的平方根成反比的系数a/sqrt(L)。 每个权重矩阵的学习率随深度L变大而减小,具体取决于优化算法的类型。对于SGD,学习率取常数η,对于Adam等自适应优化算法,学习率取η/sqrt(L)。 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发现,当残差块深度为1时,Depth-μP是深度参数化的最优方式,可以保证超参数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收敛,实现深度方向的超参数传递。 但当残差块深度≥2时,还是会出现超参数迁移失败和训练性能下降的问题。 另外,论文还探讨了“特征多样性”的概念,认为它在深度网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论文的另一位共同一作是来自普林斯顿的Dingli Yu。他本科毕业于清华姚班,目前在普林斯顿计算机科学系攻读博士。 杨格在直播中都说了啥? 在直播中,杨格还就观众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在不改变原意基础上,量子位对部分问题做了梳理。 Q: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论文内容)可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范围。但我想知道,你提到的模型与我们能够体验到的ChatGPT以及OpenAI的技术有何不同?这篇论文与OpenAI的成果相比有什么显著的差异或是创新点? 杨格:我简单评论一下,我想说这些特性目前与实际应用并没有直接关系,更像是研究性质的。 当然,做这一切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模型更好、更安全,然后造福人类。我们现在所进行的是描述预期的效果,它不一定会有直接的影响。 现在我们同处一条船上,我们正在做我们所能做的事,无论是短期工作还是长期应用研究,都是为了让它造福每个人。 Q:听起来像是你们正在建造一个能够进行推理的人工计算机大脑,所以这是你们正在研究的吗?此外,我还是一位母亲,我7岁的儿子对数学非常感兴趣,你有什么可以让他继续对AI领域保持兴趣和热情的建议吗? 杨格:“新型网络”指的是人工神经网络,我认为它是现代众多技术的支柱,包括您每天使用的Google、Facebook、Instagram等,这些服务的底层都使用了这些人工神经网络。这些网络大约在六七十年前受到动物、人类的真实神经网络启发而诞生,但已与真实的神经科学有所偏离。 这些网络本质上是数学问题,因此我们掌握这些新的数学问题后进行大量分析,可以深入地理解这些神经网络。 虽然我们尚不明确真正的神经元的连接方式,但通过数学研究,我们能优化这些人工神经网络,助力科技公司改善人们的生活。 关于您的第二个问题,听说您的儿子对数学非常感兴趣,这太棒了。这是在技术领域创造伟大成就和改善每个人生活的基础。 我想给的建议是,首先您要保持您儿子对数学的热情,这非常重要。一旦失去了这份热爱,想再继续学习就会变得很困难。 还要注意观察他喜欢的东西,让学习过程变得有趣,进一步激发他的兴趣。同时,也要培养他对事物运作原理的好奇心,并尝试培养一种科学思维,要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研究。就像拆解事物,尝试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对宇宙数学真理的探索热情,可能很难再有前进的动力。总的来说,我建议您培养您儿子对这个世界,特别是对数学和科学本质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 Q:我有一个更为抽象的问题。你有了深度趋近于无穷的想法,然后根据这种想法写了这篇论文。那你是否考虑过采用不同架构的神经网络?不是带有神经元和无数层的标准架构,而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比如这些神经元的连接方式完全不同,也许是某种正方形? 杨格:其实关于非线性以及我们这项工作中对层数的洞察,都只是非常初级的研究。关于什么是合适的结构,或者应该是怎样的结构,当然还有很多可以探讨的问题。 像Meta团队之前就研究了随机连接神经元会发生什么,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所以,这里绝对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现在我确实没有具体的答案来说什么将是正确的或者更好的结构。 关于杨格 杨格出生于湖南省,小学毕业后去了美国,本科就读于哈佛师从丘成桐教授。 △ 杨格与丘成桐,图源:杨格推特 2017年,杨格哈佛毕业,之后在沈向洋引荐下进入微软。 在微软,杨格获得了沈向洋的高度评价。几个月前,在一场名为“基础科学与人工智能”的论坛上,沈向洋公开表示: 微软研究院平时只招博士生的,杨格作为一个本科毕业生进了微软研究院。不仅进了微软研究院,过去这五年还做得无比优秀,特别是在GPT发展过程中做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他本人也曾承认GPT-4就用到了他的μTransfer(Tensor Programs系列)方法。 而杨格对Tensor Programs的研究,从很早就开始了,2019年就发表了“Tensor Programs I”,在微软工作时也是持续深入探索。他认为深度学习中几乎任何计算都可以表示为Tensor Programs。 今年7月,马斯克宣布成立新公司xAI,杨格离开微软,加入xAI创始团队,成为xAI的数学家。 加入xAI后,杨格不止一次透露Tensor Programs项目长期目标是开发大规模深度学习的“万物理论”,也就是找到一种理论上的规则,可以真正理解AI大模型的行为。 他还表示: AI将使每个人都能以此前难以想象的方式理解我们的数学宇宙。 — 完 —
DeepMind:大模型又曝重大缺陷,无法自我纠正推理,除非提前得知正确答案
新智元报道 编辑:润 【新智元导读】DeepMind的研究人员发现,LLM有一个天生的缺陷——在推理过程中无法通过自我纠正获得更好的回复,除非数据集中预设了真值标签。马库斯又高兴地转发了这篇论文。 大语言模型又一项重大缺陷被DeepMind曝光! LLM无法纠正自己推理中的错误。 「Self-Correction」作为一种让模型修正自己回答的技术,在很多类型的任务中都能明显改进模型的输出质量。 但是最近,谷歌DeepMind和UIUC的研究人员却发现,对于推理任务,LLM的「自我纠正机制」一下子就没用了。 而且LLM不但不能自我纠正推理任务的回答,经常自我纠正之后,回答质量还会明显下降。 马库斯也转发了这篇论文,希望让更多研究人员关注大语言模型的这一缺陷。 「自我纠正」这一技术是基于一个简单设想——让LLM对自己生成的内容根据一定标准来进行纠正和改进。这个方法在数学问题等任务上能明显提高模型的输出质量。 但是研究人员发现,在推理任务中,自我纠正之后的反馈有时很不错,有时效果却很不理想,甚至性能还会出现下降。 研究人员又研究了那些认为「自我纠正」可以改进推理输出的文献,经过仔细检查发现,「自我纠正」的改进来自于引入了外部的信息来指导模型自我纠正。而当不引入外部信息时,这些改进就会消失。 