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启动A股IPO进程后 湖北银行、汉口银行定增方案获批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老盈盈 6月10日,湖北省银保监局网站的批复显示,批准湖北银行本次增资扩股方案,定向募集不超过7.62亿股的股份;批准汉口银行本次增资扩股方案,定向募集不超过7亿股的股份。 此前,这两家银行都开启A股上市进程。5月10日,湖北证监局官网发布的《湖北辖区拟首次公开发行公司辅导工作基本情况表》显示,湖北银行启动上市辅导程序,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湖北银行总部位于武汉,成立于2011年2月27日,是在原宜昌、襄阳、荆州、黄石、孝感五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基础上采取新设合并的方式组建。 湖北银行2020年年报显示,2020年,湖北银行的总资产3044.68亿元,同比增长16.09%;营业收入为78.21亿元,同比减少2.27%;净利润为15.53亿元,同比减少20.78%。对于去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年报中表示,受疫情后减费让利的影响,贷款营业收入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0年末,湖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49%,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65.19%,同比下降22.29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2020年末,湖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3.11%,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0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01%,同比下降0.9%、0.79%和0.79%。 股东情况方面,截至2020年末,湖北银行持股超过5%的股东有湖北省宏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9.99%;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9.61%,武钢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22%。 对于奔赴资本市场,湖北银行已规划多年,2015年,该行正式启动上市前期各项工作,并于当年年报中披露了上市意图,宣告与股东初步达成“先启动H股,再择机回归A股”的共识。而后,2018年年报中该行五年发展目标再次提及要“五年上市”。 汉口银行也在去年底迎来A股上市新进展。2020年12月25日,湖北银保监局发布的批复显示,原则同意汉口银行依法依规向中国证监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上市,发行规模不得超过13.7亿股。 作为湖北地区资产规模最大的城商行,汉口银行于2010年与海通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距今已有10年多。去年10月10日,汉口银行召开了202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汉口银行申请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授权董事会全权办理上市”、“A股上市后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等 6项议案。去年12月1日,汉口银行官网发布了《汉口银行召开2020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了16项议案,其中有关汉口银行A股IPO的事项有12项。 汉口银行成立于1997年12月,是一家总部位于武汉的城市商业银行。现有各类分支机构176家,机构基本覆盖湖北省,在重庆设有省外分行,发起组建了阳新、枝江2家村镇银行。 股东情况方面,截至2020年末,汉口银行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有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5.33%;武钢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3.34%;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持股11.44%;武汉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持股8.18%。 截至2020年末,汉口银行的资产总额为4388.93亿元。汉口银行2020年年报显示,2020年,汉口银行的营业收入为56.02亿元,同比下降12.7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2亿元,同比下降53.13%。对于去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下降,汉口银行同样表示,主要是受疫情影响,营业收入减少,增提减值准备。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0年末,汉口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93%,同比增长1.2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36.52%,同比下降104.19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2020年末,汉口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1.8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9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15%。
猪价跌至7元 股价腰斩 新希望困局求解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晓晖  2021年6月11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000876.SZ,以下简称“新希望”)的股价以13.91元收盘,创下公司7个月以来的股价新低;其较2020年9月2日股价最高的42.2元,跌去逾6成,超过1200亿市值蒸发。 与此同时,市场上的猪肉价格也跌至低谷,生猪平均价格跌破8元。6月10日,四川地区的猪肉价格为7.0元-7.3元,全国生猪平均价格约为7.74元;黑龙江、甘肃两地的猪肉价格甚至跌破7元。 一位养殖户称,如果今年一整年的猪肉价格都在6、7元,相信很多去年加入这个行业没有赚到钱反而亏了本的人,会退出很多,到明年下半年就会好些了。“我个人认为今年是不会再有10元以上的毛猪价了,搞不好很多仔猪都会被埋。” 猪肉价格下跌对新希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021年6月8日,新希望披露了2021年5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公司5月销售生猪69.33万头,同比增长了40.6%;收入为13.96亿元,同比下降了12.75%。商品猪销售均价18.46元/公斤,2020年7月份,新希望的商品猪销售价格曾经一度达到36.34元/公斤。 这组数据意味着,新希望的生猪销售数量在增长,收入却在下降。一切都是因为猪肉价格的暴跌。有市场人士认为,其原因或在于以前的供需失衡恢复到平衡的正常结果;同时也有季节因素。猪肉价格目前可能还会跌,还会有一段时间的出清,之后随着国家收储制度的落地,才会达到新的平衡;因收储制度能熨平价格低谷、高峰。 每个高管轮当养猪倌 在2021年5月28日的新希望2020年度股东会上,新任未满一年的总裁张明贵称,新希望正在改变策略,要求公司每一位高管,都要去养殖场轮流当饲养员。 新希望董事长刘畅介绍了公司最新的情况,最近一个季度的生猪行情,外部环境和公司内部变动都很大。今年上半年,公司经营压力特别大,一季度的非洲猪瘟疫情,给公司在北方的猪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虽然疫情影响目前已经基本消除,但非洲猪瘟打乱了后续的配种节奏。二季度猪价大幅下跌,新希望的猪群和管理人员的规模,都相比去年增加了好几倍,暴露出新希望很多问题。 “总裁张明贵带领的新团队,正常努力应对各种问题。公司的战略方向,由过去高速规模化发展,转而以养殖为核心,提高管理水平为核心的策略上来。会养猪的管理人员,我们不像以前那样提拔,而是决定让其留在养殖场内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养殖管理人员。公司考核体系也作出相应调整。”刘畅说。“让会养猪的人留在猪场里,教会更多人养猪,回归生产一线。” 刘畅还感谢了在场的股东,她表示,在公司遇到巨大挫折的时候,股东仍然选择与公司站在一起,非常感谢,会努力经营回报股东。 “我们的饲料收入占比超过50%,猪产业接近三成,禽产业接近两成,食品接近一成,这就是新希望目前的产业架构。猪价的外部环境变动,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我们做了转变,过去以发展为中心,全面转向以生产和经营为中心。在养猪方面,我们要求新希望的高管,每年必须拿出固定的时间去养猪场,在养猪场做饲养员的时间,不低于一周。各级干部,我们对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规定了在猪场的工作时间。因为猪场是我们核心的资产,也是我们经营的核心对象。”张明贵详细介绍了新希望经营策略上的调整。“我们的主战场在猪场,我们一系列管理变革措施的核心问题是提升一线干部的能力,有效地激活一线团队”张明贵说。 股权激励已终止 2021年1月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了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为LH2109,开盘价格为29500元/吨,到了6月11日,LH2109生猪期货价格已经跌至20000元/吨,目前仍然处于下跌趋势之中。经济观察报记者向张明贵提问,新希望为何不通过生猪期货来进行套期保值,规避猪价暴跌产生的风险。 对此,张明贵回答,生猪期货目前的成交量太小了,不足以支撑一个大型的猪企去做套期保值。生猪期货的猪价和现实中的猪价,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他们也在观察。目前他们有小量的交易,但是交易不多,具体还是观察为主。 经济观察报记者又向刘畅提问,作为董事长是否也会去当猪场饲养员?刘畅称,自己也是会去做饲养员的,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去一线(养猪场),这两个月少一点。另外,生猪期货市场如果成熟了,公司也会参与。 在2021年初,为了激励员工,新希望推出限制性股权激励方案,价格为14.63元/股,当时新希望股价还在25元之上。 到了2021年6月11日,新希望股价最低已经跌至14.06元。股价的大跌,导致激励方案失去吸引力,按照14.63元的价格已经产生亏损。该股权激励方案选择了终止。 在终止的理由上,新希望表示,公司坚定做大做强养猪业务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不变,但随着今年外部环境的变化,从长期价值考虑,公司将更加注重有质量的增长,坚持发展节奏与猪群基础、队伍建设、管理能力相匹配,确保有效、有质量的出栏数量和经营结果。鉴于此,公司经审慎研究,决定终止实施本次激励计划,公司回购的股份将继续用于未来公司的核心团队股权激励。 在养猪方面,新希望总裁张明贵表示,公司将向同行学习,比如牧原股份(002714.SZ)的标准化养猪场,以及其自繁、自育、自肥的模式。 2021年一季报显示,新希望取得了292.4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净利润只有1.37亿元,同比下降了91.59%。 一季度的财务数据显示,新希望的净利润,已经遭遇猪价下跌带来的重创,市场分析,如果6月份猪价继续大跌,加上新希望去年又在养猪场上规模扩张,其结果可能在2021年上半年录得亏损。 猪价下跌,公司盈利的不确定性,都给刘畅这位年轻的80后掌门人带来巨大压力,新希望能否应对当前的困局,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奈雪的茶赴港IPO 盈利能力挑战不小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老盈盈 2021年6月6日,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奈雪的茶”、“奈雪”)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这也意味着,“新茶饮第一股”即将登陆港股。 奈雪定位于高端现制的茶饮,创新打造“茶+软欧包”的形式,以20-35岁年轻女性为主要客群。 “作为代表了新的消费习惯的茶饮,奈雪在产品定位、服务场景以及品牌方面,都是比较吸引投资者的。”艾德证券期货持牌代表陈刚认为。 陈刚亦指出,在港股市场上,这属于一个全新的行业,市场缺乏明确的对标品牌,而且行业的标准也有待完善,奈雪作为头部企业,可能需要其来定义整个茶饮市场估值,为后期上市的喜茶,蜜雪冰城等来定义对标。 此外,作为快消行业自身,初期跑马圈地,快速扩张,提高覆盖率和品牌认知的同时也会明显增加经营成本,虽然奈雪单店的利润率可观,但公司在原材料成本方面较高,加上热门商圈的高昂租金以及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下,盈利能力成为其不小的挑战。 港股市场的“全新行业” 奈雪的茶创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深圳。根据官方资料显示,2017年12月,奈雪的茶开始走出广东地区,向全国范围内扩张,正式开启“全国城市拓展计划”。截至2020年12月,奈雪的茶已遍布全国70个城市,近500家门店。奈雪的茶所有门店均为直营,且不做任何形式的加盟。在IPO之前,奈雪的茶共完成了5轮融资。除了C轮融资外,该公司此前还获得了天图资本自天使轮起的连续3轮投资,并于2020年6月9日获得深创投投资的1亿美元B轮融资。2021年2月11日,奈雪的茶就向港交所正式提交了上市申请,摩根大通、招银国际、华泰国际为其保荐人,拟筹资约39亿港元。 奈雪的茶的茶饮店面对的是一个千亿级别现制茶饮市场,中国现制茶饮市场消费群体庞大,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400亿元,并逐渐呈现出高端化、多元化的趋势,细分市场规模方面,预计2025年高端现制茶饮零售消费额预计将突破500亿元。喜茶、奈雪的茶等在内的高端现制茶饮店虽然起步晚,但增速最为显著。2020年,奈雪的茶在中国高端现制茶饮店市场中排名第二(按零售消费总价值计),市占率达18.9%。奈雪定位高端市场,每单平均销售价值稳定在43元,而行业平均水平在35元,奈雪的客单价是比较高的。“从产品单价来看,奈雪的定位明显属于高端现制的茶饮,包括研发、供应、原料、配方等各个方面,奈雪将新茶饮升级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层次,从而拉开了与传统行业的差距。在服务场景方面,奈雪参考了星巴克的经验,打造了供年轻人社交、休闲的空间,提高了社交属性,又强化的高端的内涵。在品牌方面,奈雪始终保持在产品研发上的不断优化,推成出新,引领行业茶饮的风向。”陈刚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奈雪在财报中强调,简化的店面布局、精简的营运及策略性选址是其制胜法宝,从而得以实现更广的顾客覆盖面、提升经营效率及满足多样化需求,而奈雪PRO茶饮店型将作为未来拓店战略的重点,希望通过此进一步提高奈雪的茶整体的市场渗透率;供应链管理方面,2020年,奈雪的茶已经与超过250家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与前十大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平均超过两年,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为23.8%。未来奈雪将通过中央厨房网络的建设为门店高效供货,并与门店端的快速拓展与密度提升形成协同效应,提升整体供应链效率。 盈利能力的挑战 奈雪的茶旗下茶饮店所产生的收益由2018年的人民币9.095亿元增至22.915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20年的28.709亿元。其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由2018年的人民币5660万元大幅减少至2019年的1170万元,并进一步扭转为2020年的经调整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1660万元。 