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花卉盛典 五月再临——2021亚洲花卉产业博览会正式启动
花卉业是世界各国农业中唯一不受农产品配额限制的产业,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农业产业和环境产业。近年来,世界花卉产业的增长速度更是前所未有,远远超过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并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农业创汇的支柱。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花卉行业市场规模2013年为4850亿美元左右,到2017年增长到6300亿美元左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并且越来越昌盛不衰。亚洲是世界上花卉栽培面积最大的,达15万公顷,同时,亚洲也是世界花卉三大消费市场之一。在亚洲地区,人们有长期种植、消费花卉产品的历史传统,花卉种植技术与消费市场都十分成熟。据统计,至2020年,亚洲花卉市场规模已达2700亿美元左右,并在电子科技、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加持下,持续上升,亚洲花卉产业及相关企业具有极大的升值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花卉及相关产业消费稳步提升,需求越发旺盛。近年来,我国花卉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到2020年约高达3000亿,给花卉行业的从业者创造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与发展空间。随着花卉产业的迅猛发展,一个开放、高效、便捷、国际化的平台,对于花卉行业与市场的交流与健康发展起到了越发重要的作用,而亚洲花卉产业博览会正是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平台。地处全国最大的鲜切花、盆栽植物产区之一广东广州,亚洲花卉产业博览会创办十三年来一直都以促进行业全球化、推广业内优质企业、推动企业交流合作、做好行业趋势风向标为己任。回顾2020,亚洲花卉产业博览会作为花卉行业的首个“疫后”专业展会,吸引了大丽孚、24花、虹越、圣茵、亚生、青格、采晨、飞诺、炭草花、九霞、新基、格瑞雅迪斯、仟黛、环美、唯识园艺、柯洛农、爱美、迷雾、云乘、莱恩等近500家品牌企业集体亮相,集中展出了鲜切花、花卉盆栽、种苗种球、花盆花瓶、花架、花篮、干花、永生花、花店用品、园艺用品、花园用品、园艺工具、营养液、肥料、资材等产品。根据展后数据统计,博览会开展三日共有36820人次观众到场参观,首日观众高达15000人次,现场人潮涌动,火爆非常。展望2021,第十三届亚洲花卉产业博览会已定于2021年5月10-12日在广州·广交会展馆举办,本届博览会将全面展出鲜切花、花卉盆栽、盆栽植物、花店用品、花艺、园艺资材、花卉设施技术、花园用品等全产业链产品,更有广东省花协、虹越、圣茵、荷中经贸、缤纷园艺、七巧、莱克兰、绿缘、亚生、新基等特聘专家顾问为到场展商、观众现场解读行业趋势政策。现场还将举办国际插花表演与“花店+”论坛,在满足到场展商观众眼福的同时,花艺业内大咖同时,在2021亚洲花卉产业博览会举办同期,还将召开住宅产业、文旅产业、乐园景点、泳池等专业展会,总展出面积超20万平方。多方产业联合共展,将能给参展商与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此外,2021第十三届亚洲花卉产业博览会将首次启用广东鸿伟会展集团独创的www.yunhzh.com云展动力平台,打破地域空间限制线上线下双线同步办展,为企业与观众提供沉浸式的双重参展观展体验,并且在三日展会结束后,线上平台能365天x24小时持续展会,并综合企业3D官网、AI展厅、会展直播、在线洽谈等功能,为企业与观众提供全新的选择!2021年5月10-12日,广州·广交会展馆,第十三届亚洲花卉产业博览会期待与您相见!
汇聚产业前沿,共探园林新方向——2021亚洲园林景观产业博览会正式启动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全人类将面临来自生存环境方面的种种挑战,当下,各种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一度成为了各国城市建设的热潮。生态城市作为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居住模式,它是人类社会及其居住区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也是为了实现全球、全人类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亚洲作为中国园林与伊斯兰园林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园林景观建设历史。在璀璨东方文明的熏陶下,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亚洲各国落地生根,并具象成了一座座名留青史的名园,也为当下生态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打下了夯实的市场基础。当前,随着世界园林景观的发展加速,亚洲园林市场也在不断增速,据统计,近年来亚洲园林市场规模以6%的年增长率不断增长,至2020年市场规模已达3000亿元,具有极大的行业发展空间。自2017年起习近平总书记便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来,三年间,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建设绿水青山,打造美好家园的“两山论”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建设与园林绿化工程不仅能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还能为生活在都市空间里的人们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国家政策的投入与支持,不仅促进了市政基础设施的扩张需求,也推动了园林行业的发展。同时,随着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家庭园林景观消费市场近年来日益壮大,也拉动了园林市场与行业的扩大与发展。而作为已经成功举办十二届的园林行业专业展会,亚洲园林景观产业博览会在此背景下,持续以“美好人居,持续动力”为主题,积极推广园林景观、绿色科技与人居环境建设优秀企业与创新理念,为园林企业的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加油助力,并持续为行业与市场提供一个便捷、开阔、高效的平台,正当行业与市场的风向标、指示牌!据统计,2020亚洲园林景观产业博览会展览面积达40000平方米,汇聚了广州绿化、广州花木、广州园建、康攀、牧童、印象童年、国林、擎木、虹雨照明、法啦沃、景塑、神砼、凯乐、瑞京、泰斯、青洲、万视、世明、梦园、绿舒坦、森艺设计、百视特、凤宇、明悦宝利、集雅雕塑、长大雕塑、亮美城、川淼、莱恩、瑞康、奥多木塑、骏雄、弘更等600多家品牌企业,三日展会共吸引了36820人次专业观众参与,展会效果可见一斑。继承2020年的成功,2021亚洲园林景观产业博览会(原第十三届广州国际园林景观与美好人居博览会)将于2021年5月10-2日于广州·广交会展馆举办,博览会将全面展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造景、旅游规划发展、立体绿化、景观建材及设施、木塑、户外灯、景观照明、仿真景观、雕塑、户外游乐设施、户外设施、园林摆件、家庭园艺、园艺工具等全产业链产品,为企业与观众提供便捷高质的一站式采购服务。更有岭南、花木、园建、山水比德、柏加、如春、朗迪、鹏森、虹雨等特聘专家顾问为到场展商、观众解读政策,探寻趋势。博览会还将同期召开住宅产业、文旅产业、乐园景点、泳池等展会,总展出面积超20万平方,将会给参展商、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同时,2021亚洲园林景观产业博览会将首次启用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独创www.yunhzh.com云展动力平台,为参展企业与观众提供线上线下并行的双重沉浸式参展体验,并综合企业线上风采展现、新兴展品展示、会展直播、AI展厅、在线洽谈等功能,为企业与观众提供精准大数据获客服务,提供全新观展参展选择!全国城市化进程与生态文明建设都是一个需要长期奋斗的目标,亚洲园林景观产业博览会自首届举办以来,十三年间都为促进这一伟大目标的达成持续努力,相信在主办方与各界人士的努力与支持下,2021亚洲园林景观产业博览会将在多年的积累与基础下开拓创新,为参展商与观众带来一场更专业、更精彩的高端展会,做好指引行业潮流趋势的风向标!2021年5月10-12日,广州·广交会展馆,2021亚洲园林景观产业博览会与您不见不散!