具体来说,当模型能够访问基准数据集中包含的真值标签(ground-truth labels)时,自我纠正就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这是因为算法可以准确地确定何时停止推理过程,并避免在答案已经正确时更改答案。 研究人员认为,先前的研究中往往会使用真实标签来防止模型将正确答案更改为错误答案。但如何防止这种「对改错」情况的发生,实际上是确保自我纠正成功的关键。 因为当研究人员从自我纠正过程中删除真实标签时,模型的性能就会显著下降。 作为改进LLM在推理任务上自我纠正方法的尝试,研究人员还探究了「多智能体辩论(multi-agent debate)」作为改进推理的手段的潜力。然而,他们的结果表明,在考虑同等数量的响应时,这个方法的效果并不比自我一致性(Self-Consistency)更好。 研究人员进一步提出了「事前提示」和「事后提示」的概念。 他们将自我纠正视为事后提示的一种形式,其中纠正的提示是在LLM的回复之后再输入的。 研究人员的分析表明,某些任务中自我纠正带来的增强可能源于精心设计的反馈提示,掩盖了简陋的初始提示。 在这种情况下,将更好的反馈集成到初始指令中或设计更好的初始提示可能会产生更好的结果并降低推理成本。 根据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深入探讨了LLM自我纠正能力的细微差别,敦促研究社区能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对自我纠的研究。 大语言模型可以自我纠正自己的推理吗? 研究人员尝试采用现有的自我纠正方法,采用其设置(使用标签来指导自我纠正过程),以检查其在提高LLM推理任务表现方面的有效性。 实验设置 提示词 研究人员采用三步提示策略进行自我修正: 1)提示模型进行初始生成(这也是标准提示的结果); 2)提示模型回顾其上一代并产生反馈; 3)通过反馈提示模型再次回答原来的问题。 模型 研究人员的主要测试是在 GPT-3.5-Turbo 上进行的。 研究人员还对2023年8月29日访问的GPT-4进行了测试,旨在测试OpenAI模型最新、最强大的迭代的自我校正能力。 对于 GPT-3.5,研究人员采用前面提到的完整评估集。对于 GPT-4,为了降低成本,研究人员为每个数据集随机抽取了 200 个问题(HotpotQA 为 100 个问题)进行测试。 结果和思考 虽然研究人员在实验中没有利用任何外部资源或工具,但研究人员遵循之前的工作,使用真值标签来确定何时停止自我校正循环。 但是在现实环境中,尤其是当研究人员打算用LLM来解决数学问题时,大部分时候是不知道正确答案的。 因此,性能的提升需要更仔细的考虑。 为了证实这一观点,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基于随机猜测的基线。在此基线中,研究人员继续使用真值标签来确定何时停止;然而,纠正措施不是由LLM采取的,而是根据剩余选项的随机猜测得出的。 CommonSenseQA 是一个多项选择题数据集,为每个问题提供五个候选选项。 如果第k轮(初始生成为第0轮)的生成精度表示为 x,则后续生成的预期精度变为 x + (1 − x)/(5 − k)。 上表2列出了该随机基线的结果。 2轮后,其性能与自校正相当甚至更好,4轮后,其准确率达到100%。 然而,很明显,这样的随机基线不能被视为有效的校正方法。尽管如此,使用标签获得的结果仍然可能起到预言机的作用,表明存在可以判断答案正确性的完美验证者。 在代码生成等任务中,这是可行的,因为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执行器和单元测试来确定生成的代码是否成功运行(Chen 等人,2023b)。 然而,对于推理任务,比如解决数学问题,这种设置似乎违反直觉。如果研究人员已经掌握了事实真相,那么似乎就没有理由再用LLM来解决问题。 内在自我修正 对于 GSM8K,可能不存在类似的随机基线,但基本原理保持不变。 此外,研究人员可以设计一个基线,例如每次生成一个随机数。经过相当多的轮次后,它可能会得到正确的答案,但这样的改进显然没有意义。更直接的理由是:如果研究人员已经知道答案,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实验设置如前面内容定义的那样。为了实现这一点,研究人员只需删除使用标签来确定何时停止并通过两轮自我校正来评估性能。 上表3展示了准确度和模型调用次数。研究人员观察到,经过自我修正后,模型的性能在所有基准测试中都会下降。 为什么性能反而下降了? 上图1总结了使用 GPT-3.5 进行两轮自校正后答案变化的结果,下图2中展示了两个示例。 对于GSM8K,74.7%的概率下模型保留其初始答案。在其余实例中,模型更有可能将正确答案修改为错误答案,而不是将错误答案修改为正确答案。 对于CommonSenseQA,GPT-3.5改变其答案的可能性更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CommonSenseQA中的错误答案选项通常看起来与问题有些相关,并且使用自我更正提示可能会使模型偏向于选择另一个选项,从而导致较高的「正确⇒错误」比率。 让研究人员再看一下上表1中显示的结果。这些结果使用真值标签来防止模型将正确答案更改为错误答案。 然而,如何防止这种「修改错误」的发生,实际上是确保自我纠错成功的关键。 直观的解释是:如果该模型与精心设计的初始提示相匹配,那么在给定提示和具体的解码算法的情况下,初始响应应该已经是最佳的。 引入反馈可以被视为添加额外的提示,可能使模型偏向于生成适合该组合输入的响应。 在内在自我纠正设置中,在推理任务中,这种补充提示可能不会为回答问题提供任何额外的优势。 事实上,它甚至可能使模型偏离对初始提示产生最佳回复,从而导致性能下降。 有人可能会想,研究人员测试的自我修正提示是否不理想? 其他提示能否提高性能?答案是:研究人员完全有可能找到一个在特定基准上增强模型性能的提示。然而,这不再与本文讨论的内在自我校正设置一致,类似于真正的少样本设置的讨论。 这种搜索本质上是利用人类或训练示例的反馈。此外,同样的策略也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优化初始提示,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性能,而无需额外的模型调用来进行自我校正。 在附录B中,研究人员测试了不同的提示,但发现性能仍然没有提高。 此外,研究人员并不是第一个观察到自我纠正不一定能提高LLM推理能力的人。总而言之,研究人员的重点不是解决诸如「是否存在可以提高特定基准测试性能的自我修正提示?」之类的问题。这样的查询可能没有特别的意义。 相反,研究人员的目标是解决一个更基本的问题——「大型语言模型真的能够仅根据其固有的能力自我纠正其推理吗?」 作为事后提示的自我纠正 在之前的内容中,研究人员观察到LLM在自我纠正其推理方面面临挑战。 然而,正如之前研究所证明的那样,在某些情况下自我纠正已经产生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 因此,辨别差异并查明根本原因至关重要。 要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是要掌握自我纠正的基本性质。根据其形式,自我纠正可以被视为一种事后提示。 