奈雪的茶在招股书中表示,2018年及2019年产生重大经调整净亏损,主要由于过往进行大额初始投资以推动茶饮店网络的快速发展、提高品牌知名度及打下坚实基础以支持未来扩张所致。尽管2020年上半年业务运营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影响,但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整体盈利能力提升反映在运营效率提升,主要是由于继续快速扩张业务而取得可观的规模经济效益。 按2020年年报,奈雪的茶实质上已经实现了创立以来首次盈利,但为什么在IFRS(国际财务报表准则)下,奈雪的茶在2020年仍录得2.03亿元净亏损呢?经济观察报记者从财报中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受很多非经营性因素影响,比如一次性上市费用支付0.11亿元、以FVPL计量的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1.33亿元、股权激励费用非现金支出0.45亿元、可赎回注资额产生的利息(属于非现金及非经营项目)0.38亿元等。 不难看出,奈雪的茶受到大量的非现金、非经营性因素影响,才导致其2020年表明上出现亏损2.03亿元。另外,如果从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来衡量,2018~2020年,其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01亿元、4.16亿元和5.74亿元,远超同期的净亏损。“对于企业而言,充裕的现金流远比会计上的利润重要,因为现金是企业的‘血液’。奈雪的茶可以说活得非常滋润,毕竟其拥有健康的自我‘造血’能力。”富途高级合伙人、金融及企业服务总裁邬必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据他看来,中长期来看,奈雪的茶能否实现可持续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三点,一是新式茶饮赛道竞争的激烈程度;二是奈雪的茶控成本、增利润的新式Pro店的单店是否盈利;2020年11月,奈雪推出奈雪PRO茶饮店以触达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提升经营效率并满足更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及客户偏好,目标是将奈雪的茶融入客户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缺乏客户接受度、过度多元化、运营效率低下以及品牌推广战略失败,还未必能成功开发新品牌及店型及探索新商机;三是消费者口味是否会发生变化。 奈雪的茶饮店数量由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44间迅速增长至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491间,并于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进一步增至556间。规模扩张下,奈雪茶饮店成本及营运开支亦通常会随着收益增长而增加。茶饮店营运的成本及开支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员工成本及租金开支。截至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原材料成本分别占总收益的35.3%、36.6%及37.9%。员工成本分别占总收益的31.3%、30.0%及30.1%。租金开支(相等于使用权资产折旧以及其他租金及相关开支的总和)分别占总收益的17.8%、15.6%及14.8%。 奈雪表示,未来随着继续快速扩张茶饮店网络,盈利能力将很大程度上依赖通过实施各种措施,例如升级供应链系统以实现更准确的存货预测、借助奈雪的茶品牌磋商更有利的租赁条款及提高店员的效率以及应用技术进一步自动化和精简店内营运等有效控制原材料成本、租金开支及门店薪金开支的能力。 陈刚对经济观察报记者分析指出,作为快消行业,初期跑马圈地,快速扩张,提高覆盖率,提高品牌认知是首要动作,但同时也会明显增加经营成本,虽然奈雪单店的利润率较高,但公司在原材料成本方面,不降反升,加上热门商圈的高昂租金以及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下,盈利能力确实是一个挑战。  
实控人被刑拘 三圣股份遭“三连问”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梁冀  被刑拘竟不耽误减持,三圣股份(002742.SZ)实控人潘先文的这一番操作,引起包括监管层在内的普遍质疑。 6月6日晚间,三圣股份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实控人潘先文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于6月1日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而值得关注的是,6月2日,潘先文减持了所持公司股份15万股;其子潘呈恭也于5月31日至6月2日减持了公司股份。 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炸了锅”:为何被刑拘后5天才发公告?为何被刑拘期间还能完成减持操作? 6月7日,三圣股份开盘即跌停。深交所当日火速就上述事项发出关注函。三圣股份则在6月10日的回复公告中称,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不存在违反及时性相关规定情形,上述减持系当事人质押股票被强制平仓导致。 事实上,自2020年6月起,三圣股份实控人潘先文及其一致行动人便驶入了减持快车道。与此同时,潘先文及其一致行动人还存在着所持股份质押比例高、且多次被机构强制平仓的情形。 自2019年以来,三圣股份已有包括监事短线交易、实控人被刑拘、公司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等共16起涉违规事项。三圣股份也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确实存在实控人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等内控问题。 除了实控人被刑拘外,三圣股份6月10日还披露了实际控制人潘先文和周廷娥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存在被司法冻结的情况;加之6月1日其亦公告董事长、总经理潘呈恭因触发与浙商证券协议约定的违约条款,股票可能存在再次遭遇强制平仓的风险,三圣股份未来仍旧面临不确定性。 实控人被刑拘后引发三连问 6月6日,三圣股份公告称,公司当日接获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潘先文家属通知,潘先文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于6月1日被重庆市公安局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外界对于潘先文被刑拘与三圣股份发布公告之间长达5天的时间差提出质疑。 此前的6月3日,三圣股份发布公告称,潘先文于6月2日,也就是被刑拘次日,减持所持公司股份15万股;潘呈恭也于5月31日至6月2日合计减持约279.95万股,其中包括被平仓约190.55万股。 三圣股份2021年度一季报显示,公司前10大股东中,第一大股东潘先文与第二大股东周廷娥为夫妻暨公司实控人,第三大股东潘呈恭系二人之子;第六大股东潘先东为潘先文之弟,第七大股东周廷国为周廷娥之弟;上述5人构成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达到54.87%。作为带有“家族企业”色彩的上市公司,三圣股份不出意外地被投资者们质疑家属是否有意拖延时间以便“精准减持”。 6月7日,深交所发出关注函,抛出“三连问”:潘先文被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是否存在信息披露违反及时性情形;潘先文被刑拘之下,其和潘呈恭相关减持操作的决策过程,相关敏感期交易是否存在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精准减持”并构成内幕交易情形;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董监高及相关内幕信息知情人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情形。 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许峰律师向记者表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除无法通知或者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公安机关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而在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三圣股份在10日发布的回复函中表示,潘先文之妻周廷娥于6月1日即取得拘留通知书,但因其“对事项性质、法律意义缺乏了解,又不愿增添亲属心理负担”未告知他人;经咨询律师后于6月3日晚告知其子潘呈恭,潘呈恭作为公司董事长,6月4日(周五)上午召开高管会议通报相关事项,6月6日(周日)取得通知文件并交公司证券部进行信息披露,公司认为相关信披义务人不存在违反及时性相关规定情形。 公告中还表示,上述减持系当事人质押给中航证券、浙商证券的部分公司股票因触发协议约定的违约条款于质押特别交易单元由券商自主强制平仓导致。因违约处置发生的券商自主交易行为,对当事人而言纯属被动减持,且涉及金额相对较小,并不存在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精准减持”并构成内幕交易情形。 三圣股份还表示,公司目前经营状况正常,治理结构稳定。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将确保公司各项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继续按照既定战略和经营计划推动公司良性发展。 “实控人凌驾于内控” 潘先文因何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尚未可知,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年来,潘先文及其一致行动人已经逐渐陷入了质押股份、占用资金和减持的境地。 公开资料显示,潘先文于1995年至2002年担任重庆市江北石膏厂厂长、江北特种建材厂厂长。其创办的江北特材(即三圣股份前身)于2002年5月成立,2010年3月改制为股份公司,以石膏资源开发与制造起家,专注于混凝土为主的建材业务,并于2015年2月登陆深交所。但自2016年起,三圣股份开启跨界医药产业。2016年,三圣股份斥资2.58亿元收购百康药业100%股权;2017年再度斥资5.38亿元收购春瑞医药60%股权。 三圣股份于2015年2月17日上市,不久后,潘先文即开启其质押的脚步。多份公告显示,早在2017年5月,潘先文所持股份的质押比例已达到94.56%;2021年一季报显示,潘先文、周廷娥和潘呈恭质押比例分别达到97.66%、83.98%和100%。 在质押融资之路几乎碰到天花板之际,潘先文开始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2019年3月,深交所向三圣股份出具关注函,要求后者自查其预付款余额较2018年年初大幅增长是否涉及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情形。三圣股份则回复称,公司确实借由供应商向由潘先文控制的青峰健康支付预付款约4.49亿元,构成关联方资金占用。截至2019年4月,青峰健康归还全部占用资金本金及利息。 2019年9月,重庆证监局开出《行政处罚决定书》,给予潘先文警告并罚款90万元;另对三圣股份及其多名高管分别处以3万至90万元的罚款。三圣股份曾表示,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将吸取教训,以此为戒,采取切实措施以防止类此情况再次发生。 不过,三圣股份之后又两度发生实控人资金占用的情形。2020年度,潘先文及其控制公司累计占用三圣股份公司资金1.88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潘先文及其控制公司累计占用三圣股份公司资金8910万元。因此类事项,三圣股份2020年年报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三圣股份表示,上述资金占用事项,系实控人凌驾于公司内部控制之上,将资金划转给实控人控制的公司,公司并未履行董事会、股东大会决策流程,发现后公司对财务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内部通报批评及罚款。 记者注意到,三圣股份在4月28日发布的2020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表示,根据相关标准,公司存在实控人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缺陷,从而造成实控人通过供应商及关联方作为资金通道对公司非经营性占用资金。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实控人凌驾于内部控制、违规占用公司资金等现象,其实是证券市场的顽疾,也是证监会一直以来重点关注和监管的问题。但在操作层面上,此类问题频发并不一定是由相关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而是制度的执行需要靠人去执行,但实控人往往在公司内是缺乏监督的,导致内控失效。 质押股权以及违规占用资金均难以为继,潘先文及其一致行动人亦走上减持的道路。 2020年6月末,三圣股份公告称,潘先文拟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592万股,拟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同年7月末,三圣股份发布公告称,潘先文拟作价1.38亿元转让所持公司股份216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 2021年3月,三圣股份再度披露潘先文及其一致行动人周廷娥的减持计划,二人拟合计减持不超过2592万股,拟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 6月10日,三圣股份公告称,实际控制人潘先文及周廷娥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于2021年6月9日被司法冻结3237.38万股。 关于上述事项,记者致电三圣股份,但对方表示公司现正处于敏感时期,拒绝媒体采访。 6月7日三圣股份的股价在跌停收于4.62元之后震荡盘整,至6月11日收于4.76元,较4月份高点6.68元下跌了28.7%。 监管山雨欲来 近日来,被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的上市公司实控人,并非只有潘先文一例。6月7日,宏达股份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宏达实业函告,公司实控人刘沧龙因涉嫌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被成都市公安局采取刑事拘留措施。此外,有A股“殡葬第一股”之称的福成股份,其实控人李福成因涉嫌短线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中持股份公司离任仅3天的董事、总经理邵凯因涉嫌内幕交易也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一位上海大型券商的资深投行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若上市公司实控人被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应该是情节恶劣且涉案金额巨大,触碰到了刑法规定的刑责,而不再处于由证监会做出行政处罚的层面。 王骥跃认为,上述现象一方面说明监管和执法部门对上市公司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在加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上市公司实控人违法违规行为还比较多。有些可能是故意掏空上市公司的恶劣行为,有些也可能是大股东正常减持渠道受限后为解决债务危机或资金链问题而饮鸩止渴。事实上,实控人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曾一度得到缓解,但此轮高发,其认为,减持规则约束和整体金融系统降杠杆的大背景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光大银行金融分析师周茂华向记者表示,从近年来一些案例看,确实存在部分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内部治理不够完善,内部高管约束监督流于形式等,出现一些上市公司“内部人”违规违法行为,损坏股东和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不利于公司长远健康发展,与国内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很不协调。不过,目前对上市公司而言,市场融资渠道畅通、多元,实控人违规更倾向于公司内部治理缺位和公司发展基本面问题等。 周茂华表示,近年来,国内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加快补齐监管制度法律短板,推动上市公司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监管严格与金融机构政策收紧就是倒逼上市公司规范经营,做强主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提出《关于进一步完善和厘清中国法项下实际控制人的法律责任范围,以增加外资投资信心的提案》。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重点从继续配合立法机关做好修改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际控制人刑事法律责任规定以及配合《公司法》修改,明确实际控制人的诚信义务,进一步完善对实际控制人法律责任规定等方面进行完善。 王骥跃则认为,针对此类问题的解决之法,一是需要年审会计师报告和披露,二是如果有再融资的话保荐机构重点关注,三是地方证监局和交易所会例行检查和关注,多层次上发现问题,及时惩处。不过,他也表示,要杜绝这种情形仍有相当难度。  
