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高通推无损音频蓝牙传输新技术,比特率超索尼LDAC
编译 | 杨畅 编辑 | Panken 智东西9月2日消息,据外媒The Verge报道,本周三高通宣布,将在其音频技术组合Snapdragon Sound中,新增一项无损音频蓝牙传输技术:aptX Lossless。 该技术扩大了蓝牙传输的带宽,传输的比特率可达1Mbps,比索尼的LDAC的速率更快,还可以根据音频传输的外部射频情况调整传输速率,降低传输过程中音频数据丢失等问题的可能性,实现无损音频蓝牙传输。 无损音频对于消费者使用耳机等无线设备来听音乐来说十分重要,是影响体验的重要一环,很多厂商都在研究如何更好地实现无损音频传输等相关技术。 据悉,高通计划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向客户提供该项技术支持。 一、多技术无缝协同工作,实现超1Mbps的传输速率 2021年对于无损音频领域来说是重要的一年,5月份苹果Apple Music宣布支持无损音频,亚马逊宣布不再对无损音质的音频收取额外费用。 但无损音频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在无线耳机上实现无线全保真播放音频。 高通认为它已经找到了新的aptX无损音频解决方案。 为了通过蓝牙无线技术可靠地提供CD无损音频质量,aptX Adaptive技术和高通的蓝牙高速链接技术协同工作,来帮助设备提供音频传输所需的可持续数据吞吐量。 这些技术旨在无缝协同工作,提供超过1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可在拥挤的射频环境中平滑地缩减到140kbit/s,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任何音频数据丢失或者故障带来的影响,从而获得一致且可靠的听觉体验。 高通还给出了aptX Lossless的特性和规格: aptX Lossless支持44.1kHz、16位CD无损音频质量,能够根据蓝牙链路质量成比例提高音频传输的比特率。 用户可以选择44.1kHz CD无损音频和24位96kHz有损音频,当声源为无损音频时使用该技术,可以实现自动检测以启动CD无损音频,包含在数学上的逐位精确,其传输的比特率可达1Mbps。 The Verge提到高通在带宽方面已经超过了索尼的LDAC无线音频编码技术,跟LDAC的上限速率990kbps相比,aptX Lossless达到了1Mbps,不过仍有一些压缩,因为CD质量的音乐的采样速率通常为1.4Mbps。 二、64%受访者重视耳机无损音质质量 高通副总裁兼总经理James Chapman说:“无损音频意味着数学上位对位的精确(Mathematically bit-for-bit exact),没有音频文件丢失。到目前为止,现有技术还不能实现让蓝牙传输的速度满足无损音频传输必要的比特率。” 在James Chapman看来,随着许多领先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商现在提供大范围的无损音乐库,消费者对于无损音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根据高通的《2021音频产品使用现状调研报告》,音质是所有音频设备中最关键的购买驱动因素,这也表明了消费者对高质量流媒体音频的需求正不断增长。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会寻求无损或者高分辨率的音频质量,64%的受访者说无损音频质量可能会影响他们购买无线耳机的决定。 James Chapman补充道:“目前,只有手机、PC和平板电脑等客户端设备支持无损音频。高通正通过在下一代耳机上支持无损音频,充分体现音乐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结语:TWS耳机或迎来音质大提升 高通在无线音频、手机音频领域发展已久,BOSE、森海塞尔、vivo等多品牌的设备上很多都应用到了高通的无线音频方案。高通3月才发布Snapdragon Sound,时隔半年后,又新增一项新技术,更加显示出高通对于TWS耳机、无线音频等领域的关注。 TWS耳机的体验跟音频传输质量相关,新的无损传输技术,保证了蓝牙传输这一环节的音频质量得到最大保障,这或许可以提升TWS耳机整体的音质体验。
集邦咨询: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产量3.07亿部
IT之家 9 月 2 日消息 今日 TrendForce 集邦咨询发布了 2021 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产量数据。调查表示,受印度、越南等地接连爆发疫情影响,2021 年第二季智能手机生产表现及市场需求双双衰退,生产量 3.07 亿部,环比减少 11%,但相较去年同期有着 10% 的增长。2021 年上半年,全球总计生产 6.52 亿部智能手机,较去年同期疫情爆发之初增长近 18%。 具体来看,三星第二季度生产了 5850 万部智能手机,排名第一,但是环比减少 23.5%。该品牌主要的生产地位于越南以及印度,由于接连爆发疫情影响,导致产量明显减少。集邦咨询表示,不能忽视三星市场占有率缩减的情形,未来的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 OPPO(含 realme、一加)、小米(含 Redmi、POCO、黑鲨)第二季度的生产量均为 4950 万部,并列全球第二。尽管这两家厂商环比数量略有减少,但是依旧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其中 OPPO 同比增长 80%,小米同比增长 70%。另一家厂商 vivo(含 iQOO),第二季度产量 3400 万部,环比减少 8.1%,位居全球第五位。 苹果方面,第二季度智能手机产量 4200 万部,位居第四名。由于第二季度是 iPhone 传统的销售淡季,因此销量同比减少 22.2%。集邦咨询表示,预计该品牌 iPhone 13/Pro 系列新机定价有望与去年持平,以争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不过由于马来西亚疫情严峻,部分芯片交付可能会延迟,影响到下半年的生产表现。 IT之家了解到,目前 LG 品牌手机已经停产,数据显示 2021 年以来,LG 手机产量为 940 万部,其产品主要销往北美以及拉美的中端市场。 图源集邦咨询。 集邦咨询预计,2021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产量将提升,预估产量达到了 3.299 亿部。
和草坪修剪工抢饭碗?智能割草机器人来了 起售价近万
凤凰网科技讯(作者/李治钦)9月2日下午,Segway赛格威品牌于北京发布了全新家用割草机器人Segway Navimow,该产品将于2022年3月面对全球市场公开发售。连割草的工作都有机器人来抢活了。 发布会现场,赛格威首先公布了一组数据:62%的欧美家庭被草坪环绕,美国的人工种植草坪面积为163812平方公里,而打扫草坪是欧美人耗时最长的家务劳作。老式的割草机存在运行噪音大、割草效率低、必须由人操作等诸多痛点。过往的割草机器人需要预埋边界线,为机器人设置运动范围,同时它的运行过程不够智能,割草效率低。 Segway Navimow针对传统割草机的两大痛点:费时费力的边界部署和低效率随机割草。创新性的采用了插分式GPS,能实现厘米级的精确定位。还可以使用手机遥控机器人划定草坪边缘范围,同时支持多区域设定边界,用以划定花圃等区域。解决了传统的割草机器人部署昂贵、费时费力的问题。 精确定位和多种传感器,也让Segway Navimow可以实现类似智能扫地机器人一样的智能线路规划,避免了传统割草机机器人横冲直撞的低效率割草。偏心靠右的刀筒,用来修剪花园边界的杂草,保证花园边缘范围的草也能高度一致。 此外Segway Navimow还支持一系列IOT功能,包括远程更新系统固件、实时定位追踪、在线上报和排除故障,也支持类似远程调节刀盘高度等控制功能。 Segway Navimow共推出四个型号,分别为H500E\H800E\H1500E\H3000E,分别对应500-3000平米的草坪,售价分别为1199、1499、1999、2499欧元(折合9175、11470、15297、19123元人民币),并将于2022年3月全球上市。
时隔四年乐视发新机 前乐视市场总监解读玄机
作者:ZOL中关村在线执行总编 唐迪 距离乐视最后一款在2017年4月发布的乐视pro3AI双摄版已经过去了4年多的时间,国内手机行业在这4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很多火得发紫的手机品牌已不复存在甚至改嫁他家,国内手机市场攻城掠地的版图基本尘埃落定。而在这样的大版图下乐视手机死灰复燃于8月第一天从社交媒体放出消息要重新发机,这让众多媒体人甚是看不透。今天编者有幸请到前乐视控股公关与市场总监(花名:藏气儒生)做客ZOL一起跟大家分享一些他乐视新机及乐视生态的看法,以及独家揭秘一些前乐视生态中你不知道的绝密信息。 01 乐视手机没有机会只有营销 8月的最后一天,乐视方面在社交媒体中表示,“保密工作既然这么不好做,干脆不保密了”,一语道破乐视手机死灰复燃,近期要发布新品,这也是乐视惯用的社交营销套路。编者在国内手机市场已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下向藏气儒生提出了几个问题。乐视顶着经济压力再发新机到底还有没有机会?而这强弩之末的一击是否能给乐视营销带来新转机?难道就不能扭转乾坤么? 藏气儒生表示,这扭转乾坤的情况是不太可能!国内在智能手机的人口红利上基本被收割殆尽之后,国内市场出现三种情况: 第一,中高端商务用户基本形成品牌生态的忠诚度。例如:apple云生态和华为云生态等。工作日程、重要商务邮件、日常代办与记事本都形成生态云的重度依赖,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基本不会轻易更换品牌。 第二,中低端入门级用户(例如:大学生和准白领),品牌忠诚度处于摇摆不定中,但是手机性价比和时尚品牌是他们购买决策中的必选项。 第三,老年机用户。孩子给买哪款就用哪款,能打电话,能看新闻,可用微信,质量过硬就行。对品牌和功能性要求不高。 而乐视即将新发产品基本停留在“上一代智能机”的水平段位,根据目前已经曝光的认证信息显示,乐视新机在设计方面停留在非常复古的外观设计,而例如“大下巴”、后置实体指纹识别、接近1cm的机身、1600*720的超低分辨率等配置,几乎没有亮点与头牌大厂的机型设计展开竞争,只是停留在低端市场定位。这与乐视经历了冰与火的剧变后残留的经济状况和研发实力有莫大的关联,众所周知智能手机是一个技术、资本双密集的行业,仅仅只有上一代残留技术和设计能力显然行不通。从而看出乐视新发布的手机只剩下微弱的发声和雨打湖面留下的点点涟漪般的营销而已,其他方面仍然力不从心。 02 哪些人会买乐视新发手机? 藏气儒生表示,饱怀对乐视生态王国充满情感的人会买一部作为纪念,再次回忆一下LeEcoEUI那熟悉的界面,乐视遗老遗少们估计会买一台收藏。同时,还是要看这部手机的价格定价,如果价位在千元上下还是可以给父母买一部,毕竟价格不贵,屏幕够大,待机时间长,作为老年机还是挺合适的。新闻资讯也开始炒作“乐视手机要回来了!新品曝光,网友:迫不及待了”,这种说法纯属标题党炒作,网友可能是围观起哄的多,真金白银掏钱的少。 03 大家最好奇的事情一定是乐视现在还行不行呢? 藏气儒生感叹道,当年“生态化反”、“蒙眼狂奔”、“为梦想窒息”一系列神级营销口号,随着创业者蒙眼狂奔的决心和老贾一首“野子”唱红了大江南北,所有人都仰慕着乐视的神话,更没有人会觉得乐视帝国会一夜崩塌。在融创已经退出的情况下,该公司如今几乎堪称是“一穷二白”。那么,乐视如今有什么呢?根据负责乐视智能生态的乐融致新CEO张巍在接受腾讯财经采访时透露的信息显示,2020年乐视电视售出了40-50万台,通过各种降低成本的举措,乐融致新每年的营收可以保持在一个高于人员支出的水平线上,勉强维持运转和现金流。再这样的经济情况下,对于乐视手机的研发投入和EUI的迭代投入又能有多少血液可以输入进去?加之,而乐视生态崩塌后留下的一地鸡毛,大量拖欠供应商欠款甚至逼得代工厂仁宝出售乐视手机零部件的背景下,现在即便是想要推出ODM机型,代工厂和营销公司还在为欠账而内心忐忑,这能给乐视新机多少支撑呢? 04 乐视生态你不知道的那点事儿 藏气儒生对于贾老板是很认可的,而很多从乐视出走的中高层对贾跃亭还是留有深厚的友情和感激之情。藏气儒生说起贾跃亭,从员工角度看待他确实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好老板。在公司初显陷入困境的时候,作为CEO是最清楚财报情况,老贾是第一时间得到融资时,首先想到的是将员工的工资先结算,再将剩下的钱输血到7个子BU中。但此时的乐视却为了庞大生态帝国的贫血一味追逐资本的宠爱,他奔跑!奔跑!失去方向蒙眼奔跑~ 藏气儒生在回忆他乐视拼搏的每个深夜时说道,曾经在一次夏夜高官智享会中,老贾披着外衣(老贾经常熬夜那段时间身体不好,怕冷)在会中他说了一句话,并要求速记人员不要记录其中,“乐视生态可能随时都会崩塌,各位中高层不能只知道伸手要钱,要考虑BU如何自救输血”,这句话大家都认为是老贾对大家业务的鞭策,但其实是他透露了一个隐秘的信号。此时的乐视确实外强中干,更有零星的供应商开始催促乐视结清前年拖欠的营销活动款。 对于资本最敏感的莫过于财经媒体,在乐视大厦一层出现供应商穿着白大褂躺在地板上要账的时候,乐视中高层管理者开始慌了,这牵动了财经媒体的敏锐的目光。一时间铺天盖地的财经专题和产经消息将乐视生态批得一无是处,这激起了各模块供应商的自保危机,纷纷奔赴乐视大厦要账、各种律师函塞满邮箱。这下所有人真的慌了,在还能拿到当月工资的情况下员工开始纷纷出逃,欠薪的员工成了财经媒体的无间道线人,将乐视生态中“真的”、“假的”消息一股脑倒了出来,更加剧乐视生态崩塌的节奏。就这样乐视股价崩了,投资人撤了,乐视帝国断崖滑落了。这些都是曾经乐视人的一场恶魔和劫难,如今新发的手机或许让乐视遗老遗少们和曾经粉丝过乐视的朋友们死灰般的内心中重新吹烁出一点点激动的火星吧。 05 最后,一点点动心 藏气儒生在这次访谈中以一段很诚恳的话结束了采访。乐视生态在经过崩塌、重组、再被抛弃后,这个曾经的梦想巨人已经遍体鳞伤。现阶段乐视可以通过降本提效和电视出货来是实现盈亏平衡,这已经非常不易了。在这个关键时刻放出消息重新杀回手机市场,吃瓜群众们还是给乐视一些掌声吧,虽然这可能是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一个营销故事,但毕竟乐视创业狂奔的精神还在,咬紧牙冠活下去的精神还在。这颗“野子”在暴风雨中飘摇,在雨后泥泞中扎根,让我们给它一点点时间,一点点宽容吧,希望经过暴风雨后洗礼后的“乐视”能给我们带来一点点动心。
iPhone13 Pro Max或延期预售
