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外专谈“一带一路”|埃及专家:“一带一路”是世界共享高质量发展经验的“幸福路”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史赫奕 黄蓉):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正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吸引了全球目光。国际社会各界人士就倡议建设十年成果与广阔前景展开热议,埃及工业与外贸部首席经济学家希沙姆·阿布·巴克尔·梅特沃利(Hisham AbuBakr Metwally)在接受国际在线记者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契合多方发展愿景,为全球互联互通提供便利。他认为,“一带一路”是让世界共享中国高质量发展经验的“幸福路”。 埃及工业与外贸部首席经济学家希沙姆·阿布·巴克尔·梅特沃利   希沙姆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非盟《2063年议程》等发展规划不谋而合,契合共建各国发展愿景。“它不仅仅是一项关于公路、铁路、港口、大坝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倡议,更是一项惠及多领域的、重大的全球开放倡议。”他举例称,倡议促进了共建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为推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希沙姆认为,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将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经验输送到世界各地。“倡议为共建国基建项目带来投资,鼓励各国开发本土潜力和能源,”他指出,目前已有21个阿拉伯国家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倡议框架内的相关合作在阿拉伯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中国投资助力伊拉克的法奥港成为连接土耳其、中东和欧洲的经济枢纽;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汉达尼亚中心港的建设则促使阿尔及利亚成为中非门户和中非地区国家通往地中海的关键出口。   希沙姆还强调了“一带一路”倡议为非洲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他表示,非洲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参与方,数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已圆满建设完成,例如塞内加尔方久尼大桥、肯尼亚内罗毕快速路、喀麦隆克里比-罗拉贝高速公路等。“‘一带一路’倡议推动非洲国家加速实现工业化,提升了非洲国家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   希沙姆提到,“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正在扩大,这将有助于“点亮”非洲大陆,同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挥积极作用。从中非的萨卡伊光伏电站、肯尼亚的加里萨太阳能电站,到埃塞俄比亚的阿伊萨风电项目、赞比亚的下凯富峡水电站,中国在非洲开展了大量清洁能源项目,为非洲应对能源危机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希沙姆对此表示高度赞赏。他指出,八项行动中的第五项着眼于推动科技创新,富有引领意义,“一带一路”参与各方创新能力的提升将为共建国家全方位发展创造无限机遇。
外媒看“一带一路”倡议:一种真正非凡的对全球变革动力的重塑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18日在北京举行。   十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近日,国际媒体纷纷发文,积极评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多家外媒注意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指出,10年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   习近平在演讲中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包括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民间交往;建设廉洁之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   美联社报道截图   巴基斯坦《每日新闻》网报道截图   英国《卫报》近日报道称,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所涉项目几乎遍布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谈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前景时,该报道称,在海外贷款和投资方面,中国政府将更注重“高质量”而非数量。   英国《卫报》报道截图   美联社、法新社等媒体都注意到,“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发生一些变化,越来越多“小而美”项目逐步成型。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过去的大型项目正在让位于规模更小、更有针对性的项目,范围涉及绿色能源和医疗保健等领域。   文章举例称,越来越多以中国古代杰出工匠鲁班命名的“技术驿站”遍布非洲和亚洲,教授包括机器人在内的技术课程,帮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熟悉中国技术、了解中国工艺的技术能人。   《华尔街日报》报道截图   日本《每日新闻》网站则注意到,中国正谋求将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与国际范围的“脱碳”潮流相结合。   报道称,中国在太阳能、风能发电以及电动汽车生产等方面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希望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关系,借以宣传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   另外,在太空开发、通信、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领域,中国也正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深化合作。   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截图   非洲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经亚洲评论》网站近日援引非洲联盟高级官员的话报道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促进非洲发展而言“恰逢其时”。   报道称,中国政府近日表示,将通过数字经济交流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推动这项已提出10年的倡议。   非洲联盟委员会贸易和工业等事务负责人阿尔伯特·穆昌加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对工业化、农业和人才发展的重新关注,正是非洲大陆所需要的。   穆昌加还说,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非洲在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电信系统和能源设施方面获得大量投资,这对非洲帮助很大。   《日经亚洲评论》网站报道截图   据“非洲新闻”网站报道,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赴华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他在接受采访时将中国描述为“埃塞俄比亚最值得信赖的伙伴和朋友”。   阿比称,他赞赏中方长期以来对埃塞俄比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他表示,埃塞俄比亚将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工业和农业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非洲新闻”网站报道截图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邮报》网站近日刊文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舞台上引发了一场深刻变革,这其中,有五个令人信服的原因。   第一,它将有关发展的话语提升为一项关键的全球关切;   第二,它在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联系;   第三,它为新的全球重组和新的全球政治范式铺平了道路;   第四,它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了中国哲学的基本原则;   第五,它催生了一种新型国际制度,让我们得以一睹这样一种世界秩序,即多数人的福祉优先于少数人的利益——这是一种真正非凡的对全球变革动力的重塑。   《雅加达邮报》网站刊登评论文章《十年进展:“一带一路”带来的全球性变革》
武汉“戏码头”:19个湖北地方戏曲剧种连演16天