机构还在扎堆调研 阿尔法收益难寻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沁  6月11日,上证指数从3600点之上滑落,收于3589.75点。这已经是5月27日沪指登上3600点之后,A股市场在这个关口附近震荡的第12个工作日了。 春节以来的低迷行情在5月下旬迎来转机,卖方纷纷吹响市场走牛的号角,机构们则在5、6月份马不停蹄地展开调研,以求抢占在未来业绩比拼中得以竞出的赛道。 东方财富Choice显示,近一月内(5月11日至6月11日),机构调研的次数达11510次,制造业成为机构的香饽饽,其投资者接待量更是高达9854次,个股长春高新在一个月内接待的金融机构数量达298次之多。 如此密集的调研,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吗?近一个月内机构密集调研的个股中,市场表现涨跌不一。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发现,投资者们还是应理性对待“调研热门股”。它们当中,有些会被机构挖掘价值,持有“静待花开”;亦有部分被机构调研后敬而远之。有基金业内人士提示,投资者不要盲目追求“调研热门股”。过度调研未必是好现象,被过度调研的行业可能很难寻到阿尔法收益。那么,如何研究才能创造真正的阿尔法价值?也有观点认为,关键在于通过“宏观逻辑、产业逻辑、业务逻辑与财务逻辑”这四个逻辑框架去思考重要的问题。 制造业成调研“热岛” 截至6月11日,东方财富Choice显示,近一月的机构调研次数为11741次,与上月相比减少19398次,同比减少约38%。其中主板公司的被调研次数为6233,与上一个月相比减少11285次,同比下降64%;创业板公司的被调研次数为4300次,与上月相比减少3638次,同比下降约46%。 尽管机构调研次数大幅减少,但被调研公司的数量降幅不大。近一月共有584家上市公司被调研,其中主板公司有342家,创业板公司有174家,与上月相比分别减少22家、13家。 从行业来看,近一个月接待频次最高的行业为制造业,接待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的数量为9854次;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接待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的数量为1564次。 仅从行业机构调研情况看,近一个月机构来访量前三的行业为计算机软件、电子设备制造、生物医药,来访量分别为936家、694家、683家,服装家纺的来访量最低,为338家。其中,在计算机软件行业中,中科创达以288家的来访量位居榜首,与上月相比有所增长;广联达则以267家的数量位居第二名。 在调研的金融机构中,券商的调研次数最多,为538次;基金公司次之,为381次;随后是信托机构,调研次数为372次,银行的调研次数最少,为39次。其中,券商中调研次数前三位的分别为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其调研次数均超过100次;基金公司中嘉实基金、富国基金、博时基金与华夏基金的调研次数较多,均超过60次。 具体到个股,近一月内,机构对长春高新、中科创达、广联达、安科生物、长盈精密的关注度较高,调研总量均超过200次,基金公司与私募的调研次数明显高于券商。此外,证券公司与基金公司关注的公司明显不同,证券公司调研次数排名前五的公司包括广联达、汇川技术、中科创达、星源材质、周大生;基金公司更关注长春高新、安科生物、中科创达、妙可蓝多、长盈精密。 近一个月内机构密集调研的个股的股价表现中,长春高新的跌幅为12.9%,安科生物的跌幅为7.89%,中科创达的涨幅为22.5%,长盈精密的涨幅为15.85%,广联达的涨幅为8.84%。证券公司重点关注的个股中,汇川技术近一月的涨幅为10.83%,星源材质的涨幅为58.71%,周大生则有所下幅,跌幅为2.35%。基金公司重点关注的个股中,妙可蓝多近一个月的涨幅为0.47%。 当下,机构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电话会议、现场参观、特定对象调研、分析师会议、业绩说明会、投资者电话交流会、路演活动、媒体采访、线上电话交流等,调研所涉猎的问题也五花八门。 以近一个月内被华泰证券和嘉实基金关注的周大生为例,在电话交流会中,问题涉及消费者需求、产品价格、产品研发、品牌管理、电商运营等方面。其中不乏行业重点关注的直播问题,在被问及“品牌自播和直播合作本质上有什么不同”时,周大生的回复是:找主播、网红或者意见领袖,本质上是借助流量,我认为不管市场如何变化,自播对公司能力的提升应该更有帮助。在互联网时代,自播如果做得好,能够直达消费者,使中间环节扁平化,压缩成本和费用。从长期来看,两种模式谁更有效,取决于未来的商业发展,由市场和效率决定。接待过程中,公司严格按照《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规定,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没有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泄露等情况。 北京某中型公募基金人士表示,一个正常的或者有价值的流程应该是很辛苦的。通常情况下,调研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要熟悉被调研公司的财报、公司的公开信息等;其次,了解该公司的商业模式、相关的运营数据;随后,与公司的管理层或投资者关系方面的人核对数据;再者,和公司沟通,了解其对未来经营的判断;最后,综合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方、该公司的竞争对手、公司内部人士等信息进行判断,最终回归股票价格是否合适、未来的预期收益会有多少等原始问题上面。“市场上不乏不读财报就去调研的人,然而,有的时候即使你很辛苦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也很难寻找出阿尔法收益(指绝对收益,通过择时、择股管理等手段来获取的一种收益),不做反贝塔(贝塔收益指相对收益,也就是通过承担系统风险而获得的收益)就不错了。事实上,如果行业不错、情绪不错,股价自然上涨,调研在其中并没有做出多大的贡献。”上述人士说。 集中调研&投资机会 机构集中调研的赛道能挖掘出投资机会吗? 答案是不一定。例如,明星基金经理谢治宇在2020年调研过的天融信,出现在其管理的兴全合宜2020年年报的持股中;而同年被明星基金经理刘彦春调研的华峰测控,就未出现在当年其管理的基金产品持仓名单中。 一位由大型公募转至私募的投研人士认为,如果某家公司或行业被频繁地集中调研,一般意味着很难在从这个公司或行业中挖掘出阿尔法收益。尤其是过度调研,并不是那么好的一个现象,但当下很难避免。事实上,这与调研人员的专业性息息相关,有的行业调研纯粹是跟风而至,而部分很好的行业却鲜有人去调研。 “调研人员想要发现某公司或行业好的投资时点,需要紧跟其运营数据,如果能在财报发布前发现这个事情,便能获得合适的交易时间。但是,如果其被市场普遍看好,大家跟数据都跟得特别紧,恨不得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都出数据,那么交易时间就没有了。因为所有变好或者变差的因素都会立刻在股价中反映。在这些过度调研的地方,很难找到超额收益。”上述人士表示。 泰达宏利基金总经理助理权益投资总监刘欣建议,现阶段部分股票出现结构性差异,可着重调研一些比较新的投资机会。这些公司可能上市时间不长,但拥有特殊的竞争优势;也可能成立时间已久,但在过去两年波澜壮阔行情中被机构忽略。这些机会往往目前的估值比较低,但其拥有较好的盈利增速。 如此,怎样的研究才能真正创造阿尔法价值?也有专业人士认为,要学会研究最重要的问题,“宏观逻辑、产业逻辑、业务逻辑与财务逻辑”这四个维度是看一个公司和一个产业的相互验证、相互有勾稽关系的逻辑闭环;因为时间是稀缺资产,研究人员需要在正确的路径上持续积累。  
京东科技业务线深度调整 电商消金模式走到尽头?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万敏 近日,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多名认证为“京东员工”的用户针对“京东数科裁员”的传闻给予确认。 有认证为“京东科技有限公司员工”的用户主动发帖讨论,裁员力度极大。京东科技员工主动在话题下透露裁员细节,透露裁员部门包括资管科技、校园线、线下生态部门。有用户发言称资管科技正在裁员,裁员人数一半以上,多达100余人,“曾经一天裁掉40个”。并传闻线下生态部门要解散了。 以上脉脉平台的发言的时间集中在今年5月到本月初。 6月10日,据目前京东科技在职的内部人士透露,这些调整发生在上个月,最新的业务线调整仍在进行中。 据记者了解,本次京东科技内部的业务线调整暂未涉及到京东白条的产品运营团队,但该部门自年初以来已有多名员工主动离职。亦有传言称,白条业务或将回归京东商城。另外,转任京东集团幕僚长的京东数科前CEO陈生强或已进入离职流程。 以上消息尚未获得京东科技方面的正式确认。 今年1月11日,京东集团宣布将云与AI业务与京东数科整合后,正式成立京东科技子集团,原京东数科CEO李娅云女士出任京东科技子集团CEO。 这次架构调整中,京东科技设置了15个主要的业务群或部门,包括数字城市群、金融科技群、京东云事业部、行业拓展部、平台生态群、线下生态合作部、京东生态合作部、机器人产品部、智能客服产品部、IOT产品部、数字营销生态部、基础技术群、风险管理中心、市场营销部、宏观经济与产业研究院。其中,被市场熟知并曾冠以“白条之父”的许凌被任命为金融科技群负责人。仅约两个月后,许凌即轮岗至京东集团CSO体系,任职战略规划部负责人,向京东集团CSO(首席战略官)廖建文汇报,后者负责战略与投资。 2021年4月2日,上交所官网披露关于终止京东数科上市审核的决定,其上市审核状态已更新为“终止”。 目前,京东科技的业务重心已转移至数字城市、政务云等科技型业务,C端消费金融业务的前景不甚明朗。 据一位已从京东科技离职的员工透露,去年蚂蚁集团上市进程出现波折后,京东科技的高管已对行业风向有所预判,认为受制于京东的市场地位,白条业务会受到更多来自监管合规的压力。 2020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进入深度调整阶段。个人信息保护、平台反垄断、过度借贷风险提示、互联网存款等政策相继出台,对以联合贷、助贷为模式的信用支付、现金贷和线上财富管理行业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1年4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以下简称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对部分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进行监管约谈,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主持约谈。腾讯、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字节跳动、美团金融、滴滴金融、陆金所、天星数科、360数科、新浪金融、苏宁金融、国美金融科技、携程金融等13家网络平台企业实际控制人或代表参加了约谈。 本次约谈内容再次重申“坚持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 一位外资银行的中国财富管理部投资策略师在近期的交流中对记者表示,互联网公司利用网络流量来做个人消费信贷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监管方向已经非常明确,这些互联网公司不能再指望用金融业务来营造现金流,它们需要被重新估值,估值的依据是它们能否真的用科技为用户创造价值。
行业供给侧改革叠加板块累积涨幅巨大,上市医美公司迎来减持潮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昕宁 近一个月以来,A股医美上市公司迎来减持潮。 自去年医美概念在资本市场走红以来,各家医美公司股价持续上涨。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11日,区间最高涨幅前三的医美概念股为朗姿股份(002612.SZ)、奥园美谷(000615.SZ)、国际医学(000516.SZ),最高涨幅达902.65%、803.42%、432.24%。而基金持股家数较多的爱美客(300896.SZ)、华东医药(000963.SZ)、华熙生物(688363.SH)期间最高涨幅达476.07%、230.95%以及222.66%。 对此情形,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以及其它投资机构开始止盈离场。5月下旬至今,已有多家医美相关公司发布减持公告,包括但不限于奥园美谷、华熙生物、朗姿股份、昊海生科(688366.SH)、金发拉比(002762.SZ)等公司。 主营妇婴用品的金发拉比在5月28日发布减持股份预披露公告,其副总经理孙豫计划于2021年6月21日至2021年12月20日期间减持不超过559,606股,占总股本比例不超过0.1581%。 华熙生物6月5日发布股东集中竞价减持股份计划公告,其持股4.99%的股东宁夏赢瑞物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480万股,拟减持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合计不超过1%,减持期间为2021年6月 29日至2021年9月26日。 赢瑞物源已于2020年12月24日至2021年6月3日期间减持华熙生物9,089,400股,占总股本比例为1.89%,减持的价格区间为每股142.19元到242.19元。 在这轮减持潮当中,也出现了引起争议的奇葩操作与违规操作。 玻尿酸巨头昊海生科在6月2日发出大股东减持公告,计划减持的股东为楼国梁,其合计持有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290,000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2598%。 上述股东计划于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2,165,000 股的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1.2258%。 早在这次公告前,楼国梁已于5月31日减持过21万股,减持价格区间为每股190元到202.58元,减持金额为3990万元到4254万元。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持股比例超5%的大股东,该笔减持未提前披露减持计划。 根据《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第八条,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计划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应当在首次卖出的15个交易日前向证券交易所报告并预先披露减持计划,由证券交易所予以备案。 对此违规减持行为,公告以一行小字标注,楼国梁先生已向公司表示,其对该次违规减持公司股份的行为已经进行了深刻反省,并就此向公司及广大投资者表示诚挚的歉意。 近日,药明康德也出现股东违规减持后再道歉的事件。