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5G化和小屏化成趋势 东京奥运会赛事转播竞赛已开始
中国商报(记者 祖爽)东京奥运会已经拉开帷幕,赛场上,奥运健儿们争金夺银,赛场外,一场转播大战也已打响。在体育赛事直播5G化、小屏化的趋势下,更多观众开始选择通过手机App观看体育赛事转播。长视频方面,央视频、咪咕视频、腾讯视频“三足鼎立”,同时,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加入这场竞赛,以图瓜分这一体育盛事红利。长视频领域“三足鼎立”奥运会内容的传播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企鹅智酷发布的《里约之后,中国体育走向何方》报告数据显示,接近80%的用户使用手机观看奥运会,在观看内容形式上,直播视频、图文资讯和录播、转播视频都成为了强需求。从东京奥运会的转播情况看,在长视频领域,形成了央视频、咪咕视频、腾讯视频“三足鼎立”的格局。央视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基于5G+4K/8K+AI等新技术推出的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东京奥运会期间,用户可以在央视频免费看到电视频道转播的近3000场重要比赛。奥运会期间,央视频依据新媒体平台特性推出了会员制,为会员特别提供另外4000场比赛的直播。隶属于中国移动的咪咕视频此前则拿下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全部直播和点播内容权益,成为主要的版权方之一。在技术方面,咪咕视频推出了5G云包厢、5G云呐喊、5G云打call等观赛“黑科技”,同时咪咕视频还打造了主演播室+XR演播室,将现实与虚拟完美糅合,给观众带来科技感十足的观赛体验。作为奥运持权转播商中的互联网公司,腾讯曾在2008年、2012年两届奥运会中担任转播商。腾讯旗下腾讯视频、腾讯体育、微信、QQ、腾讯新闻、腾讯网、腾讯微视、QQ浏览器、腾讯看点等产品也会进行有机整合,打造更为多元的奥运内容。短视频时代下的奥运来了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及智能终端的发展和普及,短视频、直播平台用户规模不断攀升,并成为当下深受大众喜爱的观看体育赛事的新渠道。与往届奥运会不同,东京奥运会中出现了更多短视频平台的身影。今年6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快手联合举办了奥运转播短视频战略合作发布会,双方正式宣布达成2020年东京奥运会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事转播短视频战略合作。综合来看,快手通过赛事、自制内容、玩法三条线构成了未来持续近两个月的“奥运大餐”,相比于长视频平台,快手在赛事呈现之外,还策划推出了《这就是冠军》《老铁!早上好》《奥运一年级》《冠军来了》《大话奥运》《哦呦!冠军》等多档直播、自制内容。奥运是全民关注的焦点,为了让更多用户能够参与进去,快手此次还重磅推出了众多创新趣味互动玩法,其中就包括趣味奥运知识直播答题活动《快手状元·奥运答题季》,通过答题的形式,了解奥运知识、近距离感受奥运氛围。与此同时,在东京奥运会期间,中国队每获得一块金牌,即开启一场分红包活动,在玩法上,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奥运战队明星拍摄特效视频,用作品为奥运健儿点赞,最终通过作品热度的比拼获得红包。而不是版权方的抖音选择了另辟蹊径。奥运倒计时一周年时,抖音就邀请奥运乒乓球冠军邓亚萍、奥运跳水冠军吴敏霞连麦直播,并联手一众冠军发起了冠军PK赛。奥运会临近,抖音签约集结100多位奥运健将和八大国家队,覆盖乒乓球、女排、跳水、体操、举重、田径、游泳、羽毛球等多个运动项目,站内上线“夺冠2021”专题页。花式颠乒乓球、背肌夹万物、出水pose等挑战赛也纷纷登上抖音热点榜。据悉,东京奥运会期间,抖音还将在站内打造“冠军驾到”系列独家内容,通过“聊天室直播”的形式连麦东京奥运健儿,以及站内明星大咖一起聊天互动,分享训练故事、东京奥运背后的故事等内容。短视频平台成体育赛事版权新玩家今年是体育赛事“大年”,围绕体育赛事版权的竞争也逐渐白热化。显然,作为体育赛事版权市场的新玩家,短视频平台们正在成为版权市场上的重要竞争者。从今年3月开始,快手陆续拿下了CBA联赛、2021年美洲杯全场次(28场比赛)的直播及短视频版权,截至本赛季CBA联赛收官,据快手统计,快手平台上平均每10位用户就有1位看过CBA直播,CBA赛事期间单场最高同时在线人数186万,总播放次数达到8.1亿,直播总互动数达到3.6亿。抖音也从今年3月开始发力,宣布成为2020欧洲杯赛事官方合作伙伴。今年6月,抖音、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又同时宣布成为2021年美洲杯新媒体合作伙伴。相比于长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的互动性明显更强,例如2021年美洲杯期间,抖音除了进行赛事直播外,还在平台内发起“dou来美洲杯”话题,吸引用户对比赛精彩镜头进行解说、剪辑等二次创作,并在平台分享。艾媒咨询CEO张毅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体育赛事转播小屏化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一些奥运赛事的精彩瞬间也更适合通过短视频进行传播。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些有专业需求的用户或者专项运动爱好者往往对运动过程中的细节更为关注,通过电视等大屏产品观看更合适。
对话高通发明家Lola Awoniyi-Oteri博士 通过省电和移动性管理发明优化5G体验
高通公司(Qualcomm)首席系统工程师 Lola Awoniyi-Oteri博士 5G能够连接数百万蜂窝通信终端并支持无数应用,这些能力并非一夜之间实现。通过高频段传输数据,需要对能量和位置进行精确地计算,而在跨长距离和有大量信息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相较以往,现代移动终端体积更小巧、功能更强大;同时,在节能和连接管理上,也需要无线技术的突破与创新。提到5G省电和移动性管理,高通公司研发部门首席系统工程师Lola Awoniyi-Oteri博士对此了如指掌——正是她发明的多项技术推动了这些领域的突破。 Lola在尼日利亚长大,在美国获得了克拉克亚特兰大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学院联合项目的电子工程学士学位。之后,她在斯坦福大学的相同专业领域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于2008年加入高通。 优化3G终端的省电效果是她来到高通后的首批任务之一。现在,Lola专注于5G毫米波终端的标准化、研究和开发,尤其关注移动性管理和能效等领域。她的专利和发明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蜂窝网络和卫星网络的广域网技术以及蓝牙和Wi-Fi等局域网技术。Lola的发明在帮助降低能耗的同时,也为3G、4G和5G连接提升了网络移动性及移动用户体验。全球范围内,她拥有超过300项无线通信领域的已授权专利及专利申请。 为了更多地了解她的发明、她成为发明家的原因,以及她对如何成功的建议,我们与Lola进行了深入交流。 你从小就想要成为一名发明家吗? 实际上,我在成长过程中读到的一本书,让我一直想成为一名发明家。这本书的书名叫《有目标的人生》,作者是彼得·马斯特斯(Peter Masters)。这本书讲述了很多科学家和发明家的故事,比如迈克尔·法拉第,他提出的方程完美地解释了电现象,以及开尔文勋爵(热力学温度单位以其命名)和电磁学的重要人物詹姆斯·麦克斯韦。 我的父亲是一名电气工程师,这也是我对工程技术感兴趣的原因。我看到他在尼日利亚从事固定电话和无线通信系统部署工作,并见证了他所做的这些工作是如何改变社区、州乃至甚至整个国家的。当我读到这本书时,我了解到法拉第如何通过发现和发明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电学概念。看到工程技术和发明对人类产生影响,我备受鼓舞,因此更多地学习了关于技术的知识,并了解了如何使技术发挥其作用。 所以你会说《有目标的人生》一书对你的人生具有重大影响? 我想说,对我产生重大影响的首先是我的父亲,然后是这本书。作为一名电信工程师,我的父亲让我和姐妹们接触到他所研究的技术。例如,在尼日利亚,以前因为没有全国性的广播系统,每个州只能各自举办独立日庆典。在我六岁的时候,我父亲作为主管工程师,负责建设了首个全国性广播卫星系统项目,我很高兴能够近距离地观察项目进展。基于父亲的努力,系统开通之日,全国各地的人们可以同时观看来自首都的独立日庆典。当时我就知道,如果你真正了解了技术,那么你就能够借此做出真正的改变。而这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这些经历激发了我对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兴趣,因此,高中时我最喜欢的科目就是物理。自然而然地,我在大学里念了工程专业,因为它能够让我应用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学到的许多物理学原理,让我有机会融会贯通并拓展这方面的知识。 你会如何向别人解释你的专利和发明是如何帮助他们畅享5G连接的? 我的一些发明能够让终端用户在不牺牲电池续航的情况下享受5G带来的高速连接。一般来讲,5G终端利用Sub-6GHz或毫米波频段进行通信。毫米波频段提供更大的通信带宽,这意味着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能够支持更多用户使用的网络;但是对于更大的带宽,人们会开始思考它需要多大的能耗。换言之,我们既想要利用更大带宽,但同时我们又希望终端耗电不会太快。这就是节能发明发挥作用的地方。 面对这项挑战,实际的问题是,“我们应如何发挥5G毫米波优势,同时又让5G终端实现高能效?”带着这个问题,通过利用终端设备如何与网络通信的知识,以及现有省电技术,我们可以开发出让5G终端实现高能效的不同方法。比如,某种省电方法可以确保终端无需一直监测控制信道,更具体地说,只需让终端在网络需要向终端发送消息时监测控制信道即可,这种情况下终端就无需消耗太多电量。其他方法还包括比如仅使用通信必需的资源。比如,当从网络接收数据时,一根天线可能足以支持通信,而无需激活终端上的多根天线,因为那样会导致消耗大量电池电量。通过研究并评估其中一些方法,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开发出有趣的创新性节能理念。 