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刷手机成瘾,怎么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ID:Z201440),作者:王智远,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这应该是多数人的现状和困扰: 清晨睁开眼的第一件事,拿起手机关闭闹钟,打开社交聊天软件看下有无错过信息;收藏夹变成仓库,存储大量认为有价值的资料,却很少再次翻看。 大多碎片化时间用来刷各种信息流,让大脑疯狂涉猎知识,而无法深度阅读;当失去手机没有网络时,你会无比焦虑而没有安全感。 种种症状在医学中称之为“信息成瘾”,简单来说每天花大量时间上网浏览信息、看视频,可心里还是不踏实,总觉得漏掉了一些信息。 人对信息的吸收每天呈平方数在增长,但思维模式与认知却与此不成正比,为什么? 大脑有三分之一结构属于行为强化系统,反复做一件平行认知内的事,不但容易让脑系统过度兴奋,同时还会使自己的交感神经系统发生变化,以至于造成低效的死循环。 那“信息成瘾”有什么危害呢? 最典型特征为精力分散造成的莫名的焦虑,急功近利;做事渴望得到结果而不注重过程,长此已久还有拖延,创造力、思辨力下降的可能。 怎么办?很多人会想到卸载APP,取关一切无用的媒体信息,限制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坚持自我反思。 可过不了多久,因为工作及社交的种种因素,你不得不又把软件下载回来,最终回到以前。 改变重要的不是“阻断”,而是先认知,后“调解”,本文将从三个维度带你认识信息成瘾的形成及改变方式,通过高认知去驱动新行为迭代旧模式,走向正循环。 一、为什么总是上瘾? 什么是成瘾?资料记载它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它包含“心理与生理”两大方面,后者多数与前者有巨大关系。 生活中的成瘾包含“正负两面性”,负面现象有喝酒、抽烟、赌博、打游戏等,正面有钓鱼、学习、体育运动等,想成瘾,得先“了解瘾”。 那什么是瘾? 进一步来说,瘾指一种重复性的强迫行为。即我知道某个行为会有不好的影响,但也难以停止,像是产生了一种依赖。“瘾”到底怎样影响了大脑呢? 瘾上来时你会变一个人,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非常想把这件小小愿望给完成,满足下“内心需求”。 譬如: 在你没有遇到麻辣小龙虾前,你过得好好的,但在某次餐桌上不经意的回眸,酿成现在每月都要去餐厅看它几次,真讨厌。 那这一切行为是如何发生的呢? 其实是大脑的奖赏系统(reward system)路径出现了问题,它的老家在大脑中央偏下脑门位置,主要负责刺激人的“工作效率”,确保几百亿神经元每天士气满满。 但它任务很重,需要兼职管理很多部门,譬如“理性决策部”,决定你今天出行、喜好、事情能不能干等;但除此外还有感性部门,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需要经过它,同时肢体语言部门也不放过它。 虽然业务较多但它从不偷懒,一环接一环有序进行,但它也有弱点,最怕两个东西称之为“多巴胺”“乙酰胆碱”,它就像你工作中的高级领导人,前者唱红脸,后者唱黑脸。 举个例子: 你有份报告找领导签字,想通融走后门的就是“多巴胺”,说句好话可能就签了,它是快乐的源泉,因为它与愉悦这种情绪的产生有重要关系。 但乙酰胆碱就不行,它是教育的一面,兼并着大脑正直的角色,会严格审判这份报告是否符合标准。 瘾怎么来的? 你当下的每个行为都在向“成瘾”靠近,不过是多巴胺与乙酰胆碱的均衡而已。 譬如喝酒,从口腔、食管到胃肠粘膜,酒精会附在体内的各种组织器官中,在3~4个小时的消化中你以为它呆一会儿就走吗? 想多了,它常常鱼龙混珠地刺激几亿神经元,误以为喝酒就是一种“任务”,同时酒精还会刺激中枢系统,产生更多的多巴胺,分泌更多快乐因子。 什么场景会喝酒?高兴、悲伤大起大落时,这段时刻随着与外界朋友的畅聊,大脑也是放松状态。 多巴胺会造成一种误区“越喝越越快乐”,如同做某件容易的事,越做越想做;每喝一杯就是巩固,久而久之这种“体验”,就会被深深的形成“神经元集群固定回路”。 什么是神经元集群固定回路?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 直到酩酊大醉的某天你开始思考,这酒以后坚决不能喝,要控制住自己,要么就少喝。这时即使大脑管理层决定不再喝了,但也很难改变“行为模式”,所以瘾逐渐形成。 瘾在脑中不是开关,更像一种规则的建设,即使心中很多时候决定这事不能再干,它也会驱动你去做,为什么? 因为克制背后是另外一种“心智强化”,越不想,它越来,反之会让瘾背后的神经元集群回路更加牢固。 这背后的现象还会形成“脱敏反应”,如抽烟分泌的尼古丁对多巴胺的刺激,健身带来肌肉感的迷恋上瘾等。 什么是脱敏反应? 当大脑受到新刺激多巴胺急剧增加时,直到通过某种行为满足,它才会下降,在此基础上一旦有类似刺激出现,大脑就会告诉你,它能满足你,然后就形成下个瘾的循环。 举个例子: 很多人一天中碎片化时间时,似乎在从一个APP去往下个APP的路上,刷会儿微博跳到微信,从微信跳到社群,从社群到头条,从头条跳到百度从不停歇,直到有重要任务打断它才中断,试想下,你是否经历过? 除此以外,瘾还有戏精功能,生活中有些人是工作狂,除必要休息外做起事情无法停歇;这是因为这种人对自身要求比较苛刻,他们认为完美的外表和地位才能赢得尊重。 为赢得赞许,经常强迫自身做出某些行为来满足人们的期望,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表演上瘾”。 “表演上瘾者始终忙着思考接下来要做什么,只有不停地忙碌,他们才觉得生活有意义”,但从实际产生而言并未代表效率很高。 按照互联网说法,若说“多巴胺”“乙酰胆碱”是前端,那“神经元集群”的连接就是“中台”。 不管是什么“瘾”的形成,背后都是大脑接受外界信息后处理方式形成的习惯特征,这一切最小单元是“神经元的链接”,链接如同APP的数据库一样。 二、瘾的最小单元是链接 什么是链接?我把它总结为“端到端的形成”。按照神经生理学原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两个层面,分别为“神经元的数量”与“单个神经元的链接数”。 一个人的创造力与上瘾的形成核心在于“神经元突触”,什么意思? 人大脑有几百亿神经元,它们都是通过突触(synapse)链接在一起,如同数据库一样。 你接受的每条视觉,听觉,感知所带来的信息,都是由不同神经元发出的电信号,然后电信号再传输给另一条神经元,中间的节点就是“突触”,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 突触有什么特征 它好比中转站,作用在于激活下个神经元所发出信号,从而完成一条信息到另一条的传递。 你的任何想法,碎片知识在脑中都是一个小信号,就像人常说的搭建知识结构,突触就是“结构的支点”。 支点熟练度对应则是突触结构是否强大,比如记忆的形成就可以理解为“突触的形成与链接”,突触越效率记忆越牢固,动作也就越熟练;厉害的大脑,脑触点呈现网状且脉络清晰。 说到这里,那是不是我们涉猎知识越多,突触就越多,人就越聪明呢?并不是,这和神经元可塑性有巨大关系,它包含两个方面:“长出的新神经元细胞”和“新神经元细胞产生的突触方式”。 举个例子: 同样的两个人都拥有几百亿神经元,前者经过大量用脑方式的正确训练,那它突触激活数量就远比后者高,在智商上就有明显差距。 因此日常或工作中想要比别人学习更多,来促进大脑发育接受更多知识,重要的是从上述两者下手,那怎么做呢?让神经元产生新突触建立新的网络链接。 它就像高铁一样,你要修设新的轨道,要大脑去做新鲜事,接受新信息刺激才能形成“突触”,否者都是在旧网络结构下重复回路。 当然,人接受信息的神经元发出信号,也有强弱之分,有些一次就形成新路径,有些则不能。 两者差距在于是否分泌足够的“多巴胺”来刺激奖赏系统,那些立刻就能得到反馈的东西你会持续做,而长期的就难以坚持一样。 这样来看,你每天所有思考或行为,要么是在强化已有神经元链接形成的突触,要么在创造新的突触。 当某个行为习惯大量的重复它就会变得成熟高效,也意味着你在持续强化,当接受某个新理念或行为,又意味着新的突触在形成。 举个例子: 儿时你刚学骑自行车可能需要很久才能学会,过程很艰难,这就是大脑在训练神经元突触的节点,指导行为来完成某项动作,当一旦学成,以后不用太重思考即可灵活操作。 在比如学习英语,前期需花费大量时间来记语法、单词、表达,而掌握方法后加上刻意练习,你会发现后续增加大脑知识库的密度就可以。 若要换个角度理解,那些固化思维的人,往往是不能接受新知识,改变神经元突触,最后造成保守,原地踏步。 突触还有一个重要知识点,就是随着大脑存储知识的增加,会形成结网模式,即通过事情A可以推演B,由B又能链接C。 网状型突触结构 这种网状性突触犹如一只拥有几百只脚的章鱼,它最大的能力是可以同时与另外几百只章鱼沟通,握手,甚至打招呼。 那么站在高级物种人的角度来说,大脑最强的能力就是由一个信息可以引出多个知识点。 譬如我说:“你今天吃饭了吗”,它能延伸出中午、下午、还是晚上,和谁,吃的什么,几个人等。 背后某个神经元可以激活额外一组触点背后的神经元,形成连锁反应,这也是创造力的核心。 很多人创造能力下降是因为他只走少数几条路,这少数的几条越走越好走,然后就过度依赖这些路,而忽略大脑的路口还可以链接更多其他可能性,因此学习的核心是走旧路的同时也要探索新路线。 最后把所有的路进行串联形成结网,这样在需要时,我们就可以对一些常见问题给出不同答案,反之对于复杂问题,也很快就能找到最优解。 再譬如: 丹尼尔·卡内曼的《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提出,人的大脑有系统一(理性)与系统二(感性),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关联状,人用理性来处理工作,感性来处理人际关系。 实际上这些概念都是同一回事,当我阅读完后脑中会形成无数知识点,而这所有概念又被几个底层逻辑所串联,每当我写不同文章,处理复杂问题等各种场景时,自身大脑的神经元链接网络就会打成一片。 而打造这一片网络的关键点,就在于我经常大范围阅读后,进行思考,梳理成系统化知识结构。 如同爱因斯坦所述,并不是因为我聪明,我只是比常人花更多时间去思考问题,不断换角度去论证问题,这种有效方式最能打造创造力和多元思考模式。 由此可以看出驱动人形成某些习惯最有力的培养方法,可以拆成三个步骤: 1. 涉猎新知识; 2. 培养有效突触点; 3. 打造一片触点的链接。 这一切反过来看,对于成瘾也是同样,大脑通过感知接受外界信息,传递给神经元,链接让彼此成为突触,加上多巴胺分泌造成奖赏系统持续强化,于是你逐渐着迷。 三、怎么改变成瘾? 不管玩手机,抽烟,还是喝酒,看到这里你对负面成瘾也拥有基础认知,因此市面所述依靠意志力的改变几乎注定失败的。 因为上瘾的根源在于塑造新系统,新神经元突触的行为,它在于“心态”与“行动”两个方面,意志力无法帮你改变认知的痛苦,也无法重构自身。 我经常说改变的本质在于“设计新的模式”,然后小步快跑,加速迭代;我以戒掉手机刷信息成瘾举例,常用方式有以下四种: 重构自身对上瘾的认知 每个成瘾背后,都是未满足的渴望,只有知道自己知道,才能去克制行动,上述我已讲述上瘾的本质不是因为“某些物质,行为”具有成瘾性。 而是因为上瘾者接受外界某个指令后得到“奖励感”,以至于重复强化神经元,最终突触变得越成熟,越高效,而阻止了新神经元的“突触”。 这是内置在本性中,因此若不去主动打破这些本能,意味着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戒掉上瘾的行为,所以要先明白是什么行为令你上瘾,并持续强化奖赏系统。 