  第五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16日晚在武汉开幕,来自湖北省16个市州、27家院团的7个新创小戏和8出优秀传统折子戏同台竞演,汉剧、楚剧、黄梅戏等19个戏曲剧种百花争艳,持续16天唱响武汉“戏码头”。 10月16日,第五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的开幕戏《舞衣裳》。 新华社发(杜子璇摄)   开幕大戏黄梅戏《舞衣裳》,以唐朝官员元载从一介寒士到官拜相国,后因贪腐无度招致人生覆灭的故事为主线,通过一袭舞衣,展现了唐朝名将王忠嗣之女、元载的妻子王韫秀的跌宕人生。“梅花奖”得主、湖北省文联主席杨俊饰演王韫秀一角,她说:“《舞衣裳》的舞台呈现诗情画意,人物情感丰沛,它拓宽了黄梅戏体裁的宽度,对地方戏曲剧种寻找出路具有探索意义。” 杨俊(左)在表演黄梅戏《舞衣裳》。  新华社发(杜子璇摄)   本届艺术节以“戏曲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为主题,新作、经典轮番上演,名家、新秀同台献艺。除了汉剧、楚剧、荆州花鼓戏、黄梅戏等湖北地区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剧目,还有湖北越调等稀有剧种,以及阳新采茶戏、随州花鼓戏、文曲戏、梁山调等濒危剧种,充分展示湖北地方戏曲文化的多元性。   记者了解到,艺术节期间,各场演出剧目均实行惠民票价,并提供一定数量的免费惠民票。部分剧目还将制作成精华版本进社区、进校园,为广大群众带来丰富的文艺大餐。   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自2008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是湖北全省地方戏曲院团展示风采、交流切磋的重要平台,对激发戏曲院团改革发展活力、促进戏曲创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记者 喻珮、熊翔鹤)
【央视快评】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
   “让我们谨记人民期盼,勇扛历史重担,把准时代脉搏,继往开来、勇毅前行,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全面回顾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系统总结了重要成功经验,郑重宣布中方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重大举措,擘画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   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饱含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高度负责的情怀,鲜明表达出中国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务实行动,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注入了强大正能量,引发与会嘉宾和国际社会热烈共鸣。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一带一路”这一伟大倡议,凝结着习近平主席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邃思考和高瞻远瞩。习主席深刻洞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宏伟倡议,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美好前景。10年来,“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进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从基础设施硬联通扩展到规则标准软联通,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新时代国际贸易的驼铃、帆影不绝于途,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绿洲、灯塔点亮梦想,新时代的商贸大道、驿站激发新的增长动力,新时代的丝路乐章演奏出多样文明的和谐发展、各国人民的相知相亲。10年历程向世界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大国博弈竞争加速升级,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全球经济复苏道阻且长。各国迫切需要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团结反对分裂、以合作促进发展。“一带一路”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各国要利用好这一平台,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一带一路”的建设实践及其形成的宝贵经验、蕴含的价值理念,为世界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务实管用的实现路径,开辟出光明前景。各国要深刻认识到,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成事、办好事、办大事。各国要顺应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把彼此视为朋友和伙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不搞意识形态对立,不搞地缘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团政治对抗,反对单边制裁,反对经济胁迫,也反对“脱钩断链”。   “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当前,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既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也是为了世界的发展,既是中国扩大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也是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充分彰显了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共同发展的大国担当。中国真诚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共同奔赴更加美好的未来。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作为一项世界工程、世纪工程,共建“一带一路”十年只是序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及达成的丰硕成果为契机,继往开来、勇毅前行,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持续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助力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央视评论员)
莱基港:中企投-建-营为尼日利亚打造新“国家门户”
  由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尼日利亚莱基港于今年4月开始运营,这是尼日利亚第一个现代化深水港,被誉为尼日利亚的新“国家门户”。   作为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标志性工程,莱基港的运营将有力促进尼日利亚与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海路联通,也将为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力量。 尼日利亚莱基港俯瞰图   莱基港位于尼日利亚经济中心拉各斯以东约60公里,总投资为10.44亿美元。中国企业于2020年获得控股权并仅历时3年就完成了港口的建设。   目前,莱基港的运营管理是由中国企业与法国企业合资的公司负责。   尼日利亚人丹尼尔·奥迪贝曾在尼日利亚多个港口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港口运营管理经验。2022年,奥迪贝来到了莱基港,主要负责港口业务的营销。   如今,已成为莱基港副首席运营官的奥迪贝称,作为一个新港口,莱基港正向市场展现其令人兴奋的产品和服务。人们可以看到,莱基港的运营减少了货物运输时间,加快了港口货物处理的速度。   莱基港的一大优势,是这里设置了便利的海关申报窗口以及尼日利亚首个海关集装箱扫描仪。在这里,货车可以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完成查验,这些设施将显著提升通关和货物周转的效率。 尼日利亚莱基港海关人员监看集装箱扫描仪   在尼日利亚某进出口物流清关商人奥图萨约看来,莱基港的清关过程、可达性和客户服务都令人鼓舞。   “在不久的将来,莱基港将成为一个进出口的枢纽,错过这里就等于错过了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莱基港还是尼日利亚第一个使用岸桥装卸作业的港口,这可以极大地提升集装箱上下船的效率。   而尼日利亚第一批岸桥操作手也是在中方人员的培训下,掌握了相关技能。   在莱基港码头岸线矗立着5座高达百米、身形巨大的塔吊。图为尼日利亚莱基港岸桥操作手正在作业。   奥迪贝进一步指出,莱基港将成为推动尼日利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因为深水码头可以靠泊大型船舶、有效降低运输成本,而自动化程度的提升也让莱基港比其他港口拥有了明显的效率优势。   此外,莱基港的地理位置优越,不但可以辐射尼日利亚全国,也可以加强尼日利亚与西非乃至世界港口的连通性。   据莱基港中方负责人介绍,目前莱基港仍处于培育期。他们一方面加大航线营销的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客户使用莱基港;另一方面,从各个环节入手持续提升运营和作业效率,争取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做出探索和示范。   目前,莱基港已经开通由青岛、上海经斯里兰卡往返尼日利亚的亚洲航线以及西班牙往返尼日利亚的欧洲航线,获得了尼日利亚首个国际货运中转业务的资质,后续还将陆续提供拆装箱、仓储和配送等现代物流服务。   担任中国港湾尼日利亚莱基港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杜若罡表示,莱基港作为大型的投建营一体化的重资产,在一定程度上是具备示范意义的。   相较于之前的建设“走出去”和设备“走出去”等模式,莱基港实现了重资产投资“走出去”,运营和服务管理“走出去”。 中国港湾尼日利亚莱基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杜若罡接受采访   尼日利亚社会各界对莱基港寄予厚望。   尼日利亚官方公布的测算数据显示,在未来45年的运营期内,莱基港可以拉动该国3610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带来17万个工作岗位。   同时,莱基港将带动尼日利亚港口的创新升级,接轨航运业国际新标准,为尼日利亚经济发展打开新局面。   尼日利亚港务局驻莱基港代表阿里尤·阿布巴卡尔认为,“一带一路”倡议颇富远见,它将中国和非洲拉得更近。   莱基港正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成果,将改善尼日利亚与中国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海上互联互通,促进中非友好合作深化和拓展。 货船驶入尼日利亚莱基港码头