涉及5G毫米波移动性和能效相关的关键技术,整个发明过程是怎样的? 从一个想法到最终变为用户口袋中的终端是需要时间的,这个过程通常始于工程师开始思考5G毫米波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前面提到的节能理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希望利用毫米波频段的大带宽为新兴无线应用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大容量,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这会消耗多少电量?我们应如何降低这部分成本?然后下一步就是要缩小问题范围,直至问题表述得以明确定义。从发现一个重要问题到定义问题表述的过程可能需要持续多年。 一旦问题被明确定义,我们就可以开始研究解决方案并不断完善,直至能够发现并证明一个或多个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然后,我们会向相应的标准制定组织(SDO)提交选定的那个或那些解决方案,并开始与其他公司就采用哪个或哪些解决方案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在SDO框架内就定义无线技术特征的规范促成共识也需要几年时间,甚至不排除更长时间的可能。然后,产品团队会根据规范并打造相应的产品和服务。由此可见,从想法演变为最终用户可使用的终端,这个过程同样需要很多年。 在移动行业,从一代终端发展到下一代,大约以10年为周期。例如,一旦4G实现标准化,我们开始研究5G,大约10年之后5G才能成为现实。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通常有多个包含新特性的标准版本,认识到这一点也很重要。例如,一旦5G的第一个版本(Release 15)实现标准化,对规范中的功能的进一步修改或增加,将在后续版本中获得批准。5G Release 16是在Release 15发布几年后推出的,目前我们正在从事Release 17的相关开发工作,并规划Release 18的特性范围。 高通的文化如何支持你发明和创造新的技术? 高通为员工进行发明和拓展创新想法提供支持。例如,在高通有很多无线通信课程,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如果你不熟悉5G或者希望深入了解有关5G特定领域的更多细节,高通提供了范围广泛的5G主题的课程。对于不熟悉发明或只是试图了解该领域的人,高通提供了大量资源让你尽快上手。 我喜欢高通的另一点是,我的同事们知识非常渊博。当我还在研究生院读书的时候,有一些概念,我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阅读教科书才能理解它们。而在高通,毫不夸张地说,在你办公室的走廊上就有专家,你可以走进他们的办公室,和他们聊20分钟,立刻就能明白问题或概念的核心所在。能够接触到这样的专家,确实会让你作为发明者的生活变得轻松。正如我前面所说,了解现状是拓展创新想法的一个很好的起点。 高通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能够吸引专家的生态系统。公司有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专家,有从前端到后端、从后端到前端都了解规范的人,便于你掌握自己希望知道的任何5G知识。 高通的协作环境也很好。我提出的任何想法,都可以和团队共同研究。我们集思广益,把新的想法融会在一起,这是我工作中最有趣的部分之一。我们都在努力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我真的很享受这种周围人才云集的状态,大家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并且都对以创新来改变社会抱有使命感。 你会给年轻发明者提出什么建议? 我记得在阅读《有目标的人生》时,发现书里描述的人都有很多项发明,当时我觉得“噢,这不可能!”现在,在经历了很多次发明的过程之后,我认识到真正重要的是,对特定领域感兴趣,投入足够的时间去了解现有的知识体系,并发现该领域内的重要问题。这些是你开始发明创造和提出创新想法所需要的要素。 一旦你提出了想法,就可以研究相关的方法来对它们进行评估。为此,高通有模拟和原型平台,你可以将一些想法付诸试验,并提出问题,“这个想法有用吗?它有效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就要回到原点,重新开始并完善你的想法,直到提出独特且坚实的想法。 这必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迭代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你最初的想法并不会总是可行的,但重要的是坚持下去。我真心相信,任何人都能够在特定领域进行发明创造,只要他愿意投入身心并且有兴趣花时间来了解目前的现状、问题所在、如何开始提出新想法,并发现切实可行的想法。
教培机构忙转型,新东方要开拓父母教育?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教育领域,“双减”政策出台已经有半个月。这对于学生而言,意味着减负;可对于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而言,无疑是一记重拳。 在此政策之下,如今,很多教育培训机构都在谋变,寻求新的生存之机。 培养学生素质教育,转型成人教培 在“双减”政策之中,减轻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和课外的学科教育负担,不包括素质教育。因此,大量的教育培训机构,尤其是曾经以K12学科培训为重点的机构,开始向素质教育和成人教育转型。 较早采取措施的是国内头部K12教育企业好未来。6月24日,好未来旗下儿童素质教育品牌“励步英语”正式更名为“励步”,并推出励步儿童成长中心和系列素质教育新产品。 7月初,好未来正式对外披露业务板块“轻舟”。“轻舟”旗下拥有轻舟考研帮、轻舟考满分和轻舟留学三个子品牌,覆盖考研、语培、留学三个领域。 新东方方面,7月初,南京的学校宣布上线素质课程,包括儿童美术课和口才表达课等;同月底,新东方南昌学校与江西文演发展集团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约,双方将探索以艺术为主的综合素质教育和文化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 7月底,猿辅导也宣布转型素质教育,并推出科学启蒙教育新品牌“南瓜科学”。“南瓜科学”由猿辅导、斑马原研发团队共同打造。除南瓜科学外,猿辅导还在探索包括猿编程、斑马在内的一系列素质教育产品。 豌豆思维在8月初回应媒体时则表示,受政策影响,行业减员、企业谋求转型等成为近期教培行业的关键词。未来豌豆思维将积极配合“双减”政策的落地,未来计划提供更多素质教育和服务,美术、编程、口才与表达艺术课程即将上线。 此外,还有高途集团、豆神教育、VIPKID、学大教育等,都表示将推出编程课程、文化课程、艺术类学习服务等。 至于成人教培与K12素质教育哪种转型可能会更成功,网经社在线教育分析师陈礼腾认为,各家教育公司多选择或考虑素质教育赛道,是因为素质教育赛道与原先的用户群体有所重合,有助于新业务的快速发展;而如果是K12向职业教育等赛道的转型,基本从零开始,难度较大。 转型培育优质父母? 除了通过改变课程类型、学生年龄段来谋求转型之外,许多培训机构也开始思考更大的战略变革:将服务对象扩大到家长。 教培机构转型培训父母 近日,有消息称,北京新东方(EDU.US)成立素质教育成长中心,下设艺术创作学院、人文发展学院、语商素养学院、自然科创空间站、智体运动训练馆、优质父母智慧馆六大板块。其中,优质父母智慧馆就是教培对象扩展的一个典型体现。 据红星资本局报道,新东方的工作人员称,目前优质父母智慧馆尚处在战略阶段,具体课程上线时间和费用都没有确定,但受众人群为K12孩子的家长们,主要授课内容包括家庭教育、育儿方法、多商管理、时间分配、高效学习等。该工作人员还表示,“现有新东方在读的家长就挺多的,都挺支持我们做这个事儿。” 不过,整个市场对此还是持保留态度。陈礼腾在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时说,“育儿理念是父母双方价值观的部分体现,是父母双方在自身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通过上课的方式进行改变的时间周期很长。” 对此,俞敏洪在朋友圈回应“新东方转型培训父母”传闻称,新东方从来没有,也决不打算给家长进行所谓的学科培训。新东方做家庭教育已经十几年,惠及了上千万家长,做过几千场家庭教育讲座,基本都是公益讲课。 (钛媒体APP编辑陶淘综合自红星资本局、AI财经社)
百度Q2营收增长20%,但因快手股价大跌导致亏损5.83亿元|看财报
(图片来源:由钛媒体拍摄) 北京时间8月12日晚间,百度(NASDAQ:BIDU)发布了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财报显示,百度Q2实现营收人民币313.50亿元,同比增加20%,市场预估为人民币309.2亿元;经营利润为人民币35亿元;归属百度的净利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为人民币53.59亿元,同比增长5%,市场预期为人民币46亿元,均超出市场预期;每股美国存托股稀释收益(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则为人民币15.41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财报显示,该季度归属于百度的净亏损为5.83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35.79亿元。其中,百度其他亏损总计净额为人民币24亿元,包括长期投资公允价值亏损人民币31亿元。百度表示,这主要由于快手在港股的股价持续下跌,市值缩水,使得百度对其长期投资价值有所调整有关。 2016年3月,快手完成C轮融资,约为2.5亿元,由百度领投,红杉资本、晨星资本等跟投。截至8月12日收盘,快手股价为84.1港元,较招股价115港元跌了26%。 受亏损消息影响,百度美股开盘跌超3%,最新报158.9美元/股;百度港股(09988.HK)盘后下跌2.094%,报收159港元/股,市值为4497.86亿港元。相比今年3月23日百度回港上市当天,市值如今已缩水接近一半。 智能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71% 具体来说,百度业务收入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百度核心”(Baidu Core)和爱奇艺收入。 