有业内人士对此种行为评论,一旦原始股东可以不公告就减持股份,有可能造成原始股东利用信息优势先行获利,从而规避某些风险。 除昊海生科的违规减持外,最引人关注的还属女装起家的朗姿股份。朗姿股份也于6月5日宣布实控人之父申炳云拟减持其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占公司总股本4.49%。减持原因为申炳云年事已高,本次减持系其本人生活安排和资产规划的需要。 公告一经发出市场反映强烈,朗姿股份于6月7日、8日连续跌停,在此情况下,公司再度发布承诺公告,公告称申炳云将在减持完成后,以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的金额,助力朗姿股份医美业务的战略实施。 上述两份公告中前后不一致的资金用途表述引致深交所质疑,深交所向朗姿股份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承诺公告》与《减持公告》披露的申炳云减持资金用途不一致的原因,以及相关主体是否存在利用信息披露事项维护你公司股价、配合减持的情形等问题。 不少投资者表示,股价上涨后股东减持是正常操作,可以理解。但这样一边减持一边喊话对发展充满信心,潜台词等于:“散户稳住,还没减完。” 有分析师表示,医美板块整体下跌与减持潮有一定关联,是高估值下调整的导火索。6月1日至6月11日,通达信医美板块指数下跌11.11%。其中,下跌较多的朗姿股份、昊海生科区间跌幅分别为-33.83%,-21.22%。同时板块出现分化行情,爱美客、国际医学下调幅度仅为-3.35%,-5.34%。 除了减持带来影响,政策面上,6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方案》定于2021年6月-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 整治内容包括严厉打击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相关活动的行为、严格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制售药品医疗器械行为、严肃查处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 方正证券研究所6月12日发表研报,将本次行动类比于医美行业“供给侧改革”。其认为相较于2017年《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的通知》,本次《方案》更加全面、严厉和务实,有望带来更强的行业整治力度。短期内,水货、假货被压力打击可能带动行业景气度短期下行,但产业链龙头公司有望强者恒强。
当Z世代消费走入创投视野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黄蕾 “我们宿舍十个人,那天大家粗略合计了一下,一共在买鞋上面花了近3万块钱。” 北京工作多年的90后女孩陈惠最近在和表弟刘阳的聊天中感到有些被惊到了。刘阳是湖北某四线城市的一名高一学生,喜爱潮鞋,两年间800元以上的品牌运动鞋已达5双,其中最贵的一双为1800元。 这样的消费放在一线城市可能普通,但是放在人均工资3000左右的城市,家庭年收入不足4万的刘阳身上,便显得有些让人惊讶。 2005年出生的刘阳,正是“Z世代”人群中的一员。所谓“Z世代”,指生于1995年至2009年,年龄大致在10-24岁的人群,在我国占总人口的16.2%,约为2.6亿人,其中近半数为学生。他们出生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及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时期,消费力强,行为习惯受到互联网、即时通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科技产物影响。 如今,这个群体已走入创投机构的视野。华兴资本董事长包凡很坚定地认为,“Z世代”已经成为了今天主流的消费者,未来他们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可能会影响中国的消费潮流十几年,现在只是刚刚开始。 个性至上 追求潮流 华兴资本发布的《中国创新经济报告2021》(下称“报告”)预测,我国“Z世代”整体消费规模到2035年将增长4倍至16万亿元,是未来消费市场增长的关键。 有头部创投机构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对于“Z世代”这个群体,他们已进行过相应调研和针对性的研究,来了解他们的消费偏好和动向,只是相关内容尚未对外披露。可见,了解“Z世代”这个群体,已成为创投机构占领未来消费赛道必须研究透彻的一环。“哪怕衣服穿的破破烂烂,甚至打补丁,他都不在乎,但是就是想买好鞋子、贵鞋子。”这是刘阳的妈妈对儿子的评价。而刘阳买鞋的钱来自三个途径:从生活费中节省出来,母亲支援,暑假出去打工赚的零花钱。谈及为什么喜欢潮鞋,刘阳也说不上具体原因,“穿上潮鞋,尤其是新鞋,我会有一种新鲜感,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实际上,潮鞋、手办等也是刘阳所在班级同学间交往、宿舍夜聊的谈资,甚至发展出了一个小小的“跳蚤市场”。刘阳去年以580元的价格从同学手中买下一双原价900元、8成新的运动鞋,“现在这双鞋新鞋的价格已经到3500元了。”他颇为自豪地说。“个性至上,追求潮流”已成为“Z世代”人群消费的标签。根据天猫发布的首份《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手办、潮鞋、电竞、Cosplay和摄影已成为95后年轻人中热度最高、也最“烧钱”的五大爱好。2019年95后在这五大烧钱爱好上消费额同比分别增长189.70%、59.0%、41.7%、30.0%、29.5%。巧合的是,刘阳回忆,也是在那年,还是初中生的他和朋友通过社交软件、购物软件等,开始接触到潮鞋,并逐步爱上了它。 综合电商也打破了购物的地域限制,使刘阳他们能够第一时间捕捉到最新的潮鞋发布消息,刘阳和同学的鞋子都是在淘宝旗舰店、官网、得物、识货等平台购买,偶尔还能抢到新品发售。QuestMobile发布的《2020年Z世代洞察报告》显示,综合电商是“Z世代”人群主流购物渠道,不同的是,“Z世代”对于潮流购物以及闲置交易表现出明显的偏好,比如闲鱼、得物等在Z世代的渗透率,远高出全网用户。 消费能力尚未全面释放? 97后的李玥在武汉一所高校读研,她还有一个身份为一名兼职代购,海淘国外的护肤品、彩妆、包包等通过朋友圈进行销售。据她介绍,她的顾客主要为学生和刚刚步入社会的职场新人,即集中于95后群体,也有少数95前的顾客,从日常的购买行为来看,她对两类人群的消费习惯区别感受明显。“95前的顾客消费水平更高,目的性更强,95后的消费频次更高,消费范围更宽泛,单人消费额相对偏低。”李玥说。她举例95后的顾客,尤其是学生,一般攒攒钱一次来买个两三百的东西,95前的顾客往往一次能购买到两三千的东西。李玥认为,这还是和年龄、收入水平相关联,95后目前多数尚在读书或者刚刚步入社会,手中可支配的钱并不多,随着收入的增长,以后的消费肯定是水涨船高的。“就以我自己为例,通过做代购,我每个月能赚个一万多块,我就发现自己的消费水平逐渐上去了,自己代购的东西自己也想买,还想往贵的好的买。但是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在乱花钱,比如最近我想办私教课,这也是注重健康的表现嘛。”李玥说。 她在朋友圈投放的广告也围绕着她的顾客群体进行调整,“95后的女生喜欢彩妆,尤其是那种平价彩妆,所以我在朋友圈打广告会控制产品的类别还有售价,从而吸引她们购买。”她说自己会好好维系这个客群,认为这个客群随着年龄和收入的增长,以后肯定会给她带来更大的收入。 同时,她注意身边的不少朋友,都越来越喜欢国货,甚至会主动发掘或者推荐一些她也没听说过的小众国内品牌,“我也是在逐步寻找一些适合年轻女孩的平价彩妆或者功能性护肤的国内品牌,和它们的经销商合作,以低于官方价格在朋友圈出售产品,目前来看销量还是很好的。” 造就热点投资赛道 报告指出,“Z世代”的消费态度为个性至上、追求潮流、注重健康、为兴趣付费。他们愿意支持国货崛起,质量优秀、性价比高、性能好以及颜值高是他们选择购买国货的原因,目前服装、运动鞋、美妆是国货品牌中受到偏爱的品类。 上述特征造就了国产美妆、代餐及健康食品、潮流玩具、社交媒体电商这四大类热点投资赛道。 其一是国产美妆。《2020小红书年中美妆洞察报告》显示,27岁以下的美妆内容消费女性用户数占该群体总用户数比重达到77%,其中52%美妆内容消费女性用户小于22岁,关注美妆的女性逐渐年轻化,与2019年相比,学生党人群占比进一步上涨。同时相比2019年上半年,女性美妆人群城市总体分布持平,新一线城市比例最高,并呈现出从一二线向三四线城市辐射的趋势。此外,尽管小红书平台上,国货品牌关注度仍低于欧美品牌及日韩泰品牌的绝对值,但阅读量提升速度远高于其他国际品牌,并且呈现出彩妆先行,护肤品类崛起的态势。 其二为代餐及健康食品。有食品行业内人士指出,传统食品厂商和传统健康食品厂商品牌存固有印象较强,创新不足等问题,新兴互联网品牌和互联网跨界品牌凭借创新能力较强,营销方式新颖,对用户研究较为深入等优势,在进一步弥补供应链管理能力不足,上下游议价能力相对较弱等缺点后,会有更好的发展。 其三为潮流玩具。潮流玩具的常规形式主要是手办、模型、BJD(可动人形、人偶)、雕像等。有数据显示,世界市场70%以上的玩具都由中国制造,但其中大多数是代工,玩具行业头部企业多数为外资品牌,缺乏原创是中国玩具留给外界的普遍印象。近几年,伴随盲盒兴起,潮流玩具逐渐走进公众视野,中国潮流玩具市场迅速发展,报告指出,我国潮流玩具2019年零售额规模达到207亿元,在实体商品增长份额中贡献最多增长。同时相比整体人群,“Z世代”的女生和来自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的购买力更强,盲盒类潮玩更受女性青睐。在北京工作刚满一年的孙雨表示,自己热衷于收集盲盒和各种限量公仔、手办,最疯狂的时候在网上一次性购买过价格总计2000多元的盲盒。 其四为社交媒体电商。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社交媒体电商占整体中国线上销售比重达21%。预计未来五年市场规模将以26%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高增,2025年占比将达到48%。伴随着海外进口跨境电商持续增长,中国产品出口海外的反向跨境电商也开始发力。“和我及周边朋友的消费观念确实不一样了。”陈惠感叹道,她询问身边的朋友,发现大家也都或多或少发现了自己和身边95后的消费差异,“了解他们,理解他们,或许才能把握住未来消费趋势和潮流吧。”她笑称。 包凡表示,“我们特别重视‘Z世代’在消费领域的一些习惯的变化,以及对下一步产生的影响。” (应受访者要求,陈惠、刘阳、李玥、孙雨为化名)  
出境游业务双双陷泥潭 凯撒旅业、众信旅游拟合并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饶贤君 6月14日,凯撒旅业(000796.SZ)与众信旅游(002707.SZ)双双发布公告,公告显示,凯撒旅业将通过向众信旅游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众信旅游。交易完成后,凯撒旅业实控人不会发生变更,而众信旅游实控人将发生变化。 众信旅游创始人及实控人冯滨早在2017年就曾向记者表示,已经逐步退出众信的日常管理工作,回归生活。但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冯滨重新出任了众信旅游的总经理以应对公司面临的难题。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根据公告内容,此次众信与凯撒合并,众信实控人将变更为凯撒旅业的实控人陈小兵,而冯滨或将就此完全退出。 多位众信、凯撒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合并这一消息非常突然,此前几乎没有任何风声传出。 两家旅行社行业公司合并,是旅游行业持续下行状态下的“抱团”。 众信旅游与凯撒旅业都是国内出境游业务龙头,其中众信旅游深耕出境游批发业务,其2019年出境游批发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74%,而凯撒旅业的强项则在于零售业务,其2019年零售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71.67%。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两家企业的业务遭遇了巨大打击。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众信旅游营业收入为15.61亿元,同比下降约88%,营业利润为-18.50亿元,转盈为亏,同比变动-1671%;凯撒旅业营业收入为16.15亿元,同比下降73%,营业利润为-6.98亿元,转盈为亏,同比变动-655.7%。 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众信、凯撒纷纷寻求“外援”,2020年,众信引进了阿里巴巴作为战略股东,凯撒则引入了京东作为大股东。尽管如此,由于国内出境游业务依旧停滞,两者的亏损状况没有好转迹象。 一季报显示,凯撒旅业实现营收2.4亿元,同比下降67.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09.47万元,同比下降46.52%;众信旅游实现营收8517.01万元,同比下降92.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63.69万元,同比下降156.82%。 在这样的情况下,两者最终走向合并,众信的一位内部员工表示,在这样的行业环境下,两家公司合并为一家更大的公司,寻求资源、渠道的合并,或许可以更好的抵御寒冬。
马上消金回应银保监会通报:已基本完成相关问题的整改工作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万敏 6月15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 《通报》指出,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存在营销宣传夸大误导、产品定价管理不规范、学生贷款管理不规范、合作商管控不严、联合贷款管理不到位、不合规催收、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违反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益。 《通报》指出,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安逸花”APP宣传存在夸大误导,首页有“超低利率”的宣传表述,实际贷款年利率为7.2%-36%;“极速放款权益”弹窗显示“免费领取”,点击则将消费者导入联合贷款审贷流程。“小马花花”卡的消费自动分期内容体现在服务协议中,需消费者点击协议条款才能看到,无单独醒目提示。联合贷申贷流程中,未向借款人明确告知提供信用保证保险或担保的合作机构、联合贷款合作银行,未充分告知涉及个人贷款保证保险的各项信息。以某笔安逸花APP借款测试为例,贷款由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和银行联合出资,由保险公司承保,整个贷款申请流程没有事前告知投保个人保证保险所需费用,也没有对关键保险条款的提示和说明。 此外,《通报》中还列举了多个具体问题案例如,“公司将对借款人实际收取的贷款利息、罚息、提前还款手续费等综合资金成本超过36%的部分作为‘溢缴款’管理,在合同中约定借款人可申领溢缴款,但未在客户端以显著方式告知借款人,存在部分借款人贷款已还清,但溢缴款未返还到借款人账户的情况。”“某借款人的母亲通过客服电话要求注销账户,询问如果知悉借款人为学生,是否会停止向其贷款。公司客服回复,即使是学生,如果是本人的真实意愿,且年龄在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经系统审核通过可向其放款,最终以APP系统审核为准。”等。 6月15日当天,马上消费金融公司方面对记者表示,针对银保监会发布公司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公司高度重视,诚恳接受监管部门的批评和意见,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整改工作小组。整改工作坚持立查立改原则,举一反三,同时深入开展内部反思与优化提升。截至目前,公司已基本完成相关问题的整改工作,并继续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持续优化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业务稳定,发展状况良好。 据记者了解,此次《通报》案例细节详尽,消费金融行业内机构在《通报》发布后积极对比自查。