五月羊城齐欢聚,园林机械盛典来——2021亚洲林业装备、园林机械及园艺工具展正式启动
作为园林景观建设与城市绿化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工具,林业装备、园林机械及园艺工具市场近年来随着园林景观市场的扩张与城镇化建设的加速而不断高速发展。同时锂电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取得关键突破后,锂电园林机械和割草机器人等产品技术逐步完善,生产成本降低,市场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为林业装备、园林机械与园艺工具行业的整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全球林业装备、园林机械与园艺工具产品市场需求基数十分庞大,并且从2011年起至2020年,每年以2.5%-3.23%的年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预计至2021年,全球林业装备、园林机械与园艺工具市场需求将突破250亿美元,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而作为一个有着十二年历史的专业展会,亚洲林业装备、园林机械及园艺工具展(原广州国际园林机械与园艺工具展)始终以为行业与市场提供高效、便捷的商务合作、产品推广、行业交流平台为己任,并持续以国际化的视野与高度聚合的产业链,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回顾2020,第十二届亚洲林业装备、园林机械及园艺工具展汇聚了牧田、亚特、本田、长江、锐尔机电、格力博、卡芙曼、美吉客、征伐者、巧力、威而德、斯塔克、东俪、奥宇、大壮、美志、美园、荣信发、家豪、罗奈尔得、蔡氏、艾美克、慧道溢芳等200余家知名品牌企业参与。展期三日共吸引了36820人次专业观众到场参观,无论是从企业、展品还是到场专业观众等方面,2020亚洲林业装备、园林机械及园艺工具展都以极高的水准与专业素质为行业与市场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盛宴。 展望2021,第十三届亚洲林业装备、园林机械及园艺工具展将于2021年5月10-12日在广州·广交会展馆举办,将集中展出集中展出挖树机、打穴机、耕机、绿篱机、草坪机、草坪车、割草机、割灌机、粉碎机、碎枝机、施肥机、打药机、油锯、电锯、吹风机、清洗机、喷雾喷粉机、配件、气缸、化油器、活塞、电机、打草头、打草绳、机油、灌溉设备、手工艺剪、电动剪、绿篱剪、园艺工具、手工具等全产业链产品,现场更有巧力、意玛克、牧田、斯蒂尔、亚特、长江、格力博等特聘专家顾问到场为参展展商、到场观众解读行业政策趋势,探索行业新蓝海,寻找行业全新增长点。 同时,2021亚洲林业装备、园林机械及园艺工具展还将首次启用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独创www.yunhzh.com云展动力平台,为参展企业与观众提供线上线下并行的双重沉浸式参展体验,并综合企业线上风采展现、新兴展品展示、会展直播、AI展厅、在线洽谈等功能,同期还将举办住宅产业、文旅产业、乐园景点、泳池等展会,总展出面积超20万平方,多方联动,多平台共演为到场展商、观众带来更多惊喜! 2021年5月10-12日,广州·广交会展馆,2021亚洲林业装备、园林机械及园艺工具展与您不见不散!
观察 | 2020年中国园艺用品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园艺用品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公共绿化面积逐年增长;人均收入显著提高,不断扩大的住房需求,带动了别墅和生活小区的绿化建设;在物质需求日渐满足的情形下,广大国民开始关注精神文化需求,许多家庭开始在自家阳台、屋前空地养花弄草。 在这样的背景下,园艺用品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涌现出众多规模不一的园艺用品生产企业,同时为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产品需求,开发出许多具个性化功能的园艺用品,产品类别齐全。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园艺用品制造中心,国内园艺用品行业发展迅速,并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细分产业,同时行业也面临专业的园艺用品制造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创新能力较弱、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总体上而言,我国园艺用品行业还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中国园艺用品竞争企业数量众多多数为OEM模式 我国园艺用品市场需求巨大,从事园艺用品生产的企业数量众多,市场化程度较高,属于完全竞争市场。根据企查猫搜索数据,截至2020年9月,我国企业名称包含“园艺用品”的在业企业共有65.57万家,其中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在业企业共有9280家,新增企业数量连年上升。 从园艺用品在业企业省份分布来看,截至2020年9月,山东省园艺用品在业企业数量最多,达17.92万家;其次为江西省,共有园艺用品在业企业16.8万家;陕西省排名第三,数量为6.51万家。 从园艺用品在业企业行业分布来看,主要多集中于批发和零售业,截至2020年9月企业数量达33.96万家,流通领域企业数量最多;其次为制造业,数量为10.71万家。排名第三的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数量达2.17万家。 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园艺用品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已经将园艺用品生产制造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园艺用品生产企业主要以OEM的方式为国外企业提供贴牌生产,少数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通过多年经营,已经成功实现由OEM(原始设备生产商)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的转型,同时致力于OBM(原始品牌制造商)经营。 从市场参与者类型来看,目前我国园艺用品企业多为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上是为国外一些著名品牌进行贴牌生产,产品很少在国内销售;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将国内市场作为目标开拓市场,形成品牌的厂家不多。相反,一些国外知名品牌反而积极介入我国的园艺用品市场开始有针对性地选择代理商或直接设立销售机构抢占市场。中国园艺用品产量波动起伏 2019年约为17.13万吨 2020年7月,中国经济与园艺作物科技发展研讨会召开,会议披露目前我国经济和园艺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粮食,总产值则位列第一。全国约3亿人直接或间接从事与其相关的生产活动。 我国经济和园艺作物包括蔬菜、棉花、油料、麻类、水果、茶叶、烟草、特种经济作物等。通过科技引领、技术创新,经济与园艺作物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发展、农民致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9大类经济和园艺作物播种面积超过了6亿亩,总产量突破10亿吨,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 由于我国园艺用品行业以出口为主,国内产品大部分出口海外,以“主要用于农业、园艺或林业的手工工具”(海关代码:8201)项下的进出口数据建模测算,2019年我国园艺用品(手工类)出口约为15.42万吨,2019年我国园艺用品(手工类)产量规模在17.13万吨左右。中国园艺用品消费规模不断上升机械类园艺用品占比最高 园艺行业的消费群体和终端用户非常广泛,包括居民、企事业单位、公共部门等。植物种植,园艺DIY,住宅、商业、办公区域的绿化与美化,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公共区域的绿化与美化等都会产生对园艺行业的巨大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人们居住理念发生变化,自然与生态成为现代人居的发展趋势,推动着国内园艺用品市场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园艺用品消费规模不断上升,前瞻初步测算2019年我国园艺用品消费规模约为105亿美元。 发展至今,园艺用品已经包含了手工具类、灌溉类、机械类、装饰类、资材类等系列。从中国园艺用品各细分市场需求容量情况来看,机械类园艺用品所占比重最高,约为45%;其次为手工具类园艺用品,占比约为22%;灌溉类园艺用品位居第三,占比约为13%;资材类和装饰类园艺用品占园艺用品比重则分别在12%和8%左右。家庭园艺兴起带动园艺用品需求规模扩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于美的追求,家庭园艺已经成为人们家庭装饰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逐渐成为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家庭园艺是指在室内、阳台、屋顶或是庭院等空间范围内,从事园艺植物栽培和装饰的活动,现代家庭园艺范畴主要包括养花、插花、盆景制作、小型蔬菜或水果种植等。 根据统计,发达国家的园艺消费的95%来自于家庭及市场,只有5%为政府购买。