其中,财报显示,二季度“百度核心”收入为人民币240亿元(37.2亿美元),经营利润为人民币46亿元,核心经营利润率为19%。其中,百度在线营销收入为人民币190亿元,同比增长18%。非在线营销收入为人民币50亿元,同比增长80%,主要受AI云及其他服务等推动。而爱奇艺收入则为人民币76亿元(11.8亿美元),同比增长3%。 移动生态业务方面,百度App 6月的月活跃用户达5.8亿,日登陆用户占比达77%。与此同时,二季度托管页收入占百度核心在线营销服务收入比例进一步提升至40%,原因为商家的网上店铺采用百度的营销云托管服务。 云计算业务上,二季度,百度智能云营收同比增长71%,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根据IDC报告,百度智能云AI Cloud市场份额连续四次第一。 财报显示,二季度中,为做好智能化治理水务工作,泉州水务集团与百度智能云达成战略合作,实现水处理厂的自动化和精简化。此外,百度智能云与吉利控股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为其提供私有云解决方案和其他云应用。在智能交通云服务领域,百度ACE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在场景及落地城市上不断扩展。2021年6月,百度ACE智能交通签署千万订单的覆盖城市增加至20个,是去年同期的4倍。 自动驾驶方面,百度Apollo目前共有三条商业化路径:为主机厂提供Apollo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百度造车和无人车服务,将成为撬动未来出行行业的有力支点。 其中,测试里程方面,百度Apollo L4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1200万公里,同比增长152%。测试资质方面,百度Apollo已获得278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无人车方面,二季度共享无人车提供的总出行次数环比增长200%,未来2-3年内,百度计划将无人车服务落地30个国内城市。 智能硬件业务方面,IDC和Canalys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小度继续保持全球智能屏出货量第一,及中国智能音箱出货量第一的成绩。二季度小度广告、会员等服务收入是去年同期的5倍,占小度二季度总收入的10%以上。 除此以外,财报显示,第二季度,百度研发费用支出63亿元,占营收比重超20%,过去十年百度累计研发支出占比也在15%以上;百度销售成本为人民币159亿元,同比增长21%,主要是由于流量获取成本及与新AI业务有关的商品销售成本增加;销售及管理费用为人民币57亿元,同比增长29%,主要是由于渠道支出及推广费用以及人员相关费用增加所致。 截至2021年6月30日,百度现金及短期投资净额为人民币1799亿元(278.7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不包括爱奇艺)为人民币69亿元(10.7亿美元)。 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表示,在AI创新业务的带动下,百度核心实现又一个强劲增长的季度。AI技术将服务更多的人。百度将有机会通过AI帮助不同行业实现业务转型,并支持百度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百度首席财务官余正钧表示,“第二季度,智能云业务表现亮眼,同比增长71%,引领百度核心营收稳步向前。百度搜索信息流业务发展稳健,我们将坚定执行并引领包括智能云、智能驾驶、小度智能助手等在内的AI创新业务计划。” 在财报发布的同时,百度宣布,已于本年度根据2020年股份回购计划回购5.66亿美元,自2020年起累计回购达25亿美元。 三季度广告收入将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财报中百度宣布高管轮岗:余正钧已被任命为公司首席战略官(CSO),将负责公司战略和业务发展,其将向百度CEO李彦宏汇报。同时,余正钧将继续兼任公司CFO(首席财务官)职位,直至任命新的首席财务官。 关于下一季度业绩指引,受到疫情和监管政策因素,百度进行了疲软的销售预测,表明三季度广告收入放缓,预计三季度营收达人民币306-335亿元,同比增长8%-19%。 “我举一个例子,由于疫情因素,我相信三季度对出行或者说交通行业的影响仍然是非常深远的。另外,尽管疫情中,有些行业其实发展的还不错,比如线上教育,可能会随之影响线上广告收入。但对于教育这个行业,也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对于未来百度的收入,包括在线营销收入会有怎样的影响,这是值得进一步分析的。”李彦宏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由于当前监管课外辅导问题,未来K12教育这块的广告投放收入,可能会对百度在线营销收入有一些影响。 当被问及数据安全监管问题时,李彦宏表示,百度一直对此保持开放对话的态度,和监管方沟通是良性的,百度也非常尊重行业标准。 余正钧则指出,政府一直在努力促进公平竞争,移动互联网已经在中国广泛铺开。总体来说,基本面和政策对于百度是非常有利的。不过,这也意味着有更多的入局者,用户会有更多的选择。他认为,这需要结合中国发展的大局来考虑。中国一直在努力想寻找新的发展点,或者说新的发展抓手,努力发展新基建,而百度的AI智能云业务对于新兴行业是非常有利的,例如智慧交通等。 李彦宏强调,在数据安全方面,百度没有任何负面事件,业务也从未因此受到过任何影响。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
全球10亿辆小型乘用车全部电动化要多久?专家:可能需要100年
文|AI财经社 亓宁 编辑|孙明 碳中和、碳达峰策略在推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作用日益明显,资本对新能源产业链的追捧更是如火如荼,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等细分赛道在资本市场此起彼伏,关于锂电池与氢燃料电池的路线分歧也逐渐显现。近日盐湖股份重新上市涨幅惊人,主要就是受到“盐湖提锂”概念的支撑。 8月12日,由长江商学院和长江商学院企业家学者项目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长江青投论坛以线上形式举办,主题就定为“碳中和共识下的能源转型之路”。 长江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教授、副院长刘劲在最开始的演讲中就提到,我们正处在能源变革的前夕,而未来30年真正增长最快的是以光伏和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 对于光伏发电,爱康科技董事长邹承慧认为,光伏发电是未来电力的主要基础,埃森哲能源大魔方的数据显示,到2040年,光伏发电会占全球发电量的52%。“人们往往会低估5年以后的技术进步,就像我自己10年前对光伏的看法一样。我认为,未来5年光伏发电的成本至少下降30%。”邹承慧说。 围绕实现碳中和的两种经济路线——降低新能源的成本和增加碳排放的成本,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原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认为,在全世界向低碳转型的过程当中,谁掌握技术、把资源最高效、最有系统组织能力地利用起来,谁就占领了更大的市场。 关于未来的投资方向,前中国石化董事长、前中国海油总经理傅成玉强调,碳中和共识下,金融投资要紧紧盯住技术。“一是能源结构调整中的新技术,包括清洁能源技术、储能技术、节能降耗减污降碳技术以及碳捕集和利用技术;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技术。如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技术,电池技术等;三是碳资产的开发,以及碳金融、碳交易等。” 他补充表示。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认为,从绿色碳的溢价来说,汽车转型代价最低,更能配合碳排放减量,对各方而言更有动力。未来三到五年内,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问题都会解决,同时也会向智能化、网联化转移,预计2025年L3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基本上可实现。 斯坦福大学材料系终身教授、斯坦福能源研究所主任、美国电池500联盟共同主任崔屹则给出了一个更具体的数据预测,证明了电动汽车领域尤其电池行业的机会。他认为,如果将全球正在使用中的10亿辆小型乘用车全部电动化,大约需要50T瓦时的电池,按照目前全世界锂电池的产量,需要做100年才能消化掉。 “现在全世界在路上跑的载客的小车大概10亿辆,如果全都电动化,特斯拉是70到100度电,但一般是平均50度电,所以需要50T瓦时的电池,所以这是多大的一个市场,”崔屹进一步表示,“我就拿比较便宜的来说,100美元一度电,这个是5万亿美元的市场,如果是一旦到了10亿辆都是电动汽车,每年还要更换,新的车会出来,每年有1亿辆车,每年的电池行业就有5000亿美元。” 他认为,考虑到电池的巨大需求量,龙头电池企业可能每往下10年会涨得巨大无比,可能是10倍、几十倍、上百倍地涨。“电池汽车、载客车、小车是跑不掉的,就是锂电池的天下,氢燃料电池基本上比例很少。当然除了这10亿辆车之外,还有3亿辆卡车、大巴载重很厉害的,现在是锂电池的路径还是氢燃料电池的路径还没有完全看清楚,所以还有PK的空间。”崔屹补充表示。 而聚焦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董秘、投资处总经理,深圳比亚迪电动汽车投资董事长李黔乐观估计,以后全世界前10名的汽车厂商,有9家将是中国公司。“当前全球汽车行业的大洗牌已经到来。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有技术上的沉淀,有国家的大力支持,还有国潮兴起的自信,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机遇。”李黔认为。 对此,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架构师李晓骏认为,汽车行业这100多年来虽是一个大产业,但却是个小生态。“每个车厂都希望自己把控端到端的技术,产品,这必然导致整个行业的平台化不够。”他认为,将来传统车厂和科技公司,会慢慢地达成一种妥协或者平衡点,需要建立生态,做大蛋糕,但也还要坚守自己的长处。
一个刚上市的国产药凭什么卖出26亿美元?