时政新闻眼丨今年最重要主场外交启幕,习近平出席多场活动
  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泰国曼谷举行的APEC会议上宣布:“明年,中方将考虑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亚太和全球发展繁荣注入新动力。”   今年金秋十月,盛会如期而至。10月17日,从上午到晚上,习主席密集会见8位来华出席高峰论坛的外国领导人,并为国际贵宾举行欢迎宴会。《时政新闻眼》带你走进现场、细说端详。    △视频丨习近平和彭丽媛为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国际贵宾举行欢迎宴会   01   共赴一场“十年之约”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今年是第三届。   2017年和2019年,中国先后举办了两届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外宾时曾说:“我们本来没有定要举行第二届论坛,看来还‘收不住’,将来还会继续举办,这也说明‘一带一路’日益深入人心。”   △北京街头悬挂的高峰论坛旗帜。(总台央视记者陆泓宇拍摄)   第三届高峰论坛,正逢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2013年提出这一倡议,也正是在金秋时节。   今年,来自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来到北京,共赴这场“十年之约”。   △16日早晨,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抵达北京,这是机场迎宾仪式。(总台央视记者聂继承拍摄)   本届高峰论坛,是我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和前两届一样,本届高峰论坛期间,习主席有一项重要活动,就是为来华出席高峰论坛的嘉宾举行欢迎宴会。   △17日傍晚,人民大会堂前红毯铺就。(总台央视记者张垚拍摄)   当天晚上,欢迎宴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习主席在宴会上发表致辞。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和彭丽媛同外方领导人夫妇共同步入金色大厅   宴会后,习主席夫妇同贵宾们在金色大厅共同观看《丝路同行》文艺演出。   前两届高峰论坛,也曾举行此类演出。2017年的文艺演出,是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的,主题为《千年之约》。2019年,文艺演出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主题是《丝路绽放》。   △今年的文艺演出现场。   02   从“第一个蓬勃十年”,到“下一个金色十年”   在当天晚上的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致辞。篇幅不长,但分量很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金色大厅,欢迎宴会开始之前的宴会现场。(总台央视记者杨新禹拍摄)   一是总结成果、表达致敬。   据统计,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共建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收获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在致辞中,习主席说,这些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什么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各国政府、企业和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他由此表达了对共建“一带一路”所有参与者、建设者的致敬。   △金色大厅内晚宴现场的特色装饰。(总台央视记者杨新禹拍摄)   二是宣示责任、明确方向。   2019年4月,在第二届高峰论坛的欢迎宴会上,习主席就曾谈到“责任”:“在当今世界行走,恰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各国领导人,我们没有退却的理由,只有前进的选项”。   今年致辞,习主席再谈“责任”:“纵观人类发展史,唯有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才能收获累累果实,才能建立利在千秋、福泽万民的长久之功。这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对当代人和后代人的责任。”   △这是欢迎宴会开始前,各国记者等待拍摄集体合影。(总台央视记者沈忱拍摄)   作为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纪工程,共建“一带一路”的第一个十年只是序章。   习主席在致辞时说,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正值风华正茂,务当昂扬奋进,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金色大厅内晚宴现场的特色装饰。(总台央视记者杨新禹拍摄)   三是分析形势、坚定信心。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全球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正如习主席所说,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发展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曲折。   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而且因为这种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共建“一带一路” 务当昂扬奋进 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在2017年5月首届高峰论坛的欢迎宴会上,习主席就曾表达坚定的信心:“我相信,只要我们相向而行,心连心,不后退,不停步,我们终能迎来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那一天。”   在今年致辞中,习主席再次表示,只要我们坚守合作初心,牢记发展使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定能焕发出时代光彩,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中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03   习近平会见这8位外国领导人   10月17日当天,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先后同8位外国领导人举行会谈会见。   这些贵宾来自5大洲,其中亚洲3位、欧洲2位,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各1位。   △人民大会堂外景。(总台央视记者张垚拍摄)   他们当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是连续三届都出席高峰论坛。   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这3个国家,也是连续三届都有领导人出席。   △中哈领导人会见现场的两国国旗。(总台央视记者史伟拍摄)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分别是习主席当天上午和下午见的第一位外国领导人。   这一安排大有深意。十年前,正是在这两个国家出访时,习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首倡之地,意义非凡。   △中国、印尼两国元首当天共同为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揭幕,并见证签署多项双边合作文件,这是活动开始之前的现场。(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这8位外国领导人,习主席最近刚刚会见过其中2位。7月27日,成都大运会期间,曾会见来华出席开幕式的印尼总统佐科;8月23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会晤时,曾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   他们当中最年轻的一位,是今年37岁的智利总统博里奇,去年3月就职。