譬如: 刷微信社群时,看到与自身工作相关的聊天?一次两次后就情不自禁总想看一下?生怕错过。刷短视频看到漂亮小姐姐?就总想再看看? 至于不断进入循环陷阱,造成疯狂的涉猎,疯狂的渴望。 这些才是根源,让你在路上,咖啡厅等人时,每个碎片化时间都不想失去每一条精彩内容,你也因此而变得不在有耐心的去深度阅读,刷了半天,也不知道我在看什么。 明白自身上瘾行为的复杂原因后,用新行为来替代原有的上瘾模式,刺激神经元突触再生,这叫意识决定行动,去创造新回路。 重构行为,用好习惯替代它 讲个故事,20世纪80年代末,心理学家韦格纳做了个有趣实验,他找到一群年轻人把他们安排到空旷的屋子中,要求这些人不准想白熊,一旦想到白熊就摇动自身旁边的铃铛。 起初只有几位,最后所有铃铛都响不停,韦格纳换种方法,他告诉实验者想红色的汽车或许会有帮助,于是铃铛响的次数减少一半。 所以,你可以采用思维替换的方法,当碎片化时间拿出手机想要看时,思考下我有无重要的事情,若无,我能否用另外一种行为来替换,譬如身边随时带本书,没事翻阅几次。 这种方法对于戒烟的人来说也行之有效,先把烟换成尼古丁口香糖,过段时间将口香糖换成饮料,小吃等依次迭代。 重构的核心在于改变“神经元突触”的结网模式,如,若你打过网球当拿起球拍或一想到打球时,相关的整片神经元网络会被激活,所有与之相关的动作会自动并快速的在你脑中浮现。 并且是一个浮现完随即带出下个动作,这意味着突触结构的网更大,选择权更多,犹如饭后一根烟,风度又翩翩这句话,能不能还有更多正向押韵语录呢? 物理戒除(远离成瘾的环境) 某些角度而言,环境是成瘾最大的赋能者,不同“瘾”所对环境要求也有所不同, 如:更糟糕的网络有助于提高网络游戏成瘾者戒除游戏的概率,更慢的手机有助于降低社交网络成瘾者使用手机的时间,因此想要降低对手机信息成瘾的依赖,依靠“物理手段”也不是不可以。 但现实中人手机网络都已经处于4G普及时代,非常快,怎么办? 其一,卸载; 其二,替代。 针对于“游戏”“短视频APP”狠下心不用,可有可无的直接卸载;但有些需要学习的渠道不行,于是智远采用的方式为替代。 譬如为保证自身每天掌握信息的高质量,我把一些质量不高,附带情绪价值过重的公众号主动取关,做减法,找权威而准确的媒体作为订阅。 保持好奇,训练深度阅读与交流 很多人做事是没有目的的,仅仅是因为好奇,但这种好奇往往会把自己带到更远的地方。 大脑所用神经元突触思考呈旧模式,无法根深蒂固的对行为改变,智远认为,要给每次好奇的出发设定目的。 譬如我不断了解新生事物,是想用新知识来冲刷原有体系和观念,这就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坚持下去到某个时刻回头发现,你已经在原固定心智模式中走出很远。 训练深度阅读是“难而正确之事”,它并非仅阅读那样简单,这里有个很好的方法: 找个安静的环境让自身进入心流,先从最容易适应的难度开始,循环渐进,譬如若开始你没耐心看长文,就没必要强迫一定要看完。 慢下来先看部分,试着边看边记录,把它输出为自身体系,享受深度背后的思考。 所以不断挑战正向新高度时,你的自我价值感与循环模式也发生一系列改变,有时欲望会推着你前行。 与人交流去感受外界不同的声音,也是种改变负面成瘾的方式,接受过多线上无用信息倒不如约朋友二三,彼此切磋工作以及生活感悟。 如果你想驱动自己变得更好,把上瘾走向正向,设定个目标尝试从上述四个维度出发,加以训练,相信会得到不同的收获。 总结一下: 人的新习惯形成有三部分构成,分别为: 线索(任何能促使行为的东西);惯例(行为本身),奖励(训练大脑在将来重复该习惯的回报)。 而克服负面上瘾的最佳方法是,在改变日常惯例的同时保留线索与奖励。 即只用分心之事来改变原有行为,培养新的神经元突触点和网状型结构。 希望你能逃离任何一种负面“成瘾”的心智增长,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永远在路上。 行动上不断迭代,心态上静待花开,你的理性可以战胜自身的“冲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ID:Z201440),作者:王智远
大厂哪天发工资?背后竟然有这么多秘密
文 | AI财经社 周享玥 编辑 | 游勇 7月中旬,一则“公司20号发上月工资被起诉”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深圳一家制造企业因为20号发上个月工资被员工起诉,深圳中级人民法院最终判企业败诉,赔偿员工5.4万元,理由是拖欠工资。 这是一则让不少网友感到意外的新闻,晚几天发工资还可以把老板告上法庭,关键是还胜诉了。 在打工人的世界里,工资永远是讨论的重点,钱必然是越早拿到越让人欢喜,甚至一度有人将发工资的时间对公司进行简单分级:“好公司5号发工资,中等公司10号发,次等公司20号发工资。” 工资发得早与发得晚背后,有哪些考量?而一向以高薪高福利著称的互联网大厂和南方的制造业工厂,在对待发薪这件事情上,又有何不同? 两个迥异的世界 在大型互联网和科技公司里,发薪水从来不是一个需要操心的话题。 “新浪都是当月28号发上月16号到这个月15号的工资,遇到法定节假日或周末则会提前发”,曾在新浪工作过一段时间的陈其告诉AI财经社。 但发工资这件事儿,并不仅仅靠财务人员就能完成。据他介绍,在16号到28号的十余天内,仅从员工方面来说,就需要谨记三个节点——“16号登陆系统提考勤,20号上报报销预算,23号左右正式提报销”,否则将无法赶上审批时间,影响考勤和报销结果,进而影响最终的工资结算。 新浪算发得比较晚的。“腾讯一般是5号发上月工资,如遇节假日会提前发”,一位腾讯员工告诉AI财经社。这就意味着,在同样一个月工作周期的情况下,腾讯员工相较新浪员工,可以提前约8天拿到工资。 无独有偶,据AI财经社不完全统计,同样选择在每月5号发放上月工资的还有小米、网易等互联网公司,而快手、美团则会分别在每月1号、每月第7个工作日,发放上月工资。 字节跳动、蚂蚁集团、滴滴和爱奇艺等企业都是月底发放当月工资。“我们一般是每月最后一天发本月工资,实习生则是月中15号发上月工资,如果有节假日则提前发”,一位字节跳动员工向AI财经社透露,字节跳动的办事效率一向比较高,比如员工报销只要审批通过,钱立马就会到账,并不需要集中到月底或者每周的某一天处理。 甚至有部分企业选择提前发放。据AI财经社了解,搜狐一般在每月20号发放当月工资,如有请事假或早退等情况则下个月再扣回,优酷和知乎则分别选在了每月的21号和25号发放当月工资。知乎干脆在25号就能提前发整月的工资,这意味着,除了考勤可以由系统及时记录反馈,员工的绩效、提成和一些奖惩并不能在当月的工资上反应。 “知乎的绩效都是按照半年考核、年度考核,与月工资无关,如果有加班,会有加班费,但加班费一般可以提前录入。”一位知乎的员工向AI财经社透露,大家每个月的薪资都相对固定,考勤、绩效和提成都会在下一个月的工资中体现。 这种薪资发放体系是建立在员工稳定且可控的基础之上。但在南方不少制造企业里,人员流动性高,延迟发放工资,一是留出了充分的结算时间,另外也给离职员工更大的离职成本。 在深圳,工厂流水线“压工资”的情况非常普遍,从几天到一个月时间不等。深圳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城,大量的民营企业存在,也使得劳资关系更为复杂。所以,深圳也是全国第一个出台地方性工资保障法规的城市。在2019年上半年,深圳还认定了31家拖欠工资的“黑名单”企业。 而据AI财经社了解,深圳的企业也大多是每月15号左右才会发放上个月的工资,比如华为、OPPO和vivo的发薪日都是15号,这也是深圳官方规定的最晚发薪日期。 一位曾在比亚迪做口罩的员工对AI财经社透露,他所在的部门是22号发上个月的工资,但比亚迪的苹果事业部则提前了10天,为每月的12号。这种做法或许与苹果对代工方的要求有关。比如苹果最大的代工方富士康的发薪日是每月7号,而深圳绝大多数外资企业都是这个时间发放上个月的薪水。 发薪日背后的秘密 “其实都一样,你得看它的薪资周期是什么样的,一般情况下,都会留出5-10天进行薪资核算”,一位互联网大厂的HR告诉AI财经社。而这5-10天的时间,一般需要核对完成请假、绩效、五险一金、报税等内容,核对完以后,还需要走流程以及通过邮件等环节,一一确认。 另一位HR总监赵宇则解释称,大厂的绩效评价、考勤、工资等都有算法支撑,所以能够迅速反应,相比之下,小公司一切靠表,需要进行薪资核算的时间自然会长一些。 除了财务核算上需要时间,赵宇透露,部分企业还会出于企业风险防范的目的,将发薪日期后延一段时间。 “你要是经历过HR的工作,就会发现什么类型的同事都有,所以风险防范是需要的,尤其是规避离职员工可能带来的问题。”赵宇告诉AI财经社。对于公司来说,这部分拉长出来的时间,可以帮助公司掌握离职交接的主动权,做到不留后帐和避免员工“拿钱走人”的情况。 当然,选择拉长薪资发放日期,也不排除为了缓解现金流压力以及赚取理财收益或银行利息,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在工资尚未发放前,公司对这笔资金的运用仍然具有较大的灵活度。一位深圳的程序员对AI财经社透露,他们在合同里规定的发薪日是15号,但经常拖到20号,“反正是老板一句话,啥时候发就发。” 事实上,《劳动法》里并没有规定发放工资的时间。 但深圳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了《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其中包括用人单位应当与员工约定工资及其支付周期、支付日等内容(第九条)。若用人单位因故不能在约定的工资支付日支付工资的,可以延长五日;因生产经营困难,需延长五日以上的,应当征得本单位工会或者员工本人书面同意,但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第十二条)。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夏海龙律师告诉AI财经社,“在司法实践中,出于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如果地方性的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来讲,在一个工作周期后超过一个月不发工资,就会被认为是拖欠工资。” 不过,在他看来,单纯因为发工资晚了几天进入仲裁和诉讼的情况并不多见。“一般情况下,企业跟员工之间都会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因为周转、财务、银行等问题晚几天,只要员工接受,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夏海龙解释称,如果合同里有明确规定不能超过次月的某一天,延迟一天发,严格来讲也是违法的,劳动者有权利去主张权利。前述大厂HR也表示,劳动合同里如果写明了发放日期,但现实中晚发了,在达到一定情况后,就可能要赔偿加付一定赔偿金。 如今,深圳也在打算放宽工资支付时间的限制。今年5月27日,考虑到当前经济运行压力较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深圳当地一度建议修改《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将“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修改为“最长不得超过二十日”,但这一建议尚未落实。 (应采访对象要求,陈其、赵宇均为化名)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作为曾经的国民级理财产品,余额宝为啥凉了?