作者丨苏北佛楼蜜 题图丨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一项价值26亿美元的巨额交易在医疗圈霸屏了。 8月10日,荣昌生物创造中国单药授权金额记录,宣布与美国生命科学公司Seagen达成一项全球独家许可协议,以开发和商业化其公司的产品“维迪西妥单抗”。 Seagen这家公司花钱买下了荣昌生物自主研发药物在特定区域的开发权和商业权,还是比大价钱,26亿美元,超过100亿人民币。 不止于此,荣昌生物将获得维迪西妥单抗在Seagen区域净销售额从高个位数到百分之十几的梯度销售提成。Seagen获得维迪西妥单抗在荣昌生物区域以外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益,荣昌生物将保留在亚洲区(除日本、新加坡外)进行临床开发和商业化的权利。 Seagen卖药盈利的钱,还要给荣昌生物高比例分成,我们站着把钱挣了。 Seagen这家公司来头不小,截至目前,在全球已经上市的13款ADC药物中,Seagen参与研发的ADC药物就有3款,其中Adcetris终结了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领域40多年治疗方案没有改变的历史,同时也成为了霍奇金淋巴瘤一线治疗的新标杆。被这样的公司肯定,荣昌生物的实力不容小觑。 消息一出,荣昌生物制药盘初冲高近五成至145.5港元,成了半年以来港股最高涨幅。这一切因为一款药物,他背后的技术和名称叫做抗体偶联药物(ADC)。 面对ADC,另一个药厂罗氏可能会理解这种惊心动魄。 对于药厂来说,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 (FDA)公布新药评审结果的那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它可能关系着公司的命运。因为没人能莫得清FDA的“脾气”,药厂常常在忐忑中等待“最后审判”,另一头,资本市场的分析师们也开始了长篇大论的审批预演。 但2013年2月22日这一天似乎是一个例外。那一天,大药厂罗氏的抗体偶联药物 Kadcyla (ado- trastuzumab emtansine, T-DM1) 获得了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一种特定类型的乳腺癌,和药物上市之前重要被广泛讨论和预测的日常不同,Kadcyla赢的毫无悬念。 ( 注:针对HER2阳性同时对曲妥珠单抗和紫杉醇有抗药性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这意味着抗体偶联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在被FDA冷落20年后终于将刺刀挥向实体肿瘤,也正式进入蓬勃的发展期。 弹指一挥间,8年过去,2021年6月,我国终于有了第一款自主研发生产的国产ADC药物——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用于单药治疗特定类型的胃癌(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也在同时探索着针对乳腺癌、尿路上皮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胆管癌的作用效果。 首款的消息总是振奋人心,即便我们比美国的药厂晚了将近十年,我们或许可以开始思考,ADC药物能替代火热的单克隆抗体,成为中国医药下一个黄金十年的名片之一吗? 你的抗体,药厂的“小困境” 时间的指针回拨,一百多年前,“魔术子弹”学说被首次提出,科学家们发现,动物体内具有靶向特异性的抗体可以用来治疗疾病,他们就像子弹一样可以精准狙击,免疫疗法从此登上历史舞台。科学家对人体精密运行的免疫系统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探索之路。 抗体是最重要的主角,它是一种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协助免疫系统鉴别、中和抗原或其他外来物质,当动物体受抗原刺激后就可以产生抗体,它的作用很简单,那就是保护。 抗体的类型并不是单一的,它的种类和作用受抗原分子上的“决定簇”影响,可以把这个“决定簇”理解成对效应B细胞产生不同刺激的各种物质的集合,一般情况下,抗原分子都有很多个抗原决定簇,因此,免疫动物所产生的抗体实为多种抗体的混合物,生产出得这些混合物,也叫做“多克隆抗体”。 多克隆抗体虽好,但问题也不少。首先,用这种传统方法制备抗体效率低、产量有限,且动物抗体注入人体可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那么,如果可以把这些混合物抗体进行分离纯化,做成单一抗体的“纯净物”,是否可以更好的治疗疾病,让其中一种抗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并解决产量和过敏的问题? 经过了多年研究后,我们得到了肯定的答案,科学家发明出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单抗)。 将人体的效应B细胞和小鼠的癌细胞进行杂交融合,生成的融合细胞既具有瘤细胞不断分裂的能力,又具有免疫细胞能产生抗体的能力,同时,融合后的杂交细胞(杂种瘤)可以产生大量相同的抗体,当其应用于医疗中时,高纯度高特异性将会大大减小副作用。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分类和作用机制,图中包含(A)单克隆抗体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与靶细胞结合,直接杀死癌细胞,或通过免疫细胞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和诱导补体导向细胞毒性(CDC)等方式。单克隆抗体还可以通过阻断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毒性抗原(B)或免疫检查点信号通路(C)来抑制肿瘤进展,或者通过放射免疫结合物(D)和抗体偶联药物(E)分别向癌细胞输送放射性同位素或强效毒性药物。当然其中还包含(F)双特异性抗体用一只“手臂”结合免疫细胞上的激活抗原,用另一只“手臂”结合癌细胞,促进免疫效应细胞向癌细胞“进军”,图源:Nature 这项“单克隆抗体技术”有多重要?1984 年,技术的发明人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更加深远的影响是,生物医学新纪元因它而到来了。 从1980年代末期第一款鼠源单克隆抗体药品上市开始,单克隆抗体经历多次更新迭代,针对不同适应症的药品接连上市。截至目前,美国FDA用35年的时间批准超100款抗体药物。其中,2006年抗体药物的批准逐步进入常态化,到2015年FDA批准了第50款抗体,距第一款抗体药物已历时29年。但从第50款抗体到第100款抗体的获批,历时仅6年时间。 尤其是最近几年,抗体药物的巨大潜力被挖掘出来,呈现爆发式增长。以PD-1靶点为例,自2014年首款PD-1肿瘤免疫疗法获批至今,很多研究已证明了它们在多种癌症中的治疗潜力。例如默沙东公司(MSD)的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以及百时美施贵宝(BMS)的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等已成为全球“明星”药物。 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PD-1/PD-L1抗体管线进入临床开发,中国也是其中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大爆发“、“里程碑”,这些词汇来自单克隆抗体的黄金时代,因为单克隆抗体的出现,我们有了可以和更多疾病博弈的可能性,尤其是当我们面对癌症、自身免疫疾病和病毒流行病的时候。 数据显示,现在仍有近870款抗体在临床开发中,约36%的管线集中在10个经过验证的靶点,在中国,针对PD-1/PD-L1、HER2、CTLA-4、EGFR和CD20的抗体管线最为丰富,一些较新的靶点包括4-1BB、LAG3和CD47等。 红火背后,也有问题,一句话道出了天机。不少投资人告诉虎嗅,“目前我们或许不需要那么多PD-1单抗,这已经成为一个残酷的事实。” 简单来说靶点的趋同性限制了价值的想象力,根据米内网数据,在2019-2020年,四大国产PD-1在中国重点省市公立医院中虽呈爆发式增长,但是相比从2019年一季度到2020年三季度动辄翻倍的增长,2020年四季度却已开始有增长速度放缓的趋势。“后PD-1的时代真的来了。” 药厂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开发未经验证的新靶点单克隆抗体,和意味着大量的投入和背后无法预估的风险。要么在靶点的海洋里和同行竞争,把自己的药物效果做到最好,或者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两条路都不容易。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相比于单克隆抗体,由于自身特性决定,当面对相同的靶点时,ADC的疗效往往更优。这是否意味着ADC可以后路包抄,迎来更大的机会? 高效背后 当你读完上面的部分,了解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后,有一个小方法可以让你更好的明白什么是抗体偶联药物(ADC)。简单来说,ADC就像单克隆抗体的儿子,继承了它部分消灭疾病的“超能力”——抗体,还进化出了属于自己的武器——药物,它是抗体和药物的集合体。 ADC药物是由单克隆抗体与小分子药物(细胞毒素)偶联而成,其结构包括抗体、连接子和细胞毒素三大部分。作用原理是先通过单克隆抗体的靶向作用,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然后利用细胞本身具备的内吞作用使化学药物进入肿瘤细胞体内发生药力,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由于杀伤力强大的小分子药物进入肿瘤细胞体内才开始释放,因而不仅显著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大幅降低了副作用,且极大地增强了有效性,疗效优于靶向同靶标的普通单克隆抗体,成为近年来抗体研究的前沿和发展趋势之一。 