六四折 郑州农商行3300万股股权被二次拍卖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蕾  6月15日,经济观察网注意到,郑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农商行”)的3300万股股权于6月15日-16日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上进行二次拍卖,相关股权评估价为1.749亿元,起拍价为1.122亿元,较评估价约6.4折拍卖。 此前的5月27日-5月28日郑州农商行相关股权曾进行第一次拍卖,起拍价为1.3992亿元,较评估价约8折拍卖,但最终因无人竞拍导致流拍。记者了解到,3300万股占郑州农商行总股本的1%。 公告显示,该笔股权因被司法查封遭到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拍卖,但股权的具体持有人并未公布。郑州农商行注册资本为33亿元,全部为普通股,股权结构为:自然人股4298户,合计持有该行49.48%的股份,其中职工自然人股1312户,持股9.47%,其他自然人股2986户,持股40.01%。法人股东33家,合计持有该行50.52%的股份。 在关于拍卖股权的瑕疵说明中,郑州农商行向法院来函表示,目前该行法人股东持股比例为50.25%,自然人股东持股比例为49.48%。若股权分拆,可能导致众多自然人入股该行,不利于监管部门关于农村商业银行吸收优质法人股及法人持股比例高于50%的股权管理政策的落实,因此拍卖建议公司法人参与。 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上,绝大多数挂网拍卖的为未上市的中小城商行、农商行和村镇银行股权,拍卖遇冷时有发生。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经济观察网表示,郑州农商行作为中小银行和非上市银行,其股权流动性还是比较差的,这就造成了其股权拍卖时的大比例折让与流拍现象。从线上平台来看,中小银行的股权拍卖较多,这是由于中小银行的股东也以地方中小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自身的流动性管理能力较弱,容易出现由于流动性问题而导致其持有的中小银行股权被强制执行与司法拍卖的问题。如果这些中小银行能够严格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保持自身股权的相对分散,则这些中小银行在运营层面将基本不会受到股权变动的影响,反之则无论是在战略层面还是运营层面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随着监管趋紧,部分银行股东不符合要求以及其他因素影响,银行股权拍卖近几年相对较多。拍卖情况的好坏,与银行业绩分化相关,每家银行的发展模式和未来潜力都不一样,好的银行比较受青睐,股权拍卖相对容易成功。 他认为银行股权转让拍卖不成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银行股体量大,哪怕百分之一的股份可能就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而且购买银行股需要实缴资金,不少企业并不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 第二,企业光有钱买银行股还不够,还需要符合一定的股东资质。同一投资人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作为主要股东参股商业银行的数量不得超过2家,或控股商业银行的数量不得超过1家。这就大大提高了企业参与拍卖的资格。 第三,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银行经营压力大,资产质量反弹压力加大,有一部分企业认为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未来发展不确定性强,也影响参与银行股权拍卖的积极性。 公开资料显示,郑州农商行成立于2019年10月21日,是经银保监会批准,由郑州市市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郑州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合并组建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两家联社均成立于1951年。该行现有员工1537人,按照现代银行前台业务、中台管理、后台保障三个条线设置16个职能部门,下设1个营业部,181个支行。 截至2021年3月末,郑州农商行总资产1018.14亿元,较年初增长0.97%,营业收入7.81亿元,净利润4.9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19%,较年初下降0.26个百分点。
【首席观察】中国资本“玄”门 跨境理财的明与暗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欧阳晓红 一 那扇亦步亦趋开放的中国资本大门之吸引力如何?问题看似微妙;其亦指向跨境理财赛道的“明”与“暗”。 “中国经常项目早在1996年已实现完全可兑换。本世纪以来,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步伐稳健,按照国际标准已具有较高的可兑换水平。”6月10日,中国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 他解释,资本项目是指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主要包括跨境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跨境借贷三大类,涉及跨境交易、货币兑换和资金跨境汇出入三个环节。目前,直接投资已实现基本可兑换;证券投资项下形成了以机构投资者制度、互联互通机制、境外投资者直接入市为主的跨境投资制度安排;跨境债务融资由市场主体在全口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自主进行。并提及“在开放地区推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 一个月前,央行广州分行、深圳市中心支行,银保监会广东监管局、深圳监管局,证监会广东监管局、深圳监管局共同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简称《细则》)。 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孙海波认为,这是资本项目开放重要的举措,和此前股票的沪港通,深港通;机构层面的QDII和QFII、RQFII并列成为资产管理领域对外开放的三大重要支柱。其特征是“资金闭环、初期1500亿元的额度足够试用,双向各自1500亿元”。 《细则》第四十二条(额度使用计算)“北向通”资金净流入额和“南向通”资金净流出额的计算公式为:“北向通”资金净流入额=“北向通”资金累计流入额-“北向通”资金累计流出额;“南向通”资金净流出额=“南向通”资金累计流出额-“南向通”资金累计流入额。 “‘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将使内地和港澳个人跨境投资更加便利,是推进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丰富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也有利于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告诉经济观察网。 他认为,从额度管理看,1500亿是跨境流入、流出资金规模之间的差额,而不是资本单向流动的总额,也就是说,跨境投资的规模可以比较大,只要求资本双向均衡流动。这一点很值得肯定,表明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既是积极的,也是审慎的。去年下半年以来,盛松成一直呼吁我国应推进资本账户的双向开放,不仅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此次“跨境理财通”试点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内地投资者有更多机会投资境外资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也有了更丰富的资金来源。 也有专家认为,总额度区分了北向通与南向通,是分别管理,额度是有限的;不是将二者综合管理。否则,只要北向、南向比较均衡,实际发生额就可以放大到无限。 “修明渠,堵暗道”才是正道。决策部门就在做这件事。何况“中国经济稳增长压力相对较小、全球通胀预期升温”,以及人民币资产颇受青睐的大背景下,一个难得的改革时间窗口期似乎亦在打开。 正如作为中国债券市场旗舰指标的彭博巴克莱中国综合指数,今年5月录得 0.61%的总回报,年至今回报达2.11%。其波动率继4 月上升后于5 月下降。 彭博巴克莱中国综合指数月报显示,5月中国本币年至今回报继续列居全球综合指数和全球国债指数榜首,而智利比索的回报最低(全球综合指数中回报为-7.86%)。中国国债与政策性银行债指数的全球综合指数年至今回报为2.06%,中国国债指数的全球国债指数年至今回报为2.35%。 如果留意,投资者会发现,值此窗口期,中国近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6月10日下午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该法明确,国家在海南岛全岛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实现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管理活动适用本法。    海南省自由贸易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表示,该法的出台,一方面将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彰显了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 诸如,该法赋予海南更大的改革开放自主权。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来进行各项制度设计。在投资方面,全面推行极简审批投资制度,实行更加简化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和更加简化的市场准入特别清单,并且实行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在投资领域给予更大的便利。这其中,在与投资贸易相适应的税制方面,按照简税制、零关税、低税率的原则进行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适应的税制体系。 6月10日,即《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公布之日被认为将被载入史册;当天表决通过的还有数据安全法、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新修订的军事设施保护法、关于修改安全生产法的决定、印花税法、反外国制裁法等。 这天,西方也推出了一份重要文件,即美国总统拜登与英国首相约翰逊签署《新大西洋宪章》。该宪章提出,其将通过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等,并在国家之间实现开放和公平的贸易。 国际形势日趋严峻复杂的当下,人民币国际化或亦被赋予新内容;抓住稳增长压力较小的改革窗口期,中国有的放矢地布局与落子,践行使命,包括打开那扇资本“玄”门。 二 其实,资本项目可兑换也好,金融大开放也罢,均关乎人民币国际化;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非一蹴而就。 与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相比,业界人士认为,内地资本账户的开放,尤其是在2015年811汇改之后的操作一直相对谨慎。跨境理财通项目的设立是资本账户开放跨出的重要一步,这也会支持人民币的进一步国际化。而人民币国际化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被赋予特殊内涵,甚至被寄予国际竞争的厚望,尽管本质上货币国际化是水到渠成的过程。 跨境理财通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亦不言而喻。其意味着,继股票、债券和基金后,大湾区居民即将迎来投资理财产品的新渠道。 从制度设计到跨境理财通新机遇的时间跨度是两年。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表示,对于境内投资者来说,跨境理财通将进一步拓宽大湾区居民和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渠道;对于境外投资者来说,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领域进一步放开,将拥有更多渠道投资人民币资产,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 跨境理财通项目也被认为是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从跨境理财或财富管理的角度看,“因是闭环操作,跨境理财通无虞,风险较大的或是离岸信托,需要引起重视。”某投资界资深人士说。 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师告诉经济观察网,严格意义上,离境的家族信托均系非合法出境,其操作手法是:如果出境,其都是通过37号文(即《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通过特殊目的公司境外投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4]37号)登记完成一个离岸结构;然后,把境外的股权再转给家族信托;但转至家族信托时——其没有完成37号文所谓返程投资的登记,所以它本身并不合规。 换言之,这位律师解释,股权出境通过37号文,即返程投资的结构可以出境,但如果把已经出境的资产,也就是在境外的SPV,如B公司持股的股权,再进入到家族信托,即装进家族信托里时——该交易就不合规。 根据37号文的规定,境内机构在搭红筹架构时,需要在设立了境外控股公司后、设立WFOE(外商独资企业)之前,向外管局申请办理境外投资外汇登记手续。 业内人士提醒,如果股东未办理37号文登记,其从境外上市主体获得的利润和权益变现所得将难以调回境内使用。更甚者,不做37号文登记,还会造成WFOE与境外母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利润、出资等)均不合法,从而可能会对公司境外上市造成障碍。 跨境信托通常也被称做离岸信托(Off-shore Trusts),一般由本国居民作为委托人设立信托,其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在境外进行,且该信托全部或大部分受托人不在本国居住或不在本国习惯性居住。跨境信托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资本要素能够在全球范围流动配置,高净值群体会优先选择在具备完善法律制度、稳定政治环境、发达金融体系以及突出税收优惠政策的地区或国家配置资产,以期实现财富保全和国际税收筹划的目的。 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2020信托业专题研究报告》(简称《报告》)称,跨境信托在发挥信托制度灵活性的同时,充分利用避税天堂税政洼地,成为国际税收筹划的一项有力工具,优势体现为“跨境信托的保密制度、跨境信托的优惠税收、跨境信托的灵活构架”等三点。 2019年开曼群岛、英属维京群岛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及地区出台了经济实质法案和实施细则,将直接影响中国企业现有的中间控股平台的管理和未来新的中间控股平台的设立。“随着开曼群岛、英属维京群岛经济实质法案的实施,低成本搭建离岸信托的时代将宣告终结。” 《报告》指出,未来随着国内家族财富传承的需求不断增长、家族信托日渐成熟,国内家族信托可能会与离岸信托表现出一定趋同性,对受托人能力的要求也会进一步提高。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末,中国家族信托存续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大关,但仍然处在初级阶段,未来有巨大发展空间。 离岸家族信托也有缺点。在朱丹看来,主要是三点:A,对受托人要求较高。受托人对资产处置的权限较大,如受托人未有善尽职守而可能造成信托财产损失。B,离岸地法律不熟悉。C,CRS的影响由于经合组织CRS(《统一报告标准》)的出台以及相关制度在中国的落地,中国客户的海外金融账户信息有可能被交换回来。这会对离岸信托的私密性和税收筹划产生影响。 三  某种意义上,如果跨境理财通不啻为财富管理赛道的明面;暗面则可能是离岸信托? 不过,盛松成说,虽然网上不乏富豪通过离岸信托转移资产这样的标题文章,但离岸信托本身设立的前提是资产已经在海外。所以,离岸信托并不是资金转移的工具,而是管理已经在海外的资产的手段。设立离岸信托更多是为了避税或者财富传承等目的。 上述律师认为,很多上市公司都采取信托持股,但并不合规,其境内资产股权以合规的方式出境之后,再以违规的方式装入离岸信托。 一位资深投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业界的误区在于信托人身份。