虽然我们已经猜测苹果会将iPhone 13的发布会日期定在9月14日,但最新消息表明6.7英寸的iPhone 13 ProMax或许会在预售上晚于其他版本。来自生产链的爆料,iPhone 13 ProMax在8月28日才开始投产,虽然三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但最终预售恐怕要等到十月,而iPhone 13 Pro Max的配色依然是黑色、白色、金色和改进的蓝色。 iPhone 13 Pro Max虽然预约时间会延后,但在功能上Pro机型依然是iPhone13系列中最强的。根据早些曝光的iPhone13系列原理图,iPhone 13和iPhone 13 Pro的机身厚度将从iPhone 12系列的7.4毫米增加到7.57毫米。虽然增加的0.17毫米厚度不会带来使用上的影响,但却表明苹果在iPhone的相机上升级幅度还是很大的。 从曝光的图片中可以看到,新款iPhone 13的相机凸起的更加明显,凸起的厚度更高,特别是iPhone 13 Pro机型变化更加明显。iPhone 12和iPhone 12 Pro后置相机凸起在1.5mm至1.7mm之间,而iPhone 13背后的镜头凸起厚度为2.51mm,而iPhone13 Pro后置相机凸起厚度为3.65mm。 iPhone 13系列背后相机厚度增加的原因是相机成像质量的改进,以及传感器位移技术的加入。预计新的iPhone 13 Pro会加入与iPhone 12 Pro Max相同的主摄传感器位移技术,而iPhone 13 Pro Max将会为超广角镜头加入传感器位移技术。另外,iPhone 12 Pro Max的65mm长焦镜头也会出现在iPhone 13 Pro上。 不过,iPhone13 ProMax虽然与6.1英寸的iPhone 13 Pro一样会独占LiDAR激光雷达,以及1/1.73英寸主摄传感器,但6.7英寸版本会独占7P的F1.5光圈镜头。 除了硬件提升之外,iPhone 13 Pro系列在功能也会提升。根据Mack Gurman的说法,苹果将对iPhone的视频拍摄能进一步升级,加入专业ProRes视频录制支持,同时将现有的人像模式引入到视频里,并在照片编辑功能中引入新的滤镜系统。 人像模式最初在iPhone 7 Plus上发布,很受用户喜爱。人像模式也是第一次让手机能够拍摄出类似于单反相机的背景虚化人像照片。对于即将发布的新iPhone,苹果计划将这一功能引入到视频拍摄中,通过iPhone的LiDAR和深度传感器实时计算景深,并允许用户在视频录制完成后对于背景虚化效果进行控制。 除了人像模式外,苹果计划将ProRes视频加入到iPhone中,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视频录制格式,以及更丰富的后期编辑控制能力。根据Mack Gurman的说法,与ProRAW类似,ProRes视频也仅适用于高端的iPhone 13 Pro以及iPhone 13 Pro Max机型。 至于全新的照片滤镜系统,根据Mark Gurman的说法,苹果计划为摄影师提供更先进的照片滤镜,通过更精准的“使用人工智能对整个照片中物体和人物进行改变”,而不是直接将滤镜用于整张照片。该功能效果如何,还要等待未来发布会来解读。 在性能上,iPhone 13系列将采用A15处理器,采用了台积电最新的5NP制程工艺,拥有6个核心的CPU和升级的5核心GPU,据说功耗会继续降低。 尽管iPhone 13 Pro Max会支持120Hz屏幕刷新,但由于配备了4352mAh电池,加上功耗更低的A15处理器,据说iPhone13 ProMax的续航表现会比上一代iPhone12 ProMax更优秀。
三星的折叠屏新旗舰 印证了我们三年前的预言
2018年11月,我们三易生活写下了第一篇关于折叠屏手机的技术分析内容。当时在那篇文章里我们曾指出,折叠屏的本质其实是“全面屏”设计的一种延伸,是为了在有限的机身体积里实现更大的显示面积,并充分发挥高性能机型生产力和娱乐特性而进行的尝试。 正因如此,在当时的那篇内容中我们就明确表达了对于折叠屏机型的一个底线,那就是折叠屏机型的“折叠”只不过是实现更大显示面积的方式,而关键的用户体验还是在于“屏”本身,所以如果哪个手机厂商或屏厂单纯以“能折叠”作为卖点,却忽略了屏幕的显示质量,让折叠屏的色彩、刷新率、亮度等指标比同期的普通高端机型差很多的话,可能就是典型的方向错误。对于这样的产品,消费者不应加以追捧。 在当初的那个这篇内容发布后,我们并没有猜到“杀伤力”会如此之强,在其上线后很快就有屏厂试图“对线”。甚至直到如今,市面上的部分折叠屏机型都“恰好”踏进了我们当时所指出的用户体验“大坑”。 三星今天的新品,却实现了不妥协的视觉体验 所以当三星方面在2021年9月1日晚间,正式在国内市场发布他们新一代的Galaxy Z Fold3与Galaxy Z Flip3两款折叠屏手机时,我们才会格外感到欣慰。因为这两款折叠屏机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才算是真正将“折叠屏”之于手机的意义落到了实处。不仅如此,三星甚至是比我们想得更加深入,也做得更为完美。 相比市面上的绝大多同类机型,Galaxy Z Fold3和Galaxy Z Flip3首先值得引以为傲的,就是它们的那块“屏”。在Galaxy Z Fold3上,三星为其配备了一块6.2英寸,足以一手轻松掌握的狭长外屏,和一块展开后7.6英寸,如同小型平板电脑的柔性折叠内屏。而在Galaxy Z Flip3上,则使用了一块6.7英寸的柔性内屏,以及一片1.9英寸、可用于信息提示的小尺寸外屏。 更为重要的是,这两款新机都采用了三星自产,同样也用于自家旗舰产品Galaxy S和Galaxy Note系列的Dynamic 2X柔性OLED面板。这意味着它们具备了高亮度、广色域,以及顶级的HDR显示能力,能够兼容当前各大视频平台上最新的杜比视界片源,甚至它还使得Galaxy Z Flip3的内屏和Galaxy Z Fold3的内外双屏,都具备了旗舰级的120Hz高刷新率。 折叠屏理应提供给用户更大、更棒的视觉体验,而三星则是第一家真正做到了这件事,并实现了折叠屏机型本来设计理念的品牌,而且没有之一。 折叠屏注定不耐用?这种观念也该改改了 早在2019年2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MWC现场目睹了早期的各种折叠屏展示设备,并与相关业内人士进行深入交流后,我们也曾撰文披露过折叠屏为何会不耐用,以及其易损坏的种种原因。 当时我们曾指出,折叠屏屏体过厚不仅会导致其折叠半径无法更小,使得一部分折叠屏机型只能采用“外折”设计,将脆弱的屏幕暴露在外。更为重要的是,过厚的屏体在折叠过程中,由于内部不同位置的材料被拉伸的程度不同,更可能会导致滑动形变、引发屏幕内部脱胶甚至是撕裂。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2019年初三星给出了一部分答案,他们早在当时就已经成功地实现了量产折叠屏的超薄化设计。当其他品牌受困于屏体弯折半径过大,只能使用外折设计时,三星就已经在首款折叠屏量产机型上做到了内折。 而当如今其他品牌接连跟进内折折叠屏设计时,三星则再一次向前迈进了两步。 首先,三星方面率先在2020年就实现了UTG(超薄柔性玻璃)材质的量产,并用它取代了此前折叠屏上延展性良好,但刚度严重不足的PI(聚酰亚胺)薄膜,作为折叠屏的表面保护层。 这一改动直接带来了三个好处,一是让屏幕的显色更通透,避免了PI膜自带黄色导致的屏幕偏色问题;二是让三星的折叠屏触感更扎实,使用起来手感更接近传统手机,触摸精度更高。 第三,则是令三星的折叠屏手机屏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耐受硬物的刻划,而这则是PI膜折叠屏绝对无法做到的耐用度。更为重要的是,依靠着这一特性,Galaxy Z Fold3还首次实现了对S Pen压感手写笔的兼容。从此,大屏折叠机型终于也具备了压感绘图、手写能力,在向着生产力工具发展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而除了率先运用新的屏幕保护材质外,在折叠屏手机的内部结构设计上,三星也再次走在了业界前列。 一方面,通过使用源自奢华商务翻盖机的精密齿轮转轴设计,Galaxy Z Fold3和Galaxy Z Flip3都可以提供力道恒定且适中的开合手感,而不会像有些折叠屏机型那样感觉“松松垮垮”。 另一方面,这种独家的转轴设计也使得Galaxy Z Fold3和Galaxy Z Flip3都具备了将手机90°开启,以类似笔记本电脑那样的姿态进行使用的特殊模式。在这个“立式交互模式”下,手机会自动启动上下分屏,使得用户可以一边与他人视频通话,一边在下方查看购物软件或者备忘录,也可以将此时的机身当做支架,实现更加稳定的自拍或是视频录制。当然,Galaxy Z Fold3在这种分屏模式下依旧可以使用S Pen,而这也和其转轴结构不无关系。 不仅如此,在Galaxy Z Fold3和Galaxy Z Flip3上,三星还首次在业内实现了折叠屏手机的IPX8级别防水特性,也使得折叠屏手机从此终于也可以像其他的旗舰手机一样耐用了。 做好折叠屏手机很难吗?很难,但其实也非常简单 从2019年到2021年,折叠屏手机从最初一批产品的发布至今,已经走过了快三年的时间。在这段并不算短的时间里,有的品牌仅仅只推出了两、三款折叠屏手机,有的品牌刚刚才只发布了一代产品,更多的品牌至今则仍在观望。但三星则已经带来了整整三个技术世代、两种不同的结构设计,多达9款的折叠屏手机产品。并且根据天风证券在今年7月份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三星如今在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占有率更是已经高达90%以上。 为什么三星可以比其他竞争对手多出那么多产品,为什么三星的折叠屏手机比别家的销售情况领先那么多?看了今天的Galaxy Z Fold3和Galaxy Z Flip3的发布会就不难发现,其实三星做到的事情既可以说很复杂,也可以说其实很简单。 往复杂了说,三星自己研发和生产了屏幕材料、自己研发了新型的屏幕玻璃、自己研发了新型的折叠屏机身结构,自己研发和生产了用于折叠屏手机的芯片、传感器,同时还积极与软件行业合作,为旗下的折叠屏手机提供了更多的适配。除此之外,他们还积极地在折叠屏手机上运用最新的技术和材料,以使其达到与同期普通旗舰机型相比等同,甚至更好的使用体验。 但是往简单了说,三星其实就是做到了我们三易生活在2018年就已经提出,折叠屏手机的最基本原则,那就是“折叠屏手机必须首先是具备了顶级显示效果的旗舰手机,然后才是折叠屏设备”,仅此而已。
绝不造车!华为更大的野心浮出水面
本文作者:高秀松 每隔一段时间,华为就会发一次声明,表示“不造车”的决心。 这家 ICT 大厂,在汽车领域的每一次动作,都会掀起热议。 即便华为高管多次公开表示“不造车,是华为的底线”,但公众的怀疑的目光却从未变过:当初还说不造手机呢! 这种推理其实有失偏颇,因为造手机和造车是两个概念。 手机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高科技技术,而汽车则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 一个是面子,一个是底子,两者相比,底子显然更难打。 汽车工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涉及供应链、技术专利、品牌认可等多个方面,市场非常成熟,想要跨界入行,需要付出极为高昂的成本,也并非一日之功。 相比之下,手机虽然在产业结构上和汽车差别不大,但相对来讲仍属于“新兴产业”。 华为在入局手机产业时,正是智能手机开始爆发的元年,造手机的门槛不高,行业壁垒并不明显,属于蓝海市场。 而要进入汽车这样一个市场发育程度极为成熟的行业,其难度不亚于从零开始做手机芯片(包括制造),并且投入产出比没有保证,难度非常之大,这也是百度华为不造车而走技术赋能路线的根本原因。 所以华为不造车,一方面是战略使然,要做产业的赋能者而不是掠夺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造车难度大的现实;从商业角度看,与传统车企合作,以技术赋能汽车,收取专利费,比起亲自下场造车,在成本和收益上显然更具可行性。 不过,华为虽然不造车,却在做与汽车相关的各类产品:自动驾驶技术,激光雷达,摄像头,C-V2X模块以及路边设施的相关产品等等。 这事实上表明了华为要围绕“软件定义汽车”做除造车以外的关于智能汽车的“all in”,而这些产品和方案其实都连接着华为正在做,但却很少为公众关注的业务:智能交通。 车、路、管 华为在智能交通的布局,主要包括三方面:智能汽车、车路协同、交通治理。 在智能汽车方面,华为的布局显而易见,不论是自动驾驶技术、摄像头还是激光雷达,都已经运用到极狐、长安等多个汽车品牌上。 除此之外,华为与均联智行等企业合作进军智能座舱,相关产品将搭载华为提供的智能座舱核心模组、鸿蒙车机操作系统、HMS-A核心能力平台等,这也是华为实现万物互联的重要一步。 在车路协同方面,华为的动作可谓是接连不断: 2013年,华为推出了4G车载模块ME909T,并且成立“车联网业务部”; 2016年,华为与诺基亚、爱立信等企业共同组建了全球首个“5G汽车通信技术联盟”; 2018年底,华为与奥迪完成了全国首例高速公路无人驾驶的车路协同测试,随后推出了 MDC、智能互联、mpower等配套解决方案; 2020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与智能网联厂商启明信息、地图服务商图盟科技联合发布“创新车路协同联合解决方案”; 2021年,华为发布开放技术架构“高速智能体”,进一步赋能高速公路的智慧化。 可以看出,在车路协同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华为布局较早,而在解决方案上,则与智能汽车市场的发展步调保持一致。同时,基于自身的 ICT 技术,华为在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提供智能硬件产品。 而在交通治理方面,华为虽然起步较晚,但这几年也在加大力度。 2016年,华为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进入智能交通治理; 2017年,华为与深圳交警联合启动“城市交通大脑工程”; 2018年,华为推出“TrafficGo1.0交通控制优化方案”; 2019年,华为推出“TrafficGo2.0”版本;已在深圳、天津等城市落地; 2020年, 华为发布“交通智能体”解决方案。 毫无疑问,TrafficGo 直接对标阿里的城市大脑,百度的ACE智能交通引擎,以及腾讯的“We Transport”。交通治理是城市智能交通的核心问题,也是急需技术赋能的场景,市场需求旺盛,BAT早已入局,华为自然也不会错过。 事实上,华为在智能交通的布局,和BAT类似,都是围绕“车、路、管”做技术赋能。 但华为与互联网公司的打法有着鲜明的区别。 软硬一体 和人一样,企业也有自身的基因。 互联网公司的基因是扩张性的,所以BAT会在各行各业进行广泛的投资并购,来接入新的流量,巩固既有的业务生态,从多个方面变现。 华为的基因是ICT,而ICT企业要赚钱,关键靠产品。 这种基因的区别,体现在智能交通这条赛道上,就是BAT和华为走的两条不同的路。 BAT卖的是解决方案,以软件为主。 阿里的城市大脑,百度的ACE智能交通引擎,以及腾讯的“We Transport”,都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赋能城市智能交通,建立的是“指挥中枢”,即通过大数据、算法等多重手段来实现对交通的治理,相应地缺乏边缘感知的能力。 华为既卖解决方案,也卖硬件产品,走的是“软硬一体”的路子。 作为 ICT 大厂,华为在5G、C-V2X及云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有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淀,并且推出了摄像头、5G车载模块MH5000、Balong 765芯片、昇腾 910 和昇腾 310 两款商用 AI 芯片等感知、通讯硬件产品,这些都是智能交通建设所必须的硬件。 