ADC近年来十分火热,并进入了获批的密集期,究其根本,是因为它的临床效果表现十分良好。 目前,已经上市的ADC药物的治疗范围包括了血液瘤、乳腺癌、膀胱癌,并且适应症也在尝试拓展到到胃癌等其他实体瘤中,上市药品的指标都展现了令人欣慰的结果。 例如,获批的药品中,Mylotarg树立了白血病的一线疗法,Adcetris则是40年以来FDA批准的第一个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线用药疗法,Kadcyla作为第一个治疗实体瘤乳腺癌的ADC药物,在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中,临床终点头对头数据疗效超过“明星药物”曲妥珠单抗,为HER2阳性乳腺癌提供了更多疗法选择。Enhertu作为乳腺癌三线用药,仍然能够让61%的患者病症缓解,要知道,三线疗法以处于治疗的中后期,这样的数据十分难得。 为何会有这样的效果,我们以荣昌生物的首款获批药物维迪西妥为例,尝试揭开ADC的神秘面纱。 前文我们已经了解,ADC主要分为三部分:单克隆抗体+连结子+药物(细胞毒素)。维迪西妥的抗体部分为靶向HER2(一个靶点)的人源单克隆抗体,连接子部分为 Mc-VC-PAB(一种可被组织蛋白酶剪切的连接子),荷载的细胞毒素为MMAE(一种毒性较强的微管蛋白抑制剂,其半最大抑制浓度(IC50)在亚纳摩尔级别,说明药品效果非常好,很小的用量就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维迪西妥单抗的分子结构,图源,荣昌生物招股书 HER2是一种在多种组织中表达的肿瘤标志物,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家族的成员。正常生理状态下,HER2在乳房、胃肠道、肾脏和心脏等多种组织中都存在,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 当HER2基因发生扩增以及HER2基因产物发生过表达(表达太多)时,可能导致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和肿瘤的形成。换而言之,某些肿瘤组织中HER2表达水平将高于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所以,临床上就可以采用靶向HER2的抗癌疗法,针对性地杀灭该类肿瘤细胞,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维迪西妥将抗癌剂MMAE选择性地输送至HER2表达的肿瘤细胞,来杀灭肿瘤。这一过程需要“三步走” 第一步,特异性结合肿瘤细胞并促进内吞。维迪西妥的HER2抗体部分以高亲和力结合至肿瘤细胞表面的HER2 胞外结构域,随后维迪西妥单抗分子被细胞内吞并转运至溶酶体。 第二部,酶切并释放毒素。在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下,活化的溶酶体酶对维迪西妥的连接子进行专一酶切,释放出可以与之共价连接的细胞毒五肽小分子(微管蛋白解聚剂 MMAE)。 第三步,毒素让肿瘤细胞凋亡。在细胞内释放的MMAE结合至微管或微管蛋白,破坏细胞内微管网络,导致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停止和细胞的凋亡。(整个过程如下图) 维迪西妥单抗作用机制图,图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报告 除上述途径外,维迪西妥还可通过抑制HER2激活的下游信号通路而干扰肿瘤细胞的转录、生长和增殖,或通过单克隆抗体部分介导的ADCC效应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单独拆分ADC各个部分,也会发现不同的巧思和标准。例如,用于杀伤癌细胞的药物部分,可使用的种类很丰富,化疗药物、毒素、放射性核素等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大杀伤作用的细胞毒性物质理论上都可以作为抗体药物偶联物的药物部分。 在常规的化疗中,化疗药物原则上在足够高的浓度下都可以杀死癌细胞, 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易损伤机体正常细胞,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 ADC通过化学方法把细胞毒素和单克隆抗体偶联,偶联物在理想状况下对正常细胞,尤其在循环系统内不显示活性,只有在肿瘤组织内释放。这样ADC既有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能力, 也保留了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毒性,给药后定向浓聚到肿瘤组织,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 常见细胞毒素的化学结构,红色部分为常见偶联位置,图源:Antibodies 衔接单抗和药物的偶联接头看似只是辅助,其实十分重要。 简单地说,接头至少要符合两个标准:第一,在体内足够稳定,不会在血液循环中脱落,避免偶练药物脱落产生毒性。第二,在靶点目标的位置,需要有效地释放化学药物。 同时,接头的设计会因ADC的不同而非常复杂,相同的接头在不同的ADC分子中会表现不同性能。除此之外,有些偶联物即使接头不在肿瘤细胞内释放药物也能产生疗效,一部分接头也会因偶联的方式或抗体不同而导致沉淀 (聚合)反应等。因此,选择适当的接头和在适当位点偶联适当个数的药物十分重要。 很多数据显示,临床上成功的ADC具有几乎所有抗体药本身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单克隆抗体的缺陷,尤其重要的是,因为能释放高活性的偶联药物,让ADC疗效明显优于抗体本身。此前,随着Kadcyla和Adcetris的上市,科学家曾评论成ADC尤其在抗肿瘤领域将来有望成为生物抗体药的主流。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如今,面对规模最大的肿瘤市场,以PD-1为主的单克隆抗体早已不是唯一解和最优解,新技术更迭向前,带着更好的治疗效果进军市场。荣昌生物维迪西妥的上市,就是最强有力的信号。 后劲不足的单抗市场 经历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黄金十年,单抗市场似乎在等待新的注脚。 国产单抗的起步并不算太晚,我国在1999年批准了国内第一个治疗用单抗产品——注射用抗人T细胞CD3鼠单抗上市,比进口单抗产品在国内上市时间还要早一年,但国内企业并没有抓住单抗发展的最佳时机,到2017年底只有10个批准文号对应的6个品种上市。全球单抗在近10年来迎来了飞速发展,单抗产品已经占据了生物药物的半边天。 我们在拼命追赶的同时,也在等待冲出靶点内卷的困境,它隐藏在药企的年报里。 根据相关创新药企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公布的2020年度业绩数据,4大本土PD-1产品共计吸金近80亿元。即便如此,也无法逃离上文提到的放缓局面。随着医保政策靴子落地,药品谈判不断压缩利润空间,PD-1价格经历几轮下降,PD-1也会告别此前超过90%的高毛利,生物制剂赛道似乎即将进入冷静期。“内忧外患,卷生卷死。” 再加上,国内PD-1扎堆研发推高了市场预期,新华网认为,很多生物仿制药从根本上来说只能比称为“微创新”。据统计,竞争最激烈的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上,每个适应症均有超过10家企业在研。 PD-1药物扎堆也不过是国内药企创新药研发同质化的一个缩影,有限的临床资源一旦被浪费在大量重复的研发项目上,那么真正具有价值的原创药物研发项目进入停滞。 因此,选择自主研发、聚焦新技术的药企往往不明则已一鸣惊人。以荣昌生物为例,招股书中有这样一组数据(下图),2018-2020年这三年经历了连续亏损,但研发投入站营业收入的比例在2020年高达15301.37%,研发投入是盈利金额的153倍。 荣昌生物财务数据,图源:荣昌生物招股书 这一数字或许能给深处迷局的PD-1市场和药企带来关乎未来的部分答案。 参考文献: 1.Buss NA, Henderson SJ, McFarlane M, et al. Monoclonal antibody therapeutics: history and future [J]. Curr Opin Pharmacol, 2012, 12: 615−622. 2.Weiner GJ. Building better monoclonal antibody-based therapeutics [J]. Nat Rev Cancer, 2015, 15: 361−370. 3.Kohler G, Milstein C. Continuous cultures of fused cells secreting antibody of predefined specificity [J]. Nature, 1975, 256: 495−497. 4.Rimawi MF, Schiff R, Osborne CK. Targeting HER2 for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J]. Ann Rev Med, 2015, 66: 111−128. 5.Couzin-Frankel J. Cancer immunotherapy. Science, 2013, 342(6165): 1432–1433. 6.Reichert JM, Dhimolea E. The future of antibodies as cancer drugs. Drug Discov Today, 2012, 17(17/18): 954–963.