它与标准提示(这里称之为事前提示)的区别在于,提示是在LLM的回答之上进行的。 研究人员将改进此类提示的过程称为事后提示工程。 因此,当自我纠正可以提供事前提示无法提供的有价值的指导或反馈时,就会出现自我纠正增强模型响应的情况。 例如,当目标是使响应更安全时,指导模型仅使用事前提示在第一次尝试中生成完全无风险的响应可能具有挑战性。在这种情况下,自我纠正可以作为通过细粒度事后检查来增强响应安全性的一种手段。 然而,对于推理任务来说,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反馈提示,例如「查看您之前的答案并发现您的答案存在问题」。不一定能为推理提供切实的好处。 此外,即使观察到自我纠正后性能显著提高,仔细考虑提示设计也是必要的。 例如,如果响应需要满足可以在初始指令中轻松指定的标准(例如,输出应包含某些单词、生成的代码需要高效、情绪应强烈负面),而不是提供这些要求作为事后提示中的反馈,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策略是将这些要求直接(明确地)嵌入到事前提示中。 上表5中的结果表明,研究人员精心设计的提示「标准提示(研究人员的)」优于之前研究的自我校正后结果。 此外,当研究人员利用他们的提示来改进研究人员的输出时,性能甚至会下降。 再次强调,研究人员在这里的目的并不是争论是否存在事后提示可以胜过研究人员随意编写的提示。研究人员的主要目标是鼓励对自我校正实验进行更严格的检查。 采用精心设计的事后提示来指导模型「自我纠正」通过糟糕的事前提示生成的响应是没有意义的。 为了公平比较,应在事前和事后提示上投入同等的努力。 参考资料: https://arxiv.org/abs/2310.01798
新款苹果HomePod原型机曝光,顶部带有大尺寸LCD屏幕
IT之家 10 月 22 日消息,苹果公司今年推出了第二代 HomePod 智能音箱,这是在停产第一代全尺寸智能音箱两年后的新产品。与此同时,有传言称苹果正在开发多款 HomePod 原型,其中一些配备了 LCD 显示屏。近日网上曝光了这些原型之一的照片,9to5mac 称可以证实这些照片来自真实的原型机。 IT之家注意到,苹果原型机收藏家 Kosutami 今天早上分享了一张未发布的 HomePod 的图片,该音箱顶部有一个大尺寸的 LCD 屏幕,比现有的 HomePod 屏幕尺寸大得多。此外,Kosutami 还分享了一些 HomePod 的组件的图片。 Kosutami 称这些泄露的 HomePod 的设计更像第二代,而不是已经停产的第一代,除此之外他并没有提供更多细节信息。 9to5Mac 则通过消息来源证实这些图片是真实的,并且了解到更多关于这款带有 LCD 显示屏的 HomePod 的细节信息。这款原型机代号为 B720,苹果正在对其进行积极的研发。 虽然苹果还没有决定何时(或是否)推出这款 HomePod,但 B720 是一个高级阶段的原型机,表明它是该公司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推出的东西。 值得注意的是,HomePod 运行着一个没有用户界面的修改版 tvOS。报道称,为了利用新 HomePod 的显示屏,苹果一直在重写一些 tvOS 应用程序,以便它们可以在不同的显示格式上运行。 在 tvOS 17 代码中有证据表明,Apple Music 和 Apple Podcasts 是第一批被重写以适应新显示格式的应用程序。Kosutami 分享图片中显示的 LcdUTest 应用程序是工程师用来测试新显示屏的内部应用程序。 现在还不清楚具体界面会是什么样子,但 9to5Mac 了解到,当播放歌曲或播客时,HomePod 显示屏会显示一个基于专辑封面颜色的模糊动画。还有迹象表明它会显示一些重要通知,可能用于接听电话和回复消息。
成人版躲猫猫火了,它怎么突然成了年轻人的社交新宠?
地理位置 也是 社交货币 这届年轻人主打一个「既要又要」,不再愿意像「苦行僧」一样重复着苦闷的健身,同时也渴望动起来以获得健康的体魄。 最近在各个城市流行起来的「城市躲猫猫」就是年轻人投出来的最新「答卷」。 在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和他人建立关系不再限于「在一起」,而是可以基于「知道他人在哪里」。它又会如何影响我们和他人的关系? 打开定位,就是「变身」! 和我们小时候玩的「躲猫猫」相比,「城市躲猫猫」最大的区别在于有了实时共享定位的技术支持。 玩法很简单:20-50 人组队,分为「猫」和「鼠」两个身份,在地图软件上拉群并开启实时地理位置分享,接着就可以开玩。 一般来说,活动组织方会收取 9.9-29.9 元的费用,为参加的人购买保险,提供区别「猫」「鼠」身份的荧光棒。 当「猫」抓到「鼠」,「鼠」就会变成「猫」的一员,并把自己的荧光棒交给「猫」。到最后,抓到最多「鼠」的猫就是「猫王」,活得最久的「鼠」就是「鼠王」。 因为结合了实时定位,游戏的地理范围虽然有限,但会比传统「猫抓老鼠」大得多,可容纳参与人数也远多过从前。 此外,游戏在传播过程中形成的换头像「新传统」—— 把大家熟悉的 Tom & Jerry 用作统一的「猫」「鼠」头像,活动在地图上呈现的模样也更有趣。 更重要的是,当头像换上,定位开启,玩家就进入了另一种「身份」,也找到了一群「同盟」。 无论是「猫」是「鼠」,定位开启后的奔跑不再是苦闷的运动,而是进入角色的斗智斗勇。 在这个玩耍的过程中,不少「猫」和「鼠」都分别抱团,和附近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找到了「共同目标」,形成了天然的连接。 这也让我想起了另一款非常经典的基于定位的游戏「Ingress」,它也可以让一群陌生人「走到一块」。 这款最早在 2013 年就开始公测的游戏,由 Pokemon Go 开发商 Niantic Labs 开发,在 2018 年时就已经在全球获得了 2000 万次下载。 在这个游戏中,玩家可以选择成为「启蒙军(Enlightened)」或者是「反抗军(Resistance)」,主要任务就是在世界各地,开着定位去寻找「传送门」,并为自己队伍获得「传送门」的控制权。 这个游戏,从某程度来看,也是传统游戏「夺旗(Capture the Flag)」在定位和 AR 技术结合下的新变种。 和「城市躲猫猫」相比,它是更长期的游戏,但也拥有着同样的「变身」魅力: 这个游戏有种「秘密探员」感。 名为 R. M. Harman 的数据架构师说道。他生活在硅谷,平常喜欢骑上单车去夺回自己周边的传送门。 这也是个给你运动动力的游戏。Harman 就曾一度拉着朋友和伴侣,徒步到偏远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附近,只为了恢复一些被对手控制了的传送门。 定位打开,运动变成了「手段」,冒险才是目的。 和「城市躲猫猫」一样,Ingress 提供了一个「借口」,让相对害羞的玩家有去结识他人的机会。 有一次,反抗军成员为了夺回布鲁克林展望公园(Prospect Park)里的一座灯塔的传送口,纷纷聚集起来。Harman 甚至还特意从旧金山飞去了纽约参加。 在信息时代,个人实时定位信息无疑一个重要的隐私数据,不应被轻易分享出去。 同时,它也成为了社交的一条钥匙。 当我们交出这个数据,我们也进入了一张新的关系网络中,很多时候也获得了一个新的身份和同盟。 它是在一定时间内「信任」和「开放」的标志。 