去年11月,习主席在曼谷出席APEC会议期间首次会见过他。   △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智利总统博里奇举行欢迎仪式。这是天安门广场礼炮鸣放准备就绪。(总台央视记者张垚拍摄)   04   8场会谈会见,透露哪些重要信息?   在10月17日密集的会谈会见中,有几个醒目的关键词。   首先是“一带一路”。   习近平主席针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建议和主张。各国领导人给予高度评价和积极回应。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会见哈萨克斯坦总统:首倡之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更多成果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会见时说,哈萨克斯坦是习主席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从第一天起,哈方就坚定支持并积极参与。   智利总统博里奇表示,习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5000多年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机遇。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说,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开放、包容的伟大工程。    △独家视频 丨 习近平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中乌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互学互鉴 相互支持 彼此成就   第二个关键词是“品牌项目”。   雅万高铁,是中国和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字招牌”。当天,两国元首共同为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揭幕。习主席在会谈时说,中方愿同印尼总结成功经验,做好后续高质量运营,培育雅万高铁经济带。   △动车组在雅万高铁线路上飞驰。(国铁集团供图)   在会见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领导人时,习主席分别提出,要争取匈塞铁路按期建成通车,要为中吉乌铁路项目早日开工创造条件。   当天,多个好消息在会见现场“官宣”: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互免签证协定即将生效,中国和塞尔维亚在此访期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16日下午,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乘坐的飞机抵达北京。(总台央视记者周锟拍摄)   第三个关键词,是巩固或提升双边关系。   在会见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时,习主席指出,塞尔维亚是中国的铁杆朋友,两国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堪称中国同欧洲国家友好关系的典范。武契奇则表示,我们对塞中铁杆友谊感到自豪。   在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时,双方宣布将现有伙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和巴新领导人会见现场的两国国旗。(总台央视记者陆泓宇拍摄)   第四个关键词,是加强区域合作。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太平洋岛国。在会见巴新总理马拉佩时,习主席说,中国对太平洋岛国的帮助是南南合作,坦坦荡荡、真诚无私。中方对太平洋岛国的帮助不附加政治条件,不谋求排他性权利,不强加于人,不开“空头支票”。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会见匈牙利总理:共话合作愿景 同绘发展蓝图   匈牙利,是第一个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会见时表示,当前复杂形势下,匈牙利致力于深化匈中友好合作关系的决心坚定不移,将继续做中国在欧盟可以信任的朋友和伙伴。   △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内的旗阵。(总台央视记者李增仁拍摄)   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将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并继续同来华出席高峰论坛的嘉宾举行会谈会见。《时政新闻眼》持续为你关注。   监制丨申勇 龚雪辉   主笔丨辛乔   记者丨马超 马亚阳 耿小龙 鄂介甫 赵化 闫耀东 蒋硕 郭鸿 周倜 李峻 李志贵 李兵   视觉丨陈括 张晶 王海涵
“一带一路”为全球企业打开新的机遇之窗
       本报记者 吴娜 曹政 陈雪柠   昨天,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规模最大的活动之一——企业家大会在京举行。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367家企业、经济机构和有关国际组织1200余名中外工商界代表共同赴会。   一大批中外务实合作成果在大会期间签约,大会还发布了《“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北京宣言》,凝聚全球工商界互利合作共识,为工商界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画出最大同心圆,寻求最大公约数,更为广大企业家拓展新领域的合作、开创经济的新增长点打开新的机遇之窗。   昨天,“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在京举行,一大批中外务实合作项目在大会期间签约。 本报记者 吴娜摄   融通中国梦和世界梦   中国致力于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融通中国梦和世界梦,共同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的美好未来。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央企业积极响应、持续投入、广泛布局,已在140个国家投资合作项目5000多个,投资金额累计超过1万亿元。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10年来,央企在成功打造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等一批重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提升自身国际化经营水平的同时,有力促进了共建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动了当地近百万人就业,增强了贸易往来、要素流动和人文交流,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为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历史性成就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电力行业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基础设施投资承包商之一,中国能建十年来全方位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将中国实践、中国标准、中国设计、中国技术、中国建造源源不断呈现给世界。为推动打造绿色低碳全新格局,大力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建议全面加强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产业、绿色贸易、绿色金融、绿色科技、绿色标准、应对气候变化等“九大绿色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是促进发展的联通之路。除了央企国企,中国民营企业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也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尤其是“小而美”的民生合作项目中,为中国和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表示,中国民营企业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备先天的优势,能够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机制策略,深耕第三方市场合作,实现与东道国属地企业合作共赢。“十年来,特变电工每年将销售收入的4%以上,用于科技创新,依托全产业链保障的能力,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已为30多个国家提供了绿色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推动了东道国绿色高效电源电网建设。”   签约数量和金额远超上届   昨天的签约仪式上,一大批中外务实合作项目签约,项目覆盖68个国家和地区,涵盖基础设施、清洁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金融服务、现代农业、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   “我们期待与各方共同推动低碳化转型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昨天,中国银行与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塞尔维亚等国企业签署8项合作协议,涉及光伏储能、减碳减排、电信网络等众多领域。