文 | AI财经社 杨谭 编辑 | 宋函 自余额宝诞生之后,整个互联网掀起了一阵理财狂潮,它激发了无数人躺着赚钱的梦想。2013年6月,余额宝正式成立,半年内,规模突破1000亿元,三年内,资金突破1.4万亿元,直逼四大银行存款。 然而,近年来,余额宝收益却一直在下降,7日年化收益率也一度跌破2%,背后持有的多只货币基金中,某些单个基金甚至只有1.9%。 最近,曾经作为其王牌的天弘余额宝发布的二季度财报也显示,其规模再次缩减,已降至7808亿元,降幅达到19.7%。天弘余额宝3年缩减了9000亿元,创五年来新低。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用户表示,他们早已放弃了余额宝。短短几年时间,一个国民级理财产品就衰落了。 曾经横空出世,半年突破1000亿元 作为一家一度亏损的基金公司,天弘基金之所以能走出泥潭,靠的正是在当年与支付宝合作推出余额宝。 2011年6月,天弘基金新任总经理周晓明上任,在此之前,他已经创业失败了两次。他发现,在传统交易时代,基金产品代销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太远,必须在模式上进行创新,要能够打破屏障,直面客户。 但是,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面对他的,是当时天弘基金连续两年净利润亏损的局面。AI财经社了解到,从2004年成立至2013年的9年里,天弘基金除2007年和2009年盈利外,其余7年均为亏损状况。 用行业人士的话说,那时的天弘,一边面临着银行理财产品的追逐,一边面临着被整个基金行业排挤的局面。 周晓明想要重新谋得生存,并立稳脚跟,就必须要做些大动作来改革。2013年,周晓明得以有与马云合作的机会,天弘基金迎来转机,双方一拍即合,决定推出余额宝。 2013年6月,余额宝正式推出。余额宝的模式极其简单,蚂蚁金服在支付宝后台开设余额宝接口,用余额宝的沉淀资金购买唯一一种基金产品——天弘余额宝,再以略高银行存款利率的方式吸收散户资金。 谁也没有想到,在当时理财知识还并未普及的情况下,余额宝迅速火了。在当年的11月就突破了1000亿元的规模,也就是说,用了半年时间,就做到接近一个中小银行。两年内,余额宝资产规模就达到7000亿元,不到3年突破1万亿元。 余额宝诞生以后,其投资回报率一度达到6%以上,并长期保持在4%-5%左右,是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的15倍,甚至高于很多银行的三年期定存收益率,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阵理财热潮。“余额宝在当年之所以收益高,主要是因为当时货币政策收紧的时候,他所投资的产品,比如同业存款等的收益率上升,然后带动了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上升。”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对AI财经社分析道。 2014年,余额宝用户迎来爆发式增长,达到1.85亿。并且,在2015年前后,余额宝几乎秒杀市场上其他货币类产品,无论是收益还是规模,均可以算作国民级别。 余额宝背后的基金产品天弘余额宝,也一跃成为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三年时间里,其资产规模迅速突破了一万亿元。此后在周晓明的推动下,中国货币基金产品从此告别了银行销售的时代,走上了一条中国互联网金融理财突飞猛进的发展道路。 最高近2万亿,直逼四大银行存款 余额宝的大获成功,让腾讯的马化腾也很眼红,于是他下令腾讯也要模仿余额宝。当时,腾讯给微信开了一个非常小的流量口子,以微信支付为切口,零钱和零钱通为资金沉淀池,果然,腾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到了1000亿元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余额宝背后的基金也仅天弘基金一家,几乎是100%的集中度,用苏宁金融研究院一位高级研究员对AI财经社说的话:“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首例。” 然而,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2018年,因为天弘基金承载有限,满足不了客户的增长,余额宝开始扩充其他基金公司的产品。 一时间,背后的货币基金公司发展至13家,规模更是一飞冲天。在当年,余额宝系基金总规模达到1.98万亿元,超过绝大多数城商行规模,甚至直逼四大银行存款。这就好比,14亿中国人平均每人在余额宝里存了1500元,余额宝彻底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的代名词。 余额宝超强的“带货”能力不亚于如今的直播主播,致使基金公司的规模普遍迅速扩大。在当时的新基金中,有6只基金的规模增长超过百亿元。其中,诺安天天宝A接入余额宝前,规模只有0.52亿份,2018年三季度末增长到107.35亿份,规模环比增长超了205倍。 余额宝最顶峰时期,背后接入了13只基金,除天弘基金之外,还有中欧滚钱宝、博时现金收益等新基金。如今,余额宝背后的基金更多,据AI财经社不完全统计,余额宝包括的单个基金产品已经达28只,包括中欧滚钱宝、博时现金收益、景顺长城、诺安天天宝、广发天天利等。 十年前,普通消费者如果想要购买货币基金产品,路径繁琐是极大的阻碍,而余额宝的推出,极大简化了购买路径,伴随着随用随取的便捷形式,加之曾一度高达6%收益率的诱惑,让习惯用手机支付的年轻人纷纷把自己的工资、零钱都转入了进去。 业内人士表示,与传统银行相比,余额宝一直有着易于操作且流动性高的优势,从而吸引了无数理财用户。 “余额宝里的钱可直接用于消费、支付和转账,而且不收取手续费。”一位余额宝用户告诉AI财经社说,“按以前7天期利率4%算,10000元放在余额宝一年的利息能达到近400元,与一年银行定存只有300多元相比,我还是愿意都把钱转到余额宝。” “而且,余额宝的开通条件也非常简单。只要年满18岁,就可以通过支付宝设置的实名认证使用余额宝。”他补充道。 3年极速衰退,收益率创出新低 然而,余额宝的神话并没有维持太久。最近的三年里,余额宝规模一再缩减,已降至1.4万亿元。天弘余额宝更是缩减超半,仅剩7800亿元,创五年来新低。 根据天弘余额宝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截至今年6月30日,天弘余额宝总规模为7808.09亿元。而早在今年4月,这个数字还是9724.15亿元,下降幅度达到了19.7%。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一季度,天弘余额宝规模就已经下降过一次,达2184.01亿元,幅度达到18%。 也就是说,半年里,天弘余额宝规模下降超过4000亿元。和2018年高峰时期的1.689万亿相比,目前的规模已经缩水了一多半,约为53%。 关于规模缩减的原因,天弘基金相关人士对AI财经社表示,自2018年以来,支付宝和天弘方面选择采取分流等方式降低了天弘余额宝的规模。也就是说,支付宝不再只考虑天弘货币基金一家,还会选择更多家。为此,AI财经社致电蚂蚁集团,对方表示,具体情况请以支付宝及余额宝相关公告为准。 究其原因,多名行业人士对AI财经社表示,余额宝规模下降,一是为了合规的考量,二是因为收益的下降。 “如今,余额宝不再只绑定一款货币基金的产品,而是多个货币基金的整合,是为了合规进行的改变。”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对AI财经社分析。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AI财经社表示,余额宝规模的下降,与蚂蚁集团的主动压降有关。因为超大规模的货币基金,一旦出现异常事件,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从而对市场产生影响。据《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货币市场基金应当保持足够比例的流动性资产以应对潜在的赎回要求。 此前,余额宝推出的“限购”策略,也是为了防范这一风险。2018年2月,天弘基金调整了余额宝服务规则,用户在规定时间内只能申购一定的数量,以保持其长期稳健运行。 最重要的是,余额宝收益率也不断下降,去年疫情期间,其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2%,某只基金最低时仅有1.4%。 尽管今年有所好转,但形势也不容乐观。今年初,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还能维持2.3%,而后逐渐回落。今年6月30日,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为2.093%,5月份的时候一度跌到过2.05%。 关于余额宝收益率下降的原因,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来自于市场影响,比如利率、费率、规模等,当银行的存款利率下调,货币基金所持有的短期债券利率低迷,就会导致余额宝预期收益率下降。另一方面还来自于余额宝的自身风险,大家不再愿意把钱放进余额宝。 “我早就放弃余额宝了,还不如把钱存银行,还没有风险。”一位用户这样说。 谁来代替余额宝? 货币基金整体失宠似乎已经成为今年的趋势。AI财经社了解到,除天弘余额宝外,此前排在第二名的易方达易理财货币A的规模在第二季度也降至2326.5亿元,下滑近17亿元。 此外,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是一路走低。据Wind同期数据显示,去年四月,667只传统货基中仅有13只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了3%,低于2%的基金数量达到335只,也有像国泰金鹰等这样的产品惊现0.4%的收益率。 AI财经社查阅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日前,492只货币基金中,只有3只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3%,分别是太平日日金,嘉合和鑫元安鑫宝。收益在2%以下的有200只,低于1%的也有很多。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货币收益率不断降低,规模也开始缩减,许多用户开始选择银行的现金类理财产品。 于百程表示,在今年4月,金融管理部门约谈蚂蚁集团,其中有一条是要管控重要基金产品流动性风险,主动压降余额宝余额。未来,像余额宝这样现象级的产品很难再有。 那么,未来谁会代替余额宝呢? 今年以来,在货币类和固收类产品规模下降的同时,公募权益类产品表现抢眼,吸引了更多资金。所谓“权益类产品”,一般指的是公司股票或投资公司股票的基金类产品。 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全部实现盈利的144家基金公司,其中权益产品较多的头部公司纷纷跻身盈利榜前列。如易方达、华夏和汇添富排名前三,分别盈利656.80亿元、599.69亿元和505.84亿元。此外,盈利超过百亿元的公司共有25家,合计盈利超过6400亿元,占全行业盈利的74.52%,头部化趋势明显。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千亿元级别管理规模的基金公司达到37家,合计规模占到全行业的近八成。总规模也不断创新高,继4月的22.51万亿元之后,二季度总规模突破了23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连天弘余额宝这样的货币基金,在二季度中,也因非货币资产带来较为明显的盈利,致使二季度盈利额增至138.74亿元。而就在一季度,贡献较大的还是货币资产为主,盈利为53.78亿元。 天弘基金相关人士对AI财经社表示,天弘未来也会考虑更多产品创新,向非货类方向做更多尝试。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表示,目前,房地产面临较大程度上的调控,从发展来看,长期资金的选择方向,权益类的产品的确是一个好的选择。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东京奥运会开幕,中国企业如何掘金?
|科技引领新经济| ▎ 这届东京奥运会,虽迟但仍吸金。 钛媒体作者丨连线Insight 东京奥运会,原本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近20年地理位置上距离中国最近的一届奥运会,中国游客也有望成为本届奥运会海外最大的观赛群体。 但由于疫情,原本定于2020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延期了一年,直到今晚,东京奥运会将正式开幕。 不同于以往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的人山人海、呐喊声和欢呼声不断,此次2020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没有观众,与之代替的是往届奥运会观众欢呼声的录音,在开幕式中播放。 奥运会举办了,但疫情仍在影响它的进展。目前,东京新冠病例仍在上升,据东京奥组委公布的信息,7月1日至19日,共有58名奥运相关人员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东京奥运会虽“生不逢时”、意外频发,但并不影响奥运会这一超大IP的吸金能力,尤其是海外观众无法现场观看比赛这一规定,将会刺激更多流量导流到线上转播平台。 这将刺激奥运会转播商的收入攀升。以NBC为例,去年3月,其宣布将在东京奥运会的转播中播放广告,广告收入就价值12.5亿美元,因此,NBC环球首席执行官杰夫·谢尔表示,东京奥运会可能是公司历史上最赚钱的奥运会。 中国企业也瞄准这一商机,从转播商、品牌赞助商,到代理商,都没有停止“参与奥运”的步伐,直到奥运会开幕前夕,国内部分公司还在争取与奥运合作的相关机会。 奥运会作为各个品牌讲述故事最好的舞台,它们不想放过一丝“借光”的机会。 01 奥运会转播权,仍是被争夺的“香饽饽” 东京奥运会的推迟举办,给互联网转播商后来者提供了“入场券”。 众所周知,奥运会的赛事转播权一直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自2008年开始,央视会把奥运版权分销给新媒体平台,参与购买转播权的玩家不乏有腾讯、阿里等国内互联网巨头。 至今,奥运会互联网版权之争已经延续了十余年时间,竞争对手也几经更迭,奥运会的转播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现在看来,互联网公司在奥运转播商中的权重,在不断提升。 不同于2016年里约奥运会,距离开幕前七天央视才对外宣布腾讯为分销里约奥运会新媒体版权的企业,今年东京奥运会的国内转播权早早便“名花有主”。 