当活动结束,或者是我们关闭游戏,钥匙就会被收回,那扇门就会被重新关上。 然而,当这条钥匙所开启的门被设为「常开」,人和那张网的界线变得模糊,那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它又将如何改变我们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始于信任,走向猜疑 97 人! Hailey Todhunter 完全没想到自己 iPhone 的 Find My 里会有 97 人有权限追踪她的实时手机定位。 没有,她的手机没被流氓软件入侵,也不是 Find My 有安全漏洞,这些人,都是她曾经同意与之分享定位的人。 这听起来挺难以置信的。 然而,对于 23 岁的 Todhunter 和好些美国 95 后来说,给朋友开个实时查看定位的权限,平常得就跟我们加微信一样。 正如现在小学生都戴智能手表一样,Gen Z 从小就习惯被父母用数字工具「追踪」。 这里的追踪,可能是成绩 —— 很多中学要求老师将学生的每一次功课成绩都上传到学校系统,家长可以随时查看孩子的成绩; 也可能是「开车安全」 —— 家庭社交网络应用 Life360 提供专门「开车保护(Drive Protect)」功能,可追踪青少年开车时速,开车时是否有使用手机,是否有突然加速等情况; 当然,还有定位跟踪 —— 有的父母甚至在孩子上大学之后仍继续在定位上追踪孩子。 因此,地理位置在一些 Gen Z 眼中就成了没那么「大不了」的东西。 26 岁的 Daniel 每次聊起定位分享有多好时,都会被父母责备枉顾隐私安全: 如果我在派对上认识你,我完全愿意给你开看我定位的权限。 我把那看作一种「我没有任何东西需要隐瞒你」的勋章。 我希望我能看所有我遇见过的人的地理位置。 分享自己的实时地理位置,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交货币 —— 「我相信你」。 无法否认的是,地理位置分享对于年轻人社交来说,的确也有很多实用场景: 它可以让约见更简单 —— 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分享实时定位一下就能减少来回沟通的麻烦,防止你的朋友又说「还差五分钟就到啦!」,甚至还能变成一种精准的近距离导航工具。 另一种「报平安」—— 一起出门玩的朋友回家时,可相互看定位是否到家。 即时组局指南 —— 突然想去玩,打开定位看看附近有谁在。 然而,便利和亲密的背面,是社交焦虑和内耗。 过去,你会在周一听说好像有人周末去玩没叫你,但现在,你在周末就能在实时位置地图上看到哪几个人聚在了一起。 一项研究指出,45% 的受访青春期女孩认为,地理位置分享对她们产生了负面影响。 如果说过去在社交媒体上发东西得考虑个人形象,那在地理位置共享的社交年代里,你下一步走去哪里都得深思熟虑。 更别说实时看到好朋友聚在一起,居然没约你时内心猜疑,但却又不敢公开去提出疑问的内心压力。 情况会发展成:「呃,他们肯定是有计划去出门的,这意味着他们有个没拉上我的群,为什么我会不在里面?他们是在群里说我的坏话吗?」 原本象征着「信任」的符号,变成了「猜疑」的起源。 现在,更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机构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因为「其中产生的过度思考正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随着技术的进化,我们越来越容易困在网中。 互联网让我们进入了和世界连接的网,移动互联网让我们走入了「时刻在线」的网,而实时定位分享更是让我们走入了无时无刻不是近乎全透明的社交生活。 「城市躲猫猫」也可以算是一种提醒,有时候舒服的社交和分享,应该是要有边界,有时限的。 当技术变得越来越便利和无痕,有时候我们需要主动去设立边界,维护自我的独立。
两月4家加盟店,奈雪的茶为何落后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 | 文晖、路途 作为新茶饮赛道开创者的奈雪的茶,这一次恐怕要被同行的小伙伴“嘲笑了”。自7月中旬开放加盟以来,业界对奈雪的茶扩张规模密切关注,没想到两个月之后,它却只交上了一张“4分的答卷”。 近日,奈雪的茶(02150)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运营情况。本次公告也首次披露了加盟店情况——截至9月30日,奈雪的茶共经营1360家店;加盟店方面,共经营4家,主要集中在中低线城市,位于华东宿迁、扬州、泰州等地。 图片来源:公告截图 对此,不乏“奈雪的茶加盟进展缓慢”“奈雪的茶下沉遇冷”等评论,而业界对奈雪的茶开放加盟后的成绩“失望”,原因也是显而易见——奈雪的茶“落后”同行太多了。 “中国茶饮第一股”变“老末”? 相比于奈雪的茶,行业其他品牌的扩张开展的风风火火。据窄门餐眼近两个月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霸王茶姬、喜茶、茶百道、沪上阿姨、古茗、蜜雪冰城分别从9月初的2183家、2470家、7002家、7003家、8281家、25129家增加至截至目前的2513家、2770家、7598家、7311家、8435家、25489家,近两个月的增速分别为330家、300家、596家、308家、154家、360家。 单独分析几个品牌的加盟开店速度,相较奈雪的茶也是“遥遥领先”。 例如先奈雪一步开放加盟的喜茶,据其7月27日透露,经过半年多的发展,门店总数已突破2000家,进入超240个城市,除以直营形式在洛阳、赣州等多个城市持续开出新店外,喜茶已开业的事业合伙门店(加盟业务)突破1000家,并且自开放加盟业务后,近几个月来依旧保持每月1万份以上的申请量。 图片来源:窄门餐眼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霸王茶姬门店数2087家,其中有1124家集中开于2023年。这相当于霸王茶姬的门店数量在2023年实现了翻倍增长。 今年冲击万店规模的古茗,在3-6月也迎来了开店高峰,四个月的时间,新开门店1091家。“趣解商业”查询窄门餐眼10月21日的数据显示,古茗的门店数量达到8435家。据悉,以上这两个品牌,几乎全部门店都是加盟店。 冲击IPO的两大茶饮品牌沪上阿姨和茶百道同样扩张速度极快。 截至10月21日,沪上阿姨门店数量已达7225家,遍布全国300多个城市。细看其发展历程可见,沪上阿姨的开店速度可谓是狂飙之势。从2013年到2019年,用了6年时间开到1000门店,但它突破2000家门店就只了1年,突破5000家门店就只了2年——2022年,门店数量就已达6000家。今年,沪上阿姨依然在持续疯狂开店的节奏,3-6月共四个月时间,开店1319家。 截至2023年8月,茶百道门店数量也已经达到了7117家。其中,加盟店达7111家,直营店仅6家,占比约为0.084%。从这一数据亦不难看出,其加盟扩张的速度之快。 综合分析来看,奈雪的茶(02150)这位“中国茶饮第一股”,竟成为了加盟扩张中的“老末”。 加入下沉之争,奈雪没得选择? 既然加盟的生意这么不好做,为何奈雪的茶突然做出了这样一个“艰难的决定”,直营做得好好的,硬要加入下沉市场的竞争呢? 首先,要归咎为难以忽视的市场趋势。据艾瑞咨询预测,2023年-2025年整个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分别为13.4%、6.4%、5.7%。