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说,将培育全球增长新动能,适应“一带一路”合作升级趋势,加大对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领域的专项金融支持,针对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贸易新业态开展服务创新。   十年来,中国银行机构网络扩大至44个共建国家,服务重点项目超过1000个,提供授信支持超过2900亿美元,助力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等一批重点标志性项目落地生根,努力为丝路合作搭建金融桥梁。葛海蛟介绍,下一步还将着眼于提高投融资便利,降低融资成本,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完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为“一带一路”提供持续稳定的融资保障。   民营企业也在此次大会上迎来更多合作。“上次签约额2000多万美元,这次增长到6000多万美元。”昨天是湖北孝感红贡茶公司董事长乐子华第二次在“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上签约。最近几年,该公司在共建国家结交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仅在俄罗斯就有十几家。他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让企业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交易额成倍增加,各地百姓对中国产品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青岛谷普国际现代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李建伟看中了哈萨克斯坦的气候,决定投资5800万美元在阿拉木图建设一座20公顷的高科技温室,用来生产高品质农产品。“‘一带一路’为我们民营企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当地的合作伙伴对中国技术、供应链优势更加认可。”   据介绍,本届企业家大会不论是项目数、涉及国别,还是签约金额,都远超上一届,充分展示了中外工商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丰硕成果。   工商界代表达成北京宣言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任鸿斌介绍,会前,与会工商界代表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主题,广泛深入交流,达成一系列共识,最终形成《“一带一路”企业家大会北京宣言》,包括坚持开放合作、深化互联互通、坚持绿色发展、推进数字经济合作、坚持合规经营和履行社会责任五大方面内容。   坚持开放合作,就是要共同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形成更多合作机制,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深化互联互通,就是要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标准互认领域,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深化金融和投资领域合作,通过商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增进相互尊重和理解;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升全产业链绿色水平,为环境友好型和低碳项目提供更多融资,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中防止设置绿色贸易壁垒。   如何看待绿色发展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说,企业在国内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共建“一带一路”时也必须这样做。“绿色发展意味着环境友好,比如我们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养殖的废弃物产生的沼气来发电,形成新的沼气发电体系,既可以降低成本,又把中国的相关产业带到了国外。”   北京宣言还提出,要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推广数字技术应用和普及,加强数字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数字化商业模式帮助更多中小微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这样的共识,北京企业国樽律师事务所主任封跃平也感触颇深。“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应者云集,而且不断向前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更加信心十足。”在本次大会上,国樽律师事务所与匈牙利律师事务所Cathey顺利签约,即将启动品牌合并及全球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封跃平介绍,双方品牌合并后,将更好地通过“商务+法律”一站式服务模式,主动为中国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宁波制造助力高水平开放:冠军之城、外贸之城、开放之城的广交会时刻
  10月15日至11月4日,第134届广交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分三期举办。这是今年4月15日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展以来,首场于秋季举办的广交会。   中国首屈一指的“单项冠军之城”宁波集结超强阵容,共获得3853个展位,继续位列全国50个交易团第五位。其中,出口展品牌展位1273个,占宁波团总展位数的33%,一般性展位2580个。展位指标在浙江省占比27%,品牌展位占比(29.8%)高于一般性展位占比(26%)。   地处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宁波,拥有对外开放先行优势、重要港口资源和文明底蕴,是古代海上丝路的始发港,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重点区域。近年来,宁波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全局,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投资贸易关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作为“中国外贸风向标和晴雨表”,此次广交会以“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开放”为主题。宁波将牢牢把握这一发展契机,依托这一重要贸易促进平台,帮助更多企业结识客户、获取订单,拓展国际市场,激发宁波外贸发展的澎湃活力,为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凝聚坚实力量。 图片提供:宁波市商务局   冠军之城   截至2022年,宁波拥有8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位居全国第一。此外,截至7月第五批名单公布,宁波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352家。   此次亮相广交会的宁波制造企业中,宁波赛嘉电器有限公司、宁波灏钻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欧陆克电器有限公司、浙江比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月立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华光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等明星企业均带来了最新产品。   “今年我们将携200多件产品参加广交会,其中新品占比达10%,创新性将净水机和咖啡机两大‘拳头’产品进行结合,希望带给客户全新体验。”宁波灏钻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经理陈德欢表示,“今年上半年企业出口额同比增长20%,出口额连续数年蝉联净水设备行业全国前十、浙江省第一,形成了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净水版图,希望借力广交会,结识更多参展客商,交流技术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宁波得力进出口有限公司则带来了“红芯系列”电动工具,搭载自主研发的超能电机平台、智想电池包平台、智能电控系统,依托“三电”技术,产品实现功能、品质等方面的创新升级。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深耕国内到进军全球,从贴牌代工到自立品牌,得力工具已完成从五金工具到电动工具、机电设备的全产业链布局,跻身中国工具行业头部品牌行列,去年得力工具在越南、阿联酋、韩国等12个海外重点国家和地区的营收平均增幅超过40%,并在全球30多个国家进入行业前列。   成立于2003年8月的赛嘉电器,拥有350余项专利,是国内首家进入声波电动牙刷行业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年产量5000万套电动牙刷。“如此快速增长的基础,就是公司重研发、重创新,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根据市场变化快速更新产品,抓住消费者需求变化。”赛嘉电器负责人说。   业内专家分析,凭借“专”与“精”,宁波这些在全球细分市场掌握话语权的优质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品牌升级,在全球产业链上站稳了脚跟。