并且,华为也推出了车路协同解决方案,路网数字化服务、智能边缘平台、TrafficGo等多个用于赋能交通治理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这两种路径都是BATH基于自身优势作出的最合适的选择,并无高下之分。 但在利润上有区别。 智能交通市场号称千亿,实际上却没有得到真正释放,虽然项目建设中标金额大,但由于建设周期、成本等原因,传统智能交通大厂,比如千方科技、银江股份等,其业务毛利率在28%~30%左右,并且处于下滑趋势。 强如千方科技这类以解决方案起家的业内巨头,近些年也在加大做硬件产品的力度,尤其是在收购完宇视科技之后。 换句话说,智能交通仍然是一条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的赛道,对硬件产品的需求很大,“软硬一体”比单纯卖技术方案要更赚钱。 不过,BATH虽然在产品路径上有所不同,但智能交通的布局上却非常相似,即“车、路、云、图”,其中以“云”最为突出,而且都是国内公有云市场的TOP级玩家。 一朵云 云服务市场,是BATH四巨头的兵家必争地。 一方面,智能交通建设需要云服务赋能,打通“车、路、图”;另一方面,云服务又要依托智能交通来寻求新的增长点。 也就是说,BATH的智能交通梦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云梦,两者可谓是互相成就的关系。 亚马逊云的成功使得国内云玩家非常眼热,谁都想做国内的亚马逊云。 目前来看,阿里云在国内公有云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也还没有实现盈利,其余的腾讯云、华为云也正在追赶,云市场打得一片火热。 对于BATH而言,智能交通无疑是发力自身云业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智能交通建设一方面会产生大量数据,形成对数据存储的需求;另一方面,数据的共享、计算等问题也需要解决。这些痛点正需要云计算赋能。 所以,巨头们纷纷涌入这个“传统的交通行业”,除了看中这个千亿级别的市场以外,也有发展自身云业务来赋能其他业务的战略考量。 BAT看到了这点,华为也不例外。 2017 年,华为发布智能云硬件平台 Atlas,该平台面向公有云、AI(人工智能)、HPC (高性能计算)等场景; 2018 年,在国际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上,华为发布了 OceanConnect 车联网云平台,致力于为车企转型提供「四个使能」:联接使能、数据使能、生态使能和演进使能; 2019年,发布华为云公路解决方案并启动“1+N”公路生态合作伙伴联盟; 2020年,华为又发布了以“感、联、算、控”四大核心技术能力为核心的华为云 IoT 路网数字化服务解决方案。 云既是服务,也是基础设施,是实现智能交通“云、边、端”协同的核心。依托华为云,打造车联网生态,进而与华为智能终端耦合,形成所谓万物互联的愿景,是华为智能交通建设的一种打法,也是目的。 华为“软硬一体”的路径,可以将云服务与硬件产品打包整体售卖,提供全栈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这是华为能够在智能交通赛道占有一席之地的基础。 总结 比起造不造车引起的热议,华为在智能交通方面的动作虽然声音不大,但一直处于进行时。 然而智能交通的确是一条「内卷」的赛道:一方面,G端业务的属性,使得市场需求严重依赖于政府招标,而政府的预算其实也有限,尤其是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政府对于大项目的审批更加严格;二是 BATH 和许多 AI 科技公司的涌入,与传统智能交通企业进行角逐,竞争日益激烈。 并且,华为在项目落地实施经验方面,相较于阿里百度,并不占据优;后者直接通过投资入股传统智能交通大厂,来补齐项目建设的短板。 所以,即便华为很擅长于做政府端业务,但要凭借“软硬一体”的策略,在智能交通这条赛道攻城略地,还有许多场恶仗要打。 原标题:坚决不造车的华为 有着更大的“交通野心”
错失蔚来之后 亦庄如何抓住小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左茂轩 杜巧梅 北京报道 尘埃落定。在宣布进军汽车行业5个月后,小米汽车正式落户北京。 9月2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为北京,登记机关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资金 100亿元人民币,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亲自出任法人代表。登记住所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街15号院5号楼8层816室。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北京经济开发区是近年来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地区。小米汽车的登记住所距离此地不远的科创九街上,坐落着小米集团在北京的第二个产业园(建设中),距离北汽新能源总部只有不到10分钟的车程,距离北汽新能源工厂和北京奔驰工厂的车程也只有20分钟左右。 在过去的五个月时间里,尽管小米汽车轮毂未动,但雷军已经走访了长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多个整车及汽车供应链企业,并时不时与北京、上海、武汉、合肥、西安等多个地方政府传出“绯闻”,“抓住那个小米”成为多个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 除蔚来因为地方政府出资的原因将总部从上海迁至合肥之外,目前的头部造车新势力的总部均设立在一线城市(理想汽车总部北京、小鹏汽车总部广州、威马汽车总部上海),小米汽车选择落户北京在意料之中。 北京拥有众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小米集团总部就位于北京,汽车业务同时在北京开展,更有利于和此前的部分业务协同;政策上,北京也对优质汽车制造业公司予以大力支持,吸引车企投资;人才方面,北京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方面培养了大批人才,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是国内汽车行业以及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一直以来,亦庄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都有着极高的热情。除了北汽新能源之外,2019年亦庄还有意引进蔚来,但最终该计划未能顺利进行,蔚来在去年牵手合肥政府。此外,北京亦庄还打造了全国首个自动驾驶车辆测试区域,百度、小马智行、丰田等多家公司在亦庄开展自动驾驶测试。 随着小米汽车落户北京亦庄,小米汽车的业务开展也将从前期考察阶段逐步进入到实际运营阶段。不过,这仅仅是小米汽车在造车这场“马拉松赛跑”中迈出的第一步。 错过蔚来,牵手小米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中国北京大兴亦庄地区,属明清时期北京城皇家园林南苑境内,是北京市唯一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6月29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十四五”时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建设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规划》中提出,“十四五”期间,北京经开区将构建“4+2+1”产业开放新格局,推动四大主导产业扩大开放,其中,在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将为企业开展公共检测业务,提供设备进口和保税租赁业务,便利企业内销,将在汽车、光学、机器人、智能制造、精密仪器、动漫、数字媒体等领域吸引落地一批优质企业。 截至目前,北京亦庄开发区已经聚集了世界各地的3万多家企业,拥有94家世界500强企业的138个投资项目,培育了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80家,未来将重点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未来战略新兴产业。 为进一步鼓励创新,北京经开区共研究筛选出三大类20项应用场景,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机遇清单,邀请行业领域机构、企业参与智能网联汽车场景创新,给予相关示范项目、创新项目等最高奖励300-5000万不等,对符合北京经开区定位和相关产业政策、产业投资导向的企业,还可享受规模为每年5亿元,单个企业支持额度最高2000万元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扶持。 事实上,早在2017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2017年底,北汽新能源正式入驻位于开发区的总部中国·蓝谷,启用了崭新的整车、电驱动、动力电池中试基地,启动了试验试制平台、科研服务平台、孵化辅导平台的基础搭建工作。此外,北汽蓝谷的全新工厂也已经开始动工建设。 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从补贴阶段过渡到市场化阶段,从公共用车领域普及到私家车领域,北汽蓝谷近两年来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销量大幅下滑,公司也出现了高额的亏损。亦庄需要寻找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与上海、合肥等城市相比,北京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的布局相对欠缺,目前仅有北汽蓝谷一家新能源整车企业在当地建厂,传统车企正处于艰难转型过程中。正因如此,在北京亦庄错失蔚来汽车之后,留住小米汽车显得格外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5月,蔚来汽车与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亦庄国投”)签订了框架协议。根据此协议,蔚来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新的实体“蔚来中国”,并向“蔚来中国”注入特定的业务和资产,亦庄国投将通过其指定的投资公司或联合其他投资方对“蔚来中国以现金方式出资人民币100亿元,以获取持有“蔚来中国“的非控股股东权益。 此外,亦庄国投也将协助“蔚来中国”建设或引进第三方共同建设蔚来中国先进制造基地,生产公司二代平台车型。 不过,这一框架协议最终未能生效。事实上,当年蔚来与亦庄国投的框架协议曝光之后,外界都认为亦庄国投这一投资计划极为大胆。当时的蔚来深陷资金链危机,四处寻找地方政府、车企等外部投资。亦庄国投并不是唯一一个向蔚来抛出橄榄枝的地方政府,在与亦庄、湖州吴兴、长城汽车、吉利等陆续传出绯闻之中,最终牵手合肥政府,并将总部从上海转到合肥。 有蔚来汽车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蔚来生产、销售等方面的税收都已经交到合肥。 在错过蔚来之后,小米汽车总部的落户,补全了亦庄在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关键一环。 “北京的优势在于有资本有政策,除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对薄弱,其他方面资源都很丰厚。”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如果小米汽车落户北京,能够补齐北京在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短板,推动北京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带动就业。” 小米此前披露,对造车业务的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的投资额为100亿美元。 但是,造车需要花费的资金是巨大的,业内此前曾经有“200亿造车”门槛这一说法,但大多数互联网造车烧钱的速度还是超出想象。蔚来2016年以来累计净亏损约为337亿元、恒大汽车称自从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以来,累计投入已经超过400亿元,但却还没能造出一台整车,就已经处在生死边缘。 小米造车需要投入多少钱才能真正进入量产阶段,目前尚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造车业务产生的巨大资金压力,将是小米未来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与蔚来洽谈合作时,亦庄就有意通过百亿投资让蔚来在当地建设工厂。 在小米汽车落户亦庄之后,亦庄的下一个动作很有可能是希望小米汽车能够在北京开展更多的业务,例如生产制造、研发等核心业务。 不过,这也要看亦庄政府能够给小米汽车提供多少政策支持、带来多少资源。但蔚来与亦庄洽谈合作时,蔚来已经有了两款新车型,并已经在美股上市,商业模式基本成型,而现在的小米汽车连一个“造车PPT”都还没有。 任何一项投资,都存在风险。 虽然小米在汽车业务的优异表现,让外界对于小米汽车拥有极高的期待。但是,即便抓紧时间,小米推出汽车也要等到几年之后,而其他竞争对手都将有更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产品布局。届时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变成一片红海,竞争极为激烈,后来者小米汽车能否杀出一条路,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争夺”小米汽车工厂? 由于汽车产业投资链长,能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地方政府引进新能源汽车项目,可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税收和就业。 过去几年,在国家战略和政策的扶持下,地方政府对新造车项目的支持力度显而易见。上海先后引进特斯拉、参与威马D轮100亿融资、参股智己汽车,合肥引入蔚来,杭州牵手零跑。特斯拉、蔚来等公司也已经成为了当地先进制造业的代表性名片。 虽然小米汽车已经落户北京亦庄,不过,小米将以何种方式造车、代工还是自建工厂,工厂落户哪里等关键信息仍然扑朔迷离。 