而我国则相反,我国园艺消费大约80%来自政府购买,只有20%来自家庭及市场。然而,目前国内园林发展正进入这样一个阶段,市政园林及房地产园林的发展渐趋饱和,大景观行业的发展急剧跳水,很多传统的园艺公司开始转向新兴的家庭园艺产业。 我国家庭园艺从2015年开始迎来增长,尤其是盆栽迷你化越来越明显,需求非常大,家庭园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刚性需求。目前家庭园艺消费市场的上升期才刚开始,且中西部城市市场空间广阔。家庭园艺市场规模的迅速增长相应带来园艺用品需求规模的增长,前瞻初步测算2019年我国家庭园艺对园艺用品的需求规模约为21亿元。 随着国内经济近年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环境和生态越来越重视,而园艺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进入家庭,应该是一个渐进且必然的过程,市政园林工程的份额,终将被养护及家庭园艺行业超越。 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和国际相关组织的报告,到2030年,花卉需求会有200%~300%的增长,每年大概有10%-15%的增长。综合以上因素,前瞻测算得出未来几年我国家庭园艺在园艺市场的占比将稳步较快提升,由此带动家庭园艺对园艺用品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增速将保持在10%以上,预计到2025年我国家庭园艺对园艺用品的需求容量将突破80亿元。
中国火锅底料行业市场分析:市场规模已突破200亿元 餐厅食用火锅需求较大
1、2019年中国火锅底料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 火锅是我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发展至今,火锅具有“形式随意、气氛热烈、原料丰富、口味多样”等别具一格的特色,因此其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市场规模近年来持续增长。 火锅底料作为火锅调味料的一种,处在整个火锅产业链的上游。受益于近年来火锅餐饮的发展,火锅底料行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2019年,我国火锅底料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 2、火锅底料是火锅的灵魂 火锅调味料包括火锅底料和火锅蘸料。火锅底料是火锅店的灵魂所在,是火锅店差异化的关键点。长期以来,火锅底料占据整个火锅调味料的主要市场份额,且近年来市场份额在持续增长,由2010年的79.73%增长至2019年的82.29%。 3、中高端火锅底料市场份额快速增长 从产品品类看,大众火锅底料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但是。从近年发展趋势可发现,中高端火锅底料因其减油减盐的优点逐渐吞噬部分大众火锅底料市场,由2010年15%的市场份额增长至2019年的28%。 4、B端渠道需求大 我国火锅底料消费场景主要为B端餐厅食用和C端居家食用。虽然近年来厂商相继推出C端食用火锅底料,但是B端餐厅食用火锅底料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2019年达到54%。推测造成该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国火锅店数量不断增长,且大多数消费者认为餐厅食用火锅较为便捷有气氛,且餐厅配套的火锅制品品类较为丰富。 5、B端火锅底料包装渗透率上升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便捷化需求进一步扩大,B端火锅包装底料渗透率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由2015年的19.1%提升至2019年的23.1%。
中国购物中心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三线及以下城市发展力较快
中国购物中心行业市场分析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力分析通过综合加权后的单项发展力与区域综合发展力均值对比法,发展力评判取件为0至100,以50位荣枯线。高于荣枯线为积极区间,低于荣枯线为防御区间。 其中,单项发展力主要通过宏观市场,购物中心租赁活跃程度、运营表现、成本支出和未来预期五大方面进行分析。 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力分析的样本主要来自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购物中心会员企业148个有效样本,覆盖了中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80个城市。 1、2019年中国购物中心综合发展指数小幅回落 2019年全国购物中心综合发展力指数录得56.8,高于荣枯线6.8,表明整体购物中心市场处于健康发展的区间内。其中,现状指数录得63.5,同比上升1.4,高出荣枯线13.5,显示出购物中心业主对2019年的零售市场和物业运营情况比较满意。 然而,购物中心综合发展力连续两年同比下降,主要是期指数预计下降l6.7至46.8。不可否认,新冠疫情的爆发对中国零售和消费市场短期内产生重创。为防止疫情的传播,保持社交距离、限流等因素均让购物中心的客流和销售在上半年受到影响。 从现状来看,运营表现基本稳定,成本控制力有所提高。宏观市场指标录得78.9,同比上升3.6,高出荣枯线28.9,说明大部分业主对零售和消费市场的运行持乐观态度。租赁活跃度指标录得70.8,高出荣枯线20.8,租赁活跃度较好。 2019年,国潮的崛起给购物中心租赁市场来带新的需求点。运营表现指标录得最高分值的80.6,显著高出荣枯线和其他分项指标。成本控制指标分值录得43.0,低于荣枯线17.0,成本压力犹在,但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表明业主的把控能力加强。 2、西北地区购物中心发展力连年提升 从区域看,全国各主要区域综合指数均在荣枯线以上,表明全国购物中心市场发展整体态势良向好,但区域间的发展速度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西北地区的指数连年提升,主要得益于节点性城市西安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作为西北的新一线城市,西安表现亮眼,备受首店品牌青睐,2019年西安共进驻首店品牌103家。 华东地区指数有所下滑,主要原因在于部分项目所在的二三线城市整体市场出租率没有显著的提升,但杭州、南京和苏州等核心二线城市依旧备受青睐,品牌对购物中心仍有很强的进驻意愿。 东北地区仍处在下行区间,但幅度较小。北京依旧发挥着引领华北市场的导航作用,标杆物业SKP-S的落成,定义了全新的购物中心概念。 华南地区在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推动下,跨城旅游带来了巨大的人流量,给都市型购物中心带来了更多的发展。 3、三线及以下城市购物中心发展力较快 分城市能力来看,一线城市发展力同比下滑9.2,营销投入和技术投入上涨成为一线城市指数下跌的主要因素。但一线城市对整体零售业现状信心很足,宏观市场指标录得93.4,分别高于二线和三线及以下城市9.9和11.7。二线城市综合发展力录得62.2,低于三线及以下城市的68.3。 开发量过大和存量去化仍然是核心问题。以杭州、苏州和重庆为主的核心二线城市积极发布人才引进政策,提高人口基数,优化人口不断优化,从而提升了整个城市的消费能力。 与此相反,城市、商圈相对闭合的三线及以下城市,城市综合发展力录得68.3,分别高于2017年和2018年0.3和4.7。三线及以下城市优质购物中心项目选择较少。 而以网购为主要途径的品牌宣传正迅速培育起此类城市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度,加上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品牌意欲进驻和布局远离经济核心区的、较低能级的人口节点型城市,如昆明、南宁、常州等。 4、社区型购物中心运营表现抢眼 从购物中心类型上看,社区型购物中心运营表现最优,主要利好于全渠道零售到家叠加居民的日常生活型消费。社区型购物中心综合发展力录得65.4,同比上升2.5,高出荣枯线15.4,涨幅居于四个购物中心类型之首,包括都市型(60.2)、地区型(64.7)和奥特莱斯型(67.4)。 尽管社区型购物中心在购物中心体量、业态多样化、品牌丰富度等方面略逊于其他类型,但在直接体现销售额和租金收入的“运营能力”指标上,以周边居民为主、以生活服务和周末家庭休闲消费为核心的功能定位使得社区型购物中心在客流和销售额方面都表现稳定。
中国MISIA行业发展现状及细分市场分析 市场规模将近200亿元