阿里巴巴成立反职场陋习小组,相关调查已接近尾声|钛快讯
钛媒体快讯|8月12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刚刚公布了推动反性骚扰的机制化工作进展。 阿里巴巴女员工指控男领导性侵犯事件引发的舆论危机还在继续发酵,尽管警方还未公布具体的调查结果,但无论是舆论还是阿里内部都在呼吁阿里尽快建立职场反性骚扰制度。 这份公告中提到,阿里集团对相关事件的调查已经接近尾声,将会尽快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 根据公告,阿里巴巴集团将成立工作环境委员会,作为反性骚扰在内的工作环境相关事项的处理决策机构,直接向董事会汇报。集团副首席人力官蒋芳担任主席,首期成员由首席财务官武卫、首席人力官童文红、首席法律顾问俞思瑛、首席风险官郑俊芳等几位女性高级管理人员组成,未来将吸纳多元化的员工代表加入其中。 而在委员会之下,将设独立工作团队(AID团队),负责就员工涉及性骚扰和性侵犯领域的投诉举报事项进行调查,目前已开设举报邮箱和紧急援助热线。委员会还针对重大举报成立专案复议工作组,就调查出现的分歧进行复核,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同时,阿里本着完善反性骚扰、反性侵的原则,将修订此前的《阿里巴巴集团商业行为准则》,并正在制定《阿里巴巴集团反性骚扰行为准则》,强化对性骚扰零容忍。此外还完善了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交往的行为准则,并明确性骚扰、性侵犯等恶性事件的投诉响应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举报通道畅通。 此外,阿里还着手建立一系列常态工作机制,已成立ALI-WE(反陋习小组),对集中反映的不当工作方式自查自清,包括但不限于酒桌陋习、低俗玩笑等在工作场合让员工感到不适的方式。内部信还强调,“无条件支持员工拒绝劝酒等行为”。性别平等和健康职场文化也将纳入到企业年度环境社会治理(ESG)评估报告中。 阿里巴巴还透露,将定期组织反性骚扰和自我保护的员工培训,目前已开通健康咨询和法律援助热线,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全员公告中提到,最好的反思是行动,而打造风清气正的阿里巴巴,每个人都是一号位,并号召阿里人共同加入行动中。营造彼此尊重的工作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意大利西西里岛出现48.8℃极端高温 或打破欧洲高温极值
当地时间2021年8月11日,意大利罗马,当地迎来高温,民众在罗马斗兽场附近的水龙头下冲水降温。 随着热浪席卷意大利全国,西西里岛达到了欧洲历史上的最高气温——48.8摄氏度。 据《卫报》报道,该温度是在西西里岛锡拉库萨的一个监测站测得的,并在不久后由该岛的气象局确认。如果这个数字被世界气象组织所认可,那么这将打破欧洲先前1977年在雅典创造的48摄氏度的纪录。意大利气象协会确认了该温度报告的真实性,然而这一纪录在正式宣布之前还需要经历验证流程。 西西里岛在过去几日一直经历着高温。根据英国气象局气象学家特雷弗·米切尔所说,锡拉库萨西部山脚的山麓效应(从山一侧的湿润、寒冷的条件到另一侧温暖、干燥条件的变化)促成了48.8摄氏度的极端气温。 在此之前,热浪已经跨越了地中海,延伸到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造成该地大部分地区的大火燃烧了一个多星期。意大利政府已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土耳其和希腊也遭受了毁灭性的大火。气象学家斯科特·邓肯表示,一场横跨北非大部分地区和欧洲南部的危险热浪正在蔓延,而更多的高温记录将在所难免。 此前气候学家曾预言,车辆、工厂和森林砍伐的化石燃料排放将导致更加极端的天气。极端高温正在世界各地出现。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周一发布的最新报告说,这种变化是明确的、不可逆转的,但如果政府迅速采取行动,可以阻止气候进一步的恶化。
秃头有救了?新研究发现带有纳米粒子的微针贴片可逆转秃头现象
美国化学学会发表的一篇文献详细介绍了利用纳米粒子逆转秃头的颇具前景的研究工作。 这项医疗技术利用微针作为传递机制,解决了雄性激素性脱发问题,这是导致男性型和女性型脱发的最常见原因。雄性激素性脱发的核心是驱动新头发形成的细胞的损失,以及缺乏足够的血流到毛囊,使它们失去了头发生长的必要化合物。 这种类型的脱发是永久性的,可悲的是,常见的治疗方法通常产生的效果不甚理想。 一种叫做铈的化学元素有希望成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人员先前发现,含有铈的纳米粒子可以去除过量的活性氧,这些活性氧可以在头皮上积累,导致早期头发生长细胞死亡。 最新研究背后的研究人员探索了一种微针贴片,作为一种将纳米铈颗粒穿过皮肤外层并向下传递到深层发根的方法。微针贴片是通过将纳米粒子与透明质酸结合并将混合物倒入一个模具而制成的。 在有秃头的小鼠身上测试了这些贴片。结果显示,传统疗法和微针贴片都能够触发毛囊周围新血管的发展。然而,贴片提供了更快的结果,并减少了氧化压力化合物的数量。同样,该贴片可以比其他治疗方法使用得更少,同时提供类似的头发直径、密度和覆盖率。 当然,这项研究涉及小鼠,要探索这些纳米粒子在人类身上的潜在用途,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研究人员说,他们的发现表明这种微针贴片可能是未来逆转秃头的一种可行方式。
英伟达自曝发布会“造假”!老黄竟是AI数字人,揭秘元宇宙黑科技
作者 | ZeR0 韦世玮 编辑 | 漠影 万万没想到,今年4月在英伟达GTC大会上发布一系列重磅新品的黄仁勋,竟然是假的?! 如果不是英伟达在计算机图形学顶会SIGGRAPH 2021上自曝“造假”行为,我怎么也没想到,3个月前的GTC大会中,厨房橱柜、老黄经典皮衣、不时摇动双手的老黄本人……全都是假的!!! 这高能的打假名场面,真是让我大为震撼!全球GPU霸主英伟达不仅用一场科技“魔术”骗过全世界,还亲自揭晓了魔术背后的核心道具—— 一个能让老黄头发丝、乐高小人等每个细节都模拟得精妙无比的超级平台Omniverse。 在全球首个为元宇宙建立提供基础的模拟和协作平台Omniverse上,精美的工艺品、鬼斧神工的建筑、细节逼真的3D动画及特效通通能被高效创造。 英伟达用该平台做自动驾驶仿真,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用它模拟、预测和扑灭野火,宝马的数字孪生高度自动化工厂也出自这一平台的手笔。 所有的“造假”细节,都被英伟达公布在纪录片里,这个长达30分钟的视频详细描绘了英伟达如何将真实世界与元宇宙虚拟世界融合起来。 英伟达还宣布,Omniverse将通过与全球领先的开源3D动画工具Blender和Adobe集成来实现大规模扩展,并将向数百万新用户开放。 不仅如此,英伟达发布了跟智能手机大小差不多的小巧GPU——RTX A2000,适用于各种标准和小型工作站,同时加速设计AI和实时光线追踪,还能作为VR/AR用户开发的显卡。 据悉,该GPU在3D建模领域提升了50%的性能,在FP32精度模拟方面吞吐量比上一代提高2倍,渲染性能比上一代最高提升5倍。 一、3D建模+AI算法齐上阵,假老黄逼真到手指 在长达30分钟的纪录片里,英伟达揭秘了假“黄仁勋”以及整个虚拟厨房场景是怎样造出来的。 34个3D美术师、15个软件研究人员参与了制作过程,共同完成了这场轰动业界的“虚拟发布会”。 首先,这次开发布会的不是黄仁勋本人,而是能以假乱真的数字替身。 为了全方位获取黄仁勋的面部特征,英伟达通过3D扫描技术,拍了几千张黄仁勋各个角度的照片,由此来对他进行覆盖从面部表情到行为举止的全身3D建模。 从头部到手指的建模都非常精细。 为了让老黄的表情足够生动,英伟达采用最新AI模型Audio2Face,让口型以及发声时牵动的肌肉变化都随着语音而产生变动。 模型建好后,老黄就不用在发布会上亲自出马了,动作捕捉演员可以替为上阵。 现在数字替身已经可以动起来了,但要让他能骗过全球观众,还要让场景足够逼真,也就是要模拟真实的光影效果。 于是,英伟达RTX渲染器进行实时光线追踪,打造出了近乎完美的数字老黄。 这些“造假”名场面的幕后功臣,就是正承担起推进“元宇宙”模拟协作重任的Omniverse平台。 二、永远实时在线,英伟达开启元宇宙的基础 如今“元宇宙”正成为科技公司热议的焦点,而英伟达是少数几家真正实现其承诺的公司之一。 元宇宙是一个相互连接的沉浸式共享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艺术家可以创造独一无二的数字场景、建筑师可以创造美轮美奂的建筑、工程师可以设计出新的家居产品。这些创作在数字世界中得到完善后可以被带入物理世界。 Omniverse平台是英伟达实现元宇宙的基础技术和平台产品。 “永远实时在线”,这是Omniverse的核心亮点。它能让设计师、艺术家和审核人员在任何地方通过领先的软件应用在同一个共享的虚拟世界进行实时合作,跨平台实现物理渲染、模拟和仿真。 “英伟达Omniverse通过实现元宇宙这一愿景来连接各个世界。”英伟达Omniverse开发平台副总裁Richard Kerris说。 他透露道,根据开发人员、合作伙伴和客户的意见,英伟达正在推进这一革命性平台的发展,以实现从个人到大型企业中的每个人都通过同一套系统连接协作,从而建立一个外观、感觉和行为都与真实世界无异的神奇虚拟世界。 ▲宝马数字工厂Ominverse功能演示 自去年12月发布公测版以来,已经有超过5万名个人创作者下载了Omniverse。 现在,Omniverse将通过与Blender和Adobe集成来实现大规模扩展,并将向数百万新用户开放。 