2021年5月21日,腾讯、快手两大平台相继宣布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达成官方合作,拿下2020年东京奥运会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视频点播与短视频权利,正式成为东京奥运会与北京冬奥会的持权转播商。 快手与腾讯实则属于后入局者。最先分得2020东京奥运会转播权这块“蛋糕”的互联网平台玩家,是中国移动旗下子公司咪咕,其早在去年12月率先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达成合作。 至此,东京奥运会包括北京冬奥会的版权格局基本成型:由央视主导,联合中国移动咪咕、腾讯和快手三大网络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虽都具备转播权,但具体权限并不相同。其中,咪咕拥有奥运会的直播权益,腾讯和快手并未以更大手笔购买直播权,因此只有视频点播和短视频权益。 三种方式的价格不同,以CNTV售卖伦敦奥运的新媒体转播权为例,其分销方案分为三类:A类包转播价格为5500万元(主要包括直播+点播+央视节目),B类3500万元 (直播加点播),C类为2800万元 (点播)。 付费意愿决定了各家的不同打法。 腾讯虽不是东京奥运会最早入局的转播方,但经验十足。从2008年、2012年两届奥运会开始,腾讯便参与互联网转播相关工作;2013年,腾讯成为中国奥委会唯一互联网服务合作伙伴;2014年承担冬奥申委官网的建设和日常运维工作;之后获得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大陆地区网络播出权。 可以说,在长视频领域,腾讯视频此次以绝对优势,成为了此次东京奥运会的主要参与方。 除了进行奥运全项目、全场次赛事转播覆盖,腾讯还借用自身多平台与互联网技术优势,打造了多元化奥运内容,比如《赢战东京》《我家有冠军》《百年百冠》等40多档原创视频节目,这都将为腾讯吸引更多的体育用户。 不比腾讯拥有诸多大IP版权运营经验,快手属于首次参与奥运赛事转播的互联网平台,但却开启了“奥运短视频时代”,摸索短视频生态下的奥运体育内容玩法。 据官方消息,在7月23日-8月8日东京奥运期间,快手将通过点播的方式,全程播出奥运会所有比赛,并推出覆盖赛前到整个赛事期的多重创新视频。 与腾讯、快手身为2020东京奥运会、2022北京冬奥会两届奥运会的转播商不同,处于上升期的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投入重金,一口气拿下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0年欧洲杯、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四届大赛的权益。更重要是,咪咕更是不惜重金直接买下了此次东京奥运会的直播权益。 咪咕能够舍得花如此大手笔,主要原因是其背后有中国移动5G商用技术的支撑,具有其他平台难以比拟的优势。5G网络时代的到来,用户对观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画面高清、流畅、不卡顿极大地提高了观众观看体育赛事的体验。对此,咪咕也表示,在2020东京奥运会期间将打造主演播室+XR演播室,给观众带来较为先进的观赛体验。 为何互联网平台都争抢奥运会转播市场? 奥运会拥有的海量观众,能让转播方获取足够的曝光度和广告费。比如里约奥运期间,腾讯平台的日活跃用户、用户黏性、装机量等方面都出现数倍的增长。 但若成为奥运转播商,购买版权也是一大笔费用。其中,央视持有版权的成本,是影响版权分销价格的最重要因素。目前,央视总共为2018-2024这四届奥运大赛付出约5.5亿美元的版权成本,约合36亿人民币。 中标成本如此高,争夺下奥运转播权这块大蛋糕,就能为转播方带来收益吗?美国电视转播商NBC认为,对转播方而言,东京奥运会有可能是其有史以来利润最高的一届赛事。因为出于防疫需要,很多国际游客无法来现场观赛,东京奥运门票经济损失惨重,酒店、旅游、交通等行业与大量商机失之交臂,倒逼流量涌到转播平台。 这意味着,对于各大转播商和与奥运会相关的品牌赞助方来说,东京奥运会是一个“出圈”、“曝光”的好机会。尤其是本次奥运会有了短视频平台的加持,或可能制造更多的爆点,各大合作品牌也都能“借风”,间接受益。 02 如火如荼的营销大战 奥运会也是广告主争抢营销资源的“淘金场”。 从东京奥运会官网可以看出,本次奥运会赞助商分为四种级别,分别全球顶级赞助商、金牌合作伙伴、奥运会官方合作伙伴和官方供应商。其中,全球顶级赞助商等级最高,目前共14家,包括可口可乐、英特尔、阿里巴巴等巨头企业。 而金牌合作伙伴、奥运会官方合作伙伴和官方供应商等剩余三个级别均属于日本本土赞助商,共有67家。 如此看来,与本届奥运会直接相关的中国企业赞助商,仅阿里巴巴集团这一家。2017年1月,阿里巴巴进入“全球合作伙伴计划”名单,在云计算和电商品类上击败亚马逊,加入奥运TOP合作伙伴行列,赞助期限为十年。 这意味着在2018年至2028年三届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中,阿里巴巴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开展市场营销等权利及相关的一整套权益回报。据新京报报道,虽阿里巴巴并未公布具体金额,但外界保守估计这笔赞助费不低于8亿美元。 此前为了迎接东京奥运会,作为东京奥运会顶级赞助商中的唯一一家中国企业,阿里巴巴曾为此特意制定了一整套营销方案。 彼时,若按照计划,从启动到东京奥运会开幕,各种节奏的营销密集有序,阿里将调配一切资源,“all in” 2020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 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阿里的奥运营销计划戛然而止,不过从合作周期的角度来看,东京奥运会延期只是打乱了相关品牌的营销计划,对其之后合作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今年5月14日,阿里巴巴重启奥运营销“加油联盟”计划,奥运营销计划重新全面展开。据官方消息,天猫、淘宝、阿里云、天猫国际、考拉、聚划算等都将以数字化的方式支持和服务东京奥运会。 此外,阿里云和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联手打造的奥林匹克转播云OBS Cloud,会为转播方提供云上解决方案。阿里云还会为今年上线的奥运官网Olympic.com提供云服务。 同样是官方赞助商,东京奥运会最大赞助商丰田汽车,却在开幕式之前“打退堂鼓”,其他几家日本赞助商也已撤销广告活动。 而更多的中国企业,却在想方设法“参与”这届奥运会。 不少中国企业选择把营销重心放在中国国家队上,通过赞助国内各国家代表队参与东京奥运会。 从事体育行业10余年的国武传媒推广总监戚嘉富对时代周报提到,“空场奥运”对于中国奥运代表队、专项运动队和专项运动员的国内赞助商影响更小。 因此签约中国各大代表队的国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且大多集中在今年上半年——上美集团旗下的韩束品牌成为中国国家游泳队官方合作伙伴;荣耀、泸州老窖均成为TEAM CHINA中国国家队赞助商;百度智能云成为中国国家跳水队独家AI技术合作伙伴;vivo成为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官方赞助商,旗下子品牌iQOO是中国国家赛艇队和皮划艇队官方赞助商…… 安踏更是多方出击,不仅赞助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装备“冠军龙服”,还将为举重队、摔跤队、拳击队等10支中国国家队、22个比赛项目提供比赛装备和后勤服务。 此外,安踏还要为国际奥委会委员及工作人员提供包括体育服装、鞋和配件在内的体育装备,可谓无时无刻都在赛场“奋战”。 也有企业“曲线救国”,通过不同的营销策略,花式赞助中国国家队“吃喝用穿”各方面。比如燕之屋成为中国国家击剑队指定燕窝产品,三元极致牛奶宣布牵手中国国家攀岩队,泸州老窖旗下产品成为中国国家队专用庆功酒…… 资深体育咨询专家张庆曾对创业邦表示,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合作伙伴,或者是中国奥委会的合作伙伴,是中国企业参与东京奥运会最现实的方法。 另外,政策的变化,也让国内企业这次“讲中国奥运故事”的弹性变大了。2019年7月,国际奥委会批准修改的一项关于运动员商业规则的条例。 在新规之下,奥运期间保证官方赞助商(直接与国际奥委会达成赞助合作的品牌方)利益的同时,允许运动员和其他奥运会参与者使用和适度曝光其个人赞助品牌,提高相关赞助商在奥运会曝光品牌的机会。 这意味着,除了官方冠名合作,更多品牌有机会借助运动员或相关组织合作,进入奥运会的曝光场。国内企业的奥运营销之战,也将变得更为激烈。 03 这届京东奥运会,虽迟但仍吸金 即便门票损失惨重,但昨日开幕的东京奥运会仍然吸金。 总体来说,奥林匹克收入来源主要有转播、门票收入、赞助费和特许产品(许可证费)等,其中转播、企业赞助(全球合作伙伴赞助计划)由国际奥委会管理,主办国本土赞助、其他冠名许可项目由主办国奥组委管理。 由于东京已经宣布不接待国外观众,为此东京奥运会的门票收入将大幅缩减。 东京奥组委首席执行官武藤敏郎曾表示,由于多个奥运赛事将空场举行,东京奥运会门票收入将从预计的900亿日元(约合53亿元人民币)降至数十亿日元(约合5874万元人民币)。 东京奥组委也已表示,东京所有场馆将全部退票,此次奥运会共向普通民众售卖了363万张门票。 但需要注意的是,门票占据奥运会整体收入比例并不大,转播和赞助这两大固定收入才是核心收入来源,分别占整体收入的70%和20%。而这两部分资金,国际奥委会在未举办奥运会之前,便已收入囊中。 据路透社报道,东京奥运会在宣布延期之前,东京奥组委与赞助商签订的合同金额就已经超过33亿美元,是同在亚洲举办的2008北京奥运会3倍之多。 虽然目前已有10多家日本赞助商宣布退出此次奥运会,不会在日本国内投放奥运相关广告,但其投入的赞助费用并不会被退还,属于自愿放弃奥运会权益。 至于转播权收入情况,据日经中文网报道,东京奥运会的转播权费总计在3000亿日元(约合27.3亿美元)左右。 也就是说,仅赞助费和转播费两项,东京奥运会就已经吸金60.3亿美金。 奥运会吸金能力,在这一年内依然在延续。 去年至今,有企业陆续寻求与东京奥运会的合作。 今年7月,朝夕光年就拿下东京奥运会唯一官方授权手游《索尼克在2020东京奥运会》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代理。 尽管延期让奥运会举办方付出了更多的成本,也承担了不少损失。但总的来说,延期、空场举办东京奥运会,比直接取消,要好得多。 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估算,东京奥运会若正常举办可带来1.81万亿日元(约合170亿美元左右)的经济效益。如停办,该数字自然为零。 奥运会的正常举办也给了赞助商、供应商以及相关的服务产业链一个“回血“的机会。 在本次东京奥运会相关赛事使用的各项比赛器材中,约有五六成来自中国供应商。作为奥运会供货商,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收益,带来的品牌曝光机会也是他们看重的。 奥运会在所有体育赛事中处于金字塔顶端,尽管延期了一年,但它的关注度和吸金能力依然强劲。这场赛事也将成为今年夏天最火热的流量池,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本文来源:连线Insight(ID:lxinsight),作者:张霏,编辑:李信
李佳琦带货的华熙生物 为什么不值得买?
封面来源 | IC photo 你的“脸”一年要花多少钱? 当“肌白如雪、青春永驻”,成为世人对容貌的一种美好追求后,在巨大的终端需求催生下,与“美”相关的行业进入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医美、护肤、美妆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近年来,随着90后成为我国消费的中坚力量,变美三件套也从曾经的“美甲、染发、种睫毛”更新成了如今的“水光针、肉毒素和玻尿酸”。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消费者对医美(尤其是轻医美)的接受度在不断提升,医美产品正在从奢侈消费向新的刚需消费转变,而这背后也推升了我国医美行业的快速扩张。 根据国信证券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正规渠道产生的医美产业规模为1436亿元,过去5年的复合增速超过20%。 而在这个价值千亿的巨大产业链中,上游品牌商受益于资质、技术上的严苛要求,竞争壁垒最为稳固,是近几年资本市场追逐的主要对象。 2019年,玻尿酸一哥华熙生物成功登陆A股科创板,在玻尿酸全产业链布局的身份加持下,公司上市以来股价一路狂奔。 截至2021年7月21日,华熙生物上市以来的累计收益率按发行价算高达到539.8%。尤其是进入今年后,在A股市场一片狼藉的环境之下,华熙生物年内依然保持了108.3%的超高收益率。 那么,在热闹、喧嚣的行业背景之下,华熙生物到底是如何围绕玻尿酸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的?当下资本市场看好华熙生物的核心逻辑又是什么?在PE高达200倍之后,华熙生物的股价是否面临被高估的风险? 带着上述疑问,本文试图解答以下问题,以期让投资者明白我们对华熙生物的观点: 玻尿酸龙头华熙生物的业务布局是怎样的? 华熙生物的核心投资逻辑是什么? 站在当前时点,华熙生物是否值得关注? 业务概览:玻尿酸原料为基础,积极向下游拓展 回溯华熙的发展史,1999年时在地产界打拼多年的赵燕女士,把目光投向了彼时还是软黄金的玻尿酸。 赵燕通过控股的境外子公司正达科技,与山东生化药品公司、正大福瑞达和美国福瑞达共同出资成立了山东福瑞达(华熙生物前身),致力于玻尿酸原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2000年,山东福瑞达买断了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的发酵法技术,开创性的实现了国内玻尿酸的规模化量产,奠定了华熙生物在玻尿酸酸原料药领域的龙头地位。 在原料领域站稳脚跟的华熙生物,开启了向产业链中下游拓展业务的新征程,并不断丰富自身的产品线。 2012年,凭借技术、规模和资质上的优势,华熙生物推出了面向医美终端的产品“润百颜”,此后向骨科、眼科等B2B2C的医疗终端业务衍生。 经过多年的发展后,2015年医疗终端业务营收占比达到了37%,成功打破了华熙生物原有业绩的天花板。 2016年以来,华熙进一步向C端的功能性护肤品领域进军,2018年进行全面战略性调整,加大功能性护肤品品牌建设和产品力投入。 2019年底,华熙生物顶着玻尿酸第一股名头成功登陆A股科创板。至今,公司形成了以玻尿酸原料药为基础,形成了医美业务(医疗终端)和功能性护肤品双轮驱动增长的业务布局。 2021年,国家卫健委批准玻尿酸酸可用于普通食品添加,意味着我国功能性食品的增长空间进一步提升。 未来,受益于功能性食品原料业务的增量空间,以及华熙生物在玻尿酸功能性食品终端业务的先发布局,基于其新的业绩增量,有望带动公司进一步打破现有业务规模的天花板。 靠着卖玻尿酸产品,华熙生物的业绩增长迅猛。2020年,华熙实现营业收入26.33亿元,同比增长39.63%。