1、微创手术代替开放手术日益盛行 中国微创手术广义的概念,指使用微小切口或根本没有切口完成的医疗手术。与创伤较大的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外科手术创伤较小,相应的痛感更低,疤痕更小,并发症更少,感染风险更小,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更短。 由于具有这些优点,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青睐微创外科手术。中国每百万人口接受微创外科手术的数量及微创外科手术的渗透率分别从2015年的4248台及28.5%增至2019年的8514台及38.1%。 然而,相较美国,中国的微创外科手术渗透率仍然很低。2019年,美国每百万人口接受微创外科手术的数量及微创外科手术的渗透率分别为16877台及80.1%。随着患者负担能力的提高,医生对微创外科手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的提高以及能够进行微创外科手术的医院和医生的增加。 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配件(MISIA)是微创外科手术中使用的主要医疗器械(不包括内窥镜)。中国MISIA市场的销售收入从2015年的人民币96亿元增至2019年的人民币1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8%。 具体而言,2015年及2019年,普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和胸外科等外科专科的销售收入分别占中国MISIA市场的88.1%及89.3%,且到2024年有望占到90.5%。 根据产品是否为一次性使用,MISIA市场通常可分为一次性MISIA市场和可重复使用MISIA市场。由于使用一次性产品可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及医院的消毒负担,一次性MISIA市场一直并将继续成为整个MISIA市场的主要分部。 2、一次性套管穿刺器渗透率逐渐提高 MISIA的主要产品类型(其中)包括:一次性套管穿刺器、高分子结紮夹、可吸收结紮夹、一次性电凝钳、腹腔镜吻合器、超声切割止血刀系统一次性刀头以及重复性套管穿刺器和钳。 套管穿刺器是在微创外科手术中通过腹壁或胸部经皮穿刺以形成内窥镜或其他手术器械通道的笔形医疗器械。通常,每台手术须使用三到四个套管穿刺器。 套管穿刺器可分为一次性套管穿刺器和重复性套管穿刺器。一次性套管穿刺器可大大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降低医院的消毒负担,越来越多地取代重复性套管穿刺器的使用。 按出厂价格计算,2019年中国一次性套管穿刺器的是销售收入为17.77亿元,2015-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9.9%。 2019年中国一次性套管穿刺器销量为1840万个,2015-2019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4.1%。 3、高分子结紮夹为结紮夹最大细分市场 结紮夹是一种植入性一次性医疗器械,在包括微创外科手术在内的外科手术中用于快速阻塞血管和其他管状组织结构。每台手术使用的结紮夹数量介乎2至15个。结紮夹分为三种类型,即钛金结紮夹、高分子结紮夹和可吸收结紮夹。 2019年按销量计算,中国结紮夹市场规模为4290万个,2015-2019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4.3%。 按销售收入,以出厂价格计算,2019年中国结紮夹市场规模为14.05亿元,2015-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3.8%。 高分子结紮夹一直并将继续是结紮夹市场的最大细分市场。按销量和销售收入计,其分别占2019年中国结紮夹市场的62.2%及73.5%。自2018年起中国所售的大多数高分子结紮夹为国产产品,且国产产品的市场份额在逐渐提升。
全球及中国录制音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数字音乐维权难度较高
1、全球录制音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据IFPI数据,2010-2019年全球录制音乐产业总收入总体呈先降后增态势。近两年来,全球录制音乐总收入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全球录制音乐产业总收入为202亿美元,同比增长8%。 注:2016年收入增速为9%。 据IFPI数据,2010-2019年全球录制音乐产业实体唱片及下载及其他数字音乐比重逐年减小,流媒体比重逐年增长,2019年流媒体比重增至55.9%,远超实体唱片。同步权比重基本保持在2%上下,表演版权小幅波动上涨。 2、中国录制音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录制音乐产业全球排名情况 据IFPI数据,中国音乐市场于2017年首次跻身世界前十位,2019年维持第七的高位,位次仅在流行乐盛行的韩国之后。 2)中国录制音乐市场结构分析 据iResearch数据,我国音乐市场中表演权收入、同步收入、实体收入、数字收入(含流媒体及下载等数字音乐)四个模块在2019年其规模分别达到2.3亿元、1.2亿元、4.1亿元、和753.4亿元,加总合计为761.0亿元。 3)中国网络音乐用户规模统计 据CNNIC数据,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到6.38亿人,较2019年底增长3066万,占网民整体的67.9%;手机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到6.36亿,较2019年底增长5101万,占手机网民的68.2%。 注:2015年使用率为72.8%。 4)中国数字音乐用户付费行为及动因分析 2020年我国数字音乐用户付费意愿较2017年已有大幅度上涨,其中打赏过音乐类主播的用户比例为83.7%,较2017年提高14.40%;进行过音乐内容付费行为的用户比例为82.5%,较2017年提高25%。 2020年我国83.2%的数字音乐用户表示愿意为优质的历史版权歌曲付费,79.8%的用户愿意为喜欢歌手的新作品付费。 5)中国数字音乐用户指标分析 2017-2020年,我国数字音乐平台及在线K歌平台用户的月度付费率均呈现上升趋势。用户对于音乐内容的付费意愿上升,以及平台整体ARPPU的上涨,推动了数字音乐专辑等付费类音乐内容的消费增长。 6)中国音乐产业发展痛点分析 我国音乐发展痛点之一主要有原创音乐传唱度较低,从本土角度来看,我国民众受音乐行业发展成熟度较高的欧美、日韩等国家的确的曲风、音乐作品和音乐人影响较深,版权等问题导致音乐作品变现能力较弱,从而影响到原创作品传唱。从海外角度来看,中文歌词的翻译难度大,难以突出重围。 数字音乐不同于需依附于实物进行传播的传统音乐,在数字音乐的复制中,实物、机器、场地成本低,人力所需技术相关知识要求低,导致数字音乐的侵权难度和门槛低。 此外,数字音乐维权时所需计算的实际播放量、下载量等难以核算,导致数字音乐维权难度高。 从维权的角度来看,无实物可循、对易留下过程数据的物流运输依赖度低,都使得数字音乐维权难度和侵权执法成本高,成为全国性的音乐产业发展痛点。
2020年中国一次性塑料快餐盒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PP快餐盒将成为行业主流
1、PP塑料快餐盒将成为行业主流 一次性塑料快餐盒是一种由树脂或其他热塑性材料经高温热熔塑料注塑成型技术加工而成的器具。就应用而言,一次性塑料快餐盒可分为午餐盒、鲜切及腌制水果盒、半成品食品盒及其他。 就原材料而言,一次性塑料快餐盒主要分类为PP(聚丙烯)快餐盒、PS(聚苯乙烯)快餐盒及EPS(发泡聚苯乙烯)快餐盒。与其他两种原材料相比,PP塑料快餐盒耐热性能高,是唯一能够在微波炉加热的快餐盒。 PP塑料快餐盒因其化学稳定性高及抗腐蚀性效果好,可适用于几乎所有的食品及饮料。PP、PS及EPS降解的时间各不相同,视乎降解的环境条件而定。 若均在同一环境下填满于填埋场,PP及PS塑料快餐盒分别需要约20至30年及40至50年降解,而EPS塑料快餐盒则需要上百年时间降解。 然而,倘该等快餐盒暴露于若干元素之上,例如阳光、水分及空气,则将会加快降解。同时,由于中国政府正积极大力投资环保,容易回收及可通过生产快餐盒时加入降解材料(例如淀粉材料、光敏剂及生物抑制剂)加速分解的PP塑料快餐盒成为中国一次性塑料快餐盒行业的主流。 一次性塑料快餐盒行业产业链包括PP、PE及EPS上游供应商,PP、PE及EPS为一次性塑料快餐盒的主要原材料。中游参与者指生产各种外观及用途的一次性塑料快餐盒制造商。下游应用主要包括餐饮市场及食品外卖市场。 2、中国一次性塑料快餐盒销售收入快速增长 2019年,按销售收益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一次性塑料快餐盒生产国,占全球一次性塑料快餐盒行业约44.3%。食品外卖市场是一次性塑料快餐盒行业的主要应用市场,近年来,随着食品外卖市场快速发展,中国一次性塑料快餐盒行业的销售收益经历快速增长。 2019年中国一次性塑料快餐盒的销售收益达人民币95.5亿元,2014年至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2.0%。 一次性塑料快餐盒主要分类为PP快餐盒、PS快餐盒、EPS快餐盒及PLA(聚乳酸)快餐盒及PHA(聚羟基脂肪酸酯)快餐盒等其他快餐盒。2014年,按销售收益计,用PP及EPS制成的快餐盒为一次性塑料快餐盒行业的主流,分别占整个行业约43.2%及33.6%。 然而,随着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用EPS制成的快餐盒开始退出市场。2018年,PP快餐盒超过ESP快餐盒,於各类一次性塑料快餐盒中占比最大。 PP是生产一次性塑料快餐盒的主要原材料之一。自2014年至2016年,由于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及下游需求减少,PP平均价格由每吨人民币11243.1元大幅下跌至每吨人民币7856.1元。然而,自2016年起,受原油价格回升及生产设施更新为环保施加压力所影响,若干生产PP的企业被迫关停,导致市场供应短缺。 因此,PP平均市价上涨至2019年的每吨人民币8913.9元。一般而言,2019年,用PP制作的一次性塑料快餐盒的价格介乎人民币0.1元至人民币0.3元(50毫升至750毫升)。
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未来5年市场规模或将破500万亿