Blender是全球领先的开源3D动画工具,现在该工具将加入通用场景描述(USD)支持,使艺术家能够访问Omniverse制作流程。 同时,Adobe正与英伟达合作开发为Omniverse提供Substance Material支持的Substance 3D插件,为用户提供全新素材编辑功能。 苹果公司、皮克斯和英伟达还共同为USD带来了先进的物理功能,采用开源标准,支持数十亿设备的3D工作流程。 著名作家、顾问兼Jon Peddie Research创始人Jon Peddie称赞说:“NVIDIA Omniverse平台首次在一个共同的虚拟空间中实现了真正的协作式创新,这可能会改变几乎所有行业!” 他提到英伟达对各类设计师的需求有着更加广泛的了解,并为他们提供许多能免费使用的工具。 ▲Omniverse平台部分功能演示 英伟达的Omniverse生态系统正在持续壮大,覆盖至Adobe、Autodesk、Bentley Systems、Blender、Clo Virtual Fashion、Epic Games、等越来越多软件公司的行业领先应用中。 在今年第三季度,英伟达计划将Omniverse Enterprise推向给用户。 目前Omniverse Enterprise提供抢先访问名额。该平台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以订阅的方式通过华硕、戴尔、联想等英伟达合作伙伴网络提供。 三、加速AI和RTX普及,发布手机大小的台式机GPU 为了让更多专业人士用上实时光线追踪(RTX)技术,英伟达推出采用小巧节能设计、适用于更多台式机的全新RTX A2000 GPU,拿在手上跟传统智能手机大小差不多。 RTX A2000是面向专业人士的最高性能薄型双路GPU,专为日常工作流程而设计,无论是实时光线追踪性能,还是AI加速,或者单精度的渲染和计算性能,都获得了长足提升。 它结合了最新一代RT Core、Tensor Core和CUDA Core与6GB ECC显存于一身,而且外形小巧,适用于各种系统,让建模渲染速度更快、更高效,查看复杂几何图形也更加顺畅。 ▲英伟达RTX A2000 GPU 新款GPU显存为6GB并且带有纠错码(ECC),可以保持数据的完整性,使计算精度和可靠性不受影响,尤其有助于医疗和金融服务领域。 随着远程工作成为新常态,与全球各地的同事同时开展项目协作已变得至关重要。NVIDIA RTX技术为Omniverse平台提供支持,该平台使多支团队能够在不同的软件应用中对单个3D设计进行实时迭代。 英伟达方面称,RTX A2000将成为数百万设计师进入这一世界的门户。 首批采用RTX A2000的公司包括Avid媒体公司、Cuhaci & Peterson和Gilbane建筑公司。 ▲Autodesk Revit中的建筑模型与点云数据(来源:Gilbane建筑公司) RTX A2000采用了英伟达Ampere架构中的最新技术: (1)第二代RT Core:适用于所有专业工作流程的实时光线追踪。开启RTX后,渲染性能比上一代提高了多达5倍。 (2)第三代Tensor Core:用于在GPU架构中支持AI增强工具和应用。 (3)CUDA Core:吞吐量比上一代FP32提高了多达2倍,适用于大型图形和计算工作负载。 (4)高达6GB的GPU显存:支持ECC内存,这是NVIDIA首次在其2000系列GPU中支持ECC内存以实现无差错计算。 (5)PCIe Gen 4:吞吐量增加了1倍,带宽比上一代提高了40%以上,用于加速GPU的进出数据路径。 RTX A2000自10月起将搭载于华硕、BOXX Technologies、戴尔、惠普和联想等制造商生产的工作站,并通过英伟达全球经销合作伙伴提供。艺术家、建筑师、工程师都能借助这款GPU,高效完成更精妙绝伦的3D建模和渲染。 结语:发展元宇宙的高光时刻 作为全球图形运算和视觉运算行业领袖以及GPU的发明者,英伟达不断公布自己的技术优势,每年在GPU研发、科研方面投入数十亿美金。 实时光线追踪、Omniverse、DLSS等让全球视觉运算及AI行业用户获益的全新技术及产品,都是从探索前沿的NVIDIA研究院起步。这个由全球大约200多名科学家组成的研究机构,正不断探索AI、机器人、自动驾驶、图形、电路以及计算机视觉编程系统、硬件整套组件架构等创新研究。 逼真的人物建模、基于GAN自动高品质高分辨率的图像生成、画面自动填空、缺损像素修补及插帧,基于GAN的2D到3D建模自动生成等等,都是英伟达将技术从研究到落在应用平台的例证。 基于英伟达在图形和视觉运算领域积累的种种研发成果,才有了今日这场让全世界开眼的“元宇宙”大戏! 英伟达憋了3个月,专程抖的这个小机灵,很有可能像Alpha Go战胜人类围棋冠军之于AI深度学习的意义一样,成为元宇宙发展的行业标志性事件和高光时刻。 元宇宙作为从互联网进化而来的一个实时在线的全新网络世界,将由线上、线下多个平台打通组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和文明系统,有望开启人类互联网和AI发展的新纪元。
跟福尔摩斯抢活干!AI“读图会意”技能首超人类,刷新VQA挑战记录
作者 | 心缘 编辑 | 漠影 从下面这张图,你能立即猜出用电脑工作的这个人是否有车、有没有结婚吗? AI可以迅速锁定胳膊下压着的车钥匙和左手无名指上的戒指,由此推断出可能的答案:有车、已婚。 除了秒辨图片里有哪些内容外,AI已经开始挑战更高阶的“学霸”行为,即在看图和理解问题后,立即给出对应的关联信息。 这一高阶任务属于机器视觉问答(Visual Question Answering)领域。过去数年间,AI一直在挑战新的能力巅峰:2015年在视觉分类任务上超越人类成绩,2016年击败世界人类顶尖棋手,2018年文本阅读理解能力超人类基准…… 如今,就在本周,AI终于在视觉问答VQA这一高阶任务上,取得了超越人类水平的最新突破。 在国际权威机器视觉问答榜单VQA Leaderboard上,阿里巴巴达摩院深度语言模型体系AliceMind以81.26%的准确率创造了新纪录,让AI在“读图会意”上首次超越人类基准线80.83%。第一位得分超越人类的AI选手诞生了。 ▲达摩院AliceMind在VQA Leaderboard上创造首次超越人类的纪录 一、VQA考卷有多难?堪称“变态”的侦探级推理 什么是视觉问答(VQA)?简单来说,给AI一张照片,AI不仅能用文字回答图片里有什么,还能通过推理回答出更多增量信息。 比如,下面这张图中,你能看见暖黄的灯光下,一个戴着眼镜的男子正枕在白色枕头上张嘴酣睡,他的左手侧,一只漂亮的猫咪正凝视着你。 那么问题来了,这只猫是什么品种? AI能做到秒答:暹罗猫。 看图问答只是基本操作,AI的视觉问答能力范畴还包括:看见车胎就能回答其汽车品牌,看见一只熊就知道它的品种,看见士兵玩具和战斗场景就知道它出自星球大战电影…… VQA,这个将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技术交融的多模态领域前沿研究方向,对研发通用人工智能有重要意义。 但要让AI具备像侦探一样细致的观察能力、像百科全书一样全面的知识储备,可不是容易的事。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全球计算机视觉顶会CVPR从2015年起连续6年举办VQA挑战赛,形成了国际上规模最大、认可度最高的VQA数据集,其包含超20万张真实照片、110万道考题。 在测试中,AI需根据给定图片及自然语言问题,生成正确的自然语言回答。 说起来简单,但要取得漂亮的成绩,AI不仅要修炼好图像识别、文本识别、文本理解等基本功,还要解锁计数、读钟表、推理认知等附加技能。 基于此,AI首先获知所有图像信息,再结合对文本问题的理解,学习图文的关联性、精准定位相关图像信息,最后根据常识及推理回答问题。 当然,拥有百科全书的丰富常识,是能做到秒答问题的前情提要。 VQA考题有多难呢?举个例子,下图中的这些玩具是用来做什么的? 人类尚需通过观察和思考才能给出答案,而AI在检索图片后,根据小熊玩具上的礼服装饰,推断出一个可能的答案:婚礼。 微软、Facebook、斯坦福大学、阿里巴巴、百度等众多全球顶尖机构均在参与VQA挑战赛。 ▲自2015年以来VQA技术的进展 今年6月,阿里达摩院在VQA 2021 Challenge的55支提交队伍中夺冠,成绩领先第二名约1个百分点、去年冠军3.4个百分点。 两个月后,就在本周,达摩院再次以81.26%的准确率创造VQA Leaderboard全球纪录,首次超越人类基准线80.83%。 这意味着,在封闭数据集内,AI的VQA表现已经媲美人类水准,向认知智能迈进关键一步。 在更开放的现实世界,AI虽然面临着更多挑战,但已经有相当方便的应用,正改变人们的生活。 二、从生活Tip到电商问答,VQA已开始落地商用 VQA技术能做什么?从图文阅读、跨模态搜索、盲人视觉问答、医疗问诊到智能驾驶、虚拟主播等应有尽有,正在改变着人机交互方式。 比如,给AI一张自助餐现场照,它能知道这是什么场所;让AI看一个披萨图,它能秒知披萨上撒了什么蔬菜;问照片中的棒球队来自哪座城市,它能马上回答:纽约。 ▲AI能从图中推断出棒球队来自纽约 再比如这张图,如果你问左边女生穿什么颜色的T恤、图中展示什么酒、人们在参加什么活动?AI会准确地回复:黑色、红酒、品酒。 而且,AI还能避开一些“挖坑”问题,假如你问上图中为什么人们戴着帽子?AI会老实回答:他们没戴。 除了作为生活答题小能手外,AI已经实现了大范围的商业应用落地。 以阿里平台为例,目前,VQA技术已在阿里内部应用于商品图文理解、智能客服等场景。 截至今日,数万家淘宝天猫商家已开通店小蜜客服VQA视觉问答功能,当消费者对商品进行提问时,AI客服可通过理解、检索信息丰富的商品详情海报进行回答,包括裁切一张小图作为答案。 这一方面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交互体验,另一方面为卖家节省了大量配置成本,帮店家提升了提问解决率。盒马、考拉的客服场景,闲鱼的图文同款匹配场景也接入了VQA能力。 