相比之下,2018、2019两年的收入增速还要更高,分别达到了54.41%和49.28% 图1:近年来华熙生物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净利润方面,2017年以来也呈现了总体增长的趋势,但增速的波动略大。数据上,2020年华熙实现归母净利润6.46亿元,同比增长10.29%。 业绩持续增长,业务结构上的变化亦值得关注,即:玻尿酸原料的收入占比逐年走低,到2020年时已经降到了26.72%;同时,玻尿酸护肤品的地位越来越重,2020年的收入占比已经超过了50%。 图2:华熙生物收入结构的变化,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盈利能力方面,玻尿酸产品无论是原料药还是下游业务的毛利率都很高,因此华熙近年来的销售毛利率都维持在高水平,变化相对不大。 而正是由于高附加值的护肤品收入占比越来越高,华熙的销售毛利率有小幅提高。具体数据上,2020年华熙的毛利率为81.41%,较2016年提升了4.05pct。 以目前的收入结构来看,玻尿酸原料虽然是华熙所有业务的起点,但在目前护肤品却贡献了半数以上的收入与利润。 对于华熙生物的基本观点之一:玻尿酸是它的第一大标签,即便华熙在玻尿酸原料界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际上护肤品已然是华熙的第二大标签了。 玻尿酸原料业务:以技术驱动为主导 既然是起点,了解玻尿酸行业一定要从玻尿酸原料药开始。玻尿酸,学名透明质酸,化学本质是一种大型黏多糖。 凭借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了携带大量水分的能力,是目前公认“地表”最强保湿物质之一。 因此,按其功能可将玻尿酸原料药分为3个等级,即医疗级(骨科、眼科等临床用途,和为人熟知的医美用途,)、化妆品级和食品级,正好对应华熙目前的三大下游业务。 开门见山的说,对于华熙生物的玻尿酸原料药,其核心看点主要有二: 1. 自身品类齐全,技术领先,地位斐然; 2. 行业层面,下游需求总体强劲,即便存在结构性分化,强需求下的业绩支撑无需担心。 关于品类齐全,在上文已有提及,对应下游三大类的玻尿酸原料药华熙都有布局。而地位斐然,则主要说的是,在市占率上华熙目前是全球玻尿酸第一大企业。 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2019年华熙玻尿酸原料药占据了全球市场的39%,在收购了东辰生物后,公司总产能420万吨,市占率已经接近50%。 图3:2019年全球玻尿酸原料药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36氪整理 而且在好需求的支撑下,产能的扩张还在延续,华熙的市场地位因此更加稳固。根据调研资料显示,今年6月,天津厂区一期投产,释放产能300万吨,目前华熙的玻尿酸总产能已经超过了700万吨,而且天津厂区二期还有300万吨产能在建。 说到技术领先,玻尿酸原料药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具有比较高的技术门槛,这是玻尿酸原料药最底层的发展逻辑。 在技术取向上,玻尿酸作为一种大型黏多糖物质,低分子量的寡聚玻尿酸和高分子量的玻尿酸较难实现量产。由于二者具有较强的医疗、医美功能性,再叠加技术溢价,故而附加值极高。 因此,华熙的第一重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自主研发的酶切法路径上,可以商业化量产高附加值的寡聚玻尿酸和高分子量玻尿酸。 自主研发的酶切法不仅解决了能不能的问题,而且相比于传统路径,效率更高,反应条件也更温和,污染更低。尤其在杂质控制上,华熙的玻尿酸原料药高于日本和欧洲药典的要求,品质相当出众。 再来看华熙在技术上的的第二重优势,通过细菌发酵制备玻尿酸,相比传统的提取法成本更低,产量更大。再与酶切法配合,质量也更加稳定。 华熙在技术上的第三重优势,则是通过交联技术平台,稳定玻尿酸的分子结构,可以让其产品在体内存留的更久,单次使用的周期更长,尤其在注射等方式上,更具优势。 由于玻尿酸原料药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华熙的玻尿酸原料药不仅通过技术优势,表现出了极强的产品力,而且产能上的优势也巩固了它的行业地位。 虽然玻尿酸原料药的增长在近年来总体保持强劲,但是下游需求在结构上的分化依然值得关注。 在格局上,化妆品级与食品级玻尿酸占据主导地位,医用级玻尿酸的占比非常低。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2019年医用级玻尿酸的全球市场份额仅4%。 华熙的玻尿酸原料药在不同品类上的占比亦与当下行业的趋势与格局类似,根据2018年的详细数据,化妆品级的占比超过了50%,医用级(滴眼级+注射级)的占比约34%,食品级的占比约11%。 华熙注射级玻尿酸原料药在2018年开始提速,强劲的医美需求是主要原因之一。虽然之后再无详细数据披露,但是在医美的好需求下,预计还将保持强势增长,由此构建原料端结构上的优势。 总的来看,华熙的玻尿酸原料药在现有产能下,总体增长稳健,2020年该业务的负增长主要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之后,随着收购与自建产能的释放,叠加食品级玻尿酸在国内可用于食品添加剂带来的需求释放,预计该业务会有较为明显的增长。 医疗终端业务:医美产品是最大亮点 华熙的医疗终端业务也是围绕玻尿酸展开,其主要产品包含了医美用品,和骨科、眼科等临床用品。 在收入贡献上,根据2018年的详细财务数据,医美产品是大头,在医疗终端业务内的收入占比高达78%。而华熙的医美产品则主要包括了注射类玻尿酸填充剂、水光针和面膜。 图4:华熙生物医疗终端业务结构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虽然,骨科、眼科等临床医疗产品的增速颇高,但主要还是低基数的缘故。从总得需求强度来看,临床医疗玻尿酸产品的需求相对稳定,而在近年来的医美热潮下,华熙的医美产品即便基数已经上来了,依旧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关于医美在国内长期好需求的逻辑无须赘述,在趋势上注射类的轻医美更受欢迎。而在注射类医美的市场结构中,根据新氧数据,2019年时玻尿酸产品的占比高达67%。 增长方面,根据Frost & Sullivan预测,到2024年我国注射类玻尿酸填充剂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0亿元,2020-2024年间的CAGR则高达25%。 因此,华熙的润百颜、润致等注射类玻尿酸医美产品正好站在一条高增长的赛道上,未来几年的业绩似乎无需担心,而注射类玻尿酸产品在定位上的分化却更值得关注。 行业层面,目前高端玻尿酸产品的盈利能力远强于中低端产品。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2019年时,美国艾尔建的高端玻尿酸销售量远不及华熙,但同期销售额却明显高于华熙。 再看华熙注射类玻尿酸医美产品的市场定位,润百颜是典型的低端入门级,而润致则是进阶款。 根据目前的行业趋势,相比于低端走量的润百颜,未来业务收入的增长动能,还要看定位更高端润致系列。 在高端化的行业趋势下,未来新出的高端产品都将放在润致品牌下。产品矩阵逐步丰富同时,医疗器械牌照所具有的一定排他性,也是润致品牌发展的关键看点。 其中,润致品牌下的润致娃娃针已于2020年获批上市,是目前市面上唯一获批的针对面部、额部的水光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 除了牌照优势外,华熙润致娃娃针在产品力上颇为出众,主要在锁水、补水、修复皮肤张力等方面表现优异,而且在使用周期上也是长效产品,这都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复购率,并形成用户黏性。 从行业趋势来看,国产玻尿酸医美产品逐步走向高端是必然过程,华熙通过润致布局中高端品符合历史潮流。 但需要注意的是,国产中高端玻尿酸医美产品的崛起会有一个漫长的征程,离不开长期的学术推广。华熙的润致品牌于2018年推出,相对较新,未来的好预期能否兑现在业绩上,还需要进一步跟踪验证。 总的来看,在过去的几年间,华熙的医疗终端业务维持了较高的增速,尤其是2018、2019两年间的收入增速都超过了50%。 2020年,该业务的收入增速骤降至18%,主要也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随着医美需求的保持旺盛,今年该业务预计还将维持高增长。 同时,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骨科、眼科相关器械、药品的增长会更加明显。因此,华熙的骨科、眼科等临床用玻尿酸产品,预计也将维持高增速,助力公司业绩增长。 功能性护肤品:公司营收扩张的主要引擎 近年来,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新一代消费者的崛起,我国护肤品市场呈现出全新的发展特点。 一方面,受益于消费需求的提升,中国护肤品市场整体进入高速增长通道。2019年,我国护肤品市场容量达到2427.5亿元,同比增速14.4%,占整体化妆品市场的比例超过50%。 图5:我国护肤品市场规模及增速 资料来源:Euromonitor,36氪整理 另一方面,受益于新一代消费者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的提升,近年来国货购买热情持续高涨,为国产护肤品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热土。 2019年,国产化妆品品牌CR20的市占率从2012年的8%提升至14%,国产品牌的认同度不断提升。 图6:国产化妆品品牌市占率不断提升 资料来源:华安证券,36氪整理 此外,在新一代消费者消费理念变迁的影响下,化妆品的功效化成为行业不可逆转的趋势,为功能性护肤品的扩张提供了可能。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国内功能性化妆品市场规模从 2010 年的 110 亿元增长至 2019年的 625 亿元,10年间的CAGR 高达28.2%。 但对标欧美发达市场,我国功能性护肤品占化妆品总市场的比重仅为 20%,远低于欧美国家的62%,这意味着未来我国功能性护肤品仍有着近2倍的成长空间。 在巨大的行业红利推动下,2018年开始,华熙生物加快了在C端功能性护肤品领域的布局速度。 公司依托细菌发酵技术和交联两大技术平台,以玻尿酸+X为基础,开发出一系列具有保湿、抗老、修护、舒敏等功效的功能性护肤品,构建起了以夸迪、润百颜、米蓓尔、Bio-MESO肌活等为代表的多品牌矩阵。 目前来看,在功能性护肤品领域,华熙生物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首先,多品牌矩阵实现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的交叉覆盖,打开企业持续增长的边界。化妆品作为日常消费品,产品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差异化的特点。 对于企业而言,如果采用单品牌战略,由于品牌覆盖范围过广,很容易造成品牌定位不清的问题,同时单品牌针对的市场空间有限,也容易触碰业务增长的天花板。 而多品牌战略最大的好处则在于:可以通过子品牌有针对性的实现对细分市场受众的有效覆盖,强化品牌定位,加深消费者印象,同时有利于企业拓宽业务增长边界,而子品牌之间的协同效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2018年以来,华熙生物战略性投入功能性护肤品终端业务,在原有润百颜品牌的基础上重点孵化了Bio-MESO肌活、夸迪、米蓓尔3个子品牌。 同时储备了颐宝、润月雅、柯岸等多个子品牌,形成了更多元的品牌矩阵,实现了对不同性别、年龄段、肤质需求消费者群体的有效覆盖,拓宽了功能性护肤产品的受众广度。 其中,肌活主要定位中低端大众市场,主推针对成分党的肌底液系列;米蓓尔定位中低端敏感肌群体,主推抗敏修复的水乳霜。 润百颜定位中低端分级呵护,主推玻尿酸+活性成分的次抛精华原液;夸迪定位高端熟龄肌市场,主推抗初老的次抛精华和面霜。 而柯岸、润熙禾、佰奥本集、海宝诗等品牌则是华熙生物旗下专门针对男士护肤、母婴护理、高端个护和宠物护理开设的专业品牌。 表1: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品牌矩阵 资料来源:华熙生物官网,36氪整理 受益于多元化品牌矩阵下潜在消费需求的不断激活,2016-2020年,公司功能性护肤板块实现持续高速扩张,2020年功能性护肤品营收达到13.5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51%,5年复合增速高达83%。 图7: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及增速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其次,原料自供和品牌直营形成成本优势,助力功能性护肤品业务保持较高的毛利率空间。作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供应商,华熙生物拥有近200个规格的玻尿酸产品。 同时,依托细菌发酵、酶切法等核心技术,也覆盖了玻尿酸衍生物和依克多因、神经酰胺、麦角硫因、糙米发酵滤液等多种生物活性原料,实现了功能性护肤品上游原材料的自供和定制化需求。 表2:基于生物发酵平台衍生的多种生物活性原料成分 资料来源:华熙生物官网,36氪整理 在功能性护肤品的总成本中,原料是其中最主要的来源,占比接近70%。受益于大部分原料的垂直自供,华熙生物不仅更好的保证了产品功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还具备其他企业难以企及的成本优势,叠加目前大部分功能性护肤品采取的是电商直营为主的销售渠道,因此更有利于公司保持护肤品业务较高的毛利率。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板块的毛利率稳定在80%左右,相比同业的贝泰妮、上海家化、珀莱雅等企业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成本优势。 表3:华熙生物与可比企业护肤品业务的毛利率对比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最后,先进技术提升产品力,打造差异化竞争基石。近年来,华熙生物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上的领先性。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1.41 亿元,同比增速50.4%。 在超强的研发投入支持下,截至2020年底,公司累计申请专利341 项(含发明专利 289 项),其中已获授权专利 85 项(含中国发明专利 45 项,国外发明专利 4 项),形成了以细菌发酵技术平台和梯度3D交联技术平台为核心的研发体系。 