中国第三方支付普及率逐年上升从1999年首家第三方支付平台诞生至今,第三方支付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到支付宝、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企业横空出世,再到2011年央行发放首批支付牌照后行业的规范发展,我国第三方支付从无到有,不断成长。如今第三方支付行业蓬勃发展,不断开拓线下市场,进一步覆盖人们的生活,普及率也逐年上升。1、第三方支付行业基本概况分析:定义、产业链第三方支付是指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付款人与收款人之间提供的银行卡收单、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货币资金转移服务。其中,网络支付业务又包括固定电话支付、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数字电视支付以及货币汇兑。第三方支付市场产业链条复杂,参与方众多。其中,主要参与方有消费者、服务商、商户以及监管部门。服务商又包括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和清算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又包括连接消费者的账户侧支付机构和连接商户的收单侧支付机构。2、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不断增长2000年左右,中国掀起了电子商务的探索热潮,电子商务的起步孕育了商户线上收款需求,从而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创造了企业服务契机。随后在互联网热潮的推动下,航空、旅游、教育、保险、零售、金融等众多产业也纷纷开始了互联网转型,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线上化促使了各行各业支付方式的线上扭转。这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深耕产业支付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2013-2019年,我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市场交易规模逐年增长,2019年达到250万亿元,与2018年相比增长20.2%。不过从整体来看,近年来市场规模增速在逐渐放缓,主要是因为近年来监管政策趋严,监管下第三方支付无法进行大笔金额交易,影响了整体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2020年二季度,由于疫情影响,线下消费类交易规模大幅减少,中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0万亿元,同比增长10.4%。3、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从第三方支付交易结构来看,移动支付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达到62.8%。以往在非现金支付中,线下POS机刷卡是人们常用的第三方支付手段,因此银行卡收单的规模占比比较高;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以及4G、5G网络的快速发展,线下扫码支付、NFC等支付方法不断普及,移动支付规模大幅增长。4、牌照拔高行业壁垒2011年,央行发放首批支付牌照,行业开始进入规范化发展,同时,牌照也给行业构建了较高的壁垒。截至2020年9月,我国共发放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9批,现存仍未到期或仍未被注销的牌照公司共有242家。从牌照数量来看,目前仍未到期或仍未被注销牌照数量有384张,其中银行卡收单62张,预付卡发行与受理147张,预付卡受理6张,互联网支付108张,移动电话支付48张,数字电视支付5张,固定电话支付8张。5、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形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之线上流量场景已趋向垄断且达到饱和期,线下场景成为第三方支付巨头要挖掘的金矿。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微信支付(腾讯金融)和支付宝等机构凭借着二维码支付,抢占线下市场,在第三方支付市场占据较大的份额。2020年二季度,支付宝、腾讯金融和银联商务分别以49.16%、33.74%和6.93%的市场份额位居前三位。三者市场份额总和达到89.83%,行业集中度较高。6、预计2025年市场交易规模超过500万亿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更注重体验,消费升级将继续成为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的推动力。此外,虽然当前C端支付占据了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的绝大部分,但行业新增用户流量已经趋向饱和。而随着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的改革,B端支付伴则有望迎来新生,成为第三方支付的一大增长点。总体来看,未来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2025年预计突破500万亿元。
中国智能仓储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行业将朝“六化”方向发展
1、智能仓储行业产业图谱分析智能仓储产业链主要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其中上游为设备和软件提供商,分别提供硬件设备(输送机、分拣机、AGV、堆垛机、穿梭车、叉车等)和相应的软件系统(WMS、WCS系统等);中游是智能仓储系统集成商,根据行业的应用特点使用多种设备和软件,设计智能仓储物流系统;下游是应用智能仓储系统的各个行业,包括烟草、医药、汽车、零售、电商等诸多行业。2、中国智能仓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政策、市场、技术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仓储行业发展阶段分析仓储行业发展包括人工仓储、机械化仓储、自动化仓储、集成自动化仓储、智能仓储五阶段。目前,我国仓储行业发展整体处于自动化仓储阶段,主要应用AGV、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设备,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实时控制和管理。但在细分领域如电商、医药等部分先进企业的仓储管理中已经进入智能仓储的应用实施阶段。智能仓储系统是运用软件技术、互联网技术、自动分拣技术、光导技术、射频识别(RFID)、声控技术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和设备对物品的进出库、存储、分拣、包装、配送及其信息进行有效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物流活动,主要包括:识别系统、搬运系统、储存系统、分拣系统以及管理系统。2)政府层面高度重视行业发展随着物流行业在我国工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政策也不断加快完善与其相匹配的政策措施,物流行业发展逐渐向智慧物流方向过渡,而智能仓储是智慧物流的重要部分,近几年国家密集出台各类促进智能仓储发展的政策规划,为行业发展指明发展,促进行业技术不断创新进步,一系列政策及规划,都给中国智能仓储行业带来比较好的政策环境。3)市场规模增长较快近年来智能仓储行业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呈现增长趋势。一方面,行业下游应用广泛,在产业的工厂端、流通端、消费者端均有较多应用场景。在经济转型升级阶段,高端物流仓储的应用可大幅降低国民经济体系中的物流成本,提升物流运行效率,这对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提高我国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以电子商务、快递物流、医药、新零售等为代表的多个涉及国计民生的下游应用领域出现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对仓储行业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这使得下游应用行业对智能仓储的需求不断增长。根据GGII数据,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中国物流业的崛起为仓储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加上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外包需求的释放和仓储业战略地位的加强,智能仓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3-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6%,到2019年中国智能仓储市场规模达到856.5亿元。注:2014年市场规模增速为23.8%。4)中国智能仓储行业技术研发活跃从专利申请量来看,在SooPAT专利统计平台中以关键词“智能仓储”搜索专利申请情况,2010-2019年申请量整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9年中国智能仓储相关专利申请量达到369件,同比增长8.2%。2020年1-9月份申请量为80件。从专利公开量方面来看,2019年的智能仓储相关专利公开量达到406件,同比增长42%,2020年1-9月份专利公开量为336件。反映出智能仓储行业技术研发较为活跃。5)中国智能仓储行业盈利水平较高从中国智能仓储行业的典型代表企业(选择东杰智能、顺达智能、今天国际和新松机器人四家上市企业)的盈利水平来看,2016-2020年上半年,智能仓储企业毛利率波动变化,但整体保持在15%以上,其中今天国际、新松机器人等企业的毛利率保持在27%以上的高水平。