VQA还能回答非事实类、有主观色彩的问题: 此外,VQA技术也被应用于智能直播间等多模态人机交互场景中,帮助解决直播中多模态剧本构建、多模态语义问答等问题。 基于创新性的多模态预训练方法,达摩院还为AliExpress训练了电商多模态通用模型,应用于搜索query相关性排序等需要图文理解的场景,有效提升了搜索相关性。 据悉,VQA技术在电商领域成熟运用后,阿里计划将其推广至医疗问诊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三、VQA分数首超人类,达摩院是怎么做到的? VQA挑战的核心难点在于,需在单模态精准理解的基础上,整合多模态的信息进行联合推理认知,最终实现跨模态理解,即在统一模型里做不同模态的语义映射和对齐。 据悉,为了解决VQA挑战,基于阿里云PAI平台及EFLOPS框架的工程底座,达摩院语言技术实验室及视觉实验室对AI视觉-文本推理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的设计,融合了大量算法创新,包括: (1)多样性的视觉特征表示:从各方面刻画图片的局部和全局语义信息,同时使用Region,Grid,Patch等视觉特征表示,以更精准地进行单模态理解; (2)多模态预训练模型:基于海量图文数据和多粒度视觉特征的多模态预训练,用于更好地进行多模态信息融合和语义映射,创新性地提出了SemVLP,Grid-VLP,E2E-VLP和Fusion-VLP等预训练模型; (3)自适应的跨模态语义融合和对齐技术:创新性地在多模态预训练模型中加入Learning to Attend机制来进行跨模态信息地高效深度融合; (4)知识驱动的多技能AI集成:采用Mixture of Experts (MOE)技术进行知识驱动的多技能AI集成。 这些技术正让AI“读图会意”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其中自研的多模态预训练模型E2E-VLP,StructuralLM已被国际顶级会议ACL2021接受。 模型大图如下: 结语:今年达摩院连秀AI底层技术实力 2018年,作为业界最早投入预训练语言模型研究的机构之一,达摩院前身IDST曾在斯坦福SQuAD挑战赛中让机器阅读理解首次超越人类。 3年后的今天,达摩院VQA技术在视觉-文本跨模态理解及推理上媲美人类的水平。 而这只是达摩院展示的AI底层技术实力之一,自今年3月起,达摩院先后发布了首个超大规模多模态预训练模型M6及首个超大规模中文语言模型PLUG,并开源了历时3年打造、曾登顶GLUE等六大国际权威NLP榜单的深度语言模型体系AliceMind。 随着VQA技术的能力不断打磨和提升,我们期待看到这一技术在现实世界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全程对标iPhone,荣耀发布旗舰手机Magic3,重回中国市场前三
作者 | 云鹏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8月12日晚间消息,刚刚,荣耀发布了Magic3系列旗舰手机,其搭载了高通骁龙888 Plus处理器、5000万像素IMX766主摄和一块89°大曲率AMOLED“瀑布屏”。 整体来看,荣耀Magic3似乎很接近一台“换芯”的华为Mate40“升级版”。 ▲上:荣耀Magic3,下:华为Mate40 荣耀Magic3至臻版更是搭载了与华为Mate40系列相同的索尼IMX700主摄。 今天荣耀还发布了一款主打生产力应用的平板电脑荣耀平板V7 Pro和智能手表新品荣耀手表GS 3,荣耀平板V7 Pro起售价格为2599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平板搭载了联发科迅鲲1300T SoC,这是一颗8核心6nm处理器。有业内人士透露,此前联发科天机1200系列6nm SoC库存较多,后将部分库存用于平板电脑,不知与此次荣耀平板搭载的迅鲲1300T是否有联系。 荣耀CEO赵明开场说道,荣耀50系列在7月份实现了2000-4000价位段销量第一。今年6月16日荣耀50系列发布时,荣耀市场份额为9.5%,而目前荣耀市场份额已经恢复到14.6%,成为中国手机市场前三的品牌。 荣耀Magic系列距离上次发布已经过去了三年。今天,荣耀还发布了自己的新主题曲《Go Beyond》。 荣耀Magic3标准版起售价格为4599元,荣耀Magic3 Pro起售价格为5999元,而荣耀Magic3至臻版“超大杯”售价则为7999元。 ▲荣耀Magic3标准版售价 一、圆环后摄模组“抢眼”,酷似老大哥Mate系列 荣耀Magic3系列在背部镜头模组设计上采用了三圆环“套圈”的对称式设计,镜头模组面积较大,也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荣耀屏幕侧边曲率达到了89°,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瀑布屏”,荣耀Magic3屏幕尺寸与iPhone 12 Pro Max相当,但屏幕宽度窄了3.2mm,握持感更好,屏幕刷新率为120Hz。 这块屏幕支持4096级亮度调节,PWM调节为1920Hz,色准方面ΔE小于0.8,支持10.7亿色显示和HDR10+认证。 荣耀Magic3系列共有深蓝色、金粉色、白色、黑色四种配色。 值得一提的是,荣耀Magic3至臻版与华为Mate40保时捷设计版本外观非常相似,都采用了相同的黑灰线条设计,同时摄像头模组的凸起较大,背板的视觉冲击力很强。 至臻版屏幕采用纳米微晶材质作为保护玻璃,背板则采用了纳米微晶陶瓷材质,该背板的工艺流程有56道工序,表面纹理通过激光雕刻形成。 二、计算摄影再发力,推出“Log”格式提升视频后期空间 一直以来,华为和荣耀的旗舰就以拍照能力突出为核心特点之一,荣耀此次发布了自家计算摄影平台,可以实现跨SoC平台影像能力的迁移和赋能。荣耀计算摄影平台将在多主摄计算摄影、多焦段高清影像方面重点发力。 赵明说,未来荣耀影像能力的发展宗旨将是“还原真实”。 此次荣耀Magic3系列搭载了一枚5000万像素主摄,传感器为索尼IMX766,传感器尺寸为1/1.56英寸。 荣耀Magic3 Pro还采用了一枚6400万像素黑白镜头,超广角则为1300万像素。 在长焦端,荣耀Magic3 Pro选择了一枚6400万像素潜望式长焦镜头,支持3.5倍光学变焦和最高100倍数码变焦。 值得一提是,这枚潜望式长焦还可以手动调节到90mm人像焦段,实现更自然的人像拍摄效果。 这次荣耀Magic3 Pro配备了8×8 dToF激光对焦传感器,可以提升抓拍时的对焦能力。另外还有一枚8色彩通道色温传感器,搭配算法,用于提升拍摄的色彩精准度。 前置拍照方面,荣耀Magic3系列搭载了一枚超广角镜头、和一颗3D深感摄像头,因此荣耀Magic3系列也将支持3D人脸识别解锁。 值得一提的时,荣耀这次推出了Magic-Log电影格式,该格式支持10bit色深,可以匹配不同的电影风格滤镜,同时Log格式可以让视频有更多的后期调制空间。 荣耀Magic3至臻版的主摄采用了与华为Mate40相同的5000万像素IMX700传感器,超广角也升级为了一枚6400万像素镜头。 另外,至臻版保留了6400万像素的潜望式长焦和6400万像素的黑白镜头。 三、高通CEO全息影像演讲,手机网速突破6Gbps 荣耀Magic3系列此次搭载了高通骁龙888 Plus 5nm SoC,主频最高3.0GHz,CPU单核性能提升了5.6%,AI处理能力提升了20%,达到32TOPS。 在现场,高通公司总裁兼CEO安蒙通过全息影像的方式发表了一段演讲,他说,高通和荣耀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完成了骁龙888 Plus在荣耀Magic3系列中的联合调教和应用。 荣耀此次发布了OS Turbo X自研技术,在降低时延、抗老化、提升内存性能三方面进行优化。 低时延引擎可以实现资源更精准的调度,让常用APP平均响应时长得到优化,据称平均响应时延比iOS系统低12.6%。 抗老化方面,系统会对内存进行碎片整理,据称36个月使用后,老化程度仅有3.8%,超过安卓平均水平36%。 通过内存引擎,系统后台可以实现19个应用常驻激活,超过安卓系统平均12个的常驻APP数量。 在性能释放方面,在OS Turbo X技术加持下,荣耀Magic3在《原神》半个小时游戏测试中,平均帧率高于iPhone 12 Pro,并且温度要低于iPhone 12 Pro。 荣耀Magic3通过六方晶石墨烯散热材料的应用,提升了50%的导热性能。 赵明说,我们希望让用户在同样的芯片上,感受到不同的体验。 在通信方面,四网融合状态下,荣耀Magic3峰值下载速率可以达到6.1Gbps。在高德地图中,荣耀Magic3可以实现车道级AR实景导航。 充电续航方面,荣耀Magic3系列搭载了一块4600mAh电池,最高支持66W有线充电和50W无线充电。 另外,立体声双扬声器、IP68防尘防水等配置也没有缺席。 系统方面,语音助手YOYO提升了AI能力,在出行旅游方面具备了更多主动提醒的功能。 手机文件管理一直是一个痛点,Magic3可以允许用户在APP中保存文件时,直接选择存储的具体文件夹,便于后续查看。 当然,隐私保护方面,荣耀系统也进行了强化,通过了bsi隐私信息管理认证。 结语:荣耀重启Magic,国内市场开启加速模式 Magic系列时隔三年回归,总体来看还是以“求稳”为主,也采用了不少此前华为的成熟技术,例如充电、拍照和屏幕。 独立后的荣耀,在完成供应链的重新梳理后,先后推出荣耀50系列和Magic3系列,而这两个系列都将作为荣耀后续出货的主力机型,荣耀也品牌也在向中高端市场靠拢。 曾经荣耀最主要的对手是小米,如今,这位老对手已经走到了全球第二的位置,目前荣耀国内市场份额已经接近独立之前的水平,而Magic3系列能否站稳中高端市场,对荣耀来说尤为关键。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