国内身份,离岸信托,必须是海外资产。外国人(包括香港人、澳门人、台湾人)在华投资或资产,则允许进行离岸(跨境)信托安排。“目前一些富豪通过离岸信托已转移了大量的资产。” 不管是“明”还是“暗”,跨境财富管理之赛道无疑会触碰中国的资本大门。自1996实现经常项目的可兑换,迄今25年,是时候完全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吗?其玄机何在? 在北大国发院副院长、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看来,原来接受的一套理念是:国际金融界之共识——资本项目什么时候开放最合适?应该找宏观经济环境比较稳定的时候。但他现在的看法是:第一,可能并不存在最佳的开放时机;第二,在经济金融环境不是那么完美的时候开放,也许会提高我们对风险因素的防范和处置,也许这样的开放是更加稳健、更加可持续的。 如果决定了要开放,应该怎么开放?黄益平认为这个问题很复杂,他提出两点看法:其一,要采取一些宏观审慎政策。比如托宾税,资本流入和流出都增收0.1%-0.2%的税收,这对长期资本流动无甚影响,但对短期资本流动,如热钱等会起到很大遏制作用。其次,要考虑改革的次序问题。我们的经济开放和金融开放大致应该遵循——先实体后金融,先国内后国际,先汇率后资本。 如此,中国资本“玄”门将开即开时,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倒逼”下,高净值人士、超高净值家族,通常会在全球进行资产配置,这也为离岸信托的运用提供了需求的土壤。 那么,这个需求到底有多大?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管理咨询机构)5月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241万亿人民币,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262万人。 至于资本账户开放的最新动态,即提及近期外汇领域改革开放将推动的重点工作,潘功胜表示,一是丰富外汇市场产品和境内外参与主体,完善和提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上海清算所立足上海、服务全球的基础设施体系和服务能力。二是推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跨境投资改革。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展跨境产业、实业投资。扩大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助推上海成为全球重要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市场。三是扩大中国居民境外资产配置空间。通过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扩大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规模,完善QDII管理机制,在开放地区推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四是便利企业跨境融资等等。 跨境理财通呼之欲出;离岸家族信托或离岸财富规划,也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如硬币的两面,有正有负;一个在明,一个在暗,中国资本大门日趋打开之际,高净值人群也好,监管者也罢,可能都需要擦亮眼睛。 (本网记者胡艳明对此文也有贡献)
债务规模快速上升至19.61亿,短期偿债承压永鼎股份评级遭降至AA-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 6月16日,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鼎股份”,600105.SH)主体及债项评级遭调低。 具体而言,中诚信国际公告称,将永鼎股份的主体信用等级由AA调降至AA-,评级展望为稳定;将“永鼎转债”的信用等级由AA调降至AA-。 短期偿债承压 关于调低影响,永鼎股份表示,本次评级调整后,永鼎转债不可作为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的质押券。据记者了解,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的评级要求为主体与债项评级均为AA(含)以上的债券。 关于调低的原因,中诚信国际表示,本次将永鼎股份主体及相关债项信用等级进行调降主要考量因素为: 第一,公司光纤光缆产能释放不足,面临持续盈利压力,各板块利润空间承压,公司计提较大规模的商誉减值损失,2020年净利润大幅亏损。 第二,债务规模增长较快,控股股东持有公司股票质押比率较高及对外担保规模较大等。受疫情影响,公司营运资金需求增长,债务规模进一步增加,2021年3月末总债务快速上升至19.61亿元,其中短期债务为15.14亿元,面临一定短期偿债压力。 第三,截至2021年5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永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鼎集团”)共质押公司股份2.81亿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66.19%,占公司总股本的20.35%。 第四,对外担保规模较大。截至2021年3月末,公司对外担保余额为10.32亿元,担保对象为控股股东永鼎集团,2020年其净利润为负,公司面临一定的或有负债风险。 此前,永鼎股份2021年4月19日发布2020年年报称,2020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5.6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2163.77万元,由盈转亏。不过,4月26日,永鼎股份发布2021年一季报。公告显示,公司1-3月实现营业收入8.26亿元,同比增长70.7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同时,中诚信国际也肯定了公司海外工程项目量充足、定点项目可为汽车线束板块发展提供一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对公司发展的积极影响。 遭上交所口头警示 此外,永鼎股份6月10日在发布《关于公司最近五年被证券监管部门和交易所采取处罚或监管措施情况的公告》时称,因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2021年5月1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其业务管理平台对公司及董事会秘书张国栋、财务总监吴春苗、高级管理人员邵珠峰予以口头警示。 公告显示,永鼎股份拟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为保障投资者知情权,维护投资者利益,根据相关要求,永鼎股份公告了公司近五年被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和上海证券交易所采取监管措施或处罚的情况。 永鼎股份控股子公司与高级管理人员共同投资设立子公司构成关联交易,但公司未按照关联交易标准及时履行审批及披露程序,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2021年5月1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其业务管理平台对公司及董事会秘书张国栋、财务总监吴春苗、高级管理人员邵珠峰予以口头警示。 永鼎股份称,公司收到口头警示后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学习并持续关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关规定。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从严识别关联交易,严格履行关联交易的审议和披露程序。 据永鼎股份官网介绍,公司系永鼎集团旗下核心企业,创建于1994年,于1997年9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光缆行业首家民营上市公司。历经二十载的创新与发展,永鼎股份已从最初的单一通信线缆制造,发展成为如今涵盖光纤光缆、电线电缆、特种光电缆、光器件、通信器件及设备、通信大数据及工程服务、系统集成方案提供等通信全产业链覆盖的业界领先企业之一。此前,公司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
转型旅游综合服务 宜昌交运拟更名“三峡旅游”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程久龙 6月16日,宜昌交运(002627)对外发布公告称,拟将公司名称变更为“湖北三峡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三峡旅游”,证券代码(002627)保持不变。 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网,此次公司名称变更,标志着宜昌交运由传统道路运输产业向旅游综合服务产业转型发展迈向新征程,公司将着力把三峡宜昌打造成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努力成为三峡旅游产业的主导者和中国内河游轮旅游产业的领航者。 聚焦旅游业务转型 公开资料显示,宜昌交运2011年1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是中国道路客运一级企业、交通运输部重点联系企业和湖北省道路运输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上市之初,公司以道路客运服务、水路客运服务、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为主要经营业务。 早在十年前,预测到区域交通格局的变化将给公司业务带来冲击,宜昌交运即使用1.1亿元首发募集资金建造了6艘“两坝一峡”豪华观光游轮,依托长江三峡顶级旅游资源,开发运营“交运*两坝一峡”“交运*长江夜游”“交运*三峡升船机”“交运*西陵峡”等多条旅游航线和产品,提前谋划向旅游产业转型。 公告显示,近年来,宜昌交运以旅游车、旅游船、旅游港口、旅游集散(咨询)中心、旅行社等要素构建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已日趋完善,“交运*两坝一峡”旅游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交运*两坝一峡”系列旅游产品游客接待量从35.2万人次增长到121.28万人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1.04%,公司旅游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经营规模和较强盈利能力。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宜昌交运旅游服务业务营业利润贡献占公司营业利润总额的比例已经达到43.53%。今年以来,宜昌交运旅游业务迅速恢复,1-5月该项指标达到了34.82%。 公司在公告中表示:“近年来,随着区域综合交通格局的变化,公司旅客运输业务受高铁动车、民航及私家车、网约车等出行方式的影响,收入和利润占比逐年下降,同时,公司旅游综合服务业稳步发展,利润占比逐年上升,以‘交通运输’为标签的公司名称已不能匹配公司业务构成和未来发展方向。” 突破发展游轮旅游 据经济观察网了解,宜昌交运在转型旅游的过程中,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河观光游轮旅游服务体系,具备可复制、可输出、可持续提升旅游产业经营规模的实力与能力。 2020年12月,宜昌交运与良业科技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拟就中国内河观光游轮旅游项目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与三峡环坝旅游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资组建5A级旅游景区三峡人家专线船公司,进一步深化股权合作关系,宜昌交运或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参与三峡人家景区的股改投资。 2021年3月,宜昌交运10亿元再融资申请获得证监会核准,该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两坝一峡”新能源纯电动游轮运力及长江三峡省际度假型游轮项目建造。据悉,新能源纯电动观光游轮“长江三峡1”号已于2020年12月正式开工建造,预计本月底船体下水、11月投入试运营。 2021年5月,“长江传奇”南京滨江游魅力启航,启航仪式上,宜昌交运与南京旅游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探索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推进南京长江水上及滨江沿岸文旅资源开发和长江全流域旅游资源联动。 据宜昌交运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将以培育“两坝一峡”世界级旅游品牌为支撑,加快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优化,突破性发展旅游产业,特别是游轮度假和休闲观光旅游产业。通过并购重组优质旅游资源,加快游轮旅游管理模式输出,在沿海、沿江、沿河开发城市滨江游和夜游产品,完善游轮旅游产业链要素布局。
冲击每签20万,这瓶“能量饮料”飞天,有望成年内最赚钱新股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一帆 东鹏特饮的“能量”,究竟还能助力公司股价飞升多高? 6月15日,东鹏饮料(605499.SH)开盘一字涨停,而这也是该股截至今日累计走出的第13个一字涨停板。作为5月27日登陆沪市主板的新股,按当前涨停价209.10元/股计算,中一签即1000股东鹏饮料可赚收益已接近16万元。若在未来两个交易日东鹏饮料继续保持涨停势头,公司市值将超过1000亿元,一签盈利将达到20.67万元。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当前,A股市场最赚钱的新股公司为创业板的康华生物(300841.SZ),一签最多可赚24.37万元。按当天收盘价计算,东鹏饮料盈利暂时位列第5,如若冲击20万收益,则将成为A股史上第二大赚钱新股,并且也是今年来年第一大赚钱新股。 招股说明书显示,东鹏饮料主营业务为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东鹏特饮、由柑柠檬茶、陈皮特饮、包装饮用水等,其中东鹏特饮是公司的主导产品。作为能量饮料的先行者之一,东鹏饮料致力于推动能量饮料的发展,经过多年努力,塑造了广大消费者熟知的“东鹏特饮”等品牌。目前,公司在国内能量饮料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 根据欧睿测算,我国能量饮料销售额由2014年的234.9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447.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35%,在软饮料行业子赛道位居第二,2020年能量饮料在我国饮料销售总额中的占比已达7.8%。预计2025年,我国能量饮料市场销售总额及人均销售额可达654.85亿元、46.3元,较2020年增长46.24%、44.69%。 不过,东鹏饮料在招股说明书中坦言,我国能量饮料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红牛、东鹏特饮、乐虎、体质能量、战马等知名品牌,同时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参与者。近年来,部分知名企业纷纷推出了新型能量饮料产品,如统一旗下的够燃、安利旗下的XS、伊利旗下的焕醒源等,竞争较为激烈。 “功能饮料行业具备较强的粘性以及先发优势,消费者对功能属性的需求降低了消费的不确定性。目前市场竞争格局呈现“一超多强”态势,通过对竞争环境的分析,我们认为东鹏目前处于较优的竞争环境,凭借其自身的能力,实现快速扩张。”天风证券分析师刘畅表示。 实际上,在东鹏饮料受到投资者广泛关注背后,支撑其股价节节攀高的原因之一,或与公司业绩表现超预期不无关系。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东鹏饮料营业收入分别为39.38亿元、42.09亿元和49.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6亿元、5.71亿元和8.12亿元。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1亿元,同比增长83.37%;实现归母净利润3.42亿元,同比增长122.5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37亿元,同比增长108.25%。 开源证券亦在研报中指出,能量饮料赛道长期的成长空间值得看好,同时东鹏饮料作为全国第二大能量饮料品牌,在中端市场竞争力突出,近几年公司着力发展省外空白市场,成长势头强劲,全国化空间广阔。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11.27、14.90、19.05亿元,对应2021-2023年每股收益2.82、3.73、4.76元,同比增38.8%、32.2%、27.8%,现价对应55.8、42.2、33.0倍市盈率。 刘畅指出,东鹏饮料此次 IPO 的募集资金投向重点在于全国化的产能布局和渠道网络建设,彰显了公司全国化拓张的战略和决心。公司未来的增长一方面来自于量,另外一方面来自于价,随着其品牌调性的持续提升,公司场景、人群和品类有望打开成长空间。 谈及未来业绩,东鹏饮料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截至2020年年末,公司合同负债(预收账款)达到9.5亿元,相比2019年的2.65亿元大幅增加。公司预计,2021年上半年营收为32.5亿至36.5亿,净利润5.7亿至7.2亿,同比均有两位数增长。