2020年上半年,我国智能仓储行业主要品牌企业毛利率在19%以上,由于受到疫情影响,虽然与2019年相比整体有所下滑,但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反映出行业盈利水平较高。6)中国智能仓储行业企业竞争格局分析根据GGII于2020年7月公布2020年中国物流仓储自动化设备商竞争力排名名单,行业龙头企业主要有诺力股份、昆船智能、今天国际等等。该排名是通过对中国物流仓储自动化设备企业的梳理调研,综合考量企业在科技创新、盈利能力、市场表现等方面的综合实力,评选出的2020年中国物流仓储自动化设备企业竞争力排行TOP10。另外,由于智能仓储装备系统提供商的下游行业差别较大,应用相对分散,非标程度高,企业跨行业、跨区域扩张需要较长时间积累,以上因素导致行业集中度较低。3、中国智能仓储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发展前景较好,迎来高速发展时期——发展前景预测目前大部分行业在智能仓储方面的布局尚处于早期阶段,基于国内智能仓储产业政策的推动、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张,国内智能仓储的市场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中国物流业的崛起为仓储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加上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外包需求的释放和仓储业战略地位的加强,未来智能仓储存在巨大市场需求。根据GGII资料显示,2019年中国智能仓储市场规模达到856.5亿元,2015-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考虑到宏观经济下行和行业发展阶段,前瞻初步以10%年均复合增速测算2020-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517亿元。2)发展趋势分析随着政府相继出台各种政策来鼓励和支持“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作为大的国家发展战略,智能仓储行业已经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未来行业的发展将朝向龙头化、差异化、国际化、服务化和智慧化方向发展。
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电商平台成为最主流广告渠道
1、中国互联网广告比重不断上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精准化程度高、性价比高、媒体质量优等优势,互联网广告迅速崛起,不断持续冲击传统媒介,市场份额持续上升。2016-2019年,我国互联网广告规模占整体广告市场规模比重持续上升,到2019年,互联网广告所占比重已超过50%。根据中关村互动营销实验室的数据,2010-2019年我国互联网广告市场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2019年我国互联网广告总收入约4367亿元人民币,相较上年增长18.22%,增幅较2018年略有放缓,但仍保持增长的态势。注:2015年市场规模增速为35.3%。2、电商广告市场份额上升按形式分,电商广告市场份额比重不断上升,由2015年的26.9%上升至2019年的37.8%。而曾经占据较大比重的搜索广告如今风光不再,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由2015年的31.2%下降至2019年的13.5%。按平台类型划分,2019年电商平台仍为最主流的广告渠道,占据市场收入总量的三分之一。视频类平台收入同比增长43%,市场占比达到12.5%,取代新闻资讯类平台成为第三大主流媒体平台。在整体市场收入规模呈上升趋势的背景下,搜索类平台收入同比下滑15.9%,市场占比降至14.9%,反映出市场追求优质流量的转型趋势。电商的火爆刺激了电商平台广告市场的蓬勃发展。2018-2019年,电商平台为最主流的广告渠道,占据市场收入总量的三分之一。2018年中国电商类互联网广告规模达到1108.2亿元,2019年达到1266.4亿元。电商类广告是互联网广告中最注重效率的广告形式。电商类广告的优势在于其转化链路最短,转化效率最高。在电商平台,用户“所见即所得”,广告直接产生购买。这也就意味着电商平台在转化链路上比其他形式少一步。电商平台的活跃用户形成有效购买的概率远高于其他平台用户。另外,电商广告主作为最早进行信息流探索的广告主类别之一,经过多年的磨合探索,与信息流广告的配合愈发默契,逐渐成为信息流广告市场中最重要的广告主类别之一。3、搜索类广告风光不再2019年搜索类广告在互联网广告市场占比较2018年大幅下降5个百分点,市场份额下降至17%,反映了市场对于优质流量的追求趋势。2019年中国搜索类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达到742.39亿元,同比下降12.62%。从发展增速看,2018年,搜索类广告发展增速高于展示类广告;2019年,搜索类广告呈现负增长,展示类广告增幅为38.60%。在互联网发展初期,搜索引擎营销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片大好趋势,但是随着市场发展,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诸多问题逐渐暴露,严重阻碍了市场的发展。搜索广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竞争对手间盲目进行价格竞争,浪费资金;网站运营较差,无法有效利用搜索引擎广告带来的流量;不注重营销效果的测量和评估;搜索引擎欺诈点击和广告可信度较低等。互联网的互动特质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网络广告的根本特性之一就是交互性,网络广告的核心优势就是“双向互动”,这也是电商广告的优势所在。对于搜索引擎广告未来发展,搜索引擎广告应用层次应提升,成为企业营销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购买搜索引擎广告或者搜索引擎优化。应用深度增加,有效的搜索引擎营销策略需要专业化经营和管理,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将不断提高。应呈现多方位竞争结构,搜索引擎广告市场的竞争,不仅表现在服务商争夺用户的竞争,也将表现在企业用户之间争夺营销资源的激烈竞争。
全球天然气行业市场分析:产销量稳步增长 卡塔尔LNG出口量居于首位
1、全球产量稳步增长2019年,世界天然气勘探取得了多个重大发现,新增天然气可开采储量2.1万亿立方米,约71%分布在海域。截至2019年底,世界天然气剩余可开采储量为198.8,储采比为49.8%。2019年世界天然气产量为3.99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4%,增速下降1.6个百分点。2019年在世界天然气产量中,北美地区天然气产量为1128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4%;中东地区天然气产量为69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1%;俄罗斯——中亚地区天然气产量为84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2019年世界天然气液化能力达4.33亿吨/年,同比增长9.5%,增速上升1.7个百分点。新增10个LNG出口终端项目,共有11条生产线投产,新增产能3781万吨/年,同比增长21.4%,主要集中在美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其中59.8%的新增产能在美国。2、北美和亚太地区消费增速放缓2019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为3.93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增速下降3.3个百分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为24.2%。2019年北美地区天然气消耗量为105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其中美国天然气消费量为846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3%,增速下降7.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冬季气温相对较高,采暖用气需求增长放缓;亚太地区天然消费量为869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7%,其中日本天然气消费量为1081亿立方米,同比下降6.6%,主要原因是日本重启核电站,减少了天然气的消费;欧洲天然气消费量为554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主要原因是欧洲碳价上涨近710%,加之气价走低,天然气发电经济性显现,有力拉动了天然气需求。3、全球LNG贸易量增长较快2019年,世界天然气贸易量范围1.29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1%,贸易量占世界天然气消费量的32.7%,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2019年在世界天然气贸易量中,管道贸易量为8015亿立方米,同比下降0.5%;LNG贸易量为485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7%。3、卡塔尔LNG出口量排在首位2019年LNG出口量排在前五的国家分别为卡塔尔(1071亿立方米)、澳大利亚(1047亿立方米)、美国(475亿立方米)、俄罗斯(394亿立方米)和马来西亚(351亿立方米)。2019年LNG出口总增量为545亿立方米,其中美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LNG出口增量位列前三,分别增加189亿立方米、144亿立方米和129亿立方米。2019年LNG进口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为日本(1055亿立方米)、中国(848亿立方米)和韩国(556亿立方米);LNG进口增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为中国(113亿立方米)、英国(109亿立方米)和法国(101亿立方米)。