据统计,截至目前,宁波有129家企业的产品全球市占率第一,有328家企业的产品全国市占率第一,宁波凭实力赢得了冠军之城的荣耀。   《宁波市加快打造“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力争到2027年,培育营收超千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以上,新增制造业上市企业50家以上,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2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0家以上。   这是这座冠军之城,发起的新一轮冲击。 图片提供:宁波市商务局   外贸之城   作为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和外贸中心,宁波以其强大的外贸实力,在第二产业领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根据2022年的数据,宁波的第二产业总量达到了7413.5亿元,占比47.21%。这一数字,显示了宁波在制造业和工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   宁波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外贸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外贸资源和强大的外贸渠道。特别是近年来,宁波加大了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拓展市场。这些举措为宁波的外贸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根据宁波海关发布的消息,前7个月外贸进出口总额超7000亿元,其中,欧盟、美国仍为宁波前两大贸易伙伴。同期,宁波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进出口2344.3亿元,增长8.5%,占同期宁波市进出口总额的32.2%。对中东欧国家进出口295亿元,增长14.2%。   进入8月以来,宁波外贸进出口呈现“V”形回升势头,不仅扭转连续2个月下滑的趋势,单月进出口额还创下年内新高。   新能源、机电、家居消费品等制造业企业出口订单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作为经济“主力军”,宁波民营企业出口成绩最为突出。海关数据显示,8月,宁波市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额超883亿元,创下年内月度进出口额新高,同比增幅达到10.6%,占宁波市8月进出口额的76.5%。   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宁波很多企业长期对欧美市场出口占比较大,受当地通胀、去库存影响,今年以来也出现传统外需动能不足的情况。近期,美国与部分东盟国家的经济景气度有所改善,海外需求好于预期,此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新兴市场也释放出外贸新动能。   最近几年,在强劲工业能力的引领之下,宁波外贸的成绩单令人瞩目:2017年,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第一个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的超级大港;2018年,宁波GDP站上万亿台阶;2021年,宁波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万亿人民币,跻身全国第六座“外贸万亿之城”;2022年,以1.27万亿元的进出口额,巩固了中国“外贸第六城”的地位。 图片提供:宁波市商务局   开放之城   自古以来,宁波就离世界很近。   开放,被视为流淌在这座城市血液里的基因。   针对“如何让开放真正具有高水平的内涵”这一问题,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从八个角度将其内涵具象化:市场规模大,足以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和规模经济;开放质量高,足以构建强大的议价能力和竞争力;开放范围广,足以让所有区域和要素都在开放条件下配置;开放方式新,足以引领数字化、绿色化的贸易新浪潮;开放动力足,足以在大市场和大创新中成为全球贸易的引擎,成为全球重要的投资洼地和全球资产配置中心;开放制度优,足以减少各种交易成本,主导国际标准和治理体系;开放基本盘牢,足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驱动内外循环的良性互动,统筹发展与安全;开放平台新,足以构建新的网络体系和新的竞争力。   与业界人士的思考不谋而合,面向未来,宁波也在思考,如何主动顺应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全力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   2023年1月,宁波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宁波打造国际开放枢纽之都行动纲要(2022-2026年)》,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枢纽自贸区建设为主引擎,以供应链创新应用为主抓手,奋力建成“全球链接力强、要素配置力强、辐射带动力强、示范引领力强”的国际开放枢纽之都,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坚实支撑。   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潮头逐浪高。   制造业是宁波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外贸是宁波的翅膀与风帆,开放则是宁波的城市品格。   向海而生,开放而兴。   冠军之城、外贸之城、开放之城的广交会时刻,正是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澎湃新闻城市观察员 鸣舟)
科幻“破圈” 让更多人产生共识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蒲南溪   说积淀   一本耕耘了44年的杂志,一批批科幻作家、爱好者助推成都成为“中国科幻的高地”   2015年8月23日,国际空间站内,美国宇航员凯尔·林格伦通过视频连线向全球宣布,刘慈欣的《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   透过这一相当“科幻”的颁奖方式,中国科幻第一次获得世界级的认可。同时,更多中国人知道了刘慈欣——亚洲首名获得世界科幻最高荣誉的作者。   这是一次中国科幻的“破圈”。“破圈”背后,一本四川本土科幻杂志《科幻世界》在坚持耕耘。自1979年在成都市创刊,《科幻世界》已走过44年,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科幻杂志,每期发行量最高达40万份。老一辈中国科幻“四大天王”郑文光、叶永烈、童恩正、刘兴诗,与之交集颇深;新一代中国科幻“四大天王”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的创作之路,也由此起步。由《科幻世界》保存的“火种”——一批批优秀科幻作家,以及由它激起的“涟漪”——一代代科幻爱好者,助推成都成为“中国科幻的高地”。   在《科幻世界》的坚守和影响下,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科幻“银河奖”“星云奖”“未来科幻大师奖”等诞生于成都。   成都愈发浓郁的科幻氛围,吸引着更多科幻人才。在成都,有10多所高校成立科幻协会,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还成立科幻相关研究院(所),开展相关理论研究。   大会期间,将举行200多场主题沙龙、主题展览、“雨果之夜”湖畔派对等活动。其中,很大一部分活动由科幻世界杂志社承办。数场沙龙以《三体》的国际出版传播、粉丝为主题。“破圈”的涟漪不断扩散,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说发展   2022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达877.5亿元,成都科幻产业走在全国前列   由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达到877.5亿元——中国的科幻产业更值钱了。   在科幻产业链条中,科幻文学不再孤单,科幻影视作品、科幻游戏、科幻主题公园、科幻衍生品等不断出现。在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看来,800多亿元不算一个很大的盘子,却是一个很乐观的产业,因为“增长速度快,平均一年就会增长100多亿元”。   成都科幻产业已走在全国前列。本土团队参与或主创了多个“明星”科幻项目,成都高新区的MORE VFX承接了《流浪地球》中800多个特效镜头,《哪吒之魔童降世》主创团队全部成长于成都。今年5月,2023成都科幻中心产业大会召开,现场发布了首批27项机会清单,涵盖科幻主题场景、科幻主题活动、科幻空间载体、科幻影视文创、科幻装备智造5大领域——成都向更多的科幻产业项目抛出橄榄枝。   说影响   每年至少有200篇科幻作品被输出到海外,中国科幻正在影响更多人   截至目前,《三体》已被翻译成31国语言,实体书在全世界售卖近3000万册。而它之所以能吸引全世界科幻迷,是因为其中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对科技发展的反思,构成了共识的土壤。这种共识与热爱,将因这一次的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持续扩展其影响的边界。   9月,2023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科幻季活动正式启动。5000余场科普活动在成都的各个区(市、县)陆续举行,都江堰市推动“科普进校园”……科幻科普带来的科学启蒙,将激发青少年无限的创造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认为,科幻是启发和吸引青少年热爱科学、了解科学的一种最有魅力的形式,它将在孩子心中埋下创新的种子,驱动其成为未来世界的建设者和科技创新的践行者。   吴岩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至少有200篇科幻作品被输出到海外。这意味着,中国科幻所传递的价值观、世界观,越来越多地被世界各地的受众看到,从而影响更多人、启发更多人。