从此前小米与武汉、合肥、上海、西安等地方政府之间的绯闻来看,不排除小米汽车考虑在其他城市建设研发中心以及工厂的可能性,有的城市可能还会继续“争夺”小米汽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工厂选址的竞争,远比总部所在的竞争更加激烈。 事实上,从目前造车新势力的布局来看,总部所在地和工厂很有可能不在同第一座城市。 例如,理想汽车的总部在北京顺义,但工厂位于江苏常州,不久前才通过收购北京现代旧工厂的方式建设新工厂。威马汽车的总部在上海,但工厂位于温州。小鹏汽车的总部位于广州,但第一个自建工厂位于肇庆,去年和今年分别又布局了广州开发区和武汉两个新的生产基地。以宝能和恒大为代表的地产造车们,则是在全国多地四处圈地,在还没有产品推出的情况下,就已经在建设了多个工厂。 小米此前的招聘广告中,有大量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岗位的工作地位于上海,未来很有可能在上海建立一支研发团队。 那么,小米汽车会在亦庄建厂吗?或者选择其他城市?还是在多地布局生产基地?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布局来看,上述几个城市布局都非常完善,关键要看谁能给出更大的政策支持,让小米能够快速具备造车能力。 除了和地方政府传“绯闻”外,雷军在过去五个月里频频出现在长城、比亚迪等主机厂,又时不时与恒大、宝沃传出收购“意向”。 不过,恒大集团发布声明回应“恒大汽车在战略股东引进过程中,曾与小米集团有过初步交流,并未深入洽谈推进。”小米公司发言人则表示“截至目前小米集团的确接触了来自各方面造车团队进行交流洽谈,但本集团并未作出任何合作意向的决议。” 位于北京密云的宝沃汽车也曾成为小米造车的方向之一。今年4月市场传言小米意图收购宝沃,但陷入谈判僵局。知情人士透露:""雷军出价极低,远远低于陆正耀为宝沃付出的代价。"" 据了解,宝沃汽车工业4.0智能工厂总用地面积为87.74公顷,包括冲压、车身、油漆、总装等车间,目前一期产能为18万辆,待二期建设完成,宝沃北京工厂的年产能将增至36万辆。 值得关注的是,宝沃汽车工业4.0智能工厂选用了全球仍未被其他企业启用的八车型柔性智能生产线,这种生产线强大的功能,可以灵活的同时完成八车型在同一生产线无节拍损失自由切换试生产,工厂冲压车间应用世界顶尖的整线高速伺服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达100%,整线节拍达到15SPM(冲次/分钟);同时总装车间选用了国际先进的""h""型柔性生产线及网络化扭矩实时控制系统和网络化电检系统,能够全方位提高整车质量。 尽管小米尚未公布造车的最终方式,但业内普遍认为,要想快速推出产品,选择代工是比较可行的方案。小米只用短短9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500强,靠的就是“轻资产”模式,主要靠的是资源和产业链的整合。 而雷军曾在今年4月初的一次直播中透露,首款车型会定位中高端,价格很有可能在10万元-30万元。此外,具体车型目前正在轿车和SUV当中选择,尚未最终确定。雷军还表示,“小米汽车有可能在三年后会面世”。 “小米无论自建工厂还是代工都没问题。但是小米造车需要抢时间,自建工厂的话,时间上耗不起。大家反复强调的一点是,与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相比,小米进入汽车行业时间比较晚,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尽快推出产品,这才是工作的核心。”此前,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若要更好吸引资本市场,用代工模式轻装上阵,争速度早日拿出产品上市,对投资者很有吸引力。在顺利滚动发展后,择时可以再自建车厂。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更是坦言,汽车产业具有复杂的生产技术和复杂的上下游供应链,各个环节风险巨大,科技创新公司应该看到传统制造体系的复杂性,利用自身软件等优势携手传统车企共同利用好这些资源,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降低风险。 而在6月9日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王传福也公开喊话雷军,“亏了1000亿事小,浪费3年时间事才大”。 人才储备和产业链投资先行 从今年1月15日小米董事会提出研究电动车产业前景,到3月30日雷军正式官宣下场造车,再到小米汽车落户北京,在过去的200多天时间里,小米的造车之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自宣布造车至正式注册公司的5个月间,小米汽车团队继续进行了大量的用户调研和产业链考察,调研访谈2000多次,拜访并深度沟通交流十多家业内同行及合作伙伴。 造车遵循木桶理论,只要有一个短板,其他的长板都会受到影响。跨界者小米的短板,最显而易见的是在研发与制造经验等方面。 首要任务,是组建一支优秀的团队。 据雷军透露,自启动造车后,小米汽车已经先后收到了超过2万份简历,小米汽车团队精挑细选,目前已经组成了约300人的团队,未来团队还将继续扩张。 9月1日,在雷军在微博上宣布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时,还配了一张17个人的合影。这17个人,既包括小米集团的元老及核心创始团队、高管,也有小米集团的资深员工。 其中,此前的工作与汽车业务有着更为密切关联的有两位。一位是小米集团人工智能部总经理、AIoT 战略委员会副主席、技术委员会主席叶航军,小米的自动还是团队由他负责,另一位是此前在长城华冠、PSA、宝马等公司从事汽车设计工作的李田原,李田原曾参与宝马旗舰电动车iX的外观设计。 除了照片中的17人外,另一个有可能在小米汽车业务中承担重要工作的是今年6月辞去吉利汽车研究总院院长一职的胡峥楠。虽然胡峥楠并未直接加入小米汽车,但他的新身份是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 有行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峥楠去顺为资本为估计是竞业原因。 作为在汽车行业拥有近25年从业经验的吉利研发带头人,胡峥楠领导开发了国内多款畅销车型的产品开发,为吉利的车型开发和数字化、智能化方面转型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年来汽车行业整车开发向平台化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吉利推出了自主研发的BMA架构、智能电动架构SEA浩瀚架构等全新平台,胡峥楠功不可没。 业内猜测,胡峥楠加入顺为资本,很可能并不是真的要从工程师转型成为投资人,而是作为在竞业时期的过渡,未来有可能为小米汽车进行车型开发等相关研发工作。 事实上,作为跨界造车的后来者,小米缺乏汽车行业的经验,在整体开发方面需要拥有成功经验的高管,挖角吉利的研发高管胡峥楠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除了人才储备之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小米还通过投资加快了在产业链的布局。 在自动驾驶领域,小米大手笔不断。 6月3日,开发自主泊车业务的纵目科技宣布完成了1.9 亿美元融资,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参与领投。 6月8日,中国激光雷达初创企业禾赛科技宣布完成了超3亿美元的融资,领投方之一就是小米集团。 今年8月,上海几何伙伴智能驾驶有限公司,完成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的总额近4亿人民币的Pre-A系列轮融资。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基于机器感知和深度学习,采用“低成本、车规级、高可靠、易量产”的技术路线,为L2-L4级自动驾驶提供“融合感知+智能决策”软硬件集成系统。 8月25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小米集团以总交易额近7737万美元,约5亿元人民币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深动科技,交易结束后,深动科技将由小米集团全资控股。 8月底,小米宣布战略投资了智慧互通公司“爱泊车”,爱泊车是一家以“AI智慧泊车+大数据运营平台”为主,把高位图像识别技术落地到城市智慧停车管理商用的公司。 在新能源锂电池领域,小米也已经开始行动。 今年7月30日,赣锋锂业发布了子公司江西赣锋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吸收投资方增资的公告。小米产投作为领投方,投资1.875亿元,增资完成后,小米产投的持股比例为3.51%。 7月底,蜂巢能源宣布完成B轮融资交割,融资总额达102.8亿元,小米集团出资增持。8 月 18 日,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 等多名股东,同时注册资本由 20.14 亿元人民币增加至 28.11 亿元人民币,增幅为 39.54%。 通过各项投资,小米能够快速切入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整体来看,虽然小米汽车业务真正走向普通消费者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小米汽车已经率先开始了在产业链的布局,为将来的业务开展做准备工作。 不知不觉中,小米造车已经布下一颗又一颗棋子。未来,小米如何将一颗颗棋子盘成一个自己的汽车局,值得期待。当然,接下来,从产品定义与开发、品牌定位与塑造、商业模式创建......刚刚正式成立的小米汽车,迎接的将是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特斯拉回应上海工厂曾因缺芯部分停产:目前没有相关消息
IT之家 9 月 2 日消息 新浪今日称:由于缺少 ECU 等关键芯片,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一条生产线上月曾暂停部分生产,时间大约为四天。 为此,财经网联系到特斯拉相关负责人,而特斯拉方面则表示,目前没有相关消息。其中一位相关人士表示,短缺的关键芯片主要是电子控制单元(ECU)所需芯片,ECU是一种控制汽车上一个或几个电子系统的小装置,这一问题主要导致了特斯拉Model Y车型的生产延迟。 IT之家了解到,今年7月,特斯拉在中国国内和海外市场共交付了约3.3万辆电动汽,预计8月会有一定增长。 乘联会数据显示,特斯拉7月批发销量达32968辆,同比增长199%,环比增长385%;特斯拉7月份的中国产汽车国内交付8621辆,相比起6月的28138辆环比下降 69%。 特斯拉此前在2021年二季度财报中表示,“由于美国本地市场需求强劲,同时出于全球平均成本优化的考虑,特斯拉已经完成将上海超级工厂作为其主要汽车出口中心的转型”,这或许是特斯拉目前在国内交付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据悉,特斯拉中国市场交付量在4月份约为1.2万辆,出口约1.4万辆,而6月份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为2.8 万辆,出口约5000辆。 有媒体认为,这种阶段式变化实为特斯拉对外策略:在每个季度初期以对外出口为主,在末期反以国内市场为主。
小米汽车落户亦庄、蔚来选择合肥 从选址看地方政府新能源布局
一般车企选址会同时与多个城市洽谈,然后进行谈判,对比各个城市提供的商业条件,在截止时间之前选择提供条件对自身最有利的城市来签约。 9月2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小米汽车有限公司的登记机关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其住所位于“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街15号院5号楼8层816室”,传言沸沸扬扬的小米汽车注册地最终落在北京亦庄。 9月1日上午,小米集团通过官方微博账号“小米公司发言人”宣布,小米汽车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商注册,注册资本为100亿元,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雷军。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除了担任执行董事与经理的雷军外,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刘德担任监事。 另外,小米汽车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新能源车整车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技术研发;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限动力总成系统、汽车电子、新能源专用关键零部件等项目);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电动机制造、电机制造、其他未列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以上制造业限节能环保、数控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印刷电路板等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生产制造环节除外);电气信号设备装置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其他电池制造;销售汽车、汽车零配件;技术进出口;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基础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等。 多地之中选择亦庄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般车企选址会同时与多个城市洽谈,然后进行谈判,对比各个城市提供的商业条件,在截止时间之前选择提供条件对自身最有利的城市来签约,包括此前特斯拉选择的也是该方式。 2019年11月,特斯拉首席执行官(CEO)埃隆·马斯克在推特上宣布,特斯拉的下一座超级工厂将选址在德国首都柏林附近。2019年10月下旬,特斯拉发布第三季度财报,介绍了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Gigafactory 3的完工情况,同时也提及了特斯拉将在欧洲选址建造Gigafactory 4的消息。德国柏林是继美国内华达州里诺、纽约州布法罗市(仅生产电子设备和充电装置)、中国上海后,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计划建立的第四家工厂,也是欧洲大陆的第一家。 