中国精品超市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未来5年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
1、中国新零售下精品超市市场规模破千亿精品超市是新零售概念下对传统综合零售超市的升级,精品超市和传统综合超市及大卖场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购物需求,成为零售业中互补的业态。在零售业兴起时,综合超市和大卖场满足了中国居民追求商品高性价比的需求,在过去20年取得了快速发展。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理念的提升,精品超市逐渐成为满足中国居民追求购物品质需求的有效线下解决方案。自1995年精品超市婕妮璐在北京开业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和中国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本土和外资的零售商均开始在国内试水精品超市,但在2016年以前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马云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从此精品超市找到了发展载体,并开始线上线下融合的大发展,互联网巨头陆续入局精品超市。受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精品超市公司持续开拓新门店等因素影响,中国精品超市规模不断增长。2015-2019年中国精品超市市场规模由531亿元增长至1023亿元,除2016年由于行业进入调整期门店数量减少导致市场规模下跌外,其他年份市场规模均保持了超过25%的增长速度。2、中国精品超市马太效应明显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年度调查,超市百强企业规模差异较大。华润万家以951亿元排在首位;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企业有21家,销售额低于50亿元的企业有63家。前十位百强企业销售额达到5809亿元,占百强总销售的59.3%,具较明显的行业集中度。中国超市百强Top10基本都布局了精品超市领域,说明各大连锁超市均已将精品超市列入战略规划,未来精品超市的竞争只会愈发激烈。中国精品超市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相比大卖场、便利店、专营店等其他零售连锁业态,精品超市行业呈现出行业企业门店数量整体较少、处于培育期的门店数量占比高、中小精品超市品牌定位不够高端的特点。中国精品超市品牌超过50个.但多数精品超市品牌门店不超过5家,且为区域性品牌。拥有多个品牌的精品超市连锁企业有华润万家、屈臣氏、百佳超市等企业,拥有单品牌但门店数量较多的企业有绿地商贸、银秦百货等企业。根据精品超市企业总销售额、门店数量、覆盖城市数量、门店进口及高端产品比例、在营业门店累积经营时间等维度。中国精品超市行业企业排名前十名企业如下:目前,中国主要的精品超市品牌有Ole、G-super、Bravo YH、Blt、BHG等,在各方资本和资源的加持下,国内精品超市进入“肉搏战”,华润超市作为连锁超市百强榜首和精品超市龙头老大,未来行业马条效应将被继续放大。早在2017年,BHG和城市超市作为当时精品超市的重要参与者,前后完成“卖身”。2020年8月中旬,华润集团旗下投资部门华润资本计划牵头收购高端连锁超市运营商 City Super 集团 65% 的股权,收购价近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0.9 亿元)。收购后,华润资本将持有City Super集团45%的股权。3、消费升级促进精品超市发展在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居民消费分层也趋势愈发明显。67%的消费者表示去精品超市的购物频率是每半年一次,34%消费者的购物频率则是每月一次,18%则是每周一次。同时87%的消费者表示精品超市的地址比精品超市的品牌更重要。零售业健康发展和收入增长是精品超市行业发展的基础,中产阶级和新富群体是精品超市行业主要的目标群体。传统理念下,精品超市的主要客户通常拥有较丰厚的财富积累或持续稳定的高额收入,随着中国富裕阶层数量的不断扩充,以及购房、教育等社会问题压缩了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群体的消费意愿,当前的精品超市的目标客户正逐渐演变为可支配财富较高和消费理念超前的人群。受COVID-19疫情影响,中国居民在2020年上半年至商场购物的频次降低,导致精品超市日常客流量减少,线下收入缩减。线上收入方面,由于精品超市和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业态的布局地区具有较高的重叠性,但相比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业态的线上竞争力较弱,导致线上流量增加量有限,难以带动市场规模增长。随着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前瞻初步估算中国精品超市或有可能在2021年前后进入行业阶段性调整阶段,坪效较低的门店将被吸收吞并。未来5年,受渠道下沉和跨境电商影响,精品超市行业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将有所降低。前瞻初步估算2020-2025年我国精品超市的市场规模将保守以15%的平均复合增速发展,到2025年超过2300亿元。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行业发展向龙头企业集中
1、中国动力电池产能过剩严重近年来,带新能源汽车和电动单车发展的额带动下,我国动力电池市场规模高速增长,2019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62.2GWh,同比增长9.2%。但是,在资本和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动力电池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2、行业发展向龙头企业集中2019年国内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合计装机量达54.7GWh,占装机总量的87.8%。行业内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国轩高科。动力电池行业优质资源稀缺,行业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集中,且集中趋势逐渐扩大。3、纯电动汽车为下游主要应用市场目前,在动力电池下游市场中,纯电动汽车为主要应用领域。2019年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达到63.91%;其次是纯电动客车,装机量占比为22.89%。4、方形电池是市场主流动力电池的电梯封装分为硬壳封装和软包,其中硬壳封装又分为圆柱和方形。软包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好、重量轻、外形设计灵活,但成本较高,对制造工艺的要求较高。圆柱电池包装工艺成熟、电池包装成本低,但整体重量重,能量密度相对低。方形电池虽然整体重量重,一致性差,但其充放电倍率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较好,是目前主流的电池封装技术。2019年,方形电池装机量达到52.7GWh,占比达到84.5%。远远高于软包和圆柱电池。但软包电池拥有能量密度高的优势,未来发展潜力较大。从电池材料方面来看,由于动力电池补贴能量密度门槛上升以及消费者对长续航汽车的青睐,目前具有能量密度优势的三元电池在市场上占据优势,装机量装逐年提高。5、电解液行业竞争加剧电解液是动力电池四大材料中技术最为成熟的材料。2019年我国电解液出货量达到18.3万吨,同比增长30.71%。但目前市场上电解液产品同质化严重,加上环保和成本的压力,行业竞争激烈。
中国无纺布行业细分市场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熔喷布产量快速攀升