“一带一路”上的宁企答卷
  原标题:看“一带一路”上的宁企答卷 南京中欧班列的始发站铁路尧化门站货场,一箱箱货品整装待发。截至9月底,南京中欧班列2023年累计开行311列12755车,同比增长23.46%,完成全年开行任务的97%,增速保持全省第一。 2015年至今,南京长江工业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产品出口到匈牙利、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保加利亚、土耳其、阿曼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销售收入1832.21万美元、204万欧元、4226.18万人民币。 10月13日,京东航空一架载满货物的B738全货机在南京禄口机场海关的监管下,起飞前往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这是京东航空在江苏省开通的首条国际货运航线,也是目前南京唯一通达“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全货机。 2023年以来,中铁宝桥(南京)有限公司紧盯“一带一路”建设步伐,创新营销模式,不断加快布局海外市场。据统计,2023年1至9月累计完成了海外整组道岔近300组和配件500多根的生产、试铺、验收和发运,涉及墨西哥、马来西亚、肯尼亚、几内亚、印度尼西亚、韩国、北美等多个国家与地区。 南京电气科技集团近年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2023年以来,公司产品大量出口到土耳其、巴西、巴基斯坦、南非、越南、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阿联酋、希腊等2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产品出口覆盖面扩大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焦点科技打造的中国制造网作为超级“链接器”,助力国内外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图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网站开发讨论。 10月17日,由中石化南京工程公司依托正在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执行的项目,与沙特阿美旗下Maharat培训中心、南京邮电大学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订单班在南京开班。图为外籍员工参观企业展厅。   10月17日,南京工程公司依托正在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执行的泵站项目,启动第一批20名优秀外籍员工来中国“游学”,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订单班为期3个月的培训;   南京创维电器科技有限公司针对近几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冰洗电器的旺盛需求,每个月都有产品出口到共建国家,前三季度总体出口同比增长约30%;   尧化门铁路货场,来自南京及周边地区的日用电器、纺织品和生活用品等整装待发,将搭乘中欧班列,出口到俄罗斯等国……目前,南京中欧班列稳定开行8条线路,覆盖俄罗斯及远欧的十几个国家,通达70多个城市;   ……   10年来,南京企业深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与共建国家贸易往来按下“快进键”。   同时,更多南京企业加快“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发展步伐,参与共建国家各类工程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营业额165亿美元,项目涵盖了桥梁、港口、公路、电力、通信、石化、工业建设等各个领域,涌现了一批标志性的项目和工程。   据统计,南京市企业累计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项目超过250个,中方的协议投资金额超过15亿美元,项目涵盖生产、建设、商务、服务等多个领域。   随着合作发展的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互联互通不断加深,合作交流更加澎湃,双方友谊进一步增强,合作发展的前景越来越充满机遇和希望。   畅通道,优服务,紧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南京重点瞄准共建国家市场,积极引导企业抱团出海,同时积极落实一揽子政策,助力南京企业对接优质资源、精准开拓海外市场。(文/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记者 张璐 徐宁 冯芃 徐琦 戚珂嘉)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西安对外经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中哈商品展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窦翊明 雷伟东 摄 资料图片) 物流工人正在为“长安号”装载货物。  (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健 摄 资料图片)   昔日长安,陆上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见证了古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民贸易畅通的盛况。时至今日,西安立足西部内陆,补短板、扬优势,拓展平台通道、推进规则制度改革、扩大对外经贸往来,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逐步显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打造活力迸发的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积极开拓外贸新兴市场   上个月初,在北哈萨克斯坦州,中国(陕西)-哈萨克斯坦(北哈州)经贸合作恳谈会上,西安爱菊集团哈国园区代表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投资股份公司北哈州区域代表签订园区建设项目合作备忘录。这是爱菊集团深耕“一带一路”合作的又一次行动。   时光回到2016年3月26日,装载着2000吨哈萨克斯坦油脂的“长安号”回程班列,缓缓驶入西安港,标志着哈萨克斯坦首次向中国内陆出口的大宗商品顺利完成国际运输旅程。西安爱菊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刘东萌对此记忆犹新:“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这些年我们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建设了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进口优质小麦、油菜籽等原料;在阿拉山口建设综合保税区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等等,合作不断在加深。”据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爱菊集团从哈萨克斯坦累计进口小麦、面粉、食用油等农产品近40万吨;今年与哈萨克斯坦还将开展更深度的产能合作,惠及更多的中哈家庭。   如今,车厘子搭乘圆通航空飞机,由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可直接运抵西安,这是陕西通过空港新城水果指定监管场地进口的中亚水果。“即到、即查、即验、即放,让进口水果的过程更加高效、快捷,也保证了水果的品质。”陕西鼎弘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阮籍说。   今年上半年,陕汽出口汽车达26390辆,创历史新高。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出口重卡25298辆,同比增长95.9%。与此同时,隆基绿能也已发出上百列“长安号”出口专列,驶向中亚地区以及荷兰、德国、比利时等国家。   小到老百姓餐桌的食物,大到整车、光伏产品,对外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借助立体多维的国际贸易通道,近年来,西安依托丝博会、进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广交会等重大经贸活动,也在不断积极开拓外贸新兴市场。2013年以来,陕西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翻了两番,年均增长18.4%。2022年,西安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39%。今年1-7月份,西安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646.6亿元,增长31.2%,其中对中亚五国进出口24.52亿元,增长2.5倍。   畅通国际贸易“黄金通道”   搭建平台优化服务促进互联互通   西安港里,一辆辆满载的大货车来往穿梭,巨型门吊将集装箱装载到中欧班列“长安号”上,在这里,一列列中欧班列“长安号”满载货物直达中欧中亚各国,不断刷新着历史纪录。   自2013年11月开行以来,“长安号”运营质效在时十年间实现跨越式提升,年开行量由最初的不足百列增加至2022年的4639列,运输货品种类由单一的工业机械产品扩展到粮食、轻工、建材产品等全品类。今年前7个月,“长安号”开行3045列,同比增长37.3%;运送货物总重274万吨,同比增长47.7%;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   如今,“长安号”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的“黄金通道”。