整体来看,2023年整个茶饮赛道以规模为导向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无论是万店规模的头部品牌还是千店百店规模的中腰部品牌,都在加快速度抢占下沉市场。 图片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其次,奈雪的茶需要靠加盟模式,寻求自身的新突破。自成立以来,奈雪的茶便沉迷于“开店”,如与主品牌同期诞生的子品牌台盖,一度凶猛扩张,但2019年经历“滑铁卢”,此后几乎销声匿迹。2019年,首家奈雪梦工厂与全国首家鸡尾酒屋概念店“奈雪Bla Bla Bar”开业。2022年,梦工厂升级为奈雪生活,打造复合功能的艺文生活商业空间。 不仅如此,奈雪的茶曾经也试图通过降价、改名、联名,实现求新求变。2022年3月,奈雪的茶宣布大幅降价,推出9-19元的“轻松系列”鲜果茶,7月,推出最低价9元一杯的产品。同年,奈雪悄无声息的从“奈雪の茶”变身“奈雪的茶”,“NAYUKI”也变成了汉语拼音的“NAIXUE”。 此外,它也曾通过投资收购竞品,试图弥补弱势。2022年12月,奈雪的茶以5.25亿收购了乐乐茶85.08%的股份。此举虽然对营收贡献微乎其微,但以“加密华东市场”为主的乐乐茶恰恰弥补了奈雪在华东地区的弱势;同时,乐乐茶率先“试水”加盟业务,也算为其股东“身先士卒”。 “爱折腾”的“奈雪”也曾做过店型调整,其在7月14日的公告显示,当前几乎所有新增门店均为PRO茶饮店,且现有标准茶饮店将会在租约到期后陆续转为PRO茶饮店。侧面看,痴迷于第三空间和开大店的奈雪的茶,似乎终于意识到了大店模式对自己的拖累,正式开启“小店时代”。 然而,尽管不断升级迭代,但被资本推着跑的奈雪的茶,似乎并未完全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护城河,仍在亏损的边缘挣扎。 财报显示,奈雪的茶2018、2019年经调整的净利润分别为-5660万元和-1170万元;2020年虽然短暂实现了盈利,但2021年又再度亏损,并且亏损的数额还进一步扩大到了1.45亿元;2022年亏损更是高达4.61亿元。 图片来源:奈雪的茶2022年全年业绩公告 直到今年上半年,奈雪的茶才终于告别亏损。据其2023年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营收为25.94亿元,同比增长26.8%;门店经营利润达4.725亿元,同比增长141.6%;净利润为7020万元,实现同比扭亏为盈。 直营模式下的新茶饮,本就是一门“重资产”生意。原材料、场地租金、人工等刚性成本无法避免且难以压缩,这就造成了奈雪的茶发展多年,仍然非常难以盈利。而发展下沉市场的加盟,不仅可以帮奈雪的茶摆脱“重资产”投入,甚至还可以为其赚钱,这何乐而不为呢? “趣解商业”查阅艾媒咨询《2023-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运行状况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为2938.5亿元,2023年将达到3333.8亿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3749.3亿元。 图片来源:艾媒咨询 面对前景如此广阔的市场,所有品牌都希望尽快实现“万店梦”,以星火燎原之势在新茶饮这个群雄逐鹿的市场撕开一道口子,自此成为优胜劣汰的赢家,奈雪的茶自然也不能例外。 两月仅4店加盟,是“佛系”,还是能力有限? 但尽管前景广阔,奈雪的茶仍然两个月仅开出4家加盟店,似乎不着急、甚至有点“佛系”,这是什么原因?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奈雪的茶树立了太高的“准入门槛”。在奈雪的茶的合伙人合作要求中,大部分条件与此前喜茶公布的合伙人要求基本相同,但比喜茶更为严苛的是:喜茶对流动资金的验资证明金额要求为100万,而奈雪的茶则要求在单店合作模式中,加盟商需提供150万元及以上流动资金验资证明或其他资产证明,区域合作的资金与资产证明金额则在450万元及以上。 图片来源:五味参考 此外,奈雪的茶加盟首次投入需花费近百万。加盟商需缴纳品牌合作费用6万元、开业综合服务费4万元、培训费3万元、保证金3万元,同时,设备及道具35万元起,装修费40万元起,首次配货费用7万元起。 据不完全统计,上述费用总计超过98万元,且还不算房租、员工工资等日常支出。相比喜茶40.8万元、蜜雪冰城37万元的“加盟费”,综合来看,奈雪的加盟“门槛”显然更高。 除了投资是“别人”的两倍以上,奈雪的茶加盟店还很难快速回本。据公告等信息看,此次开放加盟合作的城市同样以低线城市为主,那么,在三、四线城市花一百多万投资一家奈雪的茶门店,要多久才能收回成本呢?奈雪给出的答案是一年半左右。 虽然官方预期不错,但结合奈雪的茶财报来看,其2021年、2022年每笔订单平均销售额分别为41.6元、34.3元,每间门店平均每日订单量分别为416.7单、348.2单;2021年、2022年门店经营利润为5.9亿元、4.7亿元,门店经营利润率为20.6%、11.8%。 图片来源:奈雪的茶2022年全年业绩公告 结合财报数据体现的门店经营效率,再考虑到加盟商可能遭遇人工、原材、房租上涨等不确定因素,按照整个茶饮行业扣除各项经营成本的单店平均净利率约为15%-20%推算,回本周期可能比官方说的一年半时间更长。 据“新消费日报”报道,其记者询问霸王茶姬、喜茶等招商负责人后,对方均表示回本周期在14个月内。再来看茶百道。按照茶百道给出的加盟条件,以一个40平米的店铺来计算,前期投入大概为40-60万元,品牌方面表示其毛利可达65%-70%,根据市场数据显示,加盟商平均可以在6-9个月内回本。 对标行业其他竞争对手就不难发现,奈雪的茶加盟店“综合性价比”不高,或许就是其两个月仅开出4家加盟店的直接原因。 且众所周知,加盟的本质是把整个“店”打包卖给加盟商,投资回报率才是加盟商关注的重点。奈雪的茶虽然已开放加盟,但如何短期内向加盟商证明品牌的盈利能力,及是否具备优于竞品的回本周期,这仍是其待完成的“功课”。 同时,下沉市场的茶饮渗透度远比想象中要深。在下沉市场,不仅仅是明星品牌,就连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也已积累了成熟的消费群体,从商品生产到终端销售的商业链路已经非常完整。 但奈雪的茶,此前直营店多开在一线、二线城市居多,其品牌的经验更集中在大城市,一定程度上,对下沉市场还缺乏了解。尤其是目前,它还没有展现出能够匹敌下沉市场霸主们的供应链优势,这都让它的“下沉之路”显得更难走了些。 总的来看,如何在保护品牌价值不受冲击的同时,体面地“赚到”加盟商的钱,并在这个红海市场中胜出,奈雪的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资料: 1.《两个月开4店,奈雪加盟交卷》,坤舆商业观察 2.《奈雪的茶加盟业务进展缓慢 两个多月仅开出4家店》,中国商报 3.《“复制”蜜雪冰城,奈雪开价100万》,豹变 4.《奈雪“反对”奈雪,拥抱加盟》,新消费日报
斥资近11亿 米哈游在上海漕河泾“圈”了一块地