1、中国无纺布行业细分市场需求现状:熔喷布产量快速攀升——无纺布细分产品市场格局分析:2019年熔喷布的产量占比仅为1.07%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无纺布行业的各类生产工艺也不断得到提升。目前我国无纺布行业的生产工艺主要有纺粘、针刺、水刺、化学粘合、热粘合、气流成网、熔喷、湿法等几种。2019年,无纺布市场主要以纺粘无纺布为主,产量占比达到了49.8%;其次为针刺工艺无纺布产量占比为23.03%;而值得注意的是口罩的核心部件熔喷布的产量占比仅为1.07%。2)水刺无纺布产品分析:2020年我国水刺无纺布产量将突破70万吨水刺无纺布的下游主要为湿巾、面膜等,其中湿巾又分为个人卫材和医疗卫材,湿巾为卫生材料行业中应用需求最大领域,占据水刺无纺布需求总量68%以上。除此以外,水刺无纺布还可以应用在手术服、手术罩布、医用包扎材料、伤口敷料、医用纱布等领域,应用范围较为广泛,行业发展前景较好。截止2019年我国在运行的水刺生产线已超过318条,全国水刺无纺布企业在182家,82%以上产线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除此之外,广东,浙江,江西,湖南等省也从国外引进生产线,促进我国水刺无纺布行业快速发展,是目前纺织行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数据,我国水刺无纺布产量的全国产品由2015年的10.27%提升至10.83%。2015-2020年我国水刺无纺布产量呈现增长态势,近5年的复合增速达到12.1%。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数据,前瞻预测2020年我国水刺无纺布产量将达到74.2万吨。3)2020年中国针刺无纺布产量将超150万吨针刺无纺布是经过精细梳理成型,多次精密针刺或加以适当热轧处理而成。在引进国内外二条高精度针刺生产线的基础上,选用优质纤维,通过不同生产工艺配合,以及不同材料的配搭。从行业内针刺无纺布企业在生产线的布局来看,一般都包括两条及以上的的高端生产线,保证产品的供给。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数据,我国针刺无纺布产量在全国无纺布产量中的占比由2015年的23.30%略有下降到22.96%。但2015-2019年我国针刺无纺布产量依然呈现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针刺无纺布产量达到143.1万吨,同比增长5.06%。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数据,前瞻预测2020年我国针刺无纺布产量将达到152.2万吨。4)2020年中国纺粘无纺布的产量将近330万吨吨纺粘无纺布(纺粘法非织造布)是以合成聚合物为原料(涤纶和丙纶),利用化纤纺丝原理,在聚合物纺丝过程中形成连续长丝,经喷丝后延伸成纤维网,再直接粘合而制成。纺粘无纺布具有耐高温、耐老化、抗紫外线、延伸率高、稳定性和透气性好、耐腐蚀、隔音、防蛀、无毒的优良性能。根据纺粘法非织造布分会数据显示,2014-2019年我国纺粘无纺布产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纺粘无纺布产量达到309.41万吨,同比上升4.14%。前瞻预测2020年我国纺粘无纺布的产量将达到329.17万吨左右。5)2020年中国熔喷法无纺布产量将突破7万吨熔喷无纺布(熔喷成网)首先是将聚合物熔融成熔体,送入挤压腔,由一排扁平的喷丝孔挤出。高速热空气流由管道导入,并从喷丝棉上下两侧的扁狭缝中高速喷出,再将尚未成形的熔体细流分散、拉断,形成极细的不规则超细短纤维,然后将其凝聚在多孔滚筒或帘网上而成纤维网,最后经自身粘合或热粘合过程即可成非织造布。根据纺粘法非织造布分会数据显示,2014-2019年我国熔喷法非织造布产量呈现波动变化态势。其中,在2019年,我国熔喷法无纺布产量为6.65万吨。前瞻预测2020年我国熔喷法无纺布产量将达到7.07万吨。注:2020年非织造布产品价格根据进出口价格测算。6)2020年中国湿法无纺布产量将突破4万吨湿法无纺布技术是利用造纸设备和技术生产无纺布产品或纸布复合材料的一项新技术。在日、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国家已被广泛采用,形成大规模产业化优势。该技术不存在对纤维原料的反复加工,直接由纤维短丝抄造成纤维制品,可降低能源消耗、节省人力物力,降低制造成本。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2019年我国湿法无纺布产量呈现波动变化态势。其中,在2019年,我国湿法无纺布产量为3.98万吨。前瞻预测2020年我国湿法无纺布产量将达到4.23万吨。2、中国无纺布行业细分市场发展趋势分析:纺粘无纺布和熔喷无纺布是未来行业之星整体来看,纺粘无纺布和熔喷无纺布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势必会成为2020年甚至未来5年内的“市场新宠”,而在2019年我国纺粘无纺布和熔喷无纺布占当年产量的比重分别为49.8%和1.07%。纺粘无纺布和熔喷无纺布的市场规模和产量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0年中国商用POS机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行业增量市场增长乏力
未来中国商用POS机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伴随着中国银联的成立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兴起,我国商用POS机行业快速发展起来。近年来,随着市场逐渐进入饱和,传统商用POS机需求增长乏力,因此商用POS机行业顺应市场需求,开始转型升级,扫码支付、生物识别支付等智能POS终端不断出现,未来商用POS机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拥有聚合支付功能的智能商用POS机将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1、中国商用POS机行业进入转型升级发展期1974年,中国第一台商用收款机样机经北京市商业机械研究所研制诞生,但由于技术不足,最终以失败告终。1981年,商业部组织北京市商业部门率先引进日本OMRON公司528型收款机,用于北京市各大商场,随后在全国各大城市推广开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商用POS机产品已经经过六次更新换代,随着消费方式的不断革变,智能POS机需求上升,整个行业迎来转型升级发展期。2、政策推动商用POS机行业行业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规范商业POS机行业发展,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其中,在优化金融服务方面,《意见》提出优化与新型消费相关的支付环境,鼓励银行等各类型支付清算服务主体降低手续费用,降低商家、消费者支付成本,推动银行卡、移动支付在便民消费领域广泛应用,利好行业发展;与此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的开放性特征影响,商用POS机支付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202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从支付受理终端管理、特约商户管理、收单业务监测、监督管理等几个方面进一步规范支付受理终端相关业务管理,维护支付市场秩序。3、小微商户是最大需求端商用POS机主要针对企业与商户,当下B端支付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市场规模巨大,而在B端市场中潜力无限的小微商户市场作为商用POS机行业最大的需求端,小微商户的数量是行业业绩的重要基础。近几年,我国个体工商户的数量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40年来,增长了516倍,2019年达到8261万户,处于较高的水平。4、中国商用POS机行业增量市场增长乏力2019年,我国跨行支付系统联网商户和POS机具规模双双下降,截至2019年末,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联网商户2362.96万户,联网POS机具3089.28万台,较上年末分别减少370.04万户、325.54万台,全国每万人对应的POS机具数量221.39台,同比下降9.88%。2020年上半年,我国联网POS机数量有所回升,联网POS机数量较2019年年底增加170.75万台,达3331.28万台;跨行支付系统联网商户数也增加至2581.60万户。总体看来,近年来商用POS机行业增量市场增长乏力,传统POS机生产厂商规模扩张受到限制,面临转型压力。5、移动支付迅猛发展推动智能POS机需求激增移动支付是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增长最快的一个细分领域。随着我国移动电商的发展成熟,移动电商市场交易总额不断增长,作为其主要支付手段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迅猛。另一方面,随着线下扫码支付、NFC支付的不断普及,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204.87万亿元,同比增长20%。随着二维码支付的普及,智能移动支付终端的数量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智能POS的数量从2015年的9万台增长至2019年的1162万台,2015-2019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28%;并且智能POS的增长率高于总的POS的增长率,智能POS的数量占联网POS机总量的比例从2015年的0.4%增长至2019年的37.6%。6、新大陆和百富科技领跑行业目前我国主要的POS机生产厂商包括新大陆、百富科技、新国都、艾创电子、神州安付、升腾资讯、魔方电子、天喻信息、鼎合远传、华智融等,其中新大陆和百富科技每年POS机出货量均超过1000万台,是行业的领军者。从各POS机厂商营业收入来看,新大陆是国内规模较大的POS机厂商,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19年超过60亿元;百富营业收入规模在40亿元左右,新国都在30亿元左右,升腾资讯则在20亿元左右。从净利润来看,盈利水平较高的仍是新大陆公司,2019年为7.23亿元。但百富公司净利润持续追赶新大陆公司,2020年上半年,百富实现净利润3.51亿元,超越新大陆公司的2.51亿元。总体看来,我国商用POS机行业在增量市场逐渐萎缩的前提下,存量市场智能化升级改造机会凸显,智能支付终端厂商纷纷进行产业数字化战略转型,随着越来越多的线上线下商户开始更加注重自身的数字化升级和用户的精细化运营,智能支付终端在商户和消费者之间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