在强大的研发技术支撑下,功能性护肤品从原料、科技技术、生产工艺、配方体系等多个维度持续提升,保证了旗下产品在功效性、安全性、使用体验、便携性等多方面的产品竞争力,助力公司护肤产品与竞品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格局。 表4:华熙生物关键技术在功能性护肤品板块的应用 资料来源:华熙生物官网,36氪整理 以夸迪5D玻尿酸为例,5D玻尿酸实质上是多种专利的组合,由基础玻尿酸+高分子量玻尿酸+大分子量玻尿酸+中小分子量玻尿酸+寡聚玻尿酸共同组成。 图8:5D玻尿酸图解 资料来源:夸迪天猫官方旗舰店,36氪整理 通过不同分子量大小的玻尿酸组合,有效提升透皮吸收率,更好的针对肌肤不同层级实现补水、锁水、保湿、抗老等多重功效。 而5D玻尿酸最关键的技术正是华熙生物自主研发的酶切法工艺,通过该工艺可以制备出不同分子量的玻尿酸,并加以组合。 受益于研发和技术带来的产品力提升,功能性护肤品核心品牌的用户粘性和复购率均处于较高水平。 根据青眼数据,米蓓尔品牌整体复购率在30%以上;而据天猫数据,润百颜品牌整体复购率在40%-60%之间。 较高用户粘性和复购率有利于功能护肤品业务营收规模的持续增长,同样也预示着用户的复购有望为未来营销费用的缩减提供空间。 然而在一切欣欣向荣的背后,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目前华熙生物在功能性护肤品领域仍面临一些问题,如果后期处理不善,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板块的持续发展。 在护肤品业务跨过10亿的营收门槛后,意味着单纯依赖渠道和爆品的战略对公司护肤品业绩扩张的促进作用在持续衰减。 未来如何有效提升品牌溢价,保持用户粘性,增强用户复购是功能性护肤品业绩持续扩张的关键所在。 鉴于此,2020年,华熙生物进入品牌建设元年,通过直播带货、微博话题、IP联名、KOL推荐等多种新型营销手段,不断强化用户品牌认知,抢占消费者心智,助力于品牌力的提升。 受益于品牌营销的推动,功能性护肤板块的增长立竿见影,2020年营收增速高达118%,营收贡献超越原料成为华熙生物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但与此同时,品牌建设也意味着营销费用的持续高增,2016-2020年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从1亿元扩张至11亿元,CAGR为70%。 其中,用于广告宣传和线上服务推广的费用的CAGR更是高达91%和389%。而受费用增长的拖累,公司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速从38%缩减至10%。 展望未来,随着品牌建设的持续投入,预计短期内,公司这种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大概率仍会持续。 图9:华熙生物营销费用分布和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除此之外,子品牌不够饱满的品牌形象,也是华熙生物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虽然华熙生物在各子品牌上使用的专利技术、核心成分以及品牌定位完全不同,但从消费者的实际体验来看,润百颜、夸迪等子品牌存在一定的同质化问题。 这种同质化不仅体现在各品牌都有相当比例的次抛原液产品占比,容易混淆消费者对品牌定位的印象。 而且现阶段子品牌在营销推广、消费者认知上都需要依靠华熙生物的专业资质为背书,子品牌自身的影响力并未带动公司品牌价值的提升。 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华熙生物自身子品牌定位和消费者印象出现了偏差,子品牌之间的差异化定位并不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问题。 而同质化背后则意味着子品牌之间有可能会出现内部竞争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品牌矩阵的协同发展,对功能性护肤品整体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现阶段华熙生物值不值得买? 从产业逻辑上,无论是对医美的需求,还是对化妆品的需求,亦或是对眼科、骨科器械的需求,都昭示出华熙生物的好前景。 分业务来看,华熙的玻尿酸原料药的关键限制因素是产能,产能决定了增长的上限。因此,当收购+自建产能释放后,业务规模会明显上一个台阶,收入增速亦会出现明显提速。 但是,附加值极高的医用级玻尿酸原料药的占比预计不会大幅提高,预计未来释放的新产能还是以化妆品级和食品级为主。 同时,当产能大规模释放后,市场竞争亦会加剧,因此会部分负向对冲产能释放带来的业绩增长。 再看医疗终端,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散去,需求回补是一大利好。另一利多因素,是公司布局的润致系列中高端玻尿酸注射类医美产品,符合行业大势。 所以,结合上述两大利多因素,今年医疗终端业务的收入增速预计会较2020年有明显的提高。 但是,国内低端玻尿酸医美产品的价格战带来的利空也需要关注,华熙入门级的润百颜系列产品能否守住市场份额,是该业务恢复高增长的前提。 对于华熙目前的重中之重,功能性护肤品板块的增长看点主要集中在品类的扩充、多品牌的协同效应和品牌力提升带来的品牌溢价能力。 (1) 品类扩充:目前公司核心产品次抛精华原液收入占整个化妆品收入的60%以上,品类营收集中度较高。 未来在核心产品传播较为充分、复购率较高的基础上,预计公司会不断丰富旗下水乳霜、面膜、眼部精华等品类的拓展。 参考海外功能性护肤品牌企业的战略布局,未来华熙生物有望在品类上呈现出大单品+多个基本款+季节性新品的品类结构,从而带动整体品牌营收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图10:华熙生物护肤品业务结构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2) 多品牌协同发展:当前公司主要发力点集中于核心品牌,形成了以润百颜、夸迪为第一梯队,米蓓尔、BM-肌活为第二梯队的品牌布局。 但如前文所述,在护肤品领域华熙生物目前仍然储备有包括润月雅、德玛润等多个护肤品品牌,同时也在向周边的个护、母婴、宠物等更广泛的领域延伸。 表5:华熙护肤品的产品矩阵 资料来源:华熙生物官网,36氪整理 未来在品牌营销的持续刺激下,核心品牌品牌力有望提升,在核心品牌达到一定规模体量后,将发挥对其他品牌的带动作用。 同时,随着核心品牌的不断稳定,公司也会有更多的经验和能力对其他成长性较好的品牌加大投入倾斜力度,不断完善公司在功能性护肤和周边领域的品牌布局,形成多品牌协同发展,对整体营收产生1+1>2的效果。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我们认为,未来3-5年,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业务仍然有望维持高速的扩张趋势。 但由于功能性护肤的营收规模已经超过10亿人民币,在高基数的影响下,未来同比增速可能会略有放缓。 估值方面,我们预测未来3年华熙整体和各业务的收入及增速见下表: 表6:华熙生物未来三年盈利预测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基于如上数据,再参考华熙的近年来的净利润水平,以及业务布局方向,我们预测华熙未来三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5亿元、13.09亿元、17.81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则分别为37%、48%、36%。 因此,对应公司未来三年的估值(PE)分别为165x、112x和82x。所以,公司目前超过200倍的估值明显被高估,甚至相当的不理性。 在当下的医美风潮下,医美相关的标的几乎都是估值高位,行业前景好,市场的预期高可以理解,但是如此估值下的安全边际,投资者一定要重视起来。
仅仅13秒一个家毁了!电动车为什么会爆炸起火?
近日,电动车爆炸起火的新闻再次登上热搜。 杭州一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起火,车上一对父女被严重烧伤,令人揪心。 新闻截图 事故原因初步判断为锂电池的起火爆炸。 检索新闻,可以发现电动车爆炸并不是偶然事件。 甚至有人在家里客厅给电动车充电,突然引发爆炸,整个过程仅仅13秒,一个家被烧得面目全非。 那为什么电动车广泛使用锂电池?锂电池为什么会爆炸起火?我们该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呢? 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电动车为啥要用锂电池? 通常适用于电动车的动力电池,可以分为锂电池和铅酸电池两大类。 而锂电池因为功率密度高、重量轻、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了电动车的首选动力电源。 锂电池(作者供图) 据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CESA)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容量中,锂电池占据了97.1%,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那锂电池真的安全吗?又为什么会爆炸起火? 锂电池为什么会爆炸? 锂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实现充放电过程,从原理上看,造成锂电池爆炸最主要的因素有过充和短路两大类。 过充,主要发生在锂电池的充电过程,由于电池存在电阻,充电过程中电池会蓄积大量的热量。锂电池中的保护装置可以通过检测电压的方式,对过充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 但是,当过充时间过长,电压持续过高时,锂离子电池内部容易出现枝晶短路,导致锂电池温度和压力不断上升,从而产生爆炸、起火的风险。 短路,则主要发生在锂电池的使用过程中,锂电池在使用时,自身温度会持续上升,同时电池也维护正常的散热。 如果因为外界因素导致电池温度过高,则容易导致电池隔膜损坏,引起短路,从而造成内部热量积累过多,引发链式化学反应,造成电池爆炸燃烧。 因此,有些小伙伴纷纷表示,锂电池不安全,还是及时更换铅酸电池更好,那究竟是真是假呢?接着往下看…… 铅酸电池更安全? 铅酸电池在电动车、通讯基站和一些便携式设备中都有应用。 和锂电池相比,铅酸电池的管理系统中缺乏充电时对电池的过充保护,很多充电器也无法做到满电后断电,在过充时爆炸几率比锂电池更高;并且,铅酸电池的电解液为强腐蚀性的硫酸,发生漏液或者爆炸时,危害要比锂电池更大。 总体来说,铅酸电池的安全性并不如锂电池。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铅酸电池直接接触金属制品,以免引起腐蚀,同时避免电池直接接近热源,导致温度过高,引发起火。 私自更换电池,究竟有多危险? 1.电池尺寸发生变化,容易造成内部电池晃动,影响使用寿命。 2.锂电池和铅酸电池的充电器并不通用,一旦混用充电时会存在安全隐患。 3.私自改装很难保证电池的连接完全合乎安全准则,运行时有发生短路、爆炸的风险。 电动车电池一般寿命为1-2年,如果充电时电池发热严重,肉眼可见的破损和变形,如电池鼓包、电池外壳破损,也要到专业的维修点进行更换。 此外,“一充就满,一跑就光”。这是电池硫化最典型的特征,此时电池已经失效,需及时更换电池。 其他电池的使用指南 1.手机电池 给锂电池充电时,需要严格遵守厂家提供的充电时间,满电后及时终止充电,连续充电不超过8小时。同时,不在过高和过低的温度环境下充电,充电时远离卧室,杜绝可燃物。 尽量选择原装充电器,避免选用不合格的第三方充电器。 2.碱性电池 碱性电池,主要用在家用设备中,如钟表、遥控器、玩具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5号电池”,“7号电池”。 碱性电池,在过度放电时会出现“漏液”现象,碱液具有腐蚀性,会损坏所使用的设备。 因此,在使用碱性电池时,需要注意及时更换低电量电池,切不可将电池长期存放在设备中,同时避免将电池放入明火中,以免引发爆炸。 如何避免事故发生? 1.合理充电,避免过充 充电时,先插电池插头,再插电源插头; 拔电时,先拔电源插头,再拔电池插头,注意时间不宜过长。 2.选用正规厂商的电动车和电池产品 正规厂商的电动车和电池产品往往进行过严格的安全测试,更有安全保障。 非标准电动车往往在电池和电路连接上大概率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充电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切勿私自改装电动车 私自扩容电池和电瓶在拼装工艺和电芯选择上难以保证原厂的质量,从而使得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短路问题。 4.使用电动车配备的原装充电器 原装充电器往往会与电池的充电保护功能相适配,而第三方充电器在此方面缺乏保障,可能会导致电池损坏,引发安全事故。 5.尽量选择统一配置的充电、停放地点 充电、停放电动车时尽量选择统一配置,具有较高安全保障的地点,切勿在楼道、公共门厅等民用公共区域充电和停放电动车。 6.避免在阳光下直接暴晒电池 外界温度过高容易影响锂电池本身的散热,从而导致电池内部温度过高,引发隔膜熔穿和短路现象。 因此,应该避免电池直接暴晒,同时也不要靠近温度过高的热源。 综上所述 日常生活中 一定要注意正确使用电池 电动车不要私自更换电池 尽量安放在统一配置的停放地点 切记不要放在楼道和公共门厅