米哈游或计划在上海徐汇打造一座研发总部。 根据上海市规划和自然管理局本周公示的文件,上海时间结科技有限公司以10.772亿元的价格,正式受让徐汇区虹梅街道xh215-02A地块。天眼查显示,上海时间结科技有限公司为米哈游全资控股子公司。 连续三年每年需缴税33亿 米哈游本次拿下的地块位于漕河泾开发区的核心地段,距离上海地铁9号线漕河泾地铁站约300米,土地用途为科研设计用地,期限为50年。此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的出让人为上海市徐汇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准入产业类型为信息技术产业。 根据预合同,明确此地块将着力建设创新创业要素集聚的综合型国际创新社区,引进元宇宙产业和数字文娱头部企业总部,全力打造“创新策源引擎、产业经济高地、开放发展枢纽、人文城市样板、治理实践范例”,形成“两极驱动、东西循环、南北联动”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增加空间载体落实“元宇宙”产业定位。 出让文件还显示,该地块的地上建筑计容面积约为9.8万平方米,相当于每平米约1.1万元。在地图上可以看到,该地距离9号线漕河泾地铁站大约300米,作为漕河泾的黄金地段,能以此价格拿下该地块,米哈游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条件。 相关文件显示,该地块企业达产销售收入需不低于每年159998.34 万元,达产税收总额不低于每年人民币333323.04万元,达产税收产出强度不低于每年每平方米人民币187214.91元。以上数据为 2023年-2025年集团口径三年平均标准,2026年及后续达产税收标准,届时需与区产业部门另行商定。 也就是说,米哈游如果要拿下这块地,需要保证2023年-2025年连续3年每年缴纳的税收达到约33亿元。 预合同还显示,地上主体建筑物性质为研发总部类建筑,拿下该地块后,米哈游需要在交地后的12 个月内开工,并在交地后60个月内竣工。 “动工时间还未确定” 21日,《科创板日报》记者实地走访这一地块,该地块是周边地区唯一一片空置的土地,周围早已建筑物环绕,多以办公楼为主。在现场可以看到,这一地块目前已经被围挡围了起来,只有一个门卫处在此看管,内部杂草丛生,还没有动工的迹象。 门卫处工作人员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他是从今年3月开始接管此地作为看守的,这里何时会开工,现在还没有收到消息。 凭借游戏《原神》的火爆出圈,过去几年间,米哈游在营收和利润快速增长的同时,团队规模也在快速扩张。官方数据显示,米哈游的员工总数已经达到5000人。 据记者了解,在上海地区,位于枫林科创园的米哈游总部早已不够坐,公司的项目团队现在均是分散在漕河泾开发区多栋大楼内办公。 米哈游本身发源于徐汇,将新的研发总部落地于此,也不奇怪。从新地块沿着宜山路往东直走大概三公里,就是米哈游现在的总部。 从米哈游新总部落地的徐汇区来看,该地也一直在支持游戏行业的发展。上海首批重点打造的元宇宙特色产业园区漕河泾“元创未来”元宇宙产业创新园就是坐落于此,该地同时还设立了元宇宙产业基金。 根据上海市国资委发布的数据,在宜山路这一带的漕河泾开发区,目前集聚了上海约60%的游戏企业和行业产值,沿地铁9号线初步形成了上海数字娱乐产业的核心带,集聚了约150家游戏头部企业。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多个大厂游戏业务和游戏公司均聚集于此,就包括腾讯、网易、字节跳动、快手、莉莉丝、鹰角、叠纸、游族网络等。 从一个3人的团队发展成为一个5000人规模的全球知名企业,如今的米哈游显然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根据最新公开的数据,米哈游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273.40亿元,净利润161.45亿元,截止2022年底,净资产已达374.02亿元。
对比评测:OPPO Find N3 和三星 Galaxy Z Fold5 你应该选哪个?
今天我们将对比两款备受瞩目的折叠屏手机:OPPO Find N3和三星 Galaxy Z Fold5。这两款折叠屏手机分别代表了各自品牌的最高高水准和技术创新,但它们之间存在着2610元的价格差距。 那么,究竟是应该选择性价比更高的OPPO Find N3,还是质量更可靠的三星 Galaxy Z Fold5?接下来我们将从各方面来对比评测这两款折叠屏手机,帮助你做出明智的选择。 1、外观设计 OPPO Find N3和三星 Galaxy Z Fold5都采用了横向折叠设计,为用户提供了独特的手机体验。这两款折叠屏手机都拥有坚固耐用的折叠铰链,保证了长时间的可靠性和平滑的折叠操作。 OPPO Find N3的机身在折叠状态下厚度为11.7毫米,重约239克。这款手机以轻薄为设计理念,即使折叠,也能轻松滑入口袋,带来出色的携带便捷性。 而三星 Galaxy Z Fold5在折叠状态下略厚一些,厚度为13.4毫米,重量约253克。不过,它具备IPX8级别的防水性能,意味着用户无需担心液体飞溅或短暂浸泡所带来的问题。这为用户提供了额外的使用安全性。 2、显示屏 OPPO Find N3的外屏为6.31英寸,分辨率为2484×1116像素,而主屏更大,达到了7.82英寸,分辨率为2440×2268像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两块屏幕都支持120Hz自适应刷新率,提供了出色的平滑性,同时,其动态峰值亮度高达2800尼特,带来了明亮生动的画面。 三星 Galaxy Z Fold5的外屏为6.2英寸,分辨率为2316×904像素,而主屏为7.6英寸,分辨率为2176×1812像素。同样,这两块屏幕也都支持120Hz自适应刷新率,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三星采用了更好的屏幕材质,使得显示效果更为出色。尤其是其高达17500尼特的峰值亮度,带来更亮、更清晰的图像,同时为户外使用提供了出色的可见性。 3、相机 OPPO Find N3配备了强大的相机系统。前置摄像头组合包括3200万像素和2000万像素摄像头,可提供出色的自拍体验。而在后置方面,拥有4800万像素主摄、48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以及6400万像素潜望长焦摄像头,用户可以拍摄高分辨率的照片和视频。这种强大的相机配置让Find N3成为摄影爱好者不错的选择。 三星 Galaxy Z Fold5在相机方面表现较为保守。前置摄像头仅为1000万像素和400万像素辅助摄像头。而后置相机系统包括5000万像素主摄、12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以及1000万像素长焦摄像头。虽然拍摄性能不错,但与OPPO Find N3的摄像头配置相比,有些欠缺。 4、核心性能 OPPO Find N3搭载了骁龙8 Gen2旗舰处理器,这款处理器提供卓越的性能,无论是处理多任务、运行大型应用还是畅玩游戏都能够轻松胜任。此外,搭载了4850mAh的大电池,再加上67W快充技术,用户可以期待更长的续航时间和更短的充电时间。这使得Find N3成为一款适合高度使用的手机。 三星 Galaxy Z Fold5则搭载了骁龙8 Gen2超频版旗舰处理器,性能更加强悍。