首批9只公募REITs将于6月21日上市 首日最大涨跌幅30%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姗 基础设施公募REITs进入上市倒计时。6月15日晚间,首批9只基础设施公募REITs产品陆续发布上市交易公告书称,将于6月21日上市。这标志着国内公募REITs试点工作即将正式落地。 上交所本次完成上市交易披露的5只基础设施公募REITs分别为普洛斯(508056)、东吴苏园(508027)、张江REIT(508000)、浙江杭徽(508001)、首创水务(508006),项目涵盖收费公路、产业园、仓储物流和污水处理四大主流基础设施类型,覆盖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等重点区域,优先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行业及高科技、特色产业园区等。5只产品已于6月7日正式设立,发行价格位于每份2.99元至8.72元之间,募集总规模达170.32亿元。 深交所首批4只基础设施公募REITs分别为首钢绿能(180801)、蛇口产园(180101)、广州广河(180201)和盐港REIT(180301),底层基础设施项目位于京津冀和粤港澳两大一体化发展重点区域,覆盖垃圾处理及生物质发电、产业园区、收费公路和仓储物流等四大主流基础设施领域。4只产品已于6月7日正式设立,发行价格位于每份2.30元至13.38元之间,募集总规模达143.71亿元。 从发行情况来看,上述9只产品均获得投资者踊跃抢筹,不仅战略配售比例普遍超过60%,所有项目的公众认购环节由于超额认购均提前结束。以首钢绿能为例,在公众投资者方面,原计划发售份额为1000万份,回拨后最终的发售份额为1200万份,募集期间,共收到的有效认购户数为144091户,有效认购数量约为6.82亿份,最终的有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仅约为1.76%,可见其热度之高。 与普通公募基金相比,公募REITs在资金投向、收益来源、产品定位上均呈现出不同特点。其一,公募REITs产品以拥有持续、稳定经营现金流的一个或数个基础设施项目作为底层基础资产,而普通公募基金主要投资标的为分散化配置的股票、债券等。其二,公募REITs收益来源主要为底层资产经营收益和物业资产增值收益,而普通主动型公募基金除股息、利息收益外,还包括通过灵活调整投资组合获取的资本利得,指数型公募基金的收益情况则取决于指数表现。其三,公募REITs借助发行人、管理人在基础设施项目运营及投资管理领域的专业优势及资源积累,通过运营维护基础设施项目,来获得基金价值的不断提升,而普通主动型公募基金主要依靠基金管理人的主动投资能力,通过灵活配置资产,实现投资收益。 由于风险收益特征不同于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基础设施公募REITs设置上市首日30%和非上市首日10%的涨跌幅比例限制,每只产品选定不少于1家流动性服务商提供双边报价等服务,完善二级市场流动性机制。 中金公司研究部此前表示,考虑到资本市场对于REITs产品及其投资逻辑尚不甚熟悉,不排除首批产品上市后二级市场价格出现一定波动。从境外市场来看,出现过部分REITs产品上市后类似股票大幅上涨或者下挫的现象,建议投资者理性看待首批上市REITs投资价值,避免追涨杀跌,导致投资损失。对于公众投资者来说,切不可怀有炒公募REITs“一夜暴富”的心态。
深化协同融合 中信银行在下一盘大棋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 6月11日,中信集团与苏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同步签约落地10个项目。根据合作协议,中信集团和苏州将围绕金融服务、生物医药产业、文化旅游、环保产业、城市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多层次、实质性合作。签约仪式上,中信银行还分别与吴江区、相城区签订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综合金融服务项目合作协议,并面向恒力集团、沙钢集团、盛虹集团、亨通集团等千亿级民企达成综合金融服务合作。 目前,以董事长朱鹤新为主任的中信集团协同委员会成立即将一周年。在过去的一年中,中信集团已与四川、江苏、吉林、浙江等省,以及南京、长春、苏州等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协同是中信综合金融的最大优势。在集团层面强力推动下,各金融子公司加强客户、渠道和信息资源共享,联合研发产品,开展交叉销售,向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中信综合金融服务品牌不断巩固。”2020年10月,朱鹤新在《中国金融》上发表署名文章时写道。 申请金控牌照,打造中信联合舰队 6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公告显示,已受理中国中信有限公司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行政许可申请。 目前中信有限公司有五大板块:综合金融板块、先进智造板块、先进材料板块、新消费板块、新型城镇化板块。其中综合金融板块是主要利润来源,分别有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拥有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牌照,但上述公司旗下还包括华夏基金、中信保诚基金、中信期货、百信银行、信银理财、中信金融租赁、中信消费金融等金融公司。 中信股份官网显示,综合金融服务板块致力于成为综合金融服务引领者,以申请设立金控集团为契机,深化金融业务之间的协同,打造统一金控平台,并做强做优金融细分领域,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直以来,中信集团高度重视内部协同工作。2020年,朱鹤新对协同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他指出:“集团协同是一体化发展的最大优势,要想办法提高协同效率,提升协同效果,让协同真正成为集团发展的最大后劲。”2020年6月,中信集团出台《中信集团协同委员会议事规则(试行)》,在机制与制度、区域协同以及风险与合规三方面对协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2020年7月,成立集团协同委员会,朱鹤新任主任。 2019年各金融子公司为400多个机构客户的550多个项目提供融资近6400亿元;实现子公司间交叉销售近1900亿元,提供产品种类共30多类。除理财、结构化融资、债务融资、跨境融资等传统产品外,还开展了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资产转让、永续债、员工持股等创新类产品研发及合作。2020年集团附属各金融子公司提供联合融资人民币10,782亿,同比增长68%;交叉销售(不含货币资金)451亿,同比增长142%;并与32家政府类客户和来自银行、保险、能源、制造等行业43家企业客户签署战略合作协定。 “综合金融服务板块致力于成为综合金融服务的引领者。以成立金控集团为契机,遵循‘一个中信,一个客户’原则,该板块将进一步深化融融和产融协同,提高科技赋能,有效防控风险,为实体经济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朱鹤新在中信股份2020年财报中写道。 深化业务协同,强化综合金融服务 6月2日,华为公司在线上举行了HarmonyOS 2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中信银行作为唯一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首批合作,联合华为推出“中信银行”原子化服务。“中信银行”原子化服务为中信银行与HarmonyOS的创新发展打下基础,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度合作,在更多业务场景中进行创新探索。 6月3日,中信银行信用卡搭载HarmonyOS的创新应用正式上线,成为信用卡行业首批拥抱华为HarmonyOS生态的金融机构先行者。此次中信银行信用卡率先推出的“HarmonyOS原子化服务”,以及同步上线的信用卡行业首批HarmonyOS原生APP——动卡空间APP V1.0版,旨在延伸终端服务触点,打造场景服务生态,将多个生活场景串联成智慧生活新平台,为HarmonyOS用户打造更加智能、流畅、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体验。 “过去一两年金融业核心指标增速显著放缓,中国商业银行平均净利润增速远低于2014年之前的水平,仅为最高峰时的三分之一,大部分银行难以实现双位数增长。”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曲向军称,“中国银行业不仅面临同业竞争,更要应对生而敏捷的金融科技巨头的挑战。银行业敏捷转型迫在眉睫,我们期待中国银行业的变革领袖,以远见卓识和打破常规的勇气,破解敏捷转型的种种困惑,在新时代的跨界竞争中制胜。” 实际上,中信银行与华为的创新性合作此前已有成功案例。 2020年,中信银行与华为合作推出“手机中的信用卡”——中信银行Huawei Card。这是一款结合华为场景和生态,打造全新数字信用卡,兼具信用账户智能管理、手机便捷支付、账户安全可靠等三大特色,满足手机用户线上、线下全场景支付的消费需求。双方通过整合中信银行领先的金融服务优势、风控技术,以及华为的智能终端科技能力,打造全新的支付生态,为用户创造更安全的支付环境和优质的用卡体验。 未来,中信银行有望与华为开展进一步的深度合作。 2021年4月20日上午,中信集团与华为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金融科技、综合金融服务、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应用与生态创新等领域创新合作,推动数据、IT服务、金融服务等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紧密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海直分别与华为公司签署子协议,积极推动综合金融、通用航空等领域合作。 目前,中信银行为集团协同委员会的会长单位,在中信银行的牵头组织下,协同委通过整合各成员单位的特长资源,发挥“一个客户,一个中信”的协同优势,在合法合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定制化、多场景、全生命周期的专业综合金融服务。 以中信集团与比亚迪的合作为例。2020年初,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比亚迪勇于承担大型制造企业的责任担当,宣布援产口罩为抗疫助力。同年4月,中信银行深圳分行携手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服务比亚迪,以超募倍数成功发行了20亿元的疫情防控债,债券票面利率3.56%,创当期市场民营企业新低,为比亚迪提升市场形象的同时也有效帮助企业节省了财务成本。 截至2021年4月,中信银行对比亚迪统一授信额度400亿元;授信品种包含银票、流贷、保理、项目贷款、非融资性保函等品种。在中信集团子公司协同服务方面,中信银行联合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共同参与了比亚迪汽车金融有限公司ABS的发行和投资。 “中信板块我们可能接触多的除了银行之外还有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都是业内数一数二的,他们也非常专业,然后又和中信银行去做相应的协同,一方面去做承销,一方面又有投资的保障,帮助我们在发行债券以及证券化、结构化产品方面去做及时投资,去拉低价格。不管是银行还是券商,他们有内部非常高效的沟通,专业性非常强,我们去年在疫情情况下,做的疫情防控债,中信建投、中信证券、中信银行都有投资或参与的,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比亚迪相关负责人称。 融入区域经济,服务区域发展 “中信银行大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率先在雄安新区建立分支机构,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了贸易融资交易平台,集聚43家同业参与,安全高效服务新区建设,累计办理业务超过3000亿元,初步形成了区块链应用的’雄安模式’。作为首批参与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的商业银行之一,该行还积极参与自贸区各项金融创新试点工作,探索对接境内外市场,向自贸区客户传导政策红利,为自贸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朱鹤新在上述《中国金融》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统筹谋划并逐步完善了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提出并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和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等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国家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些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中信集团重要的发展机遇,各金融子公司深度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加大力度完成对各区域的业务和网点布局,与区域内省、市政府保持了紧密沟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2019年8月,为实现雄安新区建设资金拨付全流程上链存储,加强新区政府对财政投资项目资金的全链条监控,雄安新区管委会提出建设资金上链需求,中信银行历时三个月多,最终研发上线了雄安新区建设资金区块链系统平台,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上链项目97个,累计的交易金额已经达到146亿元,交易笔数9.67万笔。目前,中信银行正在搭建供应链+区块链平台,未来将为更多企业提供平台服务和融资服务。 中信银行石家庄分行行长助理兼雄安分行行长李津表示,中信银行借助区块链技术可溯源、不可篡改的特征,研发建设资金区块链系统,实现了雄安新区建设资金拨付全流程上链存储,助力雄安新区政府加强对财政投资项目资金的全链条监控。 作为首批入驻雄安新区的股份制银行之一,中信银行已成功中标河北雄安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托管行。该产业引导基金是由河北省政府全额出资,总规模是100亿元,新区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中信银行在异常激烈竞争中,和工、农、中、建等大行同台竞争,借助集团的核心优势,在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中信银行成功成为唯一托管行,也开创了雄安分行基金托管的大单品。 “我们将创新协同模式,健全协同机制,打造共生共享的协同生态圈,为做大综合金融提供有力支撑”。中信银行2020年财报指出,未来三年,将深化协同融合,整体联动优势将更有成效,将遵循“一个中信、一个客户”原则,借助中信集团“金融+实业”并举的独特竞争优势,加强全方位综合联动,让协同发展的潜能充分释放。
大数据下的身份验证 如何规范金融机构收集客户信息?