正是以这样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黄金通道”为依托,越来越多的优质产品从3000公里外的中亚地区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抵达西安港,而随着“长安号”面向中亚方向实现市场化运行,越来越多的企业也以西安为支点,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   “西安处在‘一带一路’桥头堡的位置,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样的优势,未来我们在政策支持下会从中亚、俄罗斯等国家进口更多的高品质菜籽油原料,来保障我们国内的需求。”石羊集团长安花粮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恒表示。   让对外经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西安在不断搭建平台促进互联互通。2018年上线的“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凭借着“多、快、好、省、全”的服务特色,赢得了众多企业的青睐和选择,目前已经有300余家外贸企业入驻,跨境人民币结算额突破5000万元。   另外,在全国率先开展的国际保理美元融资业务试点,搭建丝路国际保理平台,已为全国1500余家中小微出口企业提供总金额约12亿元的国际保理服务,其中美元保理2700万美元。建设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已为企业提供融资贷款57.2亿元;设立西安知识产权法庭、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西安受理窗口,揭牌运行“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可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法律和知识产权等服务。   这些平台和服务,促进了西安与“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让企业打开世界窗口的便利度高了,对外发声有了广度和深度。   服务外包业务实现快速发展   提高“一带一路” 双向投资合作水平   十年来,西安积极开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服务外包业务合作,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发展脉络,打造活力迸发的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自2013至2022年,西安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合同金额从2.165548亿美元增长到4.760712亿美元,增长了119.84%;执行金额从1.210141亿美元增长到4.211731亿美元,增长了248%。其中,与俄罗斯、蒙古国、中亚5国地区的服务外包业务额从539.95万美元增长到4088.42万美元,增长了657%,增速最快。   今年,《2023年度西安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要点》印发,从商贸物流枢纽、双向投资合作、经贸交流平台方面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包括要提升“一带一路” 商贸物流枢纽能级,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全面投用集装箱中心站第三线束、粮食铁路专用线,进一步提高集结编组和装卸运输能力,2023年西安国际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0万标箱;加快推进西安港进出口智慧通关建设,巩固稳定提升中欧班列(西安)良好态势,保持年开行量与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加快建设“空中丝绸之路”,重点加强西安至中亚方向通道建设。   提高“一带一路” 双向投资合作水平,实施招大引强项目攻坚行动。围绕全市19条重点产业链,锚定世界500强、产业链龙头企业,全年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不少于70个,引进产业链项目不少于100个;引导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复制推广“陕鼓模式”“隆基模式”;推进国际合作园区建设,依托“驻欧洲招商联络处”,畅通欧洲企业投资信息交流,重点吸引德国、捷克等欧洲国家先进制造业细分领域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入驻中欧合作产业园;持续推进“一园两地”发展模式,推动在西安和斯科尔科沃两地建设高科技产业园,不断提升中俄丝路创新园运营质效。   十年深耕,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再现。未来,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对外经贸合作将会走得更深更远。 (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轩辕杨子)
第二届巴蜀合唱节开幕
10月17日,第二届巴蜀合唱节开幕式暨2023川渝两地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优秀作品展演在重庆大剧院临江广场举行。图为活动现场。见习记者 杨潇 摄/视觉重庆   巴山蜀水起和声,携手奋进新征程。10月17日晚,“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第二届巴蜀合唱节开幕式暨2023川渝两地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优秀作品展演,在重庆大剧院临江广场举行。川渝两地8支合唱团以重庆夜景为幕、以歌声传情,展现川渝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面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欧郎啰……”17日晚,伴随初上的华灯、轻柔的江风,合唱节在一曲大众耳熟能详的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中拉开大幕。随后,《唱支山歌给党听》《看山看水看中国》《在灿烂阳光下》等一首首经典歌曲,被倾情唱响,现场观众不时送上热烈的掌声。   据介绍,本届合唱节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指导,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四川省文化旅游厅、重庆江北区人民政府主办,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四川省文化馆、江北区文化旅游委承办,旨在以合唱为媒,搭建川渝两地交流互鉴、协同发展的桥梁,用合唱艺术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本届合唱节为期三天,除了开闭幕式外,还将举行两场合唱比赛、两场合唱艺术专题讲座、两场惠民演出。合唱节的相关活动还在国家公共文化云、重庆群众文化云、四川公共文化云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记者 韩毅 见习记者 杨潇)
预计年底完成地下工程施工 南方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提速
  10月,秋高气爽,走进位于贵安新区马场产业新城的南方能源大数据中心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抢抓施工黄金期,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预计今年底可以完成地下工程施工。”南方电网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工程经理陈筱丹介绍,目前项目正在按计划开展,预计2024年中完成主体建筑封顶,2024年底具备投产条件。   据悉,南方能源大数据中心项目占地约133.8亩,项目总投资14.5亿元,建设内容为南方电网数字产业生态园,总规划约5000个10kW机柜,可容纳约10万台1U服务器。   “南方能源大数据中心规划为数字产业生态园,最主要有两大规划。”陈筱丹介绍,一是规划作为网级算力与数据存储中心,将全面满足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中长期的算力与数据集中存储需求,支撑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化发展。   其次,还将规划作为南方五省能源数据的汇聚中心、价值创造中心、共享服务中心,汇聚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和交易各环节数据,打造数字政府、新型电力系统应用,形成“碳交易”“碳追踪”等能源大数据产品,服务政府能源监管和宏观经济分析,促进数字经济、低碳经济发展。   “项目将按计划分期建设,首期工程可提供2000架10千瓦机柜服务能力,满足南方电网公司相关业务数字化中长期的算力与数据集中存储需求。后期工程将根据业务发展及市场需求稳步投产。”陈筱丹介绍,当下,项目部正严格按照国家、地方及南方电网公司的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规范,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细化建设目标、做好项目规划、实施质量控制、采用BIM技术、应用智慧工地和项目管理软件等现代化建设工具,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截至目前,贵安新区已累计落地数据中心19个,“东数西算”正不断释放数字经济活力。南方能源大数据中心项目的建设将继续为贵安新区蓄势发展数字经济注入强大动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玲)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