这款处理器不仅适合日常使用,还可以胜任大型游戏和应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性能更强,但其电池容量为4400mAh相对较小。而且,25W的有线充电速度相对较慢,不过三星具有无线充电功能。 5、价格 OPPO Find N3:12GB+512GB存储版本售价9999元。 三星 Galaxy Z Fold5:12GB+512GB存储版本售价12609元。 对比总结 这两款折叠屏手机虽然价格相差2610元,但在其他方面都拥有各自的优势。OPPO Find N3折叠屏手机的价格更为亲民,同时也拥有更轻薄的机身,让你感受到更舒适的手感。而且,其拍摄效果更出色,电池容量更大,充电速度也更快。如果你是注重实惠、便携性、拍摄和续航的用户,那么OPPO Find N3可能更适合你。 这边,三星 Galaxy Z Fold5折叠手机提供了IPX8级别的防水功能,使其更耐用和适用于多种环境。它还拥有更出色的显示效果,提供更强大的性能,还支持无线充电。如果你的预算较为宽裕,追求卓越的显示、性能和防水功能,那么你应该选择三星 Galaxy Z Fold5折叠屏手机。
荣耀的新手机,把外折叠屏价格下探到了5999
前段时间,德国柏林有个 IFA 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上面也出现了我们的老熟人荣耀。 而荣耀这次展示了一款大家既陌生又熟悉的手机—— V Purse 。 说它陌生,是因为这款折叠屏手机采用了很少见的外折设计,跟现在主流的内折完全相反。 所以展开之后,它只有一块屏幕,整体机身也相当纤薄。 而说它熟悉是因为,采用这个设计的手机也不是没有,比如华为 Mate Xs2 。。。 眼熟,眼熟得很啊 ~ 不过 V Purse 的外观和配置上,还是跟 Mate Xs2 有不少区别的。 光是这个 5999 元的逆天起售价,就已经跻身售价最低的折叠屏手机之一了。。。 而 Mate Xs2 的起售价则要 8999 元,所以估计荣耀这波操作,会让不少消费者认识到还有外折叠屏这种手机。 如果你也没怎么见过这种形态的手机,这不就巧了,托尼恰好已经拿到这款手机并用了一段时间,这就来跟大家聊聊荣耀的外折手机用起来怎么样。 由于采用了外折这种奇特的方式,所以上手后的最大感受就是它非常轻薄。 214 克的重量比许多直板旗舰手机都要轻,而且由于它只用了一块屏幕,所以展开之后的厚度也薄得有点离谱。 在平常的时候,直板手机怎么用, V Purse 就怎么用,由于机身两侧采用了非常圆润的处理,导致手感也相当出色。 而当我想展开屏幕时,外折屏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来了:机身背部有一个开关,按下之后屏幕就会松开,然后再手动把后面的屏幕折过来,合成一个完整的大屏。 所以其实手机的背面,就是这块屏幕的另一半。 而背面的这个开关,就只是一个朴实无华的物理卡扣,可以说是与科技的象征—— 折叠屏,格格不入了。。。 当你不需要用大屏幕的时候,就把屏幕的左半边翻折回背面,然后把卡扣按回去。 但外折屏现在确实就是这么用的,至少华为 Mate Xs2 用的也是纯物理卡扣。 最高端的科技,有时也会搭配最朴实无华的设计一同出现。。。 托尼手里这台虽然叫做山茶金配色,但几乎可以看成是白色,除了镜头模组有些许金色点缀之外,展开屏幕后,机身背面是通体的白色。 这个配色搭配卡扣设计,让托尼在打开屏幕的时候,确实有一种在使用钱包的错觉,这也和产品的名字 Purse 不谋而合。 而且在折叠状态下,背部的屏幕也不会一直闲着,如果你把手机扣过去,那么息屏显示就会转移到背面的屏幕。 另外,托尼一开始其实是对 Purse 这个设计和卖点有点不屑一顾的,觉得太花里胡哨了。。。 但是直到我发现设置里有一个叫做 “ 百变钱包 ” ,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个功能可以让手机以假乱真,在背面显示一个或静态或动态的画面,乍一看真的就像个钱包一样。。。 尤其是动态画面,显示效果相当酷炫。 什么?花里胡哨?那又怎么了,爷就爱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请再多来点! 就算我的钱包里没有钱,但是外表一定要光鲜亮丽,主打的就是一个高调。 新世界老头,就用赛博钱包。 这个百变钱包的动态画面,每一个效果都很酷炫,托尼在这上面玩了半天,感觉自己非常的 fashion 。 但可惜的是,它没有任何存放卡片和现金的地方,不过一想到这年头都用 NFC 和数字支付了,倒也合理。。。 当然,调侃了这么多,肯定有人是不喜欢这种过于花哨的设计,这就见仁见智了。 除此之外, V Purse 还有一些地方不太一样,托尼觉得还是有必要跟大家说明一下。 比如由于机身太过轻薄,导致充电口被移到了机身最角落,跟镜头模组对齐,这也是机身底部放下 C 口最合理的地方。 虽然按下屏幕卡扣,折叠屏弹开的一瞬间感觉很爽,但实际上整个屏幕的阻尼还是挺重的,需要稍微用点力才能完全展开屏幕。 而且不像内折手机,它们的大屏幕尺寸,基本就是外屏面积乘以 2 ,但 V Purse 并不是。。。 由于最左边的镜头模组等等占据了一些空间,所以这块屏幕在折叠状态时,正反面的面积是不一样的。 再换句话说, V Purse 左右两边的屏幕比例不一样。 所以当展开屏幕后,它的铰链并非居中,而是有点 “ 跑偏 ” 的。。。 强迫症看到这里可能会很难受,不过这种设计也不是荣耀故意的,外折屏的构造和设计导致展开之后,屏幕的左右两部分比例就是不一样。 但无论如何,外折叠屏的设计都相当有个性,市面上采用这种设计的手机也屈指可数。 如果你看到这里,已经被荣耀 V Purse 个性的外观所吸引,那么接下来就是一些要注意的地方了——配置。 V Purse 是一款典型的够用党手机,尽管它的形态和 Mate Xs2 一致,但整体配置都要低一档。 比如它的屏幕刷新率是 90Hz 的,并非目前主流的 120Hz ,不过日常也够用了。 它的后置也只有超广角和主镜头,没有长焦镜头。 但你要说日常随便拍拍嘛,也算够用。 4500mAh 的电池容量不算大, 35W 充电放在安卓阵营里面也已经算慢的。 更重要的是,它居然只用了骁龙 778G 芯片。。。 怎么说呢,就连现在的千元机都不用 778G 了,跑分也就 50 多万,现在随便拎个旗舰机都一百多万分。。。 倒不是说它性能差到没法用,只是 2023 年卖到好几千块的折叠屏,用上这么一款 2021 年的中端芯片,反差属实是有点大。 唯一的好处,就是它支持 5G ,而隔壁的 Mate Xs2 还在用 4G 版火龙 888 。。。 所以对于它的性能,大家就不必抱太大希望了。 相机够用,充电中规中矩,屏幕也没什么问题,主打的就是一个形态独特。 如果你确实很喜欢这种形态的折叠屏手机,而且对其他配置要求不高的话,那么确实可以考虑一下荣耀 V Purse 。 但至于它到底是花瓶还是高价比折叠屏手机,就看大家是怎么判断的了。 最后叮嘱一下,由于这手机三面都是屏幕,拿在手里还是有点滑的,手抖人士一定要小心使用。。。 撰文:百威 编辑:米罗 美编:未知 摄影:James
追求完整的无理数:挑战手机计算器的极限