而在国内,小米汽车的选址也传出多个版本,包括安徽省国资委与小米汽车接触,有意将小米汽车引入合肥;湖北省武汉市招商部门与小米进行交流,积极推进该项目落户武汉;另外北京、上海等城市也有小米汽车落户的消息传出。虽然最终小米汽车落地北京亦庄,但此前合肥已引来蔚来汽车入驻。 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新能源汽车选择落地城市最终取决于城市给予的利好政策,2020年合肥市投资蔚来汽车70亿元,为当时资金链紧张的蔚来汽车“雪中送炭”,按照双方最终协议,蔚来与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战略投资者,正式签署关于投资蔚来中国的最终协议,并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就蔚来中国总部入驻达成协议。 根据投资协议,上述战略投资者将向蔚来中国投资70亿元人民币。蔚来将向蔚来中国的法律主体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注入中国范围内包括整车研发、供应链与制造、销售与服务、能源服务等核心业务与相关资产。根据2020年4月21日前30个公开交易日蔚来市值平均值的85%,以上业务与资产估值为177.7亿元人民币。除此之外,蔚来还将向蔚来中国投资42.6亿元人民币。交易完成后,蔚来将持有蔚来中国75.9%的控股股份,上述战略投资者将合计持有24.1%的股份。 各地政府出台利好政策 针对现金储备较为充足的小米集团来说,其他政策利好扶持更为吸引。2021年3月,北京亦庄发布《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亦庄组团首批产业政策》,明确提出了“打造新能源及高端汽车产业发展核心承载地”的目标,针对不同的条件设定了最低3000万元、最高1亿元的资金支持政策。 另外,针对开展发动机、固态电池、轻量化材料、三电系统技术研发,推进车载高精度传感器、高精度地图、车规级芯片、智能操作系统等产品研发,开展空压机、膜电极等汽车先进技术研发的企业,将给予一定比例研发投入奖励,最高给予5000万元资金支持;鼓励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达到L4级别以上有条件规模化生产,鼓励经国家部委、专业机构认证达到量产条件的燃料电池、车载通讯、计算、感知芯片等新型研发技术完成成果转化。对完成首批成果转化的企业,根据成果转化效果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最高3000万元。 除了北京、上海、合肥,包括西安与武汉等城市也在积极释放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利好。201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16至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争达到10万辆以上,外省车辆省内推广应用比例不低于30%。2018年西安连续出台《西安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西安市汽车产业链发展推进方案(2018-2025年)》和《关于推进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目标到2025年,力争整车年产能达到300万辆以上,年产量达到210万辆以上,汽车产业实现年产值突破6000亿元。其中2021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到60万辆,2025年达到150万辆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科技创新中心,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 此外,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的武汉经济开发区已引来中航锂电、小鹏汽车等产业项目的落户,今年4月8日,武汉经济开发区和小鹏汽车签约,拟投资百亿元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5月31日,中航锂电与武汉经开区签约,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吉利路特斯武汉生产基地预计2022年投产,首款车型或将是高端新能源车型。 伴随5G、AI、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车联网、人机交互、自动驾驶等应用将逐渐在汽车行业中革新换代,实现汽车行业的智能化与数字化,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城市逐渐开放政策先行区的道路测试牌照与自动驾驶测试区开放,未来各城市在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等领域的竞争将逐渐加大。
以色列公司称已复制特斯拉4680电池 可在10分钟内充满电
IT之家 9月2日消息 在去年9月22日的“电池日”活动上,特斯拉推出了全新的 4680 电池(尺寸为直径 46mm * 高度 80mm)来替代此前的主流 18650 电池和 21700 电池,相比后两者,这款新型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提高5倍,达到了 300Wh/kg,续航里程增加 16%,电力相比有极耳电池提升了6倍,而且成本还能降低14%。 然而,以色列锂离子电池公司 StoreDot 声称其已经复制了4680电池,并且可以在10分钟内充满电。 据 StoreDot 公司首席执行官 Doron Myersdorf 博士介绍,4680 电池的十分钟充电速度已经开发了三年。Myersdorf 说:“实现在短短 10 分钟内为圆柱形电池极端快速充电的目标,从第一天起就在 StoreDot 的技术路线图上。经过三年的积极开发和测试,利用我们世界级研究的多种载体,我对我们全球范围内的有效合作取得这一重要成就感到非常自豪。我们可以为电动汽车制造商提供电池格式的选择,利用我们的 XFC 技术,克服目前电动汽车的障碍:续航能力和充电焦虑,这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特斯拉正在北加州的 Kato Road 工厂内部制造 4680 电池,但其也在寻求第三方供应商帮助生产这种电池,它们将被用于特斯拉的大批量车辆,如 Model Y。 StoreDot 的 4680 电池看起来很相似,最大的区别是充电速率。据 PE Engineer Compliance 的 Keith Ritter 称,特斯拉的 4680 电池据传可以在 15 分钟内充满电,而 StoreDot 的电池能够在 10 分钟内充满电。 该公司在一份新闻稿中说,“StoreDot 公司的极端快速充电圆柱形电池采用 4680 格式,这是全球汽车制造商越来越青睐的格式,并且已经开发了三年多。这些突破性技术的开创性工作是在英国华威大学与 StoreDot 的战略伙伴--英国石油公司合作下启动的。它已经利用全球各地的专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项工作涵盖了细胞设计领域的五项专利,并使用了 StoreDot 的连续标签技术。这种电池设计提高了产量,解决了通常与圆柱形电池的硬壳结构有关的安全和性能问题。StoreDot 设施的测试显示了令人鼓舞的低水平内阻。圆柱形电池样品目前正在 StoreDot 公司在中国的制造伙伴亿纬锂能公司的生产线上加紧生产。” IT之家了解到,StoreDot 称其正在与领先的汽车制造商进行讨论,但没有详细说明具体品牌。4680 个电池可以使电动车领域更具竞争力,但它们要到 2024 年才能进入规模生产。
全世界都关注的NFT艺术到底是什么?
作者 | 世昕 编辑 | 园长 2021年7月,一张新闻图片在国内网络爆火。 图片里,四川黑水的一位藏族妇女正搬运着从新疆转运而来的“矿机”(计算机通过算力获得比特币的过程被称为“挖矿”)。她穿着藏袍,裹着头巾,手里抓着的却不是麦穗或花束,而是一把电源线。 财新图片改编版NFT,图源鹿科技网 照片出自财新周刊的报道《中国告别比特币“挖矿”》。落后地区民众与区块链科技的巨大反差,让画面充满了艺术张力,宏大的时代变迁融进镜头,这张照片不仅拥有信息价值,艺术性同样出众。 “世界名画”,网友们慨叹的同时,另一条评论也被赞上热门:“这张照片能在NFT专场卖十万美元”。 这不是臆想。照片发出后不久,一幅改编版图片出现在NFT交易平台上,叫价高达2021ETH(410万美元)。还有消息称,已有人开始接洽照片拍摄者,将其所有照片作品包装为NFT艺术品。 各种消息难辨真假,但这张照片又让区块链世界的另一个概念——NFT(非同质化代币)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如同前几年的比特币一样,相关的新闻下,越来越多的人想知道什么是NFT,“你知道什么是NFT吗?”许多人迫切的需要解答。 相对于公众认知,NFT商业的发展是前置的。2021年开始,国外艺术领域就已经掀起了一股NFT热,并持续至今,国内的NFT领域近期也开始备受关注,腾讯、阿里等企业纷纷下场,NFT已经成为当下商业领域炙手可热的概念。 NFT拍卖、NFT盲盒、各式加密艺术展,打开资讯平台,几乎每天都能刷到一篇“NFT”相关的文章。被消息驱赶着,人们开始关注这个新兴领域,并将热度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但仍旧有很多疑问等待解答:什么是NFT,NFT是怎么火起来的,NFT艺术品又为何能如此火爆,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01 NFT艺术知多少? NFT艺术中的NFT到底指什么? NFT的全称是Non-fungible token,是一种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非同质化代币”。 与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一样,NFT同样依靠区块链进行交易。但NFT代币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唯一性,“非同质化”,每一块NFT都独一无二,不可互换,人们可以将特殊资产绑定在NFT上,其可以让许多物品成为一种数字化抽象物,变成所有者的“数字资产”。 制作NFT的编程标准“ERC721协议” 图源Tiny熊《剖析非同质化代币ERC721》 如果说比特币、以太币等同质化代币可以被比作钞票,NFT更像是一件艺术品的原件。凭借这种特性,NFT在艺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诸多数字艺术品开始与NFT绑定。 NFT艺术的起源可能在2017年。 彼时,Larva Labs公司开发了一款像素头像生成器,生成了约1万个各式各样的像素头像,带着“朋克”精神的期许,这一头像系列被命名为CryptoPunks,意为“加密朋克”。2017年正值以太坊火热发展之际,Larva Labs将CryptoPunks头像挂上区块链,并赋予其流转收藏的价值。 CryptoPunks系列像素头像,图源网络 这为NFT的诞生提供了契机。同年,受CryptoPunks影响,一家名为Crypto Cats的公司推出一款名为“密码猫”(CryptocKitties)的游戏,游戏里玩家可以通过一串代码创造出一只“密码猫”数字形象,并且每一只猫都独一无二,这些密码猫们的所有权都被存储在以太坊上。 “密码猫”被认为是NFT代币的滥觞。2017年底,以太坊ERC 721协议(非同质化代币的编程标准)诞生,NFT也随之出现。2021年,经过近四年的发展,在艺术领域,NFT终于迎来了“爆发”。 密码猫CryptoKitties,图源网络 NFT的每次高流量曝光都像是行为艺术。 2021年3月,数字视觉艺术家Beeple的一套NFT艺术品备受关注。从2007年开始,Beeple每天都创作一件艺术品,最后他将五千幅作品拼接成一张图片,并将其命名为《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并在佳士得拍卖行上线。 艺术家Beeple的NFT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图源网络 3月11日,一个名叫“MetaKovan”的卖家以6934.8万美元的价格拍下了这幅作品。这个数字出乎所有人的预料,NFT艺术,也开始光速出圈。 同样在2021年3月,另一个新闻也让人们看到了NFT艺术的商业潜力。著名街头艺术家Banksy的作品《Mornos》(《白痴》)被以9.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随后购买者直播烧毁了画作,并将其NFT版本挂上NFT交易平台Opensea。最终,《Mornos》的NFT版本被以4倍的价格售出,约合人民币247万。 直播画面里,蒙面的持有者点燃了《Mornos》。画作熊熊燃烧,《Mornos》完成了从实体艺术品到NFT艺术品的转变,火光似乎正向全世界预告着,NFT艺术的时代正式来临。 烧毁《Mornos》直播画面 有趣的是,《Mornos》本就是Banksy为讽刺高价艺术品而创作的,画作展现了一个人满为患的拍卖场,拍卖师正介绍着一幅画作,而他身旁的一个相框里写着“我真不敢相信你们这群白痴买了这个”。 烧画者,也是《Mornos》实体作品的持有者——区块链公司Injective Protocol将烧画行为定义为“一种艺术表达”。在NFT艺术领域,NFT代币常常与数字艺术、行为艺术紧密结合,从而衍生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加密艺术。 加密艺术的特点非常明晰,区块链技术决定的“去中心化”,超越国别地理的广泛交易,以及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 如果要用例子去解释这些特点,可以这样畅想:你拥有的NFT艺术藏品可以以任何形式在数字世界存在,一条短视频、一件虚拟时装、一条代码、一件游戏装备、一张表情包,或是NBA球星的生涯经典瞬间,都可以被你收入囊中。 价值59 万美元的NFT《Nyan Cat(彩虹猫)》GIF,图源艺术星空 NFT艺术品的交易门槛并不高,即使你并不了解艺术领域,你仍旧可以进行收藏,艺术家也不用通过拍卖行、艺术品市场发行作品,通过区块链,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艺术市场中。 NFT的多种可能性让艺术领域为之震动。前面提到的CryptoPunks像素头像是当前炙手可热的NFT之一,在当前市场已有的一万个像素头像中,价格最高的达到了4200ETH,相当于757万美元,而外星人、猿人形象的像素头像更是高价难求,是NFT中的奢侈品。 昂贵的“猿人”CryptoPunk,图源网络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也开始试水NFT领域。他们将自己的艺术作品进行铸币,使其成为一件NFT艺术品,将其发行于一级市场,如果有人买下了该NFT,很有可能还会进入二级市场的各种平台,再一次进行流通,而在每次交易中,艺术家都能凭此获利。 