无药可救?美国两地现“超级真菌”传播 30天死亡率达30%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7月22日称,有证据表明一种“无法治疗”的真菌正在两个城市蔓延。该中心表示,这种真菌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在美国尚属首次。 因其具有多重耐药和致死率高的特征,“耳念珠菌”也被称为“超级真菌”。图据NBC新闻 据悉,今年1月至4月期间,一种名为“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的真菌,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的两家医院以及华盛顿特区的一家疗养院的病患中出现传播。这种“超级真菌”的特性是“捕食”免疫系统弱的人,当它进入血液、心脏或大脑时最为致命。 报道称,有一小部分患者在被这种侵袭性真菌感染后,对三种主要的治疗药物都产生了耐药性。迄今为止,5名存在耐药性的患者中,已有3人死亡。美疾控中心称,在两个暴发感染的地区平均30天死亡率为30%,但这两个地区间似乎不存在直接关联。 美疾控中心的梅根·莱曼表示,两地的病例都在持续爆发,自4月以来又还发现了新的感染病例。但此次美疾控中心的报告中,并未涉及后续的增加病例。 莱曼还称:“这确实是我们第一次开始看到耐药性聚集病例,其中患者显然是在相互感染。” 耳念珠菌,是日本2009年发现的一种新病原真菌物种,于2013年在美国首次被发现。卫生官员多年来一直对这种超级细菌发出警告,因为它对现有的多种抗真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对医院里用来消灭细菌和真菌菌株的所有消毒剂也都具有耐药性。2019年,一名纽约的医生诊断出,3例患者对一种被称为“棘白菌素”的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该药物被认为是对抗真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 因其具有多重耐药和致死率高的特征,它也被称为“超级真菌”。不过在此前的病例中,科学家并未发现有证据表明真菌在病人之间传播,他们都是在治疗过程中形成了耐药性。 然而,此次CDC的结论认为,今年发现的新病例表明真菌病例已经发生了人际传播。在华盛顿特区,一家专门为重病患者服务的疗养院里“聚集“了101例“耳念珠菌”感染患者,其中3人被诊断存在耐药性。同一时期,得州达拉斯地区的两家医院也发现了22例感染,其中2人被诊断存在耐药性,另有5人对两种药物有耐药性。 研究人员在回顾医疗记录后发现,没有发现这些集群中的患者以前使用过抗真菌药的证据。卫生官员表示,这意味着这种真菌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南京黄码人员一周三次核酸 加快阻断病毒传播
23日19时52分,南京市举行第三次新闻发布会,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杨大锁报告疫情防控相关情况:自7月20日以来,南京共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4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相关情况及轨迹已经第一时间向社会做了公布。37个病例分布在2个区,其中江宁区35例,溧水区2例,他们的职业主要是以机场工作人员为主,其中机场保洁人员29例,地服人员3例,装卸人员2例。其余3例为他们的密接。 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杨大锁表示,自7月20日,南京市共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3例,无症状感染病例14例。主要分布情况为,35例在江宁区,2例在溧水区,以机场人员为主,机场保洁29例,地服3例,装卸2例,其余3例是他们的密接。 江宁区政府副区长伏进进介绍,南京江宁区已完成183.5万人核酸检测,发现22例确诊病例、13例无症状患者。 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已经明确对7月10日到20日,进出过南京禄口机场的苏康码黄码的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原则上一律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条件不具备的地方,按规范严格实施居家健康监测,对所有黄码人员一周内实施三次核酸检测,阴性者可以恢复绿码,并实行解除健康管理措施,采取集中隔离措施能有效阻断病毒传播,还有利于加快核酸检测速度,早发现早治疗。 杨大锁说,目前发现的阳性患者主要聚集在禄口国际机场,因此如果大家发现自己的苏康码变成黄码,务请主动电话告知社区,配合相应的健康管理举措。
恶意软件藏在人工智能的“神经元” 网络安全迎来新挑战
原标题:研究人员将恶意软件藏在人工智能的“神经元”里 效果还好得吓人 随着神经网络得到更广泛的使用,它可能成为恶意软件活动的下一个前沿阵地。根据周一发布在arXiv预印本网站上的这项研究,恶意软件可以直接嵌入到构成机器学习模型的人工神经元中,从而使它们不被发现,神经网络甚至能够继续正常执行其设定的任务。 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作者写道:"随着神经网络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这种方法在未来将普遍用于传递恶意软件。" 他们的实验发现,使用真实的恶意软件样本,用恶意软件替换AlexNet模型中高达50%左右的神经元,仍能保持模型的准确率在93.1%以上。作者总结说,一个178MB的AlexNet模型可以在其结构中嵌入多达36.9MB的恶意软件而不被使用一种叫做隐写术的技术检测出来,一些模型针对58种常见的防病毒系统进行了测试,恶意软件也没有被发现系统被破坏的迹象。 其他入侵企业或组织的方法,如将恶意软件附在文件或文档上,往往不能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大规模地提供恶意软件。另一方面,新的研究设想了这样一个未来:一个组织可以为任何特定的任务(例如,聊天机器人,或图像检测)引入一个现成的机器学习模型,该模型可以装载恶意软件,同时很好地执行其任务,不会引起安全系统的怀疑。 根据这项研究,这是因为AlexNet(像许多机器学习模型)是由数百万个参数和许多复杂的神经元层组成的,包括所谓的全连接 "隐藏"层。通过保持AlexNet中巨大的隐藏层完全不变,研究人员发现,改变其他一些神经元对性能没有什么影响。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为黑客如何设计一个带有恶意软件的机器学习模型并让它在外部传播列出了一个游戏规则。 "首先,攻击者需要设计神经网络。为了确保更多的恶意软件可以被嵌入,攻击者可以引入更多的神经元。然后,攻击者需要用准备好的数据集训练网络,以获得一个表现良好的模型。如果有合适的训练有素的模型,攻击者可以选择使用现有模型。之后,攻击者选择最佳层并嵌入恶意软件。嵌入恶意软件后,攻击者需要评估模型的性能,以确保损失可以接受。如果模型的损失超出可接受的范围,攻击者需要用数据集重新训练模型,以获得更高的性能。一旦模型准备好了,攻击者可以利用供应链污染等方法将其发布在公共资源库或其他地方"。 根据该论文,在这种方法中,恶意软件在嵌入到网络的神经元中时被"分解",并由一个恶意的接收程序组装成可运行的恶意软件,该程序也可以通过更新下载中毒的模型。如果目标设备在启动模型之前验证了该模型,那么该恶意软件仍然可以被阻止。它也可以用静态和动态分析等 "传统方法"来检测。 网络安全研究员和顾问Lukasz Olejnik博士告诉Motherboard:"今天,用杀毒软件检测它并不简单,但这只是因为没有人刻意在这里面寻找。该过程中的恶意软件提取步骤也有可能被发现。一旦隐藏在模型中的恶意软件被编译成,恶意软件,那么它就可能被发现。" "但这也是一个问题,因为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中提取恶意软件的定制方法意味着目标系统可能已经在攻击者的控制之下,"他说,"但如果目标主机已经在攻击者的控制之下,隐藏额外恶意软件的需求就会减少。" "虽然这是合法的、有意义的研究,但我不认为在DNN模型中隐藏整个恶意软件能给攻击者带来什么,"他补充说。 研究人员在研究中指出,他们希望这可以 "为神经网络辅助攻击的防御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方案"。 这并不是研究人员第一次研究神经网络如何被恶意行为者利用,比如通过设计图像来迷惑他们,或者通过嵌入后门来导致模型行为不当。如果神经网络真的是黑客的未来,随着恶意软件活动的增加,这可能成为对大公司的一个新威胁。"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人工智能辅助的攻击将出现,给计算机安全带来新的挑战。网络攻击和防御是相互依存的,"该论文指出。"我们希望所提出的方案能对未来的保护工作有所帮助"。
为什么晚上打呼噜会突然被自己憋醒?这是病、得治!
本文专家:王茜,河北省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生活中,打呼噜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很多人以为打呼声越大,说明睡得越香,可事实上打呼噜却是一种病! 相信很多打呼噜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睡着睡着感觉快窒息了,然后突然憋醒; 尽管睡了一夜,早上起床口干还特别疲惫; 白天总是犯困,还感觉记忆力下降; 如果你已经出现以上情况,那要引起注意了。 打呼噜就是睡得香? 夜间睡眠打鼾,在医学上更准确的说法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 这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中反复完全性呼吸暂停,或不完全性低通气,气道塌陷所致的间歇性缺氧和睡眠片段化。 主要临床表现为夜间睡眠中打鼾、憋气、憋醒,常伴有日间头痛、口干、疲倦、嗜睡等症状。 研究显示,在我国成人OSAS发病率约为4%-7%。很多人都认为呼噜震天响,就是睡得香,普遍认为是深睡眠。 但是随着睡眠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呼噜震天响,未必是睡的香。 随着打呼噜时间的延长,最终可能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以及脑功能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睡眠打呼噜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胖子比瘦子更容易打呼噜? 肥胖患者咽喉部脂肪较多,夜间睡眠时,上气道压力更大,脂肪挤压上气道导致上气道狭窄更容易出现打鼾。 男性肥胖患者多为脖颈短,肚子明显很大,这种肥胖我们形象的比喻为“苹果型肥胖”。 而女性肥胖患者多为臀部及大腿部肥胖,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梨型肥胖”。 相较而言,苹果型肥胖患者更容易夜间睡眠打鼾。这是因为受到明显增大的肚子的压迫,肺的呼吸运动受限制,夜间睡眠中缺氧更加明显,更容易出现睡眠打鼾。 因此,肥胖是睡眠呼吸暂停的独立危险因素。 打呼噜严重可能导致猝死? 对打呼噜放任不管,长期以往,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记忆力下降,甚至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代谢疾病,甚至还有潜在的致命风险,成为睡眠杀手。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还是夜间睡眠中猝死的重要原因。 肥胖 我们都知道肥胖是睡眠呼吸暂停的重要诱因,但其实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肥胖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两者是互相影响的。 夜间睡眠中呼吸暂停,会影响激素代谢水平,使食欲增加。同时白天精神不佳明显困倦,没有精神锻炼,也会导致肥胖。 高血压 高血压是睡眠呼吸暂停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美国科学家在2020年8月1日出版的《睡眠》杂志上发表文章说,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中有50%-70%同时患有高血压。此类高血压患者单纯依靠降压药物治疗,血压很难控制。 糖尿病 睡眠呼吸暂停的主要特点为夜间睡眠中缺氧,氧气进不去身体,二氧化碳排不出去,导致机体长期处于高二氧化碳的状态。而长期高二氧化碳会导致胰岛素抵抗,长此以往会出现糖尿病,血糖难以控制。 心脏病 长期夜间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机体缺氧。心脏是机体需氧最大的器官之一,也是机体最重要的器官。 长期缺氧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脏高负荷运转,增加心脏衰老的速度。同时长期缺氧会导致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易出现血栓,严重时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猝死。 脑卒中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还是由于缺氧,会使得脑血管扩张,严重时出现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卒中。长期缺氧会使得机体更容易形成血栓,导致缺血性脑卒中。 猝死 猝死被认为是睡眠呼吸暂停最严重、危害最大的并发症。睡眠中猝死的报道屡见不鲜。 在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韩芳教授作《睡眠呼吸暂停远程管理》报告指出,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的人群比没有该病症的人群猝死率远远高出三倍。 事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研究显示,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的司机车祸发生概率远高于夜间睡眠正常的司机,甚至达到2.5倍。夜间睡眠效率低,白天精神差,感到疲乏困倦,难以集中精力,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工作中出现事故。 能阻止打呼噜吗? 轻度OSAS患者可以通过行为干预来治疗。 1、减肥,目的是使咽喉部脂肪减少,气道闭合压下降,从而减轻OSAS; 2、戒烟、戒酒、减少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避免日间过度劳累; 3、侧卧位休息。 4、口腔矫治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止鼾夹”。分为软腭保持器、舌保持器、下颌前移矫治器。 主要适用于轻中度OSAS患者以及无颞颌关节功能紊乱、张口困难、鼻塞等情况的患者。同时需要注意,矫治器通过着力于牙齿发挥作用,因此对于存在牙周炎及牙齿坏损的患者禁用。 5、持续正压通气,这个就是医生口中的佩戴呼吸机。 可有效消除患者睡眠时的上气道阻塞,降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改善日间疲乏、嗜睡,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其长期疗效已得到证实,有研究显示,对于接受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依从性差(每天佩戴呼吸机时间小于4小时)5年生存率为85.5%,依从性好(每天佩戴呼吸机时间大于6小时)其5年生存率为96.4%,明显升高。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不是简单的打呼噜 而会危害多器官、多系统 严重影响生命安全 因此 要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一块自制自行车码表从B站火到GitHub 网友催量产