作者:姬扬 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似乎有些“不讲道理”。很多无理数可以通过基础运算变成有理数或整数,而有些则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变“完整”。本文介绍一个无理数,它本身即为三个无理数的组合,研究人员通过一个复杂的公式运算也只能得到它的近似值。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计算器来验证! 撰文 | 姬扬(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我们都知道,无理数(irrational number)“不讲理”。按整数标准,它们大多身形残缺,但是它们中间有很多数很有理想,总是想追求完整:有的是靠自己,有的是靠同志。 比如说, 是无理数, 可能也是无理数,但是 就是整数了,而且它很“2”。 再比如说,自然常数 e 和圆周率 π 都是无理数,但是只需要一个虚数的帮助,它们就可以变成整数:eiπ=-1;结果是个负整数,它还不够“2”,否则就会有 e2iπ=1。 当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够功德完满。自然常数 e、圆周率 π 和 163 的平方根( ),它们也努力过追求完整,可惜就差了那么一点点,很小的一点点。 多小的一点点呢? 它跟整数的差别在于小数点后第 13 位,也就是说,小数点后经过了 12 个 9,才变成了 2。 为什么这样呢?这里面有一套很复杂的数学理论,我也看不懂,但是可以引用一个公式: 它是否正确,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检验一下。 手机的计算器很强大,特别是它的科学计算器模式。例如它可以轻松地把圆周率 π 的值算到小数点后一百位。 为了便于大家亲自检验,我会介绍详细的操作过程。首先,打开手机自带的计算器(我的手机是华为 P30),它有两个模式 —— 竖版的“标准计算器”和横版的“科学计算器”,可以任意地选择切换。 进入“科学计算器”,就自动切换到横版,上方是两行的显示屏,下方是键盘。按“π”键,π 就出现在显示屏的第一行,同时在第二行显示出它的数值,“3.1415...1971”。这一行可以显示 42 个数字或字符。通过触屏操作,我们可以对数字进行复制粘贴操作。 现在,我们来验证手机自带的 π 究竟算到了多少位。用 π 减去刚才得到的 42 位数字,即“π-3.1415…1971”。 按键盘的减号键“-”,显示屏的第一行就变为“π-”。用手指按第一行,会出现一个阴影区覆盖了所有的数字,同时出现两个键“复制”和“粘贴”;选择“粘贴”(注意,要保证光标位于这一行的最右边),就可以得到结果。 继续同样的操作,可以得到更多的位数。 从菜单里选择“历史纪录”,可以找到以前做的计算,比如说我刚做的把 π 算到 100 位。 算得对不对呢,我从网上找了 π 值小数点后 200 位,如下: π= 3.1415926535 8979323846 2643383279 5028841971 6939937510 5820974944 5923078164 0628620899 8628034825 3421170679 8214808651 3282306647 0938446095 5058223172 5359408128 4811174502 8410270193 8521105559 6446229489 5493038196 。 跟上面的图片对照一下就可以看到,手机计算器的结果有 115 位小数,全部正确。使用这一方法显然还可以算更多位,但是究竟能算多少位,我没有试验,毕竟用手机操作复制和粘贴太麻烦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表现比我的 PC 电脑系统附带的计算器厉害。利用类似的操作,PC 系统的计算器可以得到“π= 3.14...... 6939931148 ”(第 41-50 位应该是 6939937510),从小数点后第 47 位开始就错了。 电脑计算器计算 π-3.141…2795 的值,在第 47 位时错误。 网上的 π 值就一定正确吗?它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手机计算器特地保留了 π 的很多位数,也许藏在哪里备用呢。 接下来,让我们算算 —— 想必这个数是不会预存的。结果发现,两个计算器的表现还是不一样。仔细观察可以看出,两部计算器的第一次计算结果应是相同的:计算机的结果最后的 4 位数字是 9871;而手机对应的位置是 9870,其后面还有 9 个数字“892347382”。当用电脑计算器做减法后,得到的结果是“-1.076524...”,前面还有一个负号。考虑到负号,这两个计算结果一直到我们手机显示的倒数第三位,也就是 3(手机计算)和 4(电脑计算),这里确实有差别。我觉得,相比于电脑,我们还是相信手机好了,毕竟它给出的位数更多,而且计算的 π 值也跟网上的结果一样。 电脑计算器计算 -12.767…781( 的 30 位小数近似值)的结果。 手机计算器计算 的结果,有 39 位小数。 最后,我们算一算 。先把前面的公式再复习一遍: 我用手机自带的科学计算器做了几个不同的计算,分别是直接计算 的值(用前文的方法)和用公式近似计算,结果如下: ①直接计算 ,得到 18 位整数和 23 位小数:最开始的 12 个小数都是 9,第 13 个是 2。 ②计算公式的一级近似,也就是第一项的贡献。 ③计算公式的二级近似,也就是前两项的贡献。 ④计算公式的三级近似,也就是前三项的贡献。 ⑤第二次直接计算,这次算的是 减去 18 位整数和小数点后的 12 个 9。 ⑥第三次直接计算,这次算的是 减去第一次直接计算得到的结果,也就是 18 位整数和小数点后的 23 位小数。 ⑦第四次直接计算, 减去第一次直接计算和第三次直接计算的结果,得到了小数点以后的 99 位小数。 简单分析可以得出:直接计算(①)最简单也最粗糙,但是已经得到了 e、π 和 这三个无理数合作追求完整的全过程;公式没有告诉整数是多少(这个很容易算的),但是给出了更多更精确的小数位(②、③、④);计算器比这个公式的前三项还要强大(⑤和⑥),甚至能够计算到小数点后 99 位(⑦)。用两种计算的结果(用公式计算和直接计算)符合得很好,因此我们相信手机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我也用电脑的计算器算过,虽然也能见证它们仨追求完整的过程,但是在小数点后几十的地方,仍然给出了不同的结果。 最后再谈谈这个公式。 非常接近整数这件事,在一些讲计算数学的书里提到过,有时候用作例子说明计算的精度和稳定性。然而,关于它为什么这么接近整数,讲得就很少了。而且基本上都是先说,这个道理给普通人是讲不明白的,因为要涉及椭圆曲线、模形式以及其他一些理论。 我找到了一篇介绍性的文章 [1],看得一头雾水,但也不是没有收获。除了找到前面用的那个公式以外,我还发现 —— 可能大家也都知道 —— 数学家的数学虽然很好,但是他们算术不一定强,经常会搞错个符号之类的。正如文中所示,作者在欢呼成功之前的最后两行公式中“196884”前面的符号不一样,肯定有一个是错的 —— 而且我肯定,是最后那行里的错了。 “大行不拘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连数学家都不免犯错,三个努力追求完整的无理数最后没有取得特别完满的结果,也就不那么令人意外了。 的各种近似值,最后一个有 99 位小数。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