目前海外最热门的几个NFT交易平台基本都基于公链以太坊,如Opensea、Rarible、Foudation,这些平台有的准入门槛较低,有的则实行邀请制,但“铸币”都需要缴纳至少50美元的费用,收藏者们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进行NFT交易,但同样会收取较高的手续费。 NFT平台Opensea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基于其他公链的交易平台,大大小小,不计其数,其中大部分平台的手续费较低,吸引了众多不知名的艺术创作者。 为NFT“蠢蠢欲动”的不止有艺术家,明星、各大企业、机构、品牌也开始下场。在年初的市场被点燃后,NBA、Gucci、推特,VISA等机构、公司相继开始收藏、推出NFT产品,从球星卡到虚拟时装,甚至是几个字符,都能在NFT市场掀起热潮。 NBA球星卡盲盒已经成为了当下NFT收藏品中的“顶级”,交易额达到了5亿美元以上。各式虚拟时装也备受关注,多件NFT潮鞋、服装在市场上卖出高价。 NBA球星卡NFT,图源微博 NFT艺术的边界还在不断拓宽,早期的NFT作品可能只是一张JPEG图片,现如今已经与音频、电影、游戏等多个领域接轨,NFT礼物、NFT盲盒等形式也开始发展。 知名说唱歌手艾米纳姆也推出了NFT,图源雪球 在商业上来看,“NFT艺术”存在着无限可能,许多“小艺术家”通过NFT崭露头角,有的甚至一夜暴富,各式平台蒸蒸日上,交易总额也在不断扩大。 未来,似乎即将到来。 02 NFT艺术在中国 虽然相较于海外稍显滞后,但是国内仍然赶上了NFT热。 阿里巴巴可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21年5月,支付宝上相继推出了与敦煌美术研究所、《刺客五六七》的联名款NFT付款码皮肤,开始对于NFT的尝试。与此同时,阿里还推出NFT数字艺术专场,正式宣告入局NFT产业。到目前为止,蚂蚁集团已经售出近8000个限量版NFT。 IP也是国内NFT发展的重要动力。 《白蛇2:青蛇劫起》上映后,阿里旗下潮玩品牌锦鲤拿趣同步推出了相关NFT付款码皮肤,上线后,8万份NFT迅速售罄。借助IP进军NFT领域的还有腾讯,8月初,腾讯宣布发行300件“十三邀黑胶唱片NFT”,承载平台为腾讯旗下NFT交易平台“幻核”App。 近日网易力推的游戏《永劫无间》也搭上了NFT的热潮。7月12日,由澳洲 NFT 发行商 MetaList Lab⼯作室发⾏的《NARAKA HERO》系列盲盒上线币安NFT市场。该NFT系列盲盒得到了《永劫无间》官方IP授权,上线仅15分钟便全部售罄。 微博也推出了NFT交易平台“TopHolder头号藏家”,于8月初内测上线。“微博NFT作品”“拍卖自己的第一条微博”各种话题丛生。目前,头号藏家已吸引众多艺术家、收藏家、策展人入驻。 NFT在国内音乐领域也“大放异彩”。胡彦斌、阿朵等歌手相继推出NFT唱片、专辑,多家音乐版权平台宣布推出NFT板块,或与NFT平台达成合作。NFT艺术品的特性为IP、版权的保护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艺术品上链后,通过不容更改、永恒存在的区块链,唯一性得以留存。 除国内大厂推出的NFT平台外,刺猬公社还注意到了国内的一些小型NFT平台,“薄盒”即是其中的一个。与阿里、腾讯等大厂一样,“薄盒”将NFT解释为一种“数字藏品”,并将自己定义为“数字潮玩收藏平台”。 “薄盒”平台可以通过微信登录,并定期与各领域的数字艺术家及加密艺术创作者合作,艺术家们可以通过平台上线自己的NFT艺术品,并进行发售。目前平台还在起步阶段,主要的数字藏品以盲盒为主。 8月13日,七夕前夜,“薄盒”平台上线了国内加密艺术家宋婷的NFT作品“《诗笺 花非花》盲盒”,盲盒中包含99朵AI玫瑰,开启盲盒将会随机获得一朵,并获取专属于这朵花的情诗。 盲盒详情页里这样介绍:“我们希望AI玫瑰的购买者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将物理世界中珍贵的情爱,寄托在不可篡改不可复制的区块链上,永恒镌记。” 像现实世界里昂贵的“永生花”一样,花费299元人民币,你就能获得一朵“永恒”的数字玫瑰,这朵玫瑰不能交易,只能赠送,“专属于您的爱”。 8月13日晚,《诗笺 花非花》盲盒上线20分钟,99份AI玫瑰全部售罄。薄盒的流量并不算高,盲盒受欢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创作者——加密艺术家宋婷。 宋婷25岁,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加密艺术家之一,是2020年中国NFT艺术品拍卖记录保持者,2021年5月20日,她的一幅NFT作品在中国嘉德拍卖行以66.7万元成交,开了嘉德NFT艺术品拍卖的先河。 加密艺术家宋婷,图源网络 NFT艺术为年轻艺术创作者带来了更多机会,优质、有趣的NFT作品能为他们带来曝光,整个NFT市场的上扬也让艺术的变现之路更加便捷,把自己的作品铸币挂链,就有营收的机会。 B站UP主“Nut4y”的NFT作品 2021年7月,艺术创作者本雅明·艾哈迈德上线了自己的NFT《怪异鲸鱼》系列,9小时就全部售罄,最终入账80ETH。这样一组各异的像素小鲸鱼给艾哈迈德带来了超过35万美元的收入,而他今年仅有12岁。 《怪异鲸鱼》系列NFT,图源NFTCN 但目前国内NFT市场仍不成熟。由于我国禁止虚拟货币,国内NFT平台仍只能用法币进行交易,并且大部分平台仍旧只能作为一级市场,并不支持玩家之间交易,NFT艺术品的商业化并未完全打开。 尽管生态并不成熟,NFT在文娱行业仍有不小的潜力。 从海外诸多内容公司的尝试可以看出,NFT对于影视、游戏、动漫等领域IP的版权保护、商业化上都有潜力可以挖掘,还有相当多的可能性。 03 NFT之困:无限可能,还是一场泡沫? 尽管NFT具有“唯一性”,但一个疑问仍然存在:为什么要收藏NFT? 事实上,成交价6934亿美元的《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是一张所有人可以下载的图片,任何人都可以将这张价值4.49亿元人民币的图片存储在自己的硬盘中,甚至打印后挂在家里。这是很多NFT艺术品的特质,一段视频、一张图片、一张动图,世界上许多人都可以访问、复制,对其进行传播。 问题就出在这里:既然我可以随意的“使用”一个NFT,我为什么还要花高价去买它呢? NFT的另一个特征正在于此:所有权的确定性。尽管许多人可以传播复制,但买下NFT的人才是其真正的拥有者。 “如果我有这幅画,即使这幅画挂在我的墙上,除非我有相关的真伪证明,否则它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属于我。”丹佛当代艺术博物馆的NFT相关讲座中,“艺术领域区块链研究员”艾米·惠特克这样描述NFT的特征。 NBA球星库里花费18万美金购买NFT头像,图源微博 艺术品成为NFT后,“鉴别真伪”将不复存在,区块链会将每一次交易、每一个拥有者记录在册,任何人都可以清楚的查询到,一件NFT的主人是谁。在CryptoPunks像素头像的圈子里,就有着不成文的规定:“将一个不属于你的CryptoPunk设置为你的头像是羞耻的。” 因此,NFT在版权保护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区块链,不仅艺术品的交易更加快捷便利,鉴定成本也大大减少,让艺术品交易更加安全。 这不仅能作用于艺术领域,在当下讲求“稀缺性、限量性”的消费市场同样适用,加密球鞋就是最好的例子。 另一方面,NFT也让艺术具有了更多可能性。NFT出现后,可编程的数字艺术也得到了关注,甚至在艺术品、文化产品的所有权上也有新的探索。 各式NFT,图源B站UP主“dinlab” 2021年8月,一张CryptoPunk像素头像拍卖出了1201ETH(约合375万美元)的高价,拍下这张头像的,是478个人。 为了对抗NFT巨鲸(经济实力较强的收藏家),这478人联合竞拍了这张稀有的僵尸头像,这也代表这件NFT将被478人同时拥有,每个人都可以使用这张头像。这也为NFT提供了一定的社交属性:在NFT领域,同好仍旧能够形成固定的圈层。 478人“团购”的僵尸头像,图源巴比特资讯 但在繁荣的NFT市场,阴暗面也仍然存在。 一方面在于交易市场的混乱。较大的交易平台准入门槛高,对于经济实力不强的艺术创作者来说负担过大,最后平台仍旧“中心化”,变成高端玩家的内部游戏,大公司的下场更是让更多NFT玩家失去了对“去中心化”市场的信心。 小平台则缺乏监管与规则,在海外市场里,平台“托儿”和NFT贩子的存在也让不少艺术创作者受到蒙骗。许多平台还会遭到黑客攻击,由于bug漏洞,许多NFT艺术品被窃取,而在缺乏信息认证的平台,冒名顶替的事件时有发生,保护版权的NFT反而成为他人盈利的工具。 “不稳定性”也让人焦虑。今天为艺术创作者带来“第一桶金”的平台明天就可能“瘫痪”,依靠NFT生活并不现实,正如人为吹起的气球,一戳就破。 另一方面则是NFT市场的不良生态。 “泡沫”,是很多人对目前NFT市场的质疑。NFT一直摆脱不了令其出圈的“天价”标签,NFT的普遍高价更是让无数人投入这一市场,希望在发展的初期能通过“投资”分一杯羹。敦煌飞天NFT付款码上线后,在咸鱼平台上炒到150万,最终被紧急下架,这样的例子在NFT领域并不少见。 两个敦煌NFT付款码皮肤在咸鱼上被卖到两万元 价格虚高、蓄意炒作,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市面上大多数NFT存在“噱头拉高价格”的现象,“圈内疯狂营销,圈外急红了眼”,整个市场在一种过高的期望下被不断抬起,呈现出与当初“炒币”相当类似的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对于“区块链”“元宇宙"有着非凡意义,在当下NFT的应用场景仍旧非常有限,许多人不能理解NFT的价值所在,非良性的生态并不利于NFT艺术的未来发展。 “NFT收藏家不关心艺术,他们只关心能不能赚钱。" 夏日炎炎,各种NFT艺术展、加密艺术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798到大兴,遍布整个北京城。 刺猬公社在一个NFT艺术展上发现,每间展区的墙上都挂着多块显示屏,屏幕上加密艺术家们的作品流转,晦涩但氛围感十足。 一件NFT数字艺术展品,摄影:世昕 一位讲解员们正向几位参观者讲述着艺术品的由来及内涵,滔滔不绝。倾听良久后,一位参观者终于提出疑问: “这个房间里,哪一件最值钱?”
张一鸣动刀!字节跳动退出证券业务意欲何为?
字节跳动又动手了,这一次轮到了证券业务。 9月1日,据晚点LatePost报道,字节跳动拟出售旗下证券业务,整体估值约5-10亿人民币。在今年上半年,字节跳动先后与中金公司、中信、复星集团、牛股王、东方财富等进行过沟通。其中两家公司给了投资意向书。 此次变动也意味着字节跳动将全面撤出证券行业,据报道,其内部已明确,未来不会再从事相关业务。 对此,字节跳动公开回复称,公司收缩金融相关业务,确实有出售证券的计划。 一度发力互联网券商 字节跳动一度发力互联网券商,其证券业务包含平台产品和港股美股业务。 平台产品主要是2017年上线的海豚股票。这是一款提供证券金融资讯和行情数据的软件,包含智能盯盘、高速行情、经营分析等功能。海豚股票通过与今日头条的打通,实现用户导流,另外,海通证券、国信证券、国盛证券曾与海豚股票合作,进行过开户导流,有媒体报道称,佣金仅为万分之1.2。业内人士认为,字节跳动此举意在打通金融内容与社交场景。 媒体报道中还提到,海豚股票提供付费课程、股票咨询等增值业务。据悉,字节跳动在2018年收购了北京金美林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以提供咨询服务,后者具有证券投资与咨询执业资格,也在此次出售的范围内。 港美股业务则是由2019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松鼠证券,以及在2021年初筹备成立的恒星证券(未实际上线)组成。 松鼠证券已在去年8月取得香港证监会的第1、4、5、6及9类牌照,分别为股票经纪牌照、证券投资顾问牌照、期货投顾牌照、机构融资顾问牌照和资产管理牌照。其中,第1类牌照也被称为券商从事香港证券业务的“入场券”。 松鼠证券曝光后,曾有金融业人士称,字节跳动的流量加持,将给松鼠证券的巨大的流量,同时,互联网巨头更能理解互联网用户的需求,这是松鼠证券的两张“王牌”。 字节跳动当初布局港美股业务的原因之一,正是巨大的利益。不只是字节,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在积极向证券业务进发,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获取相应的金融牌照。 参考富途证券、老虎证券等互联网券商,近年来收益相当可观。富途证券最新发布的Q2财报显示,二季度收入15.77亿港元,同比增长129.3%,已连续6个季度实现同比三位数增幅,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实现净利润为5.34亿元,同比增长119.9%。 决心放弃证券业务 为何字节跳动要在此时放弃这块诱人的“蛋糕”呢? 证券业务或许从一开始就并不“受宠”。晚点LatePost援引知情人士称,字节跳动内部一直没有太多决心和预算投入到海豚股票中,该应用上线四年,日活用户仅为13.39万。 在字节跳动庞大的业务版图中,海豚股票的存在感也几乎为零。海豚股票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是在去年的4月,当时该应用被曝可以进行开户和实盘交易,官方对此进行了否认,而后便几乎销声匿迹。 互联网券商的劣势或许也是促使字节跳动放弃相关业务的原因。有观点认为,字节跳动在的券商发展中的流量优势被高估了。在券商行业很难通过“大力出奇迹”的方式快速形成竞争优势,而是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积累。 海外市场对新兴券商品牌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不高,也成为了字节跳动在红海市场抢占有利地位的阻碍。 另外,也有分析师认为,字节跳动此次出售证券业务是顺应监管。 当然,字节跳动仍将持续发力金融业务,此次出售只是针对金融业务的一次战略收缩。字节跳动在对媒体的回应中提到,其金融业务未来会聚焦在服务内部用户上,包括抖音支付,并为用户提供运费险等。 事实上,随着抖音直播电商的体量迅速膨胀,字节跳动正试图从支付业务入手,打造自有化的电商版图。 据报道,今年春节之后,字节跳动放弃了准备已久的理财业务,并在同期上线了消费金融产品“抖分期”,该产品主要被应用于电商领域。 同时,支付业务也被认为是字节跳动布局金融的基建。参考携程、美团、滴滴等公司的金融服务发展路径,在用户活跃和交易数量达到一定量级后,纷纷通过支付自有化构建壁垒、沉淀数据,并推出金融增值服务。此前,字节跳动就在抖音、头条等平台,推出了放心借、备用金、头条信用卡等金融产品,再结合字节跳动的牌照收购行为,其流量金融化的路径清晰可见。 业务梳理,推进上市计划 除了证券业务,今年以来,字节跳动还接连砍掉了多个业务,包括问答平台“悟空问答”以及知识付费社区“好好学习”,原锤子团队也被合并。前不久,字节跳动旗下的大力教育被曝裁员,其中瓜瓜龙体验课教辅裁员50%以上,你拍一、GOGOKID将被彻底放弃。 外界认为,字节动作频频,一方面是为了及时止损,另一方面也是上市前的业务梳理。 如今,字节跳动的估值仍在快速上涨,2020年末完成红杉资本和KKR领投的最新一轮融资后,字节跳动的估值已经达到1800亿美元,并有望冲击2000亿美元大关。如果能够成功上市,字节跳动将会刷新中国VC/PE圈的历史。 最新消息称,字节跳动正考虑推动抖音业务单独在香港上市。对此,字节跳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正在考虑部分业务上市计划,但暂未最终确定。 支付业务也可以被看作是字节系产品上市的“助推器”。 字节跳动的产品矩阵十分庞杂,包含抖音、抖音火山版、西瓜视频、多闪、图虫、激萌faceu、懂车帝、值点(电商平台)、石墨文档、番茄小说等在内的不同领域的重头产品均涉及消费,但彼此间缺乏连接。 支付业务则有望连接各项业务,搭建消费支付场景,构建“从文娱导入流量、从流量沉淀支付账户、从支付账户实现更多变现”的商业闭环。砍掉边缘化的证券业务,是对支付业务的又一次聚焦,以此放大字节系产品的商业想象力,进而加速字节跳动的上市进程。 字节跳动的下一步棋又会落向何处?我们拭目以待。