经济观察网 胡群/文 6月15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指出,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存在营销宣传夸大误导、产品定价管理不规范、学生贷款管理不规范、合作商管控不严、联合贷款管理不到位、不合规催收、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违反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益。 其中,《隐私政策》收集客户信息不符合“必要”原则,如向客户收集“短信记录”,未对收集的通话记录、设备、地理位置等信息进行时间限定和范围限定。 移动互联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产生,用户隐私保护日益成为市场及监管机构关注的热点,当前,仍有不少数字科技类企业强制或在用户不知情时开放与其提供的服务毫不相关的各种手机权限。随着数据安全合规的监管日益严格,“知情”、“自愿”、“适度”、“必要”等限制性要素将成为每一家数字科技公司收集客户信息的原则。 遏住数据不当使用的咽喉 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个人或企业的核心资产,数据资产化趋势明显。数据将会对互联网、金融、医疗、政务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带给社会更多的便利,但数据的不当使用也会带来对用户隐私的侵犯。近年来数据泄漏事故频发,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2016年11月,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旨在通过多项举措加强个人信息和数据保护。2018年5月在欧盟生效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GDPR)规定用户可以要求经营者删除其个人数据并且停止利用其数据进行建模,而违背该条例的企业将会面临巨额罚款。在GDPR正式实施一个月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颁布了《2018年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CCPA),加强消费者隐私权和数据安全保护。2019年5月28日,我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收集重要数据的备案制以及向第三方提供重要数据的批准制的新要求。202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从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提出了规范性要求。2020年10月1日,《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正式实施,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将迎来新时代。2021年6月10日,据新华社报道,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数据安全法。这部法律是数据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也是国家安全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将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在当前的技术和社会条件下,数据价值发挥和数据隐私保护是一对矛盾体,也正在通过法规和治理等多种手段来达成某一种平衡态,例如在某些场景下,用户会牺牲30%的隐私来获得70%的便利。”蓝象智联创始人兼CEO徐敏称,隐私计算的各种技术本质上就是在优化这个平衡态。隐私计算是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让数据可以参与各种场景的建模、预测等应用。 怎样保护个人隐私? 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金融科技调研2020》指出,科技创新既是金融业发展的动力,也成为了新的风险来源。本次调研的受访者普遍认为,政府应对金融科技进行适当监管,避免野蛮生长和套利创新。 其中,最需要做的就是规范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今年3月,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杨小伟表示,全国范围内深入实施《网络安全法》,进一步加强在政策、法律、监管多方面因素的统筹协调工作,加紧制定出台《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从而在法律层面为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对于正在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科技来说,数据安全、数据管理已成为合规议题,《数据安全法》等个人信息数据相关领域的法规不断完善,对金融机构的数据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数据治理监管的重点,一是数据采集的规范性,明示数据用途,坚持‘合法、正当、最少、必要’原则;二是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如须加工必须保证脱敏处理,非经特别授权不可被恢复;三是算法、模型须可审计可监督,且符合伦理道德、非歧视。四是保护消费者利益,保障客户有质询、申述渠道。”6月10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学术总顾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吴晓灵代表《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监管研究》课题组成员答记者问时表示,信息技术和数据的合法合规应用,关系到行业与市场的健康发展。监管部门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防范垄断、保护公民隐私方面有必要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监管机制,并通过监管科技的运用,有效保护合法竞争、坚决防范系统性风险,为市场各参与方保驾护航。 金融监管机构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正在完善,一方面通过“监管沙盒”继续鼓励创新试点,另一方面出台多项新规,引导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规范创新,保障消费者权益,确保市场公平竞争。 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显示,2019年12月,北京市率先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2020年,在上海市、成渝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河北雄安新区、杭州市、苏州市等地扩大试点。截至2020年8月末,已推出60个试点项目,既有商业银行、清算机构等持牌金融机构牵头申请,也有电信运营商、金融科技公司等科技企业直接申报。 今年3月26日,人民银行发布并实施《人工智能算法金融应用评价规范》(下文简称《规范》),这是一部由人民银行提出,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文件,规定了人工智能算法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基本要求、评价方法和判定标准,适用于开展人工智能算法金融应用的金融机构、算法提供商及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等。该文件从安全性、可解释性、精准性和性能方面开展AI算法评价,适用对象分为资金类场景和非资金类场景。 《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监管研究》课题组建议,对平台金融科技公司进行数据合规监管,并探索建立个人数据账户制度。一是建立个人数据的标准体系,建立公民数字身份,实现身份信息和业务数据的分离;二是明确实质知情同意为个人数据的采集原则;三是数据采集机构应向数据主体提供充分的数据账户管理和授权权限,其他数据需求方在获得用户授权后即可访问个人数据账户中的相关数据;四是个人数据不可二次分享以保护初始采集机构的利益;五是个人数据账户采取“商业主导+政府分级监管”的管理模式,对于不涉及生物信息、宗教信仰、金融财务等非敏感数据,可对相关活动和机构实行事后备案管理即可。 隐私计算 目前几乎所有的个人信息资产包括房产、存款、汽车、保单等已成为信贷或各种交易的依据。同盾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的《知识联邦白皮书》指出,简单直接共享这些数据资产无法保护用户隐私。如果数据不能共享,可以保证数据对外不可见,但也不利于数据经济价值的发掘。把数据资产根据场景提取有用的知识,把知识开放共享才是保证数据可用的一种合理解决方案,这就是资产知识化。从数据资产化和资产知识化可以看出一种数据应用的新趋势——数据可用不可见。 近年,学术界和工业界以及监管机构都已经开始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向的探索。尤其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密码学等领域,出现了安全多方计算、隐私计算、联邦学习、可信执行环境等多个方向,都在研究如何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可用。 “隐私计算是让用户不牺牲隐私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便利,也给社会经济带来更多的福祉。”徐敏称,在隐私计算的加持下,实际交换的不是数据本身,而是数据的价值,是数据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在这个技术的支持下,数据价值交换将逐步形成多种形态、多级市场共存的健康形态,无论是政府层面组建的大数据价值交易所、还是行业型或区域型的大数据价值交易市场、或者机构之间的直接数据价值交互,在多种市场形态的支持下,全社会的数据价值将进行健康、有序、有价地交互,让数据真正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要素。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曲向军认为,未来十年,是科技驱动和科技赋能金融行业的黄金时期,也是金融行业业务模式变革和竞争格局变化的关键阶段。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投资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需时刻关注全球金融科技的技术趋势和业务模式创新,结合中国实际,深挖中国庞大的市场潜力。围绕金融场景,打造金融生态,持续建设自身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推动转型与开放合作,迎接即将到来的金融科技浪潮。 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监管研究》课题组建议,建设全国性的“监管大数据平台”。应当在公共治理的范式 下完善平台经济的协同治理,打破政府和企业原有的责任边界,实行 共同治理。政府部门可以与平台企业合作,联合建设大数据监管平台, 加快金融业综合统计和信息标准化立法,利用科技手段推动监管工作信息化、智能化。
捞钱奢靡享乐 无锡农商行一支行原行长被中纪委点名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蕾  6月1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题为《捞钱奢靡享乐 难逃纪法严惩》的文章,披露了江苏省无锡农商行南通分行如皋港支行原行长严峰从拮据度日的小职员到挥金如土的“豪”行长,再到一贫如洗的“阶下囚”的过程。 据了解,2020年7月,严峰因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80万元。 文章称,从小到大,严峰一直是亲属、邻居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大学毕业后,严峰顺利考入南通市工商银行,从最基础的柜员干起。在干了几个月柜员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严峰遇到了改变他命运的阙宏镖(另案处理),彼时的阙宏镖是南通工行个贷科科长,在他的提携下,严峰很快被调到信贷岗位。由于手握信贷审批大权,经常有房产商和房产中介约请阙宏镖吃喝,阙宏镖每次都会带上严峰。二人有时一大早上班就把晚上的“活动”安排好,酒过三巡还不过瘾,再去KTV唱歌直到打烊方归,久而久之,成为生活的常态。 2011年,阙宏镖因与中介间的不良信贷关系被降职,此后,便很少组织吃喝玩乐了。早已适应了灯红酒绿生活的严峰心情跌落谷底,很快跳槽去了南京银行南通分行,又开始跟着老板们胡吃海喝,享受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这种日子过久了,严峰也俨然一副老板派头,身上有钱就要花掉,没钱了就想办法到处搞钱。 2015年3月,南京银行南通分行新出台了一项异地政府平台融资政策,规定凡在江苏省范围内的异地政府平台,只需到南通来注册平台公司、提供当地发债平台担保并追加同等价值的土地抵押,每个平台公司便可以获得8000万元的贷款额度。此时,严峰认识了盐城市新洋经济区管委会原副主任姚立远(另案处理),两人一拍即合,动起了在放贷的同时违规收取一定比例咨询服务费的歪脑筋。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严峰等人共收取新洋经济区7笔咨询服务费,合计1656万元,严峰分得756万余元。 2017年初,再次跳槽到光大银行南通分行的严峰很快联系上姚立远,请他帮忙吸储。当姚立远提出通过行外贴现的方式将钱再转回新洋经济区政府融资平台时,严峰有些犹豫,但在姚立远默许其可以从中获取一定好处费后,他决定铤而走险。2017年至2019年,严峰先后通过行外贴现收取盐城新洋经济区、南通锡通科技产业园等地的政府融资平台好处费468万余元。 “每天不穿名牌不开豪车感觉都出不了门……”文章援引严峰的话谈及他的这段经历。严峰每个月都有几十万元的消费流水账单,有时候去夜总会潇洒,一个晚上便能花去五六万元。对此,严峰很麻木,他认为没钱花大不了再做几笔行外贴现业务。于是,打着银行的幌子去认识更多的平台公司,赚更多的昧心钱,成为他的“日常工作”。 纸醉金迷的逍遥日子在2019年5月9日戛然而止。这一天,姚立远被海安市纪委监委调查、纪委监委将新洋经济区平台账册以及南京银行相关信贷档案调走。 2019年6月1日,迫于心理压力,阙宏镖主动到海安市纪委监委投案。几日后,严峰也到崇川公安分局投案,于6月14日被带至海安市纪委监委接受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严峰曾任职的江苏省无锡农商行,成立于2005年6月,2016年9月23日,该行首次公开发行A股成功上市,股票简称为“无锡银行”,股票代码为600908。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共设有1家直属营业部,3家分行,53家支行,59家分理处,其中南通分行2020年末下辖网点为2个,员工人数为52人,总资产为47.997亿元。
未来核心资产投资的三大主线是什么?兴业证券张忆东下半年最关注这些板块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黄一帆 6月16日,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研究院副院长张忆东在兴业证券2021年中期策略会上表示,下半年行情整体预计将会先抑后扬,三季度或迎来下半年风险释放相对集中的阶段,中国化解存量风险、美国经济“类滞胀”及政策收紧预期对股市有短期扰动,但并非系统性风险,A股和港股都不是熊市,结构性行情精彩。 张忆东指出,下半年投资风格——成长为主、价值为辅,行情的关键是拥抱“未来的核心资产”,科创“小巨人” 有望跑赢。首先,跟着聪明的钱找未来的投资线索,今年以来,外资持仓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科创板成为新宠。其次,科创板和创业板为代表的“未来核心资产”,已经具有相对性价比。中证500/沪深300的PE比值、以及创业板与沪深300的PE比值都处于历史低位。2020年8月以来,创业板指与沪深300相对走势持平,但是创业板业绩增长更快,相对估值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张忆东表示,下阶段中国核心资产将聚焦在A股的科创板、创业板、港股的新经济领域。而现阶段科创牛市才刚开始,在下半年行情震荡消化风险之后,市场风格将向真正成长股倾斜。 同时张忆东分析了未来资本市场三方面的投资机会,分别是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优质公司和高性价比资产,尤其看好市值在100亿到800亿元区间的科创“小巨人”。 关注科技创新领域、先进制造业 张忆东看到的第一个投资机会在科技创新领域公司,具体包括算力产业链、互联网新应用、消费电子创新场景等领域公司。其中,算力产业链重点关注:鸿蒙生态繁荣发展,信创产业加速国产化进程的机会:全面高景气的云计算;以及算力赋能产业,包括推动制造业走向智能制造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加速拐点将至的智能驾驶等。 另外他认为,创新场景如新能源车、自动驾驶、穿戴式设备,甚至是 ARVR等需求,将驱动消费电子细分领域进入新的高成长期。 张忆东认为的第二大投资方向是先进制造业优质公司,包括半导体、新能源车、智能汽车以及新能源、军工、高端装备制造等。 解读高性比资产 张忆东看好的第三大方向是高性价比资产,要淘金“有估值的成长股”和“传统价值股+X”。 张忆东表示,可以关注估值相对合理的成长股。一方面,现在的明星赛道,特别是医药和消费领域,等待高性价比机会来临的时机。消费和医药目前估值并不低、甚至部分股份已经非常贵了,但长期成长性具有较高的确定性。所以,耐心淘金医药、物管、高教职教、品牌消费等领域,若是遇到市场波动风险释放,这些成长股估值回落,可以逢低布局。 另一方面,张忆东提醒,所谓“有估值的成长股”可以关注老树发新枝,有一部分以前曾经大火过的成长股后来种种原因这些成长股逐渐变成了价值股,估值也不高了,但它现在进入到新的赛道、拥抱新经济,可能又重新获得了成长的估值。 至于“传统价值股+X”,在张忆东看来,传统的价值股,特别是金融、地产这些低估值“类债券”资产,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价值陷阱。这类资产如果想要赢得转型机会和价值重估机会,必须拥抱科技创新、新经济和新政策红利。 张忆东表示,“传统价值股+X”更多是行业分化之后的个股机会,首先,“传统金融要拥抱金融科技、中国资本市场新一轮对外开放。金控时代即将开启,看好券商行业的变革机遇,特别是未来数年或将掀起新一轮并购潮以及科技创新潮。” 其次,地产+X,下半年经历了地产债务风险释放、行业优胜劣汰以后,那些仍然还活着的,并且前面布局了医疗医美、物管这种新经济的地产股龙头,将有重估的机会。 此外,张忆东提到,要重视“碳中和”和ESG投资标准,这是全球的大方向。水电为代表的高息价值股,其中,基本面逻辑受益于ESG的公司,价值重估的弹性更大。 最后,还要重视价值股拥抱新的政策红利,比如“十四五规划”或者国企改革的红利,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20年-2022年)的攻坚之年,国资改革试水市值管理指标。国企改革驱动的各地本地股行情可能是下半年的重要主题。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