丰色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民间又有高手“出没”: 一位“技术宅”自制的自行车码表在B站火了,短短几天引来20多万人围观! 速度、距离、时间、卡路里、航向显示的记录功能自不用多提,还可显示经纬度和海拔。 它还配有离线地图,可显示你的实时位置与骑行轨迹: 在汽车、高铁上也能测速! 切换界面查看电量、骑行记录、GPS定位、传感器等系统数据,相当丝滑: 再看细节上,UI设计可是比市面上不少码表都要高级!(佳明:你直接报我身份证得了) 这要是告诉我它是某个大牌而非自制的(除了壳很明显以外),我可能都信了。 网友们也是纷纷respect,称赞它打爆那些溢价离谱的码表: “完成度离谱”,是不是很想要链接? 好家伙,连稚晖君都被吸引过来了(后来佳明也现身评论区“自黑”,见后文): 诶?稚晖君的真·自行车和这个码表是不是可以搭配使用? 除了在B站上很火,这个码表项目也登上了今日GitHub热榜: 而据网友粗略估算这个码表的硬件成本大概不到300,如此优秀的它,是如何DIY出来的呢? 如何DIY一个自行车码表 X-TRACK软件架构示意图如下:由HAL、Framework 和 APP 三层组成,Framework为核心。 HAL层负责底层芯片驱动和传感器原始数据获取; Framework又包括三个模块,分别负责图形渲染、页面生命周期管理和消息分发处理。 其中消息框架模块提供数据的分发和处理。 使用订阅发布机制,将HAL层的接收到的传感器数据发布,转发给对应的订阅者进行数据处理。 以GPS为例,GPS数据处理节点每秒读取一次卫星数据,然后发起publish,由消息框架将 GPS 数据推送给订阅者。 在运动数据处理节点中订阅GPS数据。在收到GPS数据之后,运动数据处理节点根据 GPS 数据计算总里程,平均速度等信息。在表盘页面中,拉取运动数据节点信息,将其显示在表盘页面中。 ps. 地图软件为GPXSee。 实现主要有7步: 1、首先是硬件设计。 用AD(Altium Designer)进行PCB板线路设计: 电路图和PCB文件也可以在GitHub详细查看。 2、然后就是被大家纷纷夸赞的UI设计: 设计软件是Adobe AI。 3、接着在3ds MAX上进行外壳设计: 4、再然后就是软件设计了: 编程语言为C++: 5、再使用模拟器直接在PC上模拟效果。 码表的图形界面采用了免费开源的GUI图形库LVGL。 成品使用了许多LVGL提供的基础控件,例如在地图页面的轨迹显示中使用了line控件,地图显示使用了image控件,在表盘页面的页面切换选择,使用了button控件。 6、调试调试,没问题就可进行编译下载。 这里用的是Keil。 7、最后,将最终程序烧录到单片机(AT32F403ACGU7)上运行,再连上ST-Link进行调试。 另外可能很多人不知道,UP主用的这个AT32系列MCU是国产‍设计(重庆雅特力),可替代意法半导体STM32F103系列,主频更高、RAM更大。 内存有32GB,存下一个1GB多的北京地图不是事儿。 另外,除了开头提到的功能以外,它还支持地图缩放、计步功能、导出标准GPX格式的轨迹、RTC自动根据GPS校准、掉电自动保存数据(JSON格式文件)、不过续航为4小时(持续工作,始终亮屏)…… 整个设计的硬件和软件部分都已开源。 连“竞品”佳明都来点赞 怎么样?学会(废)了吗? 不少围观群众觉得这样一个UI颜值爆表、功能丰富的自行车码表如果真的能有厂商合作生产的话,那还有佳明这些产品什么事儿 有人在评论区@Garmin佳明,没想到还真把它引过来了:这下好了,连“竞品”都给X-TRACK点赞。 有人还算了一笔账,在某宝按教程买这些配件一共需要不到300元,比佳明上千的价格是便宜不少(虽然续航能力低一点)。 催量产的网友真的非常非常多,不过真要商业化的话,除了续航能力,有自行车骑行爱好者认为还需支持ant+、踏频、心率、功率设备的连接、防尘防水等功能,以及考虑现在的屏幕在阳光下的能见度等问题。
假的Win11安装包被曝光 都是广告和木马病毒
IT之家 7月24日消息 外媒 MSPoweruser 报道,Windows 11在微软真正发布之前就有非官方泄露镜像了,不幸的是,这其中有一些从非官方来源下载的 Windows 11 ISO 镜像中隐藏了危险,卡巴斯基报告说,这些ISO镜像中往往包含恶意软件。 卡巴斯基报告了一个例子,1.75GB 的86307_windows 11 build 21996.1 x64 + activator.exe。该文件大小显示为 1.75GB,看起来是可信的,但事实上,该文件的大部分由一个 DLL 文件组成,其中包含大量无用信息。 打开这个可执行文件,就会启动安装程序,它看起来像是普通的Windows安装向导。然而,它的主要目的是下载和运行另一个更有趣的可执行文件。第二个可执行文件也是一个安装程序,它甚至附带一份许可协议(很少有人阅读),称其为“download manager for 86307_windows 11 build 21996.1 x64 + activator”(86307_windows 11 build 21996.1 x64 下载器 + 激活器),并指出它还将安装一些赞助软件。如果你接受该协议,各种恶意程序将被安装在你的机器上。 卡巴斯基表示,他们已经检测到几百次使用类似Windows 11相关计划的感染尝试。这些恶意软件的很大一部分由下载器组成,其任务是下载和运行其他程序。 这些其他程序可能非常广泛--从相对无害的广告软件(我们的解决方案将其归类为非病毒)到成熟的木马程序、密码窃取程序、漏洞和其他讨厌的东西。 IT之家获悉,鉴于微软正在免费提供Windows 11系统,获得该软件的最佳方式是加入 Window 11 Insider 计划,只需访问 Windows 10设置应用程序中的更新和安全选项卡并向下滚动到Windows Insider计划即可。当然前提是满足Window 11的最低硬件配置需求等。
iOS 15引入基于半身照的人物识别功能
在周五公布的一份文档中,苹果详细介绍了该公司在机器学习技术上的最新发展,比如为 iOS 15引入了基于半身照的人物识别功能,即便照片中并未清晰记录下人脸。与此同时,该公司在机器学习研究的专题页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在设备本地上更好地识别照片中的人物。 (来自:Apple 官网) 文章指出,相册应用能够在各种场景下更好地识别人物,而不论他们的面容是否已被清晰记录。 为达成这一目的,苹果使用了特定于人物的面部与半身照识别技术。 该公司写道:“若拍摄对象的视线从镜头前移开,人脸通常处于被遮挡或完全不可见的状态”。 为此,开发团队考虑到了图像中的人物上半身,因其通常在特定环境中显示恒定的特征,比如不变的服饰。 也就是这些特征,让 iOS 移动设备拥有了可在本地高效分辨前后几分钟所拍照片中的人物的可能。 如上图所示,苹果以一张完整的图像作为输入,然后专门识别其中的人脸和上半身特征。 接着通过将这些特征与其它照片进行匹配,以提升传统基于面部识别无法高效分辨个人的能力。 与往常一样,苹果强调了所有机器学习操作都可在本机完成,以保障用户的隐私。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希望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内存和计算资源的开销。
国产Android厂商大力宣传的“内存融合”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在体验ROG游戏手机 5 的时候,18GB的RAM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ROG 游戏手机 5 . 狂开 25 个 app 的极端场景仍然能够从容应对,不卡顿的同时极少出现杀后台的状况。 即使 ROG 游戏手机5开了超大 RAM 的先河,但在 Android 阵营主流的旗舰中,RAM 仍然以 12GB 为主。 如此来说,超大 RAM 仍然还是小众「游戏」手机的特配。不过,不少的厂商在系统更新中引入了「内存融合」、「内存可拓展」的概念,以求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现在,支持「内存融合」的机型已不是少数,有些厂商甚至直接喊出了「RAM 12G 秒变 20G」的口号。 给人一种有了「内存融合」,似乎就可匹敌原生超大 RAM 的效果,实际中是真的如此吗? 融合出来的「大」RAM 体验怎么样? 在究其本质之前,还是先看看实际「疗效」。 本次的测试以 realme 的两款旗舰为样本,纯主观的判断为前提。 realme 两款旗舰 RAM 均为 12GB,「内存融合」加持下,最高可扩展 7GB。realme UI 的「内存拓展」共有三个档位,可增加 3GB、5GB、7GB,每次调整都需重启才可生效。 其他厂商其实也大差不差,较为类似。 前后共测试了几次,先说一个结论,差距不太大,感知不太强。 一同打开《和平精英》、《王者荣耀》、《崩坏 3》三个手游,配合常用的影音、阅读、RSS 等 app,正常状况下,再次打开后台 app 极少出现重载。 而未开启「内存融合」时,手游会被「杀掉」,而常用的 app 状况与开启内存扩展接近。 但这有两个前提,一是系统,二是电量。 还是以 realme UI 为例,后台 app 们过不了夜,夜间闲时系统会集中清理。 而低电量(20% 以下),也会促使系统清理后台 app,从而尽可能保留电量。 ▲ 开了三个游戏,跳到初始的 app,无需启动. 不过,默认会把微信这类大多数人常用的 app 进行后台锁定常驻,以免被系统强退。 体验过程中,当手游在读条时,基本不会被系统退掉,但它们更像是被「封存」而非后台运行。也就是说,我没有遇到开启手游读条到 75%,然后回个微信,再切回来能读完条直接进入。 当然,也有较为偶然的状况,在体验 realme GT 大师版时,小志表示「有次我开了原神放在后台,两天之后清任务的时候点了进去,发现还在」。而我这几天测试时,并未还原出这种场景。 或许是这次用的都是 12GB RAM 的手机,导致感知不太明显。但当去探究「内存融合」、「内存拓展」实现的原理后,反而觉得出现上述结论是理所应当。 「内存融合」本质上是「虚拟内存」 在酷安上,有个叫做 Scene 4 的软件。它里面有个「SWAP 设置」的选项,进入后会有 Swapfile 与 ZRAM 两个功能。 当你取得 ROOT 权限之后,你就可以在 Android 手机上随意设置「虚拟内存」了。 其实,近来逐渐成为主流的「内存融合」、「内存拓展」在本质上就是虚拟内存。它是 Linux 内核的一项基础的功能。 不仅是 Linux,在 Mac、Windows 等现代操作系统上,都有「虚拟内存」技术,它已经是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回到 Android 上来,额外拓展的 3GB、5GB、7GB 其实是个压缩存储空间,当运存不足时,把后台的一些数据压缩到「拓展内存」中,而这扩展的容量是从闪存中借用的。 如此就造成了几个问题。 在初中的计算机课上,我们都学过,RAM 叫做随机存储器,可随时读写、速度很快,但断电数据会丢失。而 ROM 是为只读存储器,存储数据稳定,断电后数据不会改变。 相对来说,ROM 的读写速度远不如 RAM,因此当从 ROM 闪存中借用了空间后,读写效率远不如运存 RAM,即远不如 RAM 来的流畅。 另外,ROM 的闪存不断地擦写会直接影响到它的寿命。 简单来说,「内存融合」其实也是把后台的部分数据压缩「封存」到借用的 ROM 空间中,当需要时,再解压读出。 大部分 Android 厂商们「内存融合」出来的额外运存,本质上还是 ROM,而并非是简单的把这部分空间变成 RAM 运行内存。 由此,它并非能完美的解决多个 app 后台运行,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原生 RAM 的容量。 12G RAM 加上拓展 8G 并不等于 20G RAM! 此前,ColorOS 在上线「内存融合」功能时,OPPO 的产品经理有过一次集中的答疑。 主要有两点值得参考,一是是否有用,二是是否会影响寿命。 「它并不是噱头」,虚拟内存其实是存放后台不活跃的应用进程,给活跃的进程让位,「减少真实运行内存的压力,常用 App 会更为流畅」。 「在研发时已经考虑到了硬件寿命问题」,「会根据使用场景和器件状态控制写入量」,OPPO 也表示这个技术已经过老化测试,寿命影响有限。 ▲ 这种说法其实并不严谨. 无论是从内存融合原理,还是实际体验,扩展出来的 8GB 空间并不能与原本的 12GB RAM 简单相加,实际体验也远不如真正 20GB RAM。 另外,内存融合在运存 8GB RAM 以下的产品上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理论上会给后台进程更大的余量,保证一些常用进程的活跃度。 「虚拟内存」是 Android 系统原本就有功能,它的效果没有宣传的那么夸大,它只是个辅助,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实打实的运行内存 RAM。 ▲ 图片来自:Pocketlint 其实,Google 在原生 Android 11 中就加入了「缓存应用冻结」功能,开启后会自动冻结后台 app 进程,禁止占用 CPU 资源,以达到节能省电的目的。 同时,国内不少系统为了流畅度,也会对后台进程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制,现在的中高端新机出现卡顿的几率已经降低了很多。 「内存融合」技术本身不算是个「噱头」,它广泛的存在于很多操作系统中,但它有着很多的局限,最终在产品上体验感知不强。 但若厂商们花大力气去鼓吹「内存融合」能够达到大运存同样的效果,那就有些本末倒置,让内存融合变成了一个噱头。
三星Galaxy S22首批搭载骁龙895!支持65W快充但需要额外购买
原标题:首批搭载骁龙895!曝三星Galaxy S22入网:支持65W快充 据此前消息,高通将会在今年12月左右正式发布“骁龙895”处理器,在此前骁龙888的基础上再次全方位提升,成为安卓最前旗舰芯片。 按照以往惯例,三星Galaxy S旗舰每年都会是首批搭载骁龙新旗舰芯片的机型之一,今年也不例外,三星Galaxy S22系列依然会首批配备骁龙895芯片登场。 根据今日最新爆料,三星Galaxy S22系列目前已经获得了一些地区的3C认证,其中显示该系列机型将配备最高65W快充技术,这将对三星旗舰的体验带来大幅提升,算是追赶上了国内主流旗舰的快充配置。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三星以往的策略,这个65W的快充配置可能并不会全系标配,而且三星很可能并不会附赠支持65W快充的电源适配器,用户想要享受到最高的快充规格需要再额外购买快充头。 除了性能、快充方面的提升之外,此前消息称三星Galaxy S22系列将在影像系统上再次升级,其中三星Galaxy S22、S22+则会搭载5000万像素主摄,支持像素四合一技术,单位像素面积为1μm。 三星Galaxy S22 Ultra将会为主摄搭载类似vivo的微云台设计,能有效的增加拍摄时的稳定效果,对视频拍摄的增幅尤为明显,同时还将联合老牌相机厂商奥林巴斯共同调教这个强大的摄像头方案。 在奥林巴斯的加持下,Galaxy S22 Ultra综合成像表现有望碾压一众对手,成功屠榜DXO,非常值得期待。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