我们的互联网 正在被打造成“上瘾机器”
回到大半个世纪前,当时经济学研究的还是「理性经济人」,也就是说,在经济学家的设想里,人们总会理性又准确地衡量每一个可能的选择,从中选择出收益最高的那一项。 人们总会理性又准确地衡量每一个可能的选择 对这些「真空中的球形人」的研究一度登峰造极,学者们构建了各种精巧复杂的模型,推导出经济人在每种情形下会怎样行动——要说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模型里的人跟现实世界里的人就没几分相似,自然,这些模型也没法套到现实世界上。 再后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弥补了经济人模型的缺陷,开拓出「行为经济学」这片新领域:我们现在知道了,人们并不总是按照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原则行事。相反,我们经常会意气用事,会沉迷赌博,会听信谎言,会嫉妒和虚荣,会跟自己那贪图眼前享乐的人格作斗争,还猜不出命运赠送的礼物在暗中标了什么价格……当然了,我们偶尔也会无私奉献、两肋插刀。总而言之,可以确定的是,人类这种动物远没有当初经济学家们估计的那么理性。 往好了说,这些本该早就发现的知识加深了我们对人类行为的理解;往坏了说,众多心理学实验成果,相当于给想要利用人性弱点多多赚钱的商家们提供了现成的工具箱。很不巧,互联网恰恰是商家们最完美的人性试验场。 互联网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大型游艺场 用现实中的建筑做类比的话,互联网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超市、邮局、电影院、农贸市场和股票交易所的线上替代品,但有一个坏消息是,我们的互联网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大型游艺场。众多令人沉迷的玩乐机器隆隆运转,昼夜不息,为的就是将人性之中潜藏的缺陷放大再放大,让消费者为那些本可以避免的服务心甘情愿地掏钱。 互联网的千层套路 被忽悠过办发廊和健身房会员卡的人都应该很了解人的不理性有多严重——办卡的时候你可能相信自己每天都会往健身房里钻,到头来却发现直到健身房倒闭跑路,会员卡都还没用过几次。事实上,对于 80% 的人来说,即使按次付费的单价要高得多,它都还是比办卡更实惠,毕竟你根本去不了那么多次。 顺带一提,80% 这个数据是从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和罗伯特·席勒写的《钓愚》(Phishing for Phools)一书里摘抄的。在这本书里,两位经济学家还收集了其他许多商家利用人性操纵和欺骗消费者的案例,但我不建议你看这本书,一是因为这书本身写得不咋地,二是因为欺骗消费者的例子太多、太明显了,根本用不着买书就能找到一大堆。 比如说,非常常见的「虚假信息」。《钓愚》的两位作者将欺骗行为分成了「信息型欺骗」和「心理型欺骗」两种。顾名思义,信息型欺骗指的是商家没有如实向用户披露信息,误导了人们的预期,诱使人们去做一些如果他们一开始就知道真相时不会去做的事情。 一个案例是前阵子拼多多的「助力提现 500 元」活动。活动规则是,只要助力金额达到 500 元就能提现到微信,而且它一开始会给你 499.9 元,给你一种只差一点儿的错觉。 ▲一个永恒的噩梦。截取自哔哩哔哩@曾经的竹 发布的视频 然而当你真的开始找人助力,就会明白水有多深:前面几个助力者只会给你增加 1 分钱的金额,等金额累积到 499.93 元时,助力增加的就不是「现金」而是「金元宝」,每 50 个金元宝能够兑换 1 分钱额度。好吧,继续找人助力,直到 499.99 元只差最后 50 个金元宝时,它却会给你 49.99 个金元宝。要是接着找人助力,那给你的就不再是金元宝,而是价值更低的「宝石」和「提现秘籍」…… 如此一来,用户就像是上了跑轮的仓鼠,拼命地替他们转发宣传,却永远达不到最后的目标,好比是将数学中的极限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了。难怪有评论说,你打开微信通讯录找每个好友讨要 1 块钱,凑齐 500 块的可能性都比参加拼多多活动要大。 但助力提现活动之所以「迷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同时使用了心理型欺骗的策略,也就是说他们攻破了用户人性中的弱点,以至于即使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他们还会义无反顾地继续玩下去。 1. 登门槛技术 第一种心理战术是「登门槛技术」(foot-in-the-door technique),它利用了我们倾向于「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的本能,先向我们提出一些相对简单的要求,然后不断地提出更多后续要求。 拿助力提现活动为例,一开始你差的只是 1 毛钱,而每邀请一个人都能增加 1 分钱金额,那么算来只需要邀请 10 个人就能提现 500 块了,这不是一个很难的任务;但当你邀请够 10 个人之后,才发现它会要求你继续邀请 20 个、30 个、40 个人……而你既然已经邀请 10 个人了,就会想继续把这事做下去。 最近热议的「超前点播」 同理,最近热议的「超前点播」也用到了同样的策略——既然都花钱买会员了,不如再花 3 块钱看一集?既然都花过 3 块钱解锁一集了,不如再把后面的剧集也解锁了? 2. 损失厌恶 第二种心理战术是利用人们的「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作为行为经济学所发现的人性最强烈的非理性本能之一,损失厌恶指的是人们极其讨厌损失的感觉:假如你免费得到了一个甜筒雪糕,却在吃第一口之前不小心将它摔到了地上,那么这时你感受到的痛苦将会远超得到一个免费雪糕时的快乐。 同样是助力提现活动,平台方会一开始就给你 499.9 元的虚拟金额,而且每一步都创造出「只差一点点」的错觉,那么如果你中途放弃的话,就会感觉有 500 块在你眼前飞走了,这将是一种非常痛苦的体验。为了避免这种痛苦,很多人都会选择硬着头皮继续邀请更多的人,去追逐这虚无缥缈的 500 块。 既然人们那么讨厌损失,也就不奇怪有那么多的游戏厂商都会运用这一点来拿捏玩家了。 以我最常玩的《英雄联盟》为例,他们从《堡垒之夜》那里借鉴来了「游戏通行证」模式:在活动期间,你的每一局游戏都会积累一定数量的可以用来兑换游戏物品的代币,但只有购买了 79 块的「通行证」之后,这些积累的代币才会发放到你账户中。如果不买通行证,那么在活动结束时,你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个月来积累的上千个代币化为泡影(虽然严格上说这些代币从来都不属于你)。为了回避痛苦,很多玩家都会经受不住诱惑购买通行证。 《英雄联盟》抽奖活动 《英雄联盟》运营方甚至将这一策略用到了抽奖活动中去。在最新推出的一期抽奖活动里,他们允诺玩家免费抽一次 10 连,你可以在看到抽奖结果之后再支付一次 10 连的价格将这些奖品收入囊中。这当然也代表着,如果你抽到了好皮肤,你不花这钱就会看着它从身边溜走。损失厌恶的本能,在这里再次发力。 3. 利用惰性 还有第三种心理战术,那便是利用人们的惰性。最常见的例子莫过于各种会员服务提供的「连续包月」选项。以 B 站大会员订阅服务为例,单月购买价格是 25 元,而连续包月只需要 15 元/月,价格仅仅是单月购买的 6 折,而且还可以随时无条件取消续订,看起来简直属于是行善了。 会员充值界面 但事实当然没那么简单,因为人们的惰性是非常强烈的:瑞典经济学家安娜·布雷曼(Anna Breman)曾与慈善机构 Diakonia 合作做过一项实验,他们邀请了两组捐款人,并且请求第一组捐款人在当月开始增加捐款额度,而请求第二组捐款人在两个月后增加捐款额度。结果是,第二组中愿意增加捐款额度的人比第一组多出三分之一,而且哪怕他们有权随时取消增加的捐款额,他们还是会在平均长达 7 年的时间里保持着高捐款额。 看起来,大多数人宁愿多花点钱,都懒得去特意取消包月服务。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厂商愿意用慷慨的价格卖给你连续包月服务——他们都吃准了大家的懒惰。 站在商业运营的角度上,无论是「游戏通行证」「先抽奖后付款」还是「连续包月」,都是能够增加公司利润的好办法,把任何人放在运营方的位置上,他们都可能想出同样的办法;只是不能忽视,这样的好主意都是建立在利用玩家心理漏洞的前提上的。 心理弱点来自哪里? 也许,你足够冷静和理智,上面的套路都很难骗到你,但这些套路已经广泛蔓延开来这个事实至少足以说明,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份理智。越是擅长利用人性弱点的厂商,在市场上就会表现得越好。新古典经济学模型中那种拥有「超凡理性」、在任何情境下都能计算出最佳行动方案的个人,从一开始就不曾存在。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人会这么不理性,人心会有这么多弱点,就像一个古老的操作系统一样充斥着可供「黑客」们利用的漏洞? 这点可能要归咎于我们的祖先。认知人类学家丹·斯伯贝尔(Dan Sperber)和劳伦斯·赫西菲尔德(Lawrence Hirschfeld)提出过「模块性」的概念,所谓的「模块」,是指动物大脑中用来应对特定刺激的程序。比如说,很多人一看见广东的大蟑螂就会感到害怕,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中有探测和回避有害昆虫的模块。 ▲白云机场航站楼设计会让人想起毛茸茸的美洲大蠊 然而,针对特定刺激而「设计」的模块时常被其他刺激所触发,正如帮助我们回避蟑螂的模块,有可能让我们在看见长得像蟑螂的白云机场航站楼时也感到害怕。 而且,其他刺激的强度甚至可能超过原初刺激,一个案例是,孵蛋的鹅会懂得将滚出窝的蛋滚回窝里,因为它内置了「如果有一个像蛋的东西在旁边,我就要将它滚回窝里」的模块。然而如果你在它的蛋旁边放一个网球,它会更倾向于滚网球而不是蛋,毕竟网球比蛋长得更像蛋。同理,人们进化出喜欢甜味的本能可能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寻找水果,但今天的我们会喜欢奶茶更胜于水果,因为奶茶含有的糖分更多。 在这里,商家们设计出来的套路就像是那一个网球,能够「劫持」那些原本有利于我们生存的模块。 以「抽奖」为例,它可能是最悠久也最好用的套路之一。要知道,追求冒险和不确定性原本很有可能是一种有益于生存的天赋。这点并不难理解:一个敢于去尝试,并且在功亏一篑之后还能重新打起精神继续冒险的人,自然有能力找到更多的资源,并且增加自己后代的数量,从而让热衷不确定性的基因分布得更广。 ▲收集盲盒有它本身的乐趣,但随机性带来的刺激感同样不容忽视 只不过到了现代,这种本能很快就被利用来开发出了盲盒、手游抽卡和 Roguelike 游戏,对随机性的热衷不再能够增加生存概率,反倒是成为了沉迷之源。 在知乎上有一个著名的问答是这样的: 问:为什么我的男朋友整天只顾着打游戏不理我? 答:每款游戏都是成百上千个工作人员用上各种理论和好几年的时间仔细设计出来的,你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的魅力能跟游戏比? 换句话说,游戏正是许多人花费心血,专门针对人的心理弱点设计出来的程序。不过,这只是一个中立的事实,更重要的是,你在用什么方式看待这一事实:你既可以夸赞游戏是带来无数快乐的幸福之源,也可以斥责它们是腐蚀人心的「电子鸦片」。似乎不存在一种原则,可以事先判定哪一边的观点是正确的。 那么,我们应该监管吗? 意识到人类不理性的存在,也就是意识到监管的必要性。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固然是创新之源,但它同时也会推动企业一再降低自己的行为底线,如果缺乏监管,就难免有一些企业会选择对社会整体而言弊大于利的旁门左道来获取利润。 最应该监管的,自然是那些「信息型欺骗」的伎俩。只有禁绝了信息型欺骗,消费者才能在中立的环境下确定自己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政府部门有必要实施打击虚假广告、限制成瘾性物品、要求抽奖活动标示中奖率等举措。 ▲典型的欺骗性app开屏广告 但对于「心理型欺骗」,应不应该监管、怎么监管,就是另一个更棘手的问题了。要知道在大多数「心理型欺骗」案例中,「犯错」的都是消费者自己——健身房没有拒绝会员进入,视频网站也没有禁止会员取消自动续费,相反它们甚至提供了更加优惠的价格。真正让用户吃亏的,是他们自己的惰性。而商家唯一做的事情,不过是从统计数据里知道了这部分「懒人」的比例。 显然,是否需要管理「心理型欺骗」,取决于你对人类理性程度的认识。如果你相信人都是绝对理性、全知全能的完人,能够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那自然就不需要监管了;相反,如果你觉得人都是绝对盲从的小白鼠,会被最简单的骗局耍得团团转,那么政府就很有必要充当家长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生活经验表明,我们的理性程度很可能介乎两个极端之间,因此我们有理由选择一个折中的观点以及混合的策略。但具体来说,要怎么混合、是监管多一点还是自由多一点,这些问题都不可能得到一劳永逸的答案,而只能在实践中探索。 但在监管的同时,我们还不能忽视一个风险,那就是监管本身也有可能成为问题,尤其是家长式管理在对人群进行划分的问题上常常会显得过于粗糙。 原则上可以认同未成年人的自制力相对较弱 比如,我们原则上可以认同未成年人的自制力相对较弱,但同样明显的是,未成年人里有很多足够理智的个体,而成年人里也有很多自制力不佳的人。要是只按照前面的认识,以 18 岁为界一刀切地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那就相当于剥夺了那部分能够自控的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同时又没能拯救那些自制力不佳的成年人。 再说了,为了那些不够「理性」的人的利益,我们也许有理由用强制性手段阻止他们「自由」地上当,但缺少了这种做蠢事的自由,他们的生活在某种重要的意义上总是残缺的,因为他们会处在不情不愿的状态之中。无论外界的干涉有多么正当的理由,在衡量生活的价值时,某人自己是否愿意过这样的生活依然是一个有分量的标准。 如果真要当一个家长,那也应该去当一个好家长。想要真正监管好「心理型欺骗」,我们需要的,必然是比「一刀切」更细致的方法。 题图:Unsplash@Mishal Ibrahim
整治饭圈 为什么要从娘炮下手?
酷玩实验室作品 行业整顿的铁拳,终于落到了“娘炮”头上。 今天,国家广电总局发文,要求从严整治艺人违法失德、“饭圈”乱象等问题,旗帜鲜明树立崇德尚艺的行业风气。 通知包含抵制违法失德人员、抵制高价片酬、抵制泛娱乐化、反对唯流量论等8条,其中有一点是,坚决杜绝“ 娘炮 ”等畸形审美。 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有人说,主流审美出现偏差,娘炮早就该管管了。 也有人认为,要尊重审美多元,否则就是 文化倒退 。 这个“倒退”,说的是2018年,新华社就炮轰过娱乐圈“娘炮”盛行的病态文化。 那是小鲜肉当道、偶像尚未塌房的年代,新京报关于“娘炮误国”的街头采访中,绝大部分人都表现出了对社会多元性的宽容—— 每个人是独立的。 不能整个社会都排斥他们。 还有人旗帜鲜明地表示,“键盘侠误国”。 但今天,当违法失德的艺人接连翻车,当空有流量没有作品的明星被推到台前,当“颜值即正义”成为了一个行业的生存法则,舆论对“娘炮”的看法也在转弯。 我们依然尊重审美的多元性,“但 资本不应该照着某一种形象大量打造同质偶像。 ” 说来说去, 人们反感的从来不是“娘炮”本身,而是被资本批量复制、投放到聚光灯下的“娘炮文化” 。 那么,到底什么是“娘炮”?娘炮是多元审美还是畸形文化? 我们为什么要抵制“娘炮”? 01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娘炮也叫娘娘腔,最早形容的是一个男性在言谈举止、穿衣打扮方面更倾向于女性的传统特征。 人们对娘炮的想象力,一度来自影视剧中著名的“娘娘腔”。 他是“身穿粉红衣衫”、“脸上施了脂粉”、手持绣花针想要一统江湖的东方不败。 是为练神功挥刀自宫之后,声调尖细、胡须稀疏的岳不群。 也是阴狠冷酷又雍容华贵的东厂“厂花”们。 由于物理的残缺引发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变化,导致曾经的娘炮都带着固定的脸谱——他们往往又娘又狠,也许面目可憎,但也不乏小人物的悲哀。 但今天大众媒体上的“娘炮”,早已变了味。 他们不是生理上的“性别女”,也并非心理上的“喜欢女”,他们更像是 为了娘而娘。 打开电视,他们清一色有着精致的妆发,连眼线都一丝不苟。 他们唇红齿白,要随时随地涂唇膏、敷面膜。 他们身段柔软,搔首弄姿。 他们语气嗲嗲,娇嗔地说“小拳拳捶你胸口。” 他们眼神靡靡,暧昧地说“这是我的天命。” 涂口红、画眼线没有问题,爱跳舞、爱交际也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当他们的“形象”出现在公共媒体,再加诸于观者,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 “社会教育” ——娘炮才是“正道”。 于是,精致boy们涌上街头。 他们衣袂飘飘,他们弱柳扶风,他们不追求精气神,却追求柔弱美。 他们说话带叠词,让人忍不住想帮他捋顺舌头。 还有的甚至是学生,却因为描眉画眼而耽误了上课。 而反过来, 这样偏狭的审美,又会“绑架”更多元的存在。 比如,曾被很多人奉为圭臬的语录——“外表更重要”、“瘦子没有前途”、“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但我选择吴彦祖”…… 人固然拥有“精致自由”,但当表面精致成为主流,当内心建设遭到鄙视,当“娘炮”变成了“娘炮文化”,当人们看不到歌舞升平下的危机四伏。 就像尼尔・波兹曼 《娱乐至死》中说的一样: “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 人们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的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在于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培养成了既无知且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 到那个时候,就晚了。 02 流行文化其实是不断变迁的。 细数这些年来的潮流文化,从90年代的哈韩、哈日,到世纪初的港台风,再到后来超女席卷全国带火的中性风,以及如今的奶狗、娘炮风……不同的流行文化,背后却都是同一个推手—— 资本 。 资本总是逐利而动。 你哈韩哈日,他们会准备好日韩偶像的专辑唱片、杂志封面。 你追求港台明星,他们会准备好明星写真、磁带贴画,还有电影周边。 你迷上了酷酷的春春,他们会复制出春春2.0、3.0,全员爆炸头,搞应援、卖周边。 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生产什么。生产的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捞钱。 如今的娘炮文化,也是资本为了迎合市场上的女性审美而批量制造的。 时间回到1996年,日本明星木村拓哉接拍了一支口红广告。 那时,美妆广告普遍由女明星代言,男明星代言女性口红,还是史上头一遭。 所以,当24岁的木村拓哉脸上涂着口红出现在广告片中时,全日本都轰动了。 他代言的那款口红被卖到脱销又脱销,两个月就卖出了约300万支,就连广告封面,也不得已加印了10倍以上。 女性的钱真好赚,就像投资圈那个著名的笑话,论市场价值,女人>小孩>老人>狗>男人。 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女性消费力的抬升,她们开始为更欣赏的男性的买单,“ 男色经济 ”由此兴起。 一开始,资本送来了韩国男团,他们清一色阴柔帅气,会唱会跳,会把眼线挑得高高的。 后来, 限韩令 打破了资本的美梦,没有韩流明星,就把在韩中国艺人捞回来。 归国四子 重新定义了“小鲜肉”,他们有着漂染的黄头发,时髦的耳钉,精致的眉眼是标配,如果碰巧会唱一句歌,扭两把胯,还会眯起眼来唱一句“freestyle”,那你就是天王了! 粉丝抱团集结,巅峰时期,很多小鲜肉的单条微博转发过亿,抠图、替身、干瞪眼的烂剧,也能拿下上亿的播放量;还有的粉丝团,干脆包下纽约时代广场,或者买下 月球土地的永久拥有权 …… 粉丝消费少说十万,动辄百万……资本像一匹狼,嗅到了“娘炮”带来的利益。 一个两个的娘炮,显然不能制造海量的财富。 于是 流水线上的“娘炮” 出现了,他们可以不会唱歌,反正有百万修音师;他们可以不会跳舞,反正镜头跟着你走;他们也可以没有演技,反正怎么演都是C位。 但他们必须要精致可爱,必须要会卖萌撒娇,必须要组CP营业,这样资本才能不停地捞钱捞钱。 当第一个娘炮出现的时候,我说他可爱到犯规。 当一群娘炮出现的时候,我说要尊重审美的多元性。 但当一批又一批被资本复制粘贴的娘炮攻占了互联网,成为一种文化潮流的时候,当 劣币驱逐良币 ,打开电视,找不到一个正常的偶像时,我决定不再沉默。 我抵制娘炮,抵制的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娘炮背后的资本那只肮脏的手。 他毫无下限,将一切毁灭给你看。 03 批量制造出“娘炮”只是开始,真正的目的在于和商家一起收割,也就是随之催生来的“饭圈”文化。 去年一位初中物理老师,为了搞明白自己学生在想什么,特意潜入了某流量明星的微信群。 经过一段时间调查后,他给饭圈下了一个非常精准的定义:明星只是产品,饭圈经济本质是传销和邪教。 “他们坑的是小学生,背后真正得利的是资本。” 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统计,我国未成年网民参加粉丝应援的比例达到了8%,其中初中生群体是主要参与者。 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因为还没有脱离学校和家庭,不掌握实际生产资料,经济上也不独立,导致了在主流话语体系中的权力缺失。 所以他们特别渴望找到一种归属感。一些小孩在加入饭圈群后,甚至有种找到了组织,融入进一股庞大力量的幻觉。 但是,这一切不是没有代价的。 加入群后,粉丝第一重要的是绝对忠诚,第二是花钱打投。想要提升地位,就要买偶像代言的产品,如果你一段时间不在群里晒购物支持的图片,很快就会被无情地踢出来。 吃准了粉丝这根软肋,资本收割的好戏就开场了。 还记得前阵子爱奇艺的《青春有你2》吗?粉丝们为了给“哥哥”打投,短时间内大量购买了某款牛奶,但扫码投票后根本喝不完,导致一天内倒掉了27万瓶,引起轩然大波。 这场人神共愤的闹剧,最终以节目停播、饭圈整改落下帷幕。但少有人注意的是,作恶的奶企资本却全身而退。 为什么我说奶企资本作恶呢? 看下这款打投“特供奶”的包装就知道了,这家奶企专门把投票的二维码印在了瓶盖里面。要投票,必须开盖扫码,开一瓶就破坏一瓶,而在之前不是这样的。 之前也有供粉丝打投的奶产品,但二维码要么是被放在箱子里,要么放在奶瓶包装内侧,开箱或者撕开包装就可以投票,这样的话,只是破坏了奶产品外包装,密封性并不受影响。 所以之前粉丝打投,可以只花一部分钱到渠道商那里买那张二维码,而外包装被破坏的牛奶,还可以被渠道商放到闲鱼等平台上低价处理。 这样显然不会造成大量倾倒浪费的现象。但问题是,这条链条里渠道商就成了“一鱼两吃”的赢家。 而奶企才不管你浪不浪费呢,它们要的是出货量,要的是自己站在收割的最顶端,于是果断修改了二维码的位置。 收割完的奶企全身而退,留下来遍地鸡毛。其中受伤最深的就是这群粉丝和他们父母。 很多人看完这些小孩乱倒牛奶会感到气愤,但如果你知道这些钱出自什么样的家庭,会更加怒不可遏。 今年4月,一位饭圈粉丝在贴吧里发帖求助。原因是她妈妈把几千块钱放在她手上,春天到了,开春了需要买种子进行农作。 但是这一笔钱却被她败光了:用在了饭圈打投上。 看得出来,这大概率是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她妈妈因为心疼2万块钱定期存款的利息,不舍得取钱出来,着急买种子也应该是个农民。 是的,参与饭圈打投的小孩家庭并不都是富裕的。那位潜入饭圈群的老师之所以发出“是邪教”的感叹,因为这群孩子: 心疼爱豆,甚于心疼妈妈。也甚于心疼自己。 今年6月,山东某高校辅导员马诚告诉记者,00后”学生追星很狂热,借贷追星的现象不断蔓延: “甚至有‘学生粉’在各类借钱平台欠款过万元。”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一位初中生明确说,“宁可自己挨饿,也要送爱豆出道。”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参加粉丝应援比例达到8%,近15%的“00后”粉丝每月为追星花费5000元以上。 资本邪教式的收割,除了让一些普通家庭陷入泥沼,生活雪上加霜之外,更大的恶果是带坏了新一代的三观。 比如吴亦凡在被抓后,马上就有粉丝出来洗,“谁还不犯错呢?” 甚至有极端的粉丝不惜与整个社会秩序和法律做对,扬言要去北京“劫法场”。 又比如肖战的“老师粉”,曾指挥小学生们在抖音上拍短视频给肖战应援。 试问有哪位家长愿意自己小孩被老师“安利”这些玩意儿呢? 面对这些乱象,又有谁不为娘炮和饭圈被整治而拍手称快呢? 尾声 最近“娘炮”“饭圈”被接连抵制后,有人跳出来说遏制“娘炮”审美是不对的,是性别歧视。 但我要说的是,我们不是不尊重审美的多元化,只是抵制资本按照某一种形象大量打造出的同质偶像啊。 比如梅兰芳,《梅兰芳蓄须》直到现在也在小学课文里,我们不会因为他在台上男扮女装就歧视或者怎样。 比如张国荣,我们不会因为他在《霸王别姬》里说“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就把他列为“娘炮”劣迹艺人。 也不会抵制唱《新贵妃醉酒》的李玉刚,原因很简单,这些都只是唱戏“旦角”的职业需要。 我们反对的是资本裹挟,是披着“娘炮”的壳来收割老百姓